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進化:但願人長久

網路裡有「人」?已經不算是科幻題材的新梗了;利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以及龐大運算功力來遂行意志或私願,也是科幻電影常用的論述;科技狂人不經意就會扮演上帝,混淆人神分際,更屬老生常談……Jack Paglen編寫的《全面進化(Transendence)》劇本,涉及的科技觀點都不算頂新,反而是政府必需結合「恐怖份子」,才能消弭科技危機的殘酷現實,才算是對「道德」與「正義」進行了有趣辯證。

 

transcedence011.jpg《全面進化》的論述基礎在於科學家的研究觸及了道德紅線,當猩猩的腦波已能成功上傳網路,沒天沒夜地指揮網路及系統亢奮運算時,猩猩受不了,擔心科技失控的人士同樣也看不下去,以毒藥毒死科學家,並用沾鈽的輻射彈頭射傷了頂尖學者Will(由Johnny Depp飾演)……就在這麼尖銳的故事點上,電影兵分兩路,帶領大家去思考道德與人性的爭論。

 

首先,這群「恐怖份子」進行的是「解救人類」的「聖戰」,擔心科技走火入魔,終必毀滅文明,他們圖的不是一己之利,圖的是天下利,但他採行的手段卻是以「殺無赦」來遏阻更大的災難,亦即不惜犧牲菁英,也不許星火燃點。科學家是﹂先知」,但他們的研究發明卻可能帶來傷害人類,於是另一群預見科技危機的「先知」,只能用「暴力」來防堵悲劇。

 

同樣是暴力,一個是未來式,一個是現在進行式,看得見的血腥成了恐怖集團,看不見的血腥,則成了理想集團,這是多吊詭的暴力論述?

 transcedence008.jpg

其次,則是科技始於人性,人性有私,終必誤用科技。麥克阿瑟將軍在撤離菲律賓時所說的:「I shall return.」是軍人不認輸的自我勉勵與期許,科學先驅一旦說起:「I shall return.」則可能是全面失控的災難。

 

《全面進化》的變奏源起於愛情,Will的妻子Evelyn(由Rebecca Hall飾演)不捨丈夫,想用相同技術將Will的靈魂與思維上傳給超級電腦,以追求肉身可滅,精神不死的境界,因此成就了科技與人性的第一層對話。先有癡心,才會私欲,繼而就會有愚行,這不是《科學怪人》或者《科學怪犬》的科幻電影反覆致意的主題嗎?transcedence007.jpg

 

Evelyn捨不得Will,冀望他能重生,即使只能聞聲見影都好,但是復生的Will,真的就是昔日的Will嗎?生命添加了變動參數之後,還是原汁原味?還是你以前所愛的人嗎?《全面進化》提出的疑問不只質疑著Evelyn,也等同在質問所有的觀眾。

 

人工智慧出自人工,自是不如真人,有了超級電腦加持,人就可以加速狂奔,追求超人或近神的層次,絕對的力量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全面進化》從人性進入科技後,就是逐漸失控的變奏曲,被毒打的工頭可以變成神力超人,不良於行的老頭可以健步如飛…有如神蹟的醫學奇蹟固然實踐了淑世濟人的科學目的,卻也間接打造了一個看似人定勝天,實則令人憂心的神話王國。

 

《全面進化》顯然並不想盲目崇拜這種神蹟,一旦基地面臨外力入侵時,這些重生病患接受「驅逐入侵者,捍衛家園」指令,中槍倒地了可以再爬起來,殘肢流血還可以重生復癒,神勇到有如刀槍不入的殭屍,是的,人已不是人,這樣的科技,是讓人豔羨的神蹟?還是讓人心生恐懼的變種?

 transcedence004.jpg

《全面進化》眾星雲集,重頭戲都在Rebecca Hall身上,她的表現亦稱可圈可點,可惜Johnny Depp的戲份有限,魅力亦有限,至於從Paul BettanyCillian MurphyKate MaraMorgan Freeman,更都是只有點綴功能而已,少了動人情緒,相當可惜。同時,全片的美術場景也缺少震撼性的視覺奇觀,不過,電影觸及「正義」、「道德」與「人性」的議題,還是有耐人咀嚼回味之處。

