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2012回顧與2013前瞻

 

節目播出時,2012就只剩五十多個小時了,即將更換年曆的此刻,該是靜下心來好好回想過去,瞻望未來的好時機,這亦是今天的節目主軸。

 

節目從Carol Kidd演唱的Auld Lang Syne歌曲展開,有沈重的傷逝版,亦有輕快的高亢版,更有台語版,版本或許有別,重點都在提醒世人歲末之際,最宜與好友重聚,把酒言歡,所有得能聽見節目的朋友,就是美麗的緣份吧。當然,節目也會提及第一次在電影中聽見Auld Lang Syne,來自於一部經典名片《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費雯.麗與勞勃.泰勒的癡情故事,真是一曲難忘。

les.jpg 

當然,節目不只是回顧與前瞻,獻給大家的2013年第一份禮物,就是明年的金球獎與奧斯卡獎熱門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的音樂,雨果的動人小說,歷來已經不知多少改編版本了,這回的電影版,以音樂劇做基礎,再加上動人歌曲,具備了饗宴的底蘊。

 

使用音樂:《悲慘世界》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 2012回顧篇

 

回顧2012年的精彩電影,有很多的切入角度,我的選擇之一是從續集電影來檢視電影的生產量與企圖,續集基本是沾前集的光,有前人的努力,後人可以跟著享福,但是只有續集電影努力創新,才會得著被人記憶的能量,否則也只是票房的即時商品而已。

skyfall-058.jpg 

如果我能頒發年度最佳續集電影,我有三個選項:

《哈比人:意外旅程(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原聲帶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空降危機(Skyfall)》

 

如果就這三部,你的選擇是什麼?節目中我會排次心目中的名次,並說明理由。

 

使用音樂: 《哈比人:意外旅程》原聲帶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原聲帶

《空降危機》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

 

時序來到2012年的最後一周,各個電影團體都在評比年度電影,我卻在努力補看電影,深怕有遺珠之憾,皇天不負苦心人,即時看見了加拿大導演Jean-Marc Vallée《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既驚豔又驚歎,我知道,我的年度十大電影一定要列它進來了。

cdf007.jpg 

《花神咖啡館》的第一個魅力在於Vanessa Paradis,一個應該很多人熟悉的名字,以前以歌手聞名,以強尼.戴普的女朋友聞名,但在電影中,她卻成了生下唐寶寶,拚盡全力也要把孩子帶大帶好的單親媽媽。

 

母愛的力量何等偉大,但是所有的愛情都想緊緊捉住所愛的人,因此不懂得給愛人足夠的空間,等到愛人要出走時,痛就生,恨亦生,Vanessa Paradis的情緒拿捏,精準到讓人不敢直視,卻又忍不住為她喝采。

 

《花神咖啡館》的第二個魅力在於帥哥Kevin Parent,他的責任在於界定:如果找到你的靈魂伴侶,該如何把握?可是又如何不去傷害深愛你的元配?畢竟她也曾把你視為靈魂伴侶的,不是嗎?人間自是有情癡,《花神咖啡館》糾纏在情字上的功力何等深厚,配上動人的音樂,以及自由來去的剪接手法,美麗的邂逅會讓你覺得2012年得此壓軸大作,人生變得更有色彩了。

 

而且,花神咖啡館卻有其館,位處巴黎,曾有多位文人雅士出入其間,後來亦辦過文學獎,電影攀附了知名咖啡館,多添三分詩情,值得讓人好好回味的。

 

使用音樂:《花神咖啡館》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2012回顧與2013祝福

 

回顧2012年,怎麼可以不回顧台灣電影?如果我能給獎,以下就是我心目的最佳作品與個人:

最佳女配角:《昨日的記憶》的隋棠

最佳男配角:《女朋友,男朋友》的張書豪

最佳女主角:《寶米恰恰》的黃姵嘉

最佳男主角:節目中我把這個獎給了《甜.秘密》的黃劭揚,後來想想,還是應該給《騷人》的王柏傑才更妥適。就容我修改結果吧。

最佳導演:《女朋友,男朋友》的楊雅喆

最佳影片:????你猜得到我的選擇嗎?

cha21.jpg 

對於很多人而言,2012是混亂的一年,亦是憂傷的一年,新年將屆,我送給所有的朋友一首歌:「The Impossible Dream」,電影《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的主題曲,主要是歌詞動人To Dream of the impossible dream,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最重要的是要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各位朋友,新年快樂!

