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分居風暴》,你不會想錯過伊朗導演法哈迪的新作品;看過法哈迪的《咎愛》,你更確認這位新導演絕無浪得虛名,他比多數人都明白:這世間,情為何物?
專訪賈樟柯:古今一氣
賈樟柯難得來台北解讀《天注定》,類似主題相信他已經談得太多次了,這回我選擇從音樂切入。 閱讀全文 專訪賈樟柯:古今一氣
KANO:同心圓激盪聲
拋一顆石頭進池塘,石子落水那一點就會360度激發漣漪,落石的力量愈大,同心圓的水紋愈滾盪。採用同心圓的編劇法,同樣就能激生振奮人心的力量。
《KANO》中飾演近藤教練的永瀨正敏,上任第一天的第一個指令就是全體球員去跑嘉義一圈,那是鐵血震撼的第一招,要立威,得先殺球員野勁,跑步又可以強化體能,立威兼強身,很多教練都懂,但是近藤多了一個要求,跑步時要喊:「甲子園。」因為他立誓要帶球員進軍日本高中最高榮耀。
甲子園?這群台灣孩子沒聽過甲子園,更沒想過進軍甲子園(畢竟他們一場比賽都沒贏過),但是教練一開始就樹立高標,目的當然是在激勵士氣,所以接下來跑步跑到嘔吐,在泥濘地上翻滾接撲,都是鐵血訓練的強力圖像。
這個鎖定甲子園的棒球行動,基本上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行動浮雕,《KANO》的編劇因此安排了第二波同心圓:「木瓜精神!」這則植物生態,有如一則寓言,讓行動有了破題象徵。
《KANO》的木瓜有兩個論述:紮鐵釘的,以樹之將死,激發其拚死一搏的生存潛能;沒紮鐵釘的,看見別株高壯,心嚮往之,於是也起了「有為者亦若是」的跟進效應。
每天長跑,高喊「甲子園」是進入虛擬狀態的勵志法,貼合後者註解;邊緣弱勢的小球隊能夠異軍突起,創造奇蹟,則是鐵釘效應的實証。木瓜寓言激發的漣漪,不就是同心圓的波紋嗎?
鐵釘其實隱寓了「破銅爛鐵也要煉成鋼」的魔鬼訓練本質,《KANO》用了鐵釘做比方,巧妙避開了不人道的體罰場面,因為那會錯亂英雄崛起的戲劇焦點,只有最後決戰時,吳明捷的手指都已皮破血流了,追求勝利的教練仍然不肯換人,才有了犀利的指涉。
教練不想換人(是不是對後援投手信心不夠?),當然是不想輸,但若換成投成不肯下場,同樣可以解讀成不想輸,《KANO》的劇本此時又再繞回了木瓜寓言做圓場工具:投手的堅持與毅力可以成就傳奇,靠著隊友用木瓜寓言來解套,英雄就此成形,耀眼光芒,讓人看不清教練的私心,也更來不及細究了。
但是只成就投手一人還是太勉強,就在投手連投四次四壞球而失分時,其他球員挺身而出,要他放心投,他們會全力撲接所有的球。單打英雄此時得著了群體背書,光芒均分,小漣漪就成了大漣漪。
相信同心圓理論的《KANO》的劇本,當然也不曾忘記讓對戰投手也來參一腳,看著濺血不屈的對手,忍不住問他何以不退場,於是木瓜寓言又得著了第三次亮相的機會,同時也呼應著「不要只想贏、要想不能輸」的全片口號,那是明知會輸,但要輸得有尊嚴,輸到讓人起敬的「敗亦非敗」境界,《賽德克巴萊》中莫那魯道的戰爭哲學,不亦如此嗎?
