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一萬年:寂寞仔仔

2009年金鐘獎評審把最佳男主角獎頒給了《痞子英雄》中的趙又廷,是個錯誤,真正該得獎的應該是《痞子英雄》的另一位主角周渝民(仔仔)。

 

我完全沒有眨抑趙又廷的意思,看到《痞子英雄》中的趙又廷時,很容易就是會想起《捍衛戰士(Top Gun)》中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英挺、帥氣、活力、浪漫、陽剛、正直、怒火、頑固、堅持、不妥協……所有可以拿出形容青春的形容詞,完全適用在湯姆和趙又廷的身上。

 

因為,湯姆和趙又廷是明星。

 

只不過,湯姆和趙又廷的戲路有限,表演層次不足,除了重複,還是重複,但是他們光靠重複,就已經足以顛倒眾生。那是明星天生特有的魅力。

 

答案可以參照《艋舺》,趙又廷的表現還是和《痞子英雄》同個框架與模式,同樣一根腸子通到底,但是同片對手阮經天,才是真正的演員,千迴百轉,演出了同為兄弟,卻另有所圖的心路歷程。

 

《痞子英雄》的仔仔因為身世奇特,還有一張整型過的臉,編導一開始賦予他的角色基因就是複雜的多面體,趙又廷像是一面光明亮麗的鏡子,仔仔則是容易扭曲變形的哈哈鏡,因此,趙又廷的演技幅度不大,仔仔的內心起伏和肌肉運動能量,相對就艱難得多了。

 

仔仔同樣是偶像明星,但就表演的可塑性而言,他的彈性與能耐,其實遠勝趙又廷,只是,得不得獎,又和實力沒有必然關係,評審的品味與眼光決定了給獎結果,不過,明星生涯不是只有一場百米賽事,一試定終身,時間會清楚告訴大家:「誰是明星?誰是演員?誰是兩者兼具?」

 

我對仔仔的評價確實比較高,不過,仔仔需要的是一個好劇本,才能激發他的表演能量,看過他最近主演的《愛你一萬年》,這個結論其實是非常準確的。

 

曾經來台求學的日本導演北村豐晴拍攝的這部《愛你一萬年》是一部青春浪漫喜劇,設定一對感情受挫的台日男女,只因在小酒館裡一見鍾情,一吵定情,定下了為期九十天的愛情契約,只因為日本女孩橘子(加藤侑紀飾演)來台學中文,九十天之後就要離開台灣,既然時光註定不長久,就來談一場轟轟烈烈,哦,不,瘋瘋辣辣的愛情吧。

tho66102.jpg 

《愛你一萬年》的創作始意是要拍一部熱鬧好看的商業電影,所以,在視覺的經營上,北村豐睛力圖實踐蜷川實花在《惡女花魁》中的大膽用色,以及水田伸生在《舞妓哈哈哈》中實踐的kuso式惡搞美學,不時採用天馬行空的誇張美術形式來刻畫一場台日混血的無厘頭愛情;但也因為同樣是台日男女的愛情故事,所以《海角七號》就成為北村豐睛很重要的戲劇故事參考範本,男主角吳奇峰(仔仔)要搞樂團,日本女孩橘子給了他愛情,也給了他創作靈感,甚至還會有一場「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的經典台詞直接翻版,大剌剌地雜抄百家,融化成一己新作,其實也正是《愛你一萬年》的混血本色。

 

問題不在於形式的雷同,問題在於細節的精緻。

 

《海角七號》的樂團從雜牌軍變成小鎮之光,《愛你一萬年》直接就是一個現成的「猴子電童樂團」,偏偏樂團始終沒能好好唱完一首歌,看不出熱情,兄弟間的義氣,也都只陷溺在吳奇峰的戀愛顧問上而已,三位團員造型是很奇特,可惜個性模糊,除了耍嘴皮子,裝可愛之外,就沒有深度可言了,更嚴重的是,吳奇峰當年以一首「愛你一萬年」蠱惑了少女的心,愛情夢碎之後,他就打死不肯再唱這首歌了,直到橘子的三月期滿,畢業公演需要有樂團搭配,於是就又點了「愛你一萬年」,愛情已經走到困局死胡同裡的吳奇峰,又在唱與不唱之間來回兜轉了好久,才找到表白心跡的方式。

 

唱,曾經是深情,不唱,則是絕情,但是從深情到絕情,全都是過去式,懸疑的趣味需要在「未來式」的高潮時刻引爆,偏偏,最後的演唱少了意外驚喜(只有吳奇峰終於穿上了橘子設計的粉紅團服),在當事人都已知情的狀況下(相較於《海角七號》傳唱一首「野玫瑰」的幾度迴轉,從茂伯、阿嘉、中孝介,人人有戲,有情緒,理應最高潮的「愛你一萬年」也不過是唱一首歌而已),橘子的淚水,也就成了硬要煽情的鋪排,欠缺熨貼人心的力量了。tho6105.jpg

 

《海角七號》的吉他是阿嘉自己砸爛的;《愛你一萬年》的吉他則是橘子砸爛的,從破吉他新生的力量,《愛你一萬年》少了《海角七號》的層層轉進,所以不管仔仔多努力來傳唱這首情歌,淚水只能在橘子自己的眼眶中打轉,影響不到其他人。

 

