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頒獎:音樂記憶

動人的電影,常透過音樂來撩撥觀眾情感,形塑成動人的音樂感動與記憶;以宏揚美國電影為宗旨的美國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自然也有些精心選擇,雖然今年的表演節目乏善可陳,但是幾段簡短的音樂處理,還是有一些參考啟發。

 

我印像最深刻的是Unchained Melody」的管弦樂版,以及披頭四(The Beatles)合唱名曲「In My Life」的James Taylor獨奏獨唱版。

 

Unchained Melody」最初是由作曲家Alex North1955年的電影《Unchained》所創作的主題曲,曾經獲得奧斯卡提名,但未得獎,在正義兄弟(Righteous Brothers)的演唱詮釋下,「Unchained Melody」早已成為傳世情歌,歷久不衰。

 

不過,當代影迷對「Unchained Melody」的熟悉還是來自於1990年的電影《第六感生死戀(Ghosts)》之中,男女主角派崔克.史威茲(Patrick Swayze)和黛咪.摩兒(Demi Moore)耳鬢斯磨,赤手捏陶,「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纏綿場景,盈繞在空間的「Unchained Melody」情歌,成了此情此景的最佳註解。

 

因此,當奧斯卡盛會輪到黛咪.摩兒出場時,現場響起「Unchained Melody」的樂聲時,幾乎已經清楚標示出她的「思念故人」任務了,派崔克.史威茲已經在2009914去世了,人已遠,情還在,音樂成了最清楚鮮明的感情停駐符號,樂音響起,不必傳唱歌詞,所有隱藏的情緒就易被撩動了起來。

 

但是緊接下來,更動人的音樂安排卻是由James Taylor吉他獨奏兼獨唱的披頭名曲「In My Life」。動人的關鍵在於歌詞,以及清淡卻雋永的的詮釋演唱法。

r22331462.jpg
r2631610045.jpg

 

已經六十二歲的James Taylor是美國傳奇歌手,早已列名搖滾名人堂和歌曲作家名人堂,四十年前就曾以一首「You’ve Got a Friend」揚名全球,只是這回他唱的不是自己的歌,而是披頭的歌,為什麼?答案在歌詞,詳情如下:

 

In My Life我這一生

 

There are places I remember  有些地方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All my life though some have changed雖然有些已經變了

Some forever not for better有些永難忘,卻未必是美麗的

Some have gone and some remain有些消失了,有些還在

All these places have their moments這些地方都有其特定片刻

With lovers and friends I still can recall讓我想起愛人或朋友

Some are dead and some are living有些已死,有些猶生

In my life I’ve loved them all 但都是我一生鍾愛

 

But of all these friends and lovers 然而那些愛人或朋友

There is no one compares with you 卻無人可與你相比

And these memories lose their meaning 當我又有新愛騰燒時,

When I think of love as something new 這些回憶或許已無新意

Though I know I’ll never lose affection 但我知道我並不會因此

For people and things that went before 失去對過去人事的愛戀

I know I’ll often stop and think about them 我知道我常會停駐下來回想他們

In my life I love you more  我這一生,會更愛你

 

Though I know I’ll never lose affection但我知道我並不會因此

For people and things that went before失去對過去人事的愛戀

I know I’ll often stop and think about them我知道我常會停駐下來回想他們

In my life I love you more  我這一生,會更愛你

In my life I love you more  我這一生,會更愛你

 

 

capt.5e991a3a5c9d4e3e8c83c3bb17804753.oscars___show_cadc299.jpg
capt.f41ad4045b464f2795ab9c626e1d668d.oscars___show_cadc298.jpg

聆聽著這款歌詞,看著奧斯卡舞台上一張一張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過世影人照片,曾經狂戀,曾經陶醉的往事似乎又都在心頭和腦海裡盤旋來去,追悼影人的圖像正是從派崔克.史威茲開始的,包括了珍.西蒙絲(Jean Simmons).卡爾馬登(Karl Malden)、大衛卡拉定(David Carrradine)、麥可傑克森、墨希斯賈赫(Maurice jarre)、珍妮佛瓊斯(Jennifer Jones)、朗.西佛(Ron Silver)……所有油生的記憶與感動其實是因人而異的,但是總合在這首「In My Life」,撫今追昔的美麗詩情就滿溢心田了。

 

