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七日談:2010交卷

書序

 

 

「我這一生,遇到太多不可思議的神奇時刻。」

 

會拍電影的人,都很會說故事,聽王童講古,尤其動人。為了撰寫《王童七日談》這本書,我們一共花了四個月時間,長談了約二十小時,每一回的訪談,都聽聞了極多生命故事。其中,最有電影感的一則傳奇,來自三毛,白景瑞和侯孝賢的三方交集。

 

那一天是1991年的14

 

王童聽說了白景瑞導演心臟病發,住進醫院的消息,於是專程到中華開放醫院去探視這位在創作路上不時提攜他,帶領他的影壇前輩。急救後脫臉的白景瑞,雖然體虛,病榻上卻依舊侃侃談著自己的未來計畫,白景瑞問王童:「你下個月有沒有空啊?」王童回答:「有什麼事?」「有空的話,到北京來參加我的婚禮。」

 

提起這段往事,王童忍不住搖頭笑了起來:「你不覺得很可笑嗎?才剛從鬼門關走了回來,心臟病都這麼嚴重,心裡想著的即是要迎娶他在拍攝《嫁到宮裏的男人》時認識的女明星張華,要娶她做為第三任妻子。

 

這時候,護士披病床的隔簾一拉,白導演的第二任妻子帶著兩個女兒也來病房探視他,白導演的悄悄話,嗯,真心話,大家都聽見了,大家都在笑,難以想像的生命喜劇就這樣活生生地眼前上演。

 

告別了白景瑞,走出醫院,天上下著大雨,王童經過「客中座」茶館,那是侯孝賢導演最常泡聚的工作場合,正好瞥見侯孝賢導演正口沫橫飛對著朋友說他的電影計畫。他們是同個一時代的創作者,各有一片天,相互激勵,也相互競爭著,侯孝賢的創作夢想正在茶館的一角開始飛翔,王童的《無言的山丘》也正蓄勢待發。

 

「一個導演躺在病床上,儘想著要結婚,一個導演則在茶館裡,興高采烈地說著自己的夢想。」王童幽默地再補上一句:「還有一個導演則在雨中急著去拿車,三個導演就這樣陰錯陽差地連成一線了。」

 

當天,雨好大,匆匆閃進停靠路邊的車子裡,發動引擎,打開收音機,傳出的新聞快報卻是作家三毛在在台北榮總病房內,以絲襪自縊而亡。

 

「我呆住了,整個人就愣在車上,完全無法動彈,我認識的三位朋友,就在那個特殊的時空裡,以三種完全不同的姿態與能量,在我眼前上演著他們的故事。」王童想起那一天,感慨良多:「開車回家的路上不知該哭還是笑,我這一生,遇到太多這類不可思議的神奇時刻。」類似這種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生命滋味,不就是王童電影的最大特色嗎?

wang004 001.jpg 

這本書,只紀錄了王童一小部份的人生奇遇,更多的神奇章節,其實都已收進了他的電影之中,但願《王童七日談》的赤誠剖析,能讓更多電影愛好者,急著想再回頭去重看王童的電影。文字有限,電影無限,王童的神秘光華盡藏在電影膠捲中,本書只是楔引,電影的卷軸,等著大家去開展呢。

 

「愛,不一定要結果!愛電影,也不一定要有結果。」提起未來,提起電影,王童說:「一切隨緣吧,能拍就拍,不能拍,我就畫畫去。有結果,是好事,沒有結果,就享受過程吧。」

 

 

                    藍祖蔚 

                    2010112

 

wang003.jpg書的結語

 

「就像拍電影之前,你一定要問自己到底為何要拍這部電影?出書也是一樣,如果只是書架上多一本書,和侯孝賢的擺在一起,讀者抽出來看,又只有看到流水賬式的記錄,有必要出這樣的書嗎?」王童導演在暢談《稻草人》的拍片甘苦時,曾經如此告訴我:「如果不是你來寫,我就不出了。」

 

是的,若非王童導演的堅持與厚愛,這本書或許就會難產,典藏出版社或許會迫於合約,必需另外找人來執行,完成另一本情貌的書。

 

正因為王童導演的盛情與堅持,我們還是從2010的四月到七月,花了七天,將近二十個小時的訪談時間,完成了這本《王童七日談》的寫作。每一次的訪談之前,我都得重看一次王童的作品,通常都是看片到早上五點,八點出門,九點開始訪談,過程或許勞累,精神上卻相對飽滿富足。

 

因為透過重看,發現了很多以往疏漏的細節,透過面對面的對談,得以追問出一些做為一位觀影人想要了解的創作細節。只因為自己動筆寫作的始意在於留下一些值得電影愛好者反覆咀嚼的細節,不想流水賬,無意做編年史記錄,只想回歸作品,從作品中整理出一些電影生活的細節,提問的內容反應著我的觀察、評論與歎服,回應的內容則是王童的一生精髓了。

 

與王童導演的遇合關係,非常奇妙,亦極有趣。

wang001.jpg 

我不曾忘記,自己還是純粹影迷時,面對著《看海的日子》中,白梅那場冗長的生產戲時,心頭就有好多問號,想要了解創作者的堅持與追求為何?我不曾忘記剛開始跑電影新聞時,走訪中影製片廠,聽著老師傅高談闊論起拍片趣聞的美麗時光,就在那座後來已經拆掉,改做遊樂場的攝影棚裡,目擊了《策馬入林》巨大的破廟布景陳設,就蹲在地上和正忙於構思的王童聊起了他的拍片細節;我亦不曾忘記在《香蕉天堂》的開鏡儀式中,看著工作人員用了厚厚棉被綑綁起攝影機,開始「土法煉鋼」式的同步錄音拍攝(怕攝影機的馬達尺輪轉動聲破壞了現場收音);還有,就在《稻草人》正在對雙機的後製作業時期,混進配音間裡,陪著工作人員一本一本看著最新完成的電影版本,享受熱騰騰,新出爐的電影風味餐。

wang002.jpg 

當然,王童導演曾經在咖啡館裡,多次對我訴說他想拍攝的《梅與櫻》故事;還記得那一天,他終於在製片會議上爭取到《無緣山丘》拍片預算,走回辦公室的路上,遇到前往採訪的我,喜孜孜地分享即將開拍的喜悅,我脫口說了一句:「《無言的山丘》是不是更好啊?」沒想到王童就這樣接受了。

 

後來,《無言的山丘》到上海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競賽,我亦一路相隨,聽著王童細述創作人生的點點滴滴,也見証了他打敗南韓導演林權澤等人,勇奪最佳影片金爵獎的風光時刻。

