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舞神:探戈與人生

朋友看完「衛報口味:百大名片榜」的文章後,問我何以沒有音樂類?沒有舞蹈類?如果有探戈音樂或舞蹈的電影,我會選擇什麼作品? 閱讀全文 夢幻舞神:探戈與人生

當愛來的時候:寵物學

人生很短,懂得珍惜,每一段片刻,不論悲喜,都有值得回味與珍藏的滋味。

 

拍電影就會有很多神奇的時刻,工作班底變成家人的感覺,合作夥伴變成寵物的感覺,都很神奇。

 

張作驥導演在新片《當愛來的時候》的片頭上加註了一段話,追思曾經在《忠仔》中一起攜手合作過的女星邱秀敏。

 

邱秀敏是今年七月因為大腸癌去世,重病期間依然參與《當愛來的時候》的演出,戲份雖僅短短一場,且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轉折戲,卻具現著生命的滄桑與無奈,那是未婚懷孕的李亦捷(來春),因為找不到男友吳慷仁,於是循線找到了男友的老家,遇見了男友的姑姑邱秀敏,簡要的幾句對話,過去不曾了解的事與人,就得著了比較鮮明的輪廓,雖然於事無補,好歹也不是霧裡看花了。

wlc02197.jpg 

這場戲是邱秀敏最後的大銀幕演出,算是回報了從《忠仔》以來與張作驥的因緣,也見証了每齣電影都是一齣紀錄片的美麗傳奇:精湛的表演是紀錄,最初與最後的身影同樣是紀錄,不論是晨曦、炎陽或薄暮,都是生命旅程的紀錄。

 

基於「紀錄」的概念,《當愛來的時候》的那一段有趣紀錄來自高盟傑與他肩上的那隻雞。

 

電影中的高盟傑罹患了自閉症,不是不曉世事,卻是很難與世人有言語交集,他更堅持以自己的邏輯和方式過生活,包括存錢、畫畫及養雞,當然還有碎碎難休的語言覆誦。

wlc02109.jpg 

張作驥交代給高盟傑的任務包括:以單調又重複的語句,形塑一種頑強,不妥協的生命能量;用存錢,表達他不想離鄉背井,只求回到熟悉空間,卻又難以訴諸言詞的歸鄉嚮往;用色大膽,構圖強猛的畫畫,則是要來突顯即使處於幽暗角落的卑微人生,也有豐富視覺意像的人生可能;養雞呢?一種對活蹦亂跳生命的珍惜,一種在紛擾紅塵中,自行加註私人印記的生命標籤。

 

很多人都有養寵物的經驗,卻很少人養雞當寵物,更難以把雞馴養成可以任人使喚,配合演出,做出表情或動作的寵物。一齣電影的拍攝期通常是兩個月到半年,一隻雞的壽命短則三、五年,長期七、八年,拍電影時開始養雞,還要能與雞培養感,得花多少力氣,有多少時間的互動,才能建立雞與人的倚賴之情?雞不像狗那麼解語,貼心,通常是要餵食才會靠近,要它停靠在你的肩頭,隨著你一路走動,那有多難?

 

這即是為什麼高盟傑那麼輕鬆自在地讓雞停靠著自己頭上和肩膀上,還能夠在眾人環伺,人聲雜遝,燈光炙烤,底片滾動,寸呎寸金的緊張環境中,帶著寵物雞一起上戲,會是那麼地珍貴與難得。

 

首先,那是奇觀。因為多數人都做不到(太陽馬戲團也做不到),但是高盟傑做到了(如果你不相信養雞難,不妨自己來試試)。

 

其次,那是背書。所有的表演都在追求真實,人雞能夠和平相處,甚至自在演戲,人與雞的互動關係就有了可信度,感情就真實,不再是戲劇世界的噱頭而已了。

 