 

使用音樂:《寶米恰恰》原聲帶

《女朋友,男朋友》的主題曲「家」及蘆葦的音樂《卡片教堂的鐘聲

《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原聲帶

寒戰:奪權的滋味

《無間道》的可貴在於開創了「臥底」議題的複雜性(警方有黑道臥底,黑道有警方臥底,黑白易位,是非無常,天道難料),連好萊塢都得自歎弗如,只能買下版權,另行重拍;《寒戰》的可歎在於雖然號稱十年來最好看的港片,原創力道卻明顯不夠銳猛。

 

關鍵在於好萊塢拍過《赤色風暴Crimson Tide)》,從「危機」,「奪權」到「應變」的層層關卡,恰與《寒戰》主要結構相似,甚至最後兩位競爭對手在風雲過後,一位升遷,一位退休,縱有萬般難捨,也得舉手敬禮,從「意氣」之爭到「君子」之爭,另添三分淒愴韻味。

Coldwar722.jpg 

《寒戰》的主題描寫兩位香港警務處副處長的危機處理能力與權力爭奪。長出國期間,街頭發生大樓爆炸案,又有巡邏警車連同五名警員意外消失,於是探員出身的副處長李文彬(梁家輝飾演)逕自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行動代號就叫「寒戰」,負責情報資訊的另一名副處長劉傑輝(郭富城飾演)先是遭李文彬羞辱,指他全不知情,手下失職,既而灼灼逼人,耀武揚威指揮全局。但是劉傑輝沈穩反擊,以李文彬之子就是失聯警員,親子關係會影響行動判斷,發動「政變」,奪下指揮權,不料卻在與匪接觸時,一敗塗地,死了同僚,贖金也被歹徒劫走了。

cold726.jpg 

赤色風暴》描寫美國Alabama號核子潛艦遇上了敵人核子武力的威脅,就在艦長FrankGene Hackman飾演)在下潛前接獲指令,備妥核子武力,隨時準備反擊,偏偏通訊出了問題,無法確認攻擊指令正確與否,頓時衛國與亡國只有一線之隔的兩難困境,稍有不慎,即會引爆毀滅大戰,副艦長HunterDenzel Washington飾)認為事涉核子戰爭,不宜毛燥,力阻攻擊,但是爭不過艦長,最後只能以「良知」與「理性」說服同僚,在海底發動「政變」,奪下潛艦權指揮權,但也因此壓力逆轉,換成他來接受現實考驗,解決危機。

 

赤色風暴》的趣味在於「反制」或「平衡」機制,能否即時扼阻「獨斷」?《寒戰》的核心趣味除了參考《赤色風暴》的「公眾」危機之外,多了三分「私欲」考量。兩位副處長都急著表現,誰的危機處理成功,就有機會壓制對方,接任處長。危機處理考驗能力,攸關政治前途,權力的滋味鞭策著兩人展開全身解數鬥法,除了各有專業信念,亦各有法條授權支撐,法理強碰之下,就煙花四射,好不熱鬧。

 

問題在於香港人習慣把事件搞得更加複雜,《寒戰》的危機並非全然來自外力覬覦,另外還有內部腐化後的貪慾競逐,背後有兩層圖謀,但是電影只簡單交代了第一層圖謀:警界有派系,出生入死的外勤警員看不慣內勤,憑著一張嘴就高昇,社會的騷動,甚至員警的失蹤人質案件更是內賊共同策畫所致,以致於贖金交付過程,警方動作都被歹徒知悉,玩弄於股掌之上,甚至連劉傑輝都險遭不測,《寒戰》的邏輯很簡單:劉傑輝救援失敗,能力就破產;劉傑輝命喪槍下,擋路石頭就自動消失,毀掉劉傑輝,「寒戰」計畫的政治目的就大功告成。

 

不過,電影卻刻意跳過了第二層圖謀:有人圖權位,有人圖厚利,問題在於誰才是贖金巨款的真正受益人?畢竟,黑白合夥才是幕後黑手,揪得出警方害蟲,卻未交代歹為誰?太過明顯的罅漏,未完的結局,刻意為續集留一手,做伏筆的疑陣,卻也使得電影的完整性大打折扣。

 

《寒戰》的真正演技角力在於內戰時的「戰國策」。警方有派系,要搞政變,得站穩理字,然後還要有外援與內應。Coldwar736.jpg

 

外援是楊采妮飾演的公關科長梁紫薇(她可以直通高層,拿到秘密檔案,其實亦等於暗悉劉傑輝拿到了上方寶劍,知道該如何選邊),靠她能言善道的本事,擊發了灼灼逼人的「逼宮」第一槍;內應則是李文彬的手下鄺智立林家棟),他是法學博士候選人,是警界的明日之星,爭取到他做內應,等於就佔領了法律見解的高度,就算李文彬可以指控梁紫薇為劉傑輝的舊日情人,情理有缺,卻也無法撼動連自家人在法條上都不支持他的尷尬情勢,只能黯然交出權力,頗有打蛇打七寸的關鍵功力。