《愛你一萬年》的缺憾在於劇本張力不足,以致於限縮了仔仔的表演空間;其實,劇本的前提設定,也有諸多問題,例如仔仔飾演的男主角並沒有那麼叛逆不群,他成了不會騎單車的男生,此舉固然讓仔仔一開始得以成為坐著前座,讓橘子乘載的男生,造成了男女易位的喜趣效果,更讓最後騎著摩托車要去挽回愛情的「夢想」達到了「狂想」的趣味轉折,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他像是被閹割的男生的訊息,多了趣味,少了霸氣,再好的演員,遇到這樣的劇本,也只能徒呼負負了。

 

 

全面啟動:達達的音符

在《全面啟動(Inception)》中,只要你耳朵夠尖,你一定會聽見法國女歌后皮雅芙(Édith Piaf)在1960年演紅的名曲「不,我不後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

 

那首歌曲每回總是輕唱前面幾句之後,就會嘠然而止,那首音樂很像你手機裡的提示鈴聲,每回歌曲響唱起來時,就在提醒你:「該起床了,夢要醒了,你得回到現實來了。」

 

第一次在《全面啟動》聽見這首「Non, je ne Regrette Rien」時,我有著如同觀賞《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中聽見「Moon River」時的驚訝與喜悅(那是湯姆.克魯斯急著從大賣場脫身時,迴盪在賣場空間裡的閒情歌曲),原因是這些把時空設定在未來世界的動作電影裡,不忘歌誦過去的經典名曲,讓一部新電影得以溶進了另外一部老電影的基因。

 

敏感的人,或許會想起了《全面啟動》的女主角瑪莉詠.柯蒂拉(Marion Cotillard),只因為她在《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就飾演過皮雅芙,就唱過「Non, je ne Regrette Rien」,但是,坦白說,這款連結有些勉強。

ince85.JPG 最近有位代號camiam321的網友在Youtube上發表了一個全面啟動音樂對比作品,詳細比對了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替《全面啟動》打造的主題音樂與「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內容,發覺整體的音樂靈魂根本就是「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慢板與極慢板的演化體,立時轟動各界。

 

漢斯.季默廿八日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訪問時坦承他確實是從「Non, je ne Regrette Rien」中取出了兩個基因音符,轉化成為他的音樂主題,漢斯.季默說他的第一個靈感來自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劇本,因為劇本中不時就引用著「Non, je ne Regrette Rien」前奏音樂的「達達聲」,象徵著一種從夢境中回到現實的叫喚鈴聲。既然劇本描繪得這麼精準,所以作曲家的責任就是先取得版權,然後從「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音樂細胞中擷取兩個音符的基因,再轉化成為可以載浮載沈,帶領男男女女在夢境中穿來去的音樂主題。

 

很愛在電子合成器上尋找創作靈感的漢斯.季默,向來不排斥電子科技,掌握了「Non, je ne Regrette Rien」的基因之後,他就可以為所欲為地自由變化,或快或慢,或長或短,有時聽見原曲,有時聽見變奏,一切就像增生快速的變形蟲,快速分裂,重組及變形,給予電影全新的「聽覺」震撼。

 

這個趣味,只有請大家仔細連結上camiam321Youtube全面啟動》作品,好好享受吧。創作者既聰明又精明,但是遇到camiam321這種知音,漢斯.季默可是笑得好開心呢,為什麼?天涯之大,知音有幾人?誰能一聽就聽出作曲家的幽微心緒呢?

天龍特攻隊:三D漫畫

2010年全球影壇最紅的電影科技議題,非三D電影莫屬,很多電影都想搶搭三D熱潮,但是稍有不慎,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不過,Joe Carnahan執導的《天龍特攻隊(The A-Team)》卻是迄今以來,比《阿凡達》更能「顛覆」及「操控」三D熱潮的作品。

 

三D電影的特質在於畫面栩栩如生,有一種人在其中,身歷其境的刺激感,一箭射出,一刀砍下,都能讓人感受身受的刺激感。《天龍特攻隊》花了很多錢做特效,但是怎麼拚也拚不過《阿凡達》時,要如何才能「顛覆」三D,又如何才能超越三D呢?

 

導演Joe Carnahan把重責交給《第九禁區(District 9)》男主角夏托.柯普利(Sharlto Copley )飾演的「哮狼(Murdock)」。

 

「哮狼」的特質就是愛走極端偏峰的瘋狂,從一開場的假冒醫生(他是病人)替「怪頭」縫傷口,縫成雜草叢生的胡搞戲,就夠讓人爆笑了;隨後把直昇機當成戰機來開的東閃西竄,也真有「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雲霄飛車趣味;但是真正的高潮卻是蒙受不白之冤,理應坐牢,卻混進精神病院後,意外收到「泥巴(由連恩.尼遜/Liam Neeson飾演的Hannibal)」老大寄來的包裹,就生龍活虎起來,帶著所有的病友一起去觀賞三D電影起來了。

ATM02.JPG 

看電影的同時,Jessica Biel飾演的軍方情報官也趕來捉「哮狼」,乍看之下,戴起三D眼鏡的「哮狼」是想透過紅藍眼鏡的偽裝,避開Jessica Biel的掌控,但是Jessica Biel也不是省油的燈,就在即將束手就擒之際,Jessica Biel赫然發覺「哮狼」與病友們正在看的這部三D電影,影像雖然模糊,卻有似曾相識的車子影像在銀幕上晃動,於是Jessica Biel搶下其他病友的紅藍眼鏡,正要定睛一看時,銀幕上的那輛車子竟然破牆而入,直接衝破銀幕,闖進了這家精神病院的放映室來了。

 

是的,這部三D電影的「顛覆」趣味就在於《阿凡達》似真還假,但是《天龍特攻隊》卻想要似假還真,所有的三D電影只是錯覺,只有《天龍特攻隊》玩真的,迎面而來的車子不是影像而已,根本就是「實況轉播」地直接撞了進來,創造了三D電影迄今無人可達的真情實境。

ATM05.JPG 

怎麼可能?是啊,怎麼可能!