日安可頌:黃昏協奏曲

電影的節奏要能呼應主題,才能散發動人美感,黃昏的節調就是優雅與緩慢,愛沙尼亞導演Ilmar Raag執導的《日安可頌(Une Estonienne à Paris)》,關懷雪國故鄉,關懷離鄉故人,優雅緩慢成就了全片最基礎的美學氛圍。

 

《日安可頌》描寫一位愛沙尼亞的看護AnnaLaine Mägi飾演)應聘前往巴黎照顧一位脾氣怪異,但是家財萬貫的老太太FridaJeanne Moreau飾演),一如預期,先是Frida臭罵趕人,最終還是打開大門問Anna說:「你不進來嗎?」

 

結局不讓人意外,重要在於轉折的細節。

unea005.jpg

 

《日安可頌》的美學基調在於人生的寂寞。開場戲是Anna坐著公車返鄉,獨對車窗,外頭雪飄,下了車也是沿著堆雪道路踽踽獨行,暗沉的大提琴,伴隨著呆滯的眼神,Anna的人生無疑是行走在雪灰之間。

 

《日安可頌》的主軸則是人老了,是羈絆;人死了,卻是解脫。導演Ilmar Raa的敘事策略兵分兩路,兩弦合奏,韻味就生。

 

先是離婚多年的Anna為了照顧失智母親,辭去安養院的工作,回家伺候,但那是很難得到窩心回應的現實人生,母親就在生日當天的清晨於睡夢中辭世,Anna的子女可以返家奔喪,卻也無暇陪伴,她才有機會前往巴黎照顧另一位陌生老女人Frida。到了巴黎,Anna才知道Frida有多古怪,因為她早已看透世情,知道唯有自己死了,對身旁的人才是解脫,年華不再的她曾經自殺未遂,只能等著逐日老死,挑剔身旁看護成為她唯一能做的事了。unea015.jpg

 

導演是愛沙尼亞人,Laine Mägi也是風韻猶存的愛沙尼亞美女,《日安可頌》的故事底層則是愛沙尼亞的移民血淚史。透過Frida的角色將愛沙尼亞在二次大戰期間,先後被蘇聯和德國蹂躪佔領,以致於不少人流落他鄉的歷史溶入Frida的人生之中,為了落腳,為了生活,她睡了富豪,換來家財,也享受帥氣服務生Stéphane(由Patrick Pineau飾演)的青春與肉體,甚至替他買下咖啡館,這份情誼讓Stéphane一直耐心成照顧她的晚年,但是等著Frida的死亡,似乎也是Stéphane最終的解脫了。

 

全片對於Frida最犀利的描寫在於頑固的生命堅持,富貴之後,她曾大力照顧流亡巴黎的同鄉,卻也因為任性縱情,幡然變臉,再不往來,即使廿年後再相逢,對利害恩怨的計較,也不假辭色;至於她對早餐可頌的要求,更是一絕,她不肯隨便將就,不吃超市買的冷凍可頌,只吃麵包店現烤的可頌,不對盤,寧可餓肚子亦不勉強;至於她的家居裝潢與穿著品味,更是讓人直擊身家的潛移默化影響,看見Jeanne Moreau詮釋這麼一位難纏的老太太,你會讚歎她還真是法國國寶,舉手投足韻味天成,人情世故的因應轉折有其脈絡,卻絕不陳腐老套,活生生就是從歷史長廊走過來的女人。

 unea012.jpg

《日安可頌》的迷人韻味其實在Anna身上,在愛沙尼亞,她獨步雪地,在巴黎,她更是不時夜半獨行,她享受孤單,卻也渴望愛情,面對Frida分享自己的放浪青春往事時,她亦脫口而出說她不會與不愛的人上床,老邁的Frida則是渴望著曾經愛過的人能再陪他睡一晚,激情可以不再,真情卻更珍貴。兩位來自雪國的女人,堅持的事務重點或有不同,卻有著相似情意結,同樣年華不再了,同樣渴望著愛情的溫暖,兩相輝映,成就了動人的黃昏協奏曲。

 

05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哥吉拉Godzilla)》

 

