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814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紐約我愛你》

newyorkiloveyou.jpg 

再過兩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節目一開始,就先向大家推荐幾首我個人鍾愛的浪漫愛情音樂吧,每首曲子都有電影連結,只要你喜歡音樂,只要你熟悉電影,過去的美麗就全都出來了。

 

十一個導演合作拍攝的《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今天只先講一段愛情故事,首先登場的是讓我看得興味最盎然的德國/土耳其裔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的那一段,主要原因是他「懂」得舒淇的美,而且他懂得「畫龍點睛」的人生趣味。

 

法提.阿金並不諱言,他接受《紐約,我愛你》時,心中想到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講一個沒人講過的愛情故事。」然後他想要拍「一個老頭子與少女的愛情吧。」結果完成了這一段畫家與模特兒的「藝術愛情故事」,舒淇在本片中展示了極美的青春魅力。

 

本段音樂:

《伴我一世情》原聲帶

《玩美女人》原聲帶

《情人節快樂》原聲帶

《巴黎我愛你》原聲帶

 

《今生有約》原聲帶   The
Very Thought of you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七夕前夕聽電影情歌

我特別選了《舞動世紀》這部電影,與聽友一起分享。

理由有二:首先,這是一部以舞蹈為主的電影,舞者很辛苦,對於愛情的渴望與撫慰亦極強烈,反應的是當代人工作與愛情交錯的心情。

 其次,《舞動世紀》的原聲帶很動聽,除了必聽的《My funny
valentine
》本周要放兩個版本;另外還有《The World spins》、《Ray one》和《Pas Redoublie》。

音樂浪漫,心情亦是浪漫,祝福大家七夕情人節快樂!

 本段音樂: 《舞動世紀》原聲帶

第二小時     

最新電影:《窒愛》

 

導演吉姆.謝利登(Jim Sheridan)執導的《窒愛(Brothers)》中,陶比.麥奎爾(Tobey Maguire)飾演的美軍山姆,被阿富汗敵手俘虜兩年後,幸運獲救生還,重見曾經摰愛的妻子與女兒時,他沒有重逢興奮的熱情擁抱,反而當面質疑由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飾演的妻子葛蕾絲是不是「睡過」他的弟弟湯米(Jake Gyllenhaal)了?顯然,男人對愛情信心的徹底失落,遠比戰火蹂躪更傷人。

 

一位已經被官方宣布死亡的戰士,重返人間,重返家庭,他是該慶幸?還是該懊惱呢?就生命的存活而言,活著就是力量,就是生機;但就生命的意義而言,價值信念的全然崩毀才是更可怕的煎熬。

bro0123.jpg 

《窒愛》的主題在於戰爭帶來的人間傷害,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同樣在侵蝕人心。一如英文片名Brothers》,可以是兄弟,可以是同袍,但是相殘相害的又是誰呢?又是孰令致之的呢?

 

 

本段音樂:

《窒愛》原聲帶

《越戰獵鹿人》原聲帶

U2合唱團的「Bad」、「Winter」和「White As Snow

8月2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82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紐約我愛你

 

ny39911.jpg十一個導演合作拍攝的《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提到了愛情與欺騙的關係。

 

安東.葉爾欽(Anton Yelchin)飾演的年輕人。涉世未深的他,以「打工賺錢」和「飛來豔福」的雙重喜悅心情,接受藥房老闆詹姆斯.肯恩(James Caan)之請,陪同他的女兒Olivia Thirlby去參加畢業舞會。那一天,白衣如雪的奧莉維亞.沙爾畢(Olivia Thirlby)打扮得有如天仙公主,只可惜,她的身旁多了一具輪椅。

 

安東重新回到了他們做愛的那棵大樹下,昨夜的一切明明是真實的,從肌膚之親到汗水體液,那個不真實?偏偏,讓人神魂顛倒的愛情神話卻來自於「謊言」,愛情世界的真相究竟是「真情」?還是「謊言」?安東摸著自己的頭,如夢似幻的人生奇遇,他亦只能啞然失笑了。

 

一見如故,各逢知己,孔雀開屏的結果無非是想讓人印像深刻,不是嗎?可是萍水相逢,你真的了解對方嗎?你會接受外表的假像?還是你就是願意接受真實呢?

 

ny39933.jpg執手之手,與子偕老,那是詩經中動人的詩句,真實人生能有幾人能夠如此?一路相伴的結果是碎碎叨叨唸個不停,還是就此細水長流,天長地久呢?