 

如果你真要認真計較,《天龍特攻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劇情都是掰的,都是不可能的,認真計較的影迷或許會問:「泥巴」那有時間去拍電影?也不忘拿碼 錶計算,精神病院怎麼可能放起三D電影?時間又如何算得這麼精神?戶內戶外同步接力,分秒不差地配合得天衣無縫?……

 

關鍵在於《天龍特攻隊》從來不是寫實電影,它只是一部奇想電影,你要真拿牛頓的地心引力來駁斥「泥巴」如何靠著擊發坦克上的大砲來騰空,來調整空中飛行的方位,其實是白費力氣,根本就是對「龍」彈琴的,《天龍特攻隊》從頭到尾只是一部漫畫電影,所有物理世界不可能發生的事,電影都堂而皇之地發生了,合理嗎?不合理,但是誰在乎它合不合理呢?所有漫畫世界中才會出現的構圖或敘事邏輯,《天龍特攻隊》都是最前衛也最忠實的執行者,目的只為博君一粲,目的只在讓吃爆米花找樂子的影迷就像那群戴著紅藍眼鏡看立體電影的精神病患一樣,目擊真有車子破牆而入的「三D」立體實景時,群起歡呼吧!

7月3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731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音樂記憶:聽熟悉的電影音樂,叩應得原聲帶

今天的節目要送大家五張電影原聲帶的cd,請大家仔細聽節目,再比對我們提示的答案,就可以叩應進來,先答對的朋友,就可以先得cd哦。

 

pic17.jpgsh01.jpg

第一題:《熱情如火》或《七年之癢》

第二題:《大獨裁者》或《城市之光》

第三題:《發條桔子》或《2001太空漫遊》

第四題:《惡棍特工》或《追殺比爾》

第五題:《北西北》或《驚魂記》

 

本段音樂:與以上五個謎底相關的電影原聲帶

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李察史特勞斯的《查拉特斯圖拉如是說》序曲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精銳部隊》

 

Elite Squad449_28.jpg除了《無法無天》和《中央車站》之外,我們看過幾部巴西電影?

巴西在那裡?巴西人什麼膚色?講什麼語言?除了足球,森巴,我們還知道什麼?

有人會選貧民窟,有人會選熱帶雨林,至少亞馬遜森林在巴西吧?

獲得二00八年柏林影展的金熊獎電影,把貧民窟裡的黑道暴力形容得如同戰場,再加上警方貪污,不想同流合污的年輕人,就得通過最不人性的考驗,加入精銳部隊,遂行以暴制暴的國家暴力。

 

本段音樂: 《精銳部隊》原聲帶

 

第二小時

最新電影:《特務間諜》

男人剛強,女人陰柔,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偏見,《特務間諜》卻徹底顛覆了這個成見,電影就讓我們先從女人的愛戀談起吧,人的一輩子有多少事情會堅持到底?有多少寧可放棄其他,也不捨放手上的堅持呢?

 

sa3520.jpg一,        電影的片名,主角姓氏都叫salt,中文叫做鹽。

生命中的鹽是什麼?電影中的鹽又是什麼?

《特務間諜》的傳奇在於一位弱女子有本事殺死美俄兩國的元首,

結論是女人比男人更強

二,        間諜戰的人生,不同於凡人生活

如果間諜都是從小洗腦,等到時機成熟,更發出甦醒訊號,真的可能嗎?

 

三,不想當間諜的女人,只想愛情,只想婚姻,是誰把她逼到牆角?狗急尚且跳牆,人急了呢?重要的是,女人在乎的是什麼?

 

本段音樂:

《特務間諜》原聲帶

《鋼琴師的情人》原聲帶

《愛情的盡頭》原聲帶

驚悚電影:意外最嚇人

人生遇到大逆轉,就是極其戲劇化的情節,棒球賽的再見全壘打,籃球的最後一秒出手三分球,都有同樣的效果。

 

迷人的電影往往也愛玩大逆轉的遊戲,出人意料的結果,卻能夠精準回答前面一路的懸疑劇情安排,看似意外,卻合情入理,就會讓人讚歎驚佩。

 

英國的DVD發行公司為了替《記得我(Remember Me)》造勢,特別舉辦了史上最讓人難忘的大逆轉電影票選活動,結果《記得我》完全擠不進前十名,穩居冠軍寶座的還是以一句平鋪直敘的真相告白:「我看得見死人。」預告了結局,卻完全被觀眾忽略的《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記得我》的結局是男主角勞勃.派亭森(Robert Pattison)走進了父親的摩天大樓辦公室,無巧不巧地遇見了911恐怖攻擊,在晴光亮麗的一個美麗清晨就此結束短暫青春,這款結局確實出人意料,但是一切突如其來,雖然符合多數人對於911恐怖攻擊的記憶,卻不符合電影世界的劇情文法,只留下了惆悵,卻欠缺了首尾呼應的劇情滿意度。

