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擾2:生死訣別

 

馮小剛曾經向媒體解說:「《非誠勿擾2》有兩個主題,一個是關於愛,一個是關於死。愛與死這樣兩個主題是一個二重奏,它們交替出現、互相策動。」

 

確實,這個『愛』與『死』的二重奏,因為得著了舒淇與孫紅雷兩位演員的精彩詮釋,才讓《非誠勿擾2》更添了立體曲線。

 

舒淇飾演的梁笑笑與葛優飾演的秦奮,到底能不能結成連理呢?從《非誠勿擾》吵吵擾擾到了《非誠勿擾2》,最終的答案還是個大問號,婚姻的期待煎熬著秦奮,愛情的純度則是一再質疑著梁笑笑,這對男女翻滾了這麼長的時光,卻修不成個正果,若不是編導另出奇招,透過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以他耽溺形式的臭屁個性,打造了「離婚典禮」和「生前告別式」兩場大秀,顛覆了傳統悲情框架,另創生死情愛的新焦點,光靠秦奮與笑笑若即若離,卻又說不個所以然的惆悵情味,《非誠勿擾2》想要吊足觀眾的胃口,恐怕真的很吃力。one187.jpg

 

愛情苦,卻又讓人心甘情願,前仆後繼,是《非誠勿擾2》堅信不疑的基調,片頭以詩經《國風·周南》中的《關睢》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做開場,基本上就是開宗明義,要以秦奮的感受與觀點做為劇情主軸,但也因為他招式鮮明,再無曖昧迴旋空間,所以很難著力,明明是他在積極布局,愛情猛攻,事實上卻成了他處處挨打,有苦難言。

 

秦奮的態度很明顯,他相中笑笑,急欲成親,偏偏第一集中的笑笑,要先了結前一個男人的心結,而且鬼門關來去一回,才算死了心;第二集的笑笑理應吃了秤鉈,鐵了心,卻又陷入了「好感」不等同於愛情的意念迷宮之中,所以要求試婚,而且還是避開了「生米煮成熟飯」的洞房花燭夜,只想看看兩人能否「相依為命」,這種避開肉體關係,只求精神試煉的「試婚」,其實還是「徵婚啟事」的延長版而已,只是從一場大海撈針的混仗,升格成為一對一的單打對決而已。ONE128.jpg

 

問題在於秦奮就算有心圍城,屢攻不下,難免師老兵疲,也灰心喪了志,兩人雖然演出一場男人坐輪椅,要靠女人照顧的「相依為命」折磨戲,最終卻也只有磨了嘴,鬥了氣,銷磨了僅存的愛情蜜果,再無好話好臉色,婚姻的悲情宿命既然提早來到,笑笑做個「解鈴人」,宣布撒手不玩了,也是必然的結果。這時候的舒淇,也無負導演馮小剛所託,在那場和解戲上,既是同榻合枕,臂肘相依,還是得狠狠在手肘上咬上一口,然後淚如雨下,為「自己再也遇不到這樣的好男人」的無解困局,黯然畫下休止符。

 

人生悲喜往往以不同比例調配而成,沒有公式,亦沒有規矩,舒淇的這場愛恨交織的分手戲,其實是她在《非誠勿擾2》中最有生命力,也最能浮雕「女人心」的演技工程,酸甜苦辣同步擁上胸口的壅塞與潰堤,就在既哭又笑,既感念又難捨的萬端愁緒上,達到了動人高峰。尤其,她那一口咬下的痛,既是痛楚,又是痛快,也成了愛情遊戲中最最苦澀的調味醬了。

 

《非誠勿擾2》的真正主角其實是飾演李香山的孫紅雷,因為『愛』與『死』的二重奏,全都集中在他身上。只是,『愛』太勉強,『死』又太冗長,《非誠勿擾2》的迷人與迷失,全都應驗在他身上,他不是主角,誰做主角?