 

那一晚,我借到了當時還不流行的手機,以國際電話報稿的方式,向聯合報電影組的徐正棽小姐,口述了我的現場報導,請她轉錄成文字,才得以抽身陪著王童搭上影展當局專為電影節而辦的得獎者黃浦江遊江之旅的慶功渡輪,看到黃浦江頭配合電影節,燈火全開的華麗場景。

 

就在那艘船上,王童遇見了《苦戀》的原作者白樺,1980年代初期,兩岸關係緊繃對立,《苦戀》中的主角先是對共產主義迷戀、信仰,繼而批判與質疑的轉變,就是中國禁了《苦戀》,台灣卻要搶先拍攝《苦戀》的主要關鍵。十多年後,從未謀面的創作者能於海上相逢,一夕歡晤,其實也有如一部劇情片般的神奇轉折。

 

1996年,我進入中影公司,當了半年的「短命」製片部經理,那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製片與宣傳,第一個案子就是替王導演的《紅柿子》助威,那時候《紅柿子》已經上映了一陣子,我除了提筆上陣,寫出《白紙對青天》的評論文字來續威之外,還得主持一兩場女主角陶述的影迷會,看到了一位老牌影星因為在人生的黃昏時光主演了一部電影,得能再登台與觀眾侃侃對談,細述自己表演人生,那也是美麗的人生機緣了。

 

人生聚散難料,後來中影易主,風雨不斷,王導演離開了製片廠,開始了他另一階段的教學與動畫電影的創作人生,我們常在電影節和其他電影活動場合上相遇,每一回他都會提起我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的《電影最前線》節目,我在節目中談電影,談音樂,王導演亦是愛影成癡之人,他的回響與共鳴,帶給我極大的感動,因為電影真的就是我們一生興趣的交集,我想這亦是王導演在獲得國家文藝獎之後,特別指名我來撰寫特刊文字的原因之一吧。

 

這本書得能完成,我是最幸運的「目擊者」,王導鉅細靡遺地細述往事,留下歷史紀錄,我則是溫故而能知新,獲益匪淺。祈願書中的文字亦能讓愛電影的青年朋友,感受到更多電影創作的光熱與靈動,台灣電影的長河波瀾得能浩蕩長流。

 

惡人:天寒地凍不了情

 

《惡人》的成功魅力來自三個元素。

 

首先是原著小說吉田修一提供了極寬廣與深邃的人性觀察,殺人犯確實要接受制裁,付出代價,但是吉田修一不只是從結果來檢視殺人犯(偏偏那正是新聞媒體經常扮演的『結果』裁判論)的罪責而已,他既從殺人犯的往事往前追溯,也從血性失控的當下刺激,往下深挖,所有關連的蛛絲馬跡全都拿上檯面來檢視。殺人的難逃譴責,在荒郊野外把女孩趕下車,拋棄在暗夜路上的人難道不算是惡人嗎?被害人父親的鍥而不捨,有如一把天平,秤度著罪責與良心。娓娓道來的剖析並陳,讓《惡人》探討「罪與罰」的視野更形寬廣。

 

其次,紅花和綠葉搭配得極其允當,男女主角妻夫木聰和深津繪里具現了弱勢小民的寂寞惆悵,飾演長輩的男女配角樹木希林和柄木明都精準詮釋出深埋在骨子裡的絕望之痛;飾演無血無肉,莽撞青年的岡田将生和満島ひかり亦都有入木三分,令人髮指的說服力。

 

第三則是久石讓的音樂,有緊叩人心的低迴,亦有輕盈的酸甜,低限主義的樂音打造了一個魅惑的清冷空間。

 

《惡人》導演李相日是韓裔日人,過去比較知名的作品要算《扶桑花女孩》,手法雖平鋪直敘,卻也略嫌青澀,《惡人》則有明顯精進,但是黏著的手痕還是太過清楚。

 

例如深津繪里飾演的西服店女店員馬込光代初亮相時,就是隔窗望著外頭淋著雨的單車,竟然癡呆了起來,要不是客人叫喚,還差點忘了要拿新西裝去試衣,然而,就在她低身拉挾客人褲管之際,臉孔貼近了男客的下半身,潛伏的荷爾蒙誘惑,竟然也讓她莫名浮動起一絲曖昧思春情思,但是男客的妻女即時現身,打斷了她的情思,尷尬地呆立一旁。vil4012.jpg

 

孤立雨中,任憑風吹雨淋的單車,說明了她的孤寂。貼近男體就會臉紅的情思,說明了她的寂寞。李相日的影像符號,既清楚又簡單,但也太過明白了。

 

例如,就在満島ひかり拒絕了妻夫木聰的邀約,轉身上了岡田將生的跑車時,我們看到了妻夫木聰的憤怒表情,以及急轉彎的快車跟逐,然後鏡頭和時空就跳了一天,轉到了妻夫木聰的工地,他們用著怪手,一把就毀掉了原本靜立的門窗家壁,看似不相干的鏡頭連接,其實已經委婉說出了満島ひかり遇害的必然結果,導演確實繞了個彎,但是答案卻已經透過影像精準傳話了,這當然是雕琢的手痕啊。

 

第二次的單車戲是深津右手打傘,左手扶著龍頭,在滂沱大雨中騎車回家,這種「雨夜花」的場景設計只是更加強化她的孤寂清冷,外面極寒極凍,渾身溼淋的她,不時搓手取暖,好不容易打開了小公寓的房門,卻發現鏈條從裡頭反鎖了,原來是同居的妹妹正與男友在房內溫存呢,蒼白與紅潤的膚色和溫度對比,不是更強化了清冷的指數?這也是為何獨自用餐的深津繪理,一眼瞥見了妹妹房間的凌亂床褥,也不得不縐眉,也不得不主動上前,把木板紙門給一把關上了。

 

初冬的溫差,確實是《惡人》刻意挑揀的時空感覺,電影的拍攝時間20091110日一直拍到年底,正是零度氣候的嚴峻時分,陰晴天候所傳達出的色溫差,相當準確地呼應了小說和劇本的冷暖人生感受,男主角妻夫木聰和老奶奶樹木希林用餐時,總要把腳伸進保暖被褥下(深津繪里用餐時亦然)既呼應了天候季節的實況,更準確貼合了兩人的心情寂寞指數,以致於兩人躲到九州五島市的大瀨峠的燈塔裡,乾柴薄毯都不足以禦寒的刺骨凍涼,更讓這對亡命天涯,只能死守海角一隅的悲情戀人,更加痛苦絕望了。vil4011.jpg

