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視評論
狀況排除:拉扯的張力
窒息:青春傻笑與肉體
《窒息》是南韓的YA電影,亦是運動勵志電影,流暢的鏡頭運轉,傲人的青春胴體,提供了商業電影的必要元素。
YA這句英文縮寫通常指的是Young Adult,是成人前的青春期男女,曾有台灣片商把一部名叫《Young Adult》 的好萊塢電影譯成《半熟男女》,相當精準貼切。
適用YA這個名詞的主角指的是12歲到18歲的紅男綠女,涉世未深,有些傻氣、任性和天真,卻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熱血與激情,YA電影的特質無非就是鎖緊這些元素,讓同輩YA共鳴稱是,完成搏君一粲的感動。
南韓導演趙容善執導的《窒息》就是南韓的YA電影,焦點有三:校園、稚愛和豪情。校園裡的戲強調的是無厘頭的胡鬧與鬥氣,稚愛則是兼容了大膽示愛與扭捏閃躲的兩款青春身影;豪情則是全片最不凡的企圖,兩位主角最後都成為南韓奧運游泳隊的台柱。趙容善能夠把校園、稚愛和豪情三項元素都料理得恰到好處,說明了南韓在YA電影與商業電影工業上的成熟穩健。
電影中的「窒息」原意指的是一種暫時停止呼息,凝神專志以超前的特殊泳術,是男主角趙元日(由徐仁國/Seo In-guk 飾演)的家傳絕技,他在少年時代就是游泳冠軍,拿過太多金牌,對金牌不以為意,甚至不惜直接送給只能拚到銀牌,就會氣到把銀牌丟進垃圾桶的佑相(由李鍾碩/Lee Jong-suk 飾演)。佑相也因為一直贏不了趙元日,所以對窒息泳法念茲在茲,力拚終能超越趙元日。
就一部青春勵志電影,《窒息》賦了兩位主角截然不同的個性,元日是天才型選手,只因內心受創,所以頹廢消極;佑相則是苦練型選手,設定目標全力以赴,以後天勤奮進取補齊先天不足。不論是競技場、命運羅盤或愛情機緣上,這種「人比人,氣死人」的矛盾與競力,就構成了劇情運動的核心動力。
正因為他們都是游泳高手,《窒息》理所當然就讓觀眾看見了他們的勁力、胴體與肌肉,真的能游泳,真的有傲人的人魚線可以示人,這是多來勁的胴體磁吸?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游泳決戰,不只是拚勝,拚奧運,更要拚女友。「少女時代」成員出身的權俞利(Kwon Yoo-ri)所飾演的靜恩究竟有多迷人?雖然有待商榷(對不起,那是我的偏見),但是既然近水樓台的元日與風露終宵的佑相都鎖定了她,只要看她如何呵護弱勢懶人,卻又刁難愛慕強人的態度,也很有青青子衿的微妙滋味了,至於最後是她來取決自己的愛情,而非看男人輸贏決定自己的愛情歸屬,不也是既自主又傲人的獨立性格?
元日的個性像痞子,所以《窒息》為他量身訂做了好吃、貪睡,以及天塌下來也不在乎的懶散個性,這些情節的唯一目的就是透過他的「誇張」達到發噱效應,因為「無所謂」,所以「不在乎」,不必顧慮形象,不必扭捏作態,一舉一動都瘋狂,越是誇張越討喜,徐仁國也確實不負所託,成功完成了「痞子」雕像。
但是,讓痞子回頭,不也同樣是商業電影屢試不爽的「痞子回頭金不換」公式?不經一番寒徹骨,痞子不會覺悟,一旦醒覺之後,痞子演出的「洛基」傳奇,也就一點都不讓人意外了。
不想拚第一,何必參加比賽?這是最基本的運動員心態(即使那些號稱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選手,還是有著論實力排序位的期待),《窒息》比較有創意的安排是元日和佑相之爭,必定會分出勝負,即使只有0.01秒的落差,還是有金銀牌之別,還是有高低位階,如何從小我的得失心升格成為大我的催化劑?《窒息》沒有解答當事人如何在競技和愛情場上的拚出勝負,只把劇情凍結在樂觀的豪情上,其實那也正是一般YA電影迴避殘酷人生的高明策略,就讓YA繼續有夢,就讓YA勇往直前吧。
星火燎原:過橋的藝術
對死忠戲迷而言,《飢餓遊戲:星火燎原》算是成功的續集電影,既溫故,也知新了。本來就很演戲的女主角長大了,戲更精了,動作也更犀利了,雖然一切都在為還未到來的完結篇鋪路,也讓人覺得不虛此行了。
作為三部曲系列電影的第二部曲,處境最是尷尬。
第一部曲是看對眼的定情之作,得要拚盡全力,才能帶動後續期待;第三部曲是完結篇,所有的懸念與謎團都要做個了結,精彩可期;第二部曲既要承先,還要啟後,最重要的是能維持香火熱情於不墜,但是再怎麼努力,都註定只是一座橋,最大功能就是順利過渡。差別在於橋面是否寬闊平坦,能讓人健步如飛,奔跑前行;或者橋小路窄,走得戰戰兢兢,就怕出差池。
