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oscar:工會意見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尚未宣布提名名單,但是主要獎項的走勢,已然相當明顯,因為主要的從業人員職業團體都已陸續公布了他們的年度提名名單,奧斯卡的主要成員都來自職業團體的成員,怎麼選都不會超越他們的年度選單範圍。

 

奧斯卡獎的焦點往年多在最佳影片和演員獎項花落誰家,美國製片人工會(the 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和編劇協會(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都已選出了他們的年度優秀作品的入選名單,極俱指標意義,

 

製片人工會提名了十部作品來角逐象徵最高榮譽的「柴努克獎(The Darryl F. Zanuck Award)」,預計半個月之後公布的奧斯卡獎入圍名單就不出這十部影片的範疇了。

127關鍵小時(127 HOURS)》

《黑天鵝(BLACK SWAN)》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全面啟動(INCEPTION)》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竊盜城(THE TOWN)》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大地驚雷(TRUE GRIT)》

 

未能進榜的《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凍死骨(Winter’s Bone)》、《又一年(Another Year)和《隔離島(Shutter Island)》, 《亡命千萬里(The Way Back)》和《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恐怕只有抱憾了。

 

至於製片人工另外亦提名了三部作品入圍年度「傑出動畫片獎」:

《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

《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製片人工會的年度選單走四平八穩路線,少有意外,相較之下,編劇工會著眼於劇本成就,就多了些意外火花,讓人可了些選擇可以從更多元角度來檢視一下過去這一年的好萊塢作品成就,也許最後得獎結果還是主流大片獲青睞,但是過程多了些選項,就多了關注焦點,應該也就是透過電影獎項來肯定電影工業成就的最大意義了。

 

「原創劇本(Original Screenplay)」

《黑天鵝(Black Swan)》 (Mark Heyman, Andres Heinz, John McLaughlin)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Scott Silver, Paul Tamasy, Eric Johnson, Keith Dorrington)

《全面啟動(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Stuart Blumberg, Lisa Cholodenko)

《給予的二三事(Please Give)》 (Nicole Holofcener)

 

「改編劇本(Adapted Screenplay)」

127關鍵小時(127 HOURS)》 (Danny Boyle, Simon Beaufoy)

《娘子漢大丈夫(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John Requa, Glenn Ficarra)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Aaron Sorkin)

《竊盜城(The Town)》 (Ben Affleck, Peter Craig, Aaron Stockard)

《大地驚雷(TRUE GRIT)》(Joel Coen, Ethan Coen)

 

另外,動作最快的演員工會,則是在去年十二月十六日就公布了年度提名名單,預定元月十日就舉行頒獎了,以下就是演員勞工們心目中的傑出同業名單:

 

「傑出男主角」

JEFF BRIDGES / Rooster Cogburn《大地驚雷(TRUE GRIT)》

ROBERT DUVALL / Felix Bush 《請來參加我的告別式(GET LOW)》

JESSE EISENBERG / Mark Zuckerberg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COLIN FIRTH / King George VI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JAMES FRANCO / Aron Ralston 127關鍵小時(127 HOURS)》

 

「傑出女主角」

ANNETTE BENING / Nic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NICOLE KIDMAN / Becca 《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

JENNIFER LAWRENCE / Ree Dolly 《凍死骨(WINTERS BONE)》

NATALIE PORTMAN / Nina Sayers 《黑天鵝(BLACK SWAN)》

HILARY SWANK / Betty Anne Waters 《非常上訴CONVICTION)》

 

「傑出男配角」

CHRISTIAN BALE / Dicky Eklund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JOHN HAWKES / Teardrop 《凍死骨(WINTERS BONE)》

JEREMY RENNER / James Coughlin 《竊盜城(THE TOWN)》

MARK RUFFALO / Paul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GEOFFREY RUSH / Lionel Logue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傑出女配角」

AMY ADAMS / Charlene Fleming《燃燒鬥魂(THE FIGHTER)》

HELENA BONHAM CARTER / Queen Elizabeth《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MILA KUNIS / Lily 《黑天鵝(BLACK SWAN)》

