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夏500日:重看畢業生

電影中出現另外一部電影,絕對是創作者有特別需要而做出的設計,或許想要創造一種意境,或者藉以傳達某種情緒,唯有觀眾確能與這部電影中的電影產生共鳴,進而連結至電影的主題,才算是高明的設計。

 

美國導演馬克.偉柏(Marc Webb)執導的《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中,就引用了電影《畢業生(The Graduate)》的片段,而且破題時就註解說是因為錯讀了這部電影,導致男女主角分手,一部電影能有這麼強的愛情殺傷力嗎?《戀夏500日》的強力論述,的確是很特別的設計。

 

《畢業生》是1967年兼具了話題與票房奇蹟的經典作品,前半段的焦點是爸媽的好友羅賓遜太太色誘了男主角班傑明,後半段則是生命失去重心的班傑明發覺羅賓遜太太的女兒伊蓮(由凱瑟琳.羅斯/Katharine Ross飾演)才是他的最愛,於是想盡辦法在伊蓮的婚禮上奪愛,帶著穿上白紗的伊蓮奔出教堂,登上一部公車,揚長而去。

 

《畢業生》的前半段是不倫之戀,從情挑到偷腥,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演出了忐忑難安的偷情心情,好色無膽的喜趣力量,確為經典;至於後半段則是道德與愛情的問題,表面上曾與羅賓遜太太有過魚水之歡,就喪失了追求她女兒的權利(母女共事一男,觸痛了多少道德倫常的禁忌)?實質上所面對的議題卻是:即使曾經迷航,難道回頭無岸?難道就得一輩子背負十字架,就此喪失追求真愛的機會嗎?

 

《畢業生》的結局是班傑明在茫茫人海中,終於問到婚禮教堂所在,但是汽車沒油了,他只好一路跑到教堂,即時攔阻了婚禮,甚至還搶妻成功(前提是伊蓮也肯,也拋下了他和母親的那段孽緣往事),他們登上公車後,確實油生了為求真愛,心願已了的滿足感,但是導演Mike Nichols並未立即就在此畫下句點,亦未在此大力宣揚「王子與公主從此就過著幸福美滿生活」的童話結論。Mike Nichols先讓男女主角喘了大氣之後,另外給了坐在公車前座的乘客們一個特寫,那是一群老太太和老先生的好奇目光,鏡頭這時再切回到班傑明與伊蓮的臉上,對望著這群老先生老太太,原本停駐在他們臉上的笑意就此隱去,電影就在此刻終結了。

 

GA03.png

 

班傑明與伊蓮到底看到了什麼?笑容何以不見了?Mike Nichols不想,也沒有提出任何的解答,觀眾心中的問號其實正是他刻意留給大家的驚歎號,答案自己填,感受與解答必定因人而異,這麼開放性的結局,因而讓一部「好夢得圓」的電影,有了不一樣的縱深。

 

《戀夏500日》的機巧功力也就充份展現在《畢業生》的開放式結局上,很多人就和男主角喬瑟夫.高登.拉維特(Joseph Gordon-Levit)飾演的湯姆一樣,看到班傑明與伊蓮跳上公車後,就得著從此一切幸福的答案;但是其他人卻看到了他們臉上僵硬的表情,而有了不一樣的解讀,《戀夏500日》的女主角柔伊.黛絲香妮(Zooey Deschanel)飾演的「夏天」就屬於這類觀眾,似乎是從中看到了她的父母親當初也曾經熱戀,最後還是仳離的悲慘陰影,因此心情隨之黯淡了下來,臉色也沈鬱了下來,不想再陪湯姆共進晚餐,只想趕快回家,不管湯姆怎麼逼問,她只是撐起勉強的微笑說:「沒事啦!」然而,大家即使不確知她究竟在想什麼,卻肯定知道她出事了!

 

導演馬克.偉柏的解釋是「夏天」因為誤讀了《畢業生》的結局,對於她和湯姆的愛情全然失去了信心,所以一對戀人就因為一部電影而分道揚鑣。這樣的解讀當然是草率且濫情的,不過,卻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有「夏天」不曾說出口的愛情問號,或許就真是的是因為《畢業生》的刺激,匯聚成了決堤洪水,只是如果有人問起你當初分手的原因是什麼時?你會承認是因為一部《畢業生》嗎?

 

summer00.jpg

 

男女朋友交往期間,似乎都曾結伴去看過電影,都曾在暗黑的空間裡試圖碰觸對方的肢體,那是看電影的「附加價值」,只是,就在《戀夏500日》改寫了這款「附加價值」之際,你會不會因此對自己所有曾經在電影院裡發生過的愛情探索,有了重新咀嚼回味的憶想呢?勾動觀眾心弦,讓觀眾對號入座,正是商業電影創作者必修的一堂觀眾互動學。

戀夏500日:換瓶裝老酒

寫文章的人都知道,破題功力攸關文章氣勢,既要引人注目,更要能精煉全文旨趣,才見功力;電影文法雖然多元複雜了些,但是破題常含玄機,也同樣需要觀眾細心解讀。

 

美國導演馬克.偉柏(Marc Webb)的作品《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也是破題就點出了全片旨趣,問題在於當時多數人對於劇情走向還是一頭霧水,人都還沒有認識清楚,一些細節也就輕易讓他溜走,沒有多看,亦不會細想了。

 

