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我愛你:街角傳奇

 華裔女星Maggie Q《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中,前後出現了兩場戲,同樣是猶太裔法國導演Yvan Attal執導的片段,卻硬是拆成了兩段,乍看有點錯愕,卻意外產生了「人生何處不相逢」的城市傳奇。

 

不論是《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或《紐約,我愛你》,這城市愛情系列電影的製片人Emmanuel Benbihy遇上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十多段的故事串連成有機體,《巴黎,我愛你》從巴黎市的十六個地理分區來說故事,採用一加一的加法結構,未嘗不可,卻面臨著兩個問題:首先是切割得太過明顯,其次是連接得太緊密,少了轉折空檔,來不及回味細想,觀眾得從頭到尾全神貫注,在消化前一折故事的同時,還得拚命新一段的訊息,喘不過氣來的結果,反了折煞了觀影樂趣。

ny9910.jpg 

Emmanuel Benbihy 的解決方案是除了主要故事之外,還要拍一些橋段串場,《巴黎,我愛你》由他自己和Frédéric Auburtin聯手合作;《紐約,我愛你》則交由Randy Balsmeyer執行,主要以Strouse Emilie飾演的錄影攝影師來捕捉紐約的浮世繪,相關的片段主角都可能是她的錄像目標(例如拒絕畫家作畫之邀,錯失一段人生機緣的舒淇,就因為有了前憾,所以就能接受Strouse Emilie的攝影機,讓自己的人生風景起了變化),看似串場,卻也因為有了互動,似乎也自成另一章的城市傳奇了。

 

Maggie Q《紐約,我愛你》中分兩段演出的巧思,一為主,一為副,因為中間穿插了其他橋段,有了一種明明已經插肩而過了,卻在下個拐彎轉角處又再相逢的驚豔感,頓時油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美麗歎息。

 

Yvan Attal描繪的紐約街景以菸為觸媒,以抽菸男女的街邊相遇搭訕做開場,Ethan Hawke飾演的作家站在餐廳外抽菸,遇上了同樣犯了菸癮來借火的Maggie Q,他就像極了《阿飛正傳》裡的張國榮(以買汽水為藉口,黏上了販賣部裡的張曼玉,創造了彼此生命的一分鐘裡,有你亦有我,再難否認的狡辯傳奇),開始滔滔不絕地發揮抽菸奇想本事,天南地北地扯了起來;這一點,同時也是呼應他在《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和《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中,曾經創造愛情神話的類似談話趣味。

ny9920.jpg

 

素昧平生,卻能談得口沫橫飛,Ethan Hawke的激情,當然讓人印像深刻,明知他是在放電示好,卻也因為話題風趣,所以Maggie Q也能含笑回應,男的有啥心思,女方一清二楚,女方的美色當然讓人動心,可是女方究竟在想些什麼,卻不是只有單向發電的男方所能理解的,眼見女方巧笑倩兮,顯然電網已然生效,看似魚兒即將上鈎,Maggie Q卻回眸一笑說:「我是妓女,陪伴要付錢的…」Ethan Hawke呆住了,觀眾也呆住了,明明是豔遇,明明極其投緣,何以因為「工作」不同,一切全然變質了呢?只因對方是妓女,剛才的動心就全沒有了價值嗎?愛情還要看身份和職業的嗎?

 

愛情來得如此容易,卻也消逝得如此快速,Ethan Hawke的悵惘,不只是他個人的挫敗,卻也更精準地探討了速食愛情的情貌與本質了。

 

再見到Maggie Q,是她拿著衣服到洗衣店送洗,彼此用著英語和廣東話交談,那是紐約多國文化景觀常見的風情,隨後又來了一位美國客人Chris CooperMaggie Q於是用廣東話對店東消遣著Chris Cooper說:「這個鬼仔…」她怎麼也沒料到Chris Cooper也會說廣東話,就在她要走出洗衣店的時候,Chris Cooper同樣也用廣東話回敬了Maggie Q。前一段的街頭談話,神秘的Maggie Q挫敗了男人的急色心情;這一段的店鋪巧遇,卻換成了Chris Cooper震驚了Maggie Q,從性別的互動來論,頭一回女方勝,第二回男方勝,女男打成了平手。

ny99033.jpg 

這一段的Maggie Q其實只是串場人物,目的在於引出Chris CooperRobin Wright的街頭抽菸記,同樣互不相識,同樣借火抽菸,同樣一見如故,同樣來電相吸,但是站到街角抽菸,只能算是短暫的出神,抽完之後,女方還有棘手的男女問題還要處理,男方也有自己的世界要去照顧,原本只是擦肩即過的露水言笑而已,然而Yvan Attal的下一個鏡頭卻是往餐廳裡走了進去,在餐桌上共餐,深情款款訴說著:「我愛你。」的情話男女,正是Chris CooperRobin Wright。