 

《靈異第六感》勝出的原因是導演明明早在一開始就拍出了男主角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中彈的流血場景,他死了沒有?導演沒再討論,只是繼續讓他走動在街頭上,觀眾就能輕易得到結論:他死裡逃生,繼續行醫執行,遇到了一位「看得見死人」的小男生,盡心盡力輔導之後,才發覺原來自己就是一路在糾纏那位小男生的死人。

 

導演的犀利在於中彈後的布魯斯.威利,雖然有意和其他人溝通,但是真正有對話戲,真正講得上話的卻只有小男生,答案一清二楚,卻全被觀眾給忽略了,也因為「證據確鑿,卻視而不見」,大逆轉的真相揭曉時,恍然大悟的觀眾自是給予熱情的掌聲。

 

至於希區考克的《驚魂記》,固然讓人看見了清瘦斯文的旅館主人諾曼.貝斯(由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飾演),看得出他眉宇間的陰鬱詭異,但是真正在浴室裡揮刀刺殺住宿女子珍妮.李的殺手,明明就是燙髮女子;珍妮.李身亡之前,也曾看到隔壁那棟神秘小屋中,有著一位老婦人,還有她斥罵兒子的聲音,觀眾自然就把兇手與婦人連結在了一起。婦人何以要刺殺陌生的投宿房客?難道就因為她痛恨珍妮.李的美色,誘使兒子失貞嗎?令人毛骨悚然的浴室殺人戲,讓這椿殺人事件的動機,成為觀眾亟欲解開的謎底。

 

但是希區考克的懸疑火候拿捏得極其精準,他根本不想多費唇舌討論什麼戀母/變妝情意結,警察撞進房門要逮捕殺人元兇時,才赫然發現那位老坐在窗邊輪椅上的老婦人其實只剩下風乾軀殼,一碰即成灰。希區考克直接告訴你結果,至於何以致此的疑問?他當然有一套言之成理的內在邏輯,但是無需多言,就留給受驚的觀眾自己去拼湊,這也是有意從事編劇工程的朋友,非得仔細切磋體會不可的功課了。

 

這張有著劇情大逆轉,讓人難忘的十大票選影片片單如下,但是我把解答省略掉了,只留下一句短評,真相就留給還來不及看這些經典作品的影迷朋友,一點觀影時的驚嚇與讚歎吧。

 

1.《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我看得見死人。
2.
《驚魂記(Psycho)》陰陽同體。
3.
《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小惡大奸
4.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父子之謎。

5.《奪魂鋸(Saw)》: 生死之謎
6.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本尊分身
7.
《異教徒(The Wicker Man)》:恨之入骨

8.《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 未知死,焉知生
9.
《火線追緝令(Seven)》:邪神惡魔
10.
《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文明荒漠

 

月球:但問今夕是何年

每天睜開雙眼,我們都期待又有嶄新的一天在眼前展開,我們是那麼熱切地乘載著昨日的記憶,迎向生命的新一頁。

 

然而,一旦你的記憶一直停留在某一點,你的人生又會有多鮮活的新意呢?

 

傑出的電影都能提供人生議題的思維新方向,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執導的《月球(Moon)》非常聰明地提供了「當下」的資訊,讓目擊現況的我們信以為真(不是都說眼見為實嗎),欣然接近眼前的論述,隨著疑點與破綻逐一現形時,導演最後再揭露「記憶」其實可以「程式」化,記憶因而重複,原本直線奔逝的時間因而竟能彎轉重複,「當下」竟然可以「循環」成為活水,唯獨當事人渾然不覺。才華洋溢的鄧肯.瓊斯在《月球》中因而完成了科幻電影中最有挑戰性的哲學論述。

 

關鍵在於男主角山姆(由山姆.洛克威爾飾演)其實是個複製人。

 

lunar34504.jpg 

複製人的肉身複製技術不是本片討論的重點,心靈與記憶才是。

 

《月球》最驚人的場景是月球基地的地下層內有個大冰庫,裡頭躺著上百位山姆,眼前的山姆如果在月球採礦時出了意外,留守基地的電腦機器人Gerty就會解凍其中一位山姆,讓他繼續山姆的工作。

 

Gerty總不忘告訴解凍後的山姆:「你受了傷,現在醒來了,你還好嗎?」甦醒後的山姆從來沒有想清楚,既然整個月球只有他一個人,而他在外頭受了傷,出了意外,那又是誰把他救了回來?讓他得能醒轉,繼續工作?這是第一個問號。

 

lunar0316.jpg觀眾第一次見到的山姆是他的三年工作合約只差三個星期就要屆滿了,靠著影像通訊,山姆清楚知道三年來妻子已經順利產下女兒,偏偏卻好像有好多心事,不便對著機器說,只期盼他日重逢時,當面訴說,他對於妻子的香氣記憶,還是那麼深濃,可是,看似即時的影像通訊,卻只有單向傳輸,不能夠互動,更無法觸碰。這是第二個問號。

 

眼前的破綻明明就是解開謎底的樞鈕,偏偏,多數人都視而不見,偏偏,那就是魔法師施展魔法的契機。

 

