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我鍾愛的外語片音樂

到了2009年最後一天,照例得做年度回顧,率先上陣的就以「電影音樂/世界篇」為主,我選擇的主要都是在台灣上映過的電影(唯一的例外是明年一月八日才要在台灣上映的《破碎的擁抱》,主要也是因為該片的音樂早已從五月的坎城影展開始轟傳世界,又在歐洲電影獎上抱走了年度作曲家的榮銜,不加入2009的名單之內實在很奇怪!),台灣和世界電影同步的比率極高,但是偶而亦有200620072008年的作品卻排到了2009才在台灣上映,因此一併列入2009的回憶之林了。

 

就個人的私心偏好而言,2009表現最精彩的作曲家以法國的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居首位,《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在奧斯卡競賽上落敗,其實是意外的挫折,不論才情,不論電影配樂效果,《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都比《貧民百萬富翁》強上不知凡幾,只能說奧斯卡狂吹印度風,以致於他的榮光也受到波及,還好,世界電影音樂獎還給他遲來的榮耀。

 

聽戴斯培的配樂都會有和風吹過的拂面感覺,甜美的旋律,從豎琴到鋼琴,表情豐富的弦樂力量就能讓人如沐春風,單獨聆賞亦屬佳作,配上畫面,更添韻味,即使有時候他的音樂就是比畫面更搶眼,觀眾亦不會嫌棄,因為在在都屬美麗的見証,聆聽戴斯培的配樂純屬人間美事了。

 

有些人很挑剔戴斯培的配樂,認為風格太鮮明了,幾乎一聽就知道是他的手筆,似曾相識的旋律主題,難免給人跳不出自已框架的印像,不過,我倒是比較寬容看待所謂的風格,畢竟,他的每一首作品都還是有品質保証,不會失落,值得珍藏。

 

至於漢斯季默的音樂,其實是表現越來越純熟,越能在不同的領域和題材上施展他駕馭音樂的魔法。《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愛爾蘭曲風,幾乎是前所未見的新式配樂,既拔萃,又秀異,《天使與魔鬼》則是把在羅馬與梵諦岡內奔來跑去,解讀天主教秘密的危機與時間壓力,都做了對仗呼應的音樂烘托,同樣非常精彩。

 

往年的年度音樂獎,我都從作曲家出發,作首要考量,今年特別選了《惡棍特工(Ingolorious Bastards)》的導演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因為他不愛原創音樂,偏好從現成音樂取材,可是每一段的音樂選擇都能配合電影主題做更深入的情緒煽動,功力非凡,他的耳朵與心靈,充份呼應著與音樂對話的能量,電影能有如此成績,他的選曲功力功不可沒。

 

以下就是我個人最鍾愛的2009年電影配樂名單:

01.《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作曲家: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

02.《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作曲家:麥可.奈曼(Michael Nyman

03.《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

04.《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作曲家:亞歷山大.戴斯培    Alexandre Desplat

05.《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作曲家:艾伯托.伊格雷西亞斯 Alberto Iglesias

06.《惡棍特工(Ingolorious Bastards)》選曲:Quentin Tarantino 

07.《明天的黎明(Demain dès l’aube)》作曲家:Jérôme Lemonnier  

08.《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作曲家:湯瑪斯.紐曼(Thomas Newman

09.《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作曲家:蓋布律.雅赫(Gabriel Yared       

10.《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作曲家:久石讓

11.《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作曲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

12.《為愛朗讀(The Reader)》作曲家:Nico Muhly

13.《暮光之城─無懼的愛(Twilight)》作曲家:卡特.布威爾(Carter Burwell

14.《在屋頂上流浪(Hallam Foe)》作曲家:Juana Molina等人

15.《崖上的波妞》作曲家:久石讓  

16.《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作曲家:A.R. Rahman

17.《花園裡的螢火蟲(Fireflies in the Garden)》作曲家:Javier Navarrete

18.《微笑馬戲團(Magique!)》作曲家:Bruno Caliciuri

19.《幸福來訪時(The Visitor)》作曲家:Jan A.P. Kaczmarek

20.《情鍵四分鐘(Vier Minuten)》作曲家:Annette Focks 

21.《第三朵玫瑰(Youth Without Youth)》作曲家:Osvaldo Golijov

詹姆斯霍納:阿凡達記

一部《鐵達尼號(Titanic)》讓導演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成為「世界之王」,也使得作曲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成為家喻戶曉的作曲家,我在2009年最意外的驚喜則屬在網路世界上聽見了詹姆斯.霍納的現身說法,解釋《阿凡達(Avatar)》的合作緣起和音樂表現細節。

