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炸彈客:輕輕一觸

卓立執導的《白米炸彈客》可以從「白米」與「炸彈」兩個方向來檢視。

 

首先,白米是農業議題,亦是社會議題,《白米炸彈客》關切台灣農業面對WTO世界貿易組織)農產品開放政策的競爭壓力,不論是選材視野,或者創作企圖,都有著接續台灣新電影的社會關懷企圖,高度不凡,值得拍手喝采。

 

但是,台灣農業的問題何只是向世界開放的農產競銷問題而已?長期以來的盤商剝削,導致農民血汗與所得不成比例;都市化與工業化帶來的生活和消費型態改變,導致農村人口外流、農民老化、農地休耕、農地買賣…彼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互動關係。《白米炸彈客》有心探討農業議題,但對於楊家二老不捨農田,卻無力農務,又不敵糧商掠奪的困境,只輕輕一觸,搔不到癢處,亦打不著痛處,就讓人扼腕了。rice167.jpg

 

其次,「炸彈」是不得已的抗議手段,也是既敏感又驚悚的暴力,移轉做商業元素,卻又是吸睛的議題媒介。台灣農村青年楊儒門於2003年在台北火車站、公廁、電話亭,立法院和教育部附近先後放置了17顆炸彈,事件本身就引人關切,事件本質亦值得深思檢視,《白米炸彈客》套用楊儒門真實事件做為商業電影的切入點,話題聳動,同樣足以吸聚觀眾目光。

 

做為抗議手段,楊儒門的炸彈都無意傷人,只盼透過轟然巨響,透過隨彈附上的白米與字條,喚醒政府及民眾對於台灣農業的省思,電影若能透過警方的辦案分析研判,從「反對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人民」等字條理出「炸彈」的深層主題,楊儒門的訴求,是否就能更直接有力地躍然銀幕?

 

太過「忠實」,未再「消化」及「轉化」,無疑就是《白米炸彈客》的最大困境。電影無情揭露了警方摸不著頭緒的辦案盲點,我們看見了警方按圖索驥的輕率,看見了楊氏兄弟投案的「荒謬」,看見了媒體只關心「炸彈」與「客」,卻不關心「炸彈訴求」的盲點,這些情節雖然接近真實,卻也因為只見其「盲」與「茫」,所有議題內涵都未做深層挖掘,楊儒門替台灣農民呼喊「公平」交易,而非屈從於「自由」貿易的焦點,就悄悄失焦渙散了。

 rice165.jpg

當然,民眾見彈驚叫,防爆警察慎重其事清理炸彈,楊儒門又在附近觀望的諸多細節,原本亦可處理成懸疑緊繃,扣人心弦的戲劇張力,只可惜,《白米炸彈客》同樣只是輕輕一觸,未能轉化成濃烈的戲劇誘因。

 

電影著力較深,且成效比較鮮明的論述,反而是楊儒門的兩筆成長側記:首先,他在軍中曾遇老鳥霸凌,憤而在站崗時持槍反制,「暴力」一直得不到正當評價,若非以暴制暴,誰理睬他?這段軍中體悟,恰巧呼應了日後的「炸彈」選擇。

 

其次,楊儒門好友「攪和咖(由謝欣穎飾演)」的父親是農業立委,他懂得操縱農漁民(以遊行與請願行動)來壯大農漁會的政經效益,也擅長以倒廢土的方式,壓迫農民廢耕賣地,這種「以農業之名,行掠奪之實」的政治黑手素描,強有力地針砭了農村凋弊的實況。rice172.jpg

 

但是,「攪和咖」的角色設計卻也是全片最讓人迷惑的安排。她是富家女,卻言必稱革命,你看不見她的獻身,只聽見她的口號與抱怨,亦即她只是理論派,而非行動家,她固然開啟了楊儒門的視野,卻也坐實了父親對她的批判:坐領資本家的金錢,喝她的紅酒,吸她的菸,過她的虛無人生。楊儒門可以批判官僚的麻木與失能,「攪和咖」可以批判政客的吸血敗德,然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準則嗎?楊儒門又如何看待這位欠缺實踐力的行動侏儒呢?

