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與Al:誰像教父

姻緣天註定,星途同樣也是天註定。

讀Robert Redford傳記,讀到他和許多經典電影擦肩而過的傳奇,每一次的選擇,都可能改寫電影史。

很難想像如果Robert Redford詮釋《教父(The Godfather)》中的第二代教父Michael Corleone,整部電影會變成什麼模樣?

導演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一開始就很堅定要找當時名不見報章的Al Pacino來擔綱,他的innocence、低調和陰沉都很適合,相對之下,Robert Redford陽光明亮,就不像全在腦子裡運籌帷幄,圖謀大計的黑幫領袖。

主張請Robert Redford演出的是製片Al Ruddy,理由是黑幫大片需要巨星烘抬,Warren Beatty 、Jack Nicholson,都是考慮人選,其中1969年剛以《虎豹小霸王》風靡全球的Robert Redford最受青睞,請他壓陣,票房相對穩妥。

柯波拉說什麼都不肯,因為怎麼看Robert都不合適。Robert也認為自己並不合適,無意爭取。反而是製片高層憂心忡忡,舉棋不定。最後《教父》原著Mario Puzo 出面,認為Al Pacino才像他筆下人物,一切定案。

Al Pacino沒讓支持者失望,一代巨星就此誕生。

Robert Redford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人家忙著拍《教父》,他也同時忙著拍完《刺激(The Sting)》和《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名利雙收,躍昇巨星中的巨星。

《教父》選角能夠得到雙贏結果確實不容易,Michael Corleone如果換成Robert Redford,肯定是另外一部電影,一切天註定,我相信。

黑雨:高倉健豪情放歌

《黑雨》中表現最搶眼的要屬飾演美國血性警探的安迪·賈西亞(Andy Garcia)與大反派佐藤的松田優作。其中松田優作1970年代即已名揚日本,但也一心想拍好萊塢電影垂名影史,所以隱瞞自己罹患膀胱癌病史,硬撐著病體拍完《黑雨》,來不及看到電影即辭世,兇殘嗜殺的冷血眼神,能忍斷指之痛也要狙殺老大的狠勁,都讓人印象深刻。

安迪·賈西亞原本理性辦案,被佐藤惹毛後,血衝腦門上了調虎離山計而告慘死,那種先鬆後緊的表演,非常傳神,尤其開場時,拿著大衣扮鬥牛士歡迎騎重機的同伴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Kirk Douglas),最後也是拿著大衣遭遇日本黑道重機群圍殺致死,就可以看到雷利·史考特1980年代的電影布局縝密,注重首尾呼應的細節(至於麥可.道格拉斯先在大阪機場受騙,也在大阪機場脫逃復仇,都用心在做對照)。

不過,安迪·賈西亞在《黑雨》中最功德無量的表現要屬趁著三分酒意硬拉著高倉健的領帶,走上酒吧舞台一起中合唱Ray Charles的名曲「What’d I Say」 ,同時還硬塞進了一副墨鏡給他(模仿目盲的Ray Charles?),兩人一搭一唱,你一句我一句接腔高歌,還真是珍貴的影史紀錄(高倉健什麼時候這麼放鬆自在?也出過唱片的高倉健什麼時候不唱愁人哀歌,搖頭幌腦唱起洋歌?),所有的不可能,所有的第一次,都讓透過《黑雨》探尋高倉健表演路數的影迷大呼過癮。

Black Rain 1989 – Ray Charles “What’d I Say” (youtube.com)

高倉健的英語說得流暢俐落,也是《黑雨》的另一驚喜發現。可惜,整部電影還是要他飾演克己復禮的傳統警探,尤其他發現麥可順手牽羊拿走美金,就不齒小偷行徑的「正義凜然」,後來發現美金另有玄機,就適時放水的轉變,算是情理法兼顧的人性本色。但他仍要追問麥可是否在美國有污錢的風紀問題時,仍不忘訓斥他既侮辱了並肩作戰的同袍,也辱及自己的義正辭嚴,顯然雷利·史考特也明白高倉健的「刻板」硬漢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就順勢讓他的一號表情再次發揮,也算是對日本大咖的禮遇與敬重了。

《黑雨》的關鍵字在假鈔,日本黑道製作出絕對逼真的美鈔版模,意圖擾亂美國經濟,以報復日本戰敗前夕,慘遭原子彈血洗,導致連天黑雨的悲慘往事,主題夠唬人,但是一個叛幫堂主就壞了大局,其實也是成不了氣候的小題大作。