第三,想像來了。奇觀的背後有太多說不完的故事,人與雞的互動情究竟如何培養出來的?電影的神奇力量之一就是:讓你看見,不見多解釋,然後,任人自行填上各種禁得起邏輯辨証,或者不想負責,自行臆想與拼湊的答案。

 

第四,那是紀錄。電影底片忠實紀錄下曾經有一位演員在拍片過程中,與一隻沒有對白,卻能夠配合做活道具的寵物雞完成了一趟奇觀紀錄。

 

《當愛來的時候》最近卯起來上電視做宣傳,我一直想看見不知高盟傑是否能帶著那隻雞上電視搞宣傳?結果,沒有,我不知那隻雞後來如何了,我只知道電影紀錄下來的片刻,已然永恆,這不就是古今中外,優秀的電影創作者一直追求的境界嗎?

當愛來的時候:聲音學

 

Ensemble這個英文字,意味著群體。用在音樂,就是合奏,用在舞蹈,則是共舞,用在表演,就是集體表演,張作驥導演的新片《當愛來的時候》最不俗的地方就在於集體表演。

 

首先,《當愛來的時候》推出的是全新的演員班底。一如王童導演當年接連以《稻草人》和《無言的山丘》讓文英和楊貴媚等人有了淬鍊演技,揚名立萬的空間;一如魏德聖導演在《海角七號》中,啟用全新的素人演員班底,透過有血有肉的劇本刻畫,讓每個角色即使只是驚鴻一瞥,亦能散放無限熱力,張作驥這回則是在歌仔戲演員身上看到了台灣人的生命力度,完成了他的台灣女人角色塑像。

wlc902102wlc.jpg 

不管是呂雪鳳飾演的大媽,或者是何子華飾演的二媽,她們面對生命橫逆時展現的強弱硬軟,都散發出讓人不可忽視的力道,關鍵當然在於張作驥導演看似粗壯,卻有多愁善感心,寫出了一齣最懂女人心,也最有女人味的劇本,同時也找到了讓演員縱身發揮的磁場。

 

找對了演員,其實還不夠,演員的魅力要能跳射,還要能創造一種擬真的戲劇生命力,張作驥的真正功力在於從聲音切入,從聲音的控制中,讓演員找到著力點,讓角色活了出來。

 

用心聆聽,《當愛來的時候》的演員口白忠實迴響著台灣生活空間裡,不時可聞的聲響,那是寫實;用心聆聽,《當愛來的時候》的角色情緒,其實全都隱身在大剌剌的吆喝與喧譁之中,那是戲劇。

 

寫實未必討好,戲劇可能誇張,《當愛來的時候》的聲音切入點,刻意從「刺耳」與「尖銳」中展開,關鍵人物就是新人李亦捷飾演的女主角來春。

 

來春的年齡只有十六歲,正是不知天高地厚,只知有己的「慘綠」青春風采:對家人,她是粗聲厲氣,對郵差學長,則是耍賴癡纏,對情人更是在好聲好氣中,猶不改任性的口吻,刺耳的音頻與毫無遮攔的高昂語調,在在呼應著渾身是刺的青春期性格,有如少女哪吒的桀傲不馴與不合時宜,躍然銀幕。

 

然而,李亦捷的聲音並不是一路拔尖到底的,從意外懷孕開始,歷經打電話始終找不到情郎,面對家人責難,以及郵差換了新人,成了堂妹(或表妹?)來日(李品儀飾演)男友的生命歷程,她的聲音如同她的外形,起了明顯的變化,身材有了曲線,聲音也不再一味剛硬,柔性與溫暖,伴隨著逐日成形的胎兒與母性,開始滲透進李亦捷的音頻與音質中,細細聆聽,氣質或許依舊,卻多了溫度,也多了柔軟,人生變了,聲音也變了,觀眾看見了,也聽見了,歲月的印痕就此完成了。