史上最巨大的怪獸是那位?是King KongGodzilla (ゴジラ Gojira)

King Kong1933年誕生的怪獸,從19332005年,有六部電影以它做主角。

Godzilla則是1654年誕生的怪獸,從19542014年,至少有卅部電影以它做主角(日本東寶拍過28,好萊塢2部)。

godz001.JPG 

提到Godzilla有三個名字要特別記住:

01.導演:本多猪四郎/從原爆輻射的主題反射到人間浩劫的傳奇,既是當代寓言,又有著科幻警世功能

02.特技監督:円谷英二/他的模型設計創造了文明毀滅的電影奇觀

03.音楽家:伊福部昭/他的音樂主題創造了讓人難忘的聲響與記憶。

 

King Kong的身高約45公尺。

Godzilla則有多種版本,1954年初代哥吉拉  身長:50m     體重:2萬噸

後來有80公尺 體重:5萬噸,亦有100公尺,重6萬噸的進化版,1995年大河原孝夫執導的第22Godzilla vs. Destoroyah,更高達120公尺,重:75000噸。

 

我的結論是:Size does matter!

 

本集節目中還要介紹我幼時最迷戀的怪獸,不是Godzilla,而是Mothra,因為小學時誰不曾養過蠶寶寶?它做地球守護神有何不宜?更何況它亦有主題曲呢。Mothra006.jpg

 

使用音樂:《Godzilla原聲帶/兩種版本,伊福部昭的經典版,Alexandre Desplat的摩登版,以及Mothra主題曲。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日安可頌A Lady in Paris)》

 

日安可頌》是一部用自由來書寫寂寞的電影。

alip003.jpg 

電影分三個層次:二戰期間,愛沙尼亞被德俄兩國瓜分,愛沙尼亞人流浪巴黎,為生存,有不同的人生選擇,因此價值觀起了衝突,老死不相往來,是一種寂寞。

 

其次,照顧失智母親的女人安娜,在母親死後,是得到自由?還是失去了奮鬥目標?飛到巴秀照顧獨居老婦frida,卻處處受刁難,她夜間漫步時,是什麼心情?(這就是我選擇用奇異果漫遊仙境》的原聲帶來註解本片的選曲考量了)。

 

第三,愛情會變質,會褪色,對擁抱和陪伴的期待,是奢侈?還是幸福?

 

本片有兩位迷人的女主角,一位是昔日法國天后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年紀雖大,舉手投足都是好戲;一位是愛沙尼亞的女星Laine Mäg,她同樣年紀不輕了,卻也瘦得可以,但在眉宇間散發出迷人的神采,兩人的對戲火花,因此好看。

alip004.jpg 

使用音樂:《日安可頌原聲帶

奇異果漫遊仙境(Wonderland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羅馬浴場2》

roma012.jpg 

羅馬浴場2》就是羅馬浴場》的第二集,前一集提到的人物與情節,本片都再複習了一次,也因此溫知,多過知新,不算是新人耳目的續集電影。

 

很多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阿部寬飾演的浴場設計師就是想辦法設計浴場來服務帝國:其中包括如何讓神鬼戰士能快速恢復疲勞,再上戰場,熱澡,指壓,針炙等來自中國/日本的民俗療法就有效了;其次,則是桶浴的上前線,再配上嘿嘿嗬的歌聲,都是享樂的極盛。

 

不過本片的所有趣味都是現代日本穿越時空滋養了古羅馬帝國,日本原創漫畫的創作意思就是強調日本文化何等強大,不過,這個文化只是泡湯文化,光有一項就已足夠,那也夠享用一輩子了。

 

澡盆文化的另一趣味就是人體之美,阿部寬的身材,確實強健吸睛。

 

澡盆文化的另一趣味則是音樂之美,看看《交響情人夢》的導演如何使用古典詠歎調了。

 

使用音樂:與作》《高山慕情》,義大利歌劇選曲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經寫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如果心甘情願做人,世界也許就單純些,人想做上帝,世界就麻煩了。多少的科幻災難電影都是從「人定勝天」的理念引發的災難?

transce003.jpg 

《全面進化》提出四個科幻與人性觀點

01.  人類發明了網路,世界變小了;人類失去網路後,世界更小了。兩個小世界,是否天壤之別?