雷利·史考特偏愛低光源與逆光攝影,《黑雨》一點沒少,他對日本霓虹燈的迷戀,《黑雨》也一如《銀翼殺手》玩得很開心,相似度太高,新意太少,《黑雨》評價不高也就一點不意外了。

至於Hans Zimmer的配樂,偶而出來晃動一下,還是滿有情趣的,可惜製片不對盤,大幅閹割後未能帶電影前行,殊為可惜。

特技玩家:豪情比天高

電影的最後決鬥是Winston Duke飾演的特技組boss號召全體組員一起來,痛毆那些包庇犯罪的黑道保鑣。為什麼?因為他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不管是肉身神話,或者是正義空隙。

1980年電影《特技演員(Stunt Man)》曾經給特技演員一個高級讚美詞:「如果上帝也能做到我們做到的事,他一定 開心極了( If God could do the things that we can do, he’d be a happy man . . .)」狂妄?確實!但是他們豪情比天高,也是夢想成真的關鍵。

電影中的特技成員每回的挑戰都來自於還有什麼別人沒做過的特技?一次比一次難,是自我鞭策,也是職場現實,觀眾貪得無厭,製片與導演何嘗不是如此?不輸人也不輸陣,成為業內的潛臺詞,做或不做,不是一句話的問題,而是怎麼漂亮達陣的周密盤算與佈陣。成或不成,不是面子問題,而是攸關生死。

《特技演員》的另一句經典臺詞是:「知道的越多,你越脆弱(You’re never more vulnerable than when you know too much.)」看戲的人愛說:「技高人膽大。」知道艱難何在,更能看清死神黑影。

《特技玩家》導演大衛·雷奇(David Leitch)本身也當過特技演員以及武術指導,對於很少正面露臉的特技同伴甘苦知之甚詳,拍一齣能夠炫技,又能弘道(替特技同業爭取榮光、待遇及掌聲)的心情,替《特技玩家》的奇觀爽度拉抬了好幾個檔次。

電影的第一場戲是從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墜樓意外開始,那是特技演員的惡夢,人生立即彩色變黑白。

經典歌舞片《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 )》的男主角Gene Kelly)開場也是特技演員,一再出生入死,一再灰頭土臉,一再僥倖脫險,讓觀眾看見風險,卻又即使餵養了幸運糖衣,畢竟沒人想看見失敗悲劇,其實,很多特技演員的悲情心情是:「因為就爛命一條,才會去做那麼多瘋狂的事(He does wild and crazy things because he has nothing to lose…but his life.)」(又是《特技演員》的再一句經典臺詞)。


看過片《萬花嬉春》拍片花絮的影迷應該都記得能跳善舞,一身好本事的Gene Kelly在演出從公車車頂翻落戲時,一個閃失,沒跳到氣墊上,直接觸地的驚險,還好沒跛沒傷,天下有誰這麼幸運?

Ryan Gosling如何從失敗的地方重新站起來,爭回失去的愛情與事業?正是《特技玩家》的劇情軸線,所以導演和Ryan Gosling努力做到特技大全:從沙灘翻車八圈半、全身著火拉鋼絲撞牆、懸臂吊桿攝影機的左右搖晃、垃圾鐵箱一路在馬路上擦撞火花,裡頭還有人扭打,後頭還有划著火花前行的Ryan Gosling、以及水道上飛船相撞、跳上直升機的肉身神話…….導演根本就是邀請大家來見證及票選最難忘的特技奇觀。

特技就是要娛樂觀眾,讓觀眾大呼過癮,《特技玩家》滿足了追求爽度的觀眾視聽。

當然,《特技玩家》也善用了大明星的膨脹與嫉妒來說故事。

動作巨星難免會被影迷或朋友問到,電影中的那些驚險鏡頭都是你自己演出的嗎?有沒有替身上陣?有的人會誠實以對,有的人則會全盤否認,誇稱一切都是自己來的,騎虎難下後,悲劇往往緊隨而至。《鼠膽威龍》消遣巨星的描寫,也適合對照來看。

至於一手遮天,可以替巨星善後擦屁股的製片,也是《特技玩家》嘲諷的對象,Hannah Waddingham詮釋的She-Devil,說謊不打草稿,面不改色的表演,非常具有說服力。相對之下,女主角Emily Blunt的表現就完全不對勁,還好全片有Ryan Gosling撐著,靠他一個人的肌肉與帥氣,夠讓觀眾開心滿意了。

夏日文化洋行:敞篷車

不受傳統捆綁,自由自在找尋最合適的表現方式確實是文夏歌曲能夠世代傳唱的原因之一,歌詞清楚明白,旋律琅琅上口,人人都能唱。所以廣播電台每天一定要播他的歌.