 

李相日讓這對戀人看到最美麗的燈塔風景是一回的夕陽落日,原本兩人吹著海風的手足動作,還有點像《鐵達尼號》站在船舵前沿,迎風吹舞的傑克與蘿絲,但是真的讓他們刻骨銘心的剎那卻是人生難得幾回前的日墜海面的夕陽時分,是的,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已然足夠註記這場「來得太晚,又消失得太快」的絕望愛情了。

 

不過,走過一趟生死關後,我們看到深津繪里卻是冬陽下緩緩騎著單車再往西服店上班去了,日照陽光說明了她所經歷的人生體悟,一切清楚明白,確實是導演李相日說故事的技法,電影因此乾淨清爽,但是對位得太過清楚明白,就難免少了咀嚼的餘韻了。

 

 

 

vil4009.jpg 

12月25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電影音樂:《68屆金球獎音樂入圍作品》

 

1214宣布了本屆金球獎電影音樂獎項入圍名單,明年0116日頒獎,今天的節目我們找齊了五部電的音樂,一次放給大家聽過癮。

Alexandre Desplat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Danny Elfman – 《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

A. R. Rahman – 127關鍵小時(127 Hours)》

Trent Reznor and Atticus Ross –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Hans Zimmer – 《全面啟動(Inception)》

 

但是本集的節目也同樣是《電影最前線》在2010年最後一次的播出,我特意整理了今年的心情,選擇了JOHN LENNON的代表歌曲

01.  IMAGINE

02.  HAPPY CHRISTMAS(WAR IS OVER)

03.  GIVE PEACE A CHANCE

.為什麼是JOHN LENNON?一方面是因為2010年是他遇刺30年,但是時代周刊說的好,30年後,我們還在想念JOHN LENNON,我們還在唱JOHN LENNON,他也許是個DREAMER ,但他不是ONLY ONE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最新電影:《惡人(Villain)》

使用音樂:《惡人》原聲帶/久石讓作曲

 

每年的壓軸節目如果能夠介紹到一部夠格壓軸的精彩作品,這一年回味起來就格外精彩了。

 

《惡人》是我今年看過四部精彩日本片之一,其他三部分別為《宮本武藏-雙劍飛馳之夢》、《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及《告白》。

VI.JPG 

《惡人》的魅力有三,第一,在於改編自芥川賞作家吉田修一的知名小說,由《扶桑花女孩》李相日執導;第二,男女主角妻夫木聰和深津繪里都是人氣紅星,配角樹木希林和柄木明都是硬裡子演員,電影對於罪與罰的探討,更讓人動容;第三則是久石讓的音樂,低限但是迷人。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音樂:年度回顧─很多人會選2010十大電影,但是我寧願從聲音去回味2010的動人聲音,我的選擇是過去這一年我最愛的音樂,包含:

《長征萬寶山》的主題曲:I WAS BORN UNDER A WANDERING STAR

《臉紅的夏天》的主題曲:THE LAST ROSE OF SUMMER

《夏日琴聲》的主題樂章:VALSE TRIST

 

另外,還有《第凡內早餐》的主題曲:MOON RIVER

《粉紅豹》的主題曲

《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主題曲:DAYS OF WINE AND ROSES,原因是這三部電影的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十四日辭世了。TONY2010.JPG

 上面三本書是我在2010年曾經參與寫作出版的書,本集節目中有個約定,邀請各位聽友上網填寫你的選項,填寫你心目中的2010年年度十大外片的前三名,答案與我的前三名完全一致的朋友,就可以獲贈其中一本書哦,詳細內容,請聽節目嘍。

至於我最後的壓軸歌曲為何呢?就容我賣個關子吧,那是我對青春的懷念。

 

 

第凡內早餐:陽光陰影

名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Blake Edwards)美國時間1215因肺炎併發症在加州聖塔莫尼卡醫院去世,享年88歲。

 

布萊克擅長拍攝喜劇,代表作除了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主演的《第凡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和彼得.謝勒(Peter Seller)主演的《粉紅豹(Pink Panther)》外,傑克.李蒙(Jack Lemmon)主演的《相見時難別亦難(Days of Wine and Roses)》,以及他的妻子茱麗.be2004.jpg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主演的《雌雄莫辨(Victor & Victoria)》也同樣膾炙人口,四位巨星四部經典,夠傳世了,美國影藝學院在2004年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他,無非也是感謝他曾在大銀幕上提供的歡樂與夢想。

 

這四部作品中,《第凡尼早餐》影響世人最深,因為赫本就以這部作品,確立了兼具慵懶嫵媚,又有似水柔情的一代巨星地位,沒有人會忘記她在頭上包覆著浴巾,穿著一件寬鬆上衣,就坐在窗台邊,彈起吉他輕唱起《月河(Moon River)》的清純神韻,其實這一幕的開場是男主角喬治.比柏(George Peppard)飾演的作家正埋首打字,出現在銀幕的字眼正是:「曾經有一位非常可愛,非常膽怯的女孩,她單身獨居,只有一隻沒有名字的貓兒陪伴…」文字與影像對位得如此精準,以今日的美學標準來看,比對手法確實太過淺白了些,卻是浪漫愛情電影常用的手法,至於赫本的吉他清唱,理應只能出現簡單的吉他和弦,卻也還能聽見管弦樂的伴奏,則是證明了愛德華茲為求浪漫,才懶得理會現實人生實況的基本態度。

 

當然,《第凡內早餐》中的赫本一直拿叫不出名字的貓兒來自況,甚至最後男女主角也是在雨中的街角中冒雨找尋貓兒,才能在《月河》的管弦版中找到真愛感動的結局,同樣也呼應著喬治.比柏所寫的那段文字:「…她單身獨居,只有一隻沒有名字的貓兒陪伴…」 

不過,陽光明朗的日子裡,溫暖多情的人生中,難免還會有一些陰暗的角落,好萊塢資深影星米蓋.隆尼(Mickey Rooney)飾演的Mr. Yuniosh(譯音接近國吉先生)則是《第凡內早餐》一個更難忘的傷痛。

 

這位國吉先生是《第凡內早餐》中重要的甘草人物,他是赫本的房東,赫本很迷糊,常忘了帶鑰題,只能沿著窗口旁的防火鐵梯爬上自家窗門,然後一定會吵到戴眼罩入睡的房東;再加上赫本交遊廣闊,不時舉行各式派對,喧譁吵擾,讓正泡在浴缸裡的國吉先生暴跳如雷,不是隔著樓梯大聲呼喊著赫本的片中女郎的姓名,就是打電話給她,威脅警告。

