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風雲:黑人之美

1981年的某個夏夜,有位同學在紐約地鐵遭到黑人打劫,他形容當時自己嚇得一回頭,只看到身後一團黑,除了一排白牙,什麼都看不清,嚇得只能乖乖交出錢包。

2006 年的夏夜,看了電影《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片中有一場警察趁黑夜要去搶救人質,地點在一住宅區,四周有樹籬,守衛是黑幫的黑人,夜色茫茫中,極目四望,果真是一團黑,很難分辨黑人警衛到底站在那兒守衛著。觀眾看不清的,主角卻看得很清楚,因此就是能順利解決警衛。

黑,是多數人對黑人膚色的認知,但是邁可.曼導演卻在《邁阿密風雲》嘗試打造黑人的肌膚美學。

他選擇的對象是金像獎黑人影帝傑米.福克斯,以及曾在《神鬼奇航:加勒比亞海盗》中飾演女巫的女星娜歐密.哈里斯(Naomie Harris),場景則是床戲及浴室的親密洗澡戲。

找知名影星來拍攝床戲,可以滿足影迷的窺視心理,而且正因為他們大牌,畫面肯定會拍得藝術精美,不會惡形惡狀,反而更添電影質感。

不過,娜歐密.哈里斯接受了床戲,卻拒絕脫光了演出出浴戲,理由是她覺得這場戲不重要,逼得導演只能另外找替身演出。其實,這場出浴戲是床戲的前奏,一切點到為止,洗完澡再上床,才是重點,因為他們雖然都是警探,卻也是愛人,一起出任務,一起享受春宵,合情又入理。邁可.曼先玩了個小噱頭,讓傑米兩三下就洩了氣,觀眾什麼也沒看到,心裡才在暗念這個警探原來也是銀樣蠟槍頭,不靈光也不管用,隨即,傑米就脫口而出說:「騙你的啦!」這才開始翻雲覆雨。

接下來的床戲,其實是最美麗的一場黑人床戲。我立刻想起了1971年由Gordon Parks執導的黑人經典電影《黑豹(Shaft)》,電影中的男主角Richard Roundtree是紐約最幹練的私家偵探,不但敢惹黑人老大,白人幫派他也照樣挑釁對幹,人們提到這部電影時,一定會提到黑人歌手艾塞克海斯(Isaac Hayes)打造的主題音樂,但是我至今唯一記得的一場戲,卻是這位名叫Shaft的黑人警探,縱情與黑人女友做愛的床戲。這場戲,其實,男女主角露得並不多,但卻是好萊塢主流電影首度讓人撞見了黑人的情欲世界,這和一般x級電影的黑人交歡戲完全不同,而是一位黑人銀幕英雄瀟灑自在的床戲表現。

《邁阿密風雲》中,邁可.曼接下來用的是近距離的特寫鏡頭,讓我們清楚看到男女演員黑得晶瑩剔透,又紋理細緻的肌膚,視覺上,你目擊的是兩片黑色大理石的珠聯璧合,感覺上,那是好萊塢影像史罕見的黑人情欲頌歌。

情深意濃的情愛世界中,本來就不該有膚色之別,什麼樣的顏色都應創造出同樣的愛情才對,但是長久以來,觀眾習慣的不就是白人間的愛情嗎?從《往日情懷、、《麻雀變鳳凰》到《鐵達尼號》,鮮白的胴體打造了世人的肉體美學,黑人的欲望世界中曾幾何時出現過美輪美奐,求精又求美的經典鏡頭呢?

一旦美麗,就會難忘,一旦難忘,就成了經典。

《邁阿密風雲》中的重裝武器及強烈的殺傷效果,摩登拉風的流線型快艇,以及兩架走私飛機齊飛以欺騙邊境雷達的噱頭,都夠滿足了警匪電影的觀眾需求,但是這部電影唯一會留存在我記憶中的畫面,卻可能是兩位黑人替身演員上陣演出的肉體特寫。

欲望,可以是聖潔而美麗的,黑色,可是比白色更耀目而迷人的,《邁阿密風雲》中的黑人床戲,成功打造了銀幕上罕見的黑人肉體美。

鐵達尼號:最後見証者

歷史提供了電影創作者無限的靈感與創意,但是,電影卻可能悄悄搶走了歷史的詮釋權,如果電影能讓歷史中泛黃的人影得到重生的機會,即使電影充滿了偏見或誤讀,對我而言,都無傷大雅。

今天外電傳來的最新消息是「鐵達尼號」還有最後一名生還者活在人世,她的名字叫做米兒維娜.狄恩(Millvina Dean),如今已經九十七歲了,卻因為付不出養老院的費用,生活堪慮,於是曾在1997年以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創造無數財富的導演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男主角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 Caprio)與女主角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ate)合捐了三萬美元給她。

「鐵達尼號」在1912年首航就撞上了冰山,米兒維娜當時才剛出生二個多月,結果父親罹難,她則是存活了下來,讀到這則外電時,眼前似乎就浮現出鐵達尼號沈船前,世人爭相逃命,但是救生艇有限,於是就有比利.贊(Billy Zane)飾演的無賴男人硬是搶過人家嬰兒,爭得上救生小艇的逃命資格,米兒維娜或許就是眾多襁褓嬰孩之一吧?

ti17634 《鐵達尼號》創下了許多電影藝術與技術的高峰,我最佩服的其實是蘿絲(Rose DeWitt Bukater)的虛構角色,透過當時已經快八十歲的老女星Gloria Stuart來詮釋老年的蘿絲,念念難忘老情人傑克,在垂暮之年依舊急著想要重溫鐵達尼舊夢的心情,揭開了這艘世紀巨輪曾經有過的一頁浪漫傳奇。

電影中狄卡皮歐飾演的傑克曾經替蘿絲畫了一張人體素描,當老蘿絲重新取得這張裸畫,神遊當年旑妮風光時,一句:「那是我這輩子最銷魂蝕骨的片刻。」滿室春光的風情就已躍然銀幕,創造了無數想像,而她的孫女想要追問:「然後呢?」她又會俏皮地回應說:「你是想知道我們到底『做了沒』?是嗎?」

ttitanic34 光是這幾句話對話,就已是記憶夢幻與真實人生的絕美對話,「鐵達尼號」是真實事件,但是踩在真實的邊緣,用虛構人物來編織創造另外一個美麗傳奇,又能合情入理,深情畢露,才是《鐵達尼號》最迷人的創意所在,就像船上樂團堅守崗位,演奏到最後一刻的真實故事,何等動人,但是他們最後演出的曲目真的就是「更加與主接近(Nearer My God to Thee)」嗎?事實經過藝術的美化,則是另外的美麗異想了。

傑克與蘿絲的故事,其實只是冰洋傳奇的夢幻泡影,但是卻巧妙讓很多人透過他們的夢幻肉身來記憶或理解「鐵達尼號」沈船記。電影從來不會是史書,卻可以竊取或掠奪了歷史的部份解釋權,看著年老的米兒維娜孤苦無依,等待救援,你或許會慶幸九十九歲的Gloria Stuart依然還健在人世(當年,她在八十八歲高齡還以女配角入圍者身份,出席奧斯卡盛會時還寫下了最年長的入圍影星出席紀錄呢)。

《鐵達尼號》的電影賣座與得獎記錄,早已寫進了歷史,它的野史手筆,自然無需太認真對待,但是「鐵達尼號」家族持續相扶持的傳奇故事,還是一則美麗的人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