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萬惡城:怯懦真相

 

大企業追求利潤,必定不擇手段,挺身對抗大企業,或者敢於揭發其內幕,遭遇必定艱辛,有人下場可能淒慘,有人終於得勝,這是好萊塢慣用的黑心企業公式,從《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黑暗金控(THE INTERNATIONAL)》、《阿凡達(Avatar)》到《驚爆萬惡城(Edge of Darkness)》,企業規模不一,但是心狠手辣的程度,差別不大。

 

《驚爆萬惡城》的女主角艾瑪(由Bojana Novakovic飾演)得能躋身大企業「北方曠野」,卻意外發現公司可能在官方掩護下,暗自研發核子武器,再轉手賣給其他國家,大賺黑心錢,於是她把情資告訴了環保組織「暗花」,並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北方曠野」的核心基地,試圖拍下影片揭露真相,以懲不法,但是她們的一舉一動全被公司偵知,施予暴力反擊,電影的開場就是「北方曠野」工廠排水出海口的海面上出現了三具浮屍,那是挑戰大企業的悲慘下場。

 

《驚爆萬惡城》的故事是虛構的,卻非無中生有的狂想。真實人生確曾發生激烈抗爭的環保人士遭遇不測的事件,1985 710 日綠色和平組織成員駕駛一艘彩虹戰士號試圖前往法屬玻里尼西亞的穆魯羅瓦島(Moruroa)核武基地,攔阻法國在南太平洋海域到進行的核武測試,並且宣稱法國政的作為有如「撒旦的行動」,然而彩虹戰士號卻在停靠紐西蘭的奧克蘭港口時,發生了船艦爆破的事件,導致一位搶救器材的攝影師身困艦中溺斃。就在全球輿論一片譁然,箭頭指向法國情報特工聲中,法國總統正式向《綠色和平》組織致歉,並賠償700萬美元,時隔廿年後,法國媒體才揭露當初下令的正是法國總統密特朗。

 

核武試爆是法國鞏固世界強權的國防策略,所以不惜動用公家資源剷除異己,演出傾一國之力對抗一個環保團體的事件,《驚爆萬惡城》的故事規模縮小成一個「北方曠野」大企業對抗「暗花」組織,但是手段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闖入者死,接應者則早已被殺手放置了放射性食物到冰箱中,要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喝下有毒牛奶殞命,那是殺人於無形的滅口手段,艾瑪雖然錄下了真相光碟,卻還來不及告訴警探老爸實情,就已遭登門的殺手給擊殺了。

 

ed03.jpg

我無意細述或洩露《驚爆萬惡城》的劇情,上述的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傳奇,其實並不新鮮,最奇特的反而是《驚爆萬惡城》的創作觀點,編導並非不同情不惜犧牲生命以實踐反核理念的環保小蝦米,問題在於小蝦米出事後,小蝦米的其他同伴做了什麼事?艾瑪的男友不想透露真相,只求自保(難怪,艾瑪說她的父親一定不會喜歡這位男友),只有怕死之心,絲毫不見對女友慘死槍下的憐惜與悲憤;艾瑪託付保密光碟的女友,同樣只會泣訴自己有家有子女,不敢多談真相,最後還是難逃釘梢撞死;更慘的是「暗花」的教授頭頭,也沒有全力為往生同伴做出任何平反的努力,書生論政,只會繼續捧著電腦,高喊環保口號,對生命的消逝沒有任何傷痛,無意通知家人,不想把真相訴諸媒體,對同志的冷漠無情,反而更加刺痛了冒死追查女兒慘死真相的波士頓重案組警探克萊文(由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飾演),滿腹怨氣的他就一個拳頭直往教授頭上搥擊而下,那是一個傷心父親的抗議,那也是電影對環保團體的一計重拳。

 

ed0443.jpg

美麗的理念總像天邊彩虹,引人嚮往,但是彩虹的背後真相往往卻是腥臭不堪聞問的,《驚爆萬惡城》對於邪惡大企業自然是不留情面地批判,卻沒有一廂情願地偏袒青年熱情,反而揭發了更多大難來時各西東的怯懦人性,美麗口號固然讓人熱情澎湃,但是殘酷的現實大浪迎面撲來時,才得見真面目,《驚爆萬惡城》的寫實筆觸因此多了三分讓人驚愕思索的空間。

