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威特:衣櫃紀錄片

允文允武,是人生境界的高級形容詞,不論《黃昏三鏢客》(上)、《緊急追捕令》(中)或者《麥迪遜之橋》(下),克林.伊斯威特的銀河傳奇,凡人確實難以企及,2010年5月31日適逢他八十大壽,謹以本文相賀。

閱讀全文 伊斯威特:衣櫃紀錄片

丹尼斯哈潑:片刻風采

「我這一生,確實有過真正光彩的時刻,雖然只是短暫片刻,然而,這輩子能有片刻風采,即已足夠。」

 

這句話是好萊塢明星丹尼斯.哈潑(Dennis Hopper)生前的一句生命回顧感歎詞,晚年飽受前列腺癌折磨的他於美國時間五月二十九日早上八點,在親友陪伴下辭世,享年七十四歲(1936-2010)。

 

人生能有片刻能夠光彩,能夠回味,確實不易,丹尼斯.哈潑就有好幾個光彩片刻,能夠讓人記憶,更屬不易了。雖然,那些片刻可能都很驚悚,雖然,他留給世人印像深刻的回憶可能都很頹廢與邪惡,但也因此標記著他的特殊性。

 

1990年代的影迷,不會忘記他在《捍衛戰警(Speed)》中的那位炸彈客,以搖控攝影的方式指揮一輛不准減速的公車奔馳,以人質交換贖金的高明犯罪手法,以及最後穿著警察制服,從容逃逸的智慧心機,確實讓人印像深刻。

 

dhm-004.jpg

 

至於《水世界(Waterworld)》中那位殘眼假手的未來海盜造型,其實也就是他從1969年作品《逍遙騎士(Easy Rider)》以來,最擅長不過的嬉皮頹廢本色(只是另外添加了邪魔氣味)了。

dh-006.jpg

 

1980年代,他在《藍絲絨(Blue Velvet)》飾演的大反派法蘭克一角,更是極盡變態邪魔之大全,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把攝影機直接鑽進花園的土壤中,讓人看見深淵底層的蟲兒蠕動,透客出的陰森鬼怪感覺,正巧與他脅迫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的嘴臉,產生了讓人不寒而慄的平行論述。

dh09.jpg

當年,他在看完《藍絲絨》的劇本,就直接打電話給大衛.林區,爭取一定要演出大反派法蘭克一角,理由很簡單:「我就是法蘭克!」果然,看完《藍絲絨》之後,你除了記得伊莎貝拉的明豔與柔弱之外,另外就只有他飾演的法蘭克了。

 

至於《鬥魚(Rumble Fish)》中的那位酗酒老爸,其實也是非他莫屬的熟悉戲路,不是這種長住醉鄉不願醒的父親,如何能夠生出麥特.狄倫(Matt Dillon)和米基.魯克(Mickey Rourke)這兩位叛逆小兒,他的父親原型,其實是兩位兒子擺脫不了的生命魅影。

dhi-003.jpg

 

1970年代,丹尼斯的代表作品要屬《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中的那位戰地攝影師了,胸前掛滿了各式相機,造型卻如當代嬉皮,理應冷眼看人生與戰爭前線的他,卻成了無力迴天的人間煉獄見証者,從型到戲,他成了美國帝國主義深陷越戰泥沼的光怪陸離代言人。

dh-012.jpg

 

當然,世人提起丹尼斯的成名作,都不會忘了他自導自演的《逍遙騎士》,那是騎著哈雷機車縱橫美利堅大地的嬉皮文化見證作品,從人民公社的意識型態、自我放逐,拒絕社會禮俗到情欲解放、縱情毒品、酗酒狂歡的快意人生,「嬉皮」的定義與內涵,全都讓他收進了電影底片中,成為時代文化與人生的最佳見証。

 

至於他與一代巨星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合作的《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則應算是他最「清純」的銀幕造型了,初出茅廬的哈潑,當時年輕氣盛,眼高於頂,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人,遇到了比他年長五歲的狄恩,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狄恩常在試片室裡指著他的表演,就發表評論,指導他表演,即使驕狂如他,也只能歎服了。

 

Rebel-Without-A-Cause-195-001.jpg

看到哈潑很愛在拍片現場拿著相機拍照,還特別提醒他別浪費興趣和天賦,因為「你有一天也許會當導演,攝影構圖的技法一定用得上」,就一直鼓勵他多開發自己的藝術天份,甚至還願意作他的攝影模特兒,1980年代末期哈潑終於開了攝影展,還特別為此向狄恩致敬。

