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0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最新電影: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由六部紀錄片合組合成的2011年的文學電影,今天介紹的是由陳懷恩執導的《逍遙遊》,以及陳傳興所拍攝的《如霧起時》。

 

一,余光中:逍遙遊

 

很多人形容余光中有四隻手在創作: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另外兩隻手則是批評與翻譯。作品太多太龐大,自然形成影像創作者在選材上的艱難挑戰。

 

陳懷恩的創作選擇是陪余光中回他的出生地南京一趟,一方面是飲水思源的舊地重遊,呼應著《逍遙遊》的字面主題;另一方面則是檢視著曾經創作出知名詩作「郷愁」的詩作今昔,「郷愁」一詩曾經膾炙人口,但在兩岸早已直航形移勢改之後,突然就讓台灣年輕人覺得主題陌生,內容難解的蒼白乏力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紀錄片不是文學史,未必要巨細靡遺地交代余光中與洛夫的現代詩論戰,但是《逍遙遊》只有點到為止的處理,讓人難免有憾;《逍遙遊》完全廻避1977年一篇「狼來了」引發的鄉土文字論戰,更是讓人有疑。yuc004.jpg

 

不過,《逍遙遊》好歹讓我們看到了詩人親臨高雄市三民國小,聆聽小學生用齊一合聲朗讀起他的詩作「車過枋寮」,聽著「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一大幅平原舉起/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那一株甘蔗下午睡?」成了閱兵行列的齊一前進步伐後,終於忍不住要教起小朋友抑揚頓挫朗誦法的焦慮。能見到真性情,都是好事,紀錄片尤其需要

 

至於我,當然不會忘記在一九七六年的梅雨季節裡,人在台中求學的我,聽著收音機裡傳來的中國民歌之夜,聽見楊弦用「迴旋曲」和「民歌手」等樂聲點燃民歌時代的風雲際會。這段青春,其實是有音樂記憶的,也成為這段節目重要的音樂背景。

 

二,鄭愁予:如霧起時

 

zhenp003.jpg鄭愁予的詩其實算得上是國民詩歌了,人人相熟,人人誦念,各自有不同的解讀在心中,不管是這次我離開你 是風 是雨 是夜晚, 你笑了笑 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或者「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導演陳傳興曾經試圖用詩情般的畫面要來呼應,但是更重要的筆觸卻是陪著詩人再走一趟人間行走,舊地重遊,故友重訪,成了《如霧起時》最動人的時刻,即使只是音容一瞥(例如拍攝之後即告凋零的詩人商禽和楚戈),卻也還算即時留住了黃昏風景;可惜的是,鄭愁予經歷過的那個時代,不管是紀弦與覃子豪的論戰,或者保釣運動的影響,甚至在戒嚴晚期的中國文藝請命…《如霧起時》都輕輕點到,卻輕沾即起,無甚著墨,想要了解詩壇脈絡和詩人傳奇的觀眾,只能在「如霧起時」的影像論述(與極其不搭調的男女os聲音環繞下),扼腕迷航了。

使用音樂:《鄉愁四韻《歌Blowing in the WindThe River is Wide《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欲望的聲音《錯誤》和《偈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最新電影:《冰封之心》

wib312.jpg 

父母親是家庭的重心,一旦父母親完全失能,家庭豈不分崩離析?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Debra Granik)卻告訴大家,即使暴風雨即將來襲,由珍妮佛‧勞倫斯 (Jennifer Lawrence) 飾演的17歲長女兒芮兒卻能獨力撐起大旗,帶領年幼弟妹和失心母親都能度過危機的故事。

 

電影的偏重灰藍色調的美術,打造出一個有如核戰後的世界末日風景;明明已在崩毀邊緣,不絕如縷的矇矓轉機,亦在鍥而不捨的生命態度中,得到轉圜曙光。

 

《冰封之心》動人之處有三,除了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鍥而不捨的生命毅力外,音樂更扮演了極其關鍵的煽情力量,郷村歌謠的淡談哀愁,搭配得極其動人。

 

使用音樂:《冰封之心》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最新電影:《非普通教慾》

 

canine002.jpg

《冰封之心》中的父親是完全失職與失能的父親,最後更演出了一場失蹤大戲;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執導的《非普通教慾(Canine)》,卻介紹一位操控子女身心,已經嚴厲變態的未來寓言,人物動作詭奇古怪,一切自然是因為一家五口的人性都已被壓抑與扭曲,人成了傀儡,沒有了靈魂,不古怪也難。

 

使用音樂Kari Bremnes / Fantastisk allerede 凱莉布蕾妮斯 / 三十年最精選

It Ain’t me baby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尋找背海的人:傳薪火

我的成長幸福之一就是父親支持我買書,什麼書都好,總相信我能從書中得到知識或者樂趣;我的成長幸福之二就是家人樂於陪我看電影,什麼電影都好,就算有的讓人沈沈睡去,家人亦樂於聽我分析或介紹電影的美麗。

