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遇:誰是螳螂誰是蟬

戲劇少了意外,就少了驚喜,只是意外或驚喜的指數高低,往往因人而異。

 

例如,如果你不記得,或者不認識提摩西.道頓(Timothy Dalton)何許人也,你在《色遇》上看見他的亮相,也就不會覺得意外或者驚喜了。

 

提摩西.道頓是影史上第四代007情報員,亦是著名的莎劇演員,當初米高梅(MGM)邀他演出James Bond時,的確出乎很多人意料,原因是他夠帥氣,也夠陽剛,但是太嚴肅了些,少了風流倜儻的情報員特質,以致於他也只演出了《黎明生機(The Living Daylights)和《殺人執照(Licence to Kill)》之後,就匆匆交棒給第五代007皮爾斯.布若斯南。

 

在《色遇》中重逢提摩西,是電影帶給我的第一個意外;他扮起情報頭子Jones的角色,則是第二個意外。

tourist-paul-bettany-timothy-dalton-rufus-sewell.jpg 

第一個意外,純粹是始料未及,因為電影宣傳沒有他,預告片中的演員介紹,亦沒有他,畢竟,他只能算是1980年代的影星,曇花一現後,記得他的人已然不多,偶然巧遇,還真有點故友重逢的樂趣。

 

第二個意外,則是驚喜。以前的James Bond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聽的幹練情報員,所有的國家危機,他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所以,長官都很難駕馭他;《色遇》中的他卻成了手下有很多情報員的特務頭子Jones,從JamesJones,一音之別,官位不同,身份亦不同了,差別在於以前他是幹練的情報員,如今卻是手下全是笨蛋,花了八百萬英鎊搞跟監,跟了一年卻跟不出個頭緒,下令逮人,還會輕易就被地下鐵突然冒出的出站人潮給擋住了。

 

尊卑易位,能力遽降,自然給人今非昔比之歎,但這一點其實是《色遇》故意設定的喜趣風味,看到James升官成了Jones,先有慧心一笑,繼而看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報員嘴臉,看到他氣到懶得理手下笨蛋的哭笑不得表情,也會有了今夕何夕的錯愕感,《色遇》不想拍成《特務間諜》那種節奏飛快的動作戲,而是定調成為輕喜劇,從提摩西的角色設定所流露出的淡淡喜感,其實已經有了精準的對位。

 

只可惜,提摩西真的只是友情客串,戲不多也就罷了,味道不醇不濃,才是遺憾。

 

《色遇》中他全部只有四場戲,第一場是數落手下的辦事不牢,第二場戲就直接跑到威尼斯,突破猶豫不決的困境,直接下令開槍,第三場戲則是闖進房間,一方面為失聯一年的情報員復職,一方面又替金融犯罪的罪犯解除罪名枷鎖,第四場戲則是趕赴運河邊,追查落網罪犯Rufus Sewell的身份,才赫然發覺一直都中了人家圈套。

The_Tourist_NYET60.jpg的縮略圖 

Rufus Sewell飾演的遊客則是《色遇》最有趣的一計伏筆,從開場的咖啡館讀信開始到旅館下榻,只要女主角裘莉(Angelina Jolie)亮相的場景,他都會先一步出現在現場,一句話都沒有說過,卻始終面露神秘的微笑,釣吊了觀眾胃口,沒有人知道他到是蟬?還是螳螂?或者是隱身遠方,最神秘的黃雀?最後的「遊客」身份揭曉時,《色遇》的英文片名「The Tourist」的含意才得著了精準的對位。

 

「遊客」都只是過客,都只是玩票,不是真的情報員,也不想認真地玩什麼追緝辦案任務,走馬看花,淺淺一笑就好囉,不必太認真。

 

 

關鍵救援72小時:神話

多數人看過《關鍵救援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的大學教授劫囚傳奇,難免都會疑惑:有這麼容易嗎?有這麼傳奇嗎?