同心圓刀法是犀利的編劇招式,但不能浮濫,木瓜只出現三次是對的,再多一次,就腻了,就變得刻意而著相了,分寸拿捏,其實亦是學問。
03月0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Kano》
魏德聖團隊2014年作品是今年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看完電影後,深覺台灣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確屬不易,喜愛的理由有以下五點:
一,翻動歷史,讓我們進一步認識1930年代的台灣(高山有《賽德克巴萊》的族群與正義對抗,平地有嘉農棒球隊的族群與團隊融合),那個時代,那個土地。
二,考據的質感:從衣服、場景到諸多生活細節的考據,1930年代的台灣美術工程,突顯了電影質感。
三,素人演員個個不俗,你看到的青春俊秀,看到了好戲動人,看到了他們真的會打球。
四,主題敘事流暢,一隻沒有人瞧得起的球隊,從一勝難求到只差一步即奪冠,奮鬥歷程何等動人。
五,從木瓜到打球,球場具體實踐了「不能輸」的人生哲學,亦頗富醒世意義。
如果你曾經看過日本電影《幸福的三丁目》,《Kano》就是台灣版的《幸福嘉義男》。
使用音樂:《Kano》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影壇流星雨
2014年以來,每個月都驚傳影壇名人過世的新聞,讓人措手不及,亦讓人格外不捨。
春節之後,奧斯卡影帝菲立普霍夫曼(Phillip Hoffman)、麥斯米倫.雪兒(Maximilian Schell)昔日童星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相繼辭世,台灣的王晶文殞落了,他只拍了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但是一部即已永恆,註記了1980年影迷的共同青春記憶。且讓我用陳明章的吉他聲來追思那段時光吧。
日前也傳出法國大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91高齡辭世了,從1960年代的《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與《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到21世紀的的《就是不親嘴(Pas sur la bouche)》,他一直在電影世界上實驗新的可能,就像在實驗室裡做研究,添加各種可能的元素,看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文學電影可以和影像、聲音和建築產生什麼樣的對話?政治和記憶又各自扮演著什麼樣的功能?亦因走得突然,來日,我會另外製作追思專題。
使用音樂: 《命運之力》、《就是不親嘴》原聲帶、《戀戀風塵》原聲帶和《似曾相識》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大夢想家(Saving Mr.Banks)》
我們都看過迪士尼的卡通,從米老鼠、唐老鴨到白雪公主,過去七十年來,各種童話故事,加上迪士尼樂園的歡樂傳奇,迪士尼已經成了鮮明的童話和娛樂符號,但是對於它的創辦人華德.迪士尼(Walt Disney),我們又認識多少呢?
《大夢想家》的故事從著名童話傳奇《Mary Poppings》的作者P. L. Travers展開,討論一位作者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讀者的喜愛與解讀或許只是作品的一個面向,作者的私心裡也許藏有更大的秘密,要掏心挖肺去改編,就會有相當不捨,就會往事重上心頭的左右為難。
不過,對多數影迷而言,《Mary Poppings》拍成的電影《歡樂滿人間》幾乎曲曲動聽,音樂的元素非常飽滿,從天而降的神奇保姆亦很逗趣,今天的節目就從動聽的音樂,從難忘的《歡樂滿人間》歌曲出發,看製片家Walt Disney究竟如何說服作者P. L. Travers,同意授權拍成電影?
音樂,還是《大夢想家》帶給我最多歡樂的地方所在。
使用音樂:《大夢想家》原聲帶、《歡樂滿人間》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
一座充滿歷史記憶與建築的古城,到了摩登時代能夠擦撞出什麼樣子的火花?