 

同樣地,楊儒門的現世悲憤,有一部份來自投書如石沈大海,陳情被官僚唬弄,我當然相信並非只有博學俊彥才寫得擲地有聲的文章,電影若能在他的投書或陳情文稿中,整理出更精準有力的論述,觀眾是否才會產生更大更強的共鳴呢?

 

受限經費,《白米炸彈客》的場面調度有些尷尬,不論是聲援楊儒門或者農民抗爭,都顯得生硬,就連楊儒門與死囝仔的漁港初識,也看不出有在那兒設攤叫賣的商機?這些不足,還不致於削弱全片的可信度,真正可惜的是導演未在農稼辛勞上多所著墨(包括楊儒門的體力煎熬、農作利潤偏低的不平,以及農地徵收的競走偏峰……),我清楚看見黃健煒與張少懷投入角色的經營與用心,但是正因為該有的血肉雕刻都嫌不足,以致於一部農業題材電影,未能在農業弊病上發揮「畫龍點睛」的力量;一部浪漫青年的覺醒與決志電影,亦在敘事上的混亂與蜻蜓點水,以致未能震盪出巨大漣漪。

rice168.jpg

 

團隊有心又用心,敢於挑戰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悲歌,其實是《白米炸彈客》的優勢,對人物再挖深一點,對題材再多消化一點,而非輕輕一觸,同時再找到更合宜的表現方式,我相信《白米炸彈客》的成績與影響力,當不只如此。

 

復仇:畫虎不成反類犬

重拍別人的作品,就算拍得再好,也很難談得上「原創」的魅力,主要藍圖都來自前人,就算踩著別人的加構,再上層樓,地基還是虛浮的。

 

《復仇(Oldboy)》是美國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重拍韓國導演朴贊郁的《原罪犯(Old Boy)》的作品,《原罪犯》曾在2004年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復仇》卻換不來幾聲好評,關鍵就在描紅不如原稿。

 

《原罪犯》和《復仇》同樣描寫一名男子莫名被囚禁在密室中,《原罪犯》的主角被關了十五年,《復仇》則再加碼五年,變成廿年,最後真相揭曉,原來都是男主角在高中時多言惹禍,慘遭昔日同窗報復,一條命要用一生來償還。

 

《原罪犯》吸引好萊塢重拍的磁力在於「暴力,絕對的暴力」。

oldb090.jpg 

朴贊郁當年兵分兩路,一方面是囚禁男主角的禁閉空間,另一方面則是男主角獲釋後拚命追尋真相的火氣。前者是「靜」得讓人窒息的「隱性」暴力,一種「看不見」,莫名所以卻又莫可奈何的暴力;後者則是「猛虎出柙」的宣洩,「汗水」與「鮮血」齊飛,大刺刺地讓人看得一清二楚的「顯性」暴力。

 

朴贊郁的空間,主要得一「玄」字,沒有出口,除了吃,就是選擇性的資訊餵養,既要困乏其身,又要激發復仇意志,收放拿捏,盡是學問;朴贊郁的暴力,則是要讓「恨」字噴發,雪恥洩憤的力道幻化成為一場又一場的肉身血祭。

 

但是這一切的暴力元素到了Spike Lee手上,就算暴力與濺血指數遠超過好萊塢等級,比得上朴贊郁版本嗎?比不上,是否就是白忙一場?比不上,不就盡失重拍旨趣?東施效顰,比得上西施捧心皺眉嗎?《復仇》在這一點上就明顯落居《原罪犯》下風。oldb095.jpg

 

《原罪犯》的另一個傳奇魅力來自於男主角崔岷植的「動靜」二元特質,從蓬頭到低頭,從抬頭到耍頭,他確實讓「暴力」在他的眼神與體態上,都蓄積了隨時皆可能爆炸的能量。《復仇》找到了Josh Brolin來「抗衡」崔岷植,基本上,那是失衡的天平,等級不同,砝碼不同,結果自然大相逕庭。

 

