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是我愛你:小奇兵

所有推理劇的編劇,都要仔細去拜讀墨西哥電影《重點是我愛你(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 No se Aceptan Devoluciones )》的劇本。

 

《重點是我愛你》只是一部浪漫親情電影,何德何能要推理電影來朝聖?關鍵在於導演兼男主角 Eugenio Derbez,明明就攤開了所有的線索,偏偏就能在你自以為掌握了一切,拼湊出了答案,卻能在最後給你一個大逆轉,讓你驚覺原來人生「偏見」可以這麼強烈地誤導著你的理性與感性。

 

其實,《重點是我愛你》更適合所有獨立製片業者參考,列入創作先必先研讀的聖經。是一部浪子電影,是浪子變奶爸,甚至變成「父親,我愛你」的動人電影, Eugenio Derbez的功力就在於觀眾自以為已經掌握了一切,可以完成真相拼圖之際,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你:「對不起,你錯了。」而且你輸得心服口服,因為淚水早就勝過了口水。

instrution024.jpg 

Eugenio Derbez飾演的Valentín 其實就在就「情聖」的渾名遊戲,一開始他只想遊戲人間,碰到婚姻就落跑的浪子,那天早晨,玩三p遊戲玩累的Valentín 被按鈴聲吵醒,前女友 Julie (由Jessica Lindsey飾演 )抱著小女娃Maggie來認爹,把 Maggie交給Valentín後,就以下樓付Valentín卻抱起了Maggie演出萬里尋母記,要到美國找 Julie

 

電影此時導入了瘋狂喜劇的方程式,一心一意只想擺脫「父親」重擔的Valentín,為了搶救即將落水的 Maggie,冒死從十樓躍下,陰錯陽差成為特技演員,並且無所不用其極地要給 Maggie一個夢幻童年,不但上不上課沒關係,還每天帶 Maggie到片場拍戲,甚至讓 Maggie成為他的經紀人……就在你以為電影必定是一部「癡情奶爸狂想曲」時,生母 Julie突然現身,開始上演爭取女兒監護權的法庭戲。

instrution020.jpg編劇高手都懂得善用「意外」,《重點是我愛你》的意外之妙,在於「合乎情理」,卻總是「始料未及」,亦即電影的「意外」都合乎「邏輯」檢驗,只是「真相」總是隱藏在最卑微的角落,而且總會先讓你「推論」出另外的結論,最後恍然大悟時,才發現導演只不過玩了「欲言又止」的小把戲,觀眾卻已被「自以為是」的偏見給誤導了,「偷渡」如此,Julie的「丈夫」如此,「絕症」與「溺愛」的真相何嘗不是如此。

instrution014.jpg 電影的謎底要到最後一分鐘才真相大白,當然是編導的本事,選角成功則是另外一項成功要素。 Eugenio Derbez導演兼男主角,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一路蛻變的戲劇趣味,他與 Maggie的互動戲才是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關鍵。Maggie初出場時,頭好壯壯,卻又一副清純無辜模樣,讓人油生疼愛之情,這亦說明了浪子何以變慈父;七歲的Maggie則是伶牙俐齒,善體人意的聰明模樣,她無條件接受父親的夢想世界,面對父母之愛的抉擇時,既不捨又不解的小女兒心情,自然流露出貼心動人的能量。甚至飾演失職母親的Jessica Lindsey ,從外型到私心作祟的人生選擇,你可以唾棄她的行為,卻也不會怪責她的私心,看似反派,卻又不盡然是壞人,同樣得歸功於劇本刻畫精準,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至於 Valentín打死不肯學英文,卻在好萊塢闖出名堂,這種「反骨」其實亦反應著Eugenio Derbez不齒好萊塢,卻能拍出比多數好萊塢電影更好看,更有內容的「獨立」本事,不會英語照樣活得好好的,不依附好萊塢依然可以是叫好又叫座的好片,《重點是我愛你》具體實踐了墨西哥影人的獨立夢想(別忘了電影中還透過一位跑錯片場的演員,嘲弄了另一位墨西歌導演所拍攝的好萊塢大片《地心引力(Gravity)》)。

instrution010.jpg 最後,《重點是我愛你》的命名法,亦值得台灣片商借鏡。

 

原本片名係墨西哥文,《No se Aceptan Devoluciones 指的是《No Returns Accepted/不准退貨》,翻成英文則成了《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自行摸索》,乍看《重點是我愛你》,其實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更與《不准退貨》或《自行摸索》八竿子扯不到一塊,但是《重點是我愛你》的「重點」就在那個「我愛你」,看完全片,你清楚明白《重點是我愛你》的片名不但貼合劇情,還真有畫龍點睛的功力,你根本忘了這家公司曾經以《阿嬤的夢中情人》在電影市場慘遭滑鐵廬,誠然,失敗為成功之母。

02月22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偷書賊(The Book Thief)》

 

這是一部以納粹德國為背景的歷史回顧電影。

bookthief004.jpg 

納粹的壞,不只是對猶太人,對自己人亦然,但是納粹當政時,卻曾取得極高的民意支持,換句話說德國人亦是共犯,只不過,本片的男主角卻是反納粹,也被迫徵召去當兵的德國人,由他的觀點來說那個時代的故事,你是看到更多納粹的可惡與恐怖?還是在替無辜的德國人開脫呢?