月球基地內如果繼續維持著山姆孤單一人,科幻神話依舊可以繼續維持,問題就在於基地內終於多了一人。偏偏,那個人也叫做山姆,偏偏,他的外貌和山姆也完全一樣,差別在於兩人對於「妻女」的記憶「新舊」有別。這是第三個問號。

 

答案就在於男主角山姆,其實是個複製人。

 

lunar3234512.jpg

 

真相在「新」山姆意外從受創的工具車上找到受傷的「舊」山姆,緊急把他抱回基地時,即已揭露,但是真相太駭人,唯一知情的電腦機器人Gerty閉口不談,新舊山姆卻是怎麼也無法釐出頭緒,原本單一的生命個體突然演化出了雙胞胎,理應心意合一,協力找出真相,另有私心的他,卻油生了先來後到的主客之別,因此有了微妙的競合關係。

 

由於受創的舊山姆細胞開始老化,肉身出現殘敗,理性尚存的他因此積極找尋真相,找出了可以雙向對話的影像傳輸機,赫然發現「記憶」中才臨誕生的女兒,已然是婷婷玉立的成熟女郎了,至於一直在夢中與他激情交歡的妻子呢,更已早早告別人世了,更可怕的是,地球的那一頭,竟然可能還一位山姆……心裡大概已經有了譜的「舊」山姆,慌張地切斷了通話,「真相」太驚悚了,山姆選擇了閃避,因為,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它。

lunar334513.jpg 

從夢中甦醒過來的那一刻,你的人生或許是全新的一頁,記憶可以從昨夜臨睡前無縫連接,但是山姆的人生卻只能從複製的那一天算起,他只能從那一天開始他的「新」人生,他必需接受固定的訊息,所以只能收看單向傳輸的舊資訊,一直相信自己合約即將期滿,即將回到地球(不過是三年時光而已),等著與妻女相逢,他的「今天」,其實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昨天」,他「今天」的生命重複,是讓月球基地能夠持續向「明天」運轉前進的關鍵,卻也因為「昨天」的他出了事,所以救援小組必需來到月球基地,清除「昨天」殘駭,繼續維持著由複製人開發新能源的使命。

 

時間,在複製人的身上有了全新的解讀可能(地球時間和月球時間從此不再同步),記憶既然能夠封存停格,時間之河就可以彎轉,生命也可以倒帶重來,《月球》對於時間和記憶的論述挑戰,毋寧是全片最迷人的成就,雄辯滔滔的鄧肯.瓊斯讓世人看到了英國影壇的新曙光。

月球:廣寒太虛誰與共

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執導的《月球(Moon)》,明顯受到《2001太空漫遊(2001:The Space Odyssey)》的影響與啟發,所以,2009年金馬影展邀展時就直接就翻譯成《2009月球漫遊》,不過,台灣已經直接發行了DVD,而且直接就從英文片名的《Moon》翻譯成《月球》,片商譯法沒有錯,只是少了韻味和想像空間,一般人看到這樣的片名,大概不會有想要去租DVD的衝動,卻也因可能就此與一場極盡冷豔之美的佳作擦肩而過。

 

《月球》雖然是拍過不少廣告片的鄧肯.瓊斯第一次的劇情長片,卻堪稱是2009年獲獎無數的英國傑作,例如英國人舉辦的<李察.艾登保祿電影獎>活動,就把年度男演員獎給了《月球》的男主角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美國林肯中心電影評論雜誌舉辦了「2009年最佳電影(Best Films Of 2009)」票選活動,《月球》也擠進了前五十大,排行第四十二,名次還在《瘋狂的心》、《蝙蝠:血色情慾》和《打不倒的勇者》之前。

 

《月球》勝出的魅力在於清冷美學。電影的故事描寫一位奉派到月球採擷能源的科學家山姆(由山姆.洛克威爾飾演),在三年合約即將屆滿前的三個星期所遇到的故事,全片從頭到尾只有山姆一個人撐場,另外再加一部電腦機器人Gerty(由金像獎影帝Kevin Spacey負責聲音演出)陪伴,廣寒宮的孤單清冷似乎在劇本寫就時即已定案,關鍵在於鄧肯.瓊斯如何執行他的清冷美學。

 

首先,交給電腦吧。

m005.jpg 

人需要休息,電腦不用;電腦知道月球和地球上的經緯萬端,山姆卻只關心自己的工作和即將見面的妻子與女兒。《2001太空漫遊》中,太空人與代號叫做HAL9000的電腦,有著既聯合又競爭的關係,HAL9000看似忠心,卻又很有主見的聲音,成為太空心最大的夢魘與隱憂,一聽見《月球》中Gerty開口講話的音色與腔調時,老牌影迷自必會油生一股不祥的預感,但是Gerty一直忠於自己的原始設定:幫助山姆,完全不像HAL9000那般有超越人類,甚至取而代之的矛盾。只是,一旦聽見Gerty那股看似問候,卻感受不到血性溫度的問候語時,就會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感受。

 

芒刺會痛螫人心,然而痛徹心扉的問題關鍵不在於背叛,而在於隱瞞。偏偏,隱瞞的動機卻是基於愛,人與機器間看似溫暖,實質卻冰冷的制式關係,反而產生了令人尷尬的失落感。

 

