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828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最新電影:《海洋天堂》

 

中國導演薛曉路執導的《海洋天堂》描寫一位罹患肝癌絕症的父親王心誠(李連杰),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想要安置和教導患有自閉症孩子大福(文章),讓他能有一技之長,有處容身,能在世上好好活下去。

 

遺忘,對很多人是很難的考驗,特別是習慣性的反應,特別是慣性的動作。遺忘,也代表著演員要去挑戰觀眾的熟悉與信賴。

Ocean_Heaven02.jpg 

李連杰的變,是《海洋天堂》的強力主張,亦是主要魅力。

 

於是我們看到他的耐心、重覆與安靜,所有的平凡與平靜,都有著寫實的光采,亦從寫實中透露出戲劇的張力。

 

今天的節目中就試著這位父親如何對待和照顧兒子,重覆就有了比較,就有了趣味。

 

本段音樂:

《天空之城》作品原聲帶

 

 

第二小時  

最新電影:《讓愛飛起來》

ri8.jpg 

拍過《池畔謀殺案》和《八美國》法國導演歐容推出的新片有些匪夷所思。

 

天使有翅膀,有翅膀的小孩,在神話或者古典繪畫中,似乎就代表著天使;從邱比特到伊甸園的天使都是如此,可是,如果你們家的小孩也有了翅膀,那是幸福?還是災難?你會如何看待?你會如何因應?

 

這是一部寫實的電影,描述的是想愛,卻未必懂得愛的凡夫俗子;這是寓言電影,透過神話般的寓言,讓我們看清楚人生的真相,人的不足,人生可以不一樣的選擇。

 

本段音樂: 《讓愛飛起來》原聲帶

 

如夢:良辰美景奈何天

羅卓瑤的《如夢》,其實是現代版的《牡丹亭》。

 

差別之一在於湯顯祖的《牡丹亭》中,柳夢梅和杜麗娘都因為心有追念(男的想功名,女的想匹配),入夢尋歡;《如夢》中的邁克(吳彥祖飾)和艾玲(袁泉飾),則是在現實備受挫折(男的是因為愛貓死了,女的則是男友墜樓),失落在夢境裡,巧遇、相惜,進而取暖。

 

差別之二在於《牡丹亭》中杜麗娘因為癡情,得以還魂復生;《如夢》中的艾玲卻因一肩之隔,從此咫尺天涯,遺願只能靠雙胞胎妹妹(同樣是袁泉飾演)來實現了。

 

相似之一在於《牡丹亭》中的柳夢梅和杜麗娘,都是分居南北兩地,素昧平生的男女;《如夢》中的邁克和艾玲更相隔萬里(一在紐約,一在杭州),間關萬里,卻能共一夢,還終能相會,那是緣,亦是命。

 

相似之二在於《牡丹亭》中的柳夢梅得著了杜麗娘的畫像,才確知夢中麗人;《如夢》則是邁克拿錯了艾玲的照片,才確定一切並非如夢,真實人生中確實有麗人存在,看似天涯,實為咫尺。

LAD2162.jpg 

但是拿崑曲極品《牡丹亭》來比擬《如夢》,卻必定有人不服,關鍵不在視覺,而在神采。

 

《牡丹亭》的美在於詞藻,曲牌和身段;《如夢》無意在古典殿堂上比高下,卻非常用心地運用現代元素(建築、空間和色彩),在城市的光影中雕琢出如夢似幻的視覺效果,從天青藍、波斯藍到普魯士藍,從鈷藍色到青玉色,藍色的深邃層次與主角的憂鬱心境和際遇有著背靠靠,心貼心的呼應效果。羅卓瑤從《秋月》、《誘僧》和《浮生》以來,就一直耽戀在這種色彩書寫的創作模式之中。

 LAD395612.jpg

然而,《牡丹亭》固然古典,卻極前衛,杜麗娘的春夢解愁,在五百年前就已標識出情欲自主的獨立性格,以身殉夢,因愛還魂的決志,更堪稱時代前鋒,《牡丹亭》若非敢於從勇敢的女性出發,就不會激出那麼引人遐思的動人能量(這一點,岩井俊二的《花與愛麗絲》就執行得比《如夢》更自覺了);《如夢》卻選擇了從男性觀點出發,難免就回到了愛情通俗劇的傳統窠臼。

 

吳彥祖的呆與癡是《如夢》的底層基調;袁泉的變與黠,則是《如夢》的華麗變奏。羅卓瑤試圖揉合呆、癡、變、黠四組元素,幻化出新風月,是有膽識,卻也有局限。

 