 

他曾經推崇狄恩是最有原創力的演員,像位愛打游擊的藝術家,不接受世俗成規,而是試圖打破所有的疆界與局限,曾至還曾在拍片現場拔出瑞士刀揚言要殺掉導演,他深受狄恩風格啟發,卻因為太過快意恩仇,惹來無數麻煩。

dh-E-002.jpg

 

終日酗酒,菸毒不離手的哈潑,一如他的銀幕表演,總給人黑暗惡魔的印像,結過五次婚的他,也有著極其複雜的女人緣,最著名的婚姻就是與名歌手Michelle Phillips1960著名樂團The Mamas & the Papas的主唱)的八日婚姻,事後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只淡淡地說了句:「其實,前七天都好棒的…」多有智慧的回答啊!短短一句話,只記取美好回憶的人生風度都盡在其中了。

紐約遇到愛;鬼才奇招

明明是到法國坎城影展宣傳新片《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但是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記者會上展露的言詞機鋒,卻似乎也都在呼應及解釋自己的上一部作品《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或許是最妥適的解釋。他的每部電影,都是自己編劇,所思所想,都有自己的影子與心聲,電影如同其人,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先來聽聽伍迪艾倫在記者會上怎麼說吧:

一,你對於人到老年,有什麼看法?

答:老了,一點好處都沒有,不會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亦不會變得更豁達,更寬容,沒有任何好處,你的背部會更痛,腸胃不佳,視力也差了,還得配戴助聽器,人老真悲哀,勸你還是別老的好。

w2.jpg

 

二,最近的兩部作品中,你都不再擔綱演出了,心情如何?

答:多年來,我一直(在自己的電影中)扮演浪漫多情的男主角,但是因為自己已經太老了,不能再扮演這類贏得美人歸的角色真的很無趣,因為片中女星都是像Scarlett Johansson Naomi Watts這類絕色,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的男人得到她們,而我只是那個只能遠觀的導演老頭,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我還是喜歡演出那種和她們一起坐在餐廳中,用眼神欺騙他們的角色。

 

三,你對死亡的看法如何?

答:我對死亡的態度始終如一:我強烈反對死亡。

 

四,人生愁苦,你要如何面對?

答:人生唯一能夠快樂的事,就是自欺欺人吧,尼采和佛洛伊德和尤金.歐奈爾(劇作家Eugene O’Neill)都曾這樣說過,人都要靠假像過活,如果你看得太清楚透徹,你就會覺得人生難以忍受,你必需承認人生有如悲慘企業。

 

前兩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在解釋伍迪艾倫前作《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的基本心情。

 

《紐約遇到愛》的男主角同樣是喋喋不休的老男人,以前,這類角色非他莫屬,他也非常享受這種自導自演的樂趣(不管是坐擁美人,或是誦念自己得意非凡的人間喜劇台詞)。但在他2006年作品《遇上塔羅牌情人(Scoop)》中,觀眾輕易就可以發現伍迪已經老了,已經不再適合以犀利言詞詮釋自己的得意傑作了。

 

老了,很多事情就都不能做了,他的懊惱心情,不只是他在坎城受訪時所說的「一點好處都沒有」那樣,其實還有著更多無形的挫敗心情,他清楚自己的生理狀況,唇齒下顎都已經不再隨心所欲了,過去引以為傲的口白魅力,早已成了只能回憶的往事了。

WW66314.jpg

 

伍迪在遇上塔羅牌情人》中飾演老愛碎嘴嘮叨的魔術師,原本就因為個性神經質,說話總帶著口吃的伍迪,卻連口條亦結巴抖動到讓人心急的地步,亦即上了年紀的他,唸詞都唸得直打別嗦,聽不清楚了,一旦大家都希望他「夠了,別再說了」時,又如何產生搏君一粲的力量呢?