閱讀全文 詹姆斯霍納:阿凡達記

十月圍城:群星難為戲

選角是《十月圍城》的強力噱頭;選角亦是《十月圍城》最大的敗筆。有人話多,聲聲刺耳;有人硬塞戲份,聊備一格,選角得失,極為鮮明。

 

《十月圍城》的成功角色多數是幾乎沒講個一句話的演員,包括驚鴻一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階梯深處,深情凝眸的李嘉欣。她在片中是黎明爸爸的女人,卻和黎明有了一段不可能有結果的逆倫戀情,李嘉欣因而自殺,黎明因而消沈頹靡,但在最後黎明成了捍衛孫文與孫媽媽見面的守護神,人是殉道了,但亦在彌留之際,彷彿終於得能與李嘉欣再相逢。李嘉欣一句對白都沒有,但是遺憾還諸天地,生前無緣的深情,死後終得圓的相視一笑,卻成了意在言外的驚歎號了!

bd024.jpg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周韻飾演的「照相館西施」阿純身上,謝霆鋒飾演的車伕阿四,每回上街繞經照相館總會搖搖把手上的鈴鐺,她則是鈴聲回眸,深情一笑,小兒女就用這種彼此心領神會的招呼方式,傳寫著眉來眼去的感情,阿純每回亮相總是不發一語,總是嫣然一笑,那種甜美,不但酥軟了阿四的心,連觀眾也醉了。

 

王學圻飾演的東家李玉堂則是在此時示範了一招收攬人心的高招,他知道阿四有情,想要提親,想到阿四即將浴血拚戰,生死難料,於是就在用人之際,先許他一個未來,立刻登門提親,了卻他的心事,讓阿四能夠心無旁鶩地殊死奮戰,不管李玉堂是不是機關算盡,做人東家能夠如此貼心用心,做夥計的自是全力以赴,卻也是人情義理上的必然結果了。

 

bd0232.jpg

當然,也就在此時,李玉堂才發現阿純另有殘疾,如此嬌美,如此憾缺,任誰都會心頭一緊的,於是唯一的一張家族照,既是盟約,亦是紀念,只是想到「明天就要娶親」的阿四寧為東家所託,以身相殉的情義,你反而會替阿純抱不平了,阿四成就了俠義美名?她呢?在那個以千秋大業為重的時代裡,多少婦女的命運就如阿純一般,連半晌貪歡都沒有,男人把青春和生命捐給了空家,就只剩她們獨守空閨度餘生?革命先烈林覺民與她妻子意映的那段訣別情,那種萬般難捨的心疼與寂寞,映照著在阿純臉上那種恬淡滿足的笑容,歷史的無情與人間的癡情,猛然間就有了濃烈的對比。

bd0237.jpg

 話少的,絕美;話多的,就容易露餡了。

 

首先,梁家輝會演戲,大家都知道,他的一口廣東腔國語,幾乎亦成了他的身份記號,演起陳少白,講起那口廣東腔國語,也許亦不離譜,問題在於他的聲音沒有感情,不像是肺腑之言,就像演戲,如果他能熟練說母語,也許就更有感染力了。

bd0296.jpg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曾志偉飾演的香港警司,造型模彷黃興、黎元洪等民國初年男兒的八字鬍模樣,造型做了歷史考據,不算離譜,問題在於這副模樣兜在曾志偉身上就讓人想笑,搞笑效應大過時代風尚。他沙啞尖細的嗓音,或許適合黑道老大的陰陽難測,就是不適合騎在馬背上發號施令,以致於每一回的開口,看不出政治人物的縱橫捭闔,只如小丑跳樑,反而攪亂了全片氛圍。

bd0297.jpg

 選角的另外弊病則是因人設戲,硬要加戲湊興。例如黎明的乞丐劉郁明,蓬頭垢面的造型,沈迷煙館的墮落,一時之間確有吸睛效應,但是怎麼都無法解釋他如何在一夕之間,只因李玉堂贖回了家傳鐵扇,然後洗個澡就能煥然一新,成為萬夫莫敵的俠客,轉折欠缺邏輯理性,亦無任何事証可以佐証他是大隱隱於市的英雄(畢竟他是哀莫大於心死的殘念死灰之人)。