吳彥祖飾演的邁克是終日活在網路世界中的宅男,因而呆笨,因而不善交際(他會上網請教網友該處理遽逝的愛貓,即是宅男本色;他又是ABC/美國出生的華人,所以中文常詞不達意,增加了尋人的難度,卻也製造了不少趣味);尤其是他狂跑馬拉松,只求力竭入夢的癡迷;他追夢不捨,弱水兩人,只求一瓢飲的癡情,都深得「癡」字本色,精準詮釋出迷夢人生的迷惘神韻。

LAD1398.jpg 

吳彥祖如果是一張彈簧床,負責蓄積能量,《如夢》中的袁泉則是拚盡全力,決定電影彈跳高度的人。率先亮相的是為愛碎心的她,憔悴呢喃的模樣,或能惹人憐惜,但是相關互動,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巧合,不足以說明她再墜情惘的心情波動;再度亮相的她,則是繫著短辮,快騎單車,在小巷弄裡穿梭來去的清麗倩影,具備了所有的浪漫期待,亦足夠引領吳彥祖回魂還俗的魅力,此時的袁泉要展現的是雙面夏娃的能量,從月光轉換成為日光的風華,確實不俗,壞就壞在劇情難以為繼,無法自圓其說時,只好以雙胞姐妹來迴轉作結。

 

《如夢》的最大敗筆在於沒有伏筆,直接跳出結論,吳彥祖的母難情意結如此,袁泉的雙胞胎傳奇亦然,看似合理,卻給人瞎掰硬拗之感,浪漫走味,想像全失,壞了原色。

 

不過,羅卓瑤卻也是很想努力另創新猷的。電影真正能人的時刻在於袁泉在揭露真相之前,祈許著吳彥祖能夠正眼瞧她一下,不要再沈浸夢鄉,體認到眼前人與夢中人實為同一個細胞分化的雙生女,同樣也都深愛著他,就不要再分彼此了,原本慧黠開朗的袁泉,此時卻有著極癡的奢盼(那是多迷人的少女願望?),然而,容貌或一,細胞或一,姐姐就是姐姐,妹妹就是妹妹,最愛,不容打折,不容替代,所有的惆悵與失落,反而轉化成為更高層次的愛情夢想了(杜麗娘非得還魂,愛情才得圓滿),絕對的愛情,沒有其他選項,沒有其他可能,因為唯一,所以尊貴,所以珍貴。歎息,或許會讓人流下失望的淚水,但是不也標識著更純淨的期許嗎?袁泉追求的愛情,又豈是永遠做姐姐的化身呢?如果避開了雙胞胎的宿命,單純回到類似《雙面維若妮卡》的巧合框架裡,會不會有更高的自由度呢?硬要同一人,卻不可能是同一人的障礙,就這樣困住了《如夢》。

 

LAD5806.jpg雙胞胎的結局,讓《如夢》失去了虛實難辨的夢滋味;但是雙胞胎的選擇,卻也讓《如夢》的愛情傳奇,得著更多想像與解讀的可能,人生的得與失,還真是很難用天平來衡量的。

唐山大地震;以淚洗腦

馮小剛雖是技藝純熟的大導演,但是《唐山大地震》卻包含著政治洗腦的企圖,催淚糖衣的核心其實是「中國崛起」的強力論述。

 

最關鍵的一句對白在於女主角徐帆與失散卅二的女兒張靜初重逢時,看著女兒手上的手機照片,發覺收養女兒的養父母(陳道明與陳瑾)穿著解放軍裝,於是徐帆脫口而出說:「解放軍是咱們恩人啊!」

 

這句話,可以平常心對待,解釋成災民對昔日恩人的感恩心情,但在《唐山大地震》中卻是馮小剛精心設計的強力的洗腦工具;因為電影中的對白都非偶然,徐帆沒頭沒腦歌頌起解放軍,其實是主旋律電影最愛玩的技倆,那是一種催眠呢喃,那是一種訊息釋放,真正的企圖在於滲透「中國與解放軍」的正面能量,這種創作心態如果放大在馮小剛的人生地圖中來看,就得著更清楚的連結了。

 as100722081.jpg

首先,是馮小剛對於解放軍的根本認同。高中畢業後,1977年,馮小剛先在北京附近坦克師宣傳隊幫忙,錯過徵兵時期,只能穿軍服過癮;1978年,馮小剛被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特招入伍,從事美工工作,不但成了真正的軍人,而且還是幹部,軍服上身的他只覺自己好風光,曾經說過以下名言:「穿著這身軍裝,你就是保護老百姓的,你就是為老百姓幹事的,就是要學習雷鋒的!」