 

《寒戰》僅有的一場動作大戲,在於街頭交付贖金戲,錯亂有致的場面調度與剪接,確實呈現了歹徒的情報掌控力與心機複雜,但是真正的好戲在於內心戲的高來高去。包括劉傑輝爭取鄺智立的那場請喝咖啡,尊重對手,不能利誘,只能說理,沒有承諾,只有分析,最後鄺智立沒喝咖啡,卻表明了自己愛喝什麼咖啡,問號與答案一次完成,導演梁樂民和陸劍青就此完成了密度奇高的戲劇骨肉雕塑。

 

此外,《寒戰》用了細皮嫩肉的李治廷來扮演廉政總署偵察官,他看似稚嫩,卻也頗諳唬弄之道,所以面對經驗老到的劉傑輝與李文彬時,則反過來被老虎狠狠修理,新嫩得著了清白的力道,老辣則有反噬能量,一老一少的互動,同樣產生了能量流轉的趣味。

cold727.jpg 

至於電影故意掉書袋,炫耀了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所寫的「The Gathering Storm, Second World War」一書中所提到的「One day President Roosevelt told me that he was asking publicly for suggestions about what the war should be called. I said at once, “The Unnecessary War.” There never was a war more easy to stop than that which has just wrecked what was left of the world from the previous struggle.」用一場「不必要的戰爭(The Unnecessary War.)」來畫龍點睛,頗有小資文采,就算是賣弄,也另外替動作電影加奶添糖,另增文藝風味了。Coldwar720.jpg

 

只可惜,《寒戰》規格拉得太大,關鍵細節就完全交代不清,智商192的彭于宴何需兜了一大圈,來替父親升官鋪路?還畫蛇添足,露出破綻讓人撿拾?一路慘敗的劉傑輝何以還能查微發伏,找到反敗為勝的關鍵?反派為惡的動機,交代不清,正派的精明幹練,又欠缺前導,有理無理,最後全靠劉傑輝雙手抖出証據,一人說了算(他的手下都出了事,誰又來替他追查?),再無反駁空間,劇情因而急轉直下,速度是夠快了,意外也是夠強了,卻是意外大過理性,全然無法服人,也就無法產生更大共鳴了。

 

Coldwar744.jpg

太極2英雄崛起:重複

一套電影硬要拆成上下集或是三集演出,怕的不是內容灌水問題,素材其實不缺,場景都曾精雕細琢,怕的是公式和招式一再循環,曾經開心或讚歎的噱頭,逐漸失去了魅力,馮德倫執導的《太極2英雄崛起》就面臨著此一困局。

 

《太極1從零開始》雜揉著電玩與漫畫的形式,乍看之下確有傳統武俠電影換穿新衣的鮮豔喜感(其實,陳可辛的《武俠》亦有類似企圖,成就亦不俗),只是觀眾從來喜新厭舊,嘗過鮮美滋味,就還想要更多,創作者不能持續餵養新菜,只能癡瞪相看,難免就嗟歎扼腕了。

 

《太極2英雄崛起》的困局之一在於反派的懸疑不見了。《太極1》裡的方子敬(彭于晏飾)算是陳家溝裡受排擠的受害者(外姓人不獲認同,童年不歡娛,習藝不滿足),他甘做東印度公司犬馬,走上毀村滅溝的險路,既是童年夢魘的陰影擴大,亦是現實挫折下,必湏靠勢強取的投機選擇;到了《太極2》,方子敬已然走上了不歸路,只能繼續擴大仇恨,別無曖昧可玩,但是他的戲劇功能,卻換上飾演陳家長子栽秧的馮紹峰接棒。taichi4403.jpg

 

陳栽秧在妹妹新婚之日,突然帶著啞妻允兒(謝欣穎飾)意外返鄉,不但讓妹妹的婚禮變了調,亦讓父子僵局變得更僵,他帶出的銅鐘傳奇,目的只在介紹客串演出的吳彥祖和謝賢,讓陳家拳多一些江湖傳奇色彩(但若刪掉這場硬插進的旁支戲,卻又完全無損劇情連貫),目的只想挾帶拳傳外姓就要滅村的保守傳說,讓他能取得接班地位,替方子敬掃除障礙。但他寧幫外姓,不惜毀村的心理障礙,卻又只是因為從小練拳不成,就只愛玩機械,卻始終得不到父親青睞而已(與方子敬的不歡童年,異曲同功,都是家父長制的威權底下的受創心靈)。

