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李行:凡事問導演

閱讀全文 追思李行:凡事問導演

江湖行:我的武俠時代

2017年的金馬盛會上,出現了她們的名字,以及照片,在黯淡樂聲中,歷史悄悄翻了一頁,年輕影迷,沒聽過她們名字,更難想像她們的昔日風采,但是,我記得。

 記得,就不應任其空白。這篇文章是替塗翔文新書《與電影過招》所寫的序文,腦海裡浮想的全是我在西門國小的小木桌上曾經一筆一筆描畫過的武俠電影夢。 閱讀全文 江湖行:我的武俠時代

彼得奧圖:勞倫斯往事

彼得.奧圖(Peter O’Toole(1932-2013))16日辭世,享年81歲。他從影的黃金年代在1960年代,主演的《雄霸天下(Becket (1964))》,《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 (1968))和《萬世師表(Goodbye, Mr. Chips (1969))》等片,都是膾炙人口的傑作,但是真正的代表作則是《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1962))》,有些作品,如今已難再見(即使出了DVD,除了研究者,未必有觀眾願意逐一品鑑了),但一生能有一部經典,其實已然足夠。

彼得.奧圖(Peter O’Toole)辭世的消息傳來,心頭想起的全是當年從《阿拉拍的勞倫斯》中認識這位藍眼珠巨星的往事,以下筆記,聊充追思。

 

改編的挑戰

 

《阿拉拍的勞倫斯》電影改編自「智慧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一書,原著作者T. E. Lawrence就是英國歷史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致力阿拉伯部落掙脫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控,獨立建國的關鍵人物之一。

 lawrance012.png

導演大衛.連(David Lean)面對的主要挑戰,這是要以多大場面重現這段歷史,在那個沒有電腦動畫特效的年代,一切全靠真人真駱駝,還有坦克與飛機才能完成的電影製作的年代,他完成的史詩傑作,不但前無古人,來者其實亦無力追隨(有了合成特效,有了電影動畫,想像力加上技術的結果,取代了驕陽與汗水)了。

 lawrance010.jpg

勞倫斯生平最傳奇的事蹟之一就是率五十人,身上只帶了六星期的糧食,穿越Nefud沙漠,然後集結阿拉伯騎兵,    奇襲阿卡巴港的土耳其軍隊。電影中,最難挑戰的,同樣是如何拍攝沙漠戲,相關文字就請大家參閱以下連結了(我很慶幸當年留下這篇觀影筆記,如今都不知從何寫起了)。

大衛連:百年冥誕紀念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8/06/post-236.html

 

大衛.連在處理《阿拉拍的勞倫斯》時還做了三個有趣的選擇:

 

首先,主角一開場就死了。勞倫斯騎著摩托車快速前進,風呼呼吹過,車搖搖晃過,就在感覺場面即將失控之際,車飛了出去,只剩一只遮風眼鏡。主角的猝逝,目的就在帶出在蓋棺之際,究竟有誰真能論定他?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他?

 

peter005.JPG這是一筆極其有力的傳記電影開場。

 

其次,勞倫斯初期只是個繪圖小官,就算胸懷大志,也只能窩在地下室裡工作,抬頭只見氣窗外有部隊開拔的前進鞋履,不是如此委屈,不是如此低人一等,如何突顯他「男兒志在四方」的雄心。

 

地下室加上氣窗,英雄氣短的困境,何等清楚。

 

第三,則是用火柴彰顯勞倫斯的性格。

 lawrance013.jpg

大衛.連在《阿拉拍的勞倫斯》裡玩了兩次火柴戲法。

首先是讓彼得.奧圖點燃火柴,火都燒到手指了,但是他眉頭不皺,手指也沒收回來,或者把火柴把拋了。靜靜地讓火柴燒完。一旁同事以為人他在變魔術,不是,「只要不理它,就不疼痛了。」。大衛.連就用一根火柴,讓世人看見了勞倫斯冒險性格,一個符號,一個生命象徵,何等勁力。

 

第二場火柴戲法則在於勞倫斯要前進阿拉伯時,先燃起一根火柴,然後畫面溶進阿拉伯沙漠的黃沙滾滾,那是電影用畫面與音樂來交代歷史轉折的經典剪接了。同樣請大家參閱多年前的寫作墨希斯賈赫:音樂人生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909.html