 

其次,《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加拿大華人作家張翎的長篇小說《餘震》,片中由陳道明和陳瑾飾演的養父母,其實並非軍人,而是財稅會計專家,養父還曾經對養女方登有過性騷擾,才會讓飽受地震創傷的方登,毅然決然遠赴外地求學和就業,甚至拒絕墮胎,寧可未婚懷孕,寧可退學也要保全新生命,不惜做一位單親媽媽。養父從會計變成軍人,目的自是打造解放軍認養孤兒的愛人,所以陳道明只能做「聖人」,不能有私欲,他是無怨無悔,最包容也支持張靜初的精神與經濟支柱,性騷擾的情節自然不便與解放軍連結在一塊,留給陳道明的全是聖潔的光輝,養父作為已達超凡入聖的當代完人地步,解放軍根本不需要再找其他代言人了。這也是為什麼徐帆看到陳道明的軍裝照片時,會脫口而出說:「解放軍是咱們恩人啊!」政治洗腦的符號與訊息連結,就是這樣建構出來的。

 

《餘震》的原著作者張翎說:「小說描寫了痛,電影描寫了暖。」其實已經是原著作者最委婉的抗議了。

as56_21.jpg 

第三,《唐山大地震》裡出現的解放軍人全係正面符號,不論是徐帆背負著重傷的兒子方達尋找醫護協助時,眼前盡是排山倒海的救援軍潮,接過孩子的解放軍,最後甚至一把扛起了跡近虛脫的徐帆(我相信,災區中必定有很多類似救援故事,救命之恩,只有當事人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電影後來轉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時,解放軍的救援更有規模更快速也更有效率了,災民沒有爭吵,沒有抗爭,只有理性的哀嚎,馮小剛其實是刻意避開了煉獄實況,只想完成他的人間送暖和舊怨救贖的主題,目的當然還是在建構解放軍「救苦救難」的菩薩傳奇。

 

有了這前後後呼應的救災論述,再回頭看看陳道明收容方登的過程,從解放軍的食堂、毛澤東的喪祭,到噩夢驚醒的午夜夢迴,陳道明沒有任何疾言厲色的軍人威儀,全是溫暖可靠的慈父模樣,馮小剛不容解放軍形象沾惹上任何砂子的「潔癖」,其實和他在《集結號》中對於死難戰士雖有無盡憐憫,但對黨國更有終極信任的創作態度如出一轍。as100722084.jpg

 

馮小剛在中國能有如此火紅氣勢,一方面得力於他有圓熟技法,另一方面則得力於他的中心思想,是那麼貼合國家政策的主流思想,風生潮起,他深諳主旋律的精義,又是衷心認同,自然就有魚水交歡的共振效果了。

 

我不想太挑剔《唐山大地震》的人性部份,畢竟那是一場人間災難,創傷後遺症,即使卅年也未必能夠平復,但是眼看馮小剛如此滲透他的軍魂意識,卻又深深不以為然,道理很簡單:陳道明不是解放軍,養父母與養女間的關係,依舊可以自然動人,硬要把光彩和光榮都送給解放軍,馮小剛就真的算計太多,太藏私心了。

 

唐山大地震:生死廢墟

聽到母親李元妮做出「救弟弟」決定的那一剎那,姐姐方登的心即已死了。

 

聽到母親李元妮做出「救弟弟」決定的那一剎那,弟弟方達雖然因此少了一隻臂膀,但他並不知道這一輩子他要背負多大的包袱。

 

李元妮喊出「救弟弟」的痛苦決定時,她清楚此生再也生不如死了。

 

死者已矣,生者心碎,一部《唐山大地震》講的就是這麼一個生死相繫,要用一輩子來償還的人間苦難,但是一部《唐山大地震》証明了導演馮小剛確屬一流的煽動家,因為他懂得吊足胃口,蓄積最大的淚水,等待決提的一刻。as8123.jpg

 

馮小剛的第一個選擇是用道德的兩難,同時質問著演員與觀眾。

 

遇上大地震,你的雙胞始小孩同時困在樓層石板下,弟弟方達快沒氣了,姐姐方登還微弱地呼喊著媽媽,但是只點搬動一端石板,就會壓到另一端的孩子,「你究竟要救姐姐?還是弟弟?」救難人員的這一句話,有如重鞭擊中了李元妮(徐帆飾演)的心房,卻也同時考驗著看戲的觀眾:「如果是輪到你來做決定呢?」