 

差別在於方子敬一意孤行,陳栽秧則是終於得能以天威翼贏得父親肯定,《太極1》與《太極2》裡駕馭機器的人都沒得好下場,卻不能改寫洋人就是挾著工業革命下的船堅礮利來蹂躪中國的歷史往事,就算全套電影其實是想介紹太極拳宗師楊露禪(袁曉超飾)的傳奇,功夫一旦要與西洋兵器比高下,這款論述,畢竟只像是一廂情願地自己喊爽而已。taichi4413.jpg

 

《太極2》的困局之二在於陳長興(梁家輝飾)依舊玩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隱身或變裝把戲。乍見這個噱頭,或許有趣,但是不管他怎麼變,村民依舊直稱名號,那是多反諷的安排?而且時代巨浪來襲,就算神功蓋世,也只能俯首就擒,送進監牢,更讓長老神話,變成了讓人苦笑的故技重施了。

 

《太極2》的困局之三在於過關遊戲又來了!楊露禪在《太極1》中,想要留在陳家溝,就得一路從村外打進村內,努力實踐過關遊戲;到了《太極2》,奉岳丈之命到北京找李乾坤(元彪飾)搬救兵,同樣也得玩過關遊戲,而且這會是八卦陣,得連闖乾坤震坎艮巽離兌八關,《太極1》都玩過的遊戲,《太極2》還要再來一次,而且關數倍增,就算招式力求創新,但是要連講八套八卦拳的異曲新趣,誰不眼花?誰能不累?於是一切只能草草帶過,趕快結束,畢竟重頭戲是在和李乾坤的過招,《太極2》此時則又把王爺家廚的烹飪動作,全都轉化成武打招式,設計是有三分新意,問題就在於連看九場拳,演員累了,觀眾膩了,有如以狼吞虎嚥之姿面對滿漢全席,兩三下就已索然乏味了。

taichi4411.jpg

 

續集電影當然要遵循前集脈絡,但是除了溫故,還要知新,才能捉緊人心,《太極2》的大半內容都在重複《太極1》的模式,少了自己的特色,如果太極3巔峰在望還在舊框架中打轉,那就真是可惜了這次的武俠新詮了。

金馬亂蹄:神探亨特張

形式最迷人,也最唬人,最容易騙人。特殊形式肯定會讓人眼睛一亮,但也因為形式太招搖鮮明,混淆了視聽,錯亂了感官,往往就讓人忽略了底層夾帶的訊息。


高群書執導的《神探亨特張》是一部聰明算計的作品,首先,它顛覆了「神探」的定義,其次,標榜平民暴力的寫實風格,你可以不喜歡他的手法,卻不能不承認他的美學姿態非常突出,很容易就被刻意高舉的普羅美學給誤導了認知,忽略了電影的骨子裡其實包藏了「主旋律」電影,為人民政府(或者警員)歌功頌德的主軸。

 

男主角張慧領(由素人演員張立憲飾演)是位便衣警官,不高不帥,行動不矯捷,走路會摔跤,跑步會氣喘,捉賊時身手亦不例落還會掛彩;開場時趁著酒意唱起羅大佑的「現象七十二變」更是荒腔走板,難成曲調;最大的武器無非就是隨手帶著錄影機,隨時隨地存証,讓被他釘上的竊賊無所遁形……這種「反英雄」的警員造型,未必可親,卻足以搏取好奇,憑他也能稱「神探」?偏離傳統商業主流的偏鋒式形式美學,其實最能夠贏得蛋頭學者高捧入雲的「寫實」美譽。hunter654.jpg

 

《神探亨特張》的機巧還在於電影努力想要拍出當代中國街頭之怪現象,因此完全不閃躲黑暗面,張慧領的對手並不是殺人放火的江洋大盜或者恐怖份子,無非就是公車上不讓位的年輕人,無所不在的第三隻手、專以騙術唬人換錢、製造假車禍的痞子,以及靠怪力亂神愚弄凡夫俗子的小奸小惡這些人平時人五人六,出事時卻也能雄辯滔滔,把歪理說得理直氣壯(例如騙子在審訊室裡會說:「你是北京警察,我是下崗女工。我不去做小姐就不錯了!」),電影啟用了大量的素人演員(據說是中國微博社群的名人大會串,共襄盛舉完成一齣當代浮世繪),演活了北京大街小巷不時可見的乞丐或騙子,搭上極其生活化的口語及動作,符合了所有寫實主義的必備元素,視覺上創造了類似紀錄片的逼真質感,輕易就披上了勇於揭發現實醜陋面的「人民電影」彩色外衣。神探亨特張605.jpg