 

本段音樂:

《紐約我愛你》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段

最新電影:《唐山大地震》先談幾個簡單的數字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度:7.8   死亡人數:20多萬人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震度:7.3   死亡人數:2415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度:8.0   死亡人數:7萬人

as81.JPG可怕的地震,對來太多的毀滅與傷害,每一條人命,都至少代表著一個破碎的家庭,和無數顆碎裂的心,走過地震的人,就不會忘記地震帶來的創痛。

 

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只有二十三秒,卻有了卅二年的煎熬

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是馮小剛最受玩的把戲,他不但用道德的兩難,同時質問著演員與觀眾:如果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做出的痛苦決定,何以還是有輕重或先後之別呢?同時也讓生者的煎熬與試煉,得以在時間的長河裡浴火重生。

 

本段音樂:

《巴黎我愛你》原聲帶la meme Histoire

《火線大逃亡》原聲帶

《天使的孩子》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段

最新電影:《唐山大地震》

as8118.jpg 

描寫大時代的故事有很多切入的手法,聚焦在一個家庭,其實就有了清楚的烙印。得以比對出更有力的變動與對照。

 

一位被母親放棄的女兒,要如何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

一位放棄女兒的母親,又如何從悔恨與煎熬中得到救贖?

 

一場地震改變的不只是人生命運,也改變了人性。

但是電影太多為政治服務的考量,卻也使得戲劇說服力頓時失色不少。

 

本段音樂:

《火線大逃亡》原聲帶

《天使的孩子》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段

最新電影:《獵殺幽靈寫手》

 

 

觀看《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時,你一定會想起《黛妃與女皇》,不只是因為兩部電影都談到了英國首相布萊爾,兩部電影的配樂也同樣都是出自我喜愛的Alexandre Desplat之手,當然兩部電影都有政治元素,差別在於《獵》片的導演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差別在於電影多添了七分驚悚元素。

 

tgw06788.jpg 

 

《獵殺幽靈寫手》描寫一位幕後替人捉刀代寫書的「影子」作家故事,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飾演的這位影子作家因沒有婚姻和家庭牽累,只因強調自己能寫出政治人物的「心」,所以獲得替英國前首相亞當.朗(由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飾演)寫回憶錄的機會,但是他只有一個月的訪問和寫作時間,因為初稿已經完成,只是初稿作家意外陳屍海灘,從打工的寫書人,變成參與新聞稿寫作的發言人,再變成調查首相身家的良心作家,電影層層轉進的功力非常細緻。

 

本段音樂:

《黛妃與女皇》原聲帶

《獵殺幽靈寫手》原聲帶

 

 

 


 

 

獵殺幽靈寫手:政治謎

一位退出政壇的政治人物,只因想出版一本回憶錄,就得接連搞出人命嗎?這是《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最致命的盲點,但是除此之外,《獵殺幽靈寫手》卻堪稱是繼《黛妃與女皇》之後,最好看的政治電影,差別在於《獵》片的導演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差別在於電影多添了七分驚悚元素。

 

曾在集中營裡待過童年時光,知道人生被迫變成老鼠的恐怖滋味,波蘭斯基早期執導的電影如《水中刀 (Knife in the Water)》、《反撥(Repulsion)》和《森林復活記(The Tragedy of Macbeth)》都能讓人神經緊繃,《獵殺幽靈寫手》則是他繼金棕櫚獎作品《戰地琴人(The Pianist)》後,重回驚悚高峰的傑作。

 

一如電影片名所指涉,《獵殺幽靈寫手》描寫的就是一位幕後替人捉刀代寫書的「影子」作家故事,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飾演的這位影子作家因為老替別人捉刀,所以連名姓都不用提,也沒有婚姻和家庭牽累,只因強調自己能寫出政治人物的「心」,所以獲得替英國前首相亞當.朗(由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飾演)寫回憶錄的機會,但是他只有一個月的訪問和寫作時間,因為初稿已經完成,只是初稿作家意外陳屍海灘,沒有人關切與追究他的死因。

tgw06796.jpg 

亞當.朗這位英國前首相其實就是布萊爾(Tony Blair)的影射對象,他一出場時即已陷入政治風暴的危機中,昔日的外交大臣出面指控他侵犯人權,海牙國際法庭也要審判起訴他,然而全片更辛辣的指控卻是布萊爾任內完全唯美國之命是從,他根本是布希政府的打手,全力替美國的中東政策和反恐手段護航,原因無他,他早在劍橋大學求學時,就已被美國CIA吸收加盟,自然全力護主。

tgw1069.jpg 

 