 

wlc02107.jpg用聲音來襯托角色情境,則是張作驥賦予演員的能量空間。大媽呂雪鳳很像小提琴,以頤指氣使的碎碎念,展現她主控全家的大河氣勢;二媽何子華則像大提琴,一直以低調的身姿,暗地流動,等到大媽挫敗,她必需挺身擔起家中重擔時,她亦能昂然挺身,匯流在兩人共浴的那場戲時,就如一場大小提琴的二重奏,那種動人的聲響力量,就像白居易在「琵琶行」裡所形容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流暢與精準,一直是世人鑑認專業演員與業餘演員的準繩指標,張作驥卻懂得把流暢與生硬,看似完全不搭調的聲音,合奏成一闕交響樂。

 

呂雪鳳與何子華的聲音有著戲劇需要的流暢與真情,林郁順飾演的爸爸黑面,魏仁清飾演的阿公和李品儀飾演的來日則有著「素人」風采,乍聽像是「平」到不會演戲的聲音,卻也吻合著他們完全不突出的生命性格,再加上高盟傑飾演的自閉症叔叔阿傑,始終以單一音頻與固定詞句的覆誦,他們的聲音都有如管弦樂團中的伴奏音樂,即使只是背景,卻不可或缺,因為只有他們的襯托,整體力量才得以更突顯。

 

要體會《當愛來的時候》的聲音魅力,有兩種方式,到戲院看電影,豎起耳朵,體會最深;買一張原聲帶,細聽作曲家吳睿然指揮大提琴與鋼琴完成的生命對話,則會是另一場美麗的驚豔。《當愛來的時候》其實有著「當音樂來的時候」的傲人魅力。

 

10月3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本集節目非常豐富,簡直就是過去一年的台灣和世界電影的精華總回顧,很多音樂是市面上很難找到的,就與收音機的聽眾朋友一起分享吧。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2010年世界電影音樂獎得主》

 

2010年年度電影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得主是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他的作品其實一直是我的最愛之一,也多次在節目中分別介紹過,今天就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開始吧,另外要逐一聆聽他在過去一年的精彩代表作:

 

ad.JPG《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

《暮光之城新月(New Moon)》

《美味關係(Julie & Julia)》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人生:《我的旅行》

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得主是英國作曲大師約翰.貝律(John Barry),本集節目會一口氣聽見他的五部奧斯卡得獎作品音樂:

 

barry001.JPG《獅子與我(Born Free)》                      

《冬之獅(Lion In Winter)》

《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s)》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與狼共舞(Dance With The Wolves)》

另外還有膾炙人口的

《似曾相識(Somewhwere In Time)》以及007電影主題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金馬獎入圍作品:歌曲篇》

 

先介紹2010年,年度電影專屬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Written Directly For a Film)得獎的是:

2010gha.JPGThe Weary Kind」《瘋狂的心(Crazy Heart)》

作曲與作詞:Ryan Bingham T-Bone Burnett, 演唱:Ryan Bingham (& Jeff Bridges)

另外就是要介紹今年的金馬獎入圍歌曲:

01台北星期天

(台北星期天) :艾比奎松, 巴亞尼阿葛巴亞尼, 諾多明戈  

: 蔡曜任  : 艾比奎松, 巴亞尼阿葛巴亞尼

02彼岸

(當愛來的時候)   : 林尚德  : 李亦捷 

0336個故事

(36個故事)      : 雷光夏  : 雷光夏

04你不知道的事

( 戀愛通告 ) : 王力宏, 瑞業 : 王力宏  : 王力宏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當愛來的時候

 

張作驥導演獲得金馬獎十四項提名的作品,一個位於台北市西寧國宅裡的熱炒家庭的兩代人生,上一代有大小老婆,混亂的成人愛情;下一代,同樣有著未婚懷孕的莽撞青春,這部電影給人歲月悠悠的生命縮影感受。

 

本集節目中,觀眾可以聽見獲得金馬獎作曲獎提名的吳睿然作品,讓人驚豔的電影配樂。

2010世界電影音樂獎:得主

比利時根特影展昨天公布了第十屆世界電影音樂獎(World Soundtrack Awards)的得獎名單,清晨知道結果後,有一種吾道不孤的感覺。

 