 

2013歐洲電影獎:入圍

歐洲電影學院(The European Film Academy)今天公布了第廿六屆歐洲電影獎(26th European Film Awards)的六個主要獎項入圍名單(技術獎項得主名單請參閱我在1031日寫的文章: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3/10/post-2723.html#more)。

 

今年的入圍名單相當集中,亦即行家眼中的2013歐洲精華作品不外《寂寞拍賣師》《卡門》《愛的餘燼》、《絕美之城》《噢!柏林男孩》《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六部作品,最大的遺珠則是法國導演François Ozon,因為他執導的《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In the House)》沒能擠進最佳影片,卻包辦了導演和編劇兩項大獎提名,另外,《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雖然影片、和導演都落空了,但是也還獲得了編劇、男女演員的提名,亦証明了其不凡實力。

 

六部最佳影片中,我只看了《寂寞拍賣師》《卡門》兩片,也分別寫過評論文字,看見名單,還真有點老友重逢的感覺(套句王家衛的名言: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有的,還只是才剛打過照面呢),至於《噢!柏林男孩》、《登堂入室》和《安娜卡列妮娜》也都能在DVD租售店內看見痕跡,相信影迷們會知道如何去尋寶了。

 

2013年的歐洲電影獎別外增設了喜劇獎項,我並不排斥這場比較討好市場的安排,但是這樣的分類似乎又把喜劇定義的第二等影片,我還是有點保留,電影不分類型,好電影不分悲喜,能動人就是佳作,動人就值得留戀。

 

2013年的歐洲電影獎定於127在柏林市頒獎,不能躬逢其盛的我們,把握金馬影展和DVD租售店,或許也能與諸多名片把酒言歡呢。

 

2013歐洲電影(EUROPEAN FILM 2013

《寂寞拍賣師( THE BEST OFFER)》Italy

《卡門( BLANCANIEVES)》Spain/France

《愛的餘燼(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Belgium

《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THE GREAT BEAUTY)》Italy/France

《噢!柏林男孩(Oh Boy)》Germany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2)》France

2013euro.JPG 

2013歐洲喜劇(EUROPEAN COMEDY 2013

《飛常性奮!(LOS AMANTES PASAJEROSI’M SO EXCITED!)》

Spain, 導演:Pedro Almodóvar

《傻冒大總統(BENVENUTO PRESIDENTE!WELCOME MR PRESIDENT!

Italy, 導演:Riccardo Milani

《愛情摩天輪(Den skaldede frisørLove Is All You Need)

Denmark,導演:Susanne Bier

《神父精煩惱( SVECENIKOVA DJECATHE PRIEST’S CHILDREN)》

Croatia/Serbia,    導演: Vinko Brešan

 

 2013歐洲導演(EUROPEAN DIRECTOR 2013

 Pablo Berge《卡門》

 Felix van Groeningen 《愛的餘燼》

 Abdellatif Kechiche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François Ozon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In the House)》

 Paolo Sorrentino 《絕美之城》

 Giuseppe Tornatore《寂寞拍賣師》

 

2013歐洲女演員( EUROPEAN ACTRESS 2013

 Keira Knightley 《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Veerle Baetens 《愛的餘燼》

 Barbara Sukowa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Hannah Arendt)》

 Naomi Watts in《浩劫奇蹟( LO IMPOSIBLE The Impossible)

 Luminita Gheorghiu 《愛的佔有慾(Pozitia copilului/ Child’s Pose)

 

 2013歐洲男演員(EUROPEAN ACTOR 2013

 Jude Law《安娜卡列妮娜》

 Johan Heldenbergh《愛的餘燼》

 Fabrice Luchini《登堂入室》

 Toni Servillo 《絕美之城》

 Tom Schilling 《噢!柏林男孩》

 

2013歐洲編劇( EUROPEAN SCREENWRITER 2013

 Tom Stoppard f《安娜卡列妮娜》

 Giuseppe Tornatore《寂寞拍賣師》

 Carl Joos & Felix van Groeningen《愛的餘燼》

 François Ozon 《登堂入室》

 Paolo Sorrentino & Umberto Contarello《絕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