Spike Lee確實想要替Josh Brolin增加一些份量,從在街角尿尿到飲料杯裡加酒,都說明了他的私德不檢,另外再安排他對妻子的無情,以及色膽包天,誘拐商業夥伴女友的情節,突顯他的敗德無行,都讓他的受囚,多了些誤導揣測,再讓他開出一次八竿子搆不著邊的「復仇」名單,都讓他的復仇行為多了惑人煙幕,也多繞了遠路,讓最後的真相大白多了撼人力量。

oldb098.jpg 

當然,更有趣的設計在於Samuel Jackson飾演的囚房管理員一角,一方面讓這個私營囚室多了「企業」經營面向,每一間牢房不是都有各自的故事?另一方面,惡人自有惡人磨,Josh BrolinSamuel Jackson的肉刑逼供,固然飆高了血腥元素,卻又伏下了「送做堆」的復仇關鍵,劇情的串接連結,就在這個「執行者」身上有了更合情理,針法亦更繁複綿密的組織。

 

不過,《復仇》面對《原罪犯》這麼強勢的暴力經典,整體上來說提捉襟見肘,衝不出框架的,《原罪犯》懂得用oldb099.jpg葛飾北齋著名的「神奈川沖浪」來表達主角心情波動,《復仇》就少了類似的意境圖示;至於《原罪犯》中劉智泰所飾演的反派角色何等俊秀有神,唯其如此,他的動機與恨念才更驚人,相對之下,《復仇》中的大反派Sharlto Copley,其實是間接受害者,交代不了亂倫的罪與罰,更慘的是他的外貌欠缺了邪神能量,只像是怯懦的受害者,再加上他身旁那位只像花瓶的韓妞保鑣,反派天平幾乎是一面倒的傾頹,註定了《復仇》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複刻版。

04月26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今年四月,電影市場最值得一提的兩部電影是最具文化創意與歷史縱深的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以及最具政治與人生啟示錄的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今天的節目就以這兩部電影做重點。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受到兩個比利時文化的影響,一個是知名漫畫《丁丁歷險記》,一位是知名作家褚威格。

Grand-Budapest-Hotel-018.jpg 

褚威格寫過《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of Yesterday)》一書,他是一位被兩次世界大戰,被殘暴兇惡的人性逼到遠離家鄉,流放第三世界的悲憤文人,他對歐洲文明的觀察,以及對美好昨日的深情眷顧與懷念,構成了歡》的主要核心。

 

《丁丁歷險記》則是對神秘的歐洲,富有的歐洲有充滿動感的凝視,透過丁丁的挖掘、追逐及冒險,歷史的真相才會逐步浮上檯面。

 

褚威格加上丁丁,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因此兼具了戰爭的陰影和富裕城邦的探索趣味,加上導演Wes Andersen的停格動畫手法,讓人耳目一新,看到了一部充滿創意,又充滿動感的娛樂佳作。Grand-Budapest-Hotel-009.jpg 

至於「布達佩斯大飯店」當然也示範了旅館經營學,經理人要能察言觀色,還要能面面俱到,更要能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就算當成八卦掌故看,也極有趣。

 

使用音樂:《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原聲帶

丁丁歷險記》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 阿莫多瓦回顧展

wnb001.jpg 

那天看完試片,聽到身後一位小女生,滿懷興奮地對她的友伴說:「阿莫多瓦的作品,DVD出得很齊,可是能在大銀幕上看到,讓人還是想要再看一次。」

 

是的,大銀幕與小銀幕差別極大,而且再精細的藍光似乎都還比不上電影畫面精緻,大師作品能在大銀幕上看見,震撼力還是遠遠大過小銀幕。

 

去年秋天,電影公司推出了阿莫多瓦回顧展(上),標題叫做「慾望萬歲」,一口氣映介了《修女夜難熬(Entre tinieblas)》、wnb002.JPG《愛慾情狂(Kika)》、《慾望法則(Law of Desire)》和《顫抖的慾望(Live Fresh)》,當時忙著介紹最新作品 來不及提及,但因片商最近又推出了「阿莫多瓦回顧展():女人無罪」,同樣介紹了《破碎的擁抱(Broken Embraces)》、《窗邊上的玫瑰(The Flower of My Secret)》、《我造了什麼孽(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和《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再不在節目提及這次的阿莫多瓦瓦回顧展,對年輕影迷還真是遺憾呢!