理由之一是,昨天晚上的《電影最前線》節目中,五位入圍者我只介紹了一位,

《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結果得獎的就是他。

 

理由之二是,宣布入圍名單時,我曾經簡短寫下了我個人對三位入圍者的作品意見,其中有關戴斯培的作品意見如下:至於戴斯培的作品,一向是我最鍾愛的音樂,悅耳動聽,幾乎是他的註冊商標了,強烈的節拍,動人的旋律,行雲流水的弦樂,都有著百聽不厭的魅力,至於變化多不多?坦白說,並不是我最在意的事,只要電影氣氛能在他的音符烘托下起飛,也就算功德圓滿了,《獵殺幽靈寫手》就是典型實例。

 

部落格的朋友們應該可以理解我此刻的快樂心情,以下就是今年的得獎名單,主要的得獎作品,我都會在本周六的節目上再次介紹:

年度電影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

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作品有:

《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

《暮光之城新月(New Moon)》

《美味關係(Julie & Julia)》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最佳年度電影原創音樂Best Original Film Score of the Year

 

《超級狐狸先生》Alexandre Desplat

 

▲最年電影專屬歌曲Best Original Song Written Directly For a Film

 

The Weary Kind《瘋狂的心(Crazy Heart)》

作曲與作詞:Ryan Bingham T-Bone Burnett, 演唱:Ryan Bingham (& Jeff Bridges)

 

2010年電影新秀Discovery of the Year):

Abel Korzeniowski 《摰愛無盡(A Single Man)》

觀眾票選獎Discovery of the Year):

Abel Korzeniowski 《摰愛無盡(A Single Man)》


最佳歐洲新秀作曲家獎Sabam Award for Best Young European Composer
Karzan Mahmood

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約翰.貝律(John Barry

透析:踩著死刑的紅線

抽離激情,力求樸素,是中國導演劉傑在創作新片《透析》時刻意採取的美學態度。

 

美學的目的,就是創造影片風格,因為《透析》的主角是一位「不近人情」的法官(由倪大紅飾演)。

 

樸素的目的,則是要來突顯這位法官生活平淡,全家只拍三個景,大門,餐桌和廚房,看不到色彩,看不見裝飾,只有兩碗飯、兩盤菜和夫妻兩個人。對了,還有一隻狗。

 

《透析》的畫面色調跡近灰白,聽不見任何的樂音,刻意清冷,極力低調的目的就是要呼應電影「鐵面無私」的主軸精神,套用導演劉傑自己說過的話,他的這部《透析》「可以打動人,但是不太能娛樂人」。

 

關鍵在於《透析》的主題很嚴肅:攸關死刑,攸關執法與守法的法律精神。問題在於主題嚴肅不應是負擔,問題在於嚴肅的主題一定要拍得這麼壓抑,這麼沈悶嗎?美學形式究竟是一種解脫?抑或是更大的束縛呢?

 

《透析》的「透析」一詞,是中國用語,就是俗稱的洗腎,英文譯名直接稱為「Judge/法官」,其實更簡單明白地點明了全片的關注焦點。

ju400028064.jpg 

電影時間點設定1997年中國刑法從修訂到頒佈施行的過渡時期,涿州犯人邱武因為偷了兩輛汽車,而被判死刑(超越世俗理解的嚴刑峻罰),只能靠在獄中做出「重大貢獻」換一條小命,他因此表示要捐出器官,剛巧涿州富商李總有腎病,急需換腎,偏偏只有邱武的血型相合,生死矛盾和利益圖謀就在這一點上有了交會。

 

電影的前半段描寫田法官的一絲不苟與不近人情。同事關說,長官暗示,他全都置之不理,同事邀約,他亦不參加,更重要的是偷兩輛汽車,應該只是小罪,只因原本刑法有死刑規定,他就決定依法論刑,沒有任何迴旋空間。

