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人生七十寒暑

今天早上打開電腦,google的入口網站上出現了一條龍和一個漫畫人影,心中浮現的第一個連結是:李小龍怎麼了?點圖進去看,才知今天是李小龍的七十歲冥誕。dr.son.JPG

 

google的經營者很用心,今年三月二十三日才設計了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的圖騰,提醒世人當天是黑澤明的百歲冥誕,今年十一月十二日則是登出了台北

akira323.JPG

市國父紀念館的外觀圖像,台灣人一看就明白那一天是紀念孫文生日的「國父誕辰紀念日」。

 

對於用心經營的人,對於用心傳承文化的人,我總是不吝給予掌聲,google的香火傳承作為,就是能帶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火苗與火花,高中時期排隊看《精武門》和《猛龍過江》的青春熱情,也就在重逢李小龍圖像的這一刻,重新浮現眼前。

 

《精武門》1971年上映時,我似乎剛考進台北市建國高中,才是個高一學生(詳細日期已經不記得了,無法確知是春假或暑假時看的電影,無法確定當時自己是國三學生或高一學生?),印像還清楚的是那天陽光亮麗,就在中國戲院(現已拆除)在售票口前遇到了西門國小的小學同學林俊彬(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家就住中國戲院附近),才發現我們同樣都喜歡看電影,也同樣有著搶看早場電影,先睹為快的癖好。

 

李小龍的演技好不好?確實見仁見智,情緒激動時的臉部線條,很誇張,也很煽情,但是身手俐落卻是不爭的事實,對抗日本人的民族主義情懷也簡單有力,至於他與女主角苗可秀的那場銀幕情,反而是情竇初開的我們另外崇拜的英雄神采了。他的嘶吼、吐氣和身體延伸的曲線,都是功夫拳腳電影少見的精準勁力,即使劇情本身乏善可陳,但是迅如奔龍的身手,已然足夠帶給觀眾難以言宣的暢快喜悅(我尤其懷念那種純觀影,不必在思索評論文字該如何寫作的單純觀影樂趣了)。

 

看了《精武門》,就一定會看《猛龍過江》,也會看《龍爭虎鬥》,李小龍的電影是他的生命紀錄,其實也另外收藏著我(包含著我那個世代的無數靈魂)的青春記憶,「看」與「被看」交錯糾纏,正是電影人生最神奇的趣味了。

 

bl statue.jpg從竄紅到32歲猝逝,李小龍的一生真的有如傳奇流星,但是他的影響力也在身後才更清楚顯現出來,從道館到銅像(不只是香港,南歐或中南美洲都有),從接力而起的新星,到一部接一部 以他為藍本的模彷表演,連過去主演的電視影集《青蜂俠(The Green Hornet)李小龍實踐的夢想是一種電影奇觀文化浸染下的傳奇。

 

或許是李小龍的傳奇,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很難想像他的傳記電影究竟要怎麼拍,才動人?才會有新意?香港在李小龍七十冥誕前夕分別推出了劉偉強執導的《陳真:精武風雲》和由葉偉民執導的《李小龍,我的兄弟》。前者由甄子丹來向前輩致敬,他也算是拳腳功夫片的最後傳人了;後者則是改編自李小龍胞弟李振輝的小說,由新人李治廷和老將梁家輝合演,據說是要重bruce_lee_game.jpg現李小龍的童年時光,他的兄弟姐妹亦都以訪談的方式亮相憶往。

 

但是對我而言,對李小龍的一切已經停格在1973年的720日那天了,他永遠是那麼年輕,永遠是那麼美好,後續的追思光影都不能增添或撼動他的足跡印痕,我能做的只有拿出DVD,看他再舞一回雙節棍,再迴一次身,再踢一次腿,摸摸鼻子,招招手……

 

愛情對白:正版或拷貝

法國女星茱麗葉.畢諾西在《愛情對白》中的精彩表演,堪稱是她繼《藍色情挑》後最犀利精彩的表演,放眼歐洲影壇,她與伊莎貝拉.雨蓓堪稱一時俊彥。

閱讀全文 愛情對白:正版或拷貝

劍雨:十年一覺紅塵夢

台灣導演蘇照彬的作品《劍雨》可以拿來和法國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的經典名作《霹靂煞(Nikita)》對照參看。

