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間大法師:王牌至尊

如果沒有什麼話想說,靜靜不說話,或許不會惹人嫌。

我相信,Tim Burton想透過《陰間大法師2(Beetlejuice, Beetlejuice)》告訴大家:他還是36年前的他,還是那位愛搞怪的手工動畫師,寶刀未老,也不想老。

然而,他也只做到「溫故」,在「舊雨」粉絲圈中取暖,不能「知新」,也就難以吸聚「新知」了。

《陰間大法師2》最大魅力來自不老的兩大王牌:Michael Keaton的Beetlejuice和Bob-那位小頭縮頭大顆呆。如果不要東扯西扯,硬帶出那麼多支線角色,佔掉無謂篇幅,多一點Beetlejuice恩怨情仇大清算,也許Monica Bellucci飾演的復仇前妻Dolores,就不會雷聲大雨點小,曇花一現就嘎然而止,可惜了她用針線及釘書機接回去的破碎身軀(那是Tim Burton 最出名的註冊商標啊!)

同樣地,看過William Dafoe在《可憐的東西》中的變形化妝術,他在《陰間大法師2》的造型就少了趣味,只剩他是演員,不是警探的冷笑話,依舊有著Tim Burton 的黑色幽默。

只要有Michael Keaton,《陰間大法師2》就活力滿滿,這是對Michael Keaton的絕對肯定,大法師就是大法師;只要有Bob 出場,你就會忍不住想笑,這也是對Bob 的絕對肯定。然而,兩人的戲份太少,卻也說明了導演Tim Burton在敘事上明顯迷航,錯失了自己的經典焦點。

不過,替鬼屋包上黑紗做告別式會場,還真是神來一筆,就像靈魂列車的單程車票一般,就像片尾慎重其事為Bob 致哀一般,黒到讓人想捧腹,Tim Burton 還真的是黑色笑話的黑暗王子。

當然,用音樂歌舞片來檢視《陰間大法師2》 ,還是得肯定導演Tim Burton的「溫故」才情,從「Tragedy 」、「MacArthur Park」、「Soul Train」到「Day-O」,音樂響,群鬼舞,就是瘋狂好看,36年前的Tim Burton即使還在原地踏步,他還是那位瘋狂動畫師,就讓他永遠停格在美好的昨天吧。

鳥人啟示錄:怪獸趣味

墨西哥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在《鳥人(Birdman)》中埋伏了不少趣味小梗,而且還能搔到好萊塢癢處,投資大亨再有意見,眼看電影名利雙收,往往也只有睜隻眼,閉隻眼了。

首先,片名是《Birdman》,你卻很容易想到《Batman》,《Birdman》與《Batman》既押頭韻,又押尾韻,甚至電影中真的有位神龍見首不首尾,說來就來,說起就走,口水比汗水更多的Batman絮絮煩煩地賣弄低沉嗓音,消遣著男主角Michael Keaton,更忙著拆穿他的假面具。

Michael Keaton在1989年就演過大導演Tim Burton執導的《蝙蝠俠(Batman)》,他飾演的就是這位黑頭巾黑眼罩黑衫黑褲黑披風的黑暗騎士,著名影評人Roger Ebert當年的評論開場白,一下就戳破了該片困境:「拍片的人沒人開心,看片的人也看不出什麼樂趣(The movie’s problem is that no one seemed to have any fun making it, and it’s hard to have much fun watching it.)。」

四分之一世紀下來,《蝙蝠俠》系列一拍再拍,Michael Keaton演完兩集,就沒人再找他了,《Batman》的風光往事確如昨日煙雲,剎那即過,難以再繼,Michael Keaton快速過氣,很難再有獨挑大梁的戲份,更難扮英雄了。

更殘酷的是,他的《蝙蝠俠》接班人George Cloony明明在《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 Robin)演得更爛,更沒扮相,票房更爛,但是人帥人氣旺,後來的星途發展,更不可同日而語,他還在載浮載沉,人家早已成為超級巨星了(中間另外夾了個Val Kilmer墊背)。

《Birdman》中會出現《Batman》,絕非偶然,更非瞎掰,唯有放到電影史的脈絡上去檢視,才看得出趣味。Batman的不請自來與冷嘲熱諷,那既是Michael Keaton的心魔魅影,亦是他的微妙心聲,理性與感性不時在他眼前拔河較勁,剛好顯現他期待東山再起,可是諸事不順,信心不足,終日忐忑難安的焦慮心情。至於房間裡的那張《Batman》的海報,既標識著他的昔日風光,亦強化了他擺脫不了一片紅星的昨日夢魘。

全片最瘋狂的註記當然就屬那位亞裔記者一聽到《Batman》,誤以為他要再拍續集,就腎上腺素直飆的莫名興奮,雖然那是調侃了語言不通的半吊子媒體,但再搭配一位不知羅蘭巴特為何人的年輕妹妹,Iñárritu顯然刻意把他闖盪好萊塢所見證的諸多怪現象全都滲透進《鳥人》的劇本了(更別提Michael Keaton是多麼畏懼劇評家,但被筆劍口刀逼到牆角邊時,還是會反譏說沒辦法創作的人,才去寫評論,只顧玩文字遊戲,就要斷人生路,自己卻一點風險都沒有,但是最後還是多麼饑渴地大聲誦讀評論文字……這類既愛又恨,難割難捨的曖昧情思,比對劇團經理見人說人話,見風轉舵,唯恐軍心渙散的牆頭草性格,《鳥人》其實又是一部百老匯、好萊塢都適用的「內幕」電影,尤其是對其他好萊塢明星品頭論足的褒眨用語(從《鋼鐵人》罵到《雷神索爾》),活脫脫就像隨手亂拋地雷,時時刻刻會引爆,夠讓熟悉掌故的影迷笑翻了腰。

不過,《鳥人》明明只是一個百老匯劇團從排演、預演到公演的歷程故事,卻還是有怪獸來襲、有爆破、有槍戰,有炸車、有升天,還要飛天…所有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場面「雛型」無一不缺,何以如此,又所為何來呢?