 

頭髮半白之後,另外新增的樂趣則是看完電影之後,得能在架上找出躲過蟲劫的藏書,找回了失去的青春與記憶。

 

看完林靖傑執導的《尋找背海的人》,我就到書架上找出了新潮文庫編號第四號的「玩具手槍」一書,我在書頁上寫著的購買日期是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六日,書的底頁上則印著初版日期為民國五十九年十月,亦即,我是在書都出版四年後才買的書。書店老闆悄悄在原本訂價的二十元底頁上,先用藍筆塗掉了二十元的價格,加蓋了一個藍色章,改賣三十元了,亦即書在四年之間,增值了百分之五十,是物價變了?是書價升了?wws096.jpg

 

那一年,我大一,才廁身文學院門牆,努力做文學的門徒,經書閒書無不囫圇吞棗,然而匆匆卅八年就過了,學文未成,創作未逮,唯一慶幸的是舊書還在,藏在書頁裡的青春,還來得及出來打聲招呼。

 

至於閱讀「背海的人」時,則是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小說在民國七十年四月出版,我在五個月之後就買了書,那一年,我正在讀藝術研究所,每天鑽研著元雜劇和英美現代劇,總以為自己可以在舞台春秋中找到一席之地,於是也努力在他人的創作中品嘗甜美的果實,然而,事與願違,力有未逮的我,中途轉向做了記者,意外撞見了電影,人生就停步在電影世界中,yusha.jpg那時盛行將台灣小說改編成電影。我總是興高采烈地對製片和導演說:「小說我熟啊!」後來才漸漸明白,小說創作的前提有著與藝術握手的衝動,電影創作則多偏向商業考量,從選材、選角到表現手法,無不如此。

 

《尋找背海的人》透過動畫和作家慢讀的方式,精細重現了書中段落,作家精寫,導演精製,耳濡目染下,也讓我再次慢讀起「玩具手槍」中的創作與手記文字,啞然於作者的千錘百鍊,訝然於作者顛覆形式的文體革命,重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因為多了點生命風霜,更能懂得「推敲」工程之難,因而更加感念於這樣的新創作,讓我得能重讀生命中曾經擁有,卻又快速遺忘的風景。

 

看過《他們在島嶼寫作》這一系列的紀錄片,其實也讓我重新去打掃了舊書架上的塵蟎,例如觀看紀錄「純文學出版社」創辦人林海音的《兩地》一片時,我就從舊架上找到了林海音的先生何凡(夏承檻)在民國五十八年出版的大林文庫版「不按牌理出牌」一書,翻到何凡替林海音的第一本文集「冬青樹」所寫的序,提到民國四十和五十年代的那個時期文人寫作的窘迫環境,「白天雜又忙碌,實在無法構思…有時午夜夢迴,透過縱橫交織的蚊帳,看見她還伏在窗前小桌上,一燈熒然下,猶自振筆疾書。夏天是腳下一盤蚊香,冬天是腿上一條氈子…」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卻已活生生地紀錄下那個時代的文人書寫環境。

 

林海音創辦過純文學書屋,她的純文學出版社出版過極多台灣作家的重要創作,我非常幸運地忝為出版社的編號第一號讀者,每一回接到書訊時,總是快速地就著劃撥單選下我想買的書號,到郵局匯錢寄單,從余光中、紀剛到彭歌,從「望鄉的牧神」到「裸猿」…不知買過多少本純文學叢書,只可惜,單薄的熱情不能支持一家為文學搖旗吶喊的出版社,純文學喊收就收了,對於我們這些曾經支持過的書友,也沒有再連繫,心頭總是悵然若失(後來,我則是把熱情轉注到洪範和九歌,心想,我至少是半個讀書人,有能力的時候,就多買兩本書,支持一些胼手胝足的文藝人吧)。

 

1993年我在第一屆上海電影節上遇見了林海音,電影節主席吳貽弓就是電影《城南舊事》的導演,林海音自是也成了貴賓,我上前致意,想要表達自己也是純文學書迷,只可惜人來人往,需要應酬寒喧的人太多,僅有的一面之緣,沒能談上三句話,也只能說自己福份如此單薄吧。

 

或許是因為系列紀錄片即將推出,誠品書店的書架上擺放出楊牧、周夢蝶、余光中、王文興和鄭愁予的書,看到偶而有年輕讀者在書架上翻著看著,心想,薪火就是如此相傳吧,而我,已然側身走過,卻猶眷戀難捨。

 

 

 

尋找背海的人:精工藝

導演林靖傑繼2008年的《最遙遠的距離》之後,再度交出了一部細膩精緻的作品《尋找背海的人》,震撼更勝《乘著光影旅行》。

 