 

過去已專程寫過《精神崩潰邊緣的女人》的短評,今天則試著從歌曲的角度來側寫阿莫多瓦,曲名是Lola Beltrán所唱的「Soy Infeliz」(曲名的意思是「我很不快樂」),那是電影的開場曲,哀怨的歌聲似乎已經清楚標了女主角Pepa(由Carmen Maura飾演)的哀傷心境,她是一位情傷棄婦,他是男友棄之不理的女人,想要追回男友,卻惹毛了男友髮妻,更發現自己的競爭對手是位精明律師,幾位傷心的女友陰錯陽差聚在一起,想復仇的,快發狂的,就這樣構成了電影的瘋狂節奏。這首開場曲子讓我們看見了阿莫多瓦融合超現實主義與婦女雜誌的版面構成,組成了女性愛夢的點點滴滴,看似片段的圖案,組合一起,卻有了人生拼圖的力量

至於片頭的大膽用色,更預告了阿莫多瓦在電影中用豔麗色彩來宣洩人物感情的才情噴發,至於男女主角都是資深配音員,都靠著經典電影的情愛對白來征服情場獵物,那亦是電影泡妞術最精彩的展示了。

使用音樂:《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的原聲帶與歌曲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實事回憶改編成的電影,血淚與趣聞雙線並進,頗有看頭。

 

butler024.jpg血淚是主人翁Cecil的經歷與教訓,他的父親死於白人槍下,母親被白人逼瘋,他若非早早落跑,恐怕亦難逃白人魔掌。他的生命經驗是忍耐與迴避白人,不要自討苦吃,但是他的兒子不相信這一套,所有的民權運動,幾乎無役不與,Cecil付的學費可以說遠遠不符他自己的期待,但是他也管束不了兒子。

 

趣聞則是Cecil的職業贈品,他被選入白宮當管家,34年中服伺過八位總統,他近距離接觸的目擊回憶,都讓人津津樂道,那是第一手的現場直擊,問題只在於他「肯」,以及「能」透露多少(兩者都攸關職業道德)。但是更重要的是從那些軼聞趣事中,卻也可以清楚看見總統的領導統御術,有人自以為是,有人長袖善舞,有人滿懷夢想,有人滿心焦慮。

butler030.jpeg 

《白宮第一管家》的真正勁力在於父親最接近權力中樞,卻不敢對不公平的政策表達己意,兒子遠在江湖,卻是全力爭取人間的公平正義。父子關係的冰凍僵硬,讓人歎息,父子關係的融冰卻也意味著歷史的大步往前邁進。《白宮第一管家》的真正意涵是歷史的進步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是前輩先賢流血流汗以生命換來的成果,和平社會的心願會讓人妥協遷就,但是永不放棄,全力追求公平的生命態度,社會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電影中出現過一首《We Shall Overcome》那是1960年代動人的學運歌曲,年輕人用血汗、熱情與抗爭,改寫了自己的命運,也讓我們用這首歌曲來替這部電影下結論吧!

 

使用音樂:《白宮第一管家》原聲帶

 

04月19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一代宗師》

 

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星期天晚上拿下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電影、女主角、男配角、編劇、攝影、剪接、美術指導、服裝造型設計、原創電影音樂、音響效果和動作設計12項大獎,打破香港史上金像獎獲獎最多的紀錄。

 

音樂、美術和愛情,構成了《一代宗師》動人的三稜鏡,從那個角度來看(或聽)都有可觀,但因手頭有一張一代宗師》原聲帶的網路下載版,幾回聽聞都極動人,配合得獎,且容我在節目中重新放出這部電影的音樂精華,讓大家聞樂回香吧

 tgm766.png

王家衛偏愛的音樂旋律都有舞曲感覺,適合承載劇中人物的感情;王家衛的視覺偏愛近距離的放大凝視,色彩豐饒,細節盈庭;王家衛的感情世界總愛往人心的幽微深處去鑽,偷情,只能淺嚐即止的偷情,最是動人。

 

至於《一代宗師》雖為功夫電影,王家衛真的再三留連致意的卻是曾經走過好山好水的那個美好年代,雖然已經久遠斑駁了,但他努力重現,因為,看看無妨,再不看,就沒有了。

 

使用音樂:《一代宗師》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美味情書(The Lunch Box)》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愛妻手中鏟,老公座上餐。」前兩句是唐詩,後兩句是印度電影《美味情書》的主要結構之一,你每天吃的飯盒有多少愛心?你懂嗎?你珍惜嗎?

lunchb321.jpg 

其次,你有多久不曾在信紙上寫信了呢?email和簡訊早已取代了傳統書信,你的墨寶字跡成了印刷體,自己的個性不見了,乾淨漂亮的印刷頁面,已看不見寫作時的力道和猶疑。

 

如果你在餐盒中夾進了便條信箋,是不是很古典,同時也極浪漫?復古無關流行,古典也許更真實地反應人心呼喊?

