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到法國坎城影展宣傳新片《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但是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記者會上展露的言詞機鋒,卻似乎也都在呼應及解釋自己的上一部作品《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或許是最妥適的解釋。他的每部電影,都是自己編劇,所思所想,都有自己的影子與心聲,電影如同其人,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先來聽聽伍迪艾倫在記者會上怎麼說吧:
一,你對於人到老年,有什麼看法?
答:老了,一點好處都沒有,不會變得更聰明,更有智慧,亦不會變得更豁達,更寬容,沒有任何好處,你的背部會更痛,腸胃不佳,視力也差了,還得配戴助聽器,人老真悲哀,勸你還是別老的好。
二,最近的兩部作品中,你都不再擔綱演出了,心情如何?
答:多年來,我一直(在自己的電影中)扮演浪漫多情的男主角,但是因為自己已經太老了,不能再扮演這類贏得美人歸的角色真的很無趣,因為片中女星都是像Scarlett Johansson 和Naomi Watts這類絕色,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的男人得到她們,而我只是那個只能遠觀的導演老頭,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我還是喜歡演出那種和她們一起坐在餐廳中,用眼神欺騙他們的角色。
三,你對死亡的看法如何?
答:我對死亡的態度始終如一:我強烈反對死亡。
四,人生愁苦,你要如何面對?
答:人生唯一能夠快樂的事,就是自欺欺人吧,尼采和佛洛伊德和尤金.歐奈爾(劇作家Eugene O’Neill)都曾這樣說過,人都要靠假像過活,如果你看得太清楚透徹,你就會覺得人生難以忍受,你必需承認人生有如悲慘企業。
前兩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在解釋伍迪艾倫前作《紐約遇到愛(Whatever Works)》的基本心情。
《紐約遇到愛》的男主角同樣是喋喋不休的老男人,以前,這類角色非他莫屬,他也非常享受這種自導自演的樂趣(不管是坐擁美人,或是誦念自己得意非凡的人間喜劇台詞)。但在他2006年作品《遇上塔羅牌情人(Scoop)》中,觀眾輕易就可以發現伍迪已經老了,已經不再適合以犀利言詞詮釋自己的得意傑作了。
老了,很多事情就都不能做了,他的懊惱心情,不只是他在坎城受訪時所說的「一點好處都沒有」那樣,其實還有著更多無形的挫敗心情,他清楚自己的生理狀況,唇齒下顎都已經不再隨心所欲了,過去引以為傲的口白魅力,早已成了只能回憶的往事了。
伍迪在《遇上塔羅牌情人》中飾演老愛碎嘴嘮叨的魔術師,原本就因為個性神經質,說話總帶著口吃的伍迪,卻連口條亦結巴抖動到讓人心急的地步,亦即上了年紀的他,唸詞都唸得直打別嗦,聽不清楚了,一旦大家都希望他「夠了,別再說了」時,又如何產生搏君一粲的力量呢?
這種語言缺憾,後在在《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就做了調整,伍迪.艾倫已然清楚自己年華不再,要服老,也要認老,只是找到的旁白替身,口白能力還是不如理想,直到《紐約遇到愛》找上了年紀比伍迪小十二歲,同樣是紐約客,能編能演還能主持的脫口秀高手賴瑞.大衛(Larry David)來取代他的角色地位,才有了煥然一新的力量,才有了伍迪.艾倫「復活重生」的活力了!
伍迪最擅長的是一語詞多關的冷嘲熱諷,對人生百態的嬉笑怒罵,都因為言詞犀利,且言之有物,在引人捧腹大笑之餘,還能發人深省,功力非凡。賴瑞.大衛飾演的男主角Boris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退休知識份子,但是婚姻失敗,離群索居,終日就是與老友泡咖啡館,臧否人性與時事,直到收容了一位從密西西比來到紐約闖盪的年輕女孩Melody(由Evan Rachel Wood飾演),才發展出一段老少配婚姻,也帶出了岳父岳母的荒誕浮世繪。
老少配?是的,你一定會想起伍迪.艾倫在1990年代轟動國際的家變傳奇,甚至最後還娶了年紀比他小上卅八歲的韓國養女順宜(Soon-Yi Previn),誰會比他更懂老少配的身心落差?這種踩在隱私火線邊緣上自爆內幕的取材手法,當然可以吸引一些好奇窺秘的八卦追逐者,但是伍迪艾倫才不屑用「對號入座」的膚淺手法娛樂眾生,電影中的所有文化和生活差異,都有著「冷眼對人生」的高度,看似荒唐,卻符合人性走向,因而引人頓足驚歎,因為最高明的藝術,無非就是這種心領神會,卻又事不關己的微妙拿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