 

bd0238.jpg

至於籃球巨人巴特爾飾演的「臭豆腐」,任達華飾演的對抗八國聯軍失意將軍,雖然都有烈士戲份,卻也都看不到有與眾不同的血肉戲份細部描寫,夠讓他們發揮演技。尤其是巴特爾路上遇伏,多少人拿刀刺他,剁他,兇殘的程度已非清廷鷹爪在排除異己,而是幾近於血海深仇的必報之憤了,問題在於前因不詳,他的脫身亦不明了。

 

bd0299.jpg

新人李宇春眉目清秀,男兒串扮的造型亦有說服力,拳腳身手亦稱俐落,但是戲份轉變全無意外,換誰來演都差不多;《九降風》捧紅的新人王柏傑演出年僅十七的熱血青年,表現不差,但是同樣亦沒有真正動人的戲份,從熱血到悲情,一切都太可預期。

bd0298.jpg 

 

挑三揀四了半天,《十月圍城》的群星戲並非一無可取,最稱職的演員應屬盡得打仔本色的甄子丹與康李;膚色蠟黃,讓人不識真面目的胡軍有其忠君報國的官僚思想,從陰沈低悶到散髮紅眼的轉折亦深得反派神髓;謝霆鋒收斂鋒芒,死纏活打的本性特質,不圖另創長工神話,亦能在平凡中得見其魅力;另外則是王學圻飾演的富商東家李玉堂徘徊在親情與良知之間,猶疑於私情與大愛的分際,亦算是規規矩矩的私情臨彷,有其功力,惜因劇本新意不多,只能算是不辱角色所需了。

 

十月圍城:中環追趕殺

向經典取經,未必是壞事,從經典中找尋靈感,同樣也可以締創新猷,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執導的《十月圍城》就參考了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和艾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波坦金戰艦(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The Battleship Potemkin))》,在舊瓶中釀出了新酒。

 

《十月圍城》最大的美術噱頭就是重建1905的香港情貌,特別是還原一百年前的香港中環實景,有了往日街景,電影才可能順著保衛孫文和暗殺孫文的主題旋轉,重建若不到味,《十月圍城》就欠缺了說服力。

 

bd029.jpg

這個情況和柯波拉在1972年試圖於《教父續集》中搭建舊紐約街景的企圖心是一樣的,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 )飾演的維多.柯里昂.Vito Corleone)從義大利亡命到了紐約落戶,追求的無非就是求溫飽的正常人生,但是黑幫猖獗,警察更公然收取保護費,地頭蛇吃人不吐骨頭的囂張嘴臉,這位西西里島的血性男兒自然看不下去,於是暗謀報復之道。

 

gd03.jpg

曼哈頓鬧區中的小義大利,顧名思義就是義大利人群居生活的圈子,白天有攤位,偶而亦有節慶,熙來攘往的街景能早期開發的都市景觀有了相當寫實的說服力,膽大心細的維多就利用街頭慶典的喧鬧雜遝時節,爬上屋簷,潛入民宅,進行他神不知鬼不覺的暗殺行徑。屋頂與街頭的平行敘述,慶典樂音與暗殺槍聲交響共鳴的處理手法,讓《教父續集》的這場開疆闢土,排除強敵,鞏固地盤的暗殺戲有如一場既浪漫又華麗的血祭。

 

gd04.JPG

 陳德森執導的《十月圍城》則是利用中環街景來進行一小時的浴血搏鬥,坦白說,孫文革命有成,《十月圍城》設定的劇情內容,其實是結果早已底定,不可能新詮,亦不可能改寫,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拍得熱鬧華麗,既要有曩昔風情,還要有動作節奏,用史實來包裹拳腳動作,用史事來渲染兒女情義就是《十月圍城》真正要做的事,前者交由甄子丹來執行,後者則有謝霆峰、王柏傑和李宇春等人來攜手,但是真正能夠玩出新意的卻還是只有甄子丹。

 

甄子丹飾演的角色沈重陽原本是位功夫高手,卻因嗜賭成性,導致妻離子散,他也甘為滿清鷹犬,專門跟監打探孫文黨羽陳少白的下落,帶給同盟會極大傷亡,後來意外發現妻子替他育有一位女兒,才改變陣營,沿路保護同盟會人,也因此行跡敗露,被越南出生,美國長大的拳王康李飾演的滿清頭領釘上,就在中環街上一路要追殺修理這位叛徒。

 

這場戲其實是為甄子丹與康李量身訂製的打鬥戲,有了這場戲,《十月圍城》的拳打戲才不至於淪為繡花枕頭,有了這場戲,《十月圍城》才有了足以讓戲迷討論的焦點。

ba211.JPG

 