 

本片的第二個趣味是一位文盲的女孩,要如何學習語言文字?她的動機是什麼?她的養父從地下室牆上的26個字母開始,一方面採用唸故事,為她唸出了「掘墓工人手冊」,但她想見了文字的動人力量。

 

但是讓人真心擁抱文字的動力來自愛情,小女孩有了為愛朗讀的對象,就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說故事,來唸文章了。

 

《偷書賊》的作曲家是John Williams,處理起這樣一則大時代的小女兒心事,他選擇了鋼琴小品做為基調,似有柔情萬千,亦有蜜意無限,在電影中每回出現時,都讓人看見了美麗的靈魂,堪稱是甜美的抒情詩。

 

使用音樂: 《偷書賊》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音樂:IFMCA年度電影音樂 

 

這一小段的節目中,其實主要只有兩部電影的三段配樂,一段是《偷書賊》的「The Book Thief」作曲家是John Williams;另兩段則來自《屍變(Evil Dead)》的「Abominations Rising」作曲家是Roque Baños

 

有關「The Book Thief」我拆成了兩段,首先是卅秒的鋼琴主題,那是John Williams最擅長的創作手法,電影音樂不要太繁複,只要主題動人,不時浮現,就會貼近觀眾的耳朵和心靈。

 

美國電影音樂評論人協會(IFMCA)的年度選項單中,今年特別向大家推荐了西班牙中生代作曲家Roque Baños,本名Roque Baños López 的他,1968年出生,不能算是年輕作曲家了,他和很多作曲家一樣都曾在美國波士頓的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攻讀作曲,回到西班牙後曾在另一位作曲前輩Alberto Iglesias的指導下,從事長片配樂工作,從1997年迄今替將近五十部電影配樂,2008年時曾以.13朵玫瑰(Las 13 rosas)》獲得西班牙影壇最高榮耀戈雅獎的電影配樂獎,那是一部描寫十三位女孩在1939-1940間勇敢對抗佛朗哥元帥獨裁統治的青春悲歌。

banos003.jpg 

對恐怖片興趣不高,不曾看過他獲得提名的《屍變(Evil Dead)》,讓我開始對他注意的關鍵在於美國名導史派克.李翻拍了韓國導演朴贊旭2004年作品《原罪犯》,英文片名還是《Old Boy》,中文片名則是《復仇》,配樂就是Roque Baños,從《屍變》到《復仇》,意謂著他已經從西班牙進軍好萊塢,未來會有更多機會展現他的配樂長才了。

 

Roque_Banos_004.jpg恐怖電影的音樂一向強調音效,以特殊樂器或者訴諸尖銳高頻與哀沈低頻來塑造恐怖氣氛,這首獲得特別提名肯定的「Abominations Rising」,基本上指的就是邪靈出世,Roque Baños加強了不少人聲吟唱,確實發揮了讓人毛骨悚然的力量,另外,我又挑了一首The Evil Dead Main Theme,一長一短,可以讓收音機前的愛樂朋友聽聽作曲家如何用音樂來訴說一則恐怖故事。

 

使用音樂:偷書賊原聲帶    《屍變》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重點是我愛你(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

 

這是一部墨西哥電影,我找不到該片的原聲帶,但是我循著墨西哥電影的線索,把我記憶深處的墨西哥電影音樂都做了排列,然後挑揀了三部電影配樂來搭配電影內容介紹,盼能讓聽眾聞樂即想見墨國風情,盼能讓大家有會心一笑。

instrution006.jpg這是一部浪子變慈父的親情電影,有一點墨西哥的浪漫慵懶,有一些非好萊塢的瘋狂野性,親情可以改變浪子,做出自己不敢想像的事,有些是爆笑喜劇,有些則是催淚深情,劇情的跌宕變化,讓人對浪子有了更多同情,因為他在最心愛的女兒身上建構了夢想與甜蜜,那是很多人夢寐難求的美麗。

 

但是《重點是我愛你》的核心在於「問世間,愛為何物」?男女情愛,會不會變化?異性戀情有沒有其他選項?父女深情與母女深情究竟孰輕孰重?每一個選擇會讓你的愛更深濃呢?還是傷害更深?

 

這是一部通俗電影,卻也是一部極其窩心的好看電影。

 

使用音樂:

《危險情人(The Mexican)》原聲帶、《飆風雷哥(Rango)》原聲帶、《馬奎斯的三場葬禮(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音樂大師:瓦謝奇.齊拉(Wojciech Kilar1932-2013的東歐音樂

 

齊拉生前曾與大導演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多次合作,從《死亡處女(Death and the Maiden)》、《鬼上門(The Ninth Gate)》到《戰地琴人(The Pianist)》,情貌各不相類,不過都有陰鬱沈重的東歐氣味。

 

本單元會先從《死亡處女》的「Roberto’s Last Chance」揭開序幕,鮮明的節拍,淒厲的弦樂與銅管對話,營塑了雨風欲來的緊張氣息,下來則是帶領大家從強尼.戴普(Johnny Depp)主演的《鬼上門(The Ninth Gate)》中讓大家聽見大師如何用人聲、華爾滋及波麗露的音樂形式,帶領大家進入一個充滿基督教傳奇的寓言故事之中。

 

963.jpg《鬼上門》描寫古書商人在尋找九張書卡的過程中,經歷了人生與罪惡的多重對話,這張原聲帶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內頁有九張古插圖,一面聽音樂,一面翻著簡介,看電影聽音樂的喜悅歷歷如現。

 

使用音樂:《死亡處女(Death and the Maiden)》原聲帶

《鬼上門(The Ninth Gate)》原聲帶

 

02月15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音樂電影:《唱快人生(Quartet)》 

 

音樂電影就應該突顯音樂的魅力,《唱快人生》的劇情與歌劇有關,一開場就選擇了威爾第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的「飲酒歌(Libiamo ne’lieti calici )」,導演和音樂指導刻意透過音樂來炫技,節目中我試圖以演唱版和演奏版來做比對,讓大家想見電影中的炫技場面。

quart6006.jpg 

那是一家音樂前輩的養老院,談笑皆名伶,往來無白丁。年輕玩音樂,年老了,不搞音樂,不也少了樂趣?《唱快人生》就讓天籟帶著你的耳朵和心靈前進吧。

 

