9月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904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段:

電影音樂:世界電影音樂獎先聽為快

 

電影最前線的節目特色之一,就是讓大家都能聽見最新或知名電影的音樂,每年一度的世界電影音樂獎就是重要的參考獎項,從不同品味的音樂選擇上,從一些不曾注意到音樂作品中發現傑出的聲音,都有著讓人開心的驚喜。

 

今天節目就要讓大家一口氣聽見今年世界電影音樂獎最佳原創音樂的五部入圍作品:

《摰愛無盡A Single Man)》作曲家Abel Korzeniowski

《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作曲家Hans Zimmer

《超級狐狸先生》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

《阿凡達(Avatar)》作曲家James  Horner

《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作曲家Carter Burwell Karen Orzolek

 

本段音樂: 同上

 

第一小時第二段/第二小時第一段

 

電影話題:《追思今敏》

 

 

PB042.jpg日本導演今敏於20108 24日因為胰臟癌英年早逝,今天的節目中就全面來回顧他的作品特質,包含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Perfect Blue》、《千年女優》和《東京教父》三部作品,同時也播出這三部作品的原聲帶。

 

日本動畫界代有才人出,手塜治虫之後,宮崎駿、押井守和大友克洋各領風騷,今敏和新海誠算是近十年崛起的新秀,今敏只完成四部劇情長片就辭世,還真的有點讓人悵惘呢。

 

電影的奧秘在於蒙太奇,在於天馬行空的奇妙連結,今敏的作品就擅長透過蒙太奇的技法,自由遊走在不同的世界中,可能的,不可能的劇情,在他匠心獨具的結構串連下,就有了虛實難辨的趣味,其中,戲中戲的特殊安排,最容易達到讓人暈眩,卻得著更清楚心理境界的功效。《Perfect Blue》、《千年女優》和《東京教父》都有著異曲同功的效應。

PB0054.JPG 

至於喜歡《飄零燕》和《宇宙戰艦大和號》兩種風格不同動畫作品的今敏,在作品中也同時兼具著古典與新潮的矛盾特質,善於寫實的他,也會在作品中包含他對現實的批判,內容煞為迷人。

本段音樂:

Perfect Blue原聲帶/作曲家幾見雅博

《東京教父》原聲帶/作曲家鈴木慶一

《千年女優》原聲帶/作曲家平澤進

 

 

第二小時    第二段

 

最新電影: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海上傳奇》

 

上海,曾經是十里洋場;曾經是對日戰場;曾經有過杜月笙,曾經有過張愛玲,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會有多少的傳奇可以敘說呢?

shai02.jpg 

賈樟柯在上海的金援下,拍出了《海上傳奇》,他站在1949年的分水嶺上,檢視過去的歷史動亂,造成了民族的大遷移,有人成了台灣人,有人成了香港人,當然還有更多的上海人,一個城市有多少流動的人口?多少流動的記憶呢?

 

每個人對城市的記憶各不相同,成就的城市紀錄,也就有不同的方式,賈樟柯是電影導演,三地都有電影朋友,就從朋友和記憶中試圖完成一小塊的城市拼圖。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部紀錄中看到極多的電影片段:

王童《紅柿子》侯孝賢《海上花》王家衛《阿飛正傳》

費穆《小城之春》安東尼奧尼《中國》謝晉《舞台姐妹》

 

本段音樂: 《海上花》原聲帶

《上海夢》

《夜上海》「薔薇薔薇處處開」、「蘇州夜曲」

中央車站:巴西風情畫

 華特.沙勒斯(Walter Salles)執導的《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是一部巴西人民困苦生活的實況寫真,也是一部孤子萬里尋父的親情倫理劇,更是一部寂寞婦人洗盡心靈塵埃的救贖劇。

 

 這部兼具紀錄片和煽情特質的電影,站在人間的最底層,追尋人生的夢想和希望,雖然坎坷又渺小,但是讓人動容。關鍵在於編導沒有刻意打造空中樓閣,所有的夢想都貼近凡人的脈博和呼吸,濃郁的寫實色彩,使得因而幻化出來的戲劇張力更有說服力。

cs002.png 

  正因為是凡人血淚,所以男女主角都有致命的缺點和弱點。女主角朵拉(Fernanda Montenegro飾演)在車站替文盲寫信寫家書,本來是很有愛心的善行,但是她會A人家的錢,寫好了信卻不寄出,虧她還做過小學教師,甚至她還動心把賣小孩的錢用來買電視,陪著孤兒Josue (Vincius de Oliveira飾演)萬里尋父的這趟旅旅,還一路想把小男孩給耍了。

 

編導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朵拉的「壞」,再透過劇情轉折,讓她的美善天良逐步復甦。這是很厲害的觀眾心理學,因為從壞變好,觀眾容易同情,由好變壞,就讓人皺眉搖頭了。