 

大暴牙、一口爛英文,怪毛病多,又愛挑剔,就是國吉先生的註冊商標,喜劇作品中難免都有一些故意扭曲的人物,發揮讓主角揶揄,逗觀眾開心的功能,如果米蓋.隆尼沒有刻意變裝成為日本人,只是飾演一位錙銖必較,個性又敏感的刻薄房東,效果其實也是不差的,關鍵就在於國吉先生是日本人。

mmr004.JPG 

好萊塢在二十世紀的戰爭電影對於戰敗國,不論是德國人或日本人都不曾好好對待過(直到後來的《紅色警戒》和《來自琉璜島的信》,才算多了點平行直視的人性角度),但是很難想像連一部喜劇電影也要消遣和消費起日本人來了,據說,當年李小龍看著《第凡內早餐》中的這位國吉先生角色時,怒不可遏,認為好萊塢根本就是在消費亞裔人士,對亞洲人充滿岐識和偏見,所以憤而中途離席(至於,李小龍在《精武門》或《猛龍過江》對於日本或列強勢力的反擊,除了民族主義的風潮和歷史血淚的詮釋之外,是否亦掉進了偏見的框架與窠臼中,則是另一個話題了)。

 

米蓋.隆尼(Mickey Rooney)後來追述自己飾演的國吉先生一角時,曾經表示他只是追求一種喜劇效果,根本沒有想過羞辱日本人或亞洲人的動機,而且這個角色在原著小說中即已標識著「那個小日本」的揶揄文字,他只是忠實實踐原作和導演的要求而已,而且因為戲劇效果突出,每一回他精神即將崩潰,開始叫起赫本的名字時,觀眾都得到了一種看人受虐的喜悅滿足。

 

mmr003.jpg《第凡內早餐》的作者雖是鼎鼎大名的同志作家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從調查報告到小說創作都展現了不凡文采,但是筆鋒難免還是暴露了自己對日本人的岐視與偏見,人生很多事,一旦寫成白紙黑字,一旦拍成影像,寫入影史,真的也只有任人檢驗審視了。

 

事隔多年後,愛德華茲重新回顧《第凡內早餐》創作時,坦承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他應該不會如此醜化日本人,米蓋.隆尼也說早知道會傷害這麼多日本人的感受,他也不會這麼誇張地演出這位日本房東了。

 

不過是搏君一粲的喜劇設計,有這麼嚴重嗎?日本朋友的感受也許會比我們強烈許多,當事人的感受,真的不是隔了一層的我們可以體會的,這兩天又看了一部份的《第凡內早餐》,忘不了赫本的美麗,國吉先生出場時的大呼小叫,也還是會讓我微笑,但是多了些影史掌故的了解,看電影的體會就變得更寬廣與微妙了。

玩具總動員三:光陰故事

Lee Unkrich執導的《玩具總動員三(Toy Story 3)》,不只是一部有關「玩具」的動畫片,它更適合大人觀賞。

 

大人買玩具給小朋友,以編織夢幻,打發時光;小朋友沈迷玩具,叫喊嬉遊,滿足夢想,是人生的基本運算準則。只是,小朋友終究要長大的,一旦小朋友長大了,這些玩具該怎麼處理呢?

 

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Pixar)公司在1999年推出了《玩具總動員二( Toy Story 2)》後,停頓了十一年之後,才再拍攝了《玩具總動員三(Toy Story 3)》,最大的差別在於:「玩具依舊在,只是『童顏』改」,玩具的主人翁安迪(Andy)長大了,要外出去唸大學了,那一大箱舊玩具該何去何從呢?丟進閣樓存放?捐給托兒所?還是當垃圾扔掉?小男兒會如何選擇,就成了《玩具總動員三》的第一道難關。

ts304.jpg 

安迪有些左右為難,打開那一箱舊玩具,從巴斯光年、胡迪警長到彈簧狗、番薯頭先生、抱抱龍和豬仔錢罐,每一個玩具都有過歡樂時光的記憶,但是人有五指,長短不一,有私心的安迪,如果只能擇一陪他去大學,他會選擇那一個玩具呢?

 

《玩具總動員三》適合大人觀賞的原因是劇情的設計突顯了人生的無情與多情。

 

安迪只選擇了胡迪警長陪他上大學,其他的呢?不論是舊愛打包上閣樓,或者是挑揀胡迪,都看得出安迪的多情,但在玩具王國中,安迪的選擇卻無可避免地打翻了一罈子醋,胡迪雖然開心,卻不能喜形於色,不能太有優越感,反而得反過頭來安撫失意的老夥伴,畢竟,他們像是年老珠黃的棄婦,不見寵於主人,只能困居閣樓深宮,誰不怨噌?何況,他們還陰錯陽差,被安迪的媽媽丟進了垃圾堆,千鈞一髮之際,才免於進入垃圾車內。

 

《玩具總動員三》的創作時空正值經濟不景氣的大浪潮襲捲全球,體質不佳的大小公司紛紛倒下,裁員或資遣的失志心情成為多數上班族忐忑難安的夢魘,安迪玩具王國的歇業打烊,其實正是不景氣人生的縮影,因此,胡迪就如同幸運獲得留任的員工,風雨飄搖中勉強保住了一線尊嚴,其他就等著回家領失業救濟金了。

ts307.jpg 

《玩具總動員三》的「失業」玩具們雖然難免嘮叨幾句,但卻也輾轉來到了托兒所,本來以為轉換了「就業市場」,黃昏餘命,還能有個安身落腳之處,也算差堪欣慰了,孰料,新主人們卻是只會暴虐玩具的小野人,摔打踩踏,無所不用其極,原本友情相送的胡迪警長只能再度出手相救,就在衝破鐵幕的逃生關頭,一群人差點就全都毀在垃圾焚化爐的熊熊火焰中了。

 

別擔心,好萊塢的電影一定能夠逢兇化吉,在危機中得到轉機,《玩具總動員三》最讓人動容的場景並不在於這群曾經扮演不同正邪角色的玩具們,同舟一命地化險為夷,而是最後又能在主人安迪手上,重新得到往日歡情的肯定。安迪把自己的房間清乾淨之後,面對失落的青春,好端端地竟然也有了些惆悵與黯然,就在他把舊玩具全都送給懂得疼惜玩具,也懂得享受玩具的小女孩時,他終於最後一一端詳起這些曾經帶給他無數夢想與歡樂的玩具,他逐一唱名,一一細數他們的能耐與本事……

ts313.jpg 

是的,安迪正在辦理交接手續,他的細數往事,有如為行將步入忠烈祠的昔日愛將頌念褒揚令,雖然不無終將割捨的傷感,卻多了三分正面肯定的緬懷,正因為多了這一份人生情義,《玩具總動員三》的結尾戲有如冬日從雲縫中鑽出頭的冬陽,溫暖了極多被無情世界傷殘的碎心。