年輕時,人都難免荒唐,犯的錯也不知如何彌補,《唱快人生》卻給了恩怨難解的昔日情人有了一次補過的機會,忘不了的恨,真的無解嗎?曾經愛過的,何以不能重新找回愛的感覺,一部充滿生命豁達力量的電影,就能帶給觀眾相當多的生命啟示。

 

使用音樂:《唱快人生》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紅翼行動(Lone Survivor)》

ls466.jpg 

動作電影的前提就是讓觀眾看得過癮,打鬥要激烈,場面要熱鬧,根據美國海豹特種部隊在2005年奉派前往阿富汗執行Operation Red Wings(即紅翼行動)任務時,犧牲慘烈的真實故事改編的《紅翼行動》就做到了這兩點。

 

五分之四的劇情像是《黑鷹計畫》,軍火強大的美軍,遇上頑強抵抗的敵人,亦嘗到了被追殺的命運;五分之一的劇情則像是《搶救雷恩大兵》,同胞落難,其他人想盡辦法搭救,不料卻賠上更慘烈的代價。

 

《紅翼行動》其實還是一部歌頌美國英雄的電影,首先,電影強調他們受訓之苦,那是他們得以出生入死的條件;其次,電影描述他們的平民心願(任務完成後,就要返鄉結婚),第三,為了保命,要不要濫殺無辜?第四,為了救同袍,你願不願意犧牲自己?

 

本片的音響創造了不少加分條件,本片的音樂同樣發揮了灑熱血的功能。

 

使用音樂:《紅翼行動》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音樂大師:瓦謝奇.齊拉(Wojciech Kilar1932-2013

kilar988.jpg 

今年以來,天上的星星一顆一顆地殞落了,一月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李泰祥和邵逸夫;二月的節目我們要介紹去年底往生的波蘭作曲大師齊拉。

 

認識作曲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他的作品。第一次被齊拉的音樂穿透心房,主要就是他替紐西蘭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的作品《伴我一世情(The Portrait of a Lady)》創作的主題音樂,甜美抒情的樂章,道盡了普世男女渴求愛情,追求幸福的卑微心願。今晚的節目選曲,就是《伴我一世情》的音樂精華。

 

齊拉這一輩子都優遊在古典新詮和尋訪現代新聲的雙層舞台上,他相信電影音樂就是未來的古典音樂,不時運用他熟悉的古典樂曲曲式,配合民謠曲風的吟唱風味和敘事形式,打造出風格綺麗,又充滿遐想的音樂空間。

 

pol-008.jpg他熱愛東歐民謠,曾經走訪各地採集民謠,也嘗試過即興演出的爵士樂和強調節奏和新形式敲打音樂的表演,至於他處理起東歐最著名的吸血鬼傳奇時,不論是人聲合唱或音樂曲風,都讓傳奇軼事備添神秘色彩和悲壯氣氛。

 

使用音樂:《伴我一世情(The Portrait of a Lady)》原聲帶

                     《吸血鬼(Dracula)》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電影音樂:IFMCA年度電影音樂 

AbelKorzeniowski001.jpg的縮略圖 

美國奧斯卡獎標示的是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的集體品味,但是那不應是欣賞電影的唯一標準,就音樂品味而言,國電影音樂評論人協會(IFMCA)的年度選項單,就讓人眼睛一亮,例如今年奧斯卡完全忽略的老牌作曲家Howard Shore與波蘭新生代作曲家Abel Korzeniowski,其實都各有力作問世,透過IFMCA的推荐,我們也在節目中要讓大家聽見不一樣的電影音樂。

 

今天介紹的重點以Abel Korzeniowski為主,1972年出生的Abel Korzeniowski,畢業自波蘭的卡拉考夫音樂學院(the Academy of Music in Kraków),專攻大提琴與作曲,2009年聽見他替《A Single ManAbelKorzeniowski002.jpg創作的樂章時,你就會開始停下腳步,仔細聆聽他如何來平衡華麗與細 緻的矛盾感情,2012年他交出的《溫莎公爵夫人的情人(W.E.)》更是精彩,

 

千夫所指亦昂然前行的人格魅力在他的音符詮釋下,得著更浪漫的身影。

今年獲得提名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主題樂章「A Thousand Times Goodnight」,用鋼琴的獨白道盡了戀愛中人的兒女心,《逃離明天》的「The Grand Finale」更是絕望人世中的憤怒控訴,各有魅力。

 

使用音樂: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A Thousand Times Goodnight

《逃離明天》的「The Grand Finale

《哈比人:荒谷惡龍》的「Beyond the Forest

 

機器戰警:沒有三兩三

沒有三兩三,切莫上梁山。想要重拍1987年的《機器戰警(Robocop)》,如果新意不夠,註定白忙一場。

19872014年,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世界變動極大,《機器戰警》的昔日亮點(肉身機器人),早已不再新鮮,雙腳殘廢,半身癱瘓的戰士,在《阿凡達(Avatar)》不是早就能夠克服身體殘疾,健步如飛了嗎?

肉身與機器合體的夢想,在《環太平洋(Pacific Rim)》中不是也已經圓夢了嗎?更別說在戰場前線的美軍已經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機器戰士了。27年時光,改變了許多科幻現實,優勢不再的《機器戰警》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戲劇或特效上新人耳目?不幸地,巴西導演José Padilha在這兩項上都交了慘白的白卷。

《機器戰警》的命題是人若只剩腦心和肺,依舊能夠存活,換上金屬肉身,就能更加強健(但是卻忘了解答,少了消化和排泄系統,人生動能如何產生?廢料要如何排出?),更重要的是Joel Kinnaman 飾演的Alex Murphy透過系統連線,就能擁有超強的資料蒐尋與分類鑑識能力,唯一會困擾的是記憶和感情。

roboc004.JPG


這個前提主要是把好戲交給Abbie Cornish 飾演的妻子Clara,首先,她要決定:如果你的愛人只剩上半身,妳要不要救?其次,她要如何喚醒丈夫的記憶,讓他再能善盡丈夫、情人和爸爸的角色。


