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快樂:麻雀傳奇

觀看蓋瑞.馬歇爾(Gary Marshall)執導的浪漫青春喜劇《情人節快樂(Valentine’s Day )》時,我只有到了最後跑工作人員字幕時才哈哈大笑。

 

不是好酒沈甕底,而是導演和女主角願意開自己玩笑,而且搔到了癢處。關鍵人物就在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

 

《情人節快樂》的明星陣容雖然極其浩大,但是真正吸引我的只有茱莉亞.羅勃茲和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偏偏兩人從頭到尾沒有對手戲,各演各的,看不到兩代女星飆戲。

 

茱莉亞.羅勃茲其實只能算是《情人節快樂》中的一位小配角而已,全部演出也只有飛機上,洗手間,行李盤,轎車裡和兒子房間五場戲,雖然驚鴻一瞥,可是每一場戲都極其迷人,展現了巨星的強大磁吸能量。

 

戲這麼少,為何她願意跨刀呢?一直要到電影最後,茱莉亞.羅勃茲才回答了我的疑問:一切都是因為導演蓋瑞.馬歇爾。

 

1990年之前,茱莉亞還只是剛才竄出頭的小明星,卻以一部《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一鳴驚人,真的麻雀變鳳凰了,該片導演就是蓋瑞.馬歇爾。

 

做了大明星之後,茱莉亞的感情世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尤其是她臨陣脫逃,不做蘇特蘭夫人(原本承諾要下嫁給影星基佛.蘇特蘭了)的那段傷情記,更讓媒體窮追不捨,1999年,蓋瑞.馬歇爾把她的心路歷程拍成了《落跑新娘(Runaway Bride)》,由她自己現身說法,滿足了觀眾和媒體的窺伺欲,總算止息了風風雨雨的猜測與臆想。

 

距離《麻雀變鳳凰》二十年後,再度與蓋瑞合作,而且拍攝場景回到了洛杉磯,於是兩人都願意再來開《麻雀變鳳凰》一個玩笑,只可惜,這段掌故,戲院中的年輕人似乎沒有清楚接受到,只剩我一個老頭子笑得東倒西歪。

 

《情人節快樂》中的茱莉亞飾演一位派駐在外的美軍(看她穿軍服的樣子,就是本片的噱頭之一),她寧願搭乘十五、十六個小時的飛機,就是想回家與情人約會,她的癡情讓鄰座的富商男人布萊德利.古柏(Bradley Cooper)也深受感動。更迷人的是她的專業之一就是分析對手,從對方的一舉一動中整理出其個人特質與傾向,由於她言之有物,而且言必有中,讓古柏讚歎不已。

 

 

va001.jpg

前兩段的機上交談戲,有如一場知性火花,擦亮了很多人的期待,想要知道後續後展如何,是否又要演出一場富家男與平常女的戀情,蓋瑞這才展現了他的機巧手腕,古柏在機場行李間看到滿臉愁容的茱莉亞,知道她假期即將結束,卻擔心招不到計程車,會讓假期泡湯,於是慨然提供私人轎車給茱莉亞使用,感激莫名的茱莉亞於是主動貼頰相親,是的,男女之間,並不是只有愛情,友情的力量同樣也可以成為動人的主軸。

 

茱莉亞的愛人到底是誰?誰有這個力量讓她願意搭乘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只願見對方一面?答案要到戲院才知分曉,蓋瑞擅長的壓軸驚喜,確實在此時發揮了驚歎號功能。

 

不過,最美麗的壓軸還是要交給茱莉亞,就在轎子行經洛杉磯都著名的奢華名牌購物大道Rodeo Drive時,曾經告訴她:「我的老闆從來不借車給別人使用的,他對妳一定印像很好。」的那位司機不忘提醒她說:「我們剛行經Rodeo Drive,妳到過這裡購物嗎?」茱莉亞驀然回首,歎了口氣說:「有啊,多年以前,那真是個錯誤,天大的錯誤!」