 

同樣探索回頭是岸的生命選項,同樣有著「人在江湖,生不由已」的困境,《霹靂煞》的女主角安娜.芭麗瑤(Anne Parillaud)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無可奈何,殺人是她的職業,亦是她得到重生後的交換條件;《劍雨》中的女主角細雨(林熙蕾飾演)卻是「放下屠刀,倖生無望」,周遭的所有人都逼得她非拔刀舞劍不可。

 

ass001.jpg

《劍雨》和《霹靂煞》都經歷了「變臉」的生命際遇,先是林熙蕾參透了生死名利,決定換一張臉,換一個新生,於是成了「曾靜(楊紫瓊飾演)」,於是洗心革面,到街頭賣起花布,而且心甘情願地嫁給了多次在雨簷下守候的鄭雨盛,想要平凡度此殘生;《霹靂煞》的女主角安娜.芭麗瑤原本是吸毒浪蕩女,粗鄙又兇悍,但在特工頭子Tcheky Karyo 的改造下,收斂心性,成了專長暗殺狙擊的頭號殺手,雖然她也在自由戀愛的情況下,嫁給了純情男子馬克(由Jean-Hugues Anglade飾演),但是婚姻只是偽裝,即使到了威尼斯度蜜月,她還是得閃進隔壁房間進行暗殺狙擊。arton24061.jpg

是不是自願拿刀槍?當然就成為《劍雨》和《霹靂煞》兩個女主角最大的差別,但是兩部電影的共同特質卻在於不管她們是否擁有一身好本事,最後都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愛情,都是為了男人,做出她們的最後一擊。

 

戲劇高潮的差別在於涉入江湖恩怨的男人到底知不知情?兩片同樣是女人騙了男人,同樣是出於往事不堪回首,也無需重提,同樣基於對「弱男子」的善意保護,最後同樣也有著縱身相挺的生死情義,《劍雨》中的男人另有心機和盤算,《霹靂煞》中的Jean-Hugues Anglade是全然不知情,莫名其妙受牽連的單純男子,純與不純的變數,就改變了彼此的戲劇濃度。nikita-and-marco.jpg

 

《劍雨》中的鄭雨盛從頭到尾都在精心佈局,遂行他的復仇計畫,他的愛情動機不純,然而面對徹底改變氣質和心性的楊紫瓊,他也不能不承認對方的真情復出,特別是她的被迫拔刀,竟然全是為了捍衛她自以為「無辜」的鄭雨盛。

 

因為疼惜先是不知情,一旦知情後,卻又寧願捨身相報的男子,安娜在《霹靂煞》中展現出的母性呵護和浩浩情愛的女性特質,她的甦醒與覺悟,因而有了動人的溫度,《劍雨》中的曾靜同樣懂得癡情相待,早已非昔日殺手細雨的冷酷絕情,一旦導演蘇照彬把愛情的扳機交給了鄭雨盛來扣發時,楊紫瓊的柔弱、不解與疑問,因此也有了讓人動心的纖細鋪排。as35535.jpg

 

創作世界裡,真正的原創其實有如鳳毛麟角,太多的故事都可以在先人的傳奇中找到似曾相識的片段,《劍雨》和《霹靂煞》的高度相似性,難免讓人扼腕一歎,難免也要讓人拿來相比較。《霹靂煞》的變臉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完成,煎熬與洗禮就有了高密度的戲劇震撼,《劍雨》硬是把角色的內心變化套進了「變臉」傳奇(而且是女人變,男人也變),複雜度雖然增加了不少,然而戲劇密度卻未有太多精進,最後的救贖固然動人,卻也困於原始動機的純度不足,難免讓人帶有遺憾與疑問走出戲院。

 

11月2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總評

 

7.14.jpg01《父後七日》還有很多改進空間,結構小品,卻是散文改編成電影的範本。
  
增加了道士戲堪稱重要關鍵,聞樂起舞的能量,法術咒語的精準熟練,還會寫詩。古典又現代的綜合體。
02
《第四張畫》告別歷史悲情,審視當代人生的困與迷,無人聞問的弱勢小民。
03
《台北星期天》外勞的生存之道,難得的喜劇風格作品,傑出的新導演。使用音樂:《父後七日》原聲帶