《乘著光影旅行》是攝影師李屏賓的創作人生紀錄片,有電影作品可供參酌,論人敘情,都多了些牽動浪漫想像的暈染空間;「背海的人」是台灣作家王文興的長篇小說,從《尋找背海的人》的片名來理解,本片就是一部尋訪王文興的創作足跡與心路的紀錄片,差別關鍵在於王文興的作品屬於文字書寫,如何翻譯文字成為真摯動人的影像,毋寧就成為林靖傑最艱難的考驗。

 

結果,林靖傑不但逐一爬上文字山巔,重建文字風景,甚至雕刻下文學家的立體身影,而且還在聲音元素方面留下了解讀王文興文字奧秘的解讀証物(王文興曾經親自錄下了他的小說作品《家變》與《背海的人》全文朗讀錄音,總長約40小時,《尋找背海的人》片中的幾段朗讀,則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勾引魅力)

ii902.jpg 

《尋找背海的人》一如傳統的人物紀錄片,從人與作品兩端切入。作品雖不算暢銷書,在大書店裡卻隨手可得,但不易快讀,更不易轉換成為影像,因為文字本身即已意像豐富飽滿,卻已從寫實素描快速膨脹成澎湃巨幅,足以讓影像翻譯家猶豫躊躇,不知如何著手,光從「玩具手槍」一文中檢視王文興對於冷天的描刻:「六點鐘時,無邊無際的黑暗,像潮湧一般,鯨吞掉了整座臺北市,天氣冰冷,一觸到肌膚,就跟鋼鐵一樣,冷得似乎具有一種刻骨的、腐蝕性的破壞力─也就像化學實驗室裡用的強酸溶液」或者如「母親」一文開場書寫的盛夏感覺:「七月的太陽,如一首無聲的音樂從早晨一直嗡嗡地唱到晚。 過了正午,這一帶郊區裡的稻田,新建的密集平房,油加里樹,沙灘,都靜靜地,充滿耐性地伏著,包裹身於稀薄的灰霧中,等待猶甚遙遠的徬晚降臨」就可約略感受工程的浩大。

 

林靖傑提出的解決方案分為影音兩案,不但神韻逼真,而且深情動人。

ii796070.jpg

 

面對文字意像富饒的文學巨人,林靖傑的影像工程計分動畫和搬演兩類,動畫則用來呈現影像與文字和時間對話的雙重功能。首先,林靖傑透過炭筆觸感的動畫,重建王文興的文字意境(例如「草原底盛夏」的夏日軍人),其次則是透過動畫,重建了已然消失的舊臺北風情(例如同安街一號的河畔旁的王家宅院與巷弄聚落關係)。一則畫出了消逝的人間風貌,那是孕育文人的時空環境;一則畫出了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創意思維,大量的動畫運用,不只展現了林靖傑向作家致的誠意,精緻有神的動畫風格,更呼應著林靖傑從文字中提煉出來的意像英華─那是從迴響昇華的再創作。

 

至於搬演,林靖傑同樣採用了舞台劇和音樂合奏的兩類手法。wws097.jpg

 

莫子儀和王琄聯合演出的《家變》舞台劇,其實就是精簡的文學翻譯,從演員的表情、肢體到抑揚的腔調,在在都在召喚著小說中的文句、情感與戲劇情感,讓文字得著人間氣息,這種搬演工程的浩大,絕非傳統格局的紀錄片得能想像,林靖傑展現出的是全力以赴的企圖心與執行力,因為既然要做文學大師的影像傳輸版,就不應浮光掠影,讓傳統框架局限了空間與手腳,於是他選擇了一條艱難且繁複的重建路,也讓觀眾看見了截然不同的文學心靈。

 

至於王文興與「卡到音」樂團的合作演出,更是一次文字朗讀的跨界實驗。林靖傑先是明白了王文興的文體與口語的密切關係,於是電影大量記錄了王文興以文字誦讀的方式「精讀」小說,窺見創作文思的堂奧,更捕捉了作家勇於嘗試新媒體的開放心靈,更讓一部紀錄片不只是捕捉過去身影足跡的工程,更暗示了未來得以延續伸展的新空間。

ii903.jpg 

紀錄片最難的,永遠是屬於人的工程。特別是原本熟悉自在的空間裡,突然多了一組人,多了一個鏡頭,要留下原本只有一己悠遊的人生私密。

 

所有紀錄片都難以迴避的難題在於拍攝主角的信任。傳說中,作家王文興一天只寫大約30個字,「背海的人」一本書花了他25年的時間才告完成,《尋找背海的人》如果不能讓影迷看見作家的創作艱難,必定是遺憾且殘缺的。結果呢,林靖傑的攝影機不但進入了王文興的一尺見方的小書房,撞見了作家如何以敲打和塗抹的方式,一字一句推敲酌磨文字工程;同時呢,還有那一台與外界溝通聯絡的傳真機,還有浴室裡牆上的那一把勺子還有,車行南方澳,在巨浪拍岸的浪濤聲中撿回舊日記憶的青春時光……