怨婦,成了Clara的宿命。她要的是男人,得到的卻是執法機器,電影唯一讓Clara發揮感情戲的地方就在於她攔住Murphy,要他回家,要他探視兒子,但是Murphy的感性激素已被調降到最低限度,因為唯有「冷感」與「無感」才能做執法機器。

是的,Clara在電影中的功能只是媒介,可以撩動Murphy,卻難有回應,劇本給的空間不足,Clara的眼淚與掙扎,就只像是無力的吶喊,面對空谷卻沒有回應,就難啟共鳴(私心認為,電影若能讓Murphy對自己的肉身變成了金屬多一些感傷,也讓Clara能夠比較肉體與金屬的溫度與觸感,《機器戰警》的人性共鳴肯定不凡)。

但是他聽見了Clara的呼喊,他轉變了行車方向,回到老家,重組並摹擬了自己遇到炸彈攻擊的往事片段,了悟了自己的「前世」與「今生」,只不過,真相拼圖讓他「進化」了,沒有讓慈愛人性因此復活,他選擇的是去尋找仇家,逕行復仇,那是私恨的退化嗎?

roboc001.JPG

機器戰警因為能力超強,被賦予逕行辦案的優先權,但是他選擇從私人恩仇下手,不亦是「私心濫權」?《機器戰警》其實給了「權力腐化」相當空間,警察局長如此(不成比例的身材,失衡的性別),Michael Keaton飾演的製造商亦然,Samuel L. Jackson以一己意識型態操弄媒體的談話秀主持人角色更是其中翹楚,問題在於這些角色都丟進刻板印象的框架之中,磨刀霍霍,稜角鮮明,卻是「做戲」勝過「詮釋」,除了誇張,別無表演可言。

至於本片的特效動畫,有些火爆熱鬧,卻遠不如原作版本那樣充份發揮暴力美學。Murphy成了有腰身的機器戰警,算是纖體美學的秀氣嘗試(不像當年那麼陽剛粗渾),單挑機器大軍的作戰場景,目的亦是要機器之身的脆弱有更多思考,但是Murphy可以斷肢自救,機器大軍的強攻猛打,子彈如雨穿身,卻毀不了他,都是只顧神話,不理邏輯的論述了。

roboc002.JPG

全片唯一有趣的論述是,機器戰警的裝備廠不在芝加哥,而在中國,Murphy初次掙脫時,還不時被員工斥罵要他回去,最終甚至Murphy被硬關機時,還倒臥在稻田之中。這個插曲固然是指涉了當代「科技文明」在中國「加工」生產的工業現實,卻也只是全然使不上力的插曲(因為沒頭沒腦,沒有前言,亦沒有下文),反而不經意地透露了對華人的岐視(斥罵機器戰警要他回去,是多麼地自不量力?又多麼不了解這個「產品」的巨大殺傷力)。

好戲不多,動作普普,2014年的《機器戰警》,雖然埋下了「I am ready」的伏筆,若欠新思維,新科技,到此為止,也算是聰明的止血之道了。

唱快人生:黃昏湏盡歡

很多演員都有導演夢,影帝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選擇了歌劇演員的故事,做為自己執導演筒的第一部作品,頗有三分膽識。

 

《唱快人生 Quartet)》是歌劇電影,亦是老人電影,全片以威爾第(Giuseppe Verdi)冥誕募款音樂會為由,安排一群退休的歌劇好手,再度站上舞台獻唱,全片以一張皺紋滿佈的臉開場,主角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擺明了無意譁眾取寵,討好時下年輕主流,但是人情世故的嫻熟精準,卻夠讓影迷會心一笑。

quart6006.jpg 

正因為全片與歌劇有關,《唱快人生》安排以威爾第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的「飲酒歌(Libiamo ne’lieti calici )」做開場的第一首歌曲,就充滿了炫技巧思。

 

關鍵之一在於《唱快人生 》改編自Ronald Harwood的舞台劇,有關歌劇與角色的連結,都已奠定考據工程,關鍵之二在於達斯汀找到了Dario Marianelli來配樂。

 

Dario Marianelli1963年出生的義大利才子,看過2007年電影《贖罪(Atonement)》的影迷不會忘記他把打字聲溶入主題樂章的巧思(因為電影描寫的正是小說寫作與真實人生的交錯想像),他就以《贖罪》的音樂拿下了奧斯卡獎,至於2012年的《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中,景片更動及人物串場的諸多聲響(例如公僕蓋章,用餐服伺)亦都與主題音樂合而為一,產生了虛實交雜的迷離效應,相當迷人。

quart6008.jpg 

《唱快人生》中出現「飲酒歌」片段有三個目的,首先,介紹環境:養老院裡弦歌處處,說明了這是不同於一般的音樂人莊園。

 

其次,帶出主題:老院生們正在努力排練,雖然有人五音不全,有人心不在焉,但是多數人樂在其中,也還能倚老賣老,靠著老臉來賣票募款,以保全豪華的養老院,讓他們得以終老於此。

 

第三,則是高手炫技。鏡頭沿著軌道推動時,不但讓人窺見了老人生活與唱歌情貌,連服務人員的清掃整理,甚至彼此的肢體互動,都踩著音樂的節拍創造了共鳴音響,舉手投足皆有戲,乒乓聲響皆天籟,這家養老院簡直是老人的天堂。

 

當然,「飲酒歌」的主要歌詞不是就在歌詠「對酒當歌」的即時行樂心情嗎?威爾第暢快的音符,伴隨著「Libiamo, libiamo nelieti calici che la belleza infiora」的歌聲,不就呼應著這群老人即使青春已然不再,還是願意引吭高歌,用歌聲代表酒杯,乾一杯再乾一杯的生命豪情嗎?