部屬不一定打得過頭領,況且平常就靠頭領的銀兩過日子的沈重陽,發現頭領追上來算賬,自忖勝算不高,只能先轉身逃命,在人潮洶湧的中環街頭上一個逃,一個追,武術指導董瑋安排的是讓甄子丹在走廊上逃,康李則是在街上追,如何超越擋路的人群和路障,就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十月圍城》的這場動作戲就採天地雙線進行,攝影指導黃岳泰坐在活動車上,順著路軌平行拍攝,康李則是踩在道路的遮雨蓬上狂追,要呈現出「草上飛」的具體動感;甄子丹則是既跑要跳,踩踏著走廊的路攤小桌狂奔,康李的動作像飛鳶,甄子丹的肢體則既像猿躍,又像豹行,兩人的真功夫身形都展現了一氣呵成的速度與美學,看來賞心悅目,動作戲能有如此新格局,新視野,誠屬不易。

bd022.jpg

 

雖然《十月圍城》的這場動作戲一直喚起我對《教父續集》的記憶,但是速度美感確為《十月圍城》的獨家印記。

 

至於《十月圍城》壓軸的胡軍報效朝廷狙殺戲,其實就是《波坦金戰艦》中階梯屠殺戲的翻版,王柏傑坐的黃包車一路沿著石板台階往下滑去,即使他手上有槍,但是下行顛簸的車勢也讓他分寸大亂,無力抵抗,這場戲只是將原本的嬰兒推車改成了黃包車,母親的叫聲,破碎的鏡片,則是換成了梁家輝飾演的陳少白,開槍的沙皇軍隊換成了慈禧太后的親信胡軍,至於王柏傑則就成了那位嬰兒嘍!雖然整個橋段是經典翻版,畢竟編劇前頭全力鋪陳了富商李玉堂與陳少白之間的保護李家血脈的情義承諾,以及王柏傑不願獨享豁免權的堅持,以致於生死一線間的情感碰撞,還是處理得極其煽情動人。

 

參考經典,再發揚光大,果然,就更有說服力。《十月圍城》虧得有這兩場戲,才有懾人之功,幕後團隊究竟如何舊瓶釀新酒?其實是頗值得愛電影人好好去比較的。

 

破碎的擁抱:左右齊發

讀唇術,只是阿莫多瓦最新作品《破碎的擁抱(Los abrazos rotos)》中的影中影的手法之一,功能在於烘托富商配角心情;專人拍攝的紀錄片則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

 

富商兒子光X(由Rubén Ochandiano飾演)出場之際是歷經風雨滄桑之後,找上瞎眼的馬泰歐(由Lluís Homar飾演),請他執筆寫個劇本,題材是兒子對父親的回憶的復仇,因為父親既殘暴,又很有權勢,最重要的是憎恨同同志,以致於兒子只能討好父親,做不了自己。馬泰歐雖然雙目失明,卻心細如髮,一聽聲音,再加上這種故事大綱,立刻就知道這位改名字叫光X的年輕人的真實身份,斷然拒絕了他。

 

接受,會是因緣;拒絕,則是火花。不論是因緣或者火花,不為人知的前塵往事就在這一回合的接觸上有了啟動倒敘的機轉了。

be72.jpg

光X只能算是電影愛好者,論功力也只能算是初步登堂,尚未入室,在拍片現場只能跟前跟後瞎起鬨,由他來拍攝片場紀實,既是觀摩學習,也是監督視察,可謂一舉兩得。但是他的紀錄片實質上是富商父親窺伺情人心事的證物,沒人視為創作,連帶也就使得觀眾對這位難成大器的少主光X的角色少了同情。

 

真正懂得變魔術的魔法師往往都會先餵養觀眾一些無用或者不實的資訊,營造了先入為主的意念後,然後再揭露真相底牌,來個大逆轉,被騙得團團轉的觀眾因而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樂趣。be78.JPG

 

光X的角色原本是礙手礙腳的討厭鬼,被愛情衝昏頭的馬泰歐最不想他黏纏在旁邊,因為他的攝影機會拍下他不可告人的私情;Penélope Cruz飾演的Lena也嫌他的攝影機讓她的行蹤與心情無所遁形,忍不住就要開罵斥責。但是片場紀實要的就是還原拍片現場的大小事,導演和女主角何等重要,他們的默契攸關作品成敗,他們的愛情更是帶動作品起飛的助燃劑,所以光X真的要能拍出一部成功的紀錄片,電影攝製的流程只是過場,這段情的現場見証才是畫龍點睛的關鍵所在。