 

張慧領確有其人,據說是一位曾在七年內逮捕1600多名違法罪嫌的「反扒神探,電影中就曾出現電視台記者前往辦案現場拍攝的採訪場景,被當成指標英雄廣為宣揚,但是高群書也不忘描寫「神探」亦有弱點,不時有死者家屬登門騷擾,要求他給個公道(那是良心上的罪),然後對方一路在寒夜中尾隨時,他卻也不忘叫碗熱湯和幾個包子飽人饑腸(那是道義上的罰),但是有罪有罰的邏輯演替,目的卻只在把神探打造成其實是有不忍人之心的「好人」。

 

因此,他的辦案團隊與麾下兄弟都是急公好義的哥兒們,聽話乖巧,辦事又有效率;甚至有小女孩走失時,守望相助的左鄰右舍在警察頭子的一聲拜託下,快速集合,快速四散找人,即刻就有訊息回報;遇到多行不義的惡人,連路人都是見者有份,揮拳相向…聖經箴言書上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神探亨特張》一方面並不諱言罪惡固然是人民的羞辱,但是公民(以及公僕)的正義,才更讓邦國得到聖潔救贖,邦國縱有千萬不是,只要有張慧領這類平凡善心人善盡一已之力,不時勤拂拭,邦國亦不會惹塵埃了。

神探亨特張632.jpg

 

《神探亨特張》完成的北京浮世繪,固然散發著看似是苦澀的黑暗,骨子裡卻還是生機無限的果糖,差別在於高群書是位高明工匠,他善用了街景和現場音,更動員了眾多素人,打造出一齣不同尋常警匪電影的「素樸」情貌,因而容易讓人驚豔,因而願意褒揚,不再驚覺被糖衣包裹了的做作,不再敏感於為公權力擦脂摩粉的小針美容,《神探亨特張》能躋身金馬獎最佳影片之林,想必是不少評審激賞其選材與表現手法,但是細究其實,一切就如「現象七十二變」這首歌的歌詞中所唱的:「…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佳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

 hunter653.jpg

 

至於電影中多次出現的「沉默如謎的呼吸」這首歌曲,歌手周雲蓬的嗓音及唱腔有其魅力,但是從歌詞中顯現的韻腳形式與若有所指,卻又渾然不得其解的詞意,恰巧也擊中了電影刻意追求形式美感的罩門,每回聽見:「千鈞一髮的呼吸,水滴石穿的呼吸,蒸汽機粗重的呼吸,玻璃切割玻璃的呼吸。

火焰痙攣的呼吸,刀尖上跳舞的呼吸,彗星般消逝的呼吸。

沉默如石的呼吸,沉默如睡的呼吸,沉默如謎的呼吸。

魚死網破的呼吸,沉默如魚的呼吸……」你只能歎息,形式如此迷人,形式如此欺人。

金馬亂蹄:消失的子彈

一部從美術到劇情,完整性都不足,且有相當破綻的電影,卻能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金馬獎評審究竟看中了什麼特質?如果能有公開的說明,或許對影迷大眾都是很有積極意義的開示。

 

爾冬陞監製,羅志良執導的《消失的子彈》,理應會與《大魔術師》與《讓子彈飛》同樣被列入民國系列的作品,目的在於透過時代的距離感,創作者可以任意揮灑,百無禁忌地玩弄一些借古諷今的揶揄把戲,問題在於「沒有三兩三,硬要上梁山」,亂槍打鳥,卻彈皆虛發,反而就會貽笑大方了。

 

《消失的子彈》有意開創神探辦案的路線風格,開發偵探推理的潛質,卻因走不出新創之路,反而沿路盡是他片風景,少了自家顏色。例如,劉青雲飾演的松東路警官凡事就愛追根究柢,甚至不惜親自試險,找出真正關鍵所在,開場的懸樑上吊戲,既有噱頭(誰來救他出險),亦有趣味,從眼珠、口水到勒痕,都可講出一番道理,確有唬人的七分架勢。只可惜,早有前輩先行者,陳可辛執導的《武俠》也是玩同樣的仵作(神探辦案)類型,條理情楚,佐証詳備,有如貨比貨,高下立判(關鍵不是劉青雲的喜感表現不如金城武,而是導演的勁力遜色)。

vb006.jpg 

例如,江一燕飾演的殺夫女囚,羅志良雖然故意用了黑白默片的方式重現恩仇始末,卻忘了同樣手法,爾冬陞才剛在年初執導的《大魔術師》中依樣畫葫蘆過,雖說戲法人人會變,但是同一個團隊一再炒做同樣的把戲,眼尖之人誰不皺眉?更何況女囚從告白到指點迷津(甚至情愫暗結)的諸多橋段,不也和《沈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中,殺人魔與女探員的曖昧關係有著異曲同功的變奏效應嗎?