 

工作上,他的心腸如鐵石,但是,私底下,他的心卻也是肉做的,也會有情緒。電影一開場,田法官的女兒卻意外遭車子撞死,同事間的流言說那是報應,因為他就是食古不化,不懂法理「不外人情」的做人道理

 

他的妻子在家中養狗,卻未依法辦理狗証,與上門捉狗的警察起了衝突,送到警察局去的時候,卻央求同事放自己人一馬,同事逮到機會,自思報復,硬是讓法官在羈留所裡待了一個晚上。

 

雖然中國不准器官交易,但是富商李總需要換腎,犯人邱武又願意主動捐腎,減免死刑,看似你情我願的「一拍即合」,卻也容易滋生爭議,田法官硬是不准;於是李總又想到那就儘速執行死刑,人死了,再取腎,就沒有道德和法律上的爭議了吧?政商關係良好的李總使出各種手段,終於等到了死刑執行令,就在押赴刑場,即將槍決取腎的時刻,田法官卻又臨刑喊停。

 

原因是死刑定讞期間,剛巧遇上新刑法頒布執行的時間點,舊法該死,新法卻是罪不及死,新法都已生效了,豈能再以舊法處死?法律人的一絲不苟,讓必死囚犯反而得著了一線生機,卻也讓等待換腎的富商,生機頓失。

 

神通廣大的富商遇上了走投無路窮人,觀眾會同情誰?一個人的新生卻是植基在另一個人的死亡上,觀眾會憐憫誰?《透析》的主題有著非常濃烈的戲劇元素,偏偏劉傑導演避開了聲嘶力竭的煽情技法,目的當然是不想被情緒奪走了焦點,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關切死刑議題。

 

然而,電影關切的主題不在死刑存廢,卻是在頌揚法官最基本的司法信念:忠於法律,信守法律,一切依法行政,即使惡法亦法,不容藐視。ju00022233.jpg

 

因為一旦法條許可彈性解讀,允許例外,就有縫隙可鑽,就可能有人從中搞鬼循私。田法官看起來像是不近人情的酷吏,他的本心或許也不是不想體恤微罪小民,但是制式的法吏訓練,卻不容許他挑戰法律明文,他不想違抗,甚至也不去碰觸或質疑法律究竟合不合宜?究竟有沒有侵犯人權,草菅人命的問「良心」爭議(例如偷兩輛車就判死刑,難道不過重?難道不必去廢除?還是推給上級做決定,自己就沒有責任了呢?自己依此判案定刑,難道就不算共犯了嗎?)?《透析》的主角始終堅持「依法條走」的這一點,讓電影反而像是在歌頌法官死守法條的「精神」,模糊了更深層的人道與死刑之爭了。

 

但是田法官在最後送達判決書的時機點上,卻似乎有刻意拖延的放水之嫌,看似因為遇上假期,晚了幾天送達,熬到了新刑法施行,讓死囚熬到了生機,讓寶貴生命在無情法條之前,得到喘息機會。法官本人的行政疏失,卻意外救人一命,法家精神與人道主張的矛盾,卻也因為停止執行死刑的重大突破,避開了死刑得當與否的道德爭議,反而因此讓原本封建保守的體系與國家得到了開明好評,只因為結果合乎人道,卻不再進一步去討論何以致之?不再去追究什麼樣的嚴刑峻法,會因微罪就判人死刑,就要掠奪人命的道德虧欠了。

 

《透析》意圖探討的死刑與器捐主題確實耐人尋思,只是投鼠忌器,反而諸多保留,至於《透析》的拍攝手法,卻也因為太過清冷疏離,反而讓人抗拒思索。《透析》的主題成就遠勝美學技法。美學上的刻意清冷並不能讓一般人多同情死囚的處境,亦不能感受法官的用心,一片美意,不能從感動中爭取更多共鳴,反而驅離了觀眾,明顯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