這是後見之明的懷疑推論,看似雄辯滔滔,也反應了歐洲人士質疑英國外交方針的長期質疑,但是全片唯一的証據就在於他大學時參加的戲劇社演出的合影照片,身旁有一位CIA派駐校園,吸收年輕細胞的美國艾默特教授(由Tom Wilkinson飾演),再加上首相刻意在回憶錄上錯亂了自己參加政黨與社團活動的時間點,用為愛獻身的美麗口號,粉飾自己從政治白癡變成政壇明星的心路轉折,這張照片替急著釐清真相的前任影子作家帶來殺身之禍,也才使得首相夫人露絲(由Olivia Williams飾演)寧可找出一位名氣和功力都更差的影子作家來接力執筆,趕快了卻一椿出版心事。

 

偏偏伊旺.麥奎格也不甘心只做一個影子作家,有機會接近首相,目睹他的危機處理方式,再加上公義人權的義憤填膺,都讓他更積極地要去追查真相,而且因為有了前車之鑑,他才倖免於再度演出渡輪命案,偏偏他也捲進入首相與夫人之間的感情漩渦之中,距離的改變讓他更看清楚了首相夫婦的貌合神離,也目擊了CIA清理家務事的心狠手辣。

tgw06771.jpg 

《獵殺幽靈寫手》的故事架構有點故布疑陣,幾個轉折環扣也難免給人小題大做之感(特別是如果只要連上網際網路就能發現的政治真相,那還能算是國防機密?首相從政之前早就該媒體連根給徹底挖掘了出來,那裡還需要一位代筆作家來代勞?),但是波蘭斯基卻有本事輕快帶走這些疑點,能將一則解謎故事處理得流暢自如,特別是破綻的釋放,確實給人剝洋葱,層層脫落的恍然大悟效應,神秘人物來無影去無蹤,安全警衛的如影隨形,以及暗動手腳的機關手段與冷嘲熱諷……都適時發揮了點到為止的幫襯力量,把駭人元素交疊運作成讓驚悚電影不可或缺的化學效應。

tgw67981.jpg 

但是全片最辛辣的指控卻是亞當.朗對於媒體批評他的從政生涯只是「舞台表演」,他的憤怒與不滿,對照他急於飛到美國白宮尋找政治溫暖的決策,卻讓人看見了更強烈的「表演」真實;至於臨時在媒體和群眾面對停車,即席發表演說,坦然面對質疑的演出,亦讓人更清楚看見了政客們的表演天份,說明了這位原本熱愛演戲的政壇「白癡」,何以能夠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全片在「表演」議題上的指涉觸碰,有著首尾呼應的觀照,也讓「影子」作家的趣味,得能在「影子」政客的政治操弄議題上得到了平行對照的趣味。

tgw679813.jpg 

但他更應該感謝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的音樂襯托(同樣是《黛妃與女皇》的配樂),鮮明的音樂律動,將緊張氣氛襯托得更有說服力,至於美術指導David ScheunemannCornelia OttSteve Summersgill打造的灰藍色系冷調空間,確有凝結氣溫的懾人力度;攝影師Pawel Edelman對於空間的敏感,讓片中的渡輪、沙灘、旅館、酒吧及停車場,都流露出孤軍奮戰的迫人氣氛;剪接師Hervé de Luze掌握的節制及敘事結構,也都讓我們重溫了驚悚電影的經典張力。

 

我其實更想推崇皮爾斯.布洛斯南的精彩表演,脫掉007外衣後的他,已經更懂得如何在衣冠楚楚的外型下,詮釋出複雜的人性深度,光是看一眼秘書金凱特蘿豐滿臀形的眼神,既已充分交代了他的欲念與他們的私情;至於Olivia Williams飾演的首相夫人就更精準地詮釋了怨婦與黑手的雙重身份,伊旺.麥奎格低調謙卑,但是不失作家本色的表演,都同樣讓《獵殺幽靈寫手》的人物互動交織出旺盛活力。

人工進化:獸性與理性

文森佐.納塔利(Vincenzo Natali)自編自導的《人工進化(Splice)》是一部美學精準,卻讓人看了會心疼的電影。

 