vb007.jpg 

至於天城縣的兵工廠造景,不啻就如同英國導演蓋.瑞奇(Guy Ritchie)在他執導的《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中,試圖重現的十九世紀英國工業文明下的城市景觀,但是橫空移植的美術造景,卻完全少了中國土地上的感覺;同樣地,監獄大牢的場景,活脫脫就是《聽風者》的密碼基地場景稍加變動(加上幾根鐵柵欄)的結果;至於廖啟智飾演的大反派丁老闆,造型上亦是翻製了《鐵面無私(Untouchable)》中,Robert Deniro飾演黑道老大Capone的模樣,白西裝白禮帽,嘴叼雪茄的造型,理應奸詐暴虐,卻完全撐不起來,至於臉色慘白的化妝術,更等同於直接影射他是有如只會壓榨勞工的吸血鬼。美術欠新意,還可以支吾兩句,隨便應付過去,演員的功力更難匹敵,對觀眾就是折磨了。

 

在美術上找碴,或許太挑剔了些,劇情上的隙縫,才是真正的致命傷。丁老闆要整頓兵工廠,管束員工,需要親自動手換上假彈匣,以俄羅斯輪盤的假戲來昭公信嗎?殺雞用牛刀,反而突顯了他的道行太低,更重要的是此舉完全無法交代他的動機(生產線上有啥危機?誰在牆上塗抹尋仇紅字?誰為何來?他不是得因此接連殺人滅口,用更多的錯誤,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嗎?),同樣的邏輯錯亂,動機不清,也發生在謝霆鋒飾演的郭追身上,羅志良試圖用大逆轉來創造意外震撼,卻忘了事先提供足夠的線索鋪排,例如郭追一路和殺手王海鬥嘴,甚至鬥槍,最後如何能轉成拿紅包辦事的兄弟?vb008.jpg

 

男女之情更是導演的創作盲點,如何井柏然飾演的年輕警探小五和女法醫鄭希怡,硬被安排在屍體解剖前來一段氣息相聞的對頭接耳戲,甚至在鄭希怡明示:「我不喜歡年紀比我小的男人。」頭還越靠越近,或許這是想要創造一種在死人前談愛的黑色喜趣,但是小五亡故後,鄭希怡卻是一絲傷感都沒有(顯然,那場感情戲全白廢了),劉青雲飾演的松東路還直接從屍體中揀出人骨碎片,直接踢爆了法醫不夠專業精明的盲點。同樣地,郭追與小雲雀(楊幂飾演)的那場床戲,表面上是小雲雀走過鬼門關之後的獻身,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染力,最後卻又逆轉成小雲雀早就是聽命辦事的心腹,不啻是才剛建立的愛情神話,當場又被自己給戳破了。

 

電影工業上,《消失的子彈》乏善可陳;戲劇情節上,《消失的子彈》破綻百出,只靠一句:「沒有完美的犯罪,只有變壞了的好人。」就想瞞天過海,也未免把天下想得太容易了些,這樣一部作品擠掉了其他參展片的「最佳影片」提名資格,有憾又有氣的電影人,想必不少吧。

人生決勝球:老而不杇

 

從球精到球迷,對於自己心愛的球種,都有說不完的愛戀,只可惜,多數只能在酒酣耳熱或茶餘飯後,高談闊論,卻罕能創成戲劇故事,Randy Brown所寫的《人生決勝球(Trouble with the Curve)》劇本,選擇球探觀點來說棒球,確實很具膽識,同時在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的背書下,已近黃昏的老屁股亦能擦亮招牌,走出老人電影的框架格局,可說相得益彰。

 

《人生決勝球》的風險有三:

第一,從老人滴尿(攝護腺腫大的老人病)到青光眼開場,既而是選擇合約只剩三個月,即將退休的老傢伙做核心,有多少的電影觀眾會關心這個脾氣不小,毛病很多的老頭子?curve008.jpg

 

第二,女主角艾美.亞當斯(Amy Adams)已經年近四十,她能否勝任職場女強人的形象?她飾演的Mickey,打起棒球(接球、揮棒再跑壘)又能否有模有樣?

 

第三,棒球電影何其多,還有什麼新觀點可以使力,特別是在講究數據魔力的電影《魔球(Money Ball)》之後,導演Robert Lorenz如何投出一顆曲球來致勝呢?