 

這種語言缺憾,後在在《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就做了調整,伍迪.艾倫已然清楚自己年華不再,要服老,也要認老,只是找到的旁白替身,口白能力還是不如理想,直到《紐約遇到愛》找上了年紀比伍迪小十二歲,同樣是紐約客,能編能演還能主持的脫口秀高手賴瑞.大衛(Larry David)來取代他的角色地位,才有了煥然一新的力量,才有了伍迪.艾倫「復活重生」的活力了!

 woody.jpg

伍迪最擅長的是一語詞多關的冷嘲熱諷,對人生百態的嬉笑怒罵,都因為言詞犀利,且言之有物,在引人捧腹大笑之餘,還能發人深省,功力非凡。賴瑞.大衛飾演的男主角Boris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退休知識份子,但是婚姻失敗,離群索居,終日就是與老友泡咖啡館,臧否人性與時事,直到收容了一位從密西西比來到紐約闖盪的年輕女孩Melody(由Evan Rachel Wood飾演),才發展出一段老少配婚姻,也帶出了岳父岳母的荒誕浮世繪。

 

老少配?是的,你一定會想起伍迪.艾倫在1990年代轟動國際的家變傳奇,甚至最後還娶了年紀比他小上卅八歲的韓國養女順宜(Soon-Yi Previn),誰會比他更懂老少配的身心落差?這種踩在隱私火線邊緣上自爆內幕的取材手法,當然可以吸引一些好奇窺秘的八卦追逐者,但是伍迪艾倫才不屑用「對號入座」的膚淺手法娛樂眾生,電影中的所有文化和生活差異,都有著「冷眼對人生」的高度,看似荒唐,卻符合人性走向,因而引人頓足驚歎,因為最高明的藝術,無非就是這種心領神會,卻又事不關己的微妙拿捏了。

史瑞克:不信青春喚不回

你有多久不曾聽過卡本特兄妹(Carpenters)唱歌了?

 

知道卡本特兄妹名號的歌迷,大概是1972年以後的事了,Richard Karen這對兄妹在1969年初出道時,台灣歌壇的稱呼是「木匠」合唱團,後來才正名為「卡本特兄妹」,從意譯到音譯的差別在於「Carpenters」的名號前少了一個冠詞「the」,有這個冠詞是該翻成木匠,少了冠詞「the」,就是回歸他們的本姓「卡本特」了。李察後來在2004年發行卅五周年精選集時還特別追思說,當年決定拿掉冠詞「the」,主要則是少了冠詞,唸起來比較響亮。

168311_TheCarpenters_005.jpg

 

卅五年前,卡本特兄妹先後以清純自然的嗓音唱紅了「Close to You」、「For All We Know」、「Rainy Days and Monday」和「Yesterday Once More」等名曲,但是不管當年如何風光,如今只要一提到卡本特兄妹的名號,就暴露了你的年紀,以現今的標準而言,重聆卡本特兄妹的歌,就是老歌重聆,聽者多屬中年以上的老人了,很難想像動畫電影《史瑞克快樂4神仙(Shrek Forever After)》竟然會選用了卡本特兄妹在1973年唱紅的一首冠軍單曲「Top of the World」。

 

原因無他,《史瑞克快樂4神仙》的主軸靈魂就是懷舊,用卡本特兄味的老歌來懷舊,不是緊緊貼合了香醇的懷舊商標嗎?

 

《史瑞克快樂4神仙》中,史瑞克厭倦了單調乏味的婚姻生活,渴望再像婚前一般無憂無慮,逍遙自在,那是第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懷舊」層次;但是也就在他簽署了魔鬼契約,回到再無人認識的慘綠時光,真的踽踽獨行了,才得著空閒回味曾經走過的歲月,曾經擁有了幸福,才有驀然回首的悵然與覺醒,那則是更上層樓的「懷舊」層次了。

sh79109.jpg

 

卡本特兄妹的單曲「Top of the World」,出現在身心狀態正維持在第一層次的史瑞克,我們可以從歌曲來檢視他的心情:

Such a feelin’s comin’ over me 有種感覺閃過心頭

There is wonder in most everything I see 世事滿是神奇

Not a cloud in the sky 睛天萬里無雲

Got the sun in my eyes 眼光直刺雙眼

And I won’t be surprised if it’s a dream 美到讓人不敢置信

 

Everything I want the world to be 我所期待的世間事

Is now coming true especially for me 都已為我逐步成真了

And the reason is clear 原因很簡單

It’s because you are here 因為你在這兒

You’re the nearest thing to heaven that I’ve seen 有你在身旁,我就如在天堂

 

I’m on the top of the world lookin’ down on creation 我在世界之頂俯看萬物

And the only explanation I can find 我能找到的唯一解釋

Is the love that I’ve found ever since you’ve been around 就是你在身旁的那種愛的感覺

Your love’s put me at the top of the world是你的愛讓站上世界之頂

 

愛情在敲門時,世事都美好,情人的歎息與笑靨,都讓人陶醉沈迷,越是甜美的情歌,則會讓變心或變質的愛情,備添蕭瑟惆悵的秋思,昔日那麼美好的感動,何以今日悄然褪色了呢?只要聽見這首「Top of the World」,不是就聽完了人生不停上演的愛恨傷情歌了嗎?