quart6002.jpg 

《唱快人生》的核心人物是老牌女星Maggie Smith飾演的歌劇紅伶Jean Horton,她曾是備受景仰的孔雀,臨老入住養老院,當然引發騷動,但她也曾是花心叛情的負心人,更尷尬的是她的前夫 Reggie (Tom Courtenay飾演)也先她一步入住其中,幾許恩愛苗,多少癡情恨,兩老之間的對話與互動,既有「參不透鏡花水月」的人性層次,亦有「夕陽無限好」的生命體悟,愛與恨的取捨分寸,處理得相當動人。

 

另外,再搭配時而失憶,卻又能像花蝴蝶般穿梭老去的Pauline Collins(她的功能有如紅娘),以及再無行為能力,只能靠一張嘴逞口舌之快Billy Connolly,再加上擅長詮釋兇狠獨夫角色的Michael Gambon (你不會忘記他曾擔綱演出的《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這群各有強項的老演員因此就嘰嘰喳喳地演出一場英國最會唱歌的四位歌劇好手,可不可能再度聯手唱出維爾第《弄臣(Rigoletto)》中著名的四重唱《美麗的愛神(Bella figlia dell’amore)》?.

 

quart6001.jpg《唱快人生》不想碰觸歌手老了,是否就該藏拙的現實難題,《唱快人生》碰觸的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人生議題。巔峰歲月已是昨日風景,如今有緣相聚,何不在最熟悉的夢土上,擁抱最後的夕陽?想要老者安之,讓老人自得其樂,不算奢求吧!看著達斯汀.霍夫曼配合《美麗的愛神》的詠歎調逐一比對這些老演員的昨日與今日風景,你完全可以體會人生雖然「無計留春住」,但也不必「淚眼問花」,放輕鬆一點,只要還能引吭高歌,至少還可以乘著歌聲的翅膀,「亂紅飛過秋千去」!

2013IFMCA獎:入圍

國際音樂評論人協會(The International Film Music Critics Association (IFMCA) )昨天宣布了2013年各類型電影音樂獎項的入圍名單,波蘭作曲家Abel Korzeniowski《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逃離明天(Escape From Tomorrow)》兩片獲得了六項提名,聲勢最浩大,其次則是四項提名的西班牙作曲家Roque Baños和英國作曲家Steven Price

 

我每年都會不厭其煩地整理IFMCA的提名與得獎名單,主要是其獎項分類細,網羅的影視配樂作品多,品味寬廣,就片論片,不盲目崇拜,確實很有參考價值。尤其是IFMCA雖然也趕在奧斯卡獎之前頒獎,但是它的提名名單迥異於奧斯卡獎就已標註著不同的美學觀點,尤其今年入選的年度電影配樂,有四部來自科幻恐怖和驚悚電影類型,不拘泥於傳統的劇情電影框架,更說明了票選委員的耳朵和心靈有著更開闊的視野。

 

我一直相信有品味的給獎名單就能以專業眼光提供讀者與觀眾一個新的方向,不論過去是否注意到了,如今都能透過名單重新去思考我們看這些影片時有沒有感受到音樂的震撼。例如,看《關鍵琴聲(Grand Piano)》時我一直訝異男主角所彈的曲子是那麼的有力,卻又那麼地陌生,後來才知道那是西班牙作曲家Víctor Reyes自己創作的鋼琴協奏曲;看《地心引力》時,清楚明白外太空的寂靜人生中是那麼需要雜揉低鳴的機械雜音與滾動的情境音樂來帶動劇情,作曲家Steven Price的跨界混血貢獻,如此鮮明;當然,老牌作曲家Howard Shore

《哈比人:荒谷惡龍》的貢獻,更是讓我們看得賞心悅目的重要因素了。

 

我不曾看過屍變》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但是有了提名名單的推荐,就會努力找片來看,找音樂來聽,這是電影獎項對俗世影迷最大的貢獻了。

 

當然,日本作曲家久石讓能以《風起》音樂再度獲得提名肯定亦極不易,主要還是亞洲作品鮮少進軍歐美,所以入圍機率不高,宮崎駿作品是少數行銷全球的亞洲片,久石讓的聽見率就遠高過其他作曲家,華人音樂家要想獲得注意與重視,最終還是要看影片能否行遍全球,心血才不致埋沒在片海之中了。

 

以下就是今年的入圍名單:

年度電影音樂(FILM SCORE OF THE YEAR

屍變(Evil Dead)》作曲:Roque Baños

《關鍵琴聲(Grand Piano)》作曲:Víctor Reyes

《地心引力(Gravity)》作曲:Steven Price

《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作曲:HowardShore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作曲:Abel Korzeniowski

 

年度電影音樂作曲家(FILM COMPOSER OF THE YEAR

Roque Baños

Laurent Eyquem

Abel Korzeniowski

Steven Price

Brian Tyler

 

年度新秀作曲家(BREAKOUT COMPOSER OF THE YEAR

César Benito

Sarah Class

Alexander Ebert

Laurent Eyquem

Steven Price

 

年度最佳戲劇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DRAMA FILM

《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La Migliore Offerta])》作曲:Ennio Morricone

《偷書賊(The Book Thief)》作曲:John Williams

《內戰之痛(Copperhead)》作曲:Laurent Eyquem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作曲:Abel Korzeniowski

《二月之夏(Summer in February)》作曲:Benjamin Wallfisch

 

年度最佳喜劇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COMEDY FILM

《重點是我愛你(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 [No Se Aceptan Devoluciones])》作曲:Carlo Siliotto

《奧賽碼頭(Quai d’Orsay)》作曲:Philippe Sarde

《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作曲:Theodore Shapiro

《大明星世界末日(This is the End)》作曲:Henry Jackman

《情慾維那斯(Venus in Fur [La Vénus à la Fourrure])》作曲:Alexandre Desplat

 

年度最佳冒險驚悚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N ACTION/ADVENTURE/THRILLER FILM

