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狡兔死走狗烹

用「狡兔死,走狗烹」這六個字就可以說完《血滴子》的主題,導演劉偉強卻用了兩小時的長度來說這六個字,勞師動眾的工程,點出了電影的罩門:「把一件簡單的事,複雜化了。」

 

我並不是指暗殺是簡單的事,更非指整肅異己可以如此輕描淡寫,而是《血滴子》本身並未想議論太多,想要傳達的訊息卻又太過隱晦,但因此在商業和議題上兩皆落空。blood96.jpg

 

「血滴子」是清朝統治者雍正一手打造的秘密組織,專司清除異己,排除皇權障礙,但是「血滴子」血腥太多,秘密也太多,乾隆接位後,不想再靠這種政治暗殺手法留下歷史污名,所以想要清除「血滴子」。只要稍具政治手段,一次召集,就可以斬草除根,需要勞師動眾派出火槍隊和神炮營來場大屠殺嗎?舉輕若重的比例失衡,其實正是「血滴子」小事化大的問題所在。

 

香港影壇曾經多次以「血滴子」為背景,拍過電影,劇情無非強調血滴子的斬首利刃及血滴子成員的嗜血暴力,也少不了對雍正還是少年王爺時期,曾經到處拜師習武的江湖恩怨,多所著墨,稗官野史能說得如此煞有介事,關鍵在於「血滴子」的江湖傳言不斷,卻於史無據,留給後人許多加油添醋的空間(劉偉強版的《血滴子》就鎖定「於史無據」四個字,認定是乾隆為先人諱,刻意將其連根拔起,塗抹歷史的結果)。

 

確實,劉偉強無意再走回過去武俠電影的老套,雖然飛輪鋼盤的金屬光澤更加耀眼,金石聲響更加清脆響亮,但他並其實不想強調「血滴子」殺人不眨眼,十步之外就要取人首級的嗜血暗器特質(這裡有一些創意上的死結:不如此強調其兵器兇猛或者冷血無情的暗殺特質,又何需大張旗鼓來拍3D版本?走了3D路線,卻讓人對3D視效無感,豈不失策?),「血滴子」堂堂掛在片名上,卻沒有足夠篇幅來突顯其殘暴霸氣,甚至在槍砲底下成了玩具(那涉及劉偉強另一個不夠堅強厚實的論述:落伍的終究要被淘汰,武器如此,政客亦如此!),觀眾期待的血腥暴力急遽降級,誰人不覺失落?

 

黃曉明飾演的牧民首腦「天狼」,在電影中儼然一位宗教領袖:外貌像耶穌,反抗強權的「牧民」心思,直接挑戰了皇權思想,他的最後晚餐場面,更有著宗教朝聖的意味,「血滴子」奉命追殺「天狼」,鋼圈都已罩頸,何以不殺?連領袖都捍衛不了的牧民集團,何以還有強大的爆破能力來行劫囚之實?前者是「血滴子」抗命或瀆職(早該滿門抄斬了),後者是誇大了牧民集團的實力,相較於最後毀村滅族的抗爭無力,落差實在太大(其實,面對軍事強權,牧民的失敗是必然的,有如《教會》的毀滅紀實,並不讓人意外,但也因此也顯示了前頭的劫囚戲,太過一廂情願),劉偉強捉襟見肘的窘態,至此已難遮掩。

 

劉偉強身為香港導演,面對香港在1997回歸中國後產生的港人身份認同,與政治操弄下的時局變革,想必頗有感懷,他想要拍的《血滴子》其實是一部借古諷今的政治寓言電影,但他又藏頭縮尾,欲言又止,以致於既不能揶揄嘲諷政治神話,更沾不上反動抗爭的道德高度,他批判的議題人全都藏在膠卷底層,模糊的定位,失焦的詮釋,讓《血滴子》陷入不知所云的困境。gui169.jpg

 

例如,漢人「天狼」像耶穌,當然就會讓人連想起宗教領袖達賴對中國的抗爭,天狼的存在當然讓皇帝坐立難安,他夢見自己死在阮經天飾演的漢人王磊(也是「血滴子」的首領「冷」)刀下,其實正是清兵入關後,想要少數統制多數,非得以漢制漢的務實策略。冷即使是八字最合的貼身兄弟,也只能以殺戮為業(賤貴已分),余文樂飾演的滿人海都,雖然同是兒時玩伴,同有梳髮結辮之情,卻也得努力討皇帝歡心,才能得擁天驕。

 

海都看不慣冷對手下的心軟,那是因為他是皇上欽賜的兄弟,血緣明確,階級分明,派他監軍,已然是要他來看管路線走偏差的冷,《血滴子》透露的政治鬥爭現實,讓兄弟成了血淚笑話,確實讓人心驚,至於海都與冷的暗中較勁,在海都要一手結束「血滴子」組織成員,甚至不惜以五牛分屍的極刑,對待昔日功狗,下手竟然如此之猛,海都不只是毀掉「血滴子」而已,更是要連根拔掉冷的基業了。

BLOOD153.jpg 

但是,《血滴子》中的這場五牛分屍戲,明顯是像當年張徹導演在《十三太保》的五馬分屍戲致敬,慘則慘矣,卻未能超越,關鍵在於《十三太保》中拉裂的是男主角姜大衛,《血滴子》如果以相同刑罰對待皇帝兄弟阮經天,豈不是對電影的兄弟情誼,批判得更加狠辣?