 

《史瑞克快樂4神仙》確實努力在打造類似這種不堪回首的中年傷感,但是結論卻不是勸人放鬆雙手,而是要你更加緊緊地捉住曾經擁有的那一切,於是原本在《史瑞克2》現身的「妖怪殺手」鞋貓劍客也再度現身,只不過,他不再是風度翩翩的美劍俠,而是成了腦滿腸肥的肥貓了。

sh79105.jpg
sh79101.jpg

 

人到中年,誰不發福?臃腫肥胖的鞋貓,鐵定連昔日的靴子和皮帶都不能使用了,更別說彈跳追竄了,最慘的是老驥伏櫪的鞋貓劍客,完全不像那些愛提當年勇的老將軍,他連自己的往事都已不復記憶了,這種中年哀思,其實只有看過《史瑞克2》的影迷體會最深,鞋貓已被命運巨輪輾過了,只有不服輸的史瑞克要拚戰到魔咒靈驗前的最後一秒……

 

不要讓美好的往事消失在記憶中吧,充滿濃郁懷舊情思的《史瑞克快樂4神仙》就靠著老歌與老劍客,打造出「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的人生豪情。

史瑞克:中年危機症候群

續集電影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如何從原有的框架中找出新意,帶給觀眾意外的滿足與感動。

 

《史瑞克》從2001年的一鳴驚人到2010年拍出第四集《史瑞克快樂4神仙(Shrek Forever After)》 ,確實面臨著「還有什麼故事可說」的困局,特別是原著作者威廉.史泰格(William Steig)在2003十月三日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後,《史瑞克》的創意源頭已無活水可再取用,但是導演Mike Mitchell和編劇Josh Klausner Darren Lemke卻明白,只要回到源頭,就能找回活水,極其機巧地回到最初的起跑點,再賦予中年滄桑的回顧視野,成就了一部「溫故又知新」的成人卡通。

 

《史瑞克快樂4神仙》的靈感來自於中年危機,趣味亦來自於中年危機的覺醒。

 

成家生子的史瑞克其實已經成了娛樂名人,成為觀光遊樂的樣板偶像,每天有應接不暇的遊客上門,要簽名,要合照,要他表演怪物吼,他驚覺自己已然失去了過往自由自在的人生自由;另一方面,愛侶費歐娜替他生下了三個寶貝孩子,每天有著忙不完的家事,每天吆喝著要他打點生活瑣事…公私兩忙的結果,史瑞克發現自己累了,已然有了陶淵明在「歸去來兮」中點出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的中年苦悶症候群,在情緒失控的狀況下,對費歐娜脫口說出了:「我真想回到還沒有認識你的時光。」

sh003.jpg

 

是的,青年時期的史瑞克無牽無掛,雖然他的人生不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亦無需「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但是卻有著自由自在「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瀟灑自如,陶淵明是「覺今是而昨非」,史瑞克卻是「覺今非而昨是」,所以只要精靈小矮人有本事讓他回到過去,讓人生重新開始,他當然毫不猶疑地就簽署了魔鬼交易。

 

人們總是奢望著天邊的彩虹,看不到手邊的幸福,《史瑞克快樂4神仙》的主題相當簡單明白,無非就是要提醒世人:「人總是失去了幸福,才知道自己曾經擁有的美好。」史瑞克很快就明白了這個道理,電影也給了他機會,只要再得到「真愛一吻」,就可以破解魔咒,取消所有的魔鬼交易,回歸平常人生。

 

吻,不難,難的是真愛,《史瑞克快樂4神仙》的魅力就在於「真愛」的定義,所以電影從「一吻難求」到「一吻無效」的驚奇轉折,毋寧就是最有新意的創意了。

 

嘴唇對嘴唇,器官對器官,何難之有?真心對真心,真情換真情,才是難!從「一吻難求」到「一吻無效」,其實真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的當代新詮了。

 