Iñárritu此處用了雙面刃,一方面凸顯好萊塢現實,主流觀眾就愛這味,透過幻想方式,讓一部藝文電影也能沾上邊,行銷就更便利了(君不見,《鳥人》的預告片裡就乒乒乓乓挾帶進這些畫面,唬得觀眾一楞一楞地,心想不知是多大規模的怪片?)!另一方面,文藝片都得如此混血,如此跨界,這種適者生存的新生代鐵律(你很難想像從柏格曼到阿特曼,這些熟悉劇場的前輩大師,如果活在當下,要如何存活了),不正是Iñárritu項莊舞劍的背後心思了嗎?

魔境夢遊:紅心大頭女

《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強項在美術,他的2010年作品最大的優勢與成就亦在美術。但是我關切的焦點,並不在美術場景的繁複層次,而在於畫龍點睛的表演人生。

 

《愛麗絲夢遊仙境》在1865年以小說形式問世後,七歲的小愛麗絲在免子指路下來到仙境的傳奇,早已深植人心,歷來亦曾有二十多次拍成電影的紀錄,從1903的默片版,經歷迪士尼的卡通版,到提姆.波頓的三D真人動畫版,新科技的成就都讓《愛麗絲》的傳奇有了更新風采。提姆.波頓既要重拍Lewis Carroll的小說,如果只是重新翻譯,其實是欠缺誘人趣味的,於是他做了兩個重要更動:首先,愛麗絲不再只是七歲小丫頭了,她是十九歲的待嫁女兒了;其次,要讓仙境變魔境,視效要讓人眼睛一亮。

 

第一個更動,部份成功,部份失敗。

01.jpg 

關鍵在於他選擇了21歲的新生代女星米亞.華西柯斯瓦(Mia Wasikowska)來擔綱飾演愛麗絲,她稱職嗎?如果看完電影後,你的腦海依然能夠清楚浮現她的容貌,回味她的對白,或許她的表現算是成功的,最佳範例就是《綠野仙蹤(The Wizards of Oz)》中飾演桃樂絲的茱蒂.迦倫(Judy Garland),不管女巫有可怕,稻草人和獅子有多討喜,憨厚可愛的桃樂絲就是能吸聚所有人的目光焦點。

 

偏偏多數人看完《魔境夢遊》後卻是腦袋空空,因為全都被就迷人的美術,還有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的瘋狂帽客,以及海倫娜.波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的紅心皇后給搶走了光采,甚至你對於愛麗絲到底嫁不嫁人的命運,都不關切了,又如何期待她能過關斬將,解決魔境危機呢?

 

主角失去磁力,電影的氣勢就少了一半。不過,好歹因為愛麗絲不肯任由母親安排嫁人,她的出走(不論是潛入地底/逃避現實,或者墜入夢鄉/藉以療傷),因此有了讓人理解與同情的心理邏輯,只可惜,她在地洞裡遭遇的人生情境,其實與這一場她必需拒絕的婚姻產生不了太多對話啟示,劇情不能呼應,就形成各忙各的空心結果了。

normal_ma_443.jpg的縮略圖normal_ma_506.jpgnormal_ma_509.jpg normal_ma_871.jpg

第二個更動則確實迷人,但是只要看見紅心皇后的造型,你我卻一定會想起愛搞怪的提姆.波頓在《星戰毀滅者(Mars Attacks)》中大玩特玩的明星狗頭遊戲,他把大明星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和莎拉.潔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的頭都給砍了下來,大玩狗頭人身或者人頭狗身的器官移植手術,看到巨星被導演惡整,觀眾都笑了,天衣無縫的特技合成,吻合了火星人來地球搗亂的主軸,科學家與記者的無知與荒唐亦全都完成了讓人捧腹的嘲諷。

 

《魔境夢遊》中同樣有著類似的人頭工程,只是主角換成了提姆.波頓的密友海倫娜,她飾演的紅心皇后,簡單來說就是大頭皇后,極其嬌小的身軀卻頂著一顆超級大頭,還有豔麗的煙燻妝,「大頭症」的權力焦慮症果然非常嚴重,掛在嘴上的那句口頭禪:「Off with their heads!/把頭砍下來!」既是帝王霸道威嚴,更有著大頭皇后的自卑後轉自大的心理,以致於瘋狂帽客一見到她的超級大頭都忍不住說:「我真想替妳縫製一頂!」至於腳酸時,高喊一句:「我的豬呢?」就會有小豬跑來仰臥腳上,讓她的雙足踩在豬肚上取暖熱敷的橋段,更是無厘頭到家的經典,凡有紅心皇后出場的場景,必有好戲可看,名義上雖是配角,其實才是主角,你能說提姆沒有私心嗎?

al02.JPG 

更重要的是,紅心皇后一點都不美,海倫娜早已脫離了《窗外有藍天(A Room Wiyh A View)》純情少女歲月,早已超越了刻板形象的局限束縛,早已確知青春不能永恆,藝術才能,所以早已接演過無數的反派邪女角色,愛人能替她打造全新模樣,讓人一見難忘,讓她得能躋身經典造型之林;她亦能恰如其份地替紅心皇后的眼神和體態渾然一體,更可說是相得益彰的精彩合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