 

紀錄片的意義不就在讓所有的人看見被忽略的事物或者宏觀地看見事件的全貌嗎?特別是一段見不得人的地下情,如果有一隻眼睛悄悄收藏了所有的細節,成了見証,特別是在一切都已灰飛湮滅後,驀然重逢,前塵往事俱上心頭,所有不曾察知的生命或情愛幽微,因而能夠豁然開朗,是不是更有雷霆萬鈞之勢?MDF01715.jpg

阿莫多瓦的機巧在於一方面用正向的劇情片來敘述一段夾纏在製片、導演和女主角間的矛盾戀情,另一方面則用所謂的現場紀錄片的形式來佐証導演和女主角曾經有過的幽微私密。當然,這部由光X歷時多年,三位相關當事人死了兩位才完成的傲世紀錄片,也提供了最關鍵的高潮影像,劇情片像正手拍,紀錄片像反手拍,正反交織,乒乒乓乓完成了一則生死不悔的愛情傳奇。

破碎的擁抱:讀唇讀心

 

從電影環境中取材,在電影中加進電影攝製過程,一直是西班牙大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偏好的創作手痕,而且看似老調重彈的「影中影,戲中戲」手法,他都能找到新穎銳利的切入點,信手拈來,談笑有風的自如功力,讓人歎服。

 

阿莫多瓦最新作品《破碎的擁抱(Los abrazos rotos)》中採用的「影中影」手法,主要在於配音室裡的變奏曲。

 

José Luis Gómez 飾演的富商Ernesto Martel為了圓同居女友Lena(由Penélope Cruz飾演)的銀河星夢,不但出錢擔任製片,還派出同樣迷戀電影的兒子Ray X(由Rubén Ochandiano飾演)到現場監軍,順便拍紀錄片。只是這部紀錄片並非拍片紀實或者花絮,而是掌控Lena行跡及心情的蒐証。

 

不是同步收音的電影,沖洗出來的拷貝往往就只有影像,沒有聲音,因此需要讀唇,才能讀心,阿莫多瓦顛覆了傳統配音手法,找來了長期合作夥伴Lola Dueñas飾演讀唇人,紀錄片每拍一段,就立刻在私人放映室中播映出來,透過唇語解讀,知道愛人在片場的一舉一動,掌握愛人不曾(或者不肯)與他分享的私密心情。

 

這種手法,不只是「偷窺」,更是「竊聽」了,不管是偷或是竊,目的都在探知真心與真情。特別是只靠著金錢維繫的愛情,尤其脆弱,尤其需要安心保險,然而一旦需要採取這種非常手段時,愛情關係的朝不保夕,已不待言。

 

wo01.jpg

阿莫多瓦很懂得聲音的虛妄,也很善於運用聲音的魅惑性格,最典型的實例就是《精神崩潰邊緣的女人(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中那位花心多情的男主角Ivan (Fernando Guillen飾演)就是電影配音高手,每天待在配音室裡熟悉背誦著各國電影的情話大全,用他的嗓音蠱惑觀眾,也用偷來的情話,一字一句迷亂顛倒身旁巧遇的女朋友,阿莫多瓦給予Ivan的人格素描就是他對著麥克風傳情達意的大特寫,Ivan就靠這張嘴行騙情海,Ivan就靠這張嘴讓身旁女人的精神差點崩潰,而Ivan持續靠著打電話或者電話答錄機裡的「聲音」演出,繼續著他的偷情人生。

 

凡夫俗子或許相信言為心聲,但是遇到巧言令色之人,就難免被表演矇混住了,《破碎的擁抱》中的富商要請兒子偷拍片場紀實,就是被自己見不到真相,唯人情人真情流露時,才能「看見」與「聽見」情人的真心,他請讀唇人來解讀愛人唇語,其實是何等卑微無力的掙扎,知道真相又如何?情人一旦變心,千方百計亦難回春;但是不知道真相,卻又可能讓自己成為冤大頭,富商願意做個癡情人,但是不肯做被人欺瞞擺布的傻蛋,錙銖必較的商人性格,轉換到情場上時,同樣流露著「願睹不服輸」的奸狠作風,他被迫孤注一擲的反擊力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be08.jpg

 