 

《血滴子》中不時透露著皇族對外族的敵視之情,寥寥數筆,卻有弦外之音,例如金士傑飾演的綠營統領,同樣也是漢人,同樣也是陽奉陰違,不到生死關頭,不會獻上真實地圖,這類政治寓言,看似曖昧含糊,卻也夠讓識者若有所悟了,卻苦了既無感又不識的影迷了。gui41.jpg


張藝謀當年在《英雄》中,透過刺客的嘴,勸秦始皇要以天下為念,被痛批為替強權霸政背書;劉偉強的《血滴子》中,則透過阮經天的死諫,傳達民眾只想圖個溫飽的心願,最後就帶出了乾隆六十年盛世的歷史評價,那麼多的曲筆暗流,最後還是難逃為政權擦脂抹粉的政治正確,這款審查現實,其實才是真正的血滴子了。

 

回顧2012:台灣的風騷

我的2012年度十大台灣電影

01.《寶米恰恰》

02.《昨日的記憶》

03.《女朋友.男朋友》

04.《南方小羊牧場》

05.《逆光飛翔》

06.《愛Love》

07.《麵包情人》

08.《甜.秘密》

09.《騷人》

10.《椰子》

 

我的2012年度台灣電影觀影筆記

 

最深情的書寫:

《昨日的記憶》中《迷路》的隋棠帶領兒子寫日記。

最夢幻的書寫:

《南方小羊牧場》的小羊與大野狼漫畫對話。

最佳視覺特效:

《寶米恰恰》的雙胞胎場景

最雄偉的美術概念:

《昨日的記憶》中《阿霞的掛鐘》的都市更新廢墟與人腦失智類比。

最敢玩的場面調度:

Love12分鐘的長鏡頭帶出八位主角的連帶關係

最敢玩的特效設計:

痞子英雄首部曲的飛機直衝高雄八五大樓。

最敢玩的動畫概念:

不倒翁的奇幻旅程的童話與動畫。

最敢玩的人物造型:

騒人的頹廢人生。

最佳電影音樂:

《花漾》

最佳電影歌曲:

《花漾》的「歌妓祭鬼」等,活化了南管。

最動人的聲音設計:

《昨日的記憶》中的《阿霞的掛鐘》。

最具喜感的飲食設計:

《寶米恰恰》的波蘿麵包

最發噱的情書:

《甜.秘密》的情書大聲唸

最驚心的愛情:

《女朋友,男朋友》的鐵絲拒馬前的男男熱吻

最傷心的愛情:

《逆光飛翔》的張榕容送茶飲給練舞男友

最絕望的愛情:

《花漾》的任達華愛上了李二少的太太,被亂箭射死在門外。

最傷心的童年:

《龍飛鳳舞》的歌仔戲團少年流浪記

最吊人胃口的愛情:

《南方小羊牧場》的紙飛機靜止畫面,謝欣穎突然從簡嫚書背後現身。

最傷感的都市素描:

《麵包情人》的101跨年煙火

最細膩的都市素描:

《南方小羊牧場》的派報人生

最詩意的鄉村素描:

《候鳥來的季節》

最鮮活的街道素描:

《南方小羊牧場》的南陽街

最傷感的鄉愁:

《麵包情人》中的外勞把自己裝進行李箱中想回家。

最混亂的青春錯亂:

《寶米恰恰》的校園迷情

最受歡迎的神明:

《陣頭》與《愛的麵包魂》的三太子

最佳攝影:

騒人的周宜賢。

最佳女配角:

《昨日的記憶》中《迷路的隋棠

最佳男配角:

《女朋友,男朋友》的張書豪

最佳女主角:

《寶米恰恰》的黃姵嘉

最佳男主角:

騒人》的王柏傑

最佳導演:

《女朋友,男朋友》的楊雅喆

最佳影片:

《寶米恰恰》

2012回顧:傑出外語片

每年年底,很多人都愛選十大電影,我亦不例外,一方面是透過這種型式,來回顧過去這一年的觀影紀錄,另一方面則是整理自己的觀影感動與美學體認,每個人的成長經歷、觀影視野與品味美學各有不同,選出的片單就會有相當落差,例如美國時代雜誌選出《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為年度佳片第四名,就讓我噗哧一笑。

 

至於法國「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ema)」和英國「衛報(Guardians)」同樣都把法國導演(Leos Carax的《花都魅影(Holy Motors)選為年度十大佳片之林(「電影筆記」甚至排為榜首),則讓我不禁駐足沈思,何以我欠缺同等程度的感動?至於俄國導演蘇古諾夫(Alexadre Sokourov)的《浮士德(Faust)》同樣獲得「電影筆記」的肯定,我則只能說:我也看到了蘇古諾夫的才情與力氣,但是就排不進我的十大片單,或許就是個人的偏見吧。

 

另外還有觀影時序的問題,有些電影,歐美市場早就演了,台灣還難得見,因此就不列入評比了,例如陳可辛的《武俠》在時代周刊排名第八,就讓我嘿然說:「去年我們早就肯定了《武俠》成績了。」當然,電影市場有這麼多作品,誰能全數看過?誰不是瞎子摸象?