 

本片亦有些《電子情書》的影子,但是好萊塢的結局總是圓滿結局,有情人都能成眷屬,但是《美味情書》的兩位主角都有牽絆,他們能否修成正果?觀眾的期待構成了電影的最大動力。

 

《美味情書》用力描寫了都市人的寂寞,中年人的失落,人生但求得一知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領神會,是多動人的悸動啊!

 

使用音樂:《一聽入魂》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羅曼蒂克大飯店(Brasserie Romantiek)》

broman006.jpg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推崇古希臘戲劇的「三一律」:即時間,地點和表演的都一致。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只在一點,情節上往往只有一條主線。《羅曼蒂克大飯店》就是三一律的實踐典範。

 

首先:時間是情人節那天晚上;其次:男男女女都約在這家「羅曼蒂克飯店」共餐;第三,客人有愛情故事,老闆亦有愛情困擾。情人節情人餐館的愛情傳奇,這是動人的三一律?

 

三一律的好處是密度高。時空集中,製作成本就不高,但是枝節少,濃度就實。愛情主題就讓人更有咀嚼回味空間。

 

愛情傳奇就是人生傳奇,餐廳老闆的故事是老闆Pascaline與擔任主廚的弟弟Angelo協力撐起這家餐館,失散廿多年的舊情人Frank意外現身,邀請她放下餐廳,飛往阿根廷共築愛巢。這份愛情的迷思是:可以廿多年不聯絡,一見面就要你放下一切,為愛獻身。

 

至於賓客們的愛情故事有難忘舊情人,有忐忑見新人,還有虛應故事的疲憊情人等,一個小小的萬花筒,勾引著我們的心。

 

使用音樂: Tuur Florizoone作品集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挪亞方舟(Noah)》

noah005.jpg 

聖經「創世紀」提到人類文明初起,就有了罪惡的誘,有兄弟的殺戮,千年後,地球發生了大洪水,唯獨先知挪亞在神的指示下,打造了方舟,保全了生命物種,在洪水盡退後,文明再啟。

 

電影有四個重點:地球創世紀的模樣為何?人類的墮落面貌有多不堪?建造方舟有多少考驗?世人如何解讀神的旨意,才不致偏誤?

 

《挪亞方舟》最動人的論述就是挪亞如果不夠強捍,就完成不了神的託付,但也因為挪亞太強捍了,人性的弱點是否同樣遮蔽了他的理智和雙眼?

 

《挪亞方舟》的特效畫面不算頂新奇,巨人天使的造型也有點尷尬,但是作曲家Clint Mansell打造的主題音樂很有味道,有如摩登版的命運交響曲,請大家欣賞品評了。

 

使用音樂:《挪亞方舟》原聲帶

 

04月12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冰雪奇緣(Frozen)》

 

迪士尼是個品牌,強調娛樂作品,老少咸宜,但是品牌往往也構成障礙,以既定形象來認知品牌,繼而決定自己的觀影與否。

 

因為是迪士尼,因為是卡通片,一直都沒有太強的衝動想去看《冰雪奇緣》,但是聽到的都是好評,入耳的還有獲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的「Let It Go」,我還是搭上了末班車,看了《冰雪奇緣》,嗯,不虛此行。

frozen023.jpg 

不落俗套是我對《冰雪奇緣》的第一印象。

 

首先,有魔法的不是壞人,嗯,艾倫戴爾王國的大公主Elsa有冰凍魔法,不想傷人,卻不懂得如何控制,因此傷過自家妹妹Anna逼得她封門獨居。有魔力的人懂得自制,多難?