 

《玩具總動員三》其實機巧地迴避了「不合時宜」的人生殘酷命題。安迪會成長,但是玩具不會,玩具永遠只有出場時設定的功能,不會,也無法升級,更遑論進化了,而且玩具會褪色,會剝落,會殘損…真實的人生裡,企業會茁壯,員工卻會老去,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往往就成了累贅(不論是財務上或者是行動步調上),就難以避免裁員或資遣的命運。問題在於有多少老闆會彎下腰來,重新回憶一下彼此有過的閃亮的日子呢?

 

是的,生有時,死有時,嬉遊有時,分離有時,《玩具總動員三》的創作重點,無非只是一點人間溫暖,一點珍惜與回味。即使只是輕輕一聲感謝,一絲重新撫摸,人間就再也不會那麼冷漠與僵硬了。

 

回顧2010影壇:參考選單

又到了歲暮回顧時候,知名的媒體和電影團體已經陸續票選出他們的年度電影和電影工作者的最佳名單,我大略做了整理,清楚發覺,美國媒體的觀點就是以美國電影為主,很多作品,台灣要排到明年才上映,但也同樣有很多其他國家的作品,美國人未必看得見,以至於所有人開出的片單都是殘缺的,都是偏頗的,只宜參考,不必太認真。

 

美國電影學院選出的年度十大電影,當然有其代表性,比較其他單位選出的作品,有交集的,代表所見略同;與眾不同的,則反應了一定程度的另類品味,同樣可以做為參考。

 

至於西岸洛杉磯影評人協會選出的年度片單中,特別標示出第二名,則是比較有趣的選擇,盡量避免遺珠(但是有第二,不就會有第三或者其他?),難免讓人想得更多。當然,法國電影《胡狼卡洛斯(Carlos)》的入選,韓國電影《非常母親》的女主角金惠子能夠膺選最佳女演員,都讓人看見他們的目光不只是在美國電影上,器度和眼界似乎更寬廣了。

 

英國衛報的評選比較另類,只是報紙影評人的選擇,卻反應著歐洲人的品味;反而是時代周刊的選擇比較有趣,不管是《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拔得頭籌,紀錄片《幕後黑手(Inside Job)》和法國導演雷奈的作品《野草(Wild Grass)》。都提供了極有趣的電影視野,對我來說,是更有參考價值的一份片單,再加上十大電影表演的選項,更凝聚了話題討論的功能,相當有趣。

 

至於我個人的選擇呢?今天我列出了三十部外語片的片單在後面,不同於歐美主流的是,我列進了日本作品、韓國電影、拉丁美洲電影和法國片,請台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願意表態的,請寫下你的最佳影片片名,發現我有遺漏的,亦請不吝告知,我會在明年初公布我的2010年電影回顧(華人作品則是另一選項了)。

 

美國電影學院(AFI2010年度電影(MOVIES OF THE YEAR)片單:

《黑天鵝(BLACK SWAN)》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全面啟動(INCEPTION)》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127關鍵小時(127 HOURS)》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竊盜城(THE TOWN)》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大地驚雷(TRUE GRIT)》

《凍死骨(WINTERS BONE)》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The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年度電影

 

最佳影片:《社群網戰》,第二名為:《胡狼卡洛斯(Carlos)》

最佳導演: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胡狼卡洛斯》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社群網戰》

最佳男主角:柯林.弗斯(Colin Firth)《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第二名: Edgar Ramirez (“Carlos”)

最佳女演員:金惠子(Kim Hye-ja)《非常母親(MOTHER

第二名: Jennifer Lawrence《凍死骨》

最佳男配角:Niels Arestrup《大獄言家(A Prophet)》

第二名: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最佳女配角:JACKI WEAVER《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第二名: OLIVIA WILLIAMS《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最佳編劇:AARON SORKIN, 《社群網戰》

第二名:DAVID SEIDLER《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最佳攝影:Matthew Libatique《黑天鵝(BLACK SWAN)》

第二名:Roger Deakins《大地驚雷(TRUE GRIT)》

最佳美術:Guy Hendrix Dyas,《全面啟動(INCEPTION)》

第二名:Eve Stewart《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最佳音樂:

Alexandre DesplaT《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和Trent ReznorAtticus Ross《社群網戰》並列

 最佳外語片:《胡狼卡洛斯》

第二名:《非常母親》

最佳紀錄片/非劇情片:《歸途列車(The Last Train Home)》導演: 范立欣

第二名: 《怪盜塗鴉異世界(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導演: Banksy

最佳動畫:《玩具總動員3

第二名:《魔術師》

 

紐約影評人協會(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年度電影

 

最佳電影:《社群網戰》

最佳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社群網戰》

最佳女主角:安芮.班寧(Annette Bening)《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最佳男主角:柯林.弗斯(Colin Firth)《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

最佳編劇:《性福拉警報》寇洛丹柯(Lisa Cholodenko)和布魯伯格(Stuart Blumberg

最佳男配角:《性福拉警報》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

最佳女配角:《燃燒鬥魂》Melissa Leo

最佳攝影:《黑天鵝》

最佳動畫:《魔術師(The Illusionist)》

最佳非劇情片:《幕後黑手(Inside Job)》

最佳外語片:《胡狼卡洛斯(Carlos)》

最佳新人作品:《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英國衛報年度電影

《神與人(Of Gods and Men)》 (Xavier Beauvois)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David Fincher)

《全面啟動(Inception (Christopher Nolan)

《大獄言家(Un Prophète)》 (Jacques Audiard)

《又一年(Another Year)》 (Mike Leigh)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Lee Unkrich)

《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l Right (Lisa Cholodenko)

《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Jason Reitman)

《凍死骨(Winter’s Bone)》 (Debra Granik)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Roman Polanski)

 

時代周刊十大電影表演(Top 10 Movie Performances

《直搗蜂窩的女孩(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Noomi Rapace as Lisbeth Salander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柯林.弗斯(Colin Firthas King George VI in