 

更厲害的是,朵拉很寂寞,遇上一位談得來的卡車司機,就想捉住短暫的春天,但是春夢難久長,很快就夢碎了。她被人拋棄的那一幕,我們很難再嘲笑她,有的只是同情,因為人的悲哀就在於不知道自己的斤兩,但是觀眾知道,既明白又體諒,所以觀眾同情。

brazil_central_station_1.jpg 

  至於Josue小男孩的尋父之旅,表面上是一則從來不認識父親的小孩的親情故事,不論是男孩的夢想,還是小孩哥哥一覺醒來老爸就不見了的悲情,所有的悲情際遇,訴說的都是城鄉生活水平的嚴動落差,與勞動人民任憑命運之神擺布的無奈。

 

華特.沙勒斯透過一則城市裡不時可見的生命故事,讓我們直接看見了巴西的苦情世界,電影有時候無力撼動現況,只能紀錄,再加上戲劇的暈染後,社會改革的種子也許就悄悄植入人心了。

電子情書:喜劇的密訣

艾拉.諾弗蘭(Nora Ephron)執導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是一部偷情電影,因為好萊塢的人都知道:偷情最迷人。

 

淡淡的不貞,淺淺的出軌,只要不造成永恆悲劇,不但好萊塢可以接受,凡夫俗子也不會覺得面子無光,有傷倫理教化。而且,或許,也勇於一試。

 

現代人最流行的偷情方式,不再像羅密歐那樣辛苦地去爬陽台,只要敲幾下鍵盤,靠著魔電傳送密碼,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在網路上完成偷情儀式,而且,通常不會有後遺症─只要你「想」,不要「行動」,就不會有後遺症,不會有愛滋,也不會有離婚之後壓得你喘不過氣的贍養費。好萊塢的愛情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永遠知道觀眾在想什麼,在期待什麼,他所刻畫勾勒的愛情世界,就是絕大多數人夢想期待的夢幻王國。you001.jpg

 

當然,這部電影的好看在於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和梅格.萊恩(Meg Ryan)這兩位男女主角在銀幕上真的好像起了一點化學效應,喜劇電影的對白和表演是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本片將這兩個要素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管是消遣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的客戶基本都是那些「平常很不會,很不懂做決定的人,在「大、小杯」、「濃或淡」、「高低咖啡因」、「低脂或無脂」之間做出選擇,只要花兩塊九毛五,就能擁有一杯好像很有內容的咖啡了……The whole purpose of places like Starbucks is for people with no decision-making ability whatsoever to make six decisions just to buy one cup of coffee. Short, tall, light, dark, caf, decaf, low-fat, non-fat, etc. So people who don’t know what the hell they’re doing or who on earth they are can, for only $2.95, get not just a cup of coffee but an absolutely defining sense of self: Tall. Decaf. Cappuccino.;或者是梅格在電子郵件寫下自己的人格弱點:我過著很卑微,但是很有價值的生活,但是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我會這麼做,是真的因為我很喜歡這種生活,還是只是因為我不夠勇敢?Sometimes I wonder about my life. I lead a small life – well, valuable, but small – and sometimes I wonder, do I do it because I like it, or because I haven’t been brave?),不管是犀利的人生嘲諷,或是細緻的心靈反省,都能夠引發觀眾會心一笑,就算是成功舞動起高級喜劇的動人大旗了。

 

原著Miklós László打造的架構,以及編導Nora Ephron的高明聰慧在於用網路寫他們靈魂的契合,卻用肉體寫他們的誤會和仇恨。

 

一位大書店小開和一位小書店女老闆,只有事業的競爭和仇視,很難想像他們還容得下彼此的愛情夢幻。劇情的安排,讓湯姆.漢克和梅格.萊恩的外貌「距離」有了合理的解釋,也使得真相大白之後的愛情追逐戰,得以脫離鍵盤,走向真實人生。

 

看完電影之後,觀眾清楚明白,鍵盤上敲打的電子愛情,來電來得飛快,走下鍵盤卻是舉步蹣跚,咫尺若天涯。網路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但那是幻夢的距離,真實人生的商業鬥爭,卻註定了資金雄厚連鎖店,以大量進貨降低成本的方式,對傳統產業的鯨吞重擊,梅格.萊恩黯然鎖門,再回首凝視的那一幕,其實是好萊塢最煽情的個人主義進行式了。

you002.jpg 

在狠心拆穿了這個事實之後,卻又很大男人主義地給了女主角和觀眾一塊糖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那一場在創新版《Over the rainbow》的歌聲中於公園相會的大結局,確實是好夢得圓的芳美糖衣)只要觀眾嘗到了蜜糖,而且吃得開心,沒有人會計較好萊塢真正在賣什麼膏藥(包括一向都是知情的湯姆在操控一切,真相大白後的梅格不會有其他的情緒或者覺悟嗎?這種糖衣能夠維持多久呢?)。好萊塢不想回答的,我們亦很難回答,但是提出質疑,就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嘍。