 

那是前傳?還是續集?Yvan Attal沒有交代,也不想交代,愛情故事如果說得清楚明白,世界就單純太多了,愛到深濃時,什麼都好說,愛情易位時,啥也不用說了,能說話時,就且放聲高談吧,誰知未來會如何呢?美麗與幻滅往往只有一牆之隔的,不是嗎?

 

紐約我愛你:天下有賊

很多的愛情故事緣起於邂逅,有的邂逅純粹只是巧遇,有的邂逅則是狩獵,中國導演姜文替《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執導的片段,兼具了巧遇與邂逅,另有趣味。

 

首先,姜文替男主角海登.克里斯登森(Hayden Christensenny06_wenn1.jpg設計了一場籃球賽,個頭不高的他,卻是鑽切投射,無所不能,球場上的勝利,同時也帶給他賭注上的豐收,這場戲說出了他的流動天份。

 

其次,海登賴以謀生的專業是扒手,紐約街頭上只要被他的身子撞過一下,快手已然摸遍你的要害,錢包可能就會落到他的手上,「紐約有賊」就是這段戲的主軸,但是小賊必然遇上大賊,兩賊必然要較勁,卻也又回到馮小剛《天下有賊》的框架之中,殊為可惜。

 

很尖手快是天下慣竊的吃飯傢伙,每一回的街頭行竊,既是巧遇,亦是狩獵,揀對了對象,才事半功倍,看走了眼,難免禍事連連, 海登第一次撞上安迪.賈西亞(Andy Garcia)時,有如驚鴻一瞥,閃身即過,讓人誤以為那只是不經意的一次靈光閃動,以為安迪只是好心來客串,海登一旦行竊到手,留下紙幣,其他的錢包或照片,就隨手可拋進信箱中去了 ,唯一讓他多看一眼的是藏在錢包裡的那張瑞秋.畢森的美女照片,只不過,陌生女子的照片多留無益,他還是把送進了郵筒裡了。

 

不過,電影的趣味卻在於同類事物的蒙太奇剪接中,先是那張照片,既而就是一位美女在快照店裡洗出了四張快照,閃動的光影吸引了海登的目光,完全沒料到眼前此人就是剛才的照片美女,但是邱比特的紅線之箭早已悄悄擊射,於是海登一路尾隨,終於在小酒館裡觸碰搭訕成功,觸碰讓他偷到了瑞秋的手機,讓他有了機會搭訕,成就自己的邂逅情緣,兩人點了同樣的「金湯尼」酒,美夢才要起飛,偏偏,瑞秋的男友安迪也在此時現身了。ny0221.jpg

 ny0220.JPG

安迪不是客串的,安迪的好戲才要上場,海登一見就心虛,被安迪一把按住肩膀,身子和心靈全都給壓了下去,海登面對的是既偷了安迪的錢包,還想偷安迪的女人,女人並不知情,但是安迪卻看穿了他的底細,而且先下手為強,一壓一碰之間早已把海登洗刮一空,再以海登慣用什麼模式戲耍眾生,最後都成了他遭安迪重重羞辱的現世報。

 

坦白說,這種碰中碰的街角邂逅戲,很像武俠小說高手過招的紐約街頭版,所有的互動招式都沒有出人意料的轉折,無非就是小賊惹上了大賊,慘遭大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海登與瑞秋的酒館巧遇,還來不及溫火慢焙,滋生情苗,現世報即已降臨。

 

節奏拿捏不定,動感快慢不一,未能取得平衡,可能是姜文這一段最大的問題,小偷的動作快到來不及讓人看見,也不適宜用慢動作來作註解(畢竟不是武俠動作片),但是海登試圖搭訕的情感邂逅,就在火苗都還沒有竄升出來,就起了波折,即時插了進來的老賊,本應惱怒有人太歲太頭上動土,卻還只是禮貌性地委婉拆穿,讓小賊無地自容,該狠卻不夠狠,該毀滅卻又手下留情的厚道,反而讓狠角色的狠勁失去了應有的力道(畢竟,皮夾和女人的雙重威脅,對安迪都是攸關顏面的直接挑釁,是可忍,孰不可忍?)男人間的戰爭,其實也應該是愛情故事的另一闕變奏曲啊。