其次,交給山姆吧。

 

m097.JPG一個人在月球上待上三年,除了採集礦石原料,就是維修基地器材,沒有人陪伴,亦沒有人對話,甚至欠缺雙向通訊的溝通工具,只能看著妻女傳送來的影音資訊,卻不能即時回應,凡人都會有快要發瘋的感覺,山姆除了喃喃自語外,只能面對Gerty冰冷的制式回應,觀眾很快就會聯想到他會不會因此精神異常,會不會因而得了幽居恐懼症,開始心生亂像,特別是電影開場時看到的山姆就是蓬頭垢面,不修篇幅的太空人(男人修整門面,同樣是想取悅往來的人們,往來皆無人類,也就不必多此一舉了),這類的猜測成了合理的推論,特別是等到山姆出了意外,開始發現月球基地內不是只有他一人,偏偏對方也叫山姆,而且長得和他一模一樣,也知悉所有他的生命秘密時,山姆瘋了,也成了合理的推論。

 

山姆.洛克威爾的表演難度不在一人分飾二角(古今中外太多實例了),亦不在於如何在一定的鏡位裡對著自己的分身演出互動的情緒與對白(那是美術指導Hideki Arichi、攝影指導Gary Shaw,再加上稱職的場記設計出小動作記號,就得以輕鬆過關的技術細節),而是要在「同中求異」,更要「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設計,主要在外形和動作;異中求同的表演才是真正核心:山姆沒有精神分裂,會出現兩個山姆,答案就在於他們同為複製人。

 

m004.jpg一開始,從意外事件中甦醒過來的山姆,發覺自己並不是基地上唯一的人類時,曾經追問Gerty:「房間裡還有其他人嗎?」知道真相的Gerty選擇了沈默;後來山姆再追問Gerty:「我是個複製人嗎?」Gerty顧左右而言他地回應說:「你餓了嗎?」當電腦都知道了白色謊言的妙用時,被矇在鼓裡的山姆就益發顯得孤單而寂寞了:他不但是孤單一人,而且還是唯一不知道真相的人。

 

第三,則是交給美術。人與空間的對比,關係著打造的清冷的級數功力,美術指導Hideki Arichi深諳越是明亮,越有金屬光澤,就越能滲透冰冷的涼意;月球的空曠,機器與操作員的形體差距,狹窄的艙房空間,只可目視,永遠無法觸及的地球家鄉,確實都完成了

 

但是最關鍵的美學卻在於音樂,那才是《月球》的清冷美學得以全面滲透外流的魅力所在。Clint Mansell的低限主義音樂,不但有著貼近人心脈動的低調音符,更在層層繞轉的音樂結構中綻放出敘說故事的能耐,叮叮噹噹的鍵盤敲打聲中,不但像極了人在寂寞空間中踩踏的聲響,更有著追尋真相,卻怎麼也使不上力的空虛與焦急,所有說不出口的問號與尋覓,全透過音符的註解,得著了強有力的背書,看完《月球》,你會有一股全身發涼的歎息感,那是硬調的科幻電影才有的特殊魅力,也讓《月球》得著了科幻迷的敬重。

 

m009.jpg 

窒愛:疑神疑鬼最是苦

沒有說出口的話,往往比大剌剌的言詞更有力,看不見的情緒,往往比直接顯現流露的情緒,更震撼。

 

導演吉姆.謝利登(Jim Sheridan)執導的《窒愛(Brothers)》中,男人對愛情信心的徹底失落,遠比戰火蹂躪更傷人。

 

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飾演的美軍山姆,被阿富汗敵手俘虜兩年後,幸運獲救生還,重見曾經摰愛的妻子與女兒時,他沒有熱情的擁抱,反而當面質疑由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飾演的妻子葛蕾絲是不是「睡過」他的弟弟湯米(由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飾演)了?

bro11.jpg 

說出口的是一句火辣的問號,沒有說出口的是多少的懊惱、悔恨或者猜忌?困在阿富汗山區崖洞裡的山姆,每天飢寒交迫,又不時得面對酷刑辱打,還得在羞辱與血泊中翻滾,苟且殘喘,忍辱偷生已經是最卑微的姿態了,心頭掛念的,在意的,卻是妻子能否守節?

 

兩年的俘虜生涯其實是一個過去的信仰與價值全都毀壞的人生,因為要賴活,所以整個人都得趴在地上,任人踐踏,自己都變了,又如何期待別人不變?信心全失的男人,如何相信妻子不曾變心?如何期待妻子的「忠貞守節」,就像受傷的野戰,把自己遭遇劇變的挫敗,合理轉化成猜忌懷疑,而且「理直氣壯」地質疑起妻子的必然變節。bro01017.jpg

 

懷疑的前提,其實是信心不夠,更深層的元素則是恐懼。關鍵還是要回到兄弟的競爭之上。

 