you003.jpg

靈魂餐廳:偷渡的符號

德國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是值得注意的德國才子,但是他的新作《靈魂餐廳(Soul Kitchen)》只能算是輕鬆小品,沒有沈重的微言大義,也未刻意雕琢技法,反而是在平鋪直敘中,讓人看見他的幽默與深情,那些都是喜劇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從古典與當下取材,是法提.阿金最犀利的手痕,而且信手拈來,裕如自在。

 sk06.jpg

先談古典。法提有土耳其血脈,深諳混文化的碰撞趣味,於是他懂得從古典中擷取民俗與性趣的迷人元素,牽線的動力則交由匈牙利女星Dorka Gryllus飾演的物理治療師安娜。

 

《靈魂餐廳》的男主角吉諾斯(Adam Bousdoukos飾演)因為搬重物傷了腰,在女友娜汀的推介下找到了安娜治療,不管是韻律舞,或者是推拿按摩,法提試圖展現的都是異文化的碰撞,表現上是不搭調的習舞動作,或者不由自主的身體勃起,吉諾斯的肢體與生理反應都發揮了逗笑的效果,然後,觀眾才更清楚看見了安娜的魅力。

 

初期的安娜或許只是扮演著填空的角色(只因為娜汀派駐去了上海),但是安娜的療法有效,先讓他僵硬的身體得著了紓解,繼而又讓他在實戰按摩中,用最直接的生理反應表達了赤裸無遮的內心反應,剩下的只差火花燃點的關鍵接觸了。

sk195.jpg 

腰痛結的緣,當然要用腰痛來昇華,吉諾斯原本決心隻身赴上海會娜汀,不料卻在漢堡機場撞見了從上海返國奔喪的娜汀,而且身旁還跟著一位中國男友,他才恍然明白自己已然成了愛情傷兵,就在急著取消航班,取回行李時,他又再度傷了腰;再加上新喪的娜汀因為私情敗露,無心再相會,腰傷心又碎的交相作用下,病情自更加重。最後只能再找安娜求援,安娜二話不說,直接帶他找了土耳其移民的整脊老師傅,在哀嚎聲此起彼落的治療室裡,用力一拉,吉諾斯糾纏多時的脊背之痛,頓時就化消無蹤了。

 

土耳其的民俗療法真的這麼靈驗嗎?看完電影,或許很多同樣有腰痛宿疾的人願意去試試,但它其實只是《靈魂餐廳》中一幕諧趣過場之餘,功能只在點燃吉諾斯與安娜之間的愛情火花,畢竟觀眾眼見的都是吉諾斯的癡情與情傷,渴望有人能撫慰吉諾斯,這場戲讓土耳其民俗療法得著了魔法地位,亦讓懸念中的愛情,有著美麗的花朵綻放。

sk2282.jpg 

至於《靈魂餐廳》中的現代元素,則是比較犀利的現狀嘲諷了。

 

吉諾斯的餐廳原本既髒又亂,不但衛生局人員嫌衛生不合格,威脅著要撤牌關門,稅捐稽徵人員也不時上門催繳欠款,甚至直接搬走音響器村來抵欠稅,吉諾斯好不容易才找出了起死回生的關鍵,讓餐廳門庭若市,上門的人都能各取所需,所有「飲食男女」的欲求都能得到滿足,酒酣耳熱,再配合撩人音樂,整座餐廳儼然已經成了酒池肉林的無遮大會。

 

此時的法提則又安排了原本古板的稅務官員也受到熱情感染,春情大發,四處找人媾合,最後能夠滿足她的則是吉諾斯的小學同學,他是《靈魂餐廳》中唯一從來沒安好心的大反派,但是他卻實踐了所有市井小民對稅務人員的憤怒報復情緒,以最粗魯兇暴的肢體動作宣洩「x稅務員」的出氣心情,原本的簡單一夜情,卻因為女方的稅務員身份,多了文化暗示趣味,也讓人看見了法提.阿金拐彎罵人的喜趣功力。sk087.jpg

 

正因為喜趣,《靈魂餐廳》的情節安排都可以一笑視之,但也因為在揶揄笑罵中還看見了他偷渡的訊息,也不禁要讓人擊掌大笑了。

 

靈魂餐廳:愛情的手痕

每個人都想開發自己的潛能,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寫作如此、創作電影亦如此。不再重複自己熟悉的公式或模式,毋寧是創作者會一再叮嚀自己的心聲。至於,嘗試是不是成功?變化是否能更上層樓?坦白說,只有做了才知道。

 