MELISSA LEO / Alice Ward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HAILEE STEINFELD / Mattie Ross 《大地驚雷(TRUE GRIT)》

 

 台灣的金馬獎一度也想參考奧斯卡的做法,只可惜電影職業團體的專業功能不彰,勞保與健保的會員服務做得還很不錯,想要效法奧斯卡發揮專業影響力,恐怕是目標遙遠,道路又漫長了。

01月0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電影的書:《音樂使人自由》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的授權中文傳記1009.jpg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他何時迷上了表演?如何來替《俘虜<》或者《末代皇帝》來配樂?背後有多少折衝與溝通?

 

其次則是一位愛打籃球而一度放棄鋼琴課的孩子,如何找回自己失落的音樂?他又如何接觸音樂?愛上音樂?愛上巴哈、貝多芬和德布西之後,又如何與披頭四與滾石合唱團相遇,擦撞出豐厚的音樂火花?

 

談到電影配樂,《音樂使人自由》有點避重就輕,但是有些回答卻已可以滿足很多窺探的讀者了;談到音樂人saka.jpg生,樂比苦多,確定的東西比迷惑的東西多,難免就少了點扼腕的歎息。

 

使用音樂:《末代皇帝》原聲帶

《遮蔽的天空》原聲帶

《俘虜》原聲帶

《東尼瀧谷》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電影音樂:古典音樂的妙用

 

古典音樂一直提供很多靈感給電影創作者,但是慧心獨具的創作者亦難從中找到自己的創作座標。

 

例如:命運交響曲可以用在什麼電影場合?那一部香港片用過?

例如:睡美人可以用在什麼場合?一樣的芭蕾舞,卻不再是夢幻?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1812》可以用在什麼場合?傳達什麼抗暴理念?

 

但是以上的開場白,只是想介紹根據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鉗》,所拍成的真人版本的《魔境冒險》胡桃鉗。

 

討論《魔境冒險》,首要魅力來自導演康查洛夫斯基,只要你曾看過《滅》和《瑪莉亞的情人》或者《害羞的人》,就可想見他的創作手痕。nut1311048.jpg

 

其次則是重溫精彩的古典樂和玩具傳奇的舞弄變化(電影也標榜三D),柴可夫斯基在1892年完成了《胡桃鉗》的故事,只是時空有了變化,雖然同樣還是耶誕夜前夕,同樣是9歲女孩收到叔叔送來的神奇禮物,玩具與童心對話的魔法,因此格外有趣,符合三D標榜的魔幻特效。

 

使用音樂:《胡桃鉗》《1812序曲》《命運交響曲》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最新電影:《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性福拉警報》曾經獲得2010柏林影展同志單元最佳影片泰迪熊獎,重點就在讓觀眾看見兩位女同志結婚成家,也在人工精子的協力下,順利產下了一對女子,妮可(安娜特班寧)飾演既是主外的「半男人」,卻也曾產下一子的母親;茱莉安.摩爾飾演的茱兒既也是母親,卻在幸福家庭的陰影下,有了外遇的誘惑和離婚的衝動,同志世界、母子代溝的價值觀和幽默互動都讓電影格外發人深省。

kar2605.jpg 

關鍵在於曾經人工取精,主動捐精的保羅(馬克.魯法洛)竟然被年輕孩子聯絡上了,於是父子和父女的天倫缺憾必需求全,但是「父權」的威脅和感情的「出軌」構成了拉鋸的劇情趣味。

 

使用音樂:《性福拉警報》原聲帶

錐子彼特:硬裡子好手

人才擺在那裡,都會是人才,高手就是困在布袋裡也依舊鋒芒畢露。真正的好演員不論戲份多寡,只要鏡頭對到他,他就會是最耀眼的一顆星。

 

英國性格男星彼特.波士托史威特(Pete Postlethwaite)一月二日因為癌症病逝英 格蘭Shropshire醫院,得年六十四歲。他就是錐子理論最佳明証,因為只要有他亮相的演出,就算剎那,都有萬千光華。