 

我個人的2012年度十大外語劇情片片單如下:

01.《愛.慕(Amour)》

理由:人類社會已經難以閃避老人安養與安寧問題,在兩位精彩演員的詮釋下,除了社會現象解剖,另外也多添了動人的愛情溫度,導演的聲音和場面調度手法,有著讓人驚豔的細膩巧思,足為研究範本。

 

02.《分居風暴Nader and SiminA Separation)》

理由:再平常不過的家務題材,再嚴密不過的精準對話,再周延不過的劇情環扣,綿密小針繡出了人性的幽暗與無奈。

 

03.《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理由:暴力的種籽究竟何時埋進人的基因呢?罪的清償,又要多久長的煎熬?在血腥暴力日益嚴重的今日,本片的主題論述讓人低迴,本片的藝術表現讓人心驚。

 

04.《空降危機(Skyfall)》

理由:歷經半世紀,原本已經老掉牙的續集電影,有著變不出新意的刻板英雄,卻在死亡之後得著重生的轉機。一部清洗傳統,重新來過的續集電影,勇氣和創意各自扮演著催化的力量。

 

05.《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

理由:精巧的剪接,縱情揮灑的才情,帶領觀眾從迷宫般的人生情困中理出人生情愛的私欲本質;又從演員的精彩詮釋下,享受豐潤的戲劇果實。

 

06.《新手人生(Beginners)》

理由:同樣是愛情主題的電影,透過父子的迷航平行線,揭示了愛情的動人力量,對寂寞的書寫,更是一絕。

 

07.《騎單車的男孩(The Kid with a Bike / Le gamin au vélo)》

理由:不負責任的父親,渴望親情的兒子,失序的人倫關係,導演透過一輛單車與一位男孩,就清楚替當前社會的紊亂病灶把出了脈象。

 

08.《人間師格(Detachment)》

理由:混亂的校園,疲累的教師,以寫實語態素描了斷裂的師生關係,帶出了動人的社會關懷。

 

09.《超能失控(Chronicle)》

理由:多數的科幻電影都只在舊議題上,重炒冷飯,唯獨本片另外結合青春的探索,搭配絕對的能力與絕對失控的哲學理念,另有回甘空間。

 

10.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理由:在體例上重現小說神髓,在科技上另闢視覺新界,今年最成功的小說改編電影。

 

未能擠進十大的遺珠: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s Rises)

理由:既生瑜,何生亮,有了《空降危機》,我就不選《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了。

 

《雙面誘惑(Die UnsichtbareCracks in the Shell

理由:同樣是既生瑜,何生亮,有了《黑天鵝》在前,就只好割愛了。

 

《昭和感官物語(Tatsumi)》

理由:其實是今年唯一讓我動容的動畫片,只可惜有些橋段走火了些。

 

《親愛的別哭(La guerre est déclarée)》

理由:同樣是人間摯愛的生死議題,演員的功力略遜一籌。

 

《皇家風流史(En kongelig affære A Royal Affair)》

理由:極其冷酷自抑的歷史電影,揭開了一頁世人陌生的歷史,可惜皇家悲劇的岐異性不大。

 

《法外見真情(Les neiges du Kilimandjaro)》

理由:不景氣年代認真探討失業問題的電影。

 

《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

理由:相較於《愛慕》癡與真,本片確實略遜一籌,但在喜感中滲透的人生嘲諷,亦頗可觀。

 

《大藝術家(The Artist)》

理由:重現電影史的力作,但是光看狗明星的表演,《新手人生》就勝過太多了。

 

《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理由:要做間諜的前提就是不能相信任何一個人,而且要在細微動作中揣摩真相,以低調的電影風格詮釋低調的人生,看不見的風暴卻有讓人心驚的力量。

2012d.jpg我的2012年度四大外國記錄片

 

01.《多桑的待辦事項》

理由:真實人生的最後素描,一位真實個體的最後行蹤,讓電影亦活了。

 

02.《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Journal de France)》

理由:片如其人,獨特的美學視野與生命態度,讓生命回顧多了幾分詩意。

 

03.《艾未未‧草泥馬(Ai Weiwei Never Sorry)》

理由:認識一位藝術家的最佳方式,就是看他如何與世界對話,特別是看他如何挑戰獨裁政權。

 

04.《碧娜鮑許(Pina Bausch)》

理由:認識一位藝術家的次佳方式,就是讓作品重生,而且新詮其作品。

 

來不及看到的電影:沒有理由,就是來不及看到,沒有能力討論。

安那托利亞故事(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性愛成癮的男人(Shame)》

《謊言的烙印(Jagten (The Hunt)》:

《南方野獸公園(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