接下來,美國影藝學另外安排了《向恐怖電影致敬》單元,從《大白鯊》的低音主題開始,然後,又有了《驚魂記》、有了《閃靈》和《吸血鬼》……,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和柏納德.赫曼(Bernard Hermann)創作的驚悚電影音樂主宰了這個單元,的確,過去這些恐怖經典,透過音樂刺激,確實勾動了許多觀眾的腎上腺素,但是做為《向恐怖電影致敬》的單元,頒獎典禮音樂總監Marc Shaman其實只做了總其成的音樂安排,只有似曾相識的片段一再浮現,只有拼貼,卻未能創造再一次的震撼,坦白說,那就真的太不用心了。

3月1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313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電影話題:《奧斯卡總評》

 

解讀奧斯卡有很多種方式,這一集的節目中我選擇了從音樂切入。

 

為什麼?只因為音樂捉住了我的耳朵和心靈。

 

緣起在於「傷逝影人」的回顧單元時,我聽見了一段優美旋律,正在咀嚼細想著這是什麼音樂時,看到整容過的女星黛咪摩兒亮相了,畫面上也出現了已故男星派崔克.史威茲的圖像,是的,那是《第六感生死戀》中曾經做用過的主題曲「Unchained Melody」,一段動人旋律,前塵往事就此撲面而來,憶舊思往的工程,就這樣動了起來。

 

demi.jpg

接下來的《向恐怖電影致敬》單元,同樣是從《大白鯊》的低音主題開始,然後,又有了《驚魂記》、有了《閃靈》和《吸血鬼》……,柏納德赫曼的音樂主宰了這個單元,音樂勾動了多少腎上腺素呢?

 

於是我們也來聽聽今年原著音樂獎入圍的作品吧,從《阿凡達》《超級狐狸先生》《福爾摩斯》,我都安排了再度聆賞的機會。

 

本段音樂:

《大白鯊》原聲帶、《驚魂記》原聲帶、《超級狐狸先生》原聲帶、《阿凡達》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奧斯卡總評》

上過的節目中,我們就已預告了《天外奇蹟》必然贏得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片與原著音樂(作曲家:麥可.賈欽若(Michael Giacchino)),其實,那是很簡單的客觀情勢分析,我們只是點出了大勢所趨的必然方向而已,但是搭著動人的音樂,繼續介紹《天外奇蹟》,卻也是美麗的音樂選擇。

 

本段音樂:

《天外奇蹟》原聲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奧斯卡總評》

 

hl791225.jpg

 

《珍愛人生(Precious)》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的黑人女星莫妮克(Mo’Nique)強調的:「(希望)這個獎項證明這一切關乎表演,而非政治。」以往奧斯卡給獎,不時有政治考量,從黑人影帝到黑人影后都有斑斑血淚,但是第八十二屆奧斯卡更重要的精神卻是向世人昭告:「票房不是唯一指標,藝術才是。」從這個觀點,繼續介紹《危機倒數》

 

本段音樂:

《獵風行動》原聲帶

《火線衝突》原聲帶

 

第二小時

2部份

最新電影:《華麗年代》

在日本的白色情人節前夕,選擇兩首日本情歌,想像一些清淡有味的情人風情吧,

另外,再從巨星和名導的觀點來分享以才氣縱橫的義大利國寶導演費里尼傳奇人生為版本的《華麗年代》的動人音樂吧。

 

本段音樂:

《華麗年代》原聲帶

《地海戰記》原聲帶

 

危機倒數:傲慢與偏見

人紅是非多,這是歷史教訓。《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得獎,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後,所承受的外界檢視壓力,更勝以往。

 

單向的美國英雄主義,其實正是《危機倒數》無法迴避的創作觀點。電影描寫美軍在伊拉克前線承受的生死煎熬與巨大身心折磨,既然故事發生在伊拉克,何以伊拉克的形象卻是如此模糊?你叫不出任何一個人的名字(除了男童貝克漢,但是那也不是真名),你甚至不關心任何一個人的生死,《危機倒數》只關心美軍生死,只有美國人的觀點。

 

是的,伊拉克不見了,確實是《危機倒數》最偏頗的創作選擇,但是那並非全然是美國人的傲慢偏見,部份內容確有意在言外的文化批判,只看大家如何解讀。

 

hl001.jpg

 

以貝克漢而言,一位在美軍營區販賣盜版DVD的伊拉克男孩,因為會講幾句簡單英語,反而成為除爆高手詹姆斯中士消遣無聊時光的談天交往對象。貝克漢便宜賣的DVD品質不佳,因此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飾演的詹姆斯口頭上嚷著退貨,卻也因此有了焦點話題,詹姆斯因而能以小額美鈔交換貝克漢的回應,展現了強權臨視弱邦文明的施捨姿態(其實,那也是美國人對猖獗盜版的一種無奈嘲諷),因而有了能在火線空檔,踢起足球,消磨時光的小小遊戲。