《戀夏500日》的開場白透過第三者的觀點敘說電影內容,由喬瑟夫.高登.拉維特(Joseph Gordon-Levit)飾演的青年湯姆知道自己沒遇到對的人之前是絕對不會開心的,女主角柔伊.黛絲香妮(Zooey Deschanel)飾演的「夏天」,在少女時期對著鏡子梳頭的畫面,旁白聲音再次告訴大家:「自從父母親離異之後,她只關心兩件事,第一,是她的黑亮長髮,第二則是她可以輕易就一刀剪掉她的長髮,而不覺心痛!」

 

最後則是提綱挈領式的結語:「這是個男孩遇見女孩的故事,但是應該讓你一開始就知道,這不是齣愛情故事(This is a story of boy meets girl. But you should know up front, this is not a love story.)。」

 

《戀夏500日》當然是愛情故事,只是導演不想重複老調,想要換個新形式,不耽溺於歷經波折,終能成就山盟海誓的傳統格局。而且,編導對於分分合合,既愛且恨的愛情公式與必然結果都早已心知肚明,站上冷眼旁觀的高崗,因而多添了些使力的空間距離。

 

導演馬克.偉柏的第一個選擇的是從男性觀點出發,由喬瑟夫.高登.拉維特(Joseph Gordon-Levit)飾演的失戀青年湯姆就成了全片觀看愛情,嘗試愛情滋味的主角,片頭字幕特別標示本片純屬虛構,請生者死人都別對入座,「尤其是妳(一位女生的名字),賤貨!既像是湯姆的心聲,亦包含了編導指桑罵槐的恨與憤了(雖然,那也只是一種創造失戀心聲的機巧手段而已)。

 

馬克.偉柏的第二個選擇則是形式。《戀夏500日》的片名就已點出了湯姆經歷愛情悲喜的時間長度,多數愛情電影採取「一見鍾情」到「老死不相往來」的編年敘事體例,但是500日的時間軸線卻成了可以自由撥動選擇的時間轉艫,可以是初相逢的第一天,亦可以是陷入冷戰的第一百多天,可以是戀情正濃的第卅天,亦可以是無力迴天的第四百天,隨意跳動的結果,看似錯亂,卻也近似愛情磨折人心的百般滋味,不規則的挑揀跳動,當然更近似傷情人在回想酸甜苦辣的諸多往事時,總是那麼唯心的隨機揀選回憶片段,尋找一個接近失戀心情的美學形式,也就可以使得《戀夏500日》多了些吸聚觀眾注意的能量(法國電影《5×2愛情賞味期》則是從離婚結局倒敘到相逢初戀的那一刻,同樣也是因為新穎的形式,讓陳年舊釀多了讓人回味的空間)。

 

《戀夏500日》中的湯姆曾經有過快樂時光,曾經因為熱戀,所以上班街頭的路人都可以快樂地與他演出一場歌舞劇,但是失浪的浪潮襲來時,過去對「夏天」所讚美的一切,都可以瞬間變成詛咒嫌憎的對像,導演正因為選擇了男性觀點來敘事,所以對湯姆失戀的憔悴與煎熬,灌注了極多同情,反而是「夏天」的一切心緒都像謎。

 

一位不相信婚姻的女孩,一位可以與男伴有肌膚之親,卻不肯宣告他是自己男友的女孩,有一天說不愛就不愛了,有一天只因為遇到一位陌生男子看到她在閱讀一本書,上前搭訕,卻就此成了對方的妻子,愛情逝去了,就如同時間與流水,擦身而過就難再回頭,過去不相信的愛情與婚姻,卻也可能瞬間覺得「對」了,就能做出結婚成家的決定,跟不上變心節奏的男子,面對漸行漸遠的情人,又能如何呢?此時,你如果能夠想起導演在開場的第一分鐘就告訴你的:「(夏天)輕易一刀就剪掉她的長髮,而不覺心痛!」或許就有了豁然貫通的體悟了。

 

導演馬克.偉柏以拍MV聞名,熟悉年輕人的語言與心靈模式,所以除了隨機跳躍的時空選擇外,在描寫湯姆想要應邀去夏天家中,想要力挽狂瀾時,採取了「期待中」和「實際」的二元並置影像,想像的甜美對照上實際的冷清,其實是更酸澀更無情的重擊。敢於嘗試新手法,當然就能使愛情老酒更有新醅力道了。

 

熱戀時,湯姆曾經帶著「夏天」去到公園的角落去認識洛杉磯最美麗的城市風景,失戀時,昔日座椅,只剩湯姆孤單一人,似乎也是必然的安排,但是機巧的導演馬克.偉柏卻安排讓「夏天」隨後也去了,已經結婚了她,只是想知道湯姆好不好,她很清楚在那裡可以找到湯姆,曾經愛過的一切,其實都真實存在,湯姆的煎熬,她不是不清楚,但她更清楚自己的心歸屬何方,肯於再見舊情人,當然是有些微不捨(她其實不是那種剪掉自己心愛長髮卻毫不心痛的無情女郎),只是生命有些選擇,很難解釋,也無需解釋,導演最後用她戴著婚戒的左手,輕握著湯姆的手,祝福他平安幸福時,既有著情愛已然做出選擇的「現實殘酷」,卻亦有著曾經愛過,卻還想祝福好朋友的真心純情。

 

有了那次碎心的雙手觸握,「夏天」終於過去了,「秋天」即將來到,《戀夏500日》很用心地重述了「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浮世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