《第四張畫》原聲帶

《春風沈醉的夜晚》音樂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總評

 

 

oct26.jpg01. 《第卅六個故事》都市角落的小情小愛,只想過自己生活的小小心願,就要搭配小情歌。

02.《當愛來的時候》人生說不出口的愛恨,只有細心觀察才能體會
03
《十月圍城》算是近年來好看的動作電影,焦點集中,場面調度犀利。劇本攝影都棒。但是相較於黃金時期的港片,只能算工整,新意並不多。

使用音樂:《父後七日》原聲帶

《當愛來的時候》原聲帶

《第卅六個故事》原聲帶

《葉問》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茱麗葉》

《茱麗葉》全片共有三段,分別為

《該死的茱麗葉》由侯季然執導,徐若瑄、王柏傑主演

《兩個茱麗葉》由沈可尚執導,李千娜、黃河主演,

《還有一個茱麗葉》由陳玉勳執導,康康、梁赫群主演。

ju0081.JPG 

今天介紹沈可尚到馬祖拍的第二段。

 

這是一場橫跨卅年的愛情故事,愛情的承諾,比政客還容易跳票。「為了你,我什麼都敢。」茱莉永遠記得小羅許下的這個承諾。首次演戲的李千娜,就飾演兩位茱莉葉,既入圍又得到新人獎,看似不可思議,表現卻很精彩。


30
年前,歌舞團千金的她愛上布袋戲世家小羅,現實的競爭關係讓兩家父親互相仇視,山上的精神病院是茱莉和小羅唯一能夠找到的約會場所,但是那裡很陰暗,亦很驚悚。

 

使用音樂:《經過》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音樂:《昨天再見(De storm)》

 

sm8410b.jpg荷蘭人把1953年毀家滅園的北海洪災,拍成《昨天再見》,一方面介紹了荷蘭悲詩和地理歷史,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一位母親講了一段傷情往事。

 

這場北海洪災一共淹沒了20萬公頃的土地,3000棟房屋被摧毀,超過7萬人無家可歸,奪走近2000條人,慘狀直如台灣的921大地震,《昨天再見》的導演班.尚柏格(Ben Sombogaart)一方面決心重現天災悲情,另一方面卻從女巫元素,帶動了全片最動人的親情元素。

 

女星席維亞.霍克斯(Sylvia Hoeks)飾演的茱莉亞是未婚生子的單親媽媽,女人就像看到妖婦一樣嫌棄她,男人則像看到淫娃般戲弄她,她橫眉冷對,堅持過自己的生活,但是上帝越是關注一個人,對她的試煉就比別人更多。

 

使用音樂:《迷情戀》原聲帶

《蚊子海岸》原聲帶

茱麗葉:小樓今夜東風

陳玉勳導演在拍完了《茱麗葉》的第三段電影《還有一個茱麗葉》之後,曾經表示他真的沒辦法規規矩矩地拍個正正經經的電影了!

 

這句話其實只有一半中肯,《還有一個茱麗葉》的趣味與價值亦全在一點都不規矩,一點都不正經了;《還有一個茱麗葉》最後能夠動人,卻也還是在於規矩與正經,那是嬉笑怒罵之後,回返人心基本呼喊的單純滿足。

 

世人從來不曾懷疑過茱麗葉的性別,但是陳玉勳卻直接問了大家:「茱麗葉為什麼不能是男生?」於是,他顛覆了世俗成見,選擇了電視明星康康來扮演茱麗葉,是的,茱麗葉不但可以是男生,還可以愛上男人,因為,因為他是同志。

 

果然,從命題定位來看,陳玉勳確實不肯規規矩矩和正正經經拍一部愛情電影。

ju2111.jpg 

既醜又胖的康康習慣在電視上扮傻搞笑,出任《還有一個茱麗葉》的「女」主角,確實冒著滿大風險,至少面對著以下三個疑問:第一,這樣的選角,能引發關注與討論嗎?第二,套用台灣最近熱門的競選口號,康康能夠超越康康嗎?第三,不是俊男配帥哥的平凡同志愛情,能夠提煉出多少真愛元素?

