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遠離:愛情與麵包

婚姻有了外遇,就很難修成正果,法國導演凱薩琳.柯西妮(Catherine Corsini)執導的《為愛遠離(Partir)》試圖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外遇人生,殘酷現實,搭配情愛折磨,悲愴力道才更強猛。

 

最近台灣接連上演了幾部女性外遇的作品,《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中的茱莉安.摩爾想要在職場上建立尊嚴與自信,卻一頭墜入了激情世界之中;《我愛故我在(I Am Love)》中的蒂妲.史雲頓則是在烹飪世界中找到知音,決心摒棄身份地位與財富,擁抱新愛情;《為愛遠離》則是兼具了《性福拉警報》與《我愛故我在》的部份元素,展現了女主角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勇於挑戰和冒險的生命特質。

 

《為愛遠離》中的女主角蘇珊娜擁有一個富裕家庭,丈夫是名醫,居家寬敞豪華,子女也就學順利,每天只要料理早餐和晚餐,她的責任似乎就已實踐完成了,單調又重覆的人生節奏,任何人都會疲乏,所以她想決定去當物理治療師,在專業職場上排遣時光,不料,蘇珊娜卻和整理家園的建築工人伊凡(由Sergi López飾演)擦撞出一段不惜拋家棄夫的火熱戀情。pat6203.jpg

 

世間男女去追逐婚姻之外的關係時,最難迴避與承受的就是世俗眼光的裁判,從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到查泰萊夫人,不是愛上了不負責任的男人,就是擁抱身份階級不相稱的男人,以致飽受世人的冷嘲熱諷。其中,《為愛遠離》的蘇珊娜的際遇最接近安娜卡列妮娜,但是迥然不同的人生結局卻也讓人對愛情煎熬的殘酷本質,有了更深長的一聲歎息。

 

關鍵在於丈夫的態度。

 

Yvan Attal飾演的丈夫Samuel,發覺自己綠帽罩頂,當然憤怒,發現妻子愛上的竟是建築工人,更是勃然大怒,覺得顏面無光。這其實是雄性動物的反噬藉口,難道妻子另外愛上有錢有勢的人,失愛的丈夫就會覺得顏面有光?反而會覺得雖敗猶榮嗎?挫敗指數既然完全一樣,奪愛之人的身份地位,卻提供了另一種出氣管道,也是極其微妙的挫敗心理學了。pat6205.jpg

 

蘇珊娜究竟愛上伊凡什麼?電影其實沒有提供太多細節(也不想用「對號入座」的方式細數蘇珊娜的心理變化),所愛的人從白領士紳變成了勞動工人,而且還是有過坐牢前科的工人,難道就意味著墮落或沈淪嗎?偏偏,從世俗的評價標準來看,放著逸樂人生不要,轉過清苦人生,根本就是頭殼壞去的錯誤選擇,《為愛遠離》的真正好戲就在於Samuel不甘「受辱」,所以要從經濟優勢挽回他的愛情。

 

Samuel是入世之人,深諳人世運作規則,遭一名小工人橫刀奪愛,是可忍,孰不可忍?正面決戰,他未必佔有優勢,選擇側面迂迴攻擊,選擇他實力最雄厚的經濟戰,才是他反敗為勝的勝券。

 

愛情與麵包是人生循環不斷的老話題,千百年來,愛情都只能先馳得點,卻難以為繼,最終還是得回到麵包統治的世界裡。伊凡是建築工人,工頭不找他上工,就難以餬口;蘇珊娜才剛開始從事物理治療工作,買下診療室,讓她無處工作,也是斷她經濟命脈的最快捷手段,Samuel不離婚,又拒付信用卡,別無積蓄又無專技可謀生的蘇珊娜很快就面臨山窮水盡的困境,於是只能回頭偷自家財產,變賣名畫手飾,卻也因此陷入Samuel的復仇陷阱之中了。

 

愛人一旦變了心,本質也就變了,再也不復往昔情貌,問題是所有的當事人都不願面對事實,顏面自尊的創傷讓心智判斷不再清透,只計較著要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要在輸去的戰役上再戰一回,再扳回一城,計較得失心迷惑了雙眼,渾然忘卻,就算愛情能再回頭,也不再是往日舊觀,愛非愛,情非情,拚了半天,所為何來呢?Samuel就是因為參不透其中奧妙,雖然靠著精密算計,從頭收拾了「舊山河」,卻輸掉了全局。pat208.jpg

 

《為愛遠離》中有多場床戲,女主角克莉絲汀演來賣力,與情郎的床戲是歡情酣暢,與丈夫的床戲則是應付了事,只可惜,多數都只是肉體的縱放與煎熬,少了心靈層次的書寫,其實有些多餘。

 

真正讓人動容的卻是蘇珊娜買花去探視車禍受傷的伊凡時,澎湃於心的情欲狂潮(蘇珊娜清楚明白車禍發生的原因,全係自己在路上巧遇伊凡,只急著想見他,就匆忙下了車,放了停車,以致於車子繼續前行下滑,失控的激情,導致情郎受了傷),虧欠與抱歉,渴望與期盼交相作用的結果,讓她即使是背對著情郎,有過的心悸顫動,卻也重新甦活了起來。導演凱薩琳.柯西妮能夠靠著這一場背對情郎,欲迎還拒,只能悄悄伸手期待愛情的戲,為《為愛遠離》留下了一幕愛情高潮,也算不俗了。