 

vooip.jpg

 

vodtx.jpg

 

voef.jpg

Rodeo Drive正是二十年前,《麻雀變鳳凰》中茱莉亞飾演的妓女在富商李察.基爾(Richard Gere)包養下,瘋狂購物,品味升級的消費場所,電影瘋狂賣座後,茱莉亞從配角演員一躍而成大明星,從此呼風喚雨,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女明星,沒有《麻雀變鳳凰》,那有今日的風光?她為什麼要說那段往事是天大的錯誤呢?在《麻》中那是一位嗆俗妓女去逛精品店時,被店員羞辱,等到她有備而來,重返這家精品店時,得意洋洋回嗆勢利店員的復仇言詞,如今換了時空背景,重新聽到這句對白時,同樣說起這句台詞的人,竟然成了美國軍人,這是多神奇的戲劇錯置啊,撫今思昔或許就更有了今夕何夕,物是人非的多元連結與想像了。

 

最後這幾句對話,其實也讓茱莉亞.羅勃茲與蓋瑞.馬歇爾的廿年情誼清楚具現。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你又有多少機會能在二十年後回味自己當年的抉擇,重新面對自己說過的話,《情人節快樂》的壓軸戲,已經無關情人節,而是影史考古的歷久彌新再回味了。

情人節快樂:花的連結

好好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其實是商業電影最基本的需求,偏偏,世事難如預期,即使眾星雲集,也未必能組合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觀看蓋瑞.馬歇爾(Gary Marshall)執導的《情人節快樂(Valentine’s Day

)》,你很容易想起大導演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的《銀色性男女(The Player)》和保羅.哈吉斯(Paul Haggis)的《震撼效應(Crash)》,這三部電影的共同特質都是演員超多,各自有戲,但是透過「超連結(Hyperlink)」的手法,原本陌生或不相干的男女因而有了關連互動,甚至因而有了連結。

 

善用「超連結」手法,你會覺得編導好像上帝,可以隨意操縱演員和觀眾,信手拈來皆是文章,你會受到那種自信與自在感動,但是,「超連結」不屬初學入門就能奏效的一般功夫,要能發威,至少需要有紮實基本功或敏銳觀察力,而且還要有巧手慧心,苦工不可少,才情更是關鍵。

 

《情人節快樂》描寫的就是情人節當天發生在洛杉磯的愛情故事,關鍵戲份在於開設了「聖恩娜花坊」的年輕老闆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他才在情人節清晨向女友Jessica Alba求婚成功,意氣風發地來到花店應付也急著要情人節當天向情人表達心意的世間男女。

va003.jpg

 

選擇花店做為核心基地,其實是聰明的選擇,不論是正常的追求,或是秘密的愛戀,從買花、送花到收花,就有說不完的情愛故事。但若只局限在花坊中,未免又太過單薄,於是蓋瑞.馬歇爾又另外拉出了珍妮佛.嘉娜(Jennifer Garner)和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兩條副線,做為劇情向外彈射的動力能源庫。

 

嘉娜是小學教師,愛上了一位花心的心臟科大夫(由派崔克.丹契/Patrick Dempsey)飾演,她註定要備受煎熬,才能發覺愛情真相,卻也因此意外收到班上學生的情人節獻花,以及確定了和好友的真感情。當然,這位小學生的祖父母、媽媽和保姆亦都各自有不同的情人節傳奇。

 

va013.jpg

至於安.海瑟薇飾演的麗茲則有多重身份,既是破產學生,只能兼職做體壇經紀人的秘書,還兼任色情電話的口齒服務,但是她自己卻也和辨公室裡一位拘謹的小男生有著狂熱的激情,她的角色功能在於製造浪漫和混亂(浪漫是送給所有與她交往的陌生或熟識男人,混亂則是留給所有聽到她在情色電話中展現髒字才華的粗俗一面)。當然,從體壇經紀人身上,亦交代了體育記者、經紀人、球星和富豪的情愛世界。

 

va004.jpg

類似這種一條主線,兩條副線組合出來的萬花筒人生,原本是許可花色繽紛的各種可能,然而稍有不慎,卻也可能立即穿幫。例如花心醫生到花店買花送給妻子和情人,偏偏,艾希頓.庫奇卻和他的情人珍妮佛.嘉娜是貼心夥伴,庫奇立刻面臨著要不要透露真相的尷尬(理論上,花店老闆絕對不能透露客戶的秘密),問題是嘉娜才剛和庫奇見過面,也才打過電話給宣稱要上飛機的醫生男友,這位醫生也才剛回到家和妻女相會…時序上的錯亂,讓觀眾心頭留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問號,破壞了全片的邏輯順序。