 

有了觀眾的尋思,就有了回向的力量,這即是何以徐帆要反覆唸著:「兩個都救。」每一回的反覆,都在勾動著,也等待著觀眾作出選擇,原本理應只許可一分鐘的生死煎熬, 馮小剛卻把時間拉長放大了三五倍,徐帆從抗拒到鬆口,讓救援人員得以施力,卻也是方家母女一輩子「罪與罰」的煉獄開端。

 

馮小剛的第二個選擇是用生命的兩難,煎熬著觀眾。這回用上的技去是:忍耐與節制。我要你哭,但是不急太早揮霍,忍一下,避一下,最後的真正高潮再說吧。

 

他避開了挖掘的過程,那可能太血腥,也太殘忍了,人救出來的下一個鏡頭,不是徐帆背起一息尚存的方達求醫急救,卻是把已然硬僵的方登抱在懷裡痛哭,來得及的,待會再說,來不及的,只能用淚水和體溫來致歉了。

 

在悲情時候灑狗血,不算本事,三流廚師都懂得如何炒做,但是馮小剛堅持不做細節煽情。全片唯一的一場狗血戲則是徐帆面對家毀人亡的生命逆襲時,憤而仰天大罵:「老天爺,你王八蛋!」但是,那純然只是個人的情緒發洩,並不能帶動戲劇高潮。as8103.jpg

 

避開小決戰,留待大決戰,是馮小剛信奉的煽情戰略。方達沒有被奶奶帶上開回濟南的巴士;方達蹺課沒考大學;李元妮沒能接受隔壁電工的求婚;方登不願犧牲肚子裡的孩子;方登在汶川地震上遇到要求鋸掉兒子一條腿的母親;方登聽見方達訴說著當年唐山受困時,母親面對的生死抉擇……每一場戲都可以是八點檔通俗劇大灑狗血的戲劇高潮,但是他卻都選擇了輕輕帶過,為什麼?用「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的古文來形容,或許有些貼近了(把男兒改成戲中主角就更加精準了)。

 

這正是為什麼地震後卅二年母女重逢時,方登(由張靜初飾演)都回到了家門口,徐帆就是不肯出來迎接擁抱,大啼大哭的奧妙所在。唯有在不能等,也不能忍的時刻,卻還在繼續等與忍,才是吊足觀眾胃口的高明手段:早晚要哭,潰堤的張力絕對遠勝慢滲,每一回可以掉淚的懸崖關頭,馮小剛都踩下了煞車,純粹只是因為震災餘生之人,其實「生比死更苦」,其實「生比死更苦」,死者已然葬身廢墟,生者卻還在心靈廢墟中承受煎熬,純粹亦只是大悲時辰未到,也因為他有這般拿捏自如的自信,才能算準丟出撒手鐧的火候。

as736802.jpg

 

雖說張靜初一定要到了汶川災變現場,才能浴火重生,才能骨肉重逢的情節太過刻意(要用感同身受的塵埃拂拭來見人性),但是一定讓親耳聽見母親不要她的張靜初看到牆上那張停格的童年照片,一定要讓張靜初摸到震災前她沒吃到的那顆西紅柿(番茄),徐帆做為母親的虧欠與懸念才算有了聊表寸心的前奏,然後一股腦地給女兒跪下,一股腦淒厲喊出:「媽對不起你……」的生死悔恨,才得著了管弦交響的高潮快板,才能將卅二年愧對女兒的罪愆、虧欠、悲憤與失落盡皆溶注於那個五坪不大的小房間裡。

 

風雨前的意外寧靜,才有了讓人格外忐忑的氣氛。馮小剛懂得這種勾心術,才讓《唐山大地震》得以震盪出催淚大補丸的威力;不過,他的押尾終曲亦有著同款的精密算計,方登的墳墓裡放著一個來不及背負的小書包,還有一個大布包,布包裡只是一本又一本的課本,「期待你長大,卻來不及長大」的母親癡心,從看得見的番茄,到完全沒料到的書包與課本,才算完全出土,才真正撼動了張靜初,才完成了救贖與寬恕的艱難旅程。

as5910.jpg 

風雨後的寧靜,則是馮小剛刻意經營的最後淚滴。唐山市政府為死難的二十多萬人樹立了紀念碑,史匹柏在《辛德勒名單》中安排了名單上的猶太人後裔一一到墓前獻花,一旦《唐山大地震》如數抄用,必遺笑柄,但是他在同樣的框架上,卻只動用了一位生還者來碑前默禱,然後踩著腳踏車緩緩走過那一長串的碑石,此時,銀幕上浮動出了新版「心經」歌聲(雖然馮小剛沒有另外打上字幕說明歌詞,但是細心的人都聽得出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那是祝福,亦是超度;那是洗淨,亦是撫慰。