 

「錐子」理論源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門下的毛遂要自荐隨行護主,於是平原君說出了一句名言:「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意思就是賢能之士才華洋溢,就像錐馬一般,一旦放在囊袋中,尖錐就會穿破囊而出,怎麼也擋不住的。pete006.jpg

 

例如,艾佛列克(Ben Affleck)自導自演的《竊盜城(The Town)》中,友情客串演出的彼特飾演就愛蒒花弄草的花店老闆,說話慢條斯理,渾然不似心狠手辣之人,反而頗有憐香惜玉愛花心,他的兇悍酷霸,全有爪牙代行,不必粗聲粗氣,就讓人不寒而慄,深得黑道老大的狠辣神髓。

 

例如,《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中的那位名叫Kobayashi的律師角色,一句:「沒有手下,就不會被人背叛。」就很有黑道行話的風情,即使語帶威脅,總是踩在事理關鍵的錆準拿捏,都讓精靈古怪的幾位歹徒不能不乖乖聽他指揮卻搶劫毒品。

 

當然,提起彼特的表演,絕對不能不提《以父之名(The Name Of The Father)》,這部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影片的作品,足堪列名影史上十大父愛作品,只因為愛子莫名捲進北愛共和軍的爆破行動,被毒打誣陷坐牢,飾演父親的彼特既然不能在法律上替兒子平反罪名,更擔心兒子在牢中受人凌虐,別無他法的他就乾脆自己也犯法入監吧,兒子出不來,老爸就入監照顧吧,人生的癡情,父親的癡情,似乎隱藏在他那張看似面無表情,卻已滄桑無限的容顏縐紋之中了。pete005.jpg

 

去年,彼特曾經接受英國衛報的QA訪問,以簡答方式回應了一些人生話題,頗有興味,例如:

Q:你希望自己的葬禮上放什麼歌?

A:John Lennon的那首Imagine.(我想,彼特的家人應會依照他的心願安排吧?)

 

Q:講一個笑話給我們聽吧!

A:美國小布希總統。

 

Q:愛情像什麼?

A:溫暖的手套。

 

Q:你最討厭別人對你說什麼?

A:彼特,那不是表演!

 

Q::什麼是最罪惡的樂趣?

A:抽菸,那是最蠢的習慣。

 

Q::你最想向誰說對不起?

A:一位國中同學,我踢了他的屁股,害他哭了。pete2009.jpg

 

彼特的快人快語,可以從以上的問答中清楚窺見,晚年的他除了積極反對美英出兵伊拉克之外,也很熱中環保議題,不計酬勞演出了一部環保紀錄片《愚蠢年代(The Age of Stupid)》,那是一部寓言式的紀錄片,導演Franny Armstrong假設西元2055年地球將因暖化而毀滅,彼特就飾演一位預見未來的先知,回頭檢視2010年時出現在全球各地的各種災難警訊,嚴厲地責問大家:「你還來得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採取行動,來解救地球?」

 

他不只是拍紀錄片而已,他還身體力行,自己家中就裝設了零污染的風力發電機,他相信人人都盡一點力,地球會更好的。只可惜,這麼一位好人,就在2011年初撒手人寰。

 

 

性福拉警報:喜趣魅力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是一齣輕快有趣,又發人深省的高級喜劇,第一功臣首推導演莉莎.查洛丹柯(Lisa Cholodenko)和編劇Stuart Blumberg合寫的劇本。

 

關鍵在於劇本的設定。

 

《性福拉警報》的主角是妮可(安芮.班寧/Annette Bening)和茱兒(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這對俗稱「拉子/蕾絲邊(Lesbian)」的同志戀侶,她們雖然同為女性,卻結了婚,而且透過男性捐精的方式,各自生下了女兒瓊妮(Mia Wasikowska飾演)和兒子雷茲(由Josh Hutcherso飾演),過著平靜和諧的一般生活。

 