沒有人會同情《破碎的擁抱》中的富商,只有阿莫多瓦例外。放映室中Lena每一回的真情流露,對他而言,都是假像剝落幻滅的無情打擊,就算他是個懂得用金錢收買欲望的吸血鬼,他畢竟還是個蒼老的吸血鬼,就算他能擊毀情敵的肉身與作品,也只剩下慘淡又不堪撿拾的勝利碎片,看著他用紅藍綠三色投影機播放拍片現場紀實的紀錄片時,你看到的是一位傷心的情人,也許他不懂人間真愛,但是至少他一直用著自己習慣的金錢模式去交換愛情,只不過金山銀山只換來的卻只是殘破不堪的鄙夷與怒罵。

 

他的自私或許讓人不恥,但是人間真的有不自私的愛情嗎?阿莫多瓦讓影迷看到了富商的猥瑣,但是也明白了什麼叫做絕望的反撲。

破碎的擁抱:神來一筆

你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形容詞來描寫西班牙大導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我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到了「古怪纖細的過動兒」一詞,或許接近了我所理解的阿莫多瓦其人其作品。

 

每一回觀看阿莫多瓦的作品都會驚服於他匪夷所思的想像力,他的最新作品《破碎的擁抱(Los abrazos rotos)中的主角馬泰(由Lluís Homar飾演),喜歡別人用Harry Caine這個美國式名字來叫他,他是一個瞎了眼的電影導演(電影中有電影,這是阿莫多瓦的作品特色之一;主角總有殘缺,總有憾,亦是阿莫多瓦慣用的手痕之二),瞎了眼的電影導演不能再拍片了,他能夠做什麼事呢?Harry Caine還有耳朵,還有手,還有一張能夠蠱惑少女的蜜嘴,阿莫多瓦從Harry Caine的開場戲就安排他如何靠著花言巧語,騙得少女芳心,騙得短暫露水情,那是人瞎心未瞎,本事依舊大得很的行動論述。

 

瞎了眼的Harry Caine不能再拍戲,卻依舊能夠靠著點字法來寫劇本,過去的閱歷和才情,讓他即使困居斗室,亦能夠掰出各種有趣劇本,維持自己的專業尊嚴和維生本事。為了提攜新人(其實是他的私生子),兩人就在辦公室裡你一言我一語掰出了一場吸血鬼傳奇:現代吸血鬼為了解決血荒問題,想出了創辦血庫的天才點子。


be09.jpg阿莫多瓦的吸血鬼狂想曲包括了至少五個轉折:
01.捐血中心背後是一群吸血鬼,喜歡把別人捐的血A起來自己用;吸血鬼女生和一個正常男生在專門A血的捐血中心上班,他們一要嘿咻,她就打住,免得在激情時失控咬了他,他想怎樣都行,就是不能親嘴。
02.變得更親密之後,她就戴嘴套,好保護彼此,她一興奮,牙齒就變翹變長,嘴巴則跟狼一樣突出來。
03.吸血鬼就像華人,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卻很低調,也跟華人一樣控制了幾種產業。(這段對白也透露了阿莫多瓦對華人的印像)。
04.吸血鬼就像墨鏡製造業,還有夜生活,酒吧、舞廳、夜店,他們不必嗑藥提神,最適合夜生活。
05.吸血鬼也要防曬乳霜,他們對氣候和臭氧層破洞很敏感,他們的防曬乳液品質最棒,這種乳霜要厚得像盔甲,好提供全天防護。電影片頭就可以安排一個大正妹光著身體,抹上很厚的防曬乳霜後,才去捐血中心上班。

 

好笑的不是這則吸血鬼成立捐血中心的瞎掰劇本,而是一老一少煞有介事地討論著各種想像不到的情節,每一個點子都讓人爆笑,每一個彎轉都讓人拍案叫絕,很想知道阿莫多瓦的腦子裡到底裝有什麼機關,可以想出這麼多的怪招?凡人做不到的事,交給導演來完成,不也是影視創作者的最大創意資產嗎?