 

更大的漏洞是,庫奇既知醫生要送花給嘉娜,更沒有理由不知道小學生也是同樣要送花給嘉娜,只幫醫生送花,卻忽略了小學生,可以解釋成是故意留一手的意外驚奇,卻也禁不起專業檢驗,那是明顯的穿幫。

 

至於嘉娜飛往舊金山查探真相,又如何趕回洛杉磯到醫生夫妻的晚餐餐館去兼任點菜服務生,當場拆穿醫生真面目,導演已經來不及兼顧時間的合理性了,只能一廂情願去完成這齣閹掉豬睪丸的誇張鬧劇,當然,就更無暇兼顧那位一路無辜,莫名跟著受辱的醫生夫人心情了。

va019.jpg

 

「超連結」的敘事法要能動人,關鍵在於導演有一顆清楚明白的心,站在高處,清楚明白下出每一步棋,才能亂中有序,讓人驚歎,否則就是一團混亂,不知所終,《情人節快樂》導演蓋瑞.馬歇爾所站的位置,顯然不夠高,所以混亂難免,但是至少他懂得從花店開始,從花店結束,用最老套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畫下句點,雖說招式用老,但畢竟是個句點。

狼嚎再起:大牌失敗作

看到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狼嚎再起(The Wolfman)》,你是不是就會把他連想成狼人之一?

 

看到安東尼.霍普金斯在《狼嚎再起》彈跳自如,活力四射的模樣,你會相信你的眼睛嗎?還是你肯定那一定是電腦動畫的效果?

 

wom05.jpg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相信多數人都會答:「是的!」這代表著《狼嚎再起》的劇情其實老套,沒有任何的意外;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同樣也是簡單明白,代表著《狼嚎再起》的場面設計完全拋棄了寫實考量,一切看起都是是虛,都是假,這正是《狼嚎再起》最大的致命傷。

 

好萊塢已經拍過無數狼人電影,此時再拍一部《狼嚎再起》意義何在呢?難道觀眾真的想看男主角班尼西歐.狄托羅(Benicio Del Toro)如何從正常人蛻變成為狼人的突變過程嗎?狄托羅從來不是帥哥,五官其實有點怪異,看他詮釋狼人,影迷會驚訝震動的部份其實不多,更慘的是那種手腳巨變的特效歷程,並無新意,一切都是眼熟的東西重新再搬演一次,卻毫無精進之處,唯一還可以勉強算是美妙之處可能只有狼嚎時的雄厚嗓音了。

 

一部已經失去意外的驚悚冒險電影,你又如何期待觀眾看得興味盎然呢?

 

wom13.jpg

劇情漏洞百出,更是《狼嚎再起》不堪卒睹的罩門。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陶伯特伯爵早年因為在興都庫什山探險時被狼人咬過,從此成了貴族狼人,靠著祖產豪宅做掩護,偷偷在滿月時分,狼性大發,殺害過許多人,包括他的妻子及次子班,但也直到班被狼人殺害,狄托羅飾演的長子羅倫斯才從倫敦趕回家調查真相,不幸卻又被咬上一口,成了二代狼人。

 

我不厭其煩地述說劇情大綱,目的就在探索劇情的空洞與盲點,寫信給羅倫斯求救的是班的女友葛溫(由Emily Blunt飾演),班慘死,葛溫卻沒有太多傷痛,反而在羅倫斯表白說他很羨慕弟弟有此女友時,就能打動葛溫的心,快速「弟終兄及」,我並不排斥一見鍾情的愛情,問題在於全片沒有鋪陳他們愛情的轉折,反而是看過班的遺體慘狀的人,絕對只有悲憤,如何再談情愛?他們的愛情既欠說服力,後來的開槍解脫豈不更像自說自話了?

 

wom30.jpg

更讓人不可置信的是弟弟死狀如此淒慘,陶伯特