文夏在1960年代就開著敞篷車載著文夏四姊妹,巡迴各地演唱.。敞篷車?在今天都依舊騷包拉風,更何況是1960年代?可想而知,所到之處歌迷能不瘋魔?

1960年代的台灣也還沒有出現女子樂團,文夏四姊妹載歌載舞的演出,在電影中場登台表演,更是開啟了電影結合演唱會的新形式,萬人空巷是一點都不意外的結果。

問題來了,這輛敞篷車雖然還在,歷代文夏姐妹感情也依舊濃烈,但是《夏日的文化洋行》要怎麼樣來表現這輛敞篷車的昔日風情?

洪榮良導演顯然掌握到了文夏自由自在精神,跳脫了傳統紀錄片的拍攝框架:就讓這兩敞篷車重新奔馳在台北街頭吧!就讓就讓文夏姊妹們重新坐上這一輛敞篷車呼嘯而過,而且引吭高歌吧!

昔日人來瘋,萬人迷;今日自然風,吹回多少美麗回憶!而且節拍超快,就像昔日旋風兒!就像時代風雲兒!

因為這份野勁,因為這份豪放,《夏日的文化洋行》找回了台灣歌王的豪情本色。

女兒王文姬說,紀錄片是拍給爸爸看的,相信文夏看到這一幕一定會開懷大笑。雖然他很難搞,雖然他要求很多,一旦發現年輕人比他更敢嘗試新的表現形式,一定會點頭讚許的。

夏日文化洋行:文夏傳

觀賞文夏紀錄片《夏日的文化洋行》時,全場笑聲不斷,不時也有人在啜泣,我則是從中填補了許多無知與忽略的細節,知性與感性都飽滿豐實。

文夏的父親姓沈,母親姓王,他的本名叫王瑞河,因為排行次男,從母姓。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事先並不知情,看了紀錄片才恍然大悟。

《夏日的文化洋行》從裁縫機與線團轉動開始,因為母親王錦曾經留日學習洋裝設計,後來更開設的洋裝補習班。文化與文夏的日文發音都是Banga,文化洋行就是文夏洋行,慈母心,兒子銘記終身。

既然母親深受先進時尚啟蒙,文夏的表演服裝,文夏四姐妹的服裝全出自王錦之手。

文夏登台演出,母親會捧著茶守在後台,想要滋潤兒子嗓子。

1970年代台語歌受到打壓,文夏憤而帶領四姐妹出國巡演,大半年不能回家,讓他有感而發寫下「黃昏的故鄉」的思鄉歌詞:
叫著我 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
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單若來到異鄉
不時也會念家鄉
今日又是會聽見著喔~
親像塊叫我的

痛苦啃噬內心,歌詞自然撼動人心,世代傳唱。

思念母親的心情,也讓他寫下「媽媽請你也保重」的歌詞:
若想起故鄉目屎就流落來
免掛意請你放心我的阿母
雖然是孤單一個 
雖然是孤單一個
我也來到他鄉的這個省都
不過我是真勇健的 
媽媽請你也保重

你會唱,我會唱,大家都會唱,而且願意大聲唱,文夏的詞如此平易近人,引吭高歌何等療癒。

這一切都源自母親的愛。

《夏日的文化洋行》讓觀眾知道文夏的璀璨人生,也讓大家認識了王錦女士,也明白他的父親雖然不悅他唱歌,被迫遠行時,還是會塞錢給他。

聖經說:Honor Thy Father, 《夏日的文化洋行》 也Honor Thy Mother,你看見90多歲的文夏用顫抖的聲音感謝父母親的疼愛,你其實很難克制淚水,但你也會和他一樣,鼓足氣力再歌聲在唱一句:親像塊叫我的!