 

但是,貝克漢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背景?詹姆斯從來不了解,更嚴厲一點說,其實是根本不關心。如果他真的把貝克漢當成朋友,何以完成不關心他的身份與背景?自以為是的友情關心,卻禁不起進一步的細節檢視,只說明了美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掠奪者,貝克漢只是一個被刻意放大的「親善」形象,以致於一旦發現了人肉炸彈的犧牲肉體時,一向冷靜無情的詹姆斯卻莫名激動了起來,他的朋友被人殺害了,義憤填膺的他於是不顧一切地要為朋友復仇(但是,那也隱含了他猛然發覺自己可能是被「友情」蒙蔽,成為炸彈攻擊對像的醒悟與恐懼),加上貝克漢真的失蹤了,於是就決心私出軍營,要揪出隱身幕後的恐怖份子。

 

但是面臨行動時刻,他才發現自己其實對貝克漢的身世背景一無所知,血衝腦門的他其實很像無頭蒼蠅,只能硬捉著另一DVD商人強逼他供出貝克漢家人,無知又魯莽,急躁又盲目,不也正像是其他美軍面對著神秘敵人時只能大呼小叫的行為翻版嗎?

 

hurt_locker_b7.jpg

原本想要行俠仗義的詹姆斯被教授夫人趕出家門後,快步逃竄過伊拉克街頭,那是他完全陌生,沒有交集,不曾理解的異世界,回到自己營區時,還得在守衛疾聲吆喝下,趕緊趴在地上,接受搜查檢視,他不再是英雄,只是一條不得不在槍口下聽話的狗。

 

但是貝克漢沒有死,貝克漢也不是那位血來模糊的人肉炸彈,兩人再在營區相逢時,詹姆士不再理貝克漢了。或許是自尊受創了,或許是自覺熱情浪漫過了頭,那一夜的血氣方剛,竟然成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手上拿著足球,還要賣DVD的貝克漢,心裡難免嘀咕著:「神經病!」

 

是的,《危機倒數》探索的正是美國軍人的心理狀況,侵門踏戶的美軍不曾(也無意)了解他的敵人,一切都只是想像投射,一旦夢醒了,一旦確知了真相,發現自己的盲點與無知,翻臉無情,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

 

hl002.jpg

詹姆斯可以看見的敵人,只是一枚又一枚的詭雷炸彈,看不見的卻是對方的語言、文化和心態。導演凱薩琳.畢格露特別安排了一場詹姆斯要面對身上綁滿炸藥的伊拉克人質,一向獨來獨往的詹姆斯這時首度手持無線對講機,要求翻譯官透過對講機告知人質做出配合動作,那是唯一的一次美伊溝通,結果卻是失敗的,溝通無效的挫敗,讓這場戰爭蒙上更深的絕望色彩。

 

從這個觀點來檢視《危機倒數》的美軍孤鳥心情,或許就更能明白電影對戰爭暴力的深度解剖,拆除汽車炸彈時,杯弓蛇影,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是疑懼對像,因此言語不通的計程車司機硬闖禁區時,詹姆斯就像獨行俠一樣單槍退敵,因此沙漠遇襲時,詹姆斯透過望遠鏡觀測,逐一解決埋伏狙擊手時,伊拉克對手到底在想什麼?要什麼?美軍不知道,觀眾亦不知道,導演創造了值得同情的美軍角色(對手正在逼近,生死一線間),帶領觀眾去完成一場美軍英雄的冒險遊戲(友情演出一場戲的Ralph Fiennes,很快就中彈死亡,卻也因此激發了戰爭無情的憐憫情緒,渾然忘卻了他是追求人頭賞金的傭兵獵戶,是淌戰爭渾水,發戰爭財的投機商人),期待著美軍能一槍解決遠方的狙擊手。

 

picx_fhen4088791211.jpg

 

《危機倒數》選擇了站在美軍這一邊的單邊論述,看似盲目偏頗,卻也相當程度反映了我們對於戰爭真相的理解(美國帝國主義的論述主導,也控制了我們的理解),只喳呼著美國人的生死,伊拉克人的形象一片模糊,不也是許多人解讀美伊戰爭時,不求甚解,人云亦云,自以為是的簡化心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