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02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0102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327.jpg

 做為2010年第二天播出的節目,我選擇了多首從來不曾在節目播出的歌曲來迎接2010年,首先登場的就是以「一塊大紅布喲,紅布綠花朵,花朵朵朵笑喲,花朵朵朵笑!」的歌詞做為好采頭的賀禮。

其次,2010年的歲序也告訴我們: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悄悄畫下了句點,我們正邁向第二個十年,歲月很無情,但是我們很多情,從今年的節目中,每一集都會介紹一首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曾經撼動人心的電影歌曲,率先登場的「For Always」來自一部科幻電影,你還記得是那一部嗎?

 

一月的英文叫做January,典故來自羅馬神話的janus神,他是雙面神,一面看過去,一面看未來;我們做節目其實也一直如此。

 

本段音樂:

「紅布綠花朵」、「心的世界」「For Always」、「天使的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音樂人生》

 

 

kj05.jpg

11歲就在鋼琴大賽中贏得首獎,能夠到布拉格與專業樂團去錄音,而且還會挑剔別人音不準,這種人,通常我們叫他做天才。

 

天才的電影一向吸引人,因為他的世界和見解與眾不同,只是《音樂人生》的男主角今年才十七歲的黃家正,如果因為人家年紀小,就不把他的話當話,是不是也是一種偏見與誤會呢?

 

看黃家正談琴很快樂,因為真的能看到音樂之神在他體內飛舞的神采與力量。但是天才也很難相處,做他的同學,做他的兄弟姐妹,做他的爸媽,都要肩負沈重的壓力,面對他的挑剔性格,還要學習容忍與包容。

 

這是一部看得到音樂在跳舞,心靈在燃燒的紀錄片。

 

本段音樂:

《布列頓:Simple Symphony》、《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蕭邦:幻想即興曲》《蕭邦:離別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明天的黎明》

 

da03.jpg

不食人間的音樂家,能彈奏得出多少動人的樂章呢?

 

迷戀扮裝遊戲的音樂家,又能從血肉相搏的世界中找到創作的靈動呢?

 

音樂人生》介紹的是少年鋼琴家的崛起與奮鬥,《明天的黎明》則是知名鋼琴家的掙扎與煎熬。劇情或許不一,但是動聽的琴音卻讓我們深情流連與留戀。

 

本段音樂:

《明天的黎明》原聲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時

2部份

電影話題:回顧2009

 

328.jpg

走過2009的最後一天,才適合回顧過去這一年,電影最前線雖然每周有兩小時的時間,總是有太多的電影來不及介紹,總是有太多的音樂來不及取得或播出,這些遺憾,我們試圖在農曆前年逐一彌補。

 

率先介紹的是香港作曲家黎允文的《三國之見龍缷甲》。

 

本段音樂:

《三國之見龍缷甲》原聲帶

我鍾愛的2009外語片

回顧過去這一年,我選出自己鍾愛的2009年度精彩外語片,一選就選了二十部,主要是都曾經到感動或啟發,很難割捨,就權充是自己的觀影筆記吧。

 

電影是夢想的世界,這個世界或許沒有太多的新鮮事,但是只有電影的世界總是能讓我們多認識或感知世界的多元情貌,同時寄情想像,勾畫無限的夢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選《第九禁區》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做為年度的前兩名作品,因為兩片的情節安排與設計都讓我一方面覺得匪夷所思,一方面卻又拍案叫絕,由衷想為創作者的巧思與才氣鼓掌。

 

必需一提的是法國導演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的電影《夏日時光(L’heure d’été)》,該片於2008年的七月就已在台灣上映,我卻到了2009年初夏才得見,一看就愛不釋手,只是理應放入2008年的片單之中,而非2009年;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德國導演Doris Dörrie執導的《當櫻花盛開(Kirschblüten – Hanami)》上,該片同樣是2008年七月就已在台灣上映,我卻到了2009年初冬才得見,悔恨交加,也進退失據,只能在此加註一筆,提供愛看電影的朋友分享或尋寶。

 

 2009年的日本片和法國片都很精彩,日本片中《橫山家之味》、《東京奏鳴曲》和《幸福的彼端》都以細筆勾畫人生,細緻動人,雖屬小品,卻遠比票房賣座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和《崖上的波妞》更能發人深省,我的選擇已經充份說明了我的偏見。

 

法國片則是類型不一,同樣是香奈兒的傳奇,不同的時間切入點,換由兩位女星來詮釋這位設計師,卻巧妙完成了一幅從奮鬥到發達的人生歷練,實在應該好好對照來看。更巧的是,同樣是面對創作與人生價值的困惑,《女人出走》和《明天的黎明》同樣也可以對照來看。

 

至於包含動畫技術在內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與《阿凡達》,雖然等級不同,費用不一,但是我偏好更會說故事的作品,當然,《阿凡達》的科技成就亦不可能視而不見,這些考量都是我在排序時掠過心頭的想法。

 

我個人偏好的2009外語片,排序如下:

01.《第九禁區(District 9)》導演:Neill Blomkamp─政治與人性議題的科幻包裝

02.《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導演:David Fincher─人生逆行的奇思,人生顛覆錯置的寓言。

03.《惡棍特工(Ingolorious Bastards》導演:Quentin Tarantino─驚悚情緒的魔法師 

04.《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導演:Anne Fontaine─女兒悲情血淚史,藝術饗宴

05.《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導演:是枝裕和─人生練達的世代香火情

06.《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導演:黑澤清─不景氣社會中的人性寫真

07.《為愛朗讀(The Reader)》導演:Stephen Daldry─從慾望昇華的情愛

08.《白色緞帶(Das weiss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導演:Michael Haneke─見微知著的社會解剖圖

09.《與巴席爾跳華爾滋(Vals Im Bashir)》導演:Ari Folman─反戰寓言的沈思

10.《阿凡達(Avartar)》導演:James Cameron─因為前衛特效

11.《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導演:Sam Mendes─荒謬主義的家庭生活版。

12.《心靈暗湧(DeUsynlige)》導演:Erik Poppe在時間長河中重組的生命拼圖。

13.《即刻救援(Taken)》導演:Pierre Morel─一氣呵成的父權狂想曲。

14.《幸福的彼端(All Around Us)》導演:橋口亮輔─慢步走過生命風雪的陪伴

15.《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導演:Pedro Almodóvar─永遠無悔的情癡

16.《女人出走(Villa Amalia)》導演:Benoît Jacquot─放下才能再出發。

17.《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導演:李安─激進的年代,不變的主軸

18.《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導演:Danny Boyle─目瞪口呆的印度神話

19.《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導演:Jan Kounen─歷史時刻的重建,名人八卦的細剖解析。

20.《明天的黎明(Demain dès l’aube)》導演:Denis Dercourt─音樂家浴血重生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