 

陳玉勳選擇的第一個戲劇手法是:「絕處逢生」。康康飾演的是一位頻頻失戀,人生乏味,闖不過生日關卡的卑微男子,騎車出意外的挫折,讓他決心找個山頭枯樹,懸吊自盡,但是卻誤闖進了一個廣告片的拍攝現場,陰錯陽差之下,一心尋死的他,接受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工作挑戰。

ju2114.jpg 

陳玉勳安排的第二個戲劇手法是:「滑稽惡搞」。惡搞卻讓人捧腹的前提就是顛覆既定的邏輯法則,就像「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詩所指涉的人生逆轉,康康加入的這個廣告拍片小組,允許各種臨時起意的創作,只見一群穿著紅色緊身衣的電影綜藝諧星就在荒郊野外實踐起各種猛男狂想曲,過去十年拍過無數廣告片的陳玉勳明顯是把親身經歷的野外經驗,轉換成為另類的狂野爆點,野性是有,卻也走上見仁見智的鋼索上了。

 

第三個手法則是「掏心交肺」。就在藝人放飯休息,天南地北閒扯淡的時刻,梁赫群道出了自己踏入演藝行的幽微心事:小學時愛慕的同學,竟然成了超級巨星,於是他也毅然入行,只盼望有一天,能夠隨伺左右,重拾往日情。ju0091.JPG

 

這段情節,其實才是全片的關鍵核心。首先,康康因此發現了梁赫群的同志傾向;其次,康康從梁赫群的獨白中見証了同志亦有深情;第三,偶像崇拜的迷思,往往是堅持自己的認定,才不理睬事實事真。

 

梁赫群從小就有一位暗戀情人,他崇拜的偶像明明是女星,他卻認定明星就是小學時期的那位情人,亦即情人其實是個男生,如果男生可以變性扮成女星,那是銀河傳奇與八卦;如果只是自己的思慕狂想曲,只是自己想當然爾的堅持,不也說明了所有癡情的影迷都有自己的心理認知,不願意面對現實,一定要以自己的邏輯完成偶像崇拜,盲目與信仰,很多時候真的只有一牆之隔。

ju2110.jpg 

《還有一個茱麗葉》的前五分之四時光都在諧趣搞怪的氛圍下進行,最後的五分之一卻突然轉調,廣告收工了,美夢與噩夢都同時結束了,不需要再搞怪的康康回復到了一個可以走在街頭上也不會有人注意的平常臉孔,每一回遇見拍片戲組,都會停下腳步去尋覓熟悉面孔的人,透露著低調卻極浪漫的情思,但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車停門開處」的驚喜轉折,卻也成了最動人的詠歎調。

 

不規不矩,不正不經的陳玉勳姞嬉笑怒罵了半天,最後回歸的卻是最傳統,最符合期待的大團圓結局,充分顯示喜劇只是手段,深情才能永恆,動人的電影都不能缺乏這種人性的溫度。

茱麗葉:相逢何必相識

如果說《該死的茱麗葉》是侯季然導演把時光溯回到1970年代的懷舊之旅,沈可尚導演的《兩個茱麗葉》則是帶領我們遠赴國境之北的一趟偏鄉真情之旅,他試圖尋找的是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愛情真理:承諾與變質。

 

光看《兩個茱麗葉》的片名,就已可大略知悉電影的論述手法了,一位前輩,一位當下,在相隔卅年的時空下終於相會,激情與癡情濃度沒有衰退,只有溫度隨著時間慢慢滑降,只有癡迷的人不懂,只有癡情的人不解。ju008.JPG

 

選擇馬祖做為《兩個茱麗葉》的拍攝場景,亦是全片極具巧思的創意設計,全然陌生的台灣風景(上一回看見馬祖風景,已然是2006年瞿友寧到馬祖芹壁村拍攝的《英勇戰士俏姑娘》了,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迷超過十萬人次嗎?),每一格膠捲畫面所透露出的新鮮氣息,已然有如微風吹過,讓人欣然沈醉在如詩如畫的美麗氛圍之中。

 

《茱麗葉》的總標題清楚標識著電影的愛情基調,沈可尚選擇的是失戀的悲與苦,李千娜飾演的茱莉一開場就是失戀想尋死的傷心女人,手機不再響起時,等待的心盼不到蜜甜與溫暖,就只剩啃噬的痛了,自戕是她曾經做過的選項,未遂因而成就了一顆等待渡化的心。

