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屆坎城影展海報的主視覺是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在經典電影《八又二分之一(8 1/2)》中玩世不恭的造型,這部電影正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顛峰時期的代表作品,1963年在坎城亮相,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夢境與意識在現實人生中自由來去的無羈活力,撼動國際。
坎城當年其實與《8 1/2》緣份甚淺,費里尼只肯做特別映演,沒有參加比賽,隨後反而是在莫斯科影展上摘下首獎,又在奧斯卡獎上得到最佳服裝設計和外語片獎。
1963年坎城最佳影片是另一位義大利導演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的《浩氣蓋山河(Il Gattopardo)》,香港導演李翰祥執導的《武則天》則是另外一部競賽片,可惜知者甚少,討論亦少,隨著李翰祥與邵逸夫的先後辭世,這段影史往事恐怕就此塵封了。
我不確知坎城當局選擇了作今年視覺焦點,是否要來彌補半世紀前的「有眼無珠」?反而是設計師Hervé Chigioni與Gilles Frappier在記者會上的解說相當有趣:「他(馬斯楚安尼)透過黑框眼鏡看著我們的神采,似乎在預告著一個全球電影的幸福盛世。」馬斯楚安尼與法國美女凱莎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所生的女兒Chiara Mastroianni的形容亦極貼切:「(這張海報)既美麗又摩登,有些甜蜜的反諷,又有點疏離感,千真萬確的馬斯楚安尼!」
馬斯楚安尼1996年過世後,已經鮮有人提及了,坎城影展擅長懷舊,懂得請出昔日巨星,在經典作品的召喚下,網羅天下群英,去年海報以保羅.紐曼(Paul Newman)夫婦做焦點,美麗女神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和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也都曾經以天后之姿,重新在海報亮相,召喚影迷,睥睨天下。
不過,坎城當局對費里尼本人倒是情有獨鐘的。
証據之一,1982年第35屆影展就選用了費里尼的彩繪手稿做為海報,那是大船進港的圖像,大輪船意象在費里尼的作品中不時不可見,從《阿瑪訶德(Amarcord)》到號《揚帆(E la nave va)》皆有,坎城又是濱海小鎮,燈火輝煌的大船帶來一船菁英映照城市與影展,確有氣魄。
証據之二,
我不會忘記1994年的
那天晚上,坎城起風,一片兵荒馬亂,因為影展已近尾聲,電影交易或行銷都已告一段落,各個攤位都開始收拾打包了,我正巧經過一個攤位,看見牆上只剩下大幅的Giulietta Masina 身影海報,眼看大家都在拆卸裝置,也就順手取了下來,折疊入懷,成為我個人的坎城回憶了。
當時,我心頭浮想起的是法國導演楚浮在《日以作夜(Day for Night)》中那位最愛到戲院櫥窗外括搜劇照的男孩。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就此會與坎城一別廿年。
1994年告別之後,直到2014年,我都不曾再造訪坎城了,因為工作異動,我不再是那位日以繼夜,忙著看電影,也忙著採訪發稿的電影記者了,雖然,電影依舊是生活重心,寫作亦然,但是蔚藍海岸的海浪聲與海風鹹味,卻也能在夢中回味了。
藍老師,第65屆的海報年份應該是2012喔!
感謝你注意到年份數字的圖說,已修正。感念。
小弟不才,短片作品曾入選該年的觀摩單元,親身遊歷坎城殿堂,才會對該年夢露的那張海報烙印在心!
恭喜啊!能否得見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