土耳其裔的德國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是近年來,德國影壇最受矚目的創作者,不論是摘下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愛無止盡(Head-OnGegen die Wand)》、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天堂邊緣(Auf der anderen SeiteThe Edge of Heaven))》或者小品的《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舒淇與老畫家的那一折),都有讓人動容的癡情細描。

 

癡情原本是法提.阿金的註冊商標,但在去年角逐威尼斯影展的《靈魂餐廳(Soul Kitchen)》中,他卻擺脫了沈重藍調,改以輕喜劇的手法來重新註解「癡情」,以開放的態度迎接及擁抱生命的諸多可能,結果,雖然筆力變輕盈的《靈魂餐廳》因而少了撼動人心的明確主題震撼與啟示,無法躋身法提的代表作品,卻也依舊維持著可觀的水平。

sk19.jpg 

選材與切入的角度,其實是細品法提.阿金如何「進化」的有趣觀察點,例如,這部討論著餐廳和美食的作品,偶而有美食畫面,卻不想深陷其中,不想在食材或食譜上做文章(不管是從中創造奇觀或者蘊含哲理,其實都已經有點老套了),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因為法提.阿金關切的焦點,不在「飲食」,而在「男女」,那亦是他萬變不離奇宗的樞紐。

 

但也因為法提的刻意迴避,反而使得原本讓觀眾期待的老闆與名廚之間的矛盾或衝突,反而有了頭重腳輕的失落感。sk13.jpg

 

《靈魂餐廳》中的法提.阿金,一方面繼續舞動著癡情的旗幟,另一方面卻悄悄轉了個彎,讓癡情不再是人生唯一的選項。因為生死無悔的癡情固然動人,生命未必都要如此剛烈激性與極端的,大風大雨固然暢快,在生命的下一個寂靜彎轉處,也許還有一朵美麗的小花在笑臉迎接著你呢。

 

《靈魂餐廳》的男主角吉諾斯(Zinos,由Adam Bousdoukos飾演)原本經營著專賣平價食物的一般餐廳,生意不好不壞,卻也夠維持生計了;一如他與女友娜汀(Nadine,由Pheline Roggan飾演)的愛情一般,有些黏,又不太黏,卻也足以讓他的欲望與愛情有了寄託的對像。就在娜汀派駐上海,情侶只能兩地相思之際,吉諾斯的餐廳卻因為另外請了壞脾氣的怪廚師Shayn (Birol Ünel飾演),生意頓然起色,但他決心把餐廳讓給辦事不牢,不時惹事生非的弟弟伊利亞斯(Illias,由 Moritz Bleibtreu飾演)接手,伊利亞斯愛上了女跑堂Lucia(由Anna Bederke飾演);搬貨傷了腰的Zinos在美麗的物理治療師安娜(由Dorka Gryllus飾演)身上得著了安慰;娜汀則是在上海另外結交了中國男友……原本只是單純的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在時光的波紋激盪下,頓時有了錯綜複雜的瀲灩波光。

sk08.jpg 

人多了,愛情的選向也多了,法提的鏡頭不再深情地只專注凝視電影主角,基本上,主角的愛情故事只像一塊石頭:拋向湖心的石頭。用力拋向湖面後,因此激發的水紋波瀾,就未必是石頭能控制的。雖然因此備多力分,散了焦點,少了精雕細琢的空間,卻也符合大鍋煮的大雜膾料理需求。

 

例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伊利亞斯,一直是讓吉諾斯頭疼的包袱,但是兄弟親情的血緣,讓他助弟弟一臂之力,也成了合情入理的選擇,雖然伊利亞斯繼續壞事,但是他那種相信直覺,訴諸血性的愛情,不就是凡夫俗子經常上演的悲喜劇;吉諾斯和娜汀的遠距愛情,必難持久(那也是通俗劇必然的結果),但是吉諾斯的三心二意,反映在他很難決定要不要赴上海留住愛情的猶疑上,似乎有著更明白的象徵;至於吉諾斯與安娜日久生情的發展,似乎更是愛情神話的必然發展。但是這三段愛情故事,說新奇,不新奇;說意外,亦不意外,正是《靈魂餐廳》無法動人的障礙所在。sk05.jpg

 

一切就像每個人看到《靈魂餐廳》之名,就會自有想像,卻無法想像法提.阿金會把餐廳安排在那樣一個開放式倉庫中一般,「靈魂」很抽象,「餐廳」很另類,抽象搭上另類,或有五味雜陳,卻也很難具體名狀。

 

海洋天堂:紅鼻的記憶

演員的戲不用多,只要精,只要能讓人記住,就算成功了。

 

桂綸鎂在《海洋天堂》中客串演出雜技團的女丑一角,戲不多,出場不到十回,淡得只像背景的一抹紅,但是明亮、豔麗又動人,力量就出來了。

 