 

在王文興高度配合,而且自在不勉強的身心反應下,文學家對電影工作者的推心置腹,拍攝者不惜血本與氣力,全力重建被攝者的生命密度的執著,展現的其實是在兩代藝術家的生命氣血中有過的默契與共識,他們的精彩互動,其實更是一則動人的文學佳話。 

 

 

04月02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這是由六部紀錄片合組合成的2011年的文學電影,即將於49上映,拍攝主題是六位台灣文壇知名作家,包括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及楊牧,由楊力州,陳傳興,陳懷恩,林靖傑和溫知儀五位電影導演執行拍攝。

 

其中,最教我動容的作品要數林靖傑所拍的《尋找背海的人》,關鍵在於企圖心與執行力,以及最重要的,作家的信任與配合,那是紀錄片工作者如何與被攝者精準互動的重要元素。

 

「背海的人」是作家王文興的重要著作,前後花了廿五年時間寫作完成,上集在1981年出版,下集則在1999年才告確定,那位作家有這種精神來創作/或者說堅持?

ii003.png 

《尋找背海的人》至少完成四項非常重要的影像重建工程:

 

01.其人其事:林靖傑登堂入室讓影迷窺見了作家最私密的寫作空間,目擊了他的創作工程。

 

02.其人其文:精練的文字,高密度的張力,一直是王文興作品最大的特質,但是更大的秘密卻在於他的文字魅力其實是要大聲誦讀,才得體悟的。更重要的是,無需假手他人,就讓作家自己來誦念吧。

 

03.消逝的時代:所有已經消失的,來不及捕捉的,林靖傑試圖透過動畫與聲音來重建,補白用的畫像卻發揮了更有趣的影像敘事能量。

 

04.創作的年代:文學創作有很多種,讓作家自家敘說立志寫作的動機,讓新生代作家窮究創作奧秘,讓劇團重新演出文字對白,讓音樂家即興完成演出,多層次的內容,都讓《尋找背海的人》不再只是一部我們平常所見的紀錄片,而是精心打造的藝術精品。

 

今天的節目中,我彷效《尋找背海的人》的內容形式,拿出家中收藏的《玩具手槍》和《背海的人》兩本小說及手記,用聲音和音樂讓聽眾想見王文興老師的文字魅力與個人風采吧。同時大家也可以聽見李泰祥用台語來演唱「楓橋夜泊」

 

使用音樂:《與海拔河的人》原聲帶

01.討海人

02. 盼你 念你 望安
03. 你的小手是暖暖的愛意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最新電影:《命運規劃局》

 

adb03.jpg 

一,人生如果都有一本命運書,早就決定了你的命運,甚至在你迷途的時候,還會有人出現推你一把,這種人生有意思嗎?當天使告訴你,只要乖乖聽話,未來就可一帆風順當總統,你會低頭聽話,還是寧可為了愛情,拋棄一切?《命運規劃局》選擇了好萊塢最愛的個人英雄主義。


二,本片根據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菲力浦迪克(Philip K. Dick)短篇小說改編而成,每位規劃局的成員都穿西裝打領帶套風衣,頭上還戴著呢帽,活像FBICIA幹員,不是逗笑的,那是故意的,那是用科幻來嘲諷政治的手法。

 

使用音樂:《命運規劃局》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最新電影:《趙氏孤兒》                                    

 

中國導演陳凱歌擅長寫「恨」,從《霸王別姬》、《風月》到《無極》,都對人心有恨的描寫,入木三分。他的新作《趙氏孤兒》中,卻和《梅蘭芳》一樣,只說了半場好戲(精彩的是少年梅蘭芳那一半),《趙氏孤兒》同樣也只拍出了前半場好戲,得力妙筆在於「趙氏」之恨,敗筆則在於「孤兒」之恨。

zhao1912.jpg 

《趙氏孤兒》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權相屠岸賈為了奪權,設計滅了對手大臣趙盾一家九族,只剩孤兒一人倖存,我選用梅林茂替《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配樂來詮釋這部歷史傳奇電影,主要亦是因為權力讓人喪心病狂的前例,不勝枚舉,其次則是最近才取得《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原聲帶,苦無機會再用,兩相搭配之下,或許另有韻味。

 

使用音樂:滿城盡帶黃金甲原聲帶

 

非普通教慾:父權寓言

寓言有繁簡兩種,希臘的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試圖透過淺顯易懂的比方,透過動物來擬人說法,寓言中的微言大義,毫無障礙地就傳達給了世人。

 