 

02.  網路裡面如果有「人」,真人智慧是否會更超越「人工」智慧?有了科技加持,科學家是否如虎添翼?

 

03.  反科技人士成了暴力份子,政府要消滅走火入魔的科技菁英,不惜與恐怖份子結合,這是什麼政治寓言?

 

04.再先進的科技都有盲點,病毒不是新招式了,愛情如何呢?

 

使用音樂:《全面進化》原聲帶

首爾旅誌:五月試作詩

五月四日,寫詩的日子,人在首爾,觸目所及,似乎都有些屬詩的震動,於是我試著提筆(真的,沒帶電腦,但有筆記本,好久不曾書寫的手感,重新又回來了),而且真的因為年過半百,已近花甲,再無禁忌,就全力開拓自己書寫的可能性吧。

 

南韓在起飛,上一回造訪是1986年,時隔28年重訪,有很多感受,從人民的哀傷,從建築的新猷,到私密的心願,我試著以文字描繪首爾見聞。以下就是我的寫作嘗試。

 

seoul968.JPG 

 

國殤

 

白菊花

無言在手中顫抖

 

黃絲帶

無聲在風中成瀑

 

凝結的空氣

伴隨著黑色長龍迂行

 

畫布上的青春

隨水漂散

 

喚不回的名字

用沉默的最敬禮

相送

 

 

seoul969.JPG2014.05.04  南韓世越號船難,首爾市政廳前哀傷的人民排著長龍,列隊向死者致哀,現場黃絲帶飄揚。

 

 

 

之子于歸

 

反射在臉頰上的

2014seoul 067.jpg金光,是期許

            是祈願

            是勾繪幸福的光筆

 

放大鏡下的

結晶,是金石

            是軌跡

            是超穩定的航圖

 

以金光為盟

    每一回的凝視

    用微笑封存

 

以結晶為誓

   每一回的撫拭

   以感恩歸檔。

 

2014.05.04 妻子正為兒子的婚嫁,忙著張羅婚戒

 

 

 

曲線的力量

 

尋找最短的距離

用效率和時間

驅策我們急行上路

 

多一個迂迴

多一個彎轉

時光多了點微笑

行腳多了點舞姿

前抬腳   仰天

側踢腿   旋轉

可以不要那麼匆匆

    不要那麼急喘

用最慵懶的手動

幽幽  畫一個弧

 

2014.05.03 首爾旅次,目睹新穎的DDP藝術中心場館

 

 

504seoul.jpg

婦仇者聯盟:為愛起狂

能夠從《The Other Woman》的片名,直接跳躍到《婦仇者聯盟》的中譯版本,你必湏佩服片商的巧思,然而,這麼直白的片名,不也說完了劇情重點?

 

Nick Cassavetes執導,Melissa Stack編劇的《婦仇者聯盟》是一瘋狂喜劇,遇上愛人外遇的三位傷心女人,竟然同仇敵愾要來修理花心男人,電影無意陷溺在女人發現真相的錯愕與痛心,喳呼的狂想與行動才是重點,從被騙轉為騙人,從劣勢轉為優勢,趣味就藏在主客易位的變化中。

 

《婦仇者聯盟》的劇情很像八點檔連續劇,熱戀中的CarlyCameron Diaz飾演)想要給男友MarkNikolaj Coster-Waldau飾演)意外驚喜,結果卻嚇到自己,原來Mark家有嬌妻KateLeslie Mann飾演)。兩個女人經過短暫的哭鬧後,決定聯合次要敵人,以打擊主要敵人,進一步說服Mark的新女友AmberKate Upton飾演)加盟,展開女性的復仇。

 

《婦仇者聯盟》好看之處在於女人的脆弱,而非女人的怒火。

 

關鍵在於這三個女人都愛過Mark,而且她們的愛情,還是現在進行式。《婦仇者聯盟》的喜劇趣味就聚焦在「不甘」與「不捨」之上。ttother6-05.jpg

 