Francis Lawrence執導的《飢餓遊戲: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面對的第一個考驗在於「遊戲」究竟要怎麼玩下去?再玩一次「大逃殺」的飢餓遊戲,難免老套,惹人厭煩,但是若沒了生存遊戲,卻又偏離系列主軸,所以從Suzanne Collins的原著開始,若即若離的遊戲變奏曲就成就了最機巧的劇情設計:一場遊戲一場夢,夢醒卻可見真心。
新的遊戲其實包藏禍心,生存贏家Katniss(Jennifer Lawrence飾演)與Peeta (Josh Hutcherson飾演)因為在前集中創造了高收視率,逼得邪惡的史諾總統(Donald Sunderland飾演)被迫修改遊戲規則,對史諾而言,有人敢於挑釁威權,就是背叛的初萌,若不先下手為強,一舉摧毀人氣偶像,就是政權坍毀的前奏。想除去心頭大患,卻又不能暗下毒手,於是就有了大旬祭的第七十五屆大賽,昔日勝利「貢品」都要回鍋,而且還是只有一人能存活,那就是「合法」殺人。既有娛樂新秀,又能順勢拔掉眼中釘,那不是一石二鳥的妙計嗎?
當然,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史諾有一套算盤,貢品們難道沒有另一套算計?這種一場遊戲,各自表述的盤算心理,意味著有機可乘,意味著人心不再呆滯,從接二連三的抗命手勢,不就都呼應著電影的帝國崩毀主題?
當然,史諾總統發現他的孫女都梳起了Katniss的髮辫,關心著Katniss的命運時,他的強顏歡笑,又透露著多少獨裁霸主最怕「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心理恐懼?
《飢餓遊戲:星火燎原》面對的第二個考驗在於「愛情」,Katniss究竟愛的是童年玩伴Gale(由Liam Hemsworth飾演),或是一起出生入死的Peeta呢?一個是朝朝暮暮,一個是魂牽夢繫,Katniss究竟情歸何處,電影確實勾動了深情的懸念。
本集電影的焦點,顯然偏向了Peeta。不管兩人之間究竟是真情或假意,只有一人能生存的遊戲公式,讓Peeta在啟動遊戲之前說出了真情告白:「妳家中三人都巴望著你回家,我的生死根本沒人在乎,你一定要活下去。」這種化做春泥更護花的愛情宣言,誰不動容?Katniss原本可以為了生存(或者說保護家人)謊稱與Peeta結婚了,但是驟聞Peeta的告白,她的眼淚與擁抱可沒有半點做作,再加上生存機率幾近近於零的死亡遊戲,兩人更有了同命鴛鴦的纏綿,更讓她們「不問結果,只要曾經擁有」的愛情,匯聚了更動人的能量了。
噱頭則是《飢餓遊戲:星火燎原》的第三個考驗,從馬車遊行的著火彩衣到從新娘婚紗蛻變為展翅鳳凰的設計,其實都是「夢幻」元素的人間實踐;遊戲設計師的變更遊戲場景,也控訴著霸權梟雄玩弄人民的本質;再加上騷動莫名的猩猴大戰,箭雷破穹頂的反制之道,在在都讓電影的「遊戲」本質發揮得極其華麗,讓觀眾飽足視聽之娛,也就不會嫌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只顧著串連前集,並鋪排大結局的「過橋」電影,太過冗長了。
危機解密:狂狷與真情
「必也,狂狷者乎!」論語子路篇裡記載著孔子對於不得中行之人,寄予「進取」與「有所不為」的期許,Bill Condon執導的《危機解密(The Fifth Estate)》,就遊走在狂狷兩極之間,時而銳利,時而保守,難免困惑了觀眾。
《危機解密》的中文片名迴避了主角Julian Assange與「維基解密(WikiLeaks)」網站的直接連結,玩起了諧音遊戲,其實英文片名也不想與Assange與「維基解密」掛鈎,反而扯上了第五權(The Fifth Estate),指的就是男主角Assange超越了神職、貴族、平民與媒體的傳統四權,在網路世界上獨樹一格,直接公布民眾取得的原始資料,以打擊腐敗不法的暴君與政權的手段。
迴避片名直接連結,可能是不想惹上太多的版權爭議(畢竟,Assange公開在網站上駁斥電影的真實指數,更消遣說一部以「維基解密」為主題的電影竟沒有諮詢網站成員,甚至他本人,那是一個很尷尬的立場表態),更不想窄化創作主題,畢竟,就議題而論,《危機解密》拋出了極多值得思考的議題,也讓我們更清楚認識了普世梟雄的孤鷹性格;但就電影而論,《危機解密》卻是雜亂到不知剪裁,以致於訊息龐大,若非飾演Assange的班奈狄克. 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魅力十足,再搭配已經略顯福態,還被大鬍子遮掉半張帥臉的德國紅星丹尼爾‧布魯(Daniel Brühl,我忘不了他在《再見列寧》的清秀帥氣),還真的不知該如何細品電影在議題與技法上的來回擺蕩呢!