《兩個茱麗葉》的悲情主題其實適合用席慕蓉的詩作《一棵開花的樹》來做註解: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從等待到無視,從熱情到凋零,愛情世界的無常與不如預期,一直以輪迴的身影在人間反覆搬演著,《兩個茱麗葉》中的兩位茱麗葉也不過就是這場永不止息的輪迴戲碼中,曾經穿梭過的兩位人影而已。ju2106.jpg

 

沈可尚套用的其實是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典型框架,在競爭世仇的世界中成長的小兒女,才不管大人的矛盾,愛情,讓他們無視現實障礙,激情,讓他們勇於挑戰禁忌,血性,讓他們輕易就說出了自己其實掂不清斤兩的愛情諾言……等到愛情的期待超越了他們的能力時,悲劇也就無可避免了。

 

沈可尚的論述重點在於探索勇氣的質量,世間男女都有無盡的勇氣追逐歡愉,卻欠缺等量的勇氣,去實踐愛情的盟約。男主角黃河是布袋戲班的獨子,廣場前根本沒有人想看他們父子的演出,觀眾的目光全鎖定在打對台的隔壁歌舞團(連黃河的心與眼也都難逃對手花旦的魅惑),一人分飾二角的李千娜,則在卅年前的時空中飾演越歌舞團的當家花旦茱莉,上一代的大人為了地盤,議論難休,這一代的她們卻利用夜半時分到充滿魅影傳說的精神病院擁吻相戀。前輩男女為了如願相愛,不惜假扮瘋子,委身病院,好在夜半幽會相戀的傳說,提供給他們最美麗的期待,黃河被逐出小島,黯然離家之際,李千娜裝瘋,等待情郎探視的承諾已然成為無可避免,卻也不可承受的重擔了。ju0082.JPG

 

愛情總是來得快,老得也快,當代正為情傷苦的李千娜,聽聞了癡瘋往事的李千娜,似乎眼前也浮現出不堪折磨,終於幡然悟覺的昔日李千娜帶著解脫的淚水步行下山的身影,這場戲其實是《海角七號》的另版重現,《海角七號》中兩個面對愛情的男人也曾有過同一條小徑,兩條人影晃動的場景,范逸臣和中孝介飾演的兩代情人,一個騎車奔向愛人的正面,一個提著行李要離開愛人的背影,不就在恆春的小徑上相會交錯而過…一樣為情所惑,卻有不一樣的結局,一樣的難以抉擇,卻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兩個茱麗葉》其實是「兩代」茱麗葉,世代可以無限增加,茱麗葉就是茱麗葉,鏡花水月的愛情,參不透的,不想參透的,都是我輩中人。一人分飾兩角的李千娜,先是癡倔,既而是刁野,最後則是含淚的微笑,層次多元,獲選為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確實不是僥倖。

ju0088.JPG

 

茱麗葉:今宵夢醒何處

台灣導演侯季然執導的《該死的茱麗葉》,總是讓人想起了王家衛導演的《愛神─手》,關鍵在於雨季,魅力在於古老行業下的氤氳光影。

 

《茱麗葉》是一部三段式電影,由侯季然、沈可尚和陳玉勳三位導演接力執導,《該死的茱麗葉》排在首位映演,美學風格的突出,愛情氣氛的雕琢,應是最先的考量。

 

《該死的茱麗葉》最迷人的設計在於紅綠色系的選擇,綠是純潔深情,紅則是熱情欲望,卻也是憤怒的火焰,紅與綠的摻揉和對立,處理得極為迷人。

 

徐若瑄飾演患有小兒麻痺症的肢障女孩,平日只能在父親經營的印刷廠裡做著撿鉛字排版組版的手工,白布印綠花的素雅裝扮,讓她有在嘈雜的工廠中有如一朵小白花,額頭上的那只翠綠髮夾,清楚有力地說著濃郁的青春心情。ju1487.jpg

 

王柏傑飾演的大學生,參加了哲學性社團,要印刷討論左派思想的文章刊物,所以找上了印刷廠老闆幫忙,老闆一看標題,就知道牴觸了政治禁忌,接不得,挫敗的王柏傑有如洩氣的小公雞,也讓徐若瑄有了寄情與使力的空間。她的跨刀幫忙,讓她順利進入了王柏傑的生活圈子,就在第一次赴約參加大學生的音樂聚會時,她穿上了紅衫,在嘴上塗抹了豔麗口紅,突出的外型,卻也讓她在素樸的大學生面前呈現了極不諧調的對比,「非我族類」的歎息與覺醒,就在那抹豔紅色中,得著了清楚鮮明的標識。

ju003.JPG

 