心疼,不只是因為電影透過一椿生命工程的實驗,檢視了人類的偏狹與自私,更因為電影突顯了神話理論中,人類最隱密,卻也可能是最低賤的天性。

 

影星亞卓恩.布洛帝(Adrien Brody)和莎拉.波利(Sarah Polle)在人工進化》中飾演一對生化工程師克萊夫與艾爾莎,成功地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一個富含高蛋白的生命體,可以解決人類的多項疾病,但是出資做實驗的藥廠急於開發新藥,無意繼續複製人的實驗,於是艾爾莎悄悄把自己的DNA混合了新生命的基因,成就了一個全新的物種,這個物種寬耳大臉,兼具人形,手僅三指,另有獸蹄,模彷力甚強,艾爾莎教導她像人類一樣識字拼音時,她竟然能看著艾爾莎身上的T恤字樣,拼出了NERD(書呆子),然後艾爾莎靈機一動就把NERD倒過來唸,就成了她的名字卓恩(DREN)。

splice034.JPG 

在卓恩得名之前的人工進化》劇情焦點,只在科學和道德的矛盾層次上,主角只是在純科學研究和實用科學的兩極中徘徊,克萊夫與艾爾莎可以驕傲地展示他們的「新發明」,但是他們掌握到的只是表象,內在的心靈或基因奧秘,卻還像是個神秘的深淵,他們的樂觀與自信,熟悉科幻電影的影迷都相信那就是災難的開端;他們不忍毀殺自己發明的私心,同樣也預告著災難的降臨。

 

災難必定要來,問題在於如何來到,人工進化》最驚人的論述手筆就是加進了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鼓吹的心理學理論「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和「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

 

卓恩的人類基因來自艾爾莎,艾家有女初長成,因為是科學實驗的非法生物,必定得「養在深閨人未識」,但是很快就來到青春期,會想化妝,有了思春的衝動,會用蠟筆化下了「父親」克萊夫的肖像,再加上窺見了克萊夫與艾爾莎的雲雨歡愛場景,在「模彷」與「欲望」交纏作用下,在「LOVE CAN’T HIDE」的浪漫音樂撩撥下,在肌膚與氣象的近距離碰觸下,荷爾蒙酵素開始昂首亢進,暗潮洶湧的蒙懂情思開始翻騰蔚成主流,心理層面的「戀父情結」因而成為具體行動。

Splice0323.jpg 

可怕的不是「戀父情結」,而是這位「父親」在想些什麼?克萊夫在卓恩的眉宇間看到了艾麗莎的形影,因此有了迷惑,面對活色生香的胴體投懷送抱,科學家的理智頓時消散,起了貪慾,就跨越了人倫與愛情的紅線。

 

人工進化》中的這兩位科學家都是不遵守基本規則的冒險家(畫時代的科學家亦都有著不被世俗羈絆的野性與衝動),只是克萊夫與卓恩的肉體交合更嚴重,既逾越了物動的界限,同樣挑戰了「父女」的倫常尺度(血緣無涉,事關道德),更揉進了藝術家愛上自己創作藝術品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更嚴重的當然就是艾爾莎撞見了他們的失控失禮,「情人」不再是「同志」,「母女」頓時成了「情敵」…混亂必定帶來崩毀,再無人能夠逆轉。

 

更可怕的卻是卓恩的獸性基因中,另外有著「陰陽變」的特質,女性挫敗之後,她變成了他,成為可怕的掠奪者,殺父睡母的「戀母情結」就在那片陰暗的森林中展開,欲望的無邊蔓延,開啟了讓人不忍直視的夢魘。

splice04.jpg 

《人工進化》嚴厲鞭斥了醜陋人性,但是導演文森佐.納塔利不相信人心,更不相信人性,商業交易下的科學實驗最終還是要回到商務世界的利益考量。《人工進化》的結局其實是在為續集電影安排伏筆,不論生命遭遇了多悲慘的重擊,利之所驅,勢之所趨,一如科幻經典《異形》所揭示的真理,就算異形怪獸到之處必定帶來毀滅的,還是會有資本家和科學家相信自己能夠駕馭異形,讓災變和血腥繼續餵養著商業市場的下一個商機。《人工進化》的最後鏡頭是艾爾莎望著窗外灰濛的天色,精準的美術為電影的宿命寫下了最長最重的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