 

 

紐約我愛你:真情假意

有些電影很深沈,看完電影,總要咀嚼反芻,才能悟得更多;有的電影很淺白,一看就懂,噱頭玩完,熱鬧也就看過了。

 

拍過《尖峰時刻:巴黎打通關(Rush Hour 3)》、《 X戰警3:最後戰役(X-Men: The Last Stand)》、《鬼膽神偷(After Sunset)》和《紅龍(Red Dragon)》等片的導演布萊特.雷納(Brett Ratner)在《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之中,就以一場由三個意外組成的片段,說出了一則當代「愛情神話」。

 

第一個意外來自於安東.葉爾欽(Anton Yelchin)飾演的年輕人。涉世未深的他,以「打工賺錢」和「飛來豔福」的雙重喜悅心情,接受藥房老闆詹姆斯.肯恩(James Caan)之請,陪同他的女兒Olivia Thirlby去參加畢業舞會。那一天,白衣如雪的奧莉維亞.沙爾畢(Olivia Thirlby)打扮得有如天仙公主,只可惜,她的身旁多了一具輪椅。

 

new_york_i_love_you24.jpg 

是的,奧莉維亞美如天仙,但是肢體殘障,錯愕愛驚的安東,也只能咬著牙繼續完成自己的承諾。

 

第二個意外來自於奧莉維亞的激情。舞會結束後,他們原先訂好的禮車卻被人給捷足先登了,安東只好推著奧莉維亞的輪椅漫步回家,但是他們走進了中央公園,舞會縱情狂舞的興頭還正濃,於是奧莉維亞和安東在月下花前,不,正確的說法是大樹下,座椅上有了一場性的冒險。

 

是的,奧莉維亞雖然肢體殘障,行動不便,但是她雙手懸吊樹上,撐起身體,採用女上男下的體位,與安東來了一場匪夷所思的「野戀」。

 

第三個意外則又回到安東身上。安東原本答應詹姆斯要在午夜前把奧莉維亞送回家,一晌貪歡,他誤了事,一覺醒來,雖然奧莉維亞還是奧莉維亞,沒有從公主變回灰姑娘,但是他只能急急忙忙推著輪椅,要把奧莉維亞送回家,到了家門口,遇見詹姆斯,安東還來不及道歉,奧莉維亞卻已經自行走下輪椅回家了。

11rose1b_600.jpg 

是的,她四肢健全,昨夜的一切全是演戲,此時,詹姆斯不疾不徐地註解說:「紐約每天有上萬個演員在找尋演出的機會…」這一回,不過是奧莉維亞在練習演出一位殘障人士的歷程而已。

 

意外,之所以動人,主要則是超乎預期,始料未及。善用意外的戲劇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讓所有的意外轉折,都閃動得極其動人自如,毫不勉強,明明是雕琢,卻合情入情,刀法深藏。這一段故事的三個意外,只要回歸一切只因奧莉維亞要磨練演技的前提,就有著讓人恍然憬悟的力量。

 

震驚和趣味其實全落在了安東身上,從有美女陪舞,到以輪椅代步的尬舞,再轉向「垂直體位」的做愛,最後再面對健步如飛的美女真相,最大的挫敗不在於奧莉維亞肢體健全,而在於奧莉維亞「騙」了他的愛情:天下情人都試圖遮掉自己的醜與憾,盼能以最好的一面獻給情人,偏偏,奧莉維亞反其道而行。

 

這則片段最精彩的部份不在意外,而在結尾。安東重新回到了他們做愛的那棵大樹下,昨夜的一切明明是真實的,從肌膚之親到汗水體液,那個不真實?偏偏,讓人神魂顛倒的愛情神話卻來自於「謊言」,愛情世界的真相究竟是「真情」?還是「謊言」?安東摸著自己的頭,如夢似幻的人生奇遇,他亦只能啞然失笑了。

ny99204.jpeg 

更有趣的是,導演布萊特.雷納告訴紐約時報記者說:「那棵樹,其實是棵道具樹。」輪椅或許是真的,殘障卻是假的;性愛或許是真的,愛情卻是假的;既然如此,公園是真的,大樹卻是假的,又有啥不可能呢?問題關鍵在於:「為什麼?」因為,布萊特.雷納說:「中央公園的環境可以拍戲,有上萬棵樹可以當背景,但是你不能碰到任何一棵樹。」真樹不能用,只能用假樹,沒有觀眾會發現的,心愛的情人究竟是真情或假意,你又如何發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