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Paolo Sorrentino)執導的《絕美之城》安排了男主角Toni Servillo 來飾演一位已經六十五歲的資深作家Jep Gambardella,在不同的時間點以不同的步代走過羅馬城,在古跡與派對,在宗教與人性,在藝術與人生中重新回味自己的人生與居住的羅馬。
電影最有活力的要算音樂和畫面。從色彩到鏡頭設計,《絕美之城》確有風光導遊的功能,但是鏡頭厎層仍有著文化與歷史反省的隱喻,再搭配時而狂熱時而肅穆的音樂,每次音畫合一時,都讓人更愛羅馬一步。
只可惜,《絕美之城》只在高雄電影節做過短暫映演,台灣影迷想要看到該片還不知何年何日,權且讓我先在節目中以該片的音樂來滿足大家的想像吧。
使用音樂:《絕美之城》原聲帶
KANO:廣播的叫喊聲
電影最神奇的所在,就是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最後卻起了大效應,更讓觀眾明白,一切的鋪排都有章法,電影魔法就是這樣精心打造完成的。 閱讀全文 KANO:廣播的叫喊聲
KANO:清脆的棒擊聲
2014奧斯卡:傷心典禮
因為電影不見了。
只是一場失去核心的瞎鬧秀。
我不反對置入,亦不是不了解製作單的企圖,玩自拍,是流行科技,大明星亦是人,用手機玩自拍,確屬創舉,但是與電影何干?不管三星花了多少錢玩置入,我相信置入始於人性,合理現身,才不會遭人詬罵,我不相信主持人Ellen DeGeneres是臨時起意的,一切都是安排,一切都在算計中,包括那台手機,包括「Big Papa & Mamas」的外送披薩,奧斯卡原本就是行銷電影的商業活動,投觀眾所好,一向是好萊塢至高無上的生存法則,如今純粹以迎合社群網站的方式,異軍突起,創造話題,我相信必能譁眾取寵,但是那與電影何干呢?
奧斯卡把電影放一旁,大剌剌玩起行銷,落實是小金人是「商品」,出高價者得能玩之,是好?還是壞?答案或許見仁見智,我的感想卻是美國影藝學院有這麼缺錢嗎?
今年奧斯卡玩手機自拍,推特上網和Stream播放的新科技,顯示電影這個已經119歲的的娛樂事業,已經85歲的電影獎活動,努力不要那麼古板,如力想要趕上潮流,多一點當代的氣息,但是你看著類以同樂會的活動時,有誰想到的科技?大家想的是不是這樣的置入,究竟要花多少錢?大家在意的是否是社群網站比電影更有魔力?
典禮現場吃批薩,從人性面看,典禮太長,只有少數人得獎,難免飢腸碌碌,你可以解讀成爭食披薩,讓典禮成為電影人的餐會與同樂會,反應了實況,但不也意味著這場年度秀,乏善可陳嗎?電影本身不能吸引人,全靠明星的自拍來迷人,是在讚美電影人的靈活變通嗎?
回到典禮本身,除了主持人的開場白之外,其他頒獎人的致詞,值得一書嗎?
除了男配角得主的聲援烏克蘭與感謝母親之外,除了女配角的感性之外,其他得獎人的話語,你記得多少?
歌曲表演,請出了Betty Midler、Goldie Hawn和U2等人,明星不少,但是內容平平,甚至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我們不是來看歌唱表演的,電影在那裡呢?
我想我真的上了年紀了,我太不知變通了,請別怪我在轉播中途就已沈沈睡去……第一次,是的,第一次…
機器戰警:媒體諧弄曲
刻張的表演,往往是刻意要突顯某些效果,有時逗笑,有時催淚,有時則是惹人激憤。Samuel Jackson在《機器戰警(Robocop)》中的表演則是要讓人思考媒體的惡質力量。
Samuel Jackson在《機器戰警》中飾演很有立場,亦很有主見的新聞談話秀「The Novak Elemen」的主持人Patrick Novak,他的立場很簡單,美國至上,安全第一,只能沾上愛國之名,什麼事情他都敢做,全片他以新聞做包裝,實際上卻是「機器戰警」的行銷掮客,先讓觀眾與中東連線,目睹新式戰警如何鎮壓「好戰」的中東「恐怖」份子,得到的結論是:「這些可以在海外保衛前線戰士,減少死傷的新科技,為什麼不能引進美國來呢?」