時空改變後的費歐娜成了類似亞馬遜女戰士的反抗軍領袖,要率領怪物一族迎戰精靈小矮人,她不認識史瑞克,也無暇理睬一直像蚊子般黏在她身旁的史瑞克,但是只有史瑞克知道她的習性與弱點,聽見史瑞克如數家珍般地說著她的癖好時,雖然有些芳心竊喜,但是面對生死存亡,她實在很難泡磨時間與精力於兒女私情之上,史瑞克的急,相對之下,就有點不識時務的急色,但是史瑞克卻也得在這麼不合時宜的艱難情況下,重新追求費歐娜,才能考驗出真心誠意。

sh79116.jpg

 

因為失去了,才知道自己錯失了多精彩的人生風景,史瑞克的懺情錄,其實有點像羅大佑歌曲「光陰的故事」的變奏曲: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

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

凡夫俗子遺失的青春或夢想,就這樣從指縫中溜走了,史瑞克卻能夠即時扭轉乾坤,那當然是只有童話故事才能如願的祈願,但是一句「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的問句,有如暮鼓晨鐘,敲打著每位觀眾的心。

5月2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529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茱麗葉畢諾許坎城封后》

 

媒體都以最大篇幅報導,強調她曾經包辦了坎城、威尼斯、柏林影后,以及奧斯卡的最佳女配角獎。

 

她的影藝人生可謂多彩多姿,今天的節目則是集中焦點,讓大家聽見《英倫情人》、《濃情巧克力》和《藍色情挑》的原聲帶

 

原因之一,當然是有些音樂好久沒有重聆了

原因之二,當然是有些屬於她的精彩演出。

 

 

jj09.JPG

但是得獎的同時,她也把淚水送給一位遠方的陌生朋友,

一位因為反對政府而被關進牢中的伊朗導演。

人生最風光的時刻,縈念心頭的不只是自己,

同時還有人生的大事,生命中有些是不可忍受的輕啊!

 

本段音樂:

《藍色情挑》原聲帶

《濃情巧克力》原聲帶

《英倫情人》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段

電影話題:《克林伊斯威特生日快樂》

 

1930年五月卅一日在美國舊金山出生的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再過兩天就要過八十大壽。

八十歲了,卻還有很多人生大夢的活力導演,

Hoover》美國聯邦調查局長胡佛的傳記電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會擔綱

Hereafter超靈異的驚悚電影/麥特.戴蒙主演

他的從影人生有如一則影史傳奇,他在電影中對於音樂的使用亦是傳奇,

 

 

EASTWOOD2.jpg

他的人生和槍有緣,毛澤東是槍桿子出政權,他則是槍桿子闖銀河

他一鳴驚人的《荒野大鏢客》是快槍好手,

即使老年的《經典老爺車》亦難避免長槍。

本段音樂:

《荒野大鏢客》原聲帶

《黃昏三鏢客》原聲帶

《迷霧追魂》原聲帶

《荒野大鏢客》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段

最新電影:《史瑞克四:快樂4神仙》

一部卡通電影《史瑞克》,能夠從20012010年,連拍四集,真的不容易,

問題是都到了第四集了,還有什麼新內容嗎?

新的或許沒有,舊的卻是彌足珍貴的,

只有懂得這個人生道理,才能體會本片的深情,

只有懂得「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人生道理,才能體會本片的深意。

 

 

shrek37.jpg

電影主題是唯有失去了,才明白自己曾經擁有的是那麼珍貴的寶貝

電影主題是能不能再讓我再追求一次?能不能讓我找回自己原初的真愛?人生最可悲的是:歲月磨蝕了昔日熱情,你再也不認得自己了。

本段音樂:

《史瑞克四:快樂4神仙》原聲帶

《史瑞克》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段

最新電影:《卡蜜諾》┼《史瑞克四:快樂4神仙》

01.顛覆傳統是《史瑞克》系列的特色,美醜瘦胖或者同類結婚的概念均受到挑戰,音樂的可塑性亦然,要明白《史瑞克四:快樂4神仙》如何詮釋top of the world這首經典情歌,首先要聽懂歌詞在唱什麼。

 

camino005.JPG

02.電影音樂有時候是利用名曲的旋律,把情緒帶到高峰,《卡蜜諾》用了「天鵝湖」的華爾滋用來詮釋灰姑娘的演出,詮釋一段癡情留心頭,今生難得圓的惆悵,亦有極其華麗的效應。

03. 最後壓軸的則是克林伊斯威特自己創作的電影配樂《殺無赦》與《麥迪遜之橋》,來細聽鐵漢的柔情吧!