《胡狼卡洛斯》Edgar Ramírez as Ilich Ramírez Sánchez in Carlos

《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Jacki Weaver as Janine (Smurf) in Animal Kingdom

《我愛故我在(I Am Love)》Tilda Swinton as Emma Recchi in I Am Love

《燃燒鬥魂(THE FIGHTER)》Christian Bale as Dickie Eklund in The Fighter

《特攻聯盟(Kick-A)》Chloë Grace Moretz as Mindy in Kick Ass

《大地驚雷(TRUE GRIT)》Hailee Steinfeld as Mattie Ross in True Grit

《破處女王(Easy A)》Emma Stone as Olive in Easy A

《非識不可(Catfish)》 Angela Wesselman as Abby Pierce et al. in Catfish

 

時代周刊十大電影(Top 10 Movies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幕後黑手(Inside Job)》

《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

《心靈戰火 Life During Wartime)》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

《野草(Wild Grass)》

《關鍵指令(Green Zone)》

《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

《四隻獅子(Four Lions)》

 

我的2010十大外語片參考片單:

 

這三十部外語片中包括了三部日本片,三部韓國電影,三部中南美電影,七部歐陸電影,四部動畫片,十部好萊塢電影,歡迎大家分享你的意見嘍:

 

01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

02告白

03惡人

04荒島愛

05下女

06非常母親

07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08全面啟動(Inception

09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10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11關鍵指令(Green Zone

12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13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14隔離島(Shutter Island

15記得我(Remember Me

16竊盜城(The Town

17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18史瑞克四:快樂4神仙( Shrek Forever After

19玩具總動員三(Toy Story3

20超級狐狸先生(The Fantastic Mr. Fox

21卡蜜諾(Camino

22月球(Moon

23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24愛情對白(Copie conforme

25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writer

26夏日琴聲(Mademoiselle Chambon

27刺蝟優雅(Le hérisson

28女僕(La Nana

29臉紅的夏日(El Último Verano de la Boyita

30謎樣的雙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

色遇:誰是螳螂誰是蟬

戲劇少了意外,就少了驚喜,只是意外或驚喜的指數高低,往往因人而異。

 

例如,如果你不記得,或者不認識提摩西.道頓(Timothy Dalton)何許人也,你在《色遇》上看見他的亮相,也就不會覺得意外或者驚喜了。

 

提摩西.道頓是影史上第四代007情報員,亦是著名的莎劇演員,當初米高梅(MGM)邀他演出James Bond時,的確出乎很多人意料,原因是他夠帥氣,也夠陽剛,但是太嚴肅了些,少了風流倜儻的情報員特質,以致於他也只演出了《黎明生機(The Living Daylights)和《殺人執照(Licence to Kill)》之後,就匆匆交棒給第五代007皮爾斯.布若斯南。

 

在《色遇》中重逢提摩西,是電影帶給我的第一個意外;他扮起情報頭子Jones的角色,則是第二個意外。

tourist-paul-bettany-timothy-dalton-rufus-sewell.jpg 

第一個意外,純粹是始料未及,因為電影宣傳沒有他,預告片中的演員介紹,亦沒有他,畢竟,他只能算是1980年代的影星,曇花一現後,記得他的人已然不多,偶然巧遇,還真有點故友重逢的樂趣。

 

第二個意外,則是驚喜。以前的James Bond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聽的幹練情報員,所有的國家危機,他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所以,長官都很難駕馭他;《色遇》中的他卻成了手下有很多情報員的特務頭子Jones,從JamesJones,一音之別,官位不同,身份亦不同了,差別在於以前他是幹練的情報員,如今卻是手下全是笨蛋,花了八百萬英鎊搞跟監,跟了一年卻跟不出個頭緒,下令逮人,還會輕易就被地下鐵突然冒出的出站人潮給擋住了。

 

尊卑易位,能力遽降,自然給人今非昔比之歎,但這一點其實是《色遇》故意設定的喜趣風味,看到James升官成了Jones,先有慧心一笑,繼而看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報員嘴臉,看到他氣到懶得理手下笨蛋的哭笑不得表情,也會有了今夕何夕的錯愕感,《色遇》不想拍成《特務間諜》那種節奏飛快的動作戲,而是定調成為輕喜劇,從提摩西的角色設定所流露出的淡淡喜感,其實已經有了精準的對位。

 

只可惜,提摩西真的只是友情客串,戲不多也就罷了,味道不醇不濃,才是遺憾。

 

《色遇》中他全部只有四場戲,第一場是數落手下的辦事不牢,第二場戲就直接跑到威尼斯,突破猶豫不決的困境,直接下令開槍,第三場戲則是闖進房間,一方面為失聯一年的情報員復職,一方面又替金融犯罪的罪犯解除罪名枷鎖,第四場戲則是趕赴運河邊,追查落網罪犯Rufus Sewell的身份,才赫然發覺一直都中了人家圈套。

The_Tourist_NYET60.jpg的縮略圖 

Rufus Sewell飾演的遊客則是《色遇》最有趣的一計伏筆,從開場的咖啡館讀信開始到旅館下榻,只要女主角裘莉(Angelina Jolie)亮相的場景,他都會先一步出現在現場,一句話都沒有說過,卻始終面露神秘的微笑,釣吊了觀眾胃口,沒有人知道他到是蟬?還是螳螂?或者是隱身遠方,最神秘的黃雀?最後的「遊客」身份揭曉時,《色遇》的英文片名「The Tourist」的含意才得著了精準的對位。

 

「遊客」都只是過客,都只是玩票,不是真的情報員,也不想認真地玩什麼追緝辦案任務,走馬看花,淺淺一笑就好囉,不必太認真。

 

 

關鍵救援72小時:神話

多數人看過《關鍵救援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的大學教授劫囚傳奇,難免都會疑惑:有這麼容易嗎?有這麼傳奇嗎?

