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擺情事:雅俗啟示錄

 

如果《De-lovely》的中文片名只叫《搖擺情事》,或許不近切題,但還有些想像;片名另外加上《爵士大師柯爾柯特傳》,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了?

 

精彩創作,往往讓人眼睛一亮,啟動無限靈思;創作有憾,也不見得是壞事,至少還可以警世:莫再蹈覆轍。

 

《搖擺情事》原本佔有三大優勢:

首先,主角Cole Porter是美國知名曲詞作家,寫過1500首歌,隨手抖幾個名曲包袱,都夠滿足觀眾的耳朵了。

 

其次,Cole Porter家有嬌妻,卻又是同志獵人,他要如何平衡自己的雙性戀情?

 

第三,他從百老匯成名,再轉戰好萊塢,從18911964年的73歲人生,見證了舞台、廣播、電影和電視的初萌與高峰,信手拈來全是娛樂史上的難忘章節。

 

有瀕死經驗的人曾經形容會在剎那之間,看遍此生縮影,《搖擺情事》的編劇Jay Cocks或許就是相信這種說法,讓接引他上天堂的天使化身成為一生傳記的音樂劇導演,重新回顧他的一生,有光彩,有幽微,揭隱私,也清流言,Cole Porter一生與音樂為伴,追思他的舞台劇或電影也都纏繞著音樂,其實是允當的策略。

 

問題之一在於選角。

 

Cole Porter得能飛上枝頭成音樂之霸,本身才情固然是關鍵,妻子Linda的長袖善舞及有效經營,更是關鍵。歷史上的LindaCole年長八歲,兩人初識時,Linda號稱是巴黎社交圈最著名的離婚女人,卻也能一曲定情,就算面對前夫威脅騷擾,亦能堅定成連理,即使後來因為Cole花心,經常獨守空閨,卻也不離不棄。delovely003.jpg

 

這麼重要的角色,《搖擺情事》請到了美豔的Ashley Judd擔網飾演Linda,卻又找了比她年長20歲的Kevin Kline來飾演Cole。換言之,女大男小的歲月差異不見了,有妻如此嬌美,Cole卻又沈迷斷袖之癖,同樣造成觀影時的錯亂與誤解。

 

純就觀賞角度而言,《搖擺情事》有Ashley Judd擔綱,明亮指數頓加七成,但是寫實指數卻降到了冰點,請出Ashley Judd有利票房,卻在藝術叢林裡迷航,這是得?還是失?

 

問題之二,同樣在於選角。

delovely005.jpg

 

《搖擺情事》中Cole從年輕演到老,時空跨幅約半世紀,一生精彩,這種機會是多少演員夢寐以求的機緣,能彈琴亦會唱歌的Kevin Kline演來賣力,技術上稱職,只是他耍不開骨子裡的喜感,要顯示同性磁吸的真情,但覺有形,始終失神,也就少了動人魅力。特別是他示範教唱難度頗高的「Night and Day」,既要授業勵志,還要勾魂挑情,最後只剩教唱,還真讓人扼腕了。

 

Ashley JuddKevin Kline,選角決定其實都出自吸引觀眾的商業考量,是否得當?自有公評。其實電影中有一場戲倒是可以指點製片與導演的迷津。

 

Cole到好萊塢發展時,米高梅的老闆Louis B. Mayer開門見山就告訴他:「我要的音樂歌舞電影,是讓大家能唱能和的,不要給我咬文嚼字的文人音樂。」求俗不求雅,電影才有票房,音樂家才有工作前途,Cole也確實交出了老闆要的譁眾音樂,確實也符合輕快逗趣的要求,卻未必是Cole的傳世之作。delovely009.jpg

 

商業的滿足,是一時的,藝術雋永,才是永恆。「Night and Day」或許不容易一聽就會唱,但是多唱兩次,腔調就準了,韻味就出來了,終究世代傳唱。要一時或一世?套句哈姆雷特的經典對白:「That’s the question!

 

05月1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影音話題:音樂的召魂術

 

有些歌曲,初度聽聞,一往情深;再度聽見,就會悠然神往,重回動人昨日。

 

例如今天播放的日語和台語版交錯的「雨夜花」,就讓憶想起鄧麗君(1953129日-199558日)曾經走過的山河歲月,十九年前辭世後,她的歌曲我們依舊傳唱,依舊憶懷著她曾帶給海內外華人的溫暖慰藉。 

 

510prt.jpg例如「Happy Together」,雖然是演奏版,自然還是會勾想起與《春光乍洩》的記憶連結,你會想起誰?梁朝偉?張國榮?遼寧夜市?木柵捷運?還是因為政治不安定,而流浪到天涯的香港人?