 

但是這場戲一定要來和阿莫多瓦1988年的成名作《精神崩潰邊緣的女人(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來對照觀看,當年他最仰靠的女明星卡門.摩拉(Carmen Maura)在片中飾演為情所受的電影配音員,滿心悲憤,想要報復負心漢,卻坐困愁城之際,打開電視看見了自己所拍的一隻洗衣粉廣告片,她飾演一位母親,正在替犯下殺人案的兒子處理血跡斑斑的犯案衣裳,然後警探上門查尋血衣,從洗衣機裡起出血衣時,卻是雪白乾淨,煥然若新的衣裳,然後她轉身舉起洗衣粉,傲然展示這套洗淨力超強的洗衣粉。

 

idv6ygr5o833gy5d.jpg

犯下殺人血案都可以處理得天衣無縫,單就廣告效應來說,這款洗衣粉的洗淨力確實堪稱天下第一,絕對可以搏觀眾一笑,可是沒有一家洗衣粉敢用這種古靈精怪的手法訴諸大眾,阿莫多瓦看似天馬行空的廣告創意,不適用於商業市場,卻百分之百吻合他的創作需求,廣告中暗示的毀屍滅跡不露痕跡的洗淨功效,坦白說正是卡門.摩拉心裡蠢蠢欲動的憤怒呻吟,一隻突如其來的廣告片道盡她心中的委屈,說出了她渴求慰藉洩憤的心情,看似荒誕,卻是萬般心事盡在其中的神來一筆,何等犀利!又何等精準!

 

既然如此,吸血鬼又與《破碎的擁抱》有什麼關連呢?愛人為了救重病父親,不惜出賣色相,有錢的老闆何不就直接出錢來包養愛人呢?成全了愛人的心願,也遂了自己的意,人生何等美妙?愛人想要演電影,有錢的老闆何不自己出資當製片,掌握所有的脈動呢?需要什麼,就自行開發,到源頭到下游全都可以自行掌握,多麼稱心如意啊!問題是,本質還是吸血,換了包裝,換了行當,就讓人放下戒心,不以為意了嗎?資本家不就是最會用這種手法來掠奪人生嗎?

 

be012.jpg

 

吸血鬼,不只是笑話,吸血鬼是文化縮影,阿莫多瓦用插科打諢的方法訴說著自己的人生觀察,捧腹大笑之餘,就看觀眾體悟多少了?

12月26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1226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阿凡達》

 

迷戀電影的朋友,最近都不會錯過《阿凡達》,主要是它的科技傲人又炫目。

 

科技上,拍過驚天動地的《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確實還是銳意創新,無所匹敵的世界之王;戲劇上,他卻成了權杖依舊,卻坐困龍城,變不出新戲法的老王。

 

王,是榮耀,卻也是負擔。因為是王,所以他能募集二億五千萬美金,打造出畫時代的《阿凡達》3D影像科技,但也因為王者以驕傲身形操弄新科技,以讓人目眩又驚佩的快速往前奔去,觀眾卻發現《阿凡達》加掛的戲劇列車還是20世紀的老舊車廂,難免就因而嗟歎,因為俗人眾生畢竟是以二億五千萬美金的等級,期待著《阿凡達》的工藝與戲劇成就。

 

AV07.jpg

《阿凡達》標榜視覺科技上的革命,但是其他的元素卻相形見絀,於是我選擇了波蘭作曲家普瑞斯納替巴西導演黑克特.巴班柯Hector Babenco)執導的《在上帝賜予的土地上遊玩(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做配樂,你會發現,這部1992年的電影配樂,同樣適合解讀這部2009年的電影。

 

當然,還有《鐵達尼號》、《魔法公主》和《風中奇緣》,太多的似曾相識,成了超級大片美中不足的遺憾。

 

本段音樂:

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原聲帶

《鐵達尼號》原聲帶

《魔法公主》原聲帶

《風中奇緣》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破碎的擁抱》

 

b3018.jpg

西班牙大導阿莫多瓦與女星潘妮洛普=.[克魯茲4度攜手合作,這一回的潘妮洛普,比起《完美女人》要瘦了一圈,讓人想起了奧黛麗赫本,以及歌蒂韓,阿莫多瓦愛玩的影中影,戲中戲手法,本片有了更深的表現空間。作曲家艾伯特.伊格雷西亞斯的開場音樂,就有著似水流年的風味,搭配老舊的紀錄片,彷彿看見了歷史感情,看見了一段不滅的眷戀。

 

一個瞎了眼的電影導演能夠做什麼事呢?他還有耳朵,還有手,還有一張嘴,還有想像力,他沒有放棄當下,亦沒有忘卻往事。

 

本段音樂:

《破碎的擁抱》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Paint_Your_Wagon_42592_Medium.jpg

電影人生:今天是2009年最後一集播出的電影最前線,但是這個年還有五天,要倒數計時,好像太早了,該用什麼方式記憶這一年呢?我想起了剛才節目中才與大家共同聆聽作曲家艾伯特.伊格雷西亞斯的《破碎的擁抱》配樂作品,於是就在節目中送出西班牙大導阿莫多瓦作品原聲帶《我的母親》、《悄悄告訴她》和《壞教慾》各一卷的方式,回饋聽眾朋友,節目中你會聽到一些屬於2009年的電影音樂,只要答對片名,就可以取得原聲帶,讓拿到原聲帶的朋友,可以先聽音樂,再去看電影。