不過,功勞得記在導演薛曉路身上,因為她懂得鋪排,懂得畫龍點睛,才讓桂綸鎂的戲份雖然少,最後只要輕輕一筆,就有劇力萬鈞。

Ocean_Heaven062.jpg 

桂綸鎂飾演的是雜技團裡的小丑,頭上頂著一叢紅髮,臉上總是一大團白粉,鼻頭上再黏貼一只紅球,全世界的小丑都是如此造型,她亦沒有例外。一般的小丑都有著逗笑的本事,桂綸鎂的小丑卻像是唇角下垂的小丑,悲傷多過狂喜,手上拋擲的小白球,也不過是個手部動作,沒有特別炫奇的地方。

 

然而,小丑就是與小朋友特別有緣,讓小朋友想要親近和觸碰,即使只是位平凡的小丑,似乎也有著讓人難以拒絕的磁吸能量。

 

《海洋天堂》中的王大福(文章飾演)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縱然年紀都已二十二歲了,還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每天重覆著同樣的話語,說不出自己的心情與欲望,只以自己的邏輯方式過日子,外界怎麼看他,他不會,也無法在乎,但是遇見了小丑時,本能的喜歡與衝動,卻使得他像其他孩子一樣貼附了過去。Ocean_Heaven015.jpg

 

薛曉路沒有給桂綸鎂太多的篇幅與鏡頭,描寫這位悲傷小丑的心路歷程(不討論她的身世,不探究她的寂寞),她就像一座冰山一樣,世人只看到她外露的那一角,其他的則允許自由想像,大福歡欣的時候,她會逗笑;大福悲傷的時候,她會陪伴;她在大福臉上塗起白粉油彩時,則是把大福拉進了她的世界,小丑躲在油彩粉妝之後,把所有的傷痛和欣喜情緒都藏了起來,反而得著了細心呵護,共同取暖的溫度了。

 

桂綸鎂十之八九的戲份其實都只是平常,也看不出她有特別的情感詮釋,正在以為她只是一只閒置的花瓶時,薛曉路卻用她的消失勾出了最深情的懷念,一收一放之間,讓人們看到了她畫龍點睛的功力。

Ocean_Heaven063.jpg 

雜技團總是四處飄泊遊盪,來不及告別的桂綸鎂就隨著車隊遠離了,她最後亮相的場景是在敞篷卡車上,風吹著她,即使髮絲狂飄,意味著她說不出口的千言萬語,但是沒有明說的心情,就給人自由填寫答案的想像空間了。

 

薛曉路把最後一筆的功力交給大福來執行。小丑不見了,朋友不見了,焦慮的文章如何表現自己的心情呢?首先是他失蹤了,沒有準時回家,所有的人遍尋不獲,正在焦急難安之際,卻意外在麥當勞的人像看板旁,意外看到了已經倦極睡著了的大福。

 

答案不在麥當勞,而在小丑(但是,光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形像聯結,就值得百萬廣告費了),一般人只在雜技團或馬戲班上看見小丑,但是大福知道,人間還有其他地方可以找著小丑。

 

大福不必說出一句:「我想妳。」可是大家都知道,他心中掛念著那一位遠行的小丑朋友,大福未必叫得出桂綸鎂的名字,但是從那顆小丑的紅鼻子上,他已經精準說出了自己的思念與吶喊。Ocean_Heaven013.jpg

 

這場戲,沒有對白,沒有多餘的註解,只有大福安靜地睡在小丑身旁,他沒有說出口的聲音,大家卻都清楚接受到了,默契是人生最美麗的情懷之一,創作者和觀賞者之間能夠有這種心領神會的默契共振,彼此的唇角就會上揚,心頭就會油生幸福的歎息了。

追思吳漢:血淚悲歌

1996年的二月廿五日,曾以《殺戮戰場(The Killing Fields)》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華裔影星吳漢遭到三位東方青年打劫,在他洛杉磯寓所旁的車庫前射殺了他。

 

當年,他沒有死在赤棉軍人手上,沒有死於頂在頭頂上的槍桿下,他吃盡千辛萬苦,才逃離故鄉,遠赴美國,以為從此得到了自由和希望,最終卻還是死於異域槍聲,只能說造化弄人。

 

我第一次遇上吳漢的,是在1985年的奧斯卡提名外電上,遇上了很棘手的名詞,我們都知道《殺戮戰場》以柬埔寨的血腥戰事為主題,電影有位華裔人士參與演出,可是他沒有演藝背景,所有的資料完全像一般白紙,更無奈的是NG這個姓,這兩個子音組成的單字,卻是不熟悉漢語拚音的我們可以準確拚出的「生字」,還好,美國世界日報的洛杉磯記者,很快就找到了這位讓台北的外電人員全都束手無策的NG先生,原來該念做吳(用台語唸就很清楚了),他的大名叫做吳漢。

ng822.jpg 

那年吳漢的得獎,純粹是個意外,因為他是好萊塢影史上絕少數以非職業身份拿下表演獎的人士,他當初願意接演《殺戮戰場》,純粹是基於懷念亡妻的心情,想把他們曾經在高棉遭遇的血淚往事,讓更多世人知悉,才首肯演出,赤棉殘殺自家同胞的手段太血腥,屍橫遍野的傷心往事太淒慘,歷劫倖生的悲慘際遇更讓人唏噓,吳漢其實也無需太做表演,只要思緒重回一趟煉獄,他淌著淚水與汗水走過的那段往事,就夠讓人動容,幾乎不需要再拉票了。