《關鍵琴聲(Grand Piano)》作曲:Víctor Reyes

《鋼鐵人3Iron Man 3)》作曲:Brian Tyler

激情Passion)》作曲:Pino Donaggio

紅寶石:時空戀人Rubinrot)》作曲:Philipp F. Kölmel

《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作曲:Angelo Badalamenti

 

年度最科幻恐怖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FANTASY/SCIENCE FICTION/HORROR FILM

《逃離明天(Escape From Tomorrow)》作曲:Abel Korzeniowski

《屍變(Evil Dead)》作曲:Roque Baños

《地心引力(Gravity)》作曲:Steven Price

《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作曲:Howard Shore

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作曲:Michael Giacchino

 

年度最佳動畫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N ANIMATED FEATURE

《古魯家族(The Croods)》作曲:Alan Silvestri

《森林戰士(Epic)》作曲:Danny Elfman

《冰雪奇緣(Frozen)》作曲:Christophe Beck

《飛機總動員:打火英雄(Planes)》作曲:Mark Mancina

《風起(The Wind Rises [Kaze Tachinu])》作曲:久石讓

 

年度最佳紀錄電影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DOCUMENTARY FEATURE

《非洲(Africa)》作曲:Sarah Class

《下毒姐妹(Anne & Alet)》作曲:Mark Rayen Candasamy

《我們的北海(Die Nordsee: Unser Meer)》作曲:Oliver Heuss

《哥倫比亞太空梭:希望之旅(Space Shuttle Columbia: Mission of Hope)》作曲:Blake Neely

提姆的維梅爾Tim’s Vermeer)》作曲:Conrad Pope

 

年度最佳電視影集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TELEVISION SERIES

《榮譽時刻(Czas Honoru)》作曲:Bartosz Chajdecki

《達文西惡魔(Da Vinci’s Demons)》作曲:Bear McCreary

《時間裁縫師(El Tiempo Entre Costuras)》作曲:César Benito

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作曲:Ramin Djawadi

《伊莎貝拉一世(Isabel)》作曲:Federico Jusid

 

年度最佳電玩及互動媒體音樂(BEST ORIGINAL SCORE FOR A VIDEO GAME OR INTERACTIVE MEDIA

刺客教條4:黑旗Assassin’s Creed IV: Black Flag)》作曲:Brian Tyler

超能殺機:兩個靈魂Beyond: Two Souls)》作曲:Lorne Balfe

英雄連隊2Company of Heroes 2)》作曲:Cris Velasco

木偶歷險記Puppeteer)》作曲: Patrick Doyle

記憶駭客Remember Me)》作曲: Olivier Deriviére

 

最佳重發電影配樂(BEST ARCHIVAL RELEASE OF AN EXISTING SCORE OR RE-RECORDING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作曲:Henry Mancini

《七號皇庭(QB VII)》作曲:Jerry Goldsmith;

《屠龍計畫(The Salamander)》作曲:Jerry Goldsmith

《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作曲:Jerry Fielding

《執法悍將(Wyatt Earp)》作曲:James Newton Howard

 

最佳重錄現存電影配樂合輯(BEST ARCHIVAL RELEASE OF AN EXISTING SCORE-COMPILATION

《異世奇人五十周年合輯(Doctor Who: The 5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作曲:Various Composers; Silva Screen

《致命武器全集(Lethal Weapon Soundtrack Collection)》作曲:Michael Kamen, Eric Clapton and David Sanborn; La-La Land

Michel Legrand精選輯(Michel Legrand Anthology)》作曲:Michel Legrand (Universal/Écoutez le Cinéma!)

Varèse Sarabande卅五周年紀念輯(Varèse Sarabande: A 3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作曲:Various Composers; a(Varèse Sarabande)

X檔案第二集(The X-Files: Volume Two)》作曲:Mark Snow; (La-La Land)

 

年度電影音樂品牌(FILM MUSIC RECORD LABEL OF THE YEAR

Intrada Records, Douglass Fake and Roger Feigelson

La-La Land Records, MV Gerhard and Matt Verboys

Moviescore Media, Mikael Carlsson

Quartet Records, Jose M. Benitez

Tadlow Music, James Fitzpatrick

 

年度最佳電影音樂創作(FILM MUSIC COMPOSITION OF THE YEAR

《偷書賊》的The Book Thief」作曲:John Williams

《逃離明天》的「The Grand Finale」作曲:Abel Korzeniowski

《屍變》的「Abominations Rising」作曲:Roque Baños

《哈比人:荒谷惡龍》的「Beyond the Forest」作曲:Howard Shore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A Thousand Times Goodnight」作曲:Abel Korzeniowski

齊拉大師:琴韻動我心

波蘭電影大師華依達(Andrzej Wajda)曾經這樣形容過波蘭音樂大師瓦謝奇.齊拉(Wojciech Kilar,1932-2013):「我和許多作曲家合作過,但我最敬佩齊拉。因為他的音樂不但總是能吻合劇情,還能替電影增添迷人旋律。」

閱讀全文 齊拉大師:琴韻動我心

鐵獅玉玲瓏:創作迷航

一場戲,往往就決定了電影的成績。這句話適用《傑克萊恩:詭影任務》,也適用澎恰恰執導的《鐵獅玉玲瓏》。

這場戲在於林慧萍的鋼管舞。

請出林慧萍飾演玲瓏綜藝團團長林隆(許效舜飾)的太太,原本是可以大做宣傳的噱頭,結果卻僅是匆匆帶過,是不是林慧萍?有沒有林慧萍?似乎都無關輕重,那又所為何來?