坎城開幕:細數羅賓漢

華人相信,卅年風水輪流轉,好萊塢的風水卻不必等到卅年就會轉了,好萊塢最近愛玩復古英雄牌,繼《福爾摩斯》重現江湖後,十九年前曾經演出雙胞胎鬧劇的「羅賓漢(Robin Hood)」最近又要捲土重來了(那個年代,連哥倫布亦有雙胞胎打對台)。

rob01.jpg

 

十九年前演出雙胞胎對決的《羅賓漢》傳奇電影,分別是凱文.寇斯納(Kevin Costner)主演的《俠盜王子羅賓漢(Robin HoodPrince of Thieves)》和Patrick Bergin主演的《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一個沒鬍子,一位有鬍子,結果,沒鬍子的大勝,一方面是因為製作成本不同,特效(射箭的力道)就不同,而且在名歌手Bryan Adams主唱的情歌「(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煽情撩撥下,飾演瑪莉安的女星Mary Elizabeth Mastrantonio確實多了幾分眉目深情,至於同樣在《俠盜羅賓漢》的鄔瑪.舒曼(Uma Thurman)也只是稱職而已,勝敗之勢,相當明顯。

 

新版的《羅賓漢》則是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飾演羅賓漢,凱特.布蘭琪飾演(Cate Blanchett)瑪莉安,日前已被選中今年五月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Cate-Blanchett-Russell-Cr-001.jpg

 

新版《羅賓漢》固然讓人期待,不過,我心目中最經典的《羅賓漢》電影卻是1976年的《羅賓與瑪莉安(Robin and Marian)》。

 

原因有三:第一,飾演羅賓漢的是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那是他第一次在大銀幕上露出自己童山濯濯的本色,因為他詮釋的羅賓漢是跟隨十字軍東征後,又再回到雪伍德森林(Sherwood )的老年羅賓漢;其次,飾演瑪莉安的是天王巨星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那一年,她也47歲了,即使歲月風霜,卻也不失清秀本色,依舊有著讓人眷戀難捨的芳顏;第三,最重要的是全片描寫歷經劫波後,舊情人依舊有深情,舊仇敵依舊仇難消,恨不平,還是要前仇舊恨一次結算,全片對人生恩怨的洞見透視,確實不凡。

f13-13-81.jpg

 

當然,《羅賓與瑪莉安》最不凡的就是切入的時間點,不是英雄極盛的黃金時光,而是垂暮之年的再度回首,兩位老牌影星的黃昏之戀的對手戲更是感人,至於史恩.康納萊與大反派羅勃.蕭(Robert Shaw)最後對決的持劍手法,也是罕見的重兵器劍法,讓人一新耳目。

f13-13-278.jpg

 

提到坎城影展,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訊息是,今年的坎城影展則已確定了由鬼才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出任評審團主席,新聞宣布的那一天,他自然也對媒體說了一些客套話,諸如這是畢生最高級的榮耀之一,或者從入行開始,法國在我心中一直有著特殊的地位。但是最重要的是他點出了法國人對電影的不同口味:「我一直覺得法國人在追求詩情,追求意義,這些亦都是我一直試著追尋的,那些都是美國社會少見的。」

 

提姆.波頓的影像風格一向陰沈詭異,雖然算不是超級大賣的票房大導演,但是傑出的黑色美學,詭譎怪異的美術風格,卻備受肯定,口碑不俗,擁有一定的支持者,好萊塢待他不薄,才能接二連三有新片問世,只是人在古怪尖端,難免孤寂,對掌聲格外渴求,但是他強調的「詩情」與「意義」,坦白說還真是他最與眾不同的美學特質,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要追求什麼,又能放手做去,他其實算是「天子驕子」了,只是這樣怪咖的導演,做了評審團主席,能否選出最有「詩情」與「意義」的得獎作品,才是最有趣的議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