 

其次,涉世未深的Anna巧遇漢斯王子,陰錯陽差有了動情召喚,願意做出最瘋狂的生命選擇:結婚。Anna聽不進姐姐的勸阻,逼出了Elsa的魔法,改變馬王國和Elsa的命運,為了補過,安娜急著去尋找流又出走的Elsa,卻也激出了Hans的權力野心,脆弱的愛情,讓迪士尼的卡通有了殘酷人生的寫實力道。

 

第三,唯有真愛才能解除Elsa的魔法,但是真愛是什麼?電影安排了幾個選項,最後的解答卻推翻了那些選項,意外,卻極其有力,很能啟發觀眾對愛的想像與定義。

 

frozen021.jpg《冰雪奇緣》有多層次雪景,雪花與冰景都很動人,但是Christophe Beck的音樂,Robert Lopez譜寫的歌曲和Kristen Anderson-Lopez所填的歌詞都提供了更讓人賞心樂目的享受。

 

使用音樂:《冰雪奇緣》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本片的男主角Matthew McConaughey為了演出愛滋病患,刻意減肥,以求形似。這種變形記,對任何一位演員都是艱難考驗,既要下定決心,忠實呈現戲劇人物的形貌,同時還要得其神髓,創造更動人的能量。

 

下面的四位演員,是不是都曾創造讓人難忘的「變形」表演?

412.png 

演員的變形表演固然吸睛,但是真正的魅力卻在於他所扮演的角色,傳達出什麼更動人的訊息。

   

《藥命俱樂部》的劇情描寫愛滋病還不能獲得有效醫療之前,愛滋病患者該如何爭取自己的醫療人權,Matthew McConaughey飾演的Ron Woodroof不管生活多靡爛,多不負責任,但在罹患愛滋病後,他還是有權爭取最有效的治療,而非俯首當醫師與藥廠的犧牲品,他要救自己,也要救別人。

dallas007.jpg 

電影的主題很簡單,政府體系失靈時,人民該怎麼辦?理應照顧人民的國家體制一旦失靈,人民還剩下多少選項?

 

使用音樂:《藥命俱樂部原聲帶

 

第二小時:

經典電影:《原罪犯》

最新電影:《復仇(Oldboy

 

重拍經典,對每一位導演都是艱難挑戰,韓國導演朴贊旭在2004年所拍的《原罪犯》曾經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題材奇特,影像詭異,血腥殘忍,創下了暴力電影的標竿。

oldb100.jpg 

美國名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翻拍《原罪犯》,面臨的是「致敬」與「挑戰」的考驗。前者讓他必需要複製《原罪犯》的精彩畫面,後者則是在經典的陰影下找到自己的手痕;前者,再努力,也只是重現;後者,才是真正的考驗。前者,讓不熟悉《原罪犯》的影迷,依舊有驚豔的力量,後者則要讓Spike Lee的簽名,依舊光鮮。

 

《復仇》描寫一名廣告公司經理莫名被囚禁了20年,他不知道自己為何被囚,更不知道自己何以獲釋。一心一意想復仇的他,卻也成為他人復仇的目標。

oldb097.jpg 

但是,這部《復仇》在視覺上的表現,遠不如《原罪犯》,亦即Spike Lee的用力結果只是從經典上完成「描紅」工程,沒有寫出自己的力氣。

 

南韓作曲家曹永旭(Jo Yeong wookCho Young wook)替《原罪犯》打造了令人難忘的主題樂章,正因為如此,今天的節目會大家先聽到《原罪犯》的原本樂章,第二段落則以《復仇》作曲家Roque Baños的原聲帶為重點。透過音樂的對照與比較,亦可充份體會美韓的特殊風格。

04月05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吸引我注意新片《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有兩個原因:一位是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一位是導演Wes Anderson,這位導演的前兩部作品《月昇冒險王國(Moonrise Kingdom)》、《超級狐狸先生(The Fantastic Mr. Fox)》都在一個類似寓言或者傳奇的故事架構下讓我們享受了一次天馬行空式地冒險,也從中窺見更多的人性故事。

Grand-Budapest-Hotel-001.jpg 

當然,Wes Anderson都不忘邀請Alexandre Desplat來作曲,Alexandre Desplat創作的樂章亦讓Wes Anderson的作品多添了浪漫冒險趣味。正因為音樂性格如此傑出,所以今天以一小時的時間來介紹這部電影,讓大家能多感受Alexandre Desplat動人的音樂才情。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片名其實已說明了電影的建築物主題:靠山而立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可是知名大飯店,政商名流都樂於來此度假,房子漂亮是其一,飯店經理古斯塔夫(Ralph Fiennes飾演)長袖善舞更是關鍵,電影以他如何周旋在貴婦之中,爭到了龐大遺產與旅館經營權,卻也捲進諸多糾紛的傳奇。