倍賞千惠子:驛的奔放

日本大導演山田洋次曾經形容高倉健:「他那對眼睛有一股勾魂攝魄的魔力,他的眼睛裡載滿了悲哀和喜悅。

日本名導演降旗康男則是直接捕捉他的濃眉、凝視、低頭和不語,說盡高倉健「心中無限事」,《鐵道員》和《夜叉》如此,《驛》更是除了眼神還加上了耳朵。

《驛》的劇本出自名家倉本聰之手,描述高倉健飾演的三上英次警察,射擊精準,獲選代表日本參加奧運競賽,本是為國爭光的英雄,但未能奪牌,也導致妻離子散。另外,他也未能即時防堵同伴遭歹徒狙殺,進而成為雙手沾滿鮮血的狙擊手與執法警員。於公於私,他都成不了自己想為成為的那個人,更別說英雄了。執勤時獲得的掌聲與喝采,都是站在同袍的屍體上換來的,至於歹徒家屬的哭泣與叫喊聲,更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那份倦怠、孤寂與失意,全在眉宇間。

倍賞千恵子飾演的酒店老闆娘桐子讓三上英次臉上有了光采,桐子開的小酒館就命名為「桐子」(與田中裕子飾演的螢子在《夜叉》中開的酒館名叫「螢」,異曲同功),在積雪盈尺的寒天夜裡,小酒館的燈籠與熱酒,正是斷腸人最好療傷取暖的場域。

倍賞千恵子的率真直放對照高倉健的鐵硬孤單,剛好解釋了為何冰山也會融化?桐子在觀賞許冠文主演的《半斤八兩》笑到東倒西歪,在咖啡館裡會歡天喜地發現你是雙魚我是摩羯,天造地設要在一起,或者是在大雪紛飛的街頭喜出望外買到一隻玩具;最後則是在跨年夜裡,溫著小酒,斜靠在高倉健身上,懶懶看著電視上的紅白大賽轉播,那種恬淡知足的幸福,那份安全信靠的倚賴,終於換來硬漢想要辭退警職,來到小鎮共老的心動。

《驛》的唯一一場床戲,不對,根本不算床戲,只有桐子微微徜徉的一個淡出鏡頭,大家心領神會就好。緊接著是她穿戴整齊抱著高倉健說:「對不起,我剛才叫得太大聲了。」以前的男人曾經這樣說她,眼下的這位男子則連聲說不會不會。枕畔歡情一句話就交代完畢,而且豔情指數超標,這是煽情高手特有的天賦,降旗康男當之無愧。

桐子對英次的癡心還在於她會研判期程,專程到碼頭或車站迎接遠行歸來的,不期而遇的驚喜,也讓硬漢的鐵石心腸有暖流川過。攝影師木村大作非常會拍雪景,《驛》中的北海道雪景與港口不但美得如詩,也能映照英次心境,賞心悅目又能言情敘事,功力非凡。

然而也在碼頭車站時,眼神銳利的英次察覺到桐子的肢體與眼神有異常反應,單刀直入問出了桐子的前男友往事(他卻一直保守秘密,沒向桐子坦承自己是警察),進而連結到牆上的通緝犯圖案,就在最心愛也最想共老的女人面前開了槍。

倍賞千惠子出現前,《驛》是高倉健的個人秀,倍賞千惠子一登場就均分了光采,高倉健還是那個高倉健,倍賞千惠子卻不是《遠山的呼喚》的那個倍賞千惠子,她回頭質問高倉健的眼神,遞出火車時刻表的木然,都比子彈或匕首更尖銳地刺進高倉健的胸膛。高倉健因《驛》稱帝,倍賞千惠子卻沒能共享殊榮,誠屬遺憾。

永安鎮故事集:夢漣漪

詞典上對「漣漪」的解讀是:水面上細微的波紋。細微意謂風小波微,很快就會平息。《永安鎮故事集》描述一群電影劇組工作人員入住永安鎮拍攝名叫《永安鎮故事集》的新片,給這個原本「什麼都不會發生」的寧靜小鎮帶來一絲波瀾。根本上就是一部從期待到失落的幻化歷程

電影是部三段式電影,第一段《獨自等待》的重點在於黃米依飾演的餐館老闆小顧,以為自己有機會軋上一角;第二段《看上去很美》描寫女明星陳晨(楊子珊)回永安鎮故鄉拍戲,記憶中的美好往事卻已悄然變質;第三段《冥王星時刻》描寫鎮開鏡在即,導演和編劇仍在爭論劇本細節,創作即將觸礁。