 

本段音樂:

《殺無赦》原聲帶

《麥迪遜之橋》原聲帶

《天鵝湖》

top of the world

 

坎城名單:畢諾許封后

2010法國坎城影展成績揭曉,事實證明,女明星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不但是法國人的驕傲,也是法國人最珍龐的藝人。

 

因為,今年法國坎城影展的海報,選用的正是畢諾許的圖像;因為,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則把最佳女演員獎頒給了畢諾許。

 

開場的目光焦點在她身上,閉幕的榮光同樣也在她身上,但是茱麗葉.畢諾許的得獎感言,其實更動人。

j02.jpg

 

就在得獎名單宣布的剎那,她噙著眼淚上台,特給感謝伊朗名導演阿巴斯.基亞諾斯陶米(Abbas Kiarostami)邀她演出了《愛情辯證(Certified Copy)》,該片日前在坎城首映時,還有人嫌電影嘮嘮叨叨講了太多話,她的得獎感言分成兩部分,一部份攸關人心藝術,一部份攸關人權,看得出她的細心與優雅。

 

有關人心藝術的談話是:「你在攝影機後方所感受到那些動人震動,正是人生最美麗的奇蹟。」

j03.jpg

 

有關人權的談話,則是繼續聲援她在《愛情辯證》記者會上,即已流淚請命的伊朗名導演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茱麗葉不但拿出了一張寫有賈法.潘納希的名牌上台,還公開喊話:「希望他明年能夠親自來此出席。」她還滿懷感慨地補充說:「藝術家與知識份子任重而道遠,國家(指伊朗)需要你。

 

得獎,固然是個生事業的又一高峰,但是心中掛念的不是只有自己,也懂得適時替苦難中心吶喊請命,世人或許會清楚何以有這麼多人都熱愛茱麗葉.畢諾許了。

 

今年坎城影展的主要獎項得獎名單如下:

金棕櫚獎:《邦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

 

評審團大獎:《人與神」(Of Gods and Men)》,法國導演札維耶.波瓦(Xavier Beauvois)作品。

 

最佳導演:法國導演馬修.艾瑪里克(Mathieu Amalric),作品《巡迴公演(On Tour)》。

 

最佳劇本:韓國李滄東作品《詩(Poetry)》。

 

最佳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作品《愛情辯證(Certified Copy)》。

 

最佳男主角(2人並列):哈維.巴登(Javier Bardem)作品《「美好(Biutiful)》;艾利歐.傑瑪諾(Elio Germano)作品《我們的生活」(La Nostra Vita)》。

 

評審獎:《呼喊的人(A Screaming Man)》(這是影史上首部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的非洲國家查德的電影,導演名叫馬哈默─沙勒.哈隆恩(Mahamt-Saleh Haroun)。)

歲月神偷:揮手強說愁

香港導演羅啟銳的作品《歲月神偷》,基本上就是《幸福的三丁目》的香港版,從時空、街坊到音樂,幾乎如出一轍,時代的印痕斑斑可考,目的則在重溫半世紀前香港人走過的艱辛歲月,導演明擺著是概念先行,再逐步填實往日記憶。

 

其實,片名再加上海報設計上的一句:「在幻變的歲月裡,原來,時間才是最大的小偷。」《歲月神偷》的懷舊情思早已招式鮮明地浮現在底片上了,再透過任達華飾演的鞋匠老爸一句:「鞋字半邊難,也有半邊佳!」羅啟銳對於60年代香港人悲喜交加的奮鬥人生,其實已做了精準註解,全片的所有工程只是呼應著這般論述而已。

eor05.jpg

 

正因為片名大剌剌地點出了歲月情懷,《歲月神偷》的人物情境與故事發展其實沒有多大的意外。濃郁的人情味,就是羅啟銳選擇的第一個切入角度,故事以任達華飾演的羅記鞋店老闆為中心,他是弟弟,就在巷尾修鞋賣鞋,他的哥哥秦沛則是在街頭經營理髮店,兩兄弟,一個管頭,一個管腳,理應人生齊全,衣食無慮,其實卻各有坎坷。

 