 

借物少女:愛的進行式

電影《阿凡達(Avatar)》裡的納美人奈蒂莉(Neytiri)愛上了人類傑克,兩人透過「阿凡達」的肉身才能完成身心合一的美麗結合,傑克最後也得徹底轉化成為納美人,才能天長地久相守。

 

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同樣訴說著一段異族之戀,美人魚得努力幻化人形,才有可能落實人間愛情。宮崎駿電影《崖上的波妞》同樣有著愛慕少男宗介的癡情,波妞一心急著要變成人類,好成就戀情。

 

米林宏昌執導的《借物少女艾莉緹》刻意避開了異族戀的相思煎熬,對於少男翔與艾莉緹的感情態度,其實是兼揉了愛情與友情,兩人之間有真情互動,但卻在來不及分辨怎麼回事時,就已經要奔西東了(翔準備要去動心臟手術,艾莉緹則是隨父母乘著茶壺搬家走了),但是短短幾天的相知相護,卻已夠刻骨銘心了。arr004.jpg

 

天長地久是愛情的夢境,刻骨銘心則是愛情的滋味,《借物少女艾莉緹》用現在式來肯定刻骨銘心;至於天長地久,就只能交給未來式,給予祝福了。

 

借物族耳提面命的祖宗明訓是:「千萬不能讓人看到。」行蹤一旦敗洩,住家環境就會被人類破壞,難以安身立命了。艾莉緹第一次跟著爸爸去涉險偷糖,攀高垂降全無問題,原本証明自己的聰明和體力都可以勝任冒險了,卻在驚見翔的那一剎那,四目直視,艾莉緹有如被電電到,結果方糖墜地,任務失敗。arr093.jpg

 

翔是早就聽聞有小人族的存在,初臨外祖母家時,也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艾莉緹的蹤跡,守株待兔的他從守候到對談,其實只是友善表態,但是巨大的身軀,突如其來的招呼聲,都讓艾莉緹難以承受,只能落荒而逃,雖然一切有驚無險,但是翔把那顆方糖擺到窗縫邊的示好動作,卻也依舊被解讀成為「必有陷阱」。

 

老爸三令五申,就是不准艾莉緹私自行動,只是艾莉緹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除非親自受了罪吃了苦,就是不愛聽老人言,一方面是好強,一方面是好奇,所以才會有第二天,躡手躡腳的單獨行動,然後也才被父親撞見,頓時明白了女兒已然動心的春情。連夜搬家的老父心情,不但擔憂著生死安危,更掛念女兒的愛情幻夢了。arr003.jpg

 

也就在此時,老爸外出受了傷,被臉有刺青的少年史皮勒搭救護送回家,艾莉緹一家算是中產階級,史皮勒則像是在野外成長的原住民,野性十足,既會拉弓射箭,還會氣囊飛天。史匹勒的出現,意謂著小人族雖然人丁稀少,但是一點都不孤單,艾莉緹家人就算被迫流浪,也不必擔心天涯寂寞。更重要的是,小人族的宗族香火也就不怕中斷了。看著艾莉緹摸弓試箭的愉快表情,老爸爸的擔憂之情,頓時也就減輕了不少。

 

戰爭或愛情的趣味,其實都在當事人如何選邊。因為艾莉緹的母親遇難,頓時使得翔與艾莉緹從聊天朋友,變成共患難的知己,安度劫難後,雖然惺惺相惜,卻也有著終需一別的浩歎,米林宏昌此時透過老跟在翔的身旁的那隻貓兒來擔任傳信大使的信差,其實是《借物少女艾莉緹》最動人的癡情筆觸,因為貓兒原本一直「看不慣」艾莉緹,幾度都要撲身直咬,那是動物世界的本能反應;但是貓兒最後卻也動了心,看到艾莉緹頻頻回首,不忍離去的眼神,真的回頭引領翔找到了艾莉緹的登船處,讓兩人真情有了更動人的句點。

ba26.jpg 

不過,《借物少女艾莉緹》更高明的設計卻交給了史皮勒,登船時刻找不到艾莉緹,回頭找人,才發現艾莉緹正在岸邊與翔話別,史皮勒二話不說,就立刻張弦拉引作勢要射箭了,那是捍衛族人的反射動作,那也是情敵受威脅的本能反應,但是史皮勒很快就看出了兩人的依依離情,沒有生存威脅,就無需戰士捍衛;一大一小,一男一女,也可能有著單純的友情吧?明白了人生的諸多可能,史皮勒放下了弓箭。

 

翔與艾莉緹進行中的,未必是愛情,反而是真摯的友情,隨著河水飄流而去,一切都只能留存在心田深處;艾莉緹與史皮勒進行中的,除了划向未來,還有一顆盡在不言中的簡單果實,一切就隨緣流轉了。《借物少女艾莉緹》輕觸青春情愛,卻完全不落俗套,清勁爽心,真不容易了。

arr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