 

確實,這也正是反應了好萊塢的夢幻糖衣本質:人生流行什麼,電影就去自由發想。《關鍵救援72小時》的趣味與罩門就都在:網路。

 

電影《獵殺幽靈寫手》中,男主角只要上網查考,就可以拼湊出英國首相的身份疑雲,揭發首相竟然是美國中情局臥底的驚人身份,視大媒體或情報人員如無物,實在不可思議,而且極不合邏輯,但是電影的趣味就埋藏在單兵作戰的危機四伏之中。tntd014.jpg

 

《關鍵救援72小時》中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在司法救濟已然失利的時刻,決心自力救濟,原本只懂抽象之美的一位文學教授約翰.布列南,開始到圖書館參考越獄著作,尋訪作者(這是很傳統的學術研究模式),再看著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學著去製造萬能鑰匙,找到突破鐵幕的孔道,甚至還學會了如何用一顆網球就能開啟救護車的車門……網路真的這麼神通,犯罪真的有這麼容易,早就世界大亂了,但是《關鍵救援72小時》不但相信,還採用做為約翰的癡情鐵証。

 

如果全片就是這麼一廂情願地一帆風順,《關鍵救援72小時》其實是不值得多費篇幅和氣力來討論,自編自導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則是透過膽汁都快要吐出來的反胃嘔吐,讓外行人的緊張與惶恐得到了最有力的背書。

ntd901.jpg 

「知易行難」原本是人生最常見的現象,也是《關鍵救援72小時》初始的安排,只是導演多了一個轉折,加進了「知難行易」的順利結果,因而產生了「知易」,「行也易」的輕快錯覺,難免就責難起電影不合生命邏輯的一廂情願了。

 

電腦世界的新軟硬體都在出貨時附帶說明書,按圖解說如何安裝與操作,但是很多人還是看不懂,所以經常大呼小叫,怨憎連連,黏著專家,請求援助,《關鍵救援72小時》面對的情勢遠比裝設電腦軟硬體複雜且困難得多,既要開槍,還要劫囚,還要躲開警方追緝,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學教授如何勝任?

 

保羅送給約翰的第一個禮物是「鼻青臉腫」。從買毒品搭訕,到接頭買假護照,約翰的際遇就是「受騙」兼「挨揍」,破了財,還破相,成了外行人必要付出的學費。

 

ntd098.JPG第二個禮物就是「吐出膽汁」。約翰煞有其事地拿著萬能鑰匙想要去劫牢房,美國監獄絕非紙糊的空殼,要是單槍匹馬就能劫囚成功,黑幫早就為所欲為,不容蒙難兄弟坐監受苦了。約翰扭斷鑰匙的第一擊失利,馬上就被警衛發現,按下了警鈴,約翰才知道自己「藝不高人卻膽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冒然出擊,不但差點就讓自己陷進囹圄,還會讓已經因為母親涉嫌殺人而孤閉自封的孩子再度喪失父親,一家人今生再難團圓,因為妻子或許蒙受不白之冤,自己卻是活生生地在挑戰司法,屬於罪證確鑿,百口莫辯的現行犯。

 

他必需矢口否認,他必需故做鎮靜,戰戰競競地在偵訊的鋼索上頂著狂吹寒風,爭取微弱的一線生機,這也是他終於走出牢房,重見天日時,立刻就會衝到一旁空地,狂吐起來的原因。從他口中吐出的黃褐色汁液,見証了他的驚恐,那亦是半路出家,自以為是的業餘人士難以預料與承受的身心壓力。

 

約翰在這之前的諸多挫敗,都符合了「知易行難」的人生溫度,也貼合了人生實況,不致於浪漫過度,卻能累積相當的同情。但是隨後而來的更換體檢報告,剪斷獄方電話,闖進急診室開槍劫人,樓梯驚見警察,到混身球迷人群,避開眼尖警察,甚至還能強拉煞車,讓捷運停駛,再從事先剪破的鐵網縫隙間溜走…確實都順暢得太過容易了,凡人想都想不出到的細節,這位每天坐在地圖上靜坐呆想的教授卻是「知難行易」,腦子想透徹了,無需排練,無需演習,輕易就能完成了,「神奇」指數過高,確實讓人不太能夠接受。

ntd099.JPG 

不過,保羅還是用了「靈機」與「危機」,來製造一種頓挫焦慮。例如警方已經在高速公路執行臨檢盤查,夫妻兒子三人行,必然就難逃警網,但是約翰卻懂得製造祖孫三代同遊的假象,逃過盤查,這是讓人拍案叫絕的「靈機」;至於妻子一聽約翰要棄子逃亡,就在高速行駛中打開車門尋死的剛烈性情(其實是呼應她的一貫鐵齒性格),以及兒子帶著所有銅板,卻在機場安全檢查時觸動警鈴(其實是呼應父子間多場的銅板對話),「危機」就在眼前,卻又對應了人物性格,讓逃亡歷程不是那麼平順流暢,卻也只算小波折,不致於讓慢了一小步的通緝令即時攔人,保羅踩著細微的「時間差」,創造了一場業餘劫囚傳奇,完成了再一次的好萊塢「神話」。

 

關鍵救援72小時:理性

 好導演都懂得以不露痕跡的方式,悄悄地散發出關鍵訊息。

 

曾以《衝擊效應》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導演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有隻巧手,善於編織,總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穿針引線的工程。他的新作《關鍵救援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就暗藏著一個「唐吉訶德(Don Quixote)」密碼。

 

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在《關鍵救援72小時》中飾演一位社區大學的文學教授約翰.布列南,心愛的妻子莫名捲進了謀害妻子的兇殺案而坐牢,從警方登門逮人開始,他從來不曾問過妻子:「妳真的殺人了嗎?」沒有,問都不用問,他就是相信面冷內熱,嘴吧上得理不饒人的妻子,全力營救妻子,打官司打輸了,律師就成了他的出氣筒,司法救濟都無效了,就乾脆來一場癡人說夢的劫獄行動吧!

 

一位文學教授,竟然也會玩槍?也會劫囚?是的,他是癡人。唯有癡,才看得出他心頭的痛,唯有癡,才看得出他心裡的愛。

 

約翰雖然身材粗壯,但是並無暴力傾向,從來不曾和黑道交往,初接觸,就被打得鼻青臉腫,保羅.哈吉斯的劇本刻畫的就是一場「Impossible Dream(不可能的夢想)」,)越是不可能,卻越想去嘗試,這不就是唐吉訶德式的「夢幻騎士」精神嗎?tntd0151.jpg

 

連結唐吉訶德的動機或許是既簡單又明白的,但是保羅的手法卻是精簡又內歛的,全片的「唐吉訶德」連結,只有一場戲,四句對白,極短極少,卻有著當頭棒喝的功效,該懂的人一看就懂,那就是最精巧的設計了。

 

正因為約翰的正職是文學教授,保羅特意安排了一場課堂戲,教室的黑板上就寫著「Don Quixote」的大名,電影公司沒有特意去譯介黑板上的英文字,只有識得「唐吉訶德」之名的人才能會意,鏡頭隨即切到約翰在課堂上與同學間的對話,他直接問「唐吉訶德」的精神為何,一位女生回答說:「去相信別人的美德,比美德本身更重要。」

 

