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龍高手;飛行把妹學

從電影中汲取生活智慧,是電影人生常有的意外驚喜,《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至少示範了「寵物」與「飛行」兩套把妹術。

 

維京族人因為長期受「龍」害,所以少男少女從小就養成了「屠龍手」才是大英雄的人生教條,男主角「小嗝嗝」雖然手無縛雞之力,卻也有屠龍之心,別人靠蠻力「硬」取,他則是偏好「智取」,於是他自行研發了「攔截飛彈」典範,雖然搞得雞飛狗跳,卻也硬是射中了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有如「隱形」機飛機的夜煞「無牙」,開啟了一段從世仇變好友的人龍友情。

 

這段友情見不得天日,只能藏在森林水潭旁進行,真實人生中,小嗝嗝則是要和其他少年戰士接受屠龍訓練,爭取屠龍手的桂冠資格,其他有勇無謀的男伴,不成威脅,唯一的對手是有頭腦,有力氣還有點心機的女戰士Astrid。因為只有她才會發覺平時總是心不在焉的小嗝嗝能夠出奇招馴伏猛龍,她努力騰跳吆喝半天,遠不如小嗝嗝輕輕鬆鬆比個手勢,就能對猛龍服貼。

HTD006.jpg

 

有疑問,就要找答案,有這種專業態度的科學家或記者,最後都是一定會成名的,戰士亦然,就因為Astrid有追查真相的決心,才能撞見「無牙」,才能直擊小嗝嗝「私通」世仇的鐵証,才明白自己並非「技力」不如人,而是小嗝嗝另有秘笈,掌握了龍族奧秘,才能輕鬆勝出。

 

小嗝嗝的「秘密」可是犯了國族大忌,國法不容,為了保守機密,小嗝嗝必需以最快的速度幫「無牙」洗刷「害龍」形象,就在Astrid快閃離去,要向大人揭發秘密之際,「無牙」從天而降,叼走Astrid,讓她騰空,讓她飛行,讓她知道:不是所有的龍一看到人,就會將人大口吞食。有了接觸,才有了解,才解誤會,原本是人間事的基本運作法則,《馴龍高手》只是更積極地讓競爭對手分享秘密,了解秘密,破除了成見,也就破除了誤會。

 

這時,《馴龍高手》的Dean DeBloisChris Sanders向《臥虎藏龍》和《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借了兩招來「把妹」。

 

HTD004.jpg

首先,無牙把Astrid叼到樹梢頂,像吊單槓一般吊在樹梢上的Astrid,看著小嗝嗝與無牙有如一家親地有說有笑,合作無間時,就已先顛覆了她對世仇的認知,而且他們倆還張勢壓在樹梢上,彎身與她談「和解」條件(那就是李慕白踩在竹林頂教導玉嬌龍馭劍之道的翻版啊),Astrid逐漸從恐懼、焦慮與憤怒中找到了紓解出口,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卻是人懸半空中,上下不得,也只能適時務為俊傑,

 

接下來,就是無牙化身寵物討Astrid歡心的大好時機了,維京戰士從來只能在陸地和海上征戰,不識飛行滋味,只有坐上無牙靠背,才真正懂得馭風飛行的樂趣,無牙時快時慢,忽高忽低的飛行速度和風景選擇,不但讓Astrid大開眼界,更經歷了前所未見的空間旅行,只見心滿意足地Astrid,不禁伸開雙手,歡暢開心地叫了起來,是的,《遠離非洲》中的梅莉.史翠普也是第一次坐上勞勃.瑞福駕駛的小飛機,超越了過去水平視野,得以在垂直高空中,俯看非洲大陸時,面對如詩如畫的山海美景,不禁感動地伸出手臂,讓後座的勞勃.瑞福緊緊握住,那是感動,千言萬語,盡在那一叫和一握之中,《馴龍高手》的Astrid雖然坐在小嗝嗝的身後,導演也沒有以「特寫」鏡頭強調她在高速飛行時,緊緊環腰抱住小嗝嗝的緊張心情,但是飛行刺激,就是那麼輕易破除了男女和競爭者的心防與身防,但也就在忽焉騰揚,忽焉低飛的飛行軌道中,再度証明了「飛行」把妹,確是創作者相信有效的公式。HTD0198.jpg

 

《馴龍高手》的招式真的不新,但是有效,娛樂電影能夠如此,就不必太要求了。

馴龍高手:動人的公式

電影創作會有公式,主要就是因其「有效」,經過分析整理之後,他人再度套用,一樣有效,因而蔚成主流,有慧根的創作者只要將其升級或加料,就能另創新味,娛樂眾生。

 