 

吳漢得獎的訊息,在港台都造成轟動,不但媒體忙翻了(我們只能照著外電逐字逐句去翻譯他的生命傳奇,電影的發行片商(中泰聯公司的蔡老闆)更是樂壞了,使盡所有本領,終於邀得繼攝影大師黃宗霑之後再度奪得奧斯卡獎的吳漢來華訪問宣傳。

ng15_022821.jpg 

那個年代的台灣,很少有好萊塢明星造訪(全靠金馬獎努力邀請老牌影星捧場撐場面),更何況是剛出爐的奧斯卡得主,吳漢到台灣的時候,我們幾乎都得從頭守到尾,一路緊釘採訪。

 

首先,大家都很好奇未嘗受過訓練的他,何以有如此動人演技,他的回答很簡單:有過血跡斑斑的慘痛人生,重演自己的故事,自然深刻感人。

 

他在台灣談得其實不是人人豔羨的奧斯卡演技,而是高棉血淚的往事。幾次登台,他讓觀眾感受到的不是明星般的丰采,反而是一次又一次將他親身經歷的血淚經驗,轉化成直接的控訴,讓觀眾在觀影之後,更能從他個人家破人亡的不幸觀照到人類相殘的悲劇。

 

本來,片商很怕他太反共,太嚴肅,會把觀眾嚇得不想來看電影,希望他多談點拍片趣談,不過,吳漢很堅持,他有很濃厚的使命感,上天讓他能浩劫餘生,他就要把歷史真相還諸天地,再加上當時體力已如風中殘燭的蔣經國總統特別接見這位反共影星,更將吳漢訪台的新聞熱度炒上了天,也將《殺戮戰場》捧成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這四個字其實是我命名的,原因是我先在報紙上直譯了這個片名,片商看不懂「戮」字,但是覺得「戮」字很特別,「戮」得很有味道,所以決定採用我所譯的片名),以致有不少片商「誤」以為他真是票房靈丹,爭相邀他演出國內新片。ng00135.jpg

 

學醫出身的吳漢,很清楚表演不是他的專業,但是有奧斯卡做背書,他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靠演戲來賺錢,推廣他救濟高棉難民的愛心行動。對於台灣朋友的邀約,他很少拒絕。但也正因為他是奧斯卡得主,唯獎是視的電影圈人還是喜歡和他較量演技,他應邀客串演出《八二三炮戰》,也驚鴻一瞥地在《孤戀花》中成為酒客(其實,他是探班去的,卻巧合成為幫襯的演員,他亦完全不在意,別人如何利用他,完全沒有好萊塢影星的身段,因為,他本來就不是)。

 

能與奧斯卡得主同台演出,其他台灣影星,都很刻意地來品評這位奧斯卡得主的演技。但是一比之下,吳漢的演技果然是生硬的,要他演美軍翻譯官或者只是純喝酒的酒客,他都顯得拘謹不自然,很沒有說服力。

 

事後証明,他在台演出的作品也並沒有因為他的表現而增加賣座,吳漢旋風很快就吹進歷史的記憶,但是吳漢似乎並不在意,因為他太清楚自己不是專業演員,別人的肯定或揶揄,他都不必放在心上,他只是捉住歷史的機緣演好他自己的生命角色。

 

1993年,也就是吳漢過世前三年,他在好萊塢的演出機會增加了不少,首先接受大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之邀,拍了《越戰三部曲》的《天地(Heaven & Earth)》,飾演女主角Hiep Thi Le的越南父親,以越南人勤苦努力,樂天知命的本色角色為重點,那是吳漢最熟悉的人生,加上極具說服力的老妝幫助,戲雖不多,但演來平實。

 

接下來,吳漢又應邀與好萊塢當紅影星邁可.基頓(Michael Keaton)和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合作了《莫忘今生(My Life)》,那是一位患了絕症的病人,本想替自己留下一捲錄影帶給還沒出世的兒子,但是在錄製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的人生中還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沒有去完成,由徹底絕望到希望油生,那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生轉變,吳漢就飾演那位用特殊的中國精神療法治療男主角的大夫。

 