莊子的寓言故事就複雜多了,從「莊周夢蝶」到「庖丁解牛」,故事情理與相關用字其實不艱難,但是層次多元,任人自由解釋,細巧微妙存乎觀者一心。

 

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執導的《非普通教慾(Canine)》,形式像是伊索寓言,內容卻超越世俗的經驗法則,難免詭奇古怪,理解與震撼的波紋就難免顯得遙遠、疏隔且無力了。

canine004.jpg 

《非普通教慾》的一家五口都沒有名字,每天關在有著大庭院、游泳池、甚至小森林的豪華別墅裡,全家只有父親每天開車外出上班,他的工廠規模不小,卻幾乎看不見人影,他偶而會帶女警衛回家,與兒子性交,他們沒有感情,亦沒有愛欲,只靠著肉體磨擦,極其制式及機械化地完成交媾儀式,但是女警衛對小妹卻比較有興趣,靠著交換物品的方式,才剛交媾完的她,卻又迫不及待地讓小妹舔她的下體…

 

這一家人遇到情緒激動的時候,不分老小都會趴在地上學起狗叫,只因為他們的天敵就是會吃人的貓,父親傳承的家規更告訴子女,一旦犬齒掉落時,才是長大離家時,所以除她之外,家人都不能踏出圍籬之外,他們家的電視只能看錄影帶,而且都是老掉牙的家庭錄影帶,但是能夠看見錄影帶,卻已是他們單調無聊人生的舒展調劑了,如果還要兒子彈吉他,女兒表演舞蹈,他們荒腔走板的表演,才真的是災難。

 

從形式上解讀,《非普通教慾》表現出來的誇張怪誕內容,只是想突顯父權社會/家國對人性的扭曲與踐踏,父親一手訂定家規,而且從嚴執行,沒有人可以挑戰或違逆,即使可以分享心事的母親,對於父親的規矩亦沒有質疑,她衷心信服,配合得有如順民,畢竟,只要有人不聽話,父親絕對拳腳相向,他已經把家人的肉體和心靈徹底洗腦定性,除了服從,還是服從。

canine005.jpg 

古怪的寓言,其實會讓人心生排拒,艱深又晦澀的比方,對觀眾而言就是痛苦折磨,導演尤格藍西莫卻另外從語言定義上安排了紓壓的趣味,例如兒子從女警衛那位學到了「殭屍」一詞,於是急著問媽媽:「殭屍是什麼?」一時詞窮的媽媽只能順口掰說:「殭屍就是小黃花。」幾天之後,兒子在花園除草時大聲叫著:「我們家的花園有殭屍」那是一種荒謬的騷動,卻也另外有著讓人悲泫暈眩的控訴力量,一旦威權體制取得生命話語權,重新定義人間詞語條目,威權擺布愚民的策略,就讓生命從此不再正常,一切變得滑稽扭曲了(同樣的情況還包括了:「什麼叫做屄?」「屄就是一盞燈,燈關了,房間就變暗了」以及「海洋,指的就是客廳的大皮椅…」)

 

《非普通教慾》中飾演三兄妹中的年輕演員據說都是舞台劇演員或者名龐克樂團的主唱,但在變態教育的框架限制下,除了年輕肌膚之外,其他人性已經蕩然無存,他們行動拙笨,肢體僵硬,言語乏味,意識膚淺,簡單來說就是有如膚色慘白的行屍走肉,這樣的發展符合了威權社會的人性扭曲論,卻也讓《非普通教慾》陷進了一種觀賞困局中,觀眾無法從常態邏輯中找到紓壓出口,只能在窒息的環境中直視著這群衣食無慮,卻毫無人生抗體疫苗的囚犯,演員受苦,觀眾也不好過,高舉美學形式的逆向壓力,讓《非普通教慾》承受了更多由晦澀曖昧引爆的反作用力。

canine007.jpg 

還好,《非普通教慾》的結尾充滿了開放解讀空間,父權騙局究竟是可以一再唬弄下去呢?還是終於出現罅隙缺口,有了了鬆動變易的可能?但是走出圍牆的小妹,究竟是終於自由了?還是已經悶斃了呢?電影的停格處理,不想給個明確答案,但是各種是生或死的答案卻都蠢蠢欲動,而且似乎都合情理,都有可能,反而是這則寓言故事所能散發出的,最能讓人咀嚼回味的訊息了。

巨星殞落:坎城一面緣

我不曾趕上伊莉莎白.泰勒來台參加金馬獎盛會的那個時光,但是我曾在1993年五月的坎城影展上,站在大約二十公尺的距離之外,見到了這位傳奇巨星。

 

那一年,她親掏腰包,隻手創立了「伊莉莎白泰勒愛滋基金會(The Elizabeth Taylor AIDS Foundation)提供飽受愛滋之苦的人必要協助,也開始推廣愛滋病相關教育;她也在華盛頓特區成立了「伊莉莎白泰勒醫療中心(The Elizabeth Taylor Medical Center),免費提供愛滋病患的相關檢驗。那一年,她來到坎城影展主持了「電影對抗愛滋(Cinema Against Aids)」的募款活動。