 

確實,這也正是反應了好萊塢的夢幻糖衣本質:人生流行什麼,電影就去自由發想。《關鍵救援72小時》的趣味與罩門就都在:網路。

 

電影《獵殺幽靈寫手》中,男主角只要上網查考,就可以拼湊出英國首相的身份疑雲,揭發首相竟然是美國中情局臥底的驚人身份,視大媒體或情報人員如無物,實在不可思議,而且極不合邏輯,但是電影的趣味就埋藏在單兵作戰的危機四伏之中。tntd014.jpg

 

《關鍵救援72小時》中的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在司法救濟已然失利的時刻,決心自力救濟,原本只懂抽象之美的一位文學教授約翰.布列南,開始到圖書館參考越獄著作,尋訪作者(這是很傳統的學術研究模式),再看著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學著去製造萬能鑰匙,找到突破鐵幕的孔道,甚至還學會了如何用一顆網球就能開啟救護車的車門……網路真的這麼神通,犯罪真的有這麼容易,早就世界大亂了,但是《關鍵救援72小時》不但相信,還採用做為約翰的癡情鐵証。

 

如果全片就是這麼一廂情願地一帆風順,《關鍵救援72小時》其實是不值得多費篇幅和氣力來討論,自編自導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則是透過膽汁都快要吐出來的反胃嘔吐,讓外行人的緊張與惶恐得到了最有力的背書。

ntd901.jpg 

「知易行難」原本是人生最常見的現象,也是《關鍵救援72小時》初始的安排,只是導演多了一個轉折,加進了「知難行易」的順利結果,因而產生了「知易」,「行也易」的輕快錯覺,難免就責難起電影不合生命邏輯的一廂情願了。

 

電腦世界的新軟硬體都在出貨時附帶說明書,按圖解說如何安裝與操作,但是很多人還是看不懂,所以經常大呼小叫,怨憎連連,黏著專家,請求援助,《關鍵救援72小時》面對的情勢遠比裝設電腦軟硬體複雜且困難得多,既要開槍,還要劫囚,還要躲開警方追緝,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學教授如何勝任?

 

保羅送給約翰的第一個禮物是「鼻青臉腫」。從買毒品搭訕,到接頭買假護照,約翰的際遇就是「受騙」兼「挨揍」,破了財,還破相,成了外行人必要付出的學費。

 

ntd098.JPG第二個禮物就是「吐出膽汁」。約翰煞有其事地拿著萬能鑰匙想要去劫牢房,美國監獄絕非紙糊的空殼,要是單槍匹馬就能劫囚成功,黑幫早就為所欲為,不容蒙難兄弟坐監受苦了。約翰扭斷鑰匙的第一擊失利,馬上就被警衛發現,按下了警鈴,約翰才知道自己「藝不高人卻膽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冒然出擊,不但差點就讓自己陷進囹圄,還會讓已經因為母親涉嫌殺人而孤閉自封的孩子再度喪失父親,一家人今生再難團圓,因為妻子或許蒙受不白之冤,自己卻是活生生地在挑戰司法,屬於罪證確鑿,百口莫辯的現行犯。

 

他必需矢口否認,他必需故做鎮靜,戰戰競競地在偵訊的鋼索上頂著狂吹寒風,爭取微弱的一線生機,這也是他終於走出牢房,重見天日時,立刻就會衝到一旁空地,狂吐起來的原因。從他口中吐出的黃褐色汁液,見証了他的驚恐,那亦是半路出家,自以為是的業餘人士難以預料與承受的身心壓力。

 

約翰在這之前的諸多挫敗,都符合了「知易行難」的人生溫度,也貼合了人生實況,不致於浪漫過度,卻能累積相當的同情。但是隨後而來的更換體檢報告,剪斷獄方電話,闖進急診室開槍劫人,樓梯驚見警察,到混身球迷人群,避開眼尖警察,甚至還能強拉煞車,讓捷運停駛,再從事先剪破的鐵網縫隙間溜走…確實都順暢得太過容易了,凡人想都想不出到的細節,這位每天坐在地圖上靜坐呆想的教授卻是「知難行易」,腦子想透徹了,無需排練,無需演習,輕易就能完成了,「神奇」指數過高,確實讓人不太能夠接受。

ntd099.JPG 

不過,保羅還是用了「靈機」與「危機」,來製造一種頓挫焦慮。例如警方已經在高速公路執行臨檢盤查,夫妻兒子三人行,必然就難逃警網,但是約翰卻懂得製造祖孫三代同遊的假象,逃過盤查,這是讓人拍案叫絕的「靈機」;至於妻子一聽約翰要棄子逃亡,就在高速行駛中打開車門尋死的剛烈性情(其實是呼應她的一貫鐵齒性格),以及兒子帶著所有銅板,卻在機場安全檢查時觸動警鈴(其實是呼應父子間多場的銅板對話),「危機」就在眼前,卻又對應了人物性格,讓逃亡歷程不是那麼平順流暢,卻也只算小波折,不致於讓慢了一小步的通緝令即時攔人,保羅踩著細微的「時間差」,創造了一場業餘劫囚傳奇,完成了再一次的好萊塢「神話」。