其次,林慧萍的主戲在於那場鋼管舞,劇本的設定是讓玲瓏綜藝團的歌舞才藝有了更炫人的展演空間,畢竟屬於傳統民俗技藝的醒獅團競爭魅力已經遠遜綜藝團的勁歌熱舞,這亦是鐵獅玉玲瓏》試圖討論的老團如何新生的主題。「鐵獅堂」

一開場就慘敗給玲瓏綜藝團,甚至烈火毀陣的殘酷現實,都標示著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無力迴天。

可是,做為玲瓏綜藝團的當家台柱,林慧萍千呼百喚始出來的鋼管舞蹈,理應是全片高潮,然而,入目的盡是遠景,也就是舞姿固然曼妙,卻看不到臉部表情,亦即舞台有人,卻不知是誰。替身取代本尊的表演,或許是現實的無奈,卻也讓林慧萍的魅力頓時消失無蹤,亦即這位前歌壇玉女的「跨界」表演有如夢幻泡影。

林慧萍如果真能跳鋼管,導演怎會不充份利用?林慧萍如果不能跳,導演何不改劇本?不用,亦沒改,導演的臨場權變功力,當然被備受質疑了。

ld007.png

鐵獅玉玲瓏》的劇情太像《鬥陣》(同門師兄弟因為誤會拆夥,各自打拚,最後再攜手合作),固然是劇本設定的罩門之一,但是林隆會與師兄陳金鐵(澎恰恰飾)分手的關鍵不就在於那封沒有送出手的情書?林隆從一往情深的苦戀到後來的坐擁嬌妻林慧萍,其中的心境變化,難道沒有更多著墨空間,讓人物內心有更多立體刻痕?慮不及此的劇本,就讓相關人物的塑造更加扁平化了。

至於陳金鐵愣頭愣腦了大半輩子,直到後來被人點化,才發現自己對創團人女兒呂美枝(苗可麗飾)情有獨鐘,看著她在屋簷上曬晾物件的身影,竟然看癡的春情大發,固然可以解讀他的單純,但是老大不小了,還如此涉世未深,又如何帶領老團蛻變呢?

ld012.jpg


老一代的戀情,不是老套,就是語焉不詳,新一代的戀情其實也好不到那兒去,柯佳嬿是鐵獅堂的擊鼓手,姚元浩則是現代舞的夢想家,傳統鼓如何擊出現代舞韻律,讓舞者鳳舞九天?原本可以是他們樂舞定情的美妙契合,只可惜,音樂設計未能端出一盤好菜,姚元浩後來把現代舞溶入舞獅的表演,也虎頭蛇尾,沒有更讓人眼睛一亮的設計。技藝如此,諸如羅密歐與茱麗葉「樓台會」的偷情記,既少了危機,也少了動情元素,一顆石頭落下,卻水波不驚,讓人氣乏。

真正的關鍵在於鐵獅玉玲瓏》對醒獅表演的研究不夠深入,以致於只看到梅花椿上的練功戲,卻看不出關鍵眉角,亦即熱鬧有餘,門道不足,所以最後也只好以凌空救人的仁義之情來個意外狙擊,形成主戰場不求戰功,卻另外在小戰場上做英雄,難免也難人愕然。

ld013.jpg

鐵獅玉玲瓏》過去在電視上最讓人驚豔之處在於懂得把俗諺、諧趣和人生智慧融合得恰到好處,既有言語上的滑溜便給,還有幽默急轉彎的搞笑功力,但電影先被兄弟之爭的劇情框架給綁綑限制住了,澎恰恰與許效舜又忙著各自要以台詞交代劇情,他們最擅長的唇齒遊戲,最後還是只能回歸劇終字幕時的舞台表演讓人重溫舊夢,但是那是往昔的《鐵獅玉玲瓏》,又與電影中另起爐灶的鐵獅堂再無關連了,創作迷航,就是《鐵獅玉玲瓏》最大的罩門了。

傑克萊恩:意外何其少

一場戲,往往就決定了電影的成績。改編莎士比亞作品有模有樣的Kenneth Branagh,這回要把已故知名小說家Tom Clancy一手打造的冒險英雄Jack Ryan換上新裝,卻明顯馬失前蹄。

《傑克萊恩:詭影任務(Jack Ryan: Shadow Recruit)》的問題不在第四代的「Jack Ryan─Chris Pine其魅力比不比得上前代Alec BaldwinHarrison FordBen
Affleck
,亦不是美國CIA花了十年培養他從財經臥底,終能發掘俄國野心份子陰謀的劇情合不合理,而是在於Chris Pine終於踏上俄國國境,前往接機的Nonso
Anozie
竟然在他進駐旅館房間之際,就開槍射殺他的劇情安排。

Jack Ryan俄國行的目的在查賬,只因Kenneth Branagh飾演的Cherevin集團名下多個賬戶資料有異,殺掉他,當然是想掩滅線索,好遂行炒作美金,導致金融崩盤的陰謀,這場戲其實是場啟蒙戲,受過海軍陸戰隊訓練的Jack Ryan當了十年秀才,唯有透過生死交關的刺激,才能啟動潛能,進化成為CIA的精兵。Chris Pine在浴室中幹掉Nonso Anozi的戲,讓他正式晉身為CIA的殺人機器,他的氣喘吁吁,以及雙手沾上血腥的不適應,堪稱是秀才變成兵的精彩表演。

jackryan017.jpg

但是,全片的最大矛盾也在這場戲。Nonso Anozi執行的是Cherevin交代的任務,明明都已進駐旅館了,怎麼會突然就消失無蹤了呢?CIA就算神通廣大,可以幾小時內就將被子彈打得鏡裂牆破的房間恢復舊觀,但是那間飯店可是Cherevin的地盤,有人失蹤,有人進出修繕,Cherevin集團如果毫無所悉,是否意謂這個集團也不怎麼利害?偏偏,Jack Ryan的女友Keira Knightley趕至旅館查勤時,一舉一動卻又全為Cherevin集團所掌控,甚至成為邀宴人質。

《傑克萊恩:詭影任務》的劇本盲點是把Nonso Anozi的失蹤當成喝醉酒溜班了事,問題在於Cherevin都敢單挑美國了,既已下達誅殺令,豈有再放Jack活口之理?Cherevin都已解決了帳戶問題,又何必虛與委蛇?甚至再接受Jack的邀宴?壞人不夠壞,手段不夠狠,反派的力道就徹底弱化了,再碰上CIA的神偷本事,隨便就可以扒走他的錢包,再放回錢包,Cherevin還算精明幹練的魔王嗎?

jackryan003.jpg

貪慕女色是劇本替Cherevin設定的人性弱點,目的是要讓Keira Knightley飾演的Cathy有機會色誘Cherevin,一位專業醫生如何勝任CIA的任務,是沒有選擇的不得已下策?還是隨機應變的權宜措施?看到美女就繳械的Cherevin是不是也太容易上鉤了?這種反派,有任何的威脅嗎?既然Cathy都已近在咫尺,這位老色鬼究竟想什麼呢?好色卻不急色的Cherevin所為何來?