「不甘」是讓她們先「証實」愛人真的不忠,然後彼此開始品頭論足,比較何以良人有了她們,還要偷腥?因此看似女人有滿腔怒火,卻不像《追殺比爾(Kill Bill)》那種刀光劍影,反而是在「輸不起」的心理作祟下,進行著微妙的勾心鬥角(例如一向冷靜的Carly驚見身材比她豐潤,年紀更輕的Amber時的捉狂失態),以逗樂觀眾為唯一目標。

 

「不捨」的關卡則在於情到深處。Mark的不忠,讓她們憤怒,可是一旦Mark回眸一笑,送上兩句深情甜言,卻又心癢難拒,甚至奢想貪歡,例如三人要以猜拳方式派出「烈士」接近Mark,其實卻是另懷鬼胎,看似被迫「成仁」,其實卻取得了可以重溫舊夢的合理位階,是的,私心作祟才得見她們的真心本意,這麼明白的矛盾情結,同樣也是想讓看好戲的觀眾笑呵呵而已。

ttother6-12.jpg不管是「不甘」或「不捨」,都只說明了她們其實還愛著Mark,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很難與女性意識的自發覺醒產生精準連結,這也使得《婦仇者聯盟》一味在嬉鬧格局上活蹦亂跳,卻提不出什麼創見,娛樂成份不少,卻不會讓人牢記,笑過就忘了。

 

企圖不大,格局就不高,從音樂處理手法來看《婦仇者聯盟》,更可以明白導演只想從皮相層次愉悅觀眾。例如CarlyKate一路追蹤,要捉出Mark偷腥實證時,配上的就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的主題音樂,乍看是有些搞笑,其實卻是淺白到不倫不類;至於Mark到達Carly的紐約辦公室前,就出現了「New York, New York」,Kate下定決心要把婚戒拋向大海時出現的「The Sun Is Rising」,都靠著明確的歌詞來對照情境,很難不去質疑導演究竟期待觀眾做什麼音樂想像?能產生什麼回應?

 

更別提「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情場是戰場(Love Is A Battlefield)」或者「你愛的這個人(The One That You Love)」這些動聽情歌的芭樂處理了(我的意思是歌曲本身是動聽的,可是置放其中,只像一層糖衣,入耳即化,難以暈染了)!

羅馬浴場2:契約公式

對續集電影有期待的人,多數都會失望而歸,成功率不到二成,日本導演武內英樹執導的《羅馬浴場2》亦不例外,《羅馬浴場》如此轟動叫座,不拍續集,不合市場準則,但是上集缺點,本集變本加厲,更是無解的宿命。

 

我在2012年寫就的《羅馬浴場》評論文章中,指出了全片有兩大缺失:01.電影的危機論述就太過單薄;02.時空穿梭的技法已成強弩之末。這些毛病到了《羅馬浴場2》中,同樣難以解決,但是至少不再故弄玄虛,只要阿部寬飾演的路西斯,頭一低過水面,就會隨著漩渦來去日本和羅馬,找到他的設計解藥,天大的危機都不成問題,但也因此給人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之歎!

Thermae Romae II-005.jpg 

我對《羅馬浴場2》的故事完全沒有期待,吸引我走進戲院的磁力主要是衝著曾經拍過《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Nodame)》的導演武內英樹究竟會怎麼活用古典音樂?結果,除了那首不停重複唱著「嘿嘿荷」的《與作》之外,幾乎很難有讓人動心的古典音樂連結。

 

《與作》與日本演歌好手北島三郎的代表作品,台灣觀眾一點都不陌生,主要是歌手余天後來曾翻唱成《高山慕情》,不時在電視和廣播中播放,簡單明白的旋律,容易上口的歌詞,極富感染力,這也說明了何以《羅馬浴場2》散場後,觀眾都會跟著哼唱「嘿嘿荷」的主因了(片尾中,看見猴子泡湯的享受表情,「嘿嘿荷」不也唱出了猴子的共同心情?)!《高山慕情》的中文歌詞大致如下:

連山連綿長又長 
嘿嘿荷 嘿嘿荷
我愛山川大自然 
嘿嘿荷 嘿嘿荷
我倆情意長又長
嘿嘿荷 嘿嘿荷
像那山川永不變 
嘿嘿荷 嘿嘿荷

《與作》這首歌先是一位日本老人在森林中享受桶浴時,情不自禁吟唱出來的俗歌,被阿部寬解讀成紓壓名曲,只要泡澡哼歌,戰場疲累都可鬆解,於是羅馬兵士或奴隸都要努力學唱,越是荒腔走板,趣味越濃,武內英樹這回外銷的不只是日本浴場文化,連歌謠一併奉上,算是滿富巧思的文化滲透。

 

當然,電影中也用了多首古典歌謠,從初見草津溫泉的「新世界交響曲(New World)」、阿部寬坐上免治馬桶(溫水便座)時的「聖母頌(Ave Maria)」,到上戶彩獲悉自己的漫畫終於獲選連載時聽見的「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都只做到了溫柔的音樂著色效果,只能算是最基礎的「悅耳」配樂,只求簡單的皮相撩情。

Thermae Romae II-007.jpg 

至於普契尼的《Tosca》中的「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用來阿部寬嘗試男女混浴時,目光不敢直視裸女,只能釘著鄰近的男士看,讓對方面紅耳赤的誤會,倒是與歌曲原意中「眼前畫,心中思」兩相矛盾情懷,配合得相當允當;當然,《Tosca》中的「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ur)」,用做阿部寬要割捨情愛,成全上戶彩的畫家志業的微妙情思,亦是曲中有深意的巧手。問題在於這些都只是一般拼貼手法,算不上讓人耳朵一尖的創意,也就很難再深入討論了。

 

至於拿相撲選手與羅馬競技場上的神鬼戰士做對比,把針炙、指壓或腳踩穴等民俗療法搬到古羅馬去,或者是水上樂園的滑梯遊戲、再套用「乞丐王子」的孿生橋段來故布疑陣…固有天馬行空的瞎掰趣味,但都只能勾動起淺層的笑聲,遠不如那些辛苦的奴隸來得動人,不管是捶背的,吹泡泡的…現代人都已習慣的文明享受換成了古典變奏曲之後,讓《羅馬浴場2》不致因為招式用老而讓觀眾沈沈睡去,也算本事了。

Thermae Romae II-013.jpg 

當然,阿部寬的背部全裸,溜滑梯還不時拉著短褲捍衛第三點的小心謹慎,同樣都讓有窺視癖的觀眾達到了什麼都沒看見,卻能唇角上場的小確幸了。

電影魂:不癡狂怎悟道

 

愛影成癡的人,大概都會很想有一間《電影魂》的男主角西島秀俊的房間。

 

那間房子裡,貼滿了他飾演的秀二所鍾愛的電影導演圖像及電影劇照,如果那只是一面牆,或許只是一種創意裝,如果從牆面到窗戶,從屋內到屋外,所有的空白全都貼滿電影相關物件,那是多沉溺的快感?

 

秀二家的牆上除了肖像與劇照,還有一張接一張的節目單,那是他在自家閣樓上舉行的經典電影映演會,商業戲院早已銷聲匿跡的經典名片,持續在他家屋頂的陽台上公映著。

 cut004.jpg

用一面一面的圖像牆,用一部接一部經典電影的映演,只是電影狂才想得到,才做得到的事,落實在秀二身上,無非就是要呼應「癡狂」一詞。

 

伊朗導演Amir Naderi選擇了「癡狂」起手式做為《電影魂》的開場,當然有讓人莞爾的力量,接下來的劇情主軸:秀二的哥哥為了資助他拍戲,向黑社會借了千萬高利貸,欠債還錢,還不了債,就只能以命相償,但是黑社會沒放過秀二,一句「兄債弟還」,就讓秀二無從閃躲,只要咬牙相迎。其實,秀二也籌不出錢來,他唯一的選擇是把自己當成沙包,有人想出氣,就可以怒拳打他,靠著一拳萬丹的代價,他一天天削弱欠債赤字。

 

是的,拍電影的人都被錢所困,都得被金主牽著鼻子走,《電影魂》用兄債弟還的噱頭,暗示了電影人困於生計,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殘酷事實,不管是找錢,還是還錢,必然的下場就是創作者註定鼻青臉腫,這也是為什麼秀二得一部一部唸著他鍾愛的百大電影,才能夠熬住一計又一計的無情鐵拳。cut001.jpg