 

馮小剛的所有操控算計,即使斧鑿鮮明,但是有效。平心而論,已然是一流的煽動家了。

 

 

綠柳:忍把癡情等閒拋

簡單卻不平凡,是上品藝術必備的元素,台灣年輕動畫家單忠倫的作品《綠.柳》有著讓人驚豔的簡明勁力。

 

《綠.柳》從「守宮砂」做開場,描繪的是兩種父權與霸權的男性心理,受害的則是左右為難的女性,單忠倫的畫風類似「芥子園畫傳」的單筆勾描手法,先採用古書的圖解架構,畫面一切為二,左半的文字部,細述「守宮砂」的原由;右半的畫部,則以餵蜥蜴以丹朱,再磨成藥粉,即成赤砂的演變,成功打造了根深蒂固,早已深植男人基因的古典「男性霸權」思維(女性守貞,砂不褪色;陰陽交歡,砂即隱去,藉此奇技淫巧,以檢視女性的貞操)。

 

gw0002.JPG故事中替女兒小綠點上守宮砂的樵夫父親,乘著船夫柳生划駛的船去外島工作,但是柳生對小綠一見鍾情,於是趁樵夫不在,殷勤追求,小綠亦傾心相待,兩人終於有了畫眉之樂;但是回航的樵夫,卻從女兒凝視柳生的眼神中窺見了秘密,攬手一看,小綠手上的守宮砂已然消隱,樵夫感受到橫搶奪女之痛,氣憤之下拿斧頭,在柳樹下殺害了柳生,柳生血魄附身於柳樹之上,綠樹頓然變紅,而且以樹枝反擊樵夫,小綠先是從噩夢中得知柳生悲劇,既然親眼目擊紅柳攻擊父親,她無法以擁抱安慰發狂的柳生,又不能坐視父親溺海,於是只好抱石沈江,魂歸離恨海。

gw0003.JPG 

《綠.柳》其實是一位女子周旋在兩個男人間的傳奇,一位是父親,一位是情人,身份原本並不對等,卻都因一己之私,都想獨佔小綠,最後只能賠上三命。

 

《綠.柳》的形式與故事,其實都很簡單,但在水波盪漾間,卻激生出不凡的底蘊情思。小綠在渡船頭送父的身姿,清楚標識著父女情深;但也在此時,她與柳生有了回眸一笑的動心感應,一父一夫,原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何以不能和平共處,定要以命相搏呢?關鍵還是得回到「守宮砂」。

gw0004.JPG 

不是父親霸道,非要女兒守身如玉,何需加註「守宮砂」,做為父權的標誌?不是情郎霸道,不經明媒正娶,就先要破瓜得月,何以會牴觸「守宮砂」的禁忌?但是男人的戰爭,何以要賠上女人破碎的心?女人為什麼不能追求情愛自主?一定要被「守宮砂」綑縛,只為了滿足父親的潔癖?女人為什麼不能以最熱情的擁抱,勸勒住發狂的男人,不要傷了她的血親呢?

 

男人先求自己,因為作踐女性(只是方法有別),情人已死,但是魂魄未遠,癡心擁抱,不也能相守一世?父親殺了情郎,父女已難平靜度日;父親若再死於情人之手,不孝女兒又如何能安心伴隨情郎,共度餘生?

gw006.JPG 

男人不顧一切,只求自己順遂的血性,把小綠逼到了兩難絕境,既然老父老公都成了無解死結,抱石沈江則是她抗議霸道父權的最淒美,也最無奈的告別了。

 

《綠.柳》除了樵夫、柳生和小綠之外,還有第四個人,他是個書生,或許是導演化身,或許是每位聆賞這個故事的觀眾代表,划船度江來到柳樹前,聞風憑弔這則傷感無解的愛情故事,是不是也只能低迴歎息,黯然轉身呢?

gw0001.JPG 

《綠.柳》的精彩在於它用「古典」的技法,訴說了一則「貫穿千古,至今未改」的霸權傳奇;《綠.柳》的犀利,在於它用「簡單」的男女私情,塗繪了一則「女兒情人,兩難得兼」的矛盾拔河,「古典」卻不「保守」,「古典」卻很「反動」;「簡單」但不平凡,「簡單」卻見「餘韻」。《綠.柳》乘著「古典」與「簡單」的雙翼,自由翔飛,堪稱是台灣2010年極其精彩的一部動畫短片。