眾所周知,吳漢從影前的本業就是醫生,要他來演醫生實在是再輕鬆不過的事了,兩部電影中的表現也被稱為是他終於能夠輕鬆面對鏡頭了,對於吳漢而言,持續有人邀他演戲,當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他的慈善基金會已經在德法比利時和紐西蘭等國相繼成立分部,持續對高棉難民提供支援,源源不斷的片約代表著他更有能力再做奉獻。

 

後來,他再訪台灣時,關切的不是電影的票房,而是很驚訝發現我竟然買到他的自傳新書,他很興奮地替我在書的扉頁上簽名,高興地對我說

:「謝謝你看我的書,這樣,你就會更明白我所受的苦,你就會更明白,我人在美國,但是衷心掛念著是中南半島上的同胞。」

我真的相信他所賺到的錢,大多數都會用來周濟還在他的高棉故鄉受苦受難的同胞,那一切都只是因為他所受的苦,非你我所能想像。

 

吳漢離開人世,匆匆已經十六年了,我一直無法忘記他在《殺戮戰場》上,被赤棉俘虜,捉住頭髮即將槍決的那個絕望眼神,當年他沒有死在同胞手中,最後還是難逃槍下,造化弄人,真是莫此為甚,今天是他的祭日,謹以本文追思我的採訪人生中,曾經廿四小時全程採訪的好萊塢影星。

美夢成真:生死見真情

《第六感生死緣》雖然有死神擔綱主演,但是談生死契闊,談死生糾纏的主題,《第六感生死緣》都遠不如《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來得犀利複雜,《美夢成真》雖然這是一部看電腦繪圖表現建築空間的電影,但是男女主角在陰陽兩界經歷的生死掙扎,才是本片最沈重的主題。就因為主題太沈重,才需要靠美術場景和大量的電腦動畫來包裝。

 

人間的愛情到底有多美麗?導演文森.華德(Vincent Ward)透過燈光、化妝和電腦加工,讓我們看到青壯的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和安娜貝.史歐拉(Annabella Sciorra)在詩情畫意的湖濱和山巔相遇而相戀的序幕,配上已故電影音樂大師麥可.凱曼(Michael Kamen)的煽情音樂,所有的觀眾都可以清楚體會這段情愛的感官之美,後來兩人成家,卻先是喪子,再喪夫,再經歷妻子自殺的人間不幸,但就因為這一見鍾情的美甜戀情,打造了一個極可信的感情基礎,才讓已經進入天堂的羅賓不惜冒著神志喪失的危險,要到地獄救回妻子,舊情與真情,理所當然成為人生大事。

dr003.jpg 

不過,本片最有趣的理論基礎在於死亡不是一了百了的事,死後如果餘願未了,你還有機會彌補,還有機會扭轉乾坤。這個理論有些一廂情願,純粹是為了讓劇情能夠走下去,才會有天使願意陪他共赴地獄,才會讓他成功將妻子從地獄的磨難裡獲得救贖。

 

本片所有天堂的美麗動畫場景,和淒厲的地獄場景,基本上都是從希臘羅馬神話和英美文學的天堂地獄篇章裡擷取出來的具像,有渾厚的文史基礎,讓觀眾在認同羅賓下地獄的救妻愛心之外,還有餘力去分享兼具壯觀華麗和詭奇驚怖效果的視覺刺激。真要挑剔的話,則是美術打造的場景太多了,一幕接一幕看下來,新鮮的震撼逐漸淡去,反而讓人有些疲累了。

dr002.jpg 「生命不是到死亡就終結的,死後還有更長的路!」這麼玄,這麼哲學化的主題論述,幾乎是得推翻世人熟知的生死觀念,重新架構一個「今生無憾,來生無悔」的「陰陽感應」對話,而且還要讓觀眾聽得懂,聽得有趣,不會枯燥,實在是一件大工程。特別是羅賓.威廉斯時而把「天使」當「醫生」,時而又當「兒子」的意識狀態變換,邏輯次序,呈現不規則的跳躍,構成相當的觀賞障礙,減低了劇情說服力,相當可惜。

dr004.jpg 《美夢成真》的視覺效果非常強烈,電腦繪圖的美容整型功力也非同小可,羅賓威廉斯年輕二十歲的清純模樣,讓所有的人都嚇了一大跳,對照後來的中年蒼惶,格外有力。相對之下,音樂的處理雖然只像小河流過的溫馨蜜甜,但是音樂大師麥可.凱曼譜寫的戀情音樂,不管是「I Once Met This Beautiful Girl by a Lake/That Was the Last Time We Saw」或者「Beside You」都是動人至極的純情歌曲,至於地獄主題的樂章,則有著讓人心悸的力量,同樣襯托出更迷人的力量。