 

先談愛。明明是怨偶了,還要剎有介事地照告世人,從此夫妻變熟人,雖然做不到「充滿祝福的分手」,至少還能留個「好聚好散」的美名,故做瀟灑的身段,噱頭十足,裡子卻完全禁不起檢驗。因為他的姿態,先是僵硬(代表有恨),後又猝狂(代表不捨),收放的天平嚴重失衡,他渴求的情聖虛名未必上身,不想被命運宰制的叛逆反抗心,卻也同樣因為內心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所以最後成了五味雜陳四不像的大鍋菜了。

 

再談死。李香山因為得了黑色素絕症,不久於人世,所以刻意要以自己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幕,孫紅雷詮釋李香山日漸虛弱的體態,其實做到了精彩之至的「聲氣」表演。得病之人,行動慢了,肢體弓了,口齒虛了,都是演員慣用的伎倆,孫洪雷的功力則在於另外添加了「氣虛」一味,原本有著勁爽有力的磁性嗓音,也有著顧睨自雄的豪傑霸氣,但在病魔襲身之後,他最大的改變卻在上氣不接下氣的談話與乾咳的嗓音之中,耳尖之人,一聽就知假咳真咳,一聽就知體虛幾何,孫紅雷明明是演戲,卻能精準控制氣若游絲的吞吐量,創造了極其逼真的聲音共振,完成了戲劇說服力,功力非凡。one181.jpg

 

但是壞也壞在那場生前告別式上,想要驗收親朋好友的臨終祝福,固然是他難遣人間不了情的鐵証,亦是《非誠勿擾2》刻意營造的生死催淚大秀,問題在於秀拖得太長,每個人都要來上一段,他也還得來上一段回應,就算他的胸腔共鳴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確有風燭殘年的寫真音效,但是就算他「迴光返照」,也很難有那麼好的體力逐一應對了。馮小剛刻意求全,要李香山在最後告別式上還要來一計全壘打,只能說算計太過,反而暴了短,畢竟,殘缺有憾,才是人間本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追求形式之人,終必還是為形式所限,《非誠勿擾2》的情愛訣別,生死訣別都因「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只落得癡人囈語,偏偏,芸芸眾生,就愛此味,導演馮小剛最終還是選擇了「譁眾取寵」的紅塵墜落了。

 

 

 

 

 

借物少女:全新比例尺

好電影都能提供全新視野看人生,吉卜力工作室動畫師米林宏昌首回當導演,拍出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就用全新的比例尺衡度人生,提供全新視野審視人生。

 

借物少女艾莉緹》改編自英國著名童書作家Mary Norton1955年開始書寫出版的「The Borrowers Afield」(後來還有三本續集書),有人把它視成小人國的冒險傳奇,但是更精準的說法卻是小人族家庭,一家三口的生命冒險,他們寄居在生病少男翔的祖母家地板下,從他們的身材到家居設備,一切都像是平凡人生的袖珍迷你版,差別在於他們過著向人類「借物維生」的日子,卻完全不信任人類,身材和體力都極懸殊,完全沒有抗衡能力,一旦被人類發現行蹤,就是他們得打包行囊,遷徏離家的時刻了。

 

借物,當然是文學家刻意選用的優美名詞,卻也另有深意,不告而取,名為借物,實則就像竊用,這也是艾莉緹和父親只能利用夜深人靜時刻,潛入人家,偷取方糖或則衛生紙的原因。只不過,人類同樣過著「借物」人生,食用的蔬果米食,不也同樣取自大地?房產花園不也同樣是寄居穹蒼籬下?人類喧嘈,一旦被螞蟻、跳蚤或者老鼠「借用」生活物品,誰不聒噪疾呼?但是人類借用大地的一切,卻因為大地不語,因此就了無虧欠之心(除非大地開始反撲)。了然這個「借物」觀念的雙向思維,電影的觀點就格外有趣了。

ba97.jpg 

男主角翔雖然心臟不好,等著開刀,但是來到外婆家養病之前,就已經聽過小人族的傳奇,初到花園,就看見了女艾莉緹在花叢裡忙著折枝摘花的行蹤,艾莉緹就算身材嬌小,也懂得偽裝,仍然逃不過翔的法眼,甚至就在午夜時分,撞見了正要借用一張衛生紙的艾莉緹,就在「小眼對大眼」的對眼時分,大小兩個族群的一男一女,似乎油生了來電的震動。