由山姆.薛帕德(Sam Shepard)飾演的漢克老爸,因為篤信軍人倫理,所以管教兒子非常嚴厲,哥哥山姆不敢違逆,只能照著老爸的從軍模式,複製父親的腳步;然而弟弟湯米卻跳脫了公式,找到自己悠遊自在的空間,是的,他是逆子,亦是孽子,即使人生道路走得跌跌撞撞,但是敢於跳脫父親的制約,走出自己的道路,卻是循規蹈矩的哥哥衷心豔羨而不敢比照的,他是軍人,弟弟是罪犯,但要論起生命的勇敢程度,哥哥或許還沒有弟弟那麼大膽勇猛。

bro22.jpg 

但是這種心情,不能掛在嘴上,亦不能讓人知道,一旦從前線倖生,身心全是傷痕與罪惡,卻發現自己消失的兩年時間,弟弟已經和兩個女兒培養出深濃情誼,山姆不會忘記,Taylor Geare飾演的小女兒在開門歡迎叔叔返家的第一眼,曾經直接告訴湯米:「我媽媽不喜歡你。」那句話暗示的意思是不只我媽如此,我家姐妹亦然,爺爺奶奶和我爸更是如此,但是眼見湯米和兩個小女孩在雪地嬉戲的快樂模樣,顯然湯米已然扭轉了頹勢,甚至也和嫂子有著親密互動,甚至原本凌亂的家居廚房,都已煥然一新,自己不曾做好,沒有做到的「家務事」,顯然弟弟都做得比他好了,他不在的這兩年,家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需要肩膀支撐的愛妻,又是怎樣在弟弟的「扶持」下度過人生最傷痛的時光呢?人生志業的選擇,湯米已然比他更卓越,私領域的家人感情如果又全遭弟弟給接受了過去,情何以堪?對人性已然徹底絕望的山姆,就這樣任由心頭那隻恐懼的怪獸悄悄現身,吞噬掉他的理智與情感。bro07.jpg

 

軍人的天職是保家衛國,但是戰敗受俘的他已經不會保護自己了,更不懂得保護女兒與妻子,盲目的血性,讓他成為失控的戰爭英雄,嚇跑了女兒,氣壞了妻子,還得要忍受一些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平民老百姓,套用人權哲學的大道理來評論,這頭最後只會咆哮怒吼的野獸,不管肩負著多少「英雄」勳章,回歸平民時,也因為持槍恐嚇,而被警方壓制在地上,承受著他更不想面對的羞辱。

 

幻滅,導致了窒息,《窒愛》的主題圍繞著戰爭帶來的毀滅,那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愛情創傷,一切全因為戰爭,《窒愛》的反戰主題就這樣沾著愛情的淚水書寫完成。更值得一提的是陶比.麥奎爾「形銷骨立」的表演,豐實了角色的可性度,脆弱與瘋狂比鄰而居的身心煎熬,讓人看了自然油生憐憫之心,更讓世人確信他已然摔脫了《蜘蛛人》的好萊塢公式框架了。brothers-356673l.jpg

 

 

特務間諜;女人二重奏

謎樣女人,最能顛倒眾生,懂得女性的謎樣魅力,就能創造顛倒眾生的角色。

 

《特務間諜(Salt)》裡的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飾演的Evelyn Salt,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周遭男人都看不透她的謎樣本質,被她所欺,所以只能任她擺布,但是最大的功臣卻在於編劇Kurt Wimmer,因為他懂得女人心。

 

江湖盛傳,《特務間諜》的主角名字原本叫做Edwin A. Salt,並非Evelyn Salt ,鎖定的影星是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但因湯姆另有片約,不克分身,於是角色由男變女,名字亦由Edwin 變成了Evelyn。這個變化也許並非製片人的首選,卻陰錯陽差,擦槍走火擦出一部很有性別魅力的作品,《特務間諜》中的女性身心歷程原比男性複雜多變且有趣得多了。

 

《特務間諜》的前提是俄羅斯特務相信洗腦有用,所以從幼年時期就培訓出來的特工種籽,只要喚醒,就能聽命行事,理論上,Salt回到俄羅斯陣營,聽見每位兄弟都以姐妹稱呼她,熱情歡迎她歸隊時,Salt應該亦有倦鳥歸巢,回到老家的溫暖,但是完全沒有料到她的笑容背後,卻是凌厲無比的殺機。

 

差別在於俄羅斯兄弟,以為只有信念相同,就是姐妹,卻忘了姐妹的上層結構是「女人」,關係上,她不否認彼此曾是兄弟姐妹,實質上,兄弟姐妹畢竟只是旁系,不能懂得姐妹的女人心,是不是兄弟都不重要了。《特務間諜》的劇本就因為如此深刻地刻畫了女性心理,因此傲然特出。

 

特務接受的訓練異於常人,面對外在刺激反射出來的身心反應亦然,但是特務亦是人,不是機器,不是只會接受程式指令,還會受到七情六欲影響,只有參雜了「人」的變數,世事就難料了。

 

電影的第一個高潮是俄羅斯情報頭子CIA檢舉Salt,揭露她是臥底我諜的秘密,激發了Salt的潛能,逼迫她做出最激烈的反應,單槍匹馬就破了CIA的龍潭虎穴,為什麼會反應如此激烈?CIA的幹員看得目瞪口呆,連俄國特務也覺得不可思議。

 

EV011.jpg編劇Kurt Wimmer的功力就在於他知道只要掌握住要害,即使輕描淡寫,都會有劇力萬鈞的效果。

 

Salt是特務,卻也是女人,特務承擔家國期許,務求任務圓滿;女人也許同樣關心家國的千秋大業,卻未必會把淑世濟民做為生命最重要的選項,Salt身陷北韓囹圄時,組織不便出面救援,全靠男友拚死請命,男友是昆蟲學家,是圈外人,情真意切的呼喊與奔跑,最是動人,不但救出了Salt,也讓已知不適合再在情報圈打混的Salt願意委身下嫁,特務不該有家累,一旦成家,就意謂她寧做女人,不做特務了。

