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遠方:愛過無悔

分手情人,不免心中有恨,或則有憾,傷口若還在淌血,常常血衝腦門,做出自己懊惱的蠢事。

 

舊傷口如果已經結疤,卻未必就雲煙往事,消弭無蹤,只要重新觸摸一二,難免新愁舊恨上心頭,口氣自必不佳,酸辣言語,還是會自唇齒間蹦跳而出。

 

妻子如果不告而別,丈夫會怎麼想?是背叛?鄙夷?還是離棄?還是不負責任,留下家事爛攤子的碎碎唸?傅天余執導的《帶我去遠方》就有一位逃家的母親與妻子,但是沒有恨,也沒有怨,深情的凝視完全改寫了分手的怨憎。

3915089718_9b95b4a2e0.jpg

 

李永豐在《帶我去遠方》就飾演這位被妻子離棄的男人,終日遊手好閒,又愛酗酒,只要看見人體模型,就會想要抱回家做收藏。家有嬌妻的男人,晚上可以抱著愛人呼呼大睡,他卻只能抱著人體模型沈睡,看著他把手臂橫在人體模型的裸裎胸膛時,男人無法開口的寂寞與不能啟齒的欲望,就已悄悄透射銀幕了。

 

傅天余沒有細究女人為何要出走,但是看到男人的落魄與無能,觀眾多少心裡都有了譜;傅天余也沒有從女兒的觀點來刻畫母親不見了的失落心情,梅芳飾演的阿嬤早已擔起了母親的責任,祖孫相依為命的親情,悄悄填補了失落的母性空間。畢竟,家族的傷口還是匿藏不碰的好。

swbcb.jpg

 

李永豐與游昕飾演的這對父女幾乎沒有對話,唯一的一場戲卻是《帶我去遠方》最犀利的一場戲,那一天,父親帶回家的人體模型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女兒阿桂學的是美髮與彩妝設計,當然可以就模型上的服飾美學提供一點專業意見了,此時,李永豐卻說出了最深情的幾句台詞:「你母親離家時,幾乎什麼衣服都沒有帶走,滿衣櫃都是漂亮的衣服,我常在想,她究竟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呢……」

 

女人不在了,但是女人的衣服還在,看著美麗的衣服,就想起了美麗的女人,沒有怨恨,沒有懊惱,只記得曾經擁有的美麗,不記得背叛離棄時的驚愕與傷痛,只記得愛的滋味,不計較恨的惆悵,那是多豁達與美麗的人間情感啊!那是要多少修煉功夫才能企及的境界呢?

 

然後,游昕就當著大家的面,再度展示了她的色盲功力,把綠衣服說成了紅衣服,李永豐也只是哦了一下,沒有大呼小叫,人生的殘缺他已習慣,亦已接受,逆來順受的個性又再發揮了讓人菀爾的力量。

 

《帶我去遠方》的整體只像是一首清淡的青春追想曲小詩,卻暗藏了許多精彩的字句章節,都來自生活中千錘百鍊的體悟,有些簡短的片段,即使只是驚鴻一瞥的短短一分鐘,卻已足夠在觀眾心頭激起萬千漩渦,小小的人體模型,讓人看見了魯男子的深沈心事,對我而言,能夠如此,即已不凡。

紀念黑澤明:百歲冥誕

三月二十三日,是已故日本導演黑澤明的百歲冥誕,台灣媒體似乎沒有人曾經特別留意這個日子,多數的電影網站都只顧追求報導最新上映的作品,懶得回顧,更不知如何面對曾經存在,但是已隱沒在歷史扉頁中的名人導演了。

 

不過,國際影人並沒有忘記黑澤明,至少,英國、美國和俄國都有相關的紀念活動或者報導,參考別人的做法,或許可以提供台灣的電影愛好者另一種思考方向:我們該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一位才情洋溢,值得學習的導演。

 

首先,我在英國衛報的電影版上發現了一篇回顧報導,開列出十一部黑澤明必看作品;其次,我在美國MTV頻道的電影部落格上讀到了一篇「在黑澤明的百歲生日上談受到他啟發的《星際大戰》和捍衛戰警》等片」的特別報導;另外,連俄國海參崴亦特別選映了黑澤明的經典舊作《踏虎尾的男人》。

 

俄國人對黑澤明的印像特別深,一方面是他曾經在美蘇冷戰時期,突破政治禁忌,到西伯利亞取鏡,把俄國作家Vladimir Arsenyev的作品《Dersu Uzala》搬上銀幕,拍成了《德蘇烏沙拉》;另一方面則是黑澤明在自傳《蝦蟆的油》中一直不諱言自己對俄羅斯文學的愛好,1950年代更先後把俄國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的《白癡》與高爾基(Maxim Gorky)的《深淵(低下層)》搬上了銀幕。要研究黑澤明,當然不能省略俄國文化對他的影響,特別是有關於低下層人物悲歡離合的社會寫實觀察,俄國人的追思活動,讓我們看見了有心人的文化反思。

 