世界電影音樂獎:入圍

第十屆世界電影音樂獎(World Soundtrack Awards)的入圍名單今天公布了,十月二十三日將在比利時根特影展的頒獎典禮上頒獎。

 

這個獎對我最大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份很重要的參考片單,得能即時審視還有多少優秀的電影配樂,還來不及欣賞或者聆聽,例如《神偷奶爸》和《野獸冒險樂園》就是我列入優先要去尋找的片單了。

 

至於誰會得獎呢?我個人比較推崇漢斯.季默與約翰.鮑威爾,關鍵不在於他們的創作歷史有多悠久,而是在於他們的音樂並沒有停留在大眾熟悉的舊風格中,他們的音樂都讓人耳朵尖豎,持續有新意,持續有讓人動容的嶄新力量,源頭有活力,氣象自萬千。只可惜《全面啟動》上映時間略晚,來不及列入漢斯.季默的作品名單之中,但是光聽《福爾摩斯》的樂音,就夠讓人驚歎了。至於戴斯培的作品,一向是我最鍾愛的音樂,悅耳動聽,幾乎是他的註冊商標了,強烈的節拍,動人的旋律,行雲流水的弦樂,都有著百聽不厭的魅力,至於變化多不多?坦白說,並不是我最在意的事,只要電影氣氛能在他的音符烘托下起飛,也就算功德圓滿了,《獵殺幽靈寫手》就是典型實例。

 

以下就是今年的入圍名單:

年度電影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

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作品有:

《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

《暮光之城新月(New Moon)》

《美味關係(Julie & Julia)》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漢斯路季默(Hans Zimmer)/作品有:

《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

《愛找麻煩(It’s Complicated)》

 

丹尼.葉夫曼(Danny Elfman/作品有:

《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

《狼嚎再起(The Wolfman)》

 

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作品有:

《關鍵指令(Green Zone)》

《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騎士出任務(Knight & Day)》

《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

 

卡特.布威爾(Carter Burwell/作品有:

《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

《正經好人(A Serious Man)》

《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Howl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最佳年度電影原創音樂Best Original Film Score of the Year

 

《超級狐狸先生》Alexandre Desplat

《阿凡達(Avatar)》James  Horner

《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Carter Burwell Karen Orzolek

《摰愛無盡A Single Man)》Abel Korzeniowski

《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Hans Zimmer

 

▲最年電影專屬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Written Directly For a Film

 

Almost There」《公主與青蛙(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作曲與作詞: Randy Newman, 演唱:Anika Noni Rose

I See You《阿凡達(Avatar)》

作曲與作詞: James Horner, Simon Franglen, Kuk Harrell, 演唱: Leona Lewis

I Want to Come Home《天倫之旅Everybody’s Fine)》

作曲與作詞: Paul McCartney, 演唱:Paul McCartney

Sticks & Stones《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作曲與作詞:Jon Birgisson, 演唱: Jonsi

The Weary Kind《瘋狂的心(Crazy Heart)》

作曲與作詞:Ryan Bingham T-Bone Burnett, 演唱:Ryan Bingham (& Jeff Bridges)

 

宮本武藏:開發新邊界

看完根據押井守劇本拍成的動畫電影《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後,我很想替押井守大聲拍拍手。

 

為什麼?因為沒有押井守,宮本武藏難以得能在2010年復生;若非押井守,動畫電影的邊界可能不會跨越得這麼遠。更精準一點說,一切全是因為,押井守敢玩,而且玩得虎虎生風,極精彩。

 

《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是一部紀錄片,不,準確一點的說法是,它是一部用動畫拍成的紀錄片;不,更精準的說法是,它不只是一部紀錄片或者動畫片,它是一位老教授透過演講的方式,透過紀錄片、動畫片和講座的形式,重新討論了宮本武藏其人其事。雖然,押井守只是發想人和編劇,全片係交由西久保瑞穗執導,但是正因有為了押井守的手痕,《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才得以不俗。ku02.JPG

 

我對《武》片的形容論述之所以一改再改,原因只有一個:《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兼具了各項跨界元素,什麼都沾了點邊,卻也不盡然可以歸類成某一類型之中,電影因此複雜,因此前衛,因此挑戰了傳統影迷的觀影習慣,因此看似信手拈來,就在不費吹灰之力之下,又攀附上了一個新山頭。

 