《永安鎮故事集》有三場精彩好戲,第一場是小顧老闆做了半天明星夢後,見到巨星本尊,發現自己不是個咖,只是顆葱,就在示範殺魚的角色學習場合,拍啊摔啊打的,把失落與失望的情緒全都發洩在魚頭上。前頭有漫長的細節描寫她剛生了崽子,不時脹奶,不時啼哭,婆婆還嫌她怠慢,面對劇組一群大男人赫然有了眾星拱月的幻景,眉清目秀的她,還真的《獨自等待》能否耍脫平庸日常。魚頭的命運就是往外走的幻滅。

第二場在於巨星陳晨衣錦還鄉,歡迎陣仗極大,老同學成了市儈,盤算著蹭她熱度,從中牟利;老情人變得庸俗懦弱,再無舊日豪情,甚至質疑她有錢有地位回鄉炫耀,消費昔日情純。一切《看上去很美》,卻比浪花還膚淺,最後只能在在霧氣氤氳的小巴車窗上,用指畫了一顆眼睛,光影搖晃下,那顆眼睛晃下兩抹淚痕。陳晨的心情是一種「再也回不去了」的失落與惆悵。

第三場在於「編劇」康春雷與「導演劉洋一直對劇本走向有不同理解,原本《永安鎮故事集》是四段故事組成,爭執不下的結果,導演決定拿掉最乏共識的第四段戲,偏偏製片趕來告訴導演爭到巨星演出第一段,而且開始學手語體驗聾啞人生了。導演怪編劇,抱怨「看走了眼」,製片怪導演,理由同樣也是「看走了眼」。問題在於編劇一年前就寫好了劇本,有意見怎麼不早說?磨蹭到開拍前夕還在挑三揀四?《冥王星時刻》暗黑混沌說明著這群創作者闖進迷宮,才發現不但鑽不進去,也不知道出口在哪裡了?

以拍電影為題材的電影,所有電影中的電影都是寓言,有的白,有的隱,目的都要讓人若有所悟。其中,為了還原拍片情貌的真實感,《永安鎮故事集》的導演魏書鈞特別創造了一位幕後紀實的紀錄者,每天拿著攝影機記錄下幕前幕後的點點滴滴,就是他釘著小顧直拍,才讓小顧誤以為自己真有明星臉明星夢,就是他才能讓我們見證到所有不可議的光怪陸離,包括痛罵影評人就是「太監」,「給三千就可以打五星!」以及批評導演「直男癌」(因為魏書鈞的前作《野馬分鬃》因為主角全是男性,真的被人貼上「直男癌」的標籤)。

至於不到最後一刻,劇本都難定案的難產經驗,甚至還蛻變成另外一部電影的變形記,失敗就是災難,成功了就是傳奇,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如此,魏書鈞也靠《永安鎮故事集》拿下不少大獎。

電影夢是美夢或噩夢?看修行,也看造化,魏書鈞在《永安鎮故事集》先以高度寫實完成了寬闊寓言(眾家演員的表現都很樸實自在),就讓漣漪啟了迴旋,一圈圈輪轉開來。就算本來無一事,最後也無一事,漣漪存在,紀錄下漣漪,就不只算是個事了。

她說:聽女人們說故事

女人比男人會說故事;男人喜歡聽女人說故事。

例證一,《1001夜》的Scheherazade(雪赫拉莎德),每晚講一則故事,讓波斯國王Shahryar放下屠刀。

例證二,《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的Meryl Streep 營火邊的小故事,讓Robert Redford徹夜未眠。

例證三,《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的Kristin Scott Thomas,同樣在營火邊輕輕說著傳奇,讓一旁踱步的Ralph Fiennes目光再難離開她。

例證四,瑞典導演Roy Andersson 的《千日千夜(Om det oändliga)》,總是以磁性女聲開場:「我看見一個男人,他迷路了;我看見一個女人,她無法感受到羞愧……」你好想好想聽下去到底是怎樣的故事……