 

比例尺的改變,是借物少女艾莉緹》所有趣味設計的動人前提,不過是一片小香草的葉片,幾朵花蕊,就已經夠讓艾莉緹跋山涉水才能完成生命冒險,米林宏昌確實懂得透過比例尺的變動,讓平凡的家居人生,突然就有了全新視野,所以,地板下的人生,牆角邊的夾縫,都因為小人族的現形,開始撩撥起觀眾的想像力,沙有世界,蟲有世界,地板下的異世界,其實是趴在地上的我們怎麼也看不清楚的世界,唯其如此,人生的「距離」和「重量」頓時都得著了新定義,視覺上有了奇觀,行為上亦有了全新的冒險空間。

 

不過,借物少女艾莉緹》最有趣的觀點卻在於世人如何對待非我族類的異類?ba28.jpg

 

翔的外公早就知道地板下和花園裡有小人族出沒,驚喜大過意外,疼愛勝過好奇,於是親手打造了迷你模型屋,所有的桌椅橱櫃,悉如真實人生,窗簾壁紙,花瓶盆栽,亦都依照人生比例縮小擬真重現,一切只為了歡迎小人族入住。只不過,人丁寥落的艾莉緹一家人,卻敬謝不敏,不但不屑一顧,還列為禁區,嚴禁涉入,大國可以故示寬厚,小國卻不能不以生死存亡的敬畏感,審慎應對著誘惑與陷阱,這也是何以翔動手拆掉了艾莉緹家的舊牆,換上外公妙手打造的夢幻廚房,艾莉緹的爸爸卻毫無舊家換新家的喜悅,只是老巢既然不保,就得快速撤離的焦慮了。ba25.jpg

 

就在翔和艾莉緹似乎正要發展出一段跨界(跨國友情)時,翔家僕人卻另有心思,她也曾聽說小人族的傳奇,卻從未得見,一旦真的讓她發現小人族的下落時,她先是有了「收做標本」的蒐奇行動,一把捉住艾莉緹的母親,就丟進玻璃瓶內,再用保鮮膜套住瓶口,這款「標本」情節是不是也刺激著喜愛製作標本的獵人們深思?光做標本還不夠,僕人還叫來了滅鼠公司人員,想要施打藥物「捕捉」或者「逼出」其他小人族,這種「以人為本」,只顧人身福祉,全無生靈掛念的殺手念頭,不也正是我輩中人經常演出的霸凌昆蟲或鼠輩戲碼嗎?(捏螞蟻、拍蚊子、打蟑螂,捉老鼠……)我們的尋常拍打小動作,卻可能就是他們毀家滅族的生存危機,僕人的嘴臉與行動,其實是借物少女艾莉緹》唯一的危機時刻,卻已夠讓我們省思良久了。

 

人生比例尺的改變,讓我們重新思考空間與距離的關係,翔的跨窗小動作,艾莉緹卻是要辛苦跋涉才能跟隨,但是翔打不開的窗子,卻又得靠艾莉緹的窕窈身段才能突破困局,順利開鎖,人生關係的改變,才是他們得能攜手共度危機的關鍵所在,借物少女艾莉緹》就是透過這麼清楚的刀法,宣示著異類人生和平共處的美麗境界,震撼力卻更勝過《阿凡達》苦口婆心的唯言大義了。ba19.jpg

 

艾莉緹最後與翔的河邊話別,艾莉緹終於攀到了欄杆頭,可以平目直視,可以相互期許與祝福未來人生,體型固然有別,心靈卻相通;彼此固然惺惺相惜,卻也只能誠心祝福,不管是「以大事小」或者「以小事大」,借物少女艾莉緹》創造的人際關係,在在耐人細嚼深思。