第六感生死緣:真情癡

生死問題是人生大事,生是喜,死是愁,悲喜哀愁都不是等閒事,在在牽動著我們的情緒,不是當事人,你很難說清楚生死滋味,但是如果生死問題和愛情問題糾纏一氣,輕重自然有別,有的人格外疼惜親人的生死,有的人不捨三生註定的情緣。只要生死情緣都能交代清楚,自成動人邏輯,觀眾自然看得津津有味,Martin Brest執導的《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對於死生議題的處理手法,深得人間紅塵的迷人趣味。

joe003.jpg 愛是一種激情,一種執迷,沒有愛人就活不下去的一種感覺,如果愛情不是這樣的開場,後來又何以為繼?找到一個讓人瘋狂愛戀的人,而他也能這樣愛你,你要怎麼找到這種人呢?不要管理智,只問你自己的心吧,要敢冒險,就算受了傷,你還是可以回來的…這一生如果不曾深深墜入情網,坦白說,這一生你就白過了,你一定要敢去嘗試,不試,你根本就不算活過了Love is passion, obsession, someone you can’t live without. If you don’t start with that, what are you going to end up with? Fall head over heels. I say find someone you can love like crazy and who’ll love you the same way back. And how do you find him? Forget your head and listen to your heart. I’m not hearing any heart. Run the risk, if you get hurt, you’ll come back…. Because, the truth is there is no sense living your life without this. To make the journey and not fall deeply in love – well, you haven’t lived a life at all. You have to try. Because if you haven’t tried, you haven’t lived)這是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在飛機上諄諄教誨女兒的人生情愛邏輯,也是全片最具情緒感染力的一段論述。

 

愛情是全片最強力的論述,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安東尼他的女兒並沒有聽進去,事實上,整部電影就是在那番話的基調上進行(一切都因為電影的篇幅有限,劇情對白如果都是廢話,電影就註定鬆散,如果能夠首尾呼應,劇情串成一氣,就是布局嚴密,能夠感動觀眾的好作品)因為連緊隨要來索命的死神,都是聽了他那席話,才決定到人間走一趟。

 

「愛情如此多嬌,引死神也折腰」,要來人間走一回,嘗一遍凡夫俗子難捨的恩愛情緣,堪稱是《第六感生死緣》最有創意的情節設計。

joe001.jpg電影史上,死神不是第一次來到人間,只不過,以前的死神不是穿黑衣,就是披著骷髏頭面具,帶著鐮刀一步步逼近可憐的人們,這回的死神還是動不動就會威脅凡人,有很霸道的本質,但是外表上,這位討人厭的死神,卻換上了一頭金髮的帥哥模樣,不但風度翩翩,還愛偷吃花生醬和餅乾,甚至還成為從來不了解「性愛滋味」的二十世紀最後「處男」……

 

這些出人意料的劇情安排,基本上不再把死神當惡魔,而是不識人間愁滋味的美少年,他的青澀,他的稚嫩,不但讓女主角心碎,觀眾更是心疼,電影史上從來沒有這麼討人喜歡的死神,定位清楚之後,電影的賣座幾乎已經是必然的事了。

 

不過,電影光是這樣還是不夠的,男女的情愛還是最必要的情節。

 

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和卡萊兒.馥蘭妮(Claire Forlani在咖啡館邂逅,互道平生的初識場面,氣氛經營不輸《當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et Sally)》,但是全片更厲害的地方在於把兩個人告別之後,又頻頻回首,卻總是緣慳一面的錯失眼神交會的機會,配上湯瑪斯.紐曼(Thomas Newman)的醉人音樂,觀眾很難不心折,觀眾很難不心悸,特別是,最後,竟然一輛車開來,就這樣撞飛了布萊德.彼特(可惜的是,這場戲很突兀,很重要,但是拍得太假了,誰都看得出來,那是一個假人被撞得飛了起來),才剛萌牙的人間情份,擦肩而過,就再難續,誰不傷情?

joe002.jpg還好,銀幕上的生生死死都是刻意製造出來的。若非死神借用了布萊德.彼特的肉身來到人世,也許這兩位未嘗留下姓名和電話的陌生男女,一輩子都不會再相逢。所以,後來的戲雖然是死神在人間度假談交易,但是真正的好戲則是在於他如何面對墜入情網的女主角,然後一步步獻上「死神」的「初吻」和「童貞」。

 

雖然劇情有點扯,但是嚮往癡情的觀眾不會在意的,這時候導演更進一步玩起女性主導情欲的流行主張,於是我們看到癡情又動心的女主角一點一滴地解開心防,先說她喜歡他,再向他求吻,再主動解開他的鈕扣,帶他上床 ……表面上,女主角是安東尼霍普金斯「激情」哲學的實踐者,骨子裡卻是替全天下迷戀布萊德彼特的男女影迷,剝下他的衣裳,欣賞他的肉身,完成影迷「偷窺」金童偶像的暗室儀式,這一場演出,拍得盪氣迴腸,票價再貴,觀眾也不會挑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