 

例如「Jungle Drums」,就會讓人想起《阿飛正傳》中的張國榮,Xavier Cugat的知名度也許遠不如Nat King Cole,但是一聴見他的歌曲,會想起多少60年代的舊夢?

 

例如Nina Simone唱過的「Little Liza Jean」與「The Twelfth of Never」都讓人百聽不厭,一如歌詞所唱的:

I’ll love you till the bluebells forget to bloom;直到風信子忘了開花,

I’ll love you till the clover has lost its perfume.丁香不再芳香

I’ll love you till the poets run out of rhyme,詩人已用盡韻腳,在那之前,我都會一直愛你……對於動人的歌曲,我們的心情不都一直如此嗎?

 

做廣播節目好像一座橋,把曾經熟識的過去,逐一引介傳接,套用一句《一代宗師》的經典對白: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沒了。看看無妨。」我想加一句:看見了,就是福氣。我們都是有福的人。」 

 

使用音樂:《雨夜花》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影視趨勢:《紙牌屋(House Of Cards)》

cards002.jpg 

為什麼有這麼的電影工作者願意接受電視影集的邀約,一部電影二到三小時的長度吧,電視影集壽命可以無限延長(只要有動人故事,觀眾也接受),製作經費亦不遑多讓,何樂不為。 

 

更重要的是,電視影集以前是一用播一集,有的人等出齊了一次租回家看個夠,如今更乾脆了,首播時就是全部拍完,首播時就允許你全數下載。讓觀眾在周休二日時一次看完全部,成了最新時髦。《紙牌屋》就是開風氣之先的代表作品。 

 

《紙牌屋》是一部政治影集,以美國執政黨黨鞭先在國會興風作浪,最後巧奪副總統及總統職位的黑幕作噱頭,裡頭提到的政客傾軋交換,媒體的操縱滲透與利用,政治的攤牌手段,人性的黑暗層次,都讓人看得目瞪口呆,而且印證台灣社會竟然也有那麼多的巧合。

 

我一看《紙牌屋》就著了迷,一聽主題音樂就熟悉,但是連聽十三集下來,你覺得我會有什麼感覺? 

 

使用音樂:《紙牌屋》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音樂:《關鍵琴聲(Grand Piano)》

gp003.jpg 

強調炫技的古典音樂會能不能和驚悚題材給合一氣?今年一月的節目中,我們曾經介紹了西班牙導演Eugenio Mira執導的《關鍵琴聲(Grand Piano)》,該片的主題選擇相當大膽,敢把音樂會當成玩命場合,有點匪夷所思,卻也提供了作曲家絕佳的表現空間。 

 

本集節目一方面簡單回顧《關鍵琴聲》的劇情重點,主要則是要讓大家比較完整聽見作曲家Víctor Reyes得著了創作協奏曲的方式來譜寫電影音樂,他能鮈揮灑得多瀟灑俐落?答案之一是他因此成了去年最受注目的新世代作曲家,更重要的事,收音機的聽眾朋友能不能從聆賞中就想見了劇情起伏?

 

另外,男主角Elijah Wood就飾演鋼琴家Tom,劇中角色是絕世鋼琴天才,他要如何演才演得像呢?答案:請看電影。

 

使用音樂:《關鍵琴聲(Grand Piano)》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音樂電影:《搖擺情事爵士大師柯爾波特傳(De-Lovely)》 

delovely011.jpg 

要描述一生創作超過1500首作品的作曲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聽見他創作過的代表作品。有些熟悉的,可以從中了解其出處;不熟悉的,則可從其創作歷程中體會詞曲創作者的微妙心路。

 

Kevin Kline飾演的Cole Porter有兩大挑戰:琴藝與性向。家有嬌妻,何以愛男人?

 

Ashley Judd飾演的Linda Porter亦有兩大問號:名利與愛情。她有識人之明,卻也無法解答閨中空虛。 

delovely004.jpg 

Irwin Winkler 執導的電影透過回顧音樂家生平的豪華歌舞劇,讓作曲家來替自已的一生功過加油添醋作眉批,也算是有趣的論述手法。

 

使用音樂:《搖擺情事》原聲帶

 

05月0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

 

《絕美之城》自從去年在高雄電影節映演後,先後在歐洲電影獎上包辦最佳影片和男主角獎等多項大獎,今年亦在奧斯卡獎上摘下最佳外語片,如今,北台灣影迷終於能看到這部電影了。

 

一座充滿歷史記憶與建築的古城,到了摩登時代能夠擦撞出什麼樣子的火花?我相信:人不同,答案就不同,這就是為什麼義大利導演Paolo Sorrentino註解的羅馬城,會和我去過的,感受的與理解的羅馬會有那麼多的不同。

gby648.jpg 

男主角Toni Servillo 飾演一位剛慶祝過自己65歲生日的記者與作家Jep Gambardella,他年過半百才明白:不想做的事就別勉強了吧,因此他以最從容的腳步行走在羅馬的街道、古跡與派對上,沈思有關宗教、藝術、愛情和人性的議題,他的深情凝視與回眸,讓古老的羅馬在心靈的天平上取得了完全不同質量的砝碼。.