由夢工場監製,Dean DeBloisChris Sanders執導的《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堪稱是典型的公式作品,公式不新,卻因為另添新味,格局自是不凡。

 

《馴龍高手》套用的第一個公式就是:「小人物大英雄」。電影主角是住在博克島的維京少年「小嗝嗝(Hiccup)」,相較於父親和叔伯輩們雄偉粗壯的臂膀與大口吃肉的豪邁野性,他那纖細的身材與清秀的臉龐,宛如絕不相稱的異族。欠缺父親的樣版,不符家族期待的楷模,他要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贏得父親的喜愛呢?他的失敗,不會讓人意外,他若能成功,就是好戲,《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的亞瑟如此,《功夫》中的阿星則是把公式另外套進了嬉笑搞怪的變形,最終練成如來神掌,打敗「火雲邪神」時,滿座歡呼的熱情效應,其實與「小嗝嗝」三兩下就能讓各式噴火龍倒地安睡,或者乖乖退場的效應是完全一樣的。

 

《馴龍高手》套用的第二個公式是:「愛你的敵人」。聖經馬太福音上所說的:「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其實是多數凡夫俗子做不到的境界,但也因為做不到,所以一旦發生,就能創造讓人重視與反思的焦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傳奇,揭露的不就是家族世仇的荒謬本質嗎?《搶救雷恩大兵》中,美軍放走了德軍,最後卻又回過頭射殺美軍,最終還是死於美軍槍下,不也因為有了這款波折起伏,讓人更看清楚了戰爭的殘忍與無情嗎?《馴龍高手》中的「愛敵」說,則在既美好又崇高的生命理念之外,另外有了功利主義的色彩,小嗝嗝正是因為愛上了「敵人」,才有了「知彼知己」的體會,撥過誤會迷霧,跳過了仇恨的情緒,才能得悉真相,也才有了有效對策,更能提出了「惡龍雖然殺害了千百位族人,但是我們也殺了千百惡龍」的冤冤相報無用論。

 

HTD005.jpg

不過,《馴龍高手》中最精彩的「愛敵」論述,卻在於「碰觸」,「小嗝嗝」與「無牙」原本是對立的世仇,無牙還是被「小嗝嗝」研發的新武器擊傷尾翼,再也無法騰空飛行,但是從對立的驚恐,到無害的餵養,到「小嗝嗝」終於能用手摸及「無牙」的額頭時,全片就已從《阿凡達》的「I see you」進化到「I feel you」的境界(其實那也是人和禽畜寵物互動的親近示好模式),後來的其他維京小子比照「I feel you」心態,個個都能騰龍飛行,也是此一理念的發揚光大了。

 

《馴龍高手》套用的第三個公式是:「對抗威權體制」。體制的建構者明確畫分了善惡是非,但是凡事二分法不但失之簡略,而且訴諸威權,只能接受,不能挑戰,維京人與「惡」龍為鄰,因此整理出「制龍寶典」,世代傳承,見龍就殺,偏偏,舉世滔滔,唯小嗝嗝一人獨醒,所以他要捍衛保護「無牙」,要助他脫困,大人的成見未必是對的,大人的堅持未必就合乎真相,小孩子既然從尊重與了解後得悉了真相,就理應出面捍衛與爭取,這樣的情節,不也就是《外星人(E.T.)》或《威鯨闖天關(Free Willie)》的再版嗎?

HTD007.jpg

 

公式雖然不新,但是《馴龍高手》卻也悄悄加進了罪魁元兇的論述,「惡」龍其實不惡,而是受制於超級巨龍,只能掠奪四方以供養元兇,一旦維京人揭竿抗暴,群龍亦挺身相助,昔日仇敵如今攜手共抗極惡罪魁,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古訓,此時就悄悄轉變成「人龍同心,其利斷金」的現代翻譯版了。

 

電影傳達的福音或許有其崇高美麗之處,但是福音只是一則訊息,要落實成為人間生活,卻未必只能簡化成一句口號,就像如果把《馴龍高手》擴大解讀成美伊戰爭後,元兇既滅,世仇理應和平共處的另類期待,其實是有點一廂情願的,生命的複雜度遠超過一部九十分鐘電影所能碰觸到的細節,但是理念也如暗夜中的一盞燭火,渺小卻存在,而且能夠在暗夜中靜默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