而且,Cathy一看見Cherevin的蠟黃皮膚,就斷定他病情嚴重(這解釋了Cherevin鋌而走險的動機)偏偏Cathy又熟悉俄國文學,聊起「高加索詩人」Lermontov的詩句又能朗朗上口,感性與知性特質都如此強猛,固然構成了Cherevin興味盎然,願與美女交談的動機,卻又明顯違逆了他風燭殘年的體力狀態,更何況這場晚宴還是在「大事」啟動的前夕,Cherevin如此不識大體,又如何成就大事?諸如此類的劇情與性格缺失,都讓《傑克萊恩:詭影任務》欠缺了迷人的說服力,再加上動作場景與場面調度,遠不如《不可能的任務(The Mission
Impossible Series
)》與《神鬼認證The Bourne Series》,美俄冷戰的劇情也欠缺合情入理的解釋,《傑克萊恩:詭影任務》未能承接Jack Ryan的前輩作品,再創新英雄魅力,也就一點不讓人意外了。

jackryan018.jpg

唯一讓我意外的是前輩芭蕾舞星Mikhail
Baryshnikov
也在電影中客串了兩場林中會談戲戲。他飾演的俄國高官,以「一切都是為祖國」之名,交付任務,卻又矢口否認,一意撇清的戲份,充滿政治指涉,但是我腦海中憶想的卻全是他在《飛越蘇聯(White Night)》中虛與委蛇,終能投奔自由的精彩舞藝,電影人生,一切都是戲,只有請看戲的人別太過認真了。

02月08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insideld007.jpg

音樂電影向影迷打招呼的第一招就是音樂,音樂電影的音樂如果不能吸引你,就失了顏色與樂趣。

美國導演兄弟檔Ethan CoenJoel Coen是很有品味的創作搭檔,他們的最新作品《醉鄉民謠》用Hang Me, Oh Hang Me」這首曲子做開場,樂音浮響之際,我就已經完全進入電影設定的情境了。

《醉鄉民謠》的時空設定在1961年的紐約,每個年代都有很多會唱歌的人,以及很想唱歌的人,最終出名的卻相當少,那個年代,有一個小酒館給想唱歌的人初試啼聲的機會,電影中的男男女女都在那個酒館中獻藝,盼有人賞識,則自己有機會出人頭地。

有歌星夢的人,手上如果能夠握有船員證與歌手證,你會看重那一證?你又要靠那張證照過日子?很多人追求夢想,可以填飽肚子的苦差事,就權且當做生活保險好了,一旦兩者皆告落空,不也就只能Blowing In The Wind了?

《醉鄉民謠》有一隻戲分不輕的貓,貓跑了,男主角要拚命找貓,因為它是承諾,是生活的續約保証;對貓如此用心,對自己的孩子呢?不敢生,因為養不起,卻管不住慾望,生了,卻不敢承擔,落跑了。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愛情,與我們所認知的歌手人生,有多少落差?人生的真相有如風中的歌聲了。

使用音樂: 醉鄉民謠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La vie d’Adèle)》

ade095.jpg

動人的愛情故事永遠牽動人心,不管它是異性之戀,同性之戀,姐弟戀,老少戀,曾經愛過,終於分手,驀然回首,是感恩?還是傷害?

電影的女主角Adèle曾經像一般女孩一樣,先走傳統的路:異性戀,但是沒有喜悅,只有失落,一旦要求分手,終究要傷害對方。

那一天,她遇見了一位染有一抹藍色頭髮的女孩,就這樣開啟了同性戀情,這一回,她知道了愛情的滋味,可以那麼激烈,可以那麼刻骨銘心。

然而,就像所有的愛情一樣,曾經濃烈,終究平淡,到了審美疲勞之際,少了關心,少了感動,多了誘惑,當所有的優點都已失了優勢,缺點與不足就會被挑剔的情人給逐步放大了。

愛人都會彼此傷害,愛人亦會深情懷念。看到人家好,難免傷懷,有多少真心祝福?

使用音樂: 愛情賞味期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電影音樂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提名的五部作品介紹

《偷書賊(The Book Thief)》 – John Williams

《地心引力(Gravity)》 – Steven Price

《雲端情人(Her)》 – William Butler  Owen Pallett

《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 Alexandre Desplat

《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 Thomas Newman

風格各不相類,誰能出線?我還真難預測。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大稻埕》

 

da777.jpg

這是一部賀歲電影,但是豬哥亮穿梭時光,從2014年回到1923年,時光的錯置,愛情的錯置,另外有了歷史的深度。

電影想講兩個重點:

第一,大稻埕在九十年前,曾經是繁華街市,昔日情貌,要如何重現?本片的音樂選擇,有古典的回顧,亦有顛覆流行的新編嘗試,林強的「向前行」回到九十年前,同樣可以創造流行,那是多美的人生? 

第二,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如何爭取自己的權利?殖民者永遠先從語言和文化下手,反敢的人們要如何大破大立?民運前輩蔣渭水又要如何挺身對抗?

使用音樂:《破曉:大稻埕的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