 

導演Paolo Sorrentino的音樂感性非常敏銳,電影中的選曲用來搭配畫面,確實比單獨聆賞更有活力,他曾經說過他是一位大量聽音樂的人,常常在音樂中找到編劇的靈感,但是最實際的問題卻在於有的音樂版權好貴,他負擔不起,但以《絕美之城》能夠負擔得起的版權結果來看,他的品味與實際,混搭得極有質感。

 

至於《絕美之城》的美術、燈光與攝影,同樣都示範著「美的追求」一直是橫亙你我心中的嚮往,一旦得見,就捨不得離開。

 

至於電影中談到的記憶之美,初戀之美,以及我們看見的建築之美與自然之美,都宣告著《絕美之城》是充滿聲色之娛,又能啟人深思的優秀作品。。

 

使用音樂:《絕美之城》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費里尼與坎城影展

 

《絕美之城》的男主角Toni Servillo總讓我想起了義大利知名男星Marcello Mastroianni,有時玩世不恭,有時卻是冷眼直觀,在《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如此,在《八又二分之一()》何嘗不是如此?

 

今年的坎城影展海報選用了Mastroianni在《》中的造型做視覺焦點,到處懸掛與張貼的海報都看得見這位已經離世18年的一代巨星丰彩。今天就讓我們用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導演的長期音樂夥伴Nino Rota的音樂,來憶述費里尼與坎城的淵源。

503.JPG 

最早,1982年第35屆坎城影就選用了費里尼手繪的輪船圖像做海報。

 

另外,19931031日費里尼辭世,五個月後,他的妻子Giulietta Masina也離開人間,1994年的坎城海報就選用了費里尼夫婦在1954年合作《大路(La Strada)》時所畫下的Masina背影海報做主視覺,那是對大師夫婦的禮敬!

 

至於,《》曾於1963年在坎城亮相,五十年後,因為坎城加持,又在2014復活,當然又是一則影史傳奇。(其他,請參見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4/04/post-2821.html#more

 

今天的節目,除了費里尼傳奇,我們也得以重溫Nino Rota的音樂丰采。

 

使用音樂:《》《生活的甜蜜》《大路》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蜘蛛人驚奇再起2: 電光之戰(The Amazing Spider Man:With Great Power)》

 

aspider016.jpg蜘蛛人的故事還需要特別介紹嗎?從漫畫到電影,故事大同小異,主要還是在看特效做得如何?蜘蛛人的人性矛盾有無新意。

 

《電光之戰》是《蜘蛛人:驚奇再起》的續集,男主角換成了Andrew Garfield來,性格變得比較陽光,但也更加癡情,算是進化了。

 

本集的焦點則在Jamie Foxx飾演的電光人,他是值得同情的反派,因為他是命運播弄下的犧牲者,他是心理期待肯定與溫暖的邊緣人,他可以成為蜘蛛人的戰友,卻因為粗心及疏忽,戰友變成了敵人,他的心理轉折,才是全片最迷人的好戲。

 

本集的節目中我要特別推介作曲家Hans Zimmer打造的音樂主題,那是兼具了音效、動感節奏和主題樂章的混合體,仔細聆聽還真有天外懸絲的蜘蛛運動聲響,亦有鋤釬俠客的行動主軸,在眾多的漫畫電影中佔有獨特的音樂位階。

 

使用音樂:《蜘蛛人驚奇再起2: 電光之戰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話題:阿莫多瓦回顧展─女人無罪

介紹作品《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 

Broken-Embraces009.jpg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主題:每個人都想要她,最後沒人得到她。事與願違,人生的殘缺不滿足,何只長長一歎?

 

阿莫多瓦的電影雖然都有明豔的色彩,還有血性沸騰的激烈愛情,但是骨子裡卻有著濃烈的哀愁,喜劇如此,悲劇尤勝。

 

2010年的電影持續能在大銀幕上映演,一切全都是因著阿莫多瓦的關係,電影中介紹的工作者矛盾:導演與製片的衝突,導演與明星的私情,製片人的監控手法,當然還有以假亂真的電影手法,讓呼應著阿莫多瓦偏愛的電影人生狂想曲。

 

使用音樂:《破碎的擁抱》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