美國MTV頻道電影部落格的專文則有著比較日美影視文化的解讀趣味,例如知名的美國科幻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1977年叫做《星際大戰》,如今則應改稱《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了)其實是受到黑澤明的《戰國英豪/隱砦三惡》啟發(秋月家武將真壁六郎太,利用農民太平與又七兩人,護送雪姬公主前往同盟國領地的故事,其實就像是《星際大戰》中機器人C-3POR2-D2一路隨行莉亞公主的原型,這一點是盧卡斯導演都公開承認的);《用心棒》則先後被歐美影人改編拍成了《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和《終極悍將(Last Man Standing)》,《七武士》則是《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的原型(其實連《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和《蟲蟲危機(A Bug’s Life)》都算);至於《捍衛戰警(Speed)》中那輛絕對不能停下來的公車,概念也是脫胎於根據黑澤明劇本攻編的電影《滅(Runaway Train)》。

thumbnail.php.jpg

 

這篇美日電影比較學的文章,引用的多數都是當初美國電影上映時,就已經被點名的「參考/翻拍」訊息,但匯聚在黑澤明的百歲冥誕紀念專文上,卻也依舊可以看見黑澤明對好萊塢及世界影壇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對黑澤明的作品並不熟悉,連結上英國衛報的電影網站,點選作者精選的黑澤明十一部作品精華連結,或許也是一次很簡便,但很充實的入門課。

英國衛報所選出的十一部作品如下:

1)《酩酊天使(Drunken Angel (1948))》

2)《野良犬(Stray Dog (1949))》

3)《羅生門(Rashômon (1950))》

4)《白癡(The Idiot (1951))》

5)《生之欲(Ikiru (1952))》

6)《七武士(Seven Samurai (1954))》

7)《蜘蛛巢城(Throne of Blood (1957))》

8)《戰國英豪(The Hidden Fortress (1958))》

9)《用心棒(大鏢客/Yojimbo (1961))》

10)《亂(Ran (1985))》

11)《黑澤明的夢(Dreams (1990)

 

 

RAN014.JPG

這十一部作品的片段,多數都是擷取電影的開場畫面(《野良犬》的片段因為觸及東寶版權,已無法觀看)其中,《亂》的開場最經典,山頭上凝視四望的探馬哨兵,時左忽右,三百六十度的鏡頭跳接,搭配武滿徹的極簡樂音,戰爭前夕,風聲緊急的緊張氛圍即已呼之欲出;至於《生之欲》空無一人,卻依舊擺盪的鞦韆,更已把「身可死,心不止息」的人生願景,精準有力地呈現出來。

 

有機會重溫這些經典舊作,不禁就會憶想起無數的觀影往事,能夠擁抱好電影的美麗時光,真的是人生絕美的幸福。

4月0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403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一頁台北

picx_fftw4129112514.jpg

 

本周因為取得了台灣新生代導演陳駿霖新片《一頁台北》的原聲帶,所以再來細談台北一頁。

 

巴黎是戀愛的城市,台北呢?是不是做夢的城市?電影用法語來營造一種夢想,一種嚮往,那就是台北文明消費的趣味。

 

台北人想要做什麼呢?台北人,不,台灣人很愛看電視劇,特別是八點檔所反映的俗世夢想,從以前的《楚留香》、《武則天》,更早的《晶晶》和《星星知我心》,如今的《霹靂火》、《娘家》到《夜市人生》,《一頁台北》另外替大家拍了齣連黑道都捨不得轉檯的電視劇。

 

picx_fftw4129112509.jpg

 

藝人很怕黑道,常被騷擾,卻因此更懂得黑道的嘴臉,高凌風在《一頁台北》中就客串演出了以房仲業為名,行黑道其實的大哥,想退休的老芋仔,卻少了犀利的狠勁,只能算是半調子的流氓。

 

反而是跟在他身旁的柯宇綸,卻有了完全不同於《色戒》中的型與戲,舉手投足,很有娘味,對大哥卻也是敬畏加上野心都有,想要取而代之,想要自立門戶,但是小丑就是小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味道調諧得不錯。

 

本段音樂:

一頁台北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國片DVD:《帶我去遠方》

 

sw085a.jpg

這是一部有關色盲、同志、親情、青春、愛情、偏見、色彩的電影,

每一個細節都很精彩,

每一個細節都能觸動人心。

音樂亦動人,

只可惜,介紹得晚了,

得請大家到租售店去租片子來看了。

 

本段音樂:《帶我去遠方》原聲帶

 

第二小時

2部份

最新電影:《關鍵指令》與《危機倒數》

GZ457785.jpg

 

我想從時代周利的一篇影評文章談起,

該文強調美國人已經很排斥美國與伊拉克為主題的電影,

不想看美國人的挫敗,

不想看美國人的歇斯底里,

不想看美國人的戰爭燥鬱症

所以即使《危機倒數》得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也只是歷史上票房最差的最佳影片,

也只能多賣幾片DVD,

但是《關鍵指令》卻是一部很重要的伊拉克戰爭電影,

因為它有文化企圖,有歷史使命,而且很緊湊好看,

我很高興自己相似的看法也能有這樣的國際共鳴。

 

本段音樂: 《2012》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