 

可惜,《電影魂》的刀斧痕跡太鮮明,秀二一直嚷著現在的電影都只在搞動畫特效,砸錢只想唬人賺錢,無暇理睬創意與藝術,這些口號式的論述,乍聽之下,很有血性,很能煽情,但是講到第三次時,就失去了戲劇張力(何況重複不只三次),你會期待秀二可以激發出更多的生態分析讜論,讓影迷在看熱鬧之餘,更能明白要有多大志氣,才得以在影壇奮鬥,浮沈艱難,唯志不墜才能有成,但是《電影魂》的論述只完成了口號式的情緒吶喊。

 

cut008.jpeg最後關鍵的百部經典大點名,原本有趣,因為透過逐一唱名,至少可以炫耀導演的偏好,也讓觀眾去細想這些經典究竟自己看過幾部?在發思古思情之際,還會發願補足自己的殘缺不足,這是多動人的電影薪火工程?問題在於光是唱名,太容易了些,唱名之際還能應驗秀二挨拳時候的踉蹌腳步或者浮腫臉蛋,讓經典不只是片名,還有關鍵圖像來點題(我知道,因此衍生的版權費用可能貴得嚇人,)但是,格局就可能直逼《新天堂樂園》的吻戲大全,或許就更不凡了。

 

還好,導演帶著西島秀俊跑遍了黑澤明、小津安二郎,以及溝口健二這三位日本大導演的墓園,讓全片有了不凡的視野。尤其是秀二在溝口的墓碑上摸著一部又一部的電影片名的銘文,又在小津的墓碑上揣想著「無」那個大字,同時又能在「無」的「火」部上連結到《大國民(Citizen Kane)》中被火焰燒出了的「Rosebuds」那個關鍵字,那是「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也是心無罣礙,無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意志淬勵。cut015.jpeg

 

拍電影,沒那麼容易,很少人能夠頂得住那麼多生命重拳,純粹就做個愛電影的人,或許還是個解藥,讓自己可以終日徜徉夢境,沾一點邊,少一些遺憾。

行到水窮處:羽化成蝶

紀念一位詩人

最好的方式

就是再讀一回他的詩

讓詩句像風一般

吹過心田,吹過記憶

 

Z1.JPG 

 

行到水窮處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你是源泉,

我是泉上的漣漪,

我們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終

相遇。像風與風眼之

 

乍醒。驚喜相窺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後在前在左右:

迴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你心裏有花開,

開自第一瓣猶未湧起時;

誰是那第一瓣?

那初冷,那不凋的漣漪?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z2.JPG 

 

還魂草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

你說。

 

這是一首古老的,雪寫的故事

寫在你底腳下

而又亮在你眼裏心裏的,

你說。雖然那時你還很小

(還不到春天一半裙幅大)

你已倦於以夢幻釀蜜

倦於在鬢邊襟邊簪帶憂愁了。

 

穿過我與非我

穿過十二月與十二月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向絕處斟酌自己

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

 

南極與北極底距離短了,

有笑聲曄曄然

從積雪深深的覆蓋下竄起,

面對第一線金陽

面對枯葉般匍匐在你腳下的死亡與死亡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以青眼向塵凡宣示: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

 

註:傳世界最高山聖母峰頂有還魂草一株,經冬不凋,取其葉浸酒飲之可卻百病,駐顏色。按聖母峰高海拔八千八百八十二公尺

 

 

你是我底一面鏡子

 

你是我底一面鏡子

我在你底心裏輕輕走著

沒有跫音,也無蹤跡;

髣彿由天這邊到天那邊

一朵孤雲晚出。

 

誰畫的天?圓亮而藍且冷

像你底心。是的

一定有些兒什麼躲著

在你背後。那神秘

即使我以千手點起千眼

再由千眼探出千手

依然不能觸及。

 

總覺有誰在高處

冷冷察照我。照徹我底日夜

我底正反,我底去來。

而且,逃遁是不容許的

珂蘭經在你手裏

劍,在你手裏……

 

為什麼不撒一把光

把所有的影子網住?

火曜日,你是誰底火曜日?

誰是你底火曜日?