《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的迷人之處在於押井守的人生癖好,有如張潮的《幽夢影》一書所說的: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人不可以無癖。」人生有癖,才會窮一身之力去追求心中所愛,癖到極致就成癡了。癡情中人,只要抖落一身癡,花彩就無數。

 

宮本武藏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代表人物,武術上的成就在於他手持雙刀,開創出別樹一格的「二天一流」劍派,而且歷經大小六十餘戰,從無敗績。晚年更棄刀執筆,既有論述格鬥兵法的《五輪書》傳世,也在水墨畫與雕刻上另有地位。從決戰劍豪到浪漫浪人,他的銀幕形象已經有三船敏郎的電影版先行拍板定案,文學形象亦由川吉英治的筆給定了型。對中外戰史夙有研究的押井守,戰爭的陰暗與絕望,幾乎都在他的主力創作中佔有最濃烈的背景,原因在於對於軍事理論與實務的癖好,早已熔鑄ku01.JPG

 

拍任何一部電影,都基於有讓創作者動心的前提,重新詮釋宮本武藏的傳奇,前提在於押井守有話要說,他不但找到了述說傳奇的新方法,而且旁徵博引,縱橫捭闔地成就一家之言,觀看《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基本上就是聽押井教授(電影中的化身為就是那位武藏研究家犬飼喜一教授,每部作品中都有狗兒現身的押井守,這回雖沒有狗了,但是改由『犬』飼喜一登場,也是一絕),開講一堂日本與世界文化的比較史《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的論述,對他而言,不但是對英雄偶像的一次身心解剖工程,更是一次爬梳經典之後,交出的紮實讀書報告。

KU002.JPG 

先破再立,是押井守必然要面對的挑戰,第一個關卡在於宮本武藏太有名了,對於很多日本人而言,他根本已是傳說之神,如果只能覆誦前人都已敘說的往事,格局和視野太有限了,但是宮本武藏的豐功偉業卻也不容迴避,押井守的劇本就先讓世人熟知的宮本武藏以劍豪之姿熱身,從他與佐佐木小次郎在船島上的經典對決場景開場,就在世人誤以為即將看到一部武俠動畫之際,鏡頭一轉,直接把世間流傳的各種宮本武藏形象,全都歸諸於「虛構」,「押井『說』」才得以登場。

 

雄辯滔滔是「押井『說』」最有趣的神髓所在,「五輪書」的「五輪」與奧運「五環」的淵源說,其實查無實證,卻有言之合理的連結趣味;同樣地,宮本武藏的雙刀流,則是脫胎自步兵與騎兵的實戰心得,押井守就從這裡一路鑽進去,從西洋騎士到春秋戰國的戰車戰馬,時古忽今,舉證歷歷,粲然成章,煞是好看,導演西久保瑞穗更發揮了日本人最愛的資料佐證功力,充份運用了電玩遊戲和兵棋推演的構圖影像,讓全屬加工繪製的「動畫片」也能發揮強力「紀錄片」的「資料」功能,編導的用心與功力,遠比《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ne)》靠著《南方公園》的動畫片段來強化論述的作法,可說更上層樓。ku32.jpg

 

自由自在,無所不能,一直是動畫電影最開闊的創作空間,《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的音樂處理也是一絕,貝多芬的古典樂,清幽雅致,但不失現代風格的三弦配樂,以及作曲家泉谷茂(泉谷しげる)所寫的「生まれ落ちた者へ / BIG BOY!!」,都讓全片的音樂風格及音響震撼,份外突出,電影的聽覺如此多元有趣,視覺亦不遑多讓,不但兼具了探索傳奇英雄的細節考證,更透過犬飼喜一教授與美女助理的搞笑KUSO,提供了插科打諢的趣味,最後的船島決戰,更是直接把等待、觀潮、日出和激敵的對戰精華都融縮進五分鐘的高潮之中,押井守和西久保瑞穗的雙刀合流,就此打造出了一部極其不俗的動畫片。

KU003.JPG 

疆界意味著人類的極限,敢於開拓新疆界,才有新可能,押井守的血脈中顯然流有冒險犯難的開拓基因。

ku31.jpg

獵殺幽靈寫手:深閨怨

上錯床,肯定要付出代價。這是中外電影人都曾經在作品中歸結出來的簡單結論,卻未必是每部電影都能清楚交代其間差異。

 

香港導演杜琪峰執導的《鎗火》描寫五位保鑣捨身護衛黑幫老大文哥(由高雄飾演)的故事,原本情同兄弟的五位保鑣,最後卻要拔鎗相向,關鍵的原因在於呂頌賢飾演的阿信上錯了床,勾搭了文哥的妻子(施綺蓮飾演),兄弟再也當不成兄弟了。