羅家人的生活悲喜,無非就是懂得苦中作樂,以及憂患總是緊隨幸福掩至的無奈,短暫的幸福包括小店面的小閣樓,有著小兄弟的青春夢想,包括天夜近晚後,左鄰右舍就在巷弄前搭起桌子,團聚用餐,包括六個大人,七個小孩卻只肯買五張票去看影……;哀愁的人生,則圍繞著其任達華的長子羅進一(李治廷飾演)旋轉,他品學兼優,卻罹患了血癌;他愛上了美麗的女同學Flora(蔡穎恩飾演),卻發現人家是富家千金,自己卻是寒門小子,有著門不當戶不對的歎息;當然,還有一位愛哭又任性的小弟弟羅進二(鍾紹圖飾演)。

eor03.jpg

 

至於時代的印痕,一方面是大環境的整體氣氛,另一方面則是生活中的小物件。大環境的重要記憶包括了1962年颱風溫蒂襲港,幾乎把羅家鞋店的屋頂都給掀掉,店面毀壞一半的慘狀,還有英國巡警大剌剌地登門索取違建保護費的貪婪嘴臉,以及護士小姐唯利是圖,沒有小費,不給病人水喝,用力紮針抽血的勢利嘴臉;小物件則是從馮寶寶主演的武俠片《夜光盃》,七彩神仙魚,蓮蓉月餅、電台點歌、西洋老歌和國小童謠逐一串起的。羅啟銳念茲在茲,也全力搶救的無非就是這些已然消失大半的香港圖像,這也是為何電影中會有大量的黑白記錄片影像,牆角有古老的招貼,甚至不時會有大型客機從頭頂和屋頂低掠而過…

 

平心而論,《歲月神偷》走的是溫情懷舊路線,新意有限,而且若非找到了任達華和吳君如這對演員來串起時代記憶,全片骨架其實是鬆垮無力的,但也因為任達華和吳君如太過搶眼,幾乎把其他的人戲份全都吃得光光的,以致於成人戲也是嚴重失衡。任達華和吳君如已然成了戲精,從裝扮到唸白,他們只要一亮相,時光隧道的感覺就全都回味了,相對之下,街坊鄰居的雕塑,亦太過呆板乏味(全是刻板印像,全無骨血戲肉),連街坊僅有的一台電話,竟然除了羅進一用來談戀愛之外,幾乎與鄰居毫無互動關係,導演對其他配角少了同情與關心,就添不了他們該有的靈氣血肉,也就無法呈現《幸福的三丁目》那種個性鮮明的稜角趣味。

 

至於負責要帶動青春活力的三位年輕演員,同樣少了應有的光彩。童星弟弟固然調皮,卻不夠可愛,除了任性,看不到古靈精怪的機巧;哥哥追求的青春綺夢,同樣只見青澀稚嫩,偶而有著與《兩小無猜》到墓園談戀愛的相似故事,偶而會編織著兩道彩虹的綺夢,還有著從熱帶魚的短暫記憶勾引出的山盟海誓,卻捉不到動人心的主軸,最後的醫院相逢,更神奇又煽情得有如神話,不知如何解釋了。

eor06.jpg

 

《歲月神偷》的片尾時,傳唱出盧冠廷作曲,羅啟銳填詞的「歲月輕狂」,那是一首負責點題的主題曲,看著歌詞中所唱的

「水一般的少年

風一般的歌

夢一般的遐想

從前的你和我

 

手一揮就再見

嘴一翹就笑

腳一動就踏前

從前的少年

 

~ 漫天的迴響

放眼看 歲月輕狂

~ 歲月輕狂

 

起風的日子流灑奔放
細雨飄飄心晴朗
雲上去雲上看
雲上走一趟
青春的黑夜挑燈流浪
煽情的情唱完了,電影亦演完了,似乎有點悵然若失,但是亦只能和那個時代揮手道別,少了噙淚相思的共鳴力道了。

 

更不堪的則是充斥全片中的那種政治選邊心態。英國殖民香港,有功有過,自不殆言,但是英國巡警成了專收保護費的貪吏,炫耀著你會倒背廿六個英文字母才有前途的狂言,以及英國國旗成了收進書包童面的骨董,甚至成了棄置水面的夢幻覺醒,都有著旗幟鮮明的反英情意結;至於到北京看病的選擇,固然可以解讀成為「香港有事,北京搞定」的政治寓言,政治表態到讓人不敢置信,但是北京同樣束手無策的結局,不也是另外一種政治反諷現實?《歲月神偷》的最大問題在於早早就定下了框架,很難加賦新意,一切只像「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愛上層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