 

募款對象是針對富商名流和藝人,但是事先她會親自主持一項記者會,宣揚她的理念與募款宗旨,1993年五月她親自來到坎城面對媒體,面對歐洲名流,聽說玉婆駕到,其他的電影競賽或者影人訪問似乎就一點都不重要來,我早早就趕到記者會場報到,深怕晚了一步,就被堵在門外,那一天,許多媒體同業都有相同心情,記者會前一小時大家都已經擠滿了大廳。

 

她是在掌聲與鎂光燈中走進會場,當時已年過六十的她,滿面含笑,步履優雅,她清楚自己要什麼,更清楚媒體要什麼,盛裝打扮的她,一派雍容華貴,輕輕靠近麥克風,不疾不徐地用她最溫柔的嗓音,侃侃訴說起推廣預防愛滋,對抗愛滋的理念,談起理念,她用詞平易,條理簡明,加上極具磁性魅力的音質,讓這場記者會充滿了理念傳達的說服力,加上她顧目四盼,優雅從容的演講魅力,站在台下的我,如沐春風,頓時懂得什麼叫做超級巨星的世紀華風。

 

記者會的目的是要傳播理念,為愛心善行募集善款才是真正的目的,那個場合通常只限名流參與,媒體在場,就容易淪為作秀搏名聲的場合,所以多數媒體都只知道最後募款結果,反而是好萊塢大亨Harvey Weinstein,因為曾經長期贊助這項「電影對抗愛滋」的募款活動,親自目擊募款晚會的盛況,經過他的轉述,世人才更知道好萊塢巨星如何發揮個人魅力,在歐洲名流巨賈面前鼓動富商捐錢。

 

例如曾經有人點名主演過《四海好傢伙》的反派影星Paul Sorvino,只要他高歌一曲歌劇詠歎調,就捐出三萬美元,還有人出價五萬美元,只想看西恩.潘(Sean Penn與強尼.戴普(Johnny Depp注目相視,交頭接耳一番;當然嘍,明星一旦獻吻至少就可以募得五萬美元;好萊塢大帥哥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更曾創下在兩位女士的臉頰上各親一下,就募得卅五萬元的驚人天價…總之,一個晚宴就可以募集千萬美元的善款,對於玉婆而言不算「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她在1985年感傷於好友洛.赫遜(Rock Hudson)因為愛滋去世後,一肩擔下愛滋教育與醫學研究重擔的熱情義舉,才是讓藝人和富豪樂於配合捐輸的主因。

 

1993年的坎城影展,我遇見了史塔龍和阿諾史瓦辛格等好萊塢大牌,也遠遠看見了史塔龍與伊莉莎白.泰勒在影展大廳前相會擁吻的畫面,我在youtube上找到這段影片時,似乎也看見了那年自己踮著腳仰望巨星的癡傻模樣。

taylor1993.jpg 

伊莉莎白.泰勒是世紀恆星,比誰都懂明星能做什麼事,她的身體力行,確實讓愛滋的議題得到更多世人關注,她在下面這隻影片上敢於指責美國布希總統和參議員們對愛滋的無知與偏見,其實更讓人看見她的道德勇氣與灼見。就請大家點選影片,感受一下巨星風采吧。

Enhanced by Zemanta

冰封之心:絕地透心寒

 

看完美學風格完整犀利的《冰封之心(Winter’s Bone)》,我明白了何以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itite)和奧斯卡的年度十部最佳影片榜單,都選擇了這部作品。

 

《冰封之心》描寫的是父母親完全失能的風雨家庭,全靠著17歲女兒芮兒(由珍妮佛‧勞倫斯 (Jennifer Lawrence) 飾演)獨力撐起大旗,帶領年幼弟妹和失心母親都能度過危機的故事,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Debra Granik最不凡的功力就在於明明只是一個困境家庭的危機,卻拍成了有如《末路浩劫(The Road)》的世界末日風景;明明已在崩毀邊緣,不絕如縷的矇矓轉機,亦在鍥而不捨的生命態度中,得到轉圜曙光,卻又比沈重絕望,看不到黑夜盡頭的《末路浩劫》和靠默寫傳遞宗教薪火的《奪天書(Book Of Elia)》等片,更有人性力量,更能熨貼人心。wib316.jpg

 