 

《瘋狂的心(Crazy Heart)》的男主角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飾演的過氣鄉村歌手布萊克,最愛逢場作戲,到處留情,在小鎮遇到了Maggie Gyllenhaal飾演的女記者珍,照樣放電,甚至癡情守候,逼使珍犯下採訪記者的大忌:與受訪對象上床。雖然他們真的有緣相聚,最後還是無緣相守,空留遺憾。

 

《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中,由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飾演的安妮姐姐,為了討好艾瑞克.班納(Eric Bana)飾演的亨利八世歡心,不惜找了自家弟弟「幫忙」,讓自己得能懷孕,保住子嗣,事機當然敗洩,自己的人頭亦告不保。

 

同樣是上錯了床,有人人頭落地,有人兄弟反目,有人則是運氣還算好,即時剎車,未再肇犯所託非人的大錯。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同樣也有上錯床的床戲,處理得看似雲淡風輕,卻處處波濤洶湧。只因為他安排的是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飾演的影子作家竟然和首相夫人上了床。el-escritor-foto6.jpg

 

《獵殺幽靈寫手》的選角很成功,幾乎全無等閒角色,即使只是特勤或司機卻個個有戲,把整體氣氛烘托得很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其中,他選擇了由Olivia Williams來演出亞當首相的夫人露絲一角,就極有說服力。

 

亞當是英國缷任首相,卻面臨著濫殺人質的國際審判威脅,既美貌又幹練的露絲,雖然已經略近中年,卻絕對是賢內助,看著電視實況轉播所做出的政治判斷與評論都極其精準,但是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飾演的亞當首相,卻對女秘書另有心事,眼看著亞當聽命美國,寧願飛到白宮,做起搖首擺尾的乞憐小狗時,她不願委隨,單獨一人留在別墅,痛哭悲切的啼聲,就這樣聲聞戶外,她形容自己有如流放到聖海倫娜島(St. Helena)上的拿破崙夫人,非常寫實地傳達出一種英雄末路的「時不利兮奈若何」情緒。

tgw10.jpg

 

簡單說,露絲雖然美麗又精明,但她卻是怨婦,丈夫的演技比他好,又得到美國中情局的大力掩護,所以迅速竄紅,她如果能夠做成幕後傀儡師,一方面享有榮華富貴,另一方面又能操縱全局,她何樂不為?但是權力讓丈夫變得不再是玩物,風騷的秘書又巧妙攘奪丈夫的心,背叛與失落的雙重打擊,才是她悲切痛哭的主因。

 

但是一聽到這場啼哭,敏感的人就知道有禍事要發生了,伊旺.麥奎格飾演的這位影子作家名氣不大,能夠入選,主要就是露絲的推荐,等於是半個自己人,幾度的海邊與餐桌交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特別是在亞當直奔華府,別墅只剩她和伊旺時,沒有人不期待他們有進一步的互動,「創造期待」原本就是說故事的高手最愛玩的手法,就在伊旺逐步找出了前任作家的秘密時,露絲的心像極了受傷的小鹿,當她在夜半時分敲開伊旺的門,帶著濕淋淋的頭髮和心情坐在他的床邊時,冰雪聰明的他當然知道露絲需要溫暖和臂膀,但是他有這個膽子,勾搭首相夫人嗎?

 

tgw06792.jpg波蘭斯基的功力就在於他讓露絲的「怨」與「弱」佔了前景,看到她梨花帶淚的模樣,讓伊旺和觀眾輕易就想同情與擁抱她,「一夜情」之後,她沒有匆匆閃人,含笑賴床的模樣,更像情竇初開的繾綣情人,反而是理智上身的伊旺知道自己上錯了床,已經搞砸了一切,特勤人員的冷嘲熱諷(知道他和首相夫人偷情,卻不便攔阻),更讓他心神不定,兩相比照之下,露絲的善良與眷戀,似乎才是真性情之人。有了這樣的錯覺,才讓伊旺以為自己已然解開了冤死作家的謎團,有了這樣的錯覺,最後的逆轉,才有了旋乾轉坤的震撼。

 

一切証據,從頭到尾都存在眼前,只是人們偏信偏聽,以致於視而不察,《獵殺幽靈寫手》的布局環扣非常精準,更讓觀眾心甘情願地被劇情牽著鼻子走,但是上錯床的男人,往往都要付出慘重代價的,不是不報,時辰不到,電影的結局何只是情報人員的鐵血無情,更是警世鴻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