導演José Padilha並沒有拍出製造商Michael Keaton如何與節目主持人暗通款曲,但是只要提到Robocop,全都沒有批評,只有讚美,新聞節目雖然也曾維持形式平衡,但是反對聲音也只是形式亮相,講沒兩句,他手一揮,對方的影與聲就從螢幕上消失了,聊備一格的平衡算什麼平衡?不能暢所欲言,其實就是假平衡,這種強勢主導的力量是把媒體當成自家工具,非我族類的異見,不過用來裝點門面,唬弄愚民而已。
導演當然是故意要Samuel Jackson如此偏激地來詮釋新聞節目主持人,目的不在「激化」觀影情緒,而在「醜化」那些動輒以國家安全之名,逕行掠奪人權的行為,批判那些以正義自詡的當權者,如何巧妙操縱媒體遂行私意。
他們的新聞手法花樣繁多,畫面炫目,手一揮就有新聞畫面出現,提到什麼議題,就有對照圖表出現,看似很能滿足觀眾知的要求,卻是來不及思考咀嚼的片段資訊),聽著他們以冠冕堂皇的國家利益為前提來威脅與恐嚇人民,看著他在講完主張後,就有美國國旗圖像浮現身後的模樣,你一定會想起《巴頓將軍(Patton)》不也以五星上將全身戒裝馬靴,在星條旗前慷慨陳詞的模樣,來定義所謂的「美國英雄」嗎?軍人可以如此效忠國家,媒體不能善盡第四權的天職,只想替天行道,只為意識形態或利益團體服務,那就真的悲哀了。
《機器戰警》要我們鄙夷這種主持人,卻無法解釋這麼偏頗的新聞節目何以依舊大行其道(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會想起過去台灣不也多的是這類的主持人,現在也依舊換上不同包裝,遂行己見)。相對之下,《饑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中Stanley Tucci飾演的那位遊戲主持人Caesar,不也同樣在消費著即將消逝的青春與生命?不管競賽者穿得多漂亮,多有才情,每次的告白,不啻就是毫無憐憫,只剩嬉笑怒罵的告別式。
我在媒體工作了廿五年,清楚知道台灣媒體的質變,紙媒容不下千字影評,所以我自己轉向部落格隨意書寫;每節電視新聞的製作人都擔心自己的收視率比別人差,所以永遠爭著輪播那些最煽情,最狗屁的新聞;一到選舉熱季,更是磨刀霍霍向異己,少了就事論事的用心,少了公平辯論的空間,最後都成了各有立場,各述己見的攻伐排擠戰場。
媒體讓人看不起,才會成為好萊塢消遣的對象(不只好萊塢啦,應該是有識之士都有同感),看著《機器戰警》與《饑餓遊戲》的「寫真」、「醜化」與「揶揄」,夫復何言?
03月0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盛會,台北時間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自由之心(12 Years As A Slave)》
電影描寫南北戰爭的二十年前,即使黑人是自由人,也會被陷害變黑奴,白人的狠與壞,世道的艱難,正義的無助,有時候用一個畫面就夠說明了:男主角索羅門一覺醒來,白宮就在不遠處,自己的身份卻全變了。
白人如何壓榨黑奴呢?本片的歷史重現總是讓人傷懷,例如:以棉花收成的重量論表現,不及格就鞭刑;例如黑人只是娛樂把戲:會拉琴的去拉琴,會跳舞的就當馬戲耍;例如:男主人會找黑女洩慾,卻又怕她暗渡陳倉;女主人要爭寵,既妒忌,又氣憤,傷她臉蛋,壞她肉身。
《自由之心》最犀利之點是用白人的恐懼來呈現白人的偏執:例如,智力技能不如,就要凌辱黑人;例如,正義掛嘴邊一點不難,真要身體力行,步步艱難。
使用音樂:《自由之心》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八月心風暴(August: Osage County)》
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那,這輩子的情人,不就該當是妻子嗎?當父親失蹤時,久未聯絡的女兒與母親要如何平安相處?如果彼此嫌棄,愛恨交織,在葬禮上思前想後,又會有什麼樣的情緒波動?
這是一部看演員飆戲比演技的電影,有外顯派的張牙舞爪,亦有暗藏在心的內歛派,親人相罵會用多狠毒的字句?家人都不知道的真相,一旦攤在陽光下,會有多不堪?多少人承受不住呢?