 

真實身份被揭露的那一刻,女人擔心的不是特務往事,而是擔心圈外人的丈夫必難擺脫特務糾纏,不論是俄國或CIA,只要掌握了她的丈夫,還怕她不乖乖就範嗎?身知特殊的心狠手辣,她拚死命急著殺出重圍的唯一心願就是保護愛人,找回愛人,偏偏,她就是慢了一步。

 

俄國或CIA都以為自己面對的是特務,完全沒有想到真正的對手已非特務,而是只在乎小兒女情事的小女人,一旦失手傷了她的最愛,其實就是逼她瘋狂報復的導火線。

 

EV742.jpg《特務間諜》最精彩的好戲就在於Salt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老公的那一幕,特務不會流露感情,卻不代表她沒有自己在乎的事,她面對摰愛從眼前消失的那一刻,心內的澎湃與外表的冷漠,看似完全不搭調,觀眾卻是可以從不動如山的軀體中感受到無以名狀的痛,Salt不用手指顫抖,不必目眶噙淚,所有的情緒,都無濟於事,她是那麼快速地告別女人,回歸特務,女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就交給特務來辦了,雙面夏娃的快速移形換位,就是《特務間諜》最精彩,也最具說服力的女人觀察了。

特務間諜:專長與專業

你的個人檔案裡,會用多少字來紀錄你的專長呢?要用什麼樣的文字,才能精準呈現你的人格特質呢?

 

電影《特務間諜(Salt)》只用了六個字來形容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飾演的Evelyn Salt,那六個字是:「近身搏擊、爆破」。

 

雖僅短短六個字,卻已足夠,言簡意賅,不只是寫作典範,更是創作指南,《特務間諜》就用「近身搏擊、爆破」這六個字鋪陳了一部電影。

 

《特務間諜》中的Salt是美國CIA的重要幹部,就在結婚周年的那天,臨時受命去詢問一位投誠的俄羅斯間諜頭子,意外被對方指控她就是臥底俄諜,只因為她幼年時曾在俄羅斯待過,父母意外身亡後,曾被情報機構吸引,加以洗腦改造,成為臥底在美國的特工種子。差別在於,對方的目的不在揭發她的真實身份,而是透過這種點名,發出行動暗號,在蘇聯都解體了二十年後,喚醒所有潛伏的種子,發送行動訊息,開始執行毀滅美國的任務,其中,Salt就是最剽悍的俄國殺手。

sa506.jpg 

編劇Kurt Wimmer和導演Phillip Noyce在電影開場時先布下了一個詭雷:Salt虛偽裝成商人潛入北韓,意圖竊取機密,卻事跡敗洩,被北韓逮捕凌虐,導演給她的第一個特寫是美國與北韓達成了換俘協議,滿面瘀青,渾身是傷的裘莉就拖著蹣跚腳步,在北韓軍人推扶下慢步走向換俘區。

 

詭雷的軍事目的在欺敵,電影詭雷的目的同樣在欺騙觀眾。一位失風被捕的情報員,可說此生已休,不可能再擔重任了,電影的第二段戲是Salt結婚了,嫁給一心一意營救她的德國昆蟲學家,有家室,有親情羈絆的情報員,顯然不會再赴湯蹈火。就在觀眾誤以為正要觀賞一位受挫情報員的轉型故事時,精彩好戲才出人意料地閃了進來。

 

sa3507.jpgSalt的英文字意是指「鹽巴」,美食有鹽提味,滋味自就不凡(西瓜抹鹽如此,海鹽咖啡亦然),電影中的主角如果能發揮「鹽巴」魅力,效果亦相當,編劇Kurt Wimmer和導演Phillip Noyce因為給了Salt「近身搏擊、爆破」這六字真言,自然就要盡量發揮,讓「專長」不再只是文字遊戲,而是轉換成「專業」能量,既然是爆破,就讓Salt做一下示範,看她如何把滅火器轉換成為火箭筒吧,看她如何攻破連核子彈都攻不破的美國總統作戰指揮室吧,好萊塢最引以為傲的想像力就在這些細節上,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更神奇的不在爆破,而在近身搏擊,Salt出入CIA總部,如入無人之境,憑的就是她的俐落身手;Salt可以一人擊敗十多位特務殺手,憑的更是讓人無從防備的笑容與酒瓶;Salt明明人在汽車後座,卻可以操縱前座駕駛踩足馬力前進或後退,憑的就是她深諳如何掌控人的交感神經;甚至她都已經雙手銬上手銬了,照樣可以就靠那具手銬取人性命,憑的同樣是她就地取材,殺人不擇手段的機巧…從「專長」到「專業」,Salt無需翻譯,更無需註解,她的行動,就是答案。

sa3520.jpg 

速度與節奏是拍過《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和《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等片的導演Phillip Noyce最擅長的本事,《特務間諜》也用最乾淨俐落的敘事手法,把六字真言揮灑成最大密度的滿天花語,更重要的是他讓安潔莉娜.裘莉展現了「靜若處子,動能脫兔」的最神秘能量,《特務間諜》的Salt不但是21世紀的《霹靂煞(Nikita)》女神,更是商業電影最渴望的一抹提味精鹽,有了Salt,你根本不會察覺生命就此流逝了一百分鐘,除了新奇和興奮,當然還有讚歎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