「是的,沒錯,書上是這樣寫的。」約翰接著問:「 我要問的是:『唐吉訶德』究竟在說些什麼?」眼看沒有人答得出來,他直接說出了他的答案:「書上描寫的是理性毀了靈魂,『唐吉訶德』描寫的是一種非理性的勝利 ,一種非理性的強大能量(It is about how rational thought destroys the soul. It is about the triumph of irrationality, and the power that is in it.)。」

 

《關鍵救援72小時》描寫的信念是基於男人對女人的愛與理解,不管警方掌握了多少鐵証,不相信就是不相信,就算妻子是當事人,卻也問也都不必問,在約翰的心中,信念的意志己凌駕了一切。確實,這種信念非常不理性,畢竟警方辦案講究物証,殺人兇器上有妻子的指紋,妻子又曾在辦公室內與死者大吵一架,妻子的車子又緊鄰著死者的車子,還有人看到妻子的座車疾駛而去,一切都合乎「理性邏輯」的推論,只差直擊行兇過程的証人而已,但是約翰卻堅持著非理性的「信念」,沒有人比他更認識妻子的脾氣,沒有人比他明白妻子的為人,「打死也不信」的「非理性」本能,卻因此形成了他所有救援行動的重要動機。

tntd011.jpg 

唐吉訶德認定風車是巨人,旅社是城堡,下女是淑女的心智狀態,看在「理智」的常人眼中,當然有如癡人異類,然而,他的堅信與深信,卻也讓凡夫俗女被塵埃蒙蔽的身心得渙然洗脫,有了全新的意義與認知,只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恆,終必會有不凡意義。羅素.克洛在《關鍵救援72小時》中演出的癡迷不悔,跌跌撞撞,一身是傷,也不改其志,也不變初衷,活生生就是現代版的唐吉訶德了。

tntd0175.jpg

 

關鍵在於如果明明白白地把唐吉訶德與約翰畫上等號,指涉就太清楚了,就沒有了想像的意境,就少了更寬廣的解釋空間,只有一場戲,只有四句對白,就有畫龍點睛的力量,那是何等精練?又何等高妙的神來一筆。

 

約翰的非理性特質,在保羅的理性安排下,得到最清楚的對照空間,就亦是《關鍵救援72小時》耐人咀嚼回味的魅力所在了。

 

12月1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色遇(The Tourist)》

 

一聽到又有新片在威尼斯拍攝,我頓時就生心嚮往,畢竟威尼斯是美麗的城市,但是也難免猜想,導演真的能夠掌握到威尼斯的風情魅力嗎?曾經有太多的電影以威尼斯做背景,今天就以珍.康萍執導的《伴我一世情》主題音樂來「想見」威尼斯的風景吧。The_Tourist_NYET60.jpg 

 

《色遇》是著名德國導演賀克唐納斯馬克最新作品,他過去以竊聽案件為主題的《竊聽風暴》,至今都讓人懷念討論,但是《色遇》網羅了夢幻偶像強尼.戴普與安吉莉娜.裘莉主演,最後的結果卻是慵懶又乏勁趣的電影。

 

關鍵在於劇情看似複雜,邏輯卻太簡單;關鍵在於明明是辦案鬥智電影,節奏卻極緩慢,以致於真相揭曉時,事先安排的所有証據與線索都不足以服眾,有點像是自說自話。

 

使用音樂:

《伴我一世情》原聲帶

《色遇》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年度電影:《女僕(La nana)》

 

2010年的特殊現象就是中南美的電影從選材到表現質量,都愈來愈受重視。nan406.jpg

 

智利導演Sebastián Silva執導的《女僕》就是透過「從戰爭到和平」的手段,描寫一位女性的啟蒙與茁壯。主角Raquel這輩子最重要的生活圈,就是服務了廿年的主人家庭,但是混了二十年之後,這一切都成了自理所當然的地盤了,尤她透過廚房掌控了一家老小的腸胃和心房,豈可輕易拱手讓人?但是人一旦鑽進了牛角尖,沒有當頭棒喝,自然不會輕易醒覺的。女人何必為難女人?身陷其中的人是怎麼也不肯承認自己的有盲點。

 

《女僕》適合全天下的勞工來觀看,工作可以維生,但是工作就是工作,不必為了工作讓自己變成魔鬼,甚至犧牲健康與幸福,同一件事,換個角度來看,意義就截然不同了,生命有了顏色,也有了溫度。

 

使用音樂:《中央車站》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年度電影:《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丹麥導演Lone Scherfig 執導的《名媛教育(An Education)》讓我們看見了一位新生代明星的崛起與發光,她的名字叫做凱莉.穆里根(Carey Mulligan)。ae343.jpg

 

《名媛教育》根據英國名記者Lynn Barber2009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而成的1960年代青春往事,從服裝、美術到音樂都很有1960年的風情。

 

古典音樂有什麼用?《名媛教育》明白告訴我們:

一,樂器可以做社交;

二,古典音樂的品味與裝飾,可以突顯身份。

 

女主角的老爸不要拉大提琴的女兒花太多錢及時間去學琴,畢竟音樂只是文化包裝,一種身份外衣而已,他告誡女兒的名言是:「拉琴可以是妳的嗜好,妳未必要天天耗在裡面。」

 

但是珍妮卻因為大提琴認識馬男友大衛,她們在大雨中為了車子要載人或載琴的妙趣對話,示範了聰明的情人永遠懂得如何利用樂器和天候來追女友;至於很多人聽古典樂一聽就睡著了,卻樂此不疲,因為古典音樂是突顯社交和文化品味的一種美容手段。

 

使用音樂:《名媛教育》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回顧2010》親愛的朋友,能否在我的部落格上寫下你心目中的2010十大電影片單?

《最新電影》《關鍵救援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

Film-Next3Days-570.jpg 

在《衝擊效應》導演保羅.海吉斯自編自導的新片中,羅素.克洛重新讓我們看到一位男人的承擔與深情,至於伊麗莎白.班斯飾演的老婆則是伶牙利齒,脾氣很衝,也很熱情的一個人,卻莫名其妙捲進了一場謀殺案關進牢裡,做丈夫的要如何面對司法上的鐵証如山,全片最有力的一個處理手法是:拿《唐吉訶德》來解讀吧,很多人心目中的蠢人,卻有著堅強無比的信念。

 

在司法無法救濟之後,他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來突圍, 他的受苦與破繭,都有著濃烈的好戲,演員的表現更是亮眼,很不凡的一部力作。

 

使用音樂:《關鍵救援72小時》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