讀完王明霞的新書『她說』之後,我想起了《千日千夜》,想起了每一位會說故事的女性,因為『她說』既是小說,也是電影,說什麼?怎麼說?都耐人咀嚼。
於是我答應寫序,其中一段這樣寫著:
—————————————-
『她說』是女性言述,是女性觀點;
『她說』是公路電影,也是療癒電影;
『她說』為你讀遍百家名言,也為你梳理鋪排存放取用的座標。
『她說』很現代,也很古典。現代指的是無需明言時序,在在皆是當下素描;古典則是因為全書符合希臘戲劇的三一律:一天之間,一輛車子,一程交心。現代讓你得著對照感,古典讓你感受高張力。


知識含金量超高則是『她說』另一特色。一般小說大概不會如『她說』有這麼多的備註,每則備註都是人生金句,處理稍有不慎,就給人賣弄之感,然而王明霞卻極其細膩地將博雜溶入幽趣。


看著她優遊穿梭於吳晟、木心和韓波之間; 又從容在曼德拉、安迪.沃荷和山本耀司之間左倚右賴;又逐一唱名村上春樹、卡爾維諾和海明威;當然也不會忘記女作家的靈光花羽,閨閣綺思如張愛玲與席慕蓉,前衛激進如Virginia Woolf和Delphine Minoui……


生活在時興拼貼(collage)資訊的我們,其實對都「Nothing is original」一詞深有體會,一切誠如高達所述:「It’s not where you take things from — it’s where you take them to.」 王明霞就像是個貪婪書癡,吞噬千書萬冊,再反芻重生,看著她四處灑花,卻又各成花雨,你會含笑擊掌。
————————————-
書已經上市,電影即將登場,有空先找書來看吧。當然,這樣就會看到我推薦你聽誰的音樂陪配這本小說。

城市獵人:越瘋越來勁

排球少年:鴉貓大戰鬥

那顆沾滿汗水的球說了兩件事:首先,汗水是拚到底的青春物證,烏野高中和音駒高中的球員都不想輸,尤其是來到賽末點,誰都不想讓球在己方場地落地;其次,比賽一定有輸贏,球上都是汗水,又溼又滑,讓天才舉球員也無力迴天,應屬非戰之罪,不致終身懊惱。

Netflix上有四季的《排球少年》影集,所有角色及賽局幾乎都輪過一回,核心角色日向翔陽和影山飛雄的青春決志和球技覺醒都已經反覆致意,比賽一場一場打,球員一場一場進化,還能有多少新意新觀點?對創作者和觀眾都是艱難考驗。這一集《垃圾場的決戰》只講了烏野高中和音駒高中的一場三戰兩勝賽,打滿三局是必然,都打到deuce,就太刻意了些,電影聚焦在日向翔陽和孤爪研磨的對決,而且重心擺在孤爪研磨身上,其實是很高明的選擇。

孤爪研磨平時懶洋洋,講話慢吞吞,就是一副人生沒啥樂趣,也不會特別興奮的冷漠男生。打排球從來他的人生志願,「沒有特別喜歡,只是因為朋友在打,如果自己不打會讓朋友難過」,他是被動配合才參加了排球社,但他更寧願打手機遊戲機。輸贏不形於色,他的慢與冷,卻是一位舉球員最需要的特質,冷靜不急,才能精準判斷球場形勢,精準把球傳向最適宜的位置,給最能得分的球員得分。

因為他非常冷淡又莫測高深,日向把他列為一定要打敗的對手(他對每位強者都有類似豪語),孤爪默默觀察到日向的茁壯與多變,也從原本不苟言笑的雙眼綻放出要打敗日向的光芒。沒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懊惱計較,而是「遇強就要更強」的青春爭雄,你進一尺我跳一丈,眼神對望時沒有妒與恨,只有我要再上層樓的咬牙拚力,「小不點」日向依舊有著重要戲份,只是功能成了觸媒轉化劑,而非化學變化的直接生成。兩人在網邊的眼神對望,讚許對方的「有趣」,打出一場「不能重來的比賽」,就算被怪招打趴在地上,也會逼出一句「好開心!」的讚美詩,成就了電影版最熱血的場景。

《排球少年》擅長召喚青春志氣,透過一顆沾滿汗水的排球,讓音駒高中的貓又教練在賽後總評說:「該檢討的以後再說,謝謝大家打出了一場精彩好球。」精彩在精神,也在人格,更在志氣,如此青春,如此勵志,《排球少年》票房破億,說明了電影知道如何與特定族群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