Meryl Streep和Julia Roberts動眼動口又動手的對手戲,當然火爆;Julianne Nicholson和Juliette Lewis 各有委屈的姐妹情,以及Benedict Cumberbatch罕見的內斂瑟縮表演,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對了,別忘了電影故事設定在燠熱的八月天,天氣熱得人冒汗,上火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使用音樂:《八月心風暴》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五十年不見了,孩子你還好嗎?」一位母親如此對你告白,你能拒絕她嗎?
只因為少女做錯了觸犯教規的事,就要一輩子受懲罰嗎?誰才是世人的仲裁者?是神嗎?神的使者就權如此替天行道嗎?
高級知識份子看不起低賤俗人,只想「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如今要伺候一位沒出過國,凡事都新奇的劉姥姥,知識份子會服貼嗎?
一部萬里尋親的電影,微妙探觸了親情、宗教、同志和岐視的議題,卻又不時讓人覺得菀爾一笑,不覺議題太過沈重,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手法,值得拍拍手。
使用音樂:《遲來的守護者》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the Wall Street)》
《華爾街之狼》根據真人實事改編,主角是1980年代一位股票經紀人如何變身為呼風喚雨的券商之王,年僅26歲就能賺上數千萬美元的身家。他的成就主要靠偏門,但是他的手腕和策略,亦合乎人性,例如不管檢警如何偵辦,竟然沒有員工背叛他,電影中看到的他是一位敢大聲說出自己夢想的人,至於員工向他借五千,他卻給了兩萬五,誰不泫泣?誰不賣命?
這位會賺錢的老闆,賺了錢之後,不忘與員工一起狂歡,利益均霑,誰不瘋狂?電影一方面讓我們伴隨富貴而來的奢迷與淫亂,一方面讓我們看到巨大壓力導致的酗酒與吸毒,這些都是道德譴責的罪行,但也成為電影導演發揮調度長才的理想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表演,收放自如,再也不是昔日的奶油小生了。
使用音樂:《華爾街之狼》原聲帶
我的奧斯卡獎預測:
首先,奧斯卡獎是集體投票結果,反應的是多數美國電影工作者的意見,所有的預測,都是個人偏好(也有點環境態勢的研判)。
因此:不準,正常;準,只是所見略同。
此外,我的兩個得獎分類中,「應該得獎」指的是銀幕表現帶給我的震動,「可能得獎」則是綜合研判後最有機會勝出的押寶。
最佳劇情片: 分析理由
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 可能得獎 永不褪色的民權議題
地心引力(Gravity) 應該得獎 純熟駕馭科技想像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表現技術勝過議題處理
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導演沒提名
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 無法以小觀大
雲端情人(Her) 寂寞情書,導演沒提名
內布拉斯加(Nebraska) 小而美,但就是小。
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the Wall Street) 道德和政治不正確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導演沒提名
最佳導演: 分析理由
Alfonso Cuaron《地心引力》 可能得獎 創意與才情皆佳
Steve McQueen《自由之心》 影片勝出機率高
David O. Russell《瞞天大佈局》 意外少了些的騙術電影
Alexander Payne《內布拉斯加》 流暢動人的小品
Martin Scorsese《華爾街之狼》 應該得獎 才情縱橫,老薑真辣
最佳男主角: 分析理由
Chiwetel Ejiofor《自由之心》 心戲太少
Matthew McConaughey《藥命俱樂部》可能得獎 型與戲俱佳
Bruce Dern《內布拉斯加》 層次不多
Leonardo DiCaprio《華爾街之狼》─應該得獎 歷年最佳
Christian Bale《瞞天大佈局》 型比戲佳
最佳女主角 分析理由
Cate Blanchett《藍色茉莉》應該得獎也會得─心虛氣浮,入戲動人
Sandra Bullock《地心引力》 單口相聲,熱度不足
Judi Dench《遲來的守護者》 收斂鋒芒,恰如其份
Meryl Streep《八月心風暴》 情緒起伏,一如預期
Amy Adams《瞞天大佈局》 新意不多,變化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