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蒂丹契:戲精惹民怨

 

演反派,演得民怨沸騰,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不能讓觀眾分辨,人生與戲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應該就是英國女星茱蒂.丹契最遺憾的結果了。

 

2006年,茱蒂在《醜聞筆記( Notes On A Scandal)》中飾演一位心機深沈的中學老師,一步步逼使陷入師生戀醜聞的凱特.布蘭琪成為她手上的禁臠,從頭到尾,沒有觀眾會認同這位角色,她的手段只會讓人厭煩,只會讓人更加同情手足無措的凱特.布蘭琪,她的演出有如一大片的黑,讓凱特嬌小瘦弱的白,有如萎縮在牆角旁的花更加惹人憐惜。

ju04.JPG

 

就戲劇效果而言,茱蒂的強勢與無所不在,正是戲劇張力的源頭,但也因為她演得太像太逼真了,那一年的英國電影分級署(th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接到了無數的民眾投書,於是在年度報告中直接指出她所演的每一部電影都引來了最多的民怨,她是民眾最愛投訴指控的演員。

 

看完電影,大罵反派,其實只說明了一件事:這個角色真討人厭,這位演員詮釋得真傳神。角色是編導演聯手塑造的,唯有演員稱職,角色才有活力,才會讓人愛或恨。可是,由此推論這位演員是十惡不赦的壞蛋,毋寧是太超過的連結了。

 

每回提起這段往事,茱蒂心中就有恨,因為自己辛苦在演藝界累積了五十多年的成績,彷彿一夕之間就成了泡影,「難道人家分辨不出來我是在另外一個世界『演出』另外一個人嗎?我說的對白,就真的是我的內心本性嗎?」

 

老太太一旦動了氣,旁人其實很難說服她的,雖然,她其實可以一笑置之的。觀眾不喜歡《醜聞筆記》中的她,其實是另一種讚美(不自覺的,非故意的),不是她詮釋得如此森嚴可怖,電影的危機急迫感不會如此深濃可信,正因為演得太傳神了,才會嚇到入戲的觀眾,再也無法分辨戲與人生的分野了。

 

ju02.jpg

看茱蒂演戲,其實很享受,從《莎翁情史》中躲在人群裡看戲,享受庶民之樂的女王,到《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中,周旋在男人權勢野心世界唯一的智慧女性;從《長路將盡(Iris)》中年老失智的學者,到《布朗夫人(Mrs.Brown)》愛你在心口難開的情海波濤,她渾然忘我的舉手投足,真的就像已經完全溶入了那個角色,演什麼像什麼,是演員的天職,演到讓人咬牙切齒,理當換來如雷掌聲,何以卻換來一封又一封的民怨投書呢?

 

演員也只是平凡人,攀登藝術巔峰的旅程也許疲累又孤單,唯一能安慰演員的,除了評論,就是觀眾的掌聲了,如今,觀眾放下雙手不擊掌,卻用手寫下一封封的投訴信,對她而言,那就是莫大的恥辱了。

 

是的,站在舞台上的演員,都試圖用生命來詮釋藝術,都期待觀眾的注視與關愛,掌聲是演員驗收成果的主要指標,一旦有噓聲夾雜其中,任誰都會心理受創的。

 

偏偏人生愛恨的表現方式,也許是另外一種人生插曲,經常也會出乎演員的預期,硬要把那一封封痛恨的投書,解讀成其實演員太專精,結果迷眩了影迷的專業成就,也許還真的很牽強,我只能集結蘇軾「水調歌頭」中的幾句名言來做本文的結語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不應有恨…此事古難全。」

09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影展:《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經典同志紀錄片影展》

 

 

《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經典同志紀錄片影展》已經從918起在光點台北獨家上映,對我而言,影展中的每一部紀錄片都值得看,也耐人回味。

表單的底部

175紀事》描寫恐怖的「不正常通姦」法條,在希特勒掌權後開始擴大執行,前後約有10萬人遭到逮捕,更有數以萬計的同志被移送集中營,歷史學家估計在集中營裡死亡的同性戀者高達60%,即使戰後集中營關閉,他們仍以囚犯身分繼續服刑。

 

另外,《人人手中線:愛滋被單的故事》,描述愛滋病在男同志間蔓延滋長,一群人為了紀念因病逝世的親友,在白宮前鋪上一張又一張被單,揭開平權運動的濫觴,催淚指數百分百,還有西恩潘《自由大道》原版紀錄片《哈維米克的時代:邁向自由大道》

 

至於本周最重要的焦點《電影中的同志》,則是我在過去一整年來看過的三部最精彩的紀錄片之一(其他兩部是《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和《菲利普.葛拉斯:十二面向(Glass: 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



 

本段音樂:

Dear Clementine》主題曲

《紅河谷》主題曲

secret love》歌曲

《末路狂花》原聲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影展:《與你同在:勞勃‧伊普斯汀經典同志紀錄片影展》

 

電影是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藝術活動,透過電影的放大功能,我們看著電影學會了諸多的人事關係,包括求愛,接吻、謀職、奮鬥。

 

但是電影放大了何只是影像的臉孔或身材而已,人類的欲望與恐懼也被放大了,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了電影檢查制度的誕生,有了上級指導員告訴你:什麼可以看,什麼不行。

 

然而人生最可貴的資產之一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電影中的同志》就是檢視著創作者如何在電影膠捲中滲透一些被視為毒蛇猛獸的同志題材及畫面,不是刻意標新立異,而是反應真實人生的情貌而已。

 

本段音樂:《藍天使》原聲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女性影展》   專訪女影總監游婷敬

 



本段節目中要送出十張電影票聽眾朋友,請大家打電話給電台,只要聆聽游總監的介紹,就知道如何回答出正確答案了。

今年的《女性影展》包括了多個單元:《情人不見了》

那天之後The Day After     癡人追夢Nothing Else Matters  /

便利Night Owls      終結情人Reflections  義大

《新潮流.女影熱》

上帝辦公室God’s Offices     克萊兒西蒙Claire SIMON

死亡公寓Fiksi   印尼       體藝術家Begging Naked

 

但是我更在意的是台灣的女導演們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不論是劇情片或者記錄片,巧妙的,竟然不約而同地都有著共同的主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時

2部份

《人生心情》:

921十周年的前夕,我們曾經看過承載了台灣人血淚的紀錄片;同樣也在921十周年的前夕,台灣又遇上了令人痛心的八八風災,災難常態化的寶島台灣,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面容呢?我們要用什麼的心情來為台灣祈福呢?

 

本段音樂:

《勇士與稻穗》中的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巴奈)

《欲望城市》主題曲Auld Lang syne

921安魂曲》主題曲

《驪歌》國語版/台語版/英語變奏版

《勇士與稻穗》中的蘭嶼之戀 (陳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