《冰封之心》的開場戲是一對小兄妹無慮無憂地在一張大圓盤的彈簧跳床上嬉跳,小小年紀的他們並不清楚爸爸何以突然消失了,母親何以沈默了,在廚房裡已經變不出食物的姐姐,正勉強削著僅剩的馬鈴薯來做飯,小小年紀的他們當然更不清楚,才因製毒獲得假釋交保的父親,因為被同夥質疑洩露了秘密,出賣了親友,被迫四處亡命,他一旦沒有準時出庭受審,用家產做抵押的保釋金就會被沒收,銀行就會登門接受他們家產,換言之,他們一家四口就會被逐出家門,在寒風中四處流浪。

 

導演替芮兒設定的環境條件是不論親情或人情,全都是冰冷的四壁。

 

親情方面,母親不能言語,算是呼天不靈,弟妹不懂危機,則是叫地不應,更慘的是如非鄰居或親友接濟,她們已經窮到捉襟見肘了,被迫要把四天沒吃東西的馬匹交給鄰居豢養,但是芮兒依舊硬頸地告誡弟妹:「不要開口去討那些別人應該給予的東西。」

 

人情方面,警長通知她如果父親未能出庭,房產就會遭扣押變賣的訊息後,芮兒只簡單地回應了一句:「我會找到他。」接下來,就是她要行遍窮山惡水,在灰濛濛的冬日四處探尋父親的可能下落,問題在於附近鄰居雖然都屬遠房親戚,卻也是毒品生產供應圈的同謀共犯,父親被捕後,供出部份訊息,成了洩密的老鼠屎,不但沒有人願意收留他,更恨他恨得牙癢,想要懲戒他。芮兒的出現只會撩想起他們的心頭舊恨,刺激他們口吐惡言,怒目相視,但是要讓弟妹母親好好活下去心意,卻也支撐著她,在到處碰壁的冷言冷語中繼續追尋父親的下落。因為她的命題很簡單:父親已經毀了半個家,再不現身,整個家就全毀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是她別無選擇的追尋目標。wib301.jpg

 

導演用灰藍色系的視覺來表現天寒地凍的肅殺之氣,卻另外又搭配了芮兒獨自行走的身影,沒有叫苦,亦沒有流淚,孤獨卻堅定的身影,突顯的是一個不屈的意志火焰。四週愈是冰封寒意,芮兒的意志就愈突顯。

 

芮兒的尋親之旅見証到的是一個被毒品踩踏過的殘破社會(從這個觀點來看《冰封之心》算是很有說服力的反毒電影),約翰‧霍克斯 (John Hawkes)飾演芮兒的叔叔「淚珠」就是其中一例,隨身都會帶著毒品,不但當著侄女面就會把白粉塞進鼻孔裡,還會問侄女吸食過毒品嗎?要分食嗎?他們的人生全被毒品操控變質了,卻絲毫沒有道德或良知上的罪惡感,不只淚珠如此,其他參與產製和行銷的鄉民親友都已形成毒品世界的共犯,男人粗暴兇猛,女人乖戾無情,但是他們對芮兒的凌虐,其實卻是遮蔽真相的心虛手段而已,所以最後要從冰湖去撈屍,甚至鋸掌,狠心的人兒早已沒有性別之分,只剩那種只圖生存,因而不擇手段的狠絕無情。

 

雖然,芮兒面對的是無情世界(因為,動手羞辱她的都可以算是遠房親戚),但是家庭的稀薄微溫,卻已是她最大的支撐力量,那張大彈跳床,還有許多的填充玩具,至少說明了父親曾經努力帶給家人溫飽(雖然手段未必正確);芮兒整理出來的老相簿,也可以看見父親寫給母親的深情字句,雖然父親走錯了路,滅己毀家,但是短暫的幸福已夠支撐芮兒往前奮鬥,看著她長姐如母,教起妹妹去拼音學字,教導弟妹如何操作來福槍,射殺松鼠,再狠心剝皮煮湯的歷程,原本如夢的少女時光已然慘綠質變。wib54.jpg

 

她急著從軍,目的只是想賣身換來四萬美金解決家困,卻在長官的解說下才明白那是緩不濟急的無用手段。看似不解世事的弟弟,知道她有從軍之心,多少也體會了姐姐的用心,一句輕聲的詢問,看似生怕失去姐姐的畏懼,卻也有著深情關切,怕姐姐過勞的赤子真心,聽在芮兒和觀眾耳裡,真的,一切的犧牲已然值得了。

 

所有的受挫,都提供芮了兒更強大的反彈力道,她的堅強不屈,也讓冰冷的世界裡即使寒風狂吹,仍能保有一抹微弱的燭火,《冰封之心》的步調沈緩,但是結構嚴謹,對照與呼應的生命與戲劇細節,都體現了幽微的人性觀照。

博士熱愛的算式:時光

 日本導演小泉堯史執導的《博士熱愛的算式》玩了幾個有趣的時光命題。

 

首先,生命可以重來。

 