 

01月22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借物少女艾莉緹》及最新電影書:《折返點》

 

日本大導演宮崎駿又推出了他編劇兼監製的新作品《借物少女艾莉緹》,所以今天的節目就試圖結合新書┼新片┼新音樂,製作一集有文字有影像,還有音樂的節目。

poi500.jpg 

過去,我們介紹過宮崎駿的寫作文集《出發點》,最新的這本《折返點》,則是以宮峻駿在1997年到2008年間的所思所轉換成為文字的書,從《魔法公主》一路講到了《波妞》,其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他原本想要打造的三鷹吉卜利美術館應該像是一座山,入口在山腳,出口卻在山頂的構想,也是書中披露的美麗夢想,這些腦波中的念頭究竟與《借物少女艾莉緹》有什麼關係呢?

 

借物少女艾莉緹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諾頓的同名小說,一位因為有心臟病要開刀到外婆鄉下老屋靜養的小男孩翔,卻意外發現了花園裡有小小人族活動的痕跡。艾莉緹就是小小人族的掌上明珠,最愛從花園裡搬一枚藥草草葉,一叢小花做為房間裝潢,她和雙親一家三口靠著住在地板上的人類家裡「借」東西為生,不管是方糖或衛生紙,形體比人類小上一百倍的他們都有不同的妙用。

ba156892108.jpg 

借物少女艾莉緹》的真正意義在於提醒世人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態,特別是地板下,牆角邊的生物世界,如果是螞蟻、蚱蜢或老鼠,也許我們不以為異,因為非我族類,可是如果是長相、情感和說話方式都與人類一樣的「小人國」呢?我們還是那麼輕賤他們嗎?

 

改變高度和態度看人生,生命就有其他的機會,正是《借物少女艾莉緹》隱藏在電影冒險劇情下的微言大義,Simon Caby打造的電影音樂,也迥異於以外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風貌了。

使用音樂:借物少女艾莉緹原聲帶

《魔法公主》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音樂:《2010年鍾愛外語電影音樂》

 

2010bs.JPG以下就是我個人鍾愛的2010年十大外語片原創音樂片單,節目長度有限,上周只能介紹到第七名,本周則是第六名開始倒數:

01.《超級狐狸先生(The Fantastic Mr. Fox)》Alexandre Desplat

02《全面啟動(Inception)》Hans Zimmer

03《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Hans Zimmer

04《破碎的擁抱(Los abrazos rotos)》Alberto Iglesias

05《摰愛無盡(A Single Man)》Abel Korzeniowski

06《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writer)》Alexandre Despla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生命之詩》

poetry7820.jpg 

做官的人,還能保有多少藝術細胞和敏感度呢?南韓導演李滄東做過文化觀光部長,但是拍起電影,依舊細緻動人,獲得去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生命之詩》,從選材到選角,都讓想起了美國詩人羅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標榜生命志業的那首名詩「未曾選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詩的終句如此寫著:

林中兩條岔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那一條,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人生就此迥異。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李滄東寧願在藝術創意的生命角落裡,鐫刻一個足以讓人沈思的身影,於是他選擇了詩,選擇了請昔日紅星尹靜姬重出江湖,透過一位老女人,透過寫詩的歷程,來檢視自己生命裡所遇到的點點滴滴。

 

息影十六年後的尹靜姬,在《生命之詩》中飾演楊美子,有了初期阿茲海默氏症的前兆,經常忘卻名詞與動詞,與她相倚為命的外孫,卻也在校園裡犯下性侵女同學的不幸事件,她要如何善後?又如何寫出生命中最動人的詩作呢?《生命之詩》用了非常委婉的迂迴手法,探討了父權社會底下,女性在角落陰影中掙扎呼吸的情貌。

 

使用音樂:《愛無間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