 

「聽,誰是說故事?」是《歡》片的主要噱頭,一開始是一位讀者向作者雕像致敬;既而是老邁作家向看不見的讀者分享他的創作之秘;再來就是年輕作家聽取大飯店的領班經理訴說古斯塔夫的傳奇;最後,古斯塔夫的故事卻又成了電影的主軸,兜了一圈,究竟是誰在說故事呢?稗官野史的人間傳說,又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Grand-Budapest-Hotel-002.jpg 

眾星雲集是《歡》片的另一噱頭,看這部電影,就請大家來認人吧,有人化妝精彩,你幾乎無法認出(一旦認得出來,就樂了);主要原因是Wes Anderson的才情備受肯定,大家都樂於摻一腳,沾光,也放光。

 

美術與動畫,則是《歡》片的第三個噱頭,本集節目討論目前的電影動畫大致有三種功能:01.創造匪夷所思的奇觀;02.服務舊昔景觀的重現在再生;03.替電影創造另類的視覺風格。Wes Anderson用美術重建了一個如今斑駁,卻曾經輝煌的時代,Wes Anderson的動畫則是透過的「停格(stop motion)」手法,創造出看似手工拙樸,卻也還有古典趣味的動畫效應。

 

至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追逐場景,同樣提供了娛樂電影的觀賞趣味。

 

使用音樂:《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白米炸彈客》

 

這是根據2003年,發生在台北街的17件炸彈事件。

 

炸彈都有破壞力,彰化農村青年楊儒門的這17件爆裂物,不是以傷人為目的,而是透過這個極端方式,提醒政府注意臺灣加入WTO後,農民生計面對的現實問題。

 

WTO就是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成立宗旨在於提高生活水平,透過擴大貨物、服務的生產和貿易等方式,保證充分就業,大幅度穩步地提高實際收入。但是大量許可外國農產品進口,卻也對本國農民生計造成強大競爭壓力。關鍵在於外國農產的大量傾銷,會降低本國農產的價格,影響農民收入,導致農田廢耕,轉而為成工業區,昔日的美麗稻田景觀,漸漸消失。

 

ricebomb007.jpg楊儒門因為出身農村,目睹祖父母遭中間糧商剝削,卻仍不改其志地繼續與農田對話的熱情,再目擊弱勢青年的生活悲劇,對於社會不公,感慨極大,於是先後透過投書和陳情的方式來替弱勢農民請願,屢屢受挫後,才想到用最激烈的方式,來喚醒世人的注意。

 

《白米炸彈客》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忍無可忍,就無湏再忍,十年前的事,對照今日的街頭抗爭,歷史的循環與輪迴,怎能讓人不歎。

 

我佩服《白米炸彈客》的選材,只可惜對主角的心路轉折,處理得還不夠深入,否則良知與正義的碰撞火花,應會更有力。

 

使用音樂: 《天空的眼睛》、《序曲:聽.見》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回到初相遇La vie d’une autre)》

autre007.jpg 

因為主角是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所以我從圖書館中借到了這部可與《被偷走的那五年》對照來看的電影;也因為主角是茱麗葉.畢諾許,我享受到了一次精彩的演技展示。


回到初相遇》利用了失憶症,創造了生命凝眸的喜感,也利用了失憶症,來檢視名利物欲是否讓你變成了一個完全的陌生人?畢諾許飾演年屆40的瑪莉,在生日當天醒來,卻好像進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因為時光流動了15年,但她竟然已經結了婚,而且生了小孩,而且她完全不知道兒子叫什麼名字?雖然她發現自己嫁給了曾經讓她動心的男人保羅(馬修卡索維茲飾),但是,卻因為她的堅持,兩人即將離婚。

 

15年,多漫長的人生?她不再是昔日的鄉下女孩,而是精明幹練的主管,而且成了職場上人人懼怕的女魔鬼,人生如果變成了自己不想面對的模樣,有沒有機會改變呢?發現的過程,充滿了喜感與懸疑,改變的過程則多了人生的滄桑回顧,五味雜陳的結果,讓回到初相遇》多添了生命的韻味。

 

使用音樂:《Comme un aimant 》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