《性福拉警報》劇本的第一個設定是「窺探」:拉子家庭與異性人士組成的家庭有何不同?雙親角色如何扮演?與子女關係又如何呢?子女又如何面對同學友朋的另類眼光?

kar2611.jpg 

有趣的是,生理上,妮可和茱兒同樣都做了母親,心理上,妮可卻扮演著傳統上「主外」的父權角色(忙碌而成功的專業醫生,也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茱兒卻是傳統的「主內」女性(在家料理家務,等待伴侶回家共進晚餐),眼看子女長大成人,於是開始要從事園藝工程,找回自己的專業信心和獨立人格。明明都還沒有客戶,亦沒有業務,相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茱兒卻已經買了大型拖車,於是妮可開始對她碎碎念,質疑她花錢的優先順序邏輯。

 

率先浮上檯面的這起花錢之爭,精準又犀利地透露著這對拉子家庭的身份、權力與金錢關係,然後,鏡頭就跟進了她們的臥室,拉子戀侶究竟如何行房?她們又觀看起什麼樣子的春宮A片?安芮.班寧與茱莉安.摩爾的「熱情互動」,確實滿足了觀眾的「窺探」欲望,也建構起電影的輕喜劇基調。

 

窺探的第一個層次就在解答疑惑,就像雷茲的同學對拉子戀人的性愛道具充滿好奇一般,看到了,了解了,好奇也就畫下了句點,《性福拉警報》的窺探卻還有第二個層次,兒子雷茲對身世之謎很好奇,想知道生父是誰?想了解捐精之人的心理情境,想了解自己體內DNA另一個螺旋體的結構來源,他與姐姐瓊妮的追蹤與聯絡,就為整個家庭帶來無盡變數,有了變數,戲劇的濃度就起了變化。

kar2605.jpg 

《性福拉警報》的變數透用一般人的觀念就是「外遇」,關鍵在於全片有了一位「闖入者」,因而牽動了所有的波瀾。

 

這位「闖入者」就是捐精人保羅(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飾演),他原本是種植有機蔬果的現代農夫,一直不想有家室牽累,享受著隨遇而安的自由性愛,一如當年或許是基於「好玩」,或許是基於展示男性雄風的天性,所以捐了精,而且孕育了兩個新生命。有一天,突然得知自己有了一對子女在人間,難以解說的「父親」天性,讓他開始去嘗試扮演「好」父親的角色,卻也在機緣湊巧下,「種馬」性格發作,因而與茱兒發生了「外遇」激情,又變成了破壞人家「家庭幸福」的第三者「壞」男人。

 

《性福拉警報》的複雜變數有三:第一,同志戀人,會接受異性挑逗嗎?外遇對像會是異性嗎?第二,同志戀人的一家之主,如何承受紅杏出牆的外遇威脅?又如何面對「基因」父親的地位挑戰?第三,子女如何看待「雙親」的出軌外遇事件?忠誠與背叛的概念,同性與異性關係不也一體適用嗎?三層元素的激盪變化,也就構成了《性福拉警報》機關連連,笑點連連的精彩結構。

kars2620.jpg 

雖然編劇選擇了傳統保守的「認錯」與「原諒」來化解家庭危機,但是最微妙的關鍵卻是在於出軌的剎那。

 

出軌的趣味在精子的誘惑。沒有保羅的精子,妮可與茱兒難以生下這對寶貝兒女,血脈上「認宗歸宗」的尋親任務,卻讓活躍的「精子」再度蠢動,有了重逢卵子的衝動,保羅以前憑著血性捐了精,就能成就這麼標緻的一對子女,得見漂亮母體,他不會有雄性佔領的欲望嗎?同樣地,急於找尋專業肯定的茱兒,就在兒女生父的睪固酮激素誘惑下,頓時讓理智都渾沌了起來,茱兒激情扯下保羅的褲子,對著他的男體大叫一聲,那種終於見到陽器本尊的傻氣驚歎,正好說明了精彩喜劇都難以避免的「迷亂」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