《博士熱愛的算式》的故事關鍵點在於1975年發生的那場車禍,寺尾聰飾演的博士因為腦部受到重創,從此只剩八十分鐘的記憶能力,時間一到就要倒帶重回到1975年的舊時空裡。深津繪里飾演的新管家每天與博士見面時,都要重複來一段似曾相識的開場白,不管是穿幾號鞋,電話號碼多少,或者生日是那一天…人生每八十分鐘就周而復始地重來一回,難免讓人不耐,但是聰明的人卻能找出因應之道,有問有答之間,管家不再無知,陌生變生了熟悉,模式清楚之後,輕重拿捏之間就更上手自如了。

pmms036.jpg

 

類似的趣味也曾出現在1993年的好萊塢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中,困在明天永遠不會來,今天只會一再重複的夾縫困局中,飾演氣象播報員的Bill Murray因而得能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點與盲點(包括苦練鋼琴),終於得能贏得女主角Andie MacDowell的芳心。《博士熱愛的算式》的深津里繪得力於博士的特殊生命輪迴,才能不時修正/擴充自己的數學資料庫,找到應對方法,同樣也豐富自己的人生,儼然成了數學小達人。

 

其次,態度決定高度。

 

正因為博士一直活在過去,齋藤隆成飾演的「根號」就與母親達成協議,不以今日現況為難博士,因為博士和根號都是阪神虎隊的球迷,為了有共通的話題,根號因此頻頻上圖書館找尋阪神虎隊的舊資料,不但認識了傳奇左投江夏豐,也對自己鍾愛球隊的往事有了更清楚的輪廓,一種基於生活與生命的需要,自動自發找材料的學習人生,不也正是最美麗的求知態度嗎?

 

小說中,博士以前從來不曾去球場看過比賽,他的棒球知識全部來自體育新聞的資料分析,但在根號的帶領下,他不但把數學理念用來訓練少棒球員,根號更貼心地每位球只都另外編了個「有意義」的背號數字,讓記不得人名卻對數字超級敏感的博士,只要看到數字就能完成重點連結,知道該如何使力。根號的體貼,讓有著師徒和祖孫關係的他們,得著了更熱烈的生命溫度。pmms035.jpg

 

第三,缺憾還諸天地。

 

1975年那場車禍同時也讓同車的嫂嫂(淺丘琉璃子飾演)瘸了腿,不良於行,只能找管家來照顧成天關在房裡思考數學議題的小叔。這個故事前提,原本有些蹊蹺,就算嫂嫂行動不便,也無需如此大費周章頻換管家,後來才明白叔嫂其實有段私情,嫂嫂甚至懷過小叔的孩子,但是她沒有勇氣生下孩子,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們的不倫關係就此凍結。正因為小叔只記得過去的嫂子,年華逐漸老去的嫂嫂,不願毀了自己在小叔心中的美麗印象,更無法接受小叔看到老去的她有如陌生人的漠然與無知,她失去了情人的優勢,只剩大嫂名份,所以寧願花錢找人照顧小叔。換言之,歷任管家都只是她的化身,但也只有分擔勞務,她依舊靠著無人取代的昔日容顏,在博士的回憶中佔領唯一無二的獨特位階。

 

這種心情說明了何以在職業介紹所的檔案資料中註明這一家人很難纏,要求多,換人亦頻繁,一旦嫂嫂看到了小叔在深津繪里的調養照顧下重展笑顏,甚至還會把根號舉坐在肩上,散步回家的快樂模樣,困居在自家房間中的嫂嫂就會油生備受威脅的危機意識(她不能生下的孩子,竟然就這樣被根號取代了;因為博士昏睡而留宿照顧的管家,也就被指為有吞產覬覦之心了),那一場深津繪里被召回博士家,面對博士何以會與根號形同莫逆的嫂嫂質問,其實焦點不在金錢多寡,而是博士的心何以悄悄已被這對母子給奪走了?那是一場主權保衛戰,也是情敵的談判了。

 

資深演員都是寶,其實要看導演有沒有眼光和膽識來重要資深演員。美國導演Darren Aronofsky在《黑天鵝(Black Swan)》動用了兩代女星來襯托女主角娜妲莉.波曼(Natalie Portman)的內心暗影,一位是飾演母親角色的兩屆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芭芭拉.荷西(Barbara Hershey),一位則是飾演過氣舞者的昔日玉女薇歐娜.賴德(Winona Ryder),歲月都在她們的臉龐刻下了風霜印痕,卻各自都精準詮釋出夢想的追逐與失落或者失意嫉妒的複雜情懷。pmsm004.jpg

 

小泉堯史在《博士熱愛的算式》中同樣請出了1970年代日本紅星淺丘琉璃子來幫襯深津繪里飾演的新管家。戲不多,幽恨之情卻已躍然銀幕,淡淡數筆,不管是隔窗凝神或者佇著拐杖獨對夕陽,無需多言的惆悵內歛,早已說盡了缺憾還諸天地的今生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