 

關鍵救援72小時:理性

 好導演都懂得以不露痕跡的方式,悄悄地散發出關鍵訊息。

 

曾以《衝擊效應》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導演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有隻巧手,善於編織,總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穿針引線的工程。他的新作《關鍵救援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就暗藏著一個「唐吉訶德(Don Quixote)」密碼。

 

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在《關鍵救援72小時》中飾演一位社區大學的文學教授約翰.布列南,心愛的妻子莫名捲進了謀害妻子的兇殺案而坐牢,從警方登門逮人開始,他從來不曾問過妻子:「妳真的殺人了嗎?」沒有,問都不用問,他就是相信面冷內熱,嘴吧上得理不饒人的妻子,全力營救妻子,打官司打輸了,律師就成了他的出氣筒,司法救濟都無效了,就乾脆來一場癡人說夢的劫獄行動吧!

 

一位文學教授,竟然也會玩槍?也會劫囚?是的,他是癡人。唯有癡,才看得出他心頭的痛,唯有癡,才看得出他心裡的愛。

 

約翰雖然身材粗壯,但是並無暴力傾向,從來不曾和黑道交往,初接觸,就被打得鼻青臉腫,保羅.哈吉斯的劇本刻畫的就是一場「Impossible Dream(不可能的夢想)」,)越是不可能,卻越想去嘗試,這不就是唐吉訶德式的「夢幻騎士」精神嗎?tntd0151.jpg

 

連結唐吉訶德的動機或許是既簡單又明白的,但是保羅的手法卻是精簡又內歛的,全片的「唐吉訶德」連結,只有一場戲,四句對白,極短極少,卻有著當頭棒喝的功效,該懂的人一看就懂,那就是最精巧的設計了。

 

正因為約翰的正職是文學教授,保羅特意安排了一場課堂戲,教室的黑板上就寫著「Don Quixote」的大名,電影公司沒有特意去譯介黑板上的英文字,只有識得「唐吉訶德」之名的人才能會意,鏡頭隨即切到約翰在課堂上與同學間的對話,他直接問「唐吉訶德」的精神為何,一位女生回答說:「去相信別人的美德,比美德本身更重要。」

 

「是的,沒錯,書上是這樣寫的。」約翰接著問:「 我要問的是:『唐吉訶德』究竟在說些什麼?」眼看沒有人答得出來,他直接說出了他的答案:「書上描寫的是理性毀了靈魂,『唐吉訶德』描寫的是一種非理性的勝利 ,一種非理性的強大能量(It is about how rational thought destroys the soul. It is about the triumph of irrationality, and the power that is in it.)。」

 

《關鍵救援72小時》描寫的信念是基於男人對女人的愛與理解,不管警方掌握了多少鐵証,不相信就是不相信,就算妻子是當事人,卻也問也都不必問,在約翰的心中,信念的意志己凌駕了一切。確實,這種信念非常不理性,畢竟警方辦案講究物証,殺人兇器上有妻子的指紋,妻子又曾在辦公室內與死者大吵一架,妻子的車子又緊鄰著死者的車子,還有人看到妻子的座車疾駛而去,一切都合乎「理性邏輯」的推論,只差直擊行兇過程的証人而已,但是約翰卻堅持著非理性的「信念」,沒有人比他更認識妻子的脾氣,沒有人比他明白妻子的為人,「打死也不信」的「非理性」本能,卻因此形成了他所有救援行動的重要動機。

tntd011.jpg 

唐吉訶德認定風車是巨人,旅社是城堡,下女是淑女的心智狀態,看在「理智」的常人眼中,當然有如癡人異類,然而,他的堅信與深信,卻也讓凡夫俗女被塵埃蒙蔽的身心得渙然洗脫,有了全新的意義與認知,只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恆,終必會有不凡意義。羅素.克洛在《關鍵救援72小時》中演出的癡迷不悔,跌跌撞撞,一身是傷,也不改其志,也不變初衷,活生生就是現代版的唐吉訶德了。

tntd0175.jpg

 

關鍵在於如果明明白白地把唐吉訶德與約翰畫上等號,指涉就太清楚了,就沒有了想像的意境,就少了更寬廣的解釋空間,只有一場戲,只有四句對白,就有畫龍點睛的力量,那是何等精練?又何等高妙的神來一筆。

 

約翰的非理性特質,在保羅的理性安排下,得到最清楚的對照空間,就亦是《關鍵救援72小時》耐人咀嚼回味的魅力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