 

取得原聲帶的方式如下:

一,採取電影叩應方式;

二,答對節目中播放的音樂究竟是那一部電影採用的音樂即可。

三,只送三卷原聲帶,叩應要快,先答對者先拿。

四,叩應電話,請聽節目。

Paint_Your_Wagon_42589_Medium.jpg

 

當然,節目最後的壓軸作品則是我青年時期觀影記憶最美麗的一瞥回顧,重溫經典西部電長征萬寶山Paint Your Wagon的主題曲「I was born under a wandering starI’m On My Way」,如果你知道李.馬文是誰,你就會知道當年他所哼唱的這首歌曲有多迷人了。

 

 

本段音樂:   

shooo!》、《大江東去》《昂/另一種鄉愁》、《Barcellona

長征萬寶山(Paint Your Wagon主題曲「I was born under a wandering starI’m On My Way

 

 

蝙蝠弄鬼魅:血色情慾

俗話說:「平時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理直氣壯的一句話,其實說的是若做了虧心事,小心就有鬼敲門。

 

做了不該做的事,心頭就有鬼,風聲鶴唳,動輒驚懼猜疑,這是人性之常,這亦提供創作者極大的表現空間。南韓導演朴贊郁的《蝙蝠:血色情慾》就深諳箇中三味。

 

TH013.jpg

 這個見鬼的重頭戲就交給申河均飾演的泰宇來完成,他是男主角神父尚賢(由宋康昊飾演)的童年玩伴,智商不高,脾氣卻很大,而且傳承了韓國大男人的驕縱習性,對童養媳老婆泰珠不知憐香惜玉,反而頤指氣使,不時公然凌辱;泰珠即使恨到牙癢,也只能夜半時分拿起刀剪,裝模作樣要刺向泰宇咽喉出氣,她除了靠夢遊狂奔出氣之外,則是私拿刀剪自戕,創造被老公凌虐的傷口贏得同情,暗戀泰珠的尚賢在偷情得手後,惡從膽邊生,於是假藉釣魚之名,謀害泰宇。

 

問題在於謀殺的過程不是推人落水就完成了,泰宇會游泳,也會掙扎,尚賢必需用石頭重壓,才能將他困溺水中,這番掙扎,也就成就了《蝙蝠:血色情慾》最讓人驚懼的夢魘圖像。

 

謀害親夫的急色男女,也許從此可以公然尋歡,卻未必心安理得,朴贊郁原本用一張水飄飄的水床來裝飾泰宇的少爺性格,這張水床卻在泰宇身故後提供了一個重返命案現場的水像連結,坐上床,盪盪水飄的感覺,然後就會憶想起狠心殺人的那種水波往事。

 

TH014.jpg

床上的尚賢對水的戒懼,繼而也反應在他對泰珠過激的生理現象起了疑心,心中有鬼的猜疑,讓他們似乎經常看見泰宇的亡靈閃動在他們共處的空間裡,朴贊郁因而在申河均身上成功塑造了極有說服力的鬼魅形象:他總是渾身溼淋淋的,總是胸口捧著一塊大石頭。

 

形象駭人,不難,難的是如何運用這個形象創造讓人難忘的痛覺?朴贊郁的安排是讓泰宇成為第三者:做愛時,他就夾在男女之間(那是不讓姦淫得逞的攪局人);共寢時,他就睡在男女之間。而且泰宇依舊那副傻笑模樣,他無需悲憤索命要公道,他的存在就是最大的懲罰與苦刑,朴贊郁顯然明白心苦比身苦更來得劇烈。

 

《蝙蝠:血色情慾》的四位主要演員都很精彩,宋康昊幾番天人交戰的矛盾煎熬,配合他穿上神父裝的模樣,很有說服力,金玉彬飾演的泰珠亦在眉宇和肢體間精準詮釋怨婦心聲,但是表現最驚人的除了申河均飾演的泰宇之外,金海淑飾演的母親一角更是光靠眼神抖動就能牽動猜忌的心情,有了這對母子配角,《蝙蝠:血色情慾》的家族恩怨與人間情仇就更具備了人間血肉,不必驚叫嚇人,就能讓人不寒而慄,坦白說,那也是恐怖片的傲人高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