第十一次自風雪中甦醒

不再南北東西了。背著夜色

沉沉地,我把眼睛迴過來

朝裏看!

  

 

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

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後一瓣玫瑰,

讓秋菊之冷豔與清愁

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

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

 

 

搖擺情事:雅俗啟示錄

 

如果《De-lovely》的中文片名只叫《搖擺情事》,或許不近切題,但還有些想像;片名另外加上《爵士大師柯爾柯特傳》,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了?

 

精彩創作,往往讓人眼睛一亮,啟動無限靈思;創作有憾,也不見得是壞事,至少還可以警世:莫再蹈覆轍。

 

《搖擺情事》原本佔有三大優勢:

首先,主角Cole Porter是美國知名曲詞作家,寫過1500首歌,隨手抖幾個名曲包袱,都夠滿足觀眾的耳朵了。

 

其次,Cole Porter家有嬌妻,卻又是同志獵人,他要如何平衡自己的雙性戀情?

 

第三,他從百老匯成名,再轉戰好萊塢,從18911964年的73歲人生,見證了舞台、廣播、電影和電視的初萌與高峰,信手拈來全是娛樂史上的難忘章節。

 

有瀕死經驗的人曾經形容會在剎那之間,看遍此生縮影,《搖擺情事》的編劇Jay Cocks或許就是相信這種說法,讓接引他上天堂的天使化身成為一生傳記的音樂劇導演,重新回顧他的一生,有光彩,有幽微,揭隱私,也清流言,Cole Porter一生與音樂為伴,追思他的舞台劇或電影也都纏繞著音樂,其實是允當的策略。

 

問題之一在於選角。

 

Cole Porter得能飛上枝頭成音樂之霸,本身才情固然是關鍵,妻子Linda的長袖善舞及有效經營,更是關鍵。歷史上的LindaCole年長八歲,兩人初識時,Linda號稱是巴黎社交圈最著名的離婚女人,卻也能一曲定情,就算面對前夫威脅騷擾,亦能堅定成連理,即使後來因為Cole花心,經常獨守空閨,卻也不離不棄。delovely003.jpg

 

這麼重要的角色,《搖擺情事》請到了美豔的Ashley Judd擔網飾演Linda,卻又找了比她年長20歲的Kevin Kline來飾演Cole。換言之,女大男小的歲月差異不見了,有妻如此嬌美,Cole卻又沈迷斷袖之癖,同樣造成觀影時的錯亂與誤解。

 

純就觀賞角度而言,《搖擺情事》有Ashley Judd擔綱,明亮指數頓加七成,但是寫實指數卻降到了冰點,請出Ashley Judd有利票房,卻在藝術叢林裡迷航,這是得?還是失?

 

問題之二,同樣在於選角。

delovely005.jpg

 

《搖擺情事》中Cole從年輕演到老,時空跨幅約半世紀,一生精彩,這種機會是多少演員夢寐以求的機緣,能彈琴亦會唱歌的Kevin Kline演來賣力,技術上稱職,只是他耍不開骨子裡的喜感,要顯示同性磁吸的真情,但覺有形,始終失神,也就少了動人魅力。特別是他示範教唱難度頗高的「Night and Day」,既要授業勵志,還要勾魂挑情,最後只剩教唱,還真讓人扼腕了。

 

Ashley JuddKevin Kline,選角決定其實都出自吸引觀眾的商業考量,是否得當?自有公評。其實電影中有一場戲倒是可以指點製片與導演的迷津。

 

Cole到好萊塢發展時,米高梅的老闆Louis B. Mayer開門見山就告訴他:「我要的音樂歌舞電影,是讓大家能唱能和的,不要給我咬文嚼字的文人音樂。」求俗不求雅,電影才有票房,音樂家才有工作前途,Cole也確實交出了老闆要的譁眾音樂,確實也符合輕快逗趣的要求,卻未必是Cole的傳世之作。delovely009.jpg

 

商業的滿足,是一時的,藝術雋永,才是永恆。「Night and Day」或許不容易一聽就會唱,但是多唱兩次,腔調就準了,韻味就出來了,終究世代傳唱。要一時或一世?套句哈姆雷特的經典對白:「That’s th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