「維基解密」網站確實曾在過去三年內,對全球政壇和媒體掀起了滔天巨浪,也讓世人看到小蝦米如何對抗小蝦米(Assange以匹力之力,對抗世界第一強權─美國),「維基解密」網站的貢獻在於Assange相信只要給人一張面具,他就會說真話(if you give him a mask, he will tell you the truth),所以他鼓勵爆料,只要經過查証認為資訊內容確有所本,他就敢於全文批露,Assange相信的理念是「揭發不法不公不義,原本就是記者天職(Exposing wrongdoing is what journalists are supposed to do)」,他更認為透過的解密行動,讓真相可以曝光,人民可以獲得更多保護,但是可能有些人的名譽會受損;最重要的是這個網站的解密行為,加速了媒體(平面印刷和電子媒體)的現代化,讓更多的人體認到網路時代的威力。
電影《危機解密》的魅力之一就在於細述Assange如何靠著深思熟慮的新媒體哲學、高明的駭客技術、為信念獻身的熱情與勇氣,以及三寸不爛之舌的溝通本事,能夠單槍匹馬打造出「維基解密」網站,就在這個英雄崛起的歷程中,他瞧不起紙媒,卻又不能不依附紙媒,靠著傳統媒體的和名度、發行量和公信度,打贏這場戰爭的現實謀略,確有梟雄創業的氣概,頗能收激勵人心的煽情功效。
只不過,電影此時也同時質疑起他堅持全文批露,不做編輯遮掩的行事作風,因為傳統媒體堅持先查証再報導的作業準則,也質疑他的率性作風往往會傷及無辜…是的,古往今來敢於衝撞體制的革命家,大概都難以迴避道德審判的反撲與壓制,但是導演Bill Condon卻也在此時打出了一張安全牌:他一方面透過陪Assange一起打江山,後來卻因意見岐異而分道揚鑣的Daniel Domscheit-Berg,揭示了橫衝直接的革命家必定帶動的焦慮與背叛;另一方面,也讓被洩密洩到滿頭包的美國政府(伊拉克前線美軍,濫殺平民,以及外交機密檔案的悉數曝光)拚盡全力來擦屁股的憤怒與尷尬,來強化「爆料」後遺症。
Bill Condon的這張安全牌可以解釋成他試圖以多元角度來探索「維基解密」網站的震撼與殺傷力,同時也不想給予Assange太多的英雄崇拜,他確實給了Assange不少「狂」的空間,卻也加進更多「狷」的反撲來削弱「狂」的熱度。刻意的平衡,反而模糊了當初選材的始意;太想面面俱到,反而扁平了理應銳利有光的稜角,以致Bill Condon就像一位右腳猛踩油門,左腳卻踏死剎車的駕駛,搞得車上乘客一顛一簸地蹣跚前行。
Julian Assange的行事作風確實引發不少爭議,但是不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當初籌拍《危機解密》的動機嗎?把本色還諸銀幕,把仲裁交給觀眾,原本是《危機解密》想做與該做的事,更是讓觀眾反思「第五權」這股新興潮流的絕佳契機,中途轉彎的結果,讓狂者少了丰彩,讓狷者亂了顏色,《危機解密》遇到的危機就像一位原著小說作家公開出面批判小說改編電影的成績,氣力已盡,氣數也已盡,莫可奈何啊!
藍色茉莉:飄零的落花
救救菜英文:女人獨立
精進知識原本可以厚實智慧,但是知識卻往往讓人變得傲慢,印度電影《救救菜英文(English Vinglish)》從知識優勢擴及到女性的覺醒與成長,生命裡的小細節都有共鳴催淚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