其實,這亦說明了徐若瑄何以要在下大雨的時刻,靠著深黑沈綠的橋梁隧道,穿著那一身紅衫打起了告密電話,嘩啦啦的大雨有如她潮溼的心情(王家衛《愛神─手》的雨季,則是用溼搭搭的溼黏,訴說著一段斑駁的往事),濃稠的暗紅色在那一大片的黑綠中,有如復仇火女神正在焚燃著一抹火紅。不過,侯季然處理的是極其低調而壓抑的,不想靠顏色煽情,卻是用色彩悄悄背書,風格於焉成形。

 

《該死的茱麗葉》最用力的設計則在於重現了印刷撿字的舊行業,上一回看到老式印刷廠的作業空間,應該是二十年前的《戀戀風塵》了。一切就像王家衛在《愛神─手》中要重建老金裁縫師傅的裁縫店一般,已然消失的舊行業,從鉛字堆到老式印刷機的齒輪轉動聲,導演的重建要求,讓電影的時間軸得到了鮮明的時間刻痕,準確呼應了電影設定的1970年代校園民歌勃興的年代記憶(至於王柏傑彈著吉他,荒腔走板地唱起李泰祥的「一條日光大道」時,既顯示了大學生只知有夢,實踐上卻難成曲調的嚴重失衡,也突顯了徐若瑄只要有人陪伴,不計較,亦不挑剔愛人歌喉的癡情)。

 

當代人多數只靠列表機,就可以從電腦中排版印出自己的作品,再靠著影印機的普及,除非大宗印刷,根本用不著印刷廠了,但是《該死的茱麗葉》重建的印刷廠,目的不只是復古而已,全片最精湛的設計在於印刷廠空間下的窗玻璃與寬敞空間,提供了光影晃動的迷人氣氛,畢竟是《該死的茱麗葉》的時空背景還是戒嚴下的台灣,還是警備總部可以闖入民宅搜索的陰影年代,侯季然沒有讓觀眾看清楚校園裡的教官如何釘著學生手上所拿的印刷品,教官只是一個模糊的身影,卻已經足夠傳播出肅殺的氣息,這種只需模糊處理,意境已然浮現的手法,說明了侯季然懂得如何營造黑色電影的緊張氣氛。

 

至於印刷廠的偌大空間,以及只能望見人眼晃動的毛玻璃,則是侯季然刻意經營的光影與聲響的交響空間,學生的左派學術討論註定不見容於當局,大難來時原本各西東的王柏傑竟然想到要來通知義務幫忙的徐若瑄,即使只是義氣,危難中還能夠想起佳人,不是只顧自家生死,即已不易,追兵都已到了門外,急切高昂的人聲,被毛玻璃放大的人影,都形成了無所不在的莫大威脅,就在軍警即將破門而入的短暫片刻,徐若瑄卻珍惜著與情人僅有的獨處時光,輕聲問著:「帶我走吧…」

 

絕望的空間,沒有出口的空間,搭配絕望的愛情,不可能有答案的愛情,《該死的茱麗葉》撇開了傳統的正邪包袱,還原到一位只是渴望愛情的女孩,用她懂得的,也能夠的方式去爭取,去淺嘗愛情的滋味,空間裡因而飄蕩著苦澀的甜美了。

 ju2102.jpg

徐若瑄很努力來詮釋這位肢障女生,內心的堅持一如她不甘委屈下嫁,試圖超越肉體瓶頸,試圖編造自己夢想的氣力,只可惜轉折的空間太少,情愛私心的張力未能突顯,反而只看到不能擁有,就不惜毀滅的肅殺;至於,王柏傑則是被貧血大學生的定義給定型綑綁住了,一如他找上印刷廠老闆時所說的「大道理」,以及拿到印刷成品,就興奮到差點一掌把徐若瑄給拍倒的莽撞,有些話和動作,表現得太清楚明白,反而成為動人情緒的干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