 

編劇Randy Brown與導演Robert Lorenz採取的策略其實很簡單,先讓人覺得老頭子很煩人(老病纏身,偏偏臉臭脾氣臭,從心裡到嘴裡都不服老,和女兒吃頓飯都不肯正眼相對,嘴巴還碎碎尿不停),然後在逐漸鬆動的親情流露下,慢慢變得可親(他在酒吧裡看不慣客人搭訕女兒Mickey,憤而舉拳的動作,乍看是反應過度了,畢竟Mickey已經老大不小了,又不是第一次交男友,唯有後來的告白,揭開六歲時Mickey險遭性侵的往事,才有了合理入理的恍然大悟之效),最後再拿出他的吃飯傢伙,証明老骨頭的老經驗才是無價寶,從無望、絕望到充滿希望,《人生決勝球》其實是在打一場「逆轉勝」的球賽,「逆轉」即有好戲,再有「勝利」,更是皆大歡喜的好萊塢勝利公式了。

 

首先,克林.伊斯威特在片中為我們清唱了一首「You Are My Sunshine」,那是他到亡妻墳前掃墓時,懷古道今之後,再為亡妻唱一首他最愛的民謠,歌詞中的「My only sunshine」或者「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第一層意義是傳統歌詞;第二層意義是他對妻子的深情眷戀,第三層則可以擴充成用棒球來替代sunshine,棒球不但是他的唯一陽光,更希望陽光(棒球)不要離開他,對一位愛球成癡,一輩子都獻給棒球的人而言,那是對深情的吶喊呢?

 curve014.jpg

其次,球探可以不到球場看球?只憑電腦數據做文章嗎?相信電腦,不信人腦是常態,找回人的價值與尊嚴,看似對潮流的反動,其實卻是批判了只在終端機做判斷的現代文明,本片「現場實務」的主軸核心(你亦可衍生成,只在電視前看轉播,如何體會球賽真正動人的力量?);同樣地,Mickey的職場競爭對手,不也同樣是捧著電腦做文章的人嗎?

 

再者,青光眼,讓老球皮再也看不清楚關鍵細節,但是他還有耳朵,可以從擊球聲、接球聲清楚聽見一位球員的潛力,那不是唬爛,而是久球成精之後的專業素養,從看球到聽球,那不只是炫技,亦是對專業老球皮的致敬。同樣地,Mickey若非真是能跑能打,對棒球大小事都能如數家珍,她怎麼會在陪伴父親的歲月中得到滿足,甚至做出最重要的選秀判斷,細節都要兼顧,角色才有生命力,Mickey提供了很有說服力的角色能量。更重要的是,誰說棒球是男人的運動?誰說女性的棒球觀察就比不上男人?

curve012.jpg

 

第四,劇本刻意突顯了兩種打球心態,一種是各界看好的明日之星,一直鼓吹著日後選進大聯盟之後的榮華富貴及豔遇;另一種則是賣零食的小弟,面對投球測試,淡淡地一句:「這不過是一場比賽。」不計得失,只把自己會的本事盡情施展出來。這種兩極化的打球人生,招式太俗亦太露,卻俗得有效,得以精準地把劇情主線拉回到棒球運動不被利祿炫惑的美技主軸。

 

不過,《人生決勝球》強調的現場情境,卻也壞在Justin Timberlake飾演的紅襪球探Johnny身上,他是球隊操壞球員的典範,一心一意要從球探轉任現場播報員,對棒球典故與數據的熟悉,讓他在「把妹」時得以炫技,亦藉此挑戰影迷,但是真的該他交出球探報告時,他既不曾看見,亦不曾聽見明星新秀的曲球障礙,只根據女友父女的意見,就送出結論,就未免太不專業了,更讓事後的大發雷霆,顯得更心虛了。

 

為了達成主要目標,不惜犧牲其他枝節,Randy Brown的劇情鋪排,固然有其理念,但是雕琢痕跡太露,亦成了自己的破綻了。

 

為愛出走:恐懼的浮雕

有人偏好腥濃重色,來描繪恐懼;有人則是選擇清淡側筆,其實美學效應各有擅長,就看觀眾的接收頻率了。《為愛出走》能在歐洲影壇大放光芒,關鍵就在於它的雪色選擇,具現了一個威權時代的色彩。

閱讀全文 為愛出走:恐懼的浮雕

空降危機:虐待的甜味

角色地位的翻轉,最能提供讓人開心的戲劇情趣,傳統的007都少不了龐德女郎,有人是花瓶,有人是助手,有人是情伴,有人是死敵,有人為他丟了性命(例如:《金手指(Goldfinger)》中的那位金漆女郎)……身份或許有異,能耐亦有不同,但大都逃不了龐德的手掌心,《空降危機(Skyfall)》玩了兩次大顛覆,而且是男女都有,看似把「性自主」的掌控權,從龐德手中交給了他的對手,但是龐德很能享受別人虐待他的樂趣,才是最讓人始料未及的劇情鋪排了。

 

戲院裡,笑聲最大的當屬大反派Javier BardemDaniel Craig毛手毛腳的那場戲。從編劇到導演,確實想為007電影開闢新路,有的成功,有的失算,算是得各半了。

 

首先是意外。因為,以前的男性對手,都是硬碰硬地鬥智兼鬥力,Javier Bardem飾演的Silva初次亮相,還沒開始耍奸鬥狠,卻是直接就對007摸胸膛,又摸大腿起來了,那種「人間極品」的性挑逗,果然改寫了007電影的反派角色性格。skyfall-047.jpg

 

其次是被動。因為,以前的調情戲(不管是龐德對長官秘書的眉來眼去,或者在不同場合的獵豔),都是007採取主動攻勢,如今的007卻是雙手被綑,動彈不得,只能任人「上下」其手。從主動變無動,而且「束」手無策,果然再度強化了007的弱勢主題。

 

以上兩點,都算有創見,但是「點到為止」的閃邊而過,卻突顯了Silva畢竟還不是一代奸雄。因為Silva就算對龐德的肉體有些讚歎與憐惜,他卻忘了參考《阿拉伯的勞倫斯(Laurence of Arabia)》,直接用性侵害來摧殘龐德的肉身與意志(當年,《阿拉伯的勞倫斯》中的Peter O’toole被德軍軍官性侵後,性情大變,陰睛難料,嗜殺無情,瀕臨毀滅邊緣,再難成大器了),或許只能解讀成龐德以前或許曾是萬人迷,如今畢竟不是Silva的菜。

 

第三點的想法,有說是變態,有人說是邪惡,變態或邪惡卻都可能成為混世魔王制敵機先的策略,只是在那之前,復健中的龐德已經先來了一場刀鋒遊戲,你似乎可以把這一集的龐德想像成很能享受虐待式性愛的狂人了。

 

這一集的龐德女郎Naomie Harris曾經是扳機一扣,就讓龐德應聲墜落的殺手Eve,她殺的應是對手,卻讓龐德墜落,顯示她的槍法不夠精準(那卻是龐德得能重生的關鍵原因),不夠格當外勤,但是Eve依舊持續守護龐德的亞洲行,甚至敲開房門,拿起剃刀,要刮龐德的鬍子。skyfall-055.jpg

 

這場挑逗性戲,走的不是傳統的肉身相觸,同樣要耳鬢廝磨,氣息相聞,卻是刀在咽喉間滑動的虐待樂趣,稍有不慎(少有人忘得了她的失手前科),即會噴血見紅,但是龐德甘願受虐,Eve則是享受拿刀擺佈男人的樂趣,這種等同於Sadomasochism(性虐待)的調情戲,當然亦是007前所未見的新局了。最重要的是,龐德樂在其中,把性的主動權交給女性,任人擺布,有了這個前例,後來的男性騷擾,龐德不怨不怒,也就順理成章了。

 

《空降危機》雖然走了偏鋒,也曾力求平衡,可惜下場都不佳,先是龐德落難後,雖有女眷相伴,卻不能撫平身心之傷,他縱情酒吧,享受蠍子在手背伺機攻擊的危險樂趣;其次,龐德在上海認識了Bérénice Marlohe飾演的Sévérine,她只是誘餌,雙方都想透過她來搭上線(龐德要破案,Silva則是藉著被逮,直接回到英國,進入MI6的總部,完成直搗黃龍的復仇計畫),所以即使一晌貪歡,卻也成了通敵罪人,最後只能重演威廉泰爾(Wilhelm Tell)的射落兒子頭上蘋果的傳奇,被Silva一槍折腰,一個無力,一個無情,做龐德女郎的下場果然難以修成正果。

skyfall-054.jpg

 

不過,《空降危機》最終的變態高潮還是Silva不准別人傷了M,他只要拿槍頂住M的頭,然後貼上自己的腦袋,求她扣下扳機,一槍兩命,一槍泯恩仇,確實,那是集愛恨於一身的極端情感,成全了Silva,固然會激發「亂倫弒母」的悲壯情緒,卻對平凡大眾形成太大衝擊,《空降危機》因此繞了一小圈,劇本沒有照Silva規畫的路徑前進,結果雖然還是一樣,卻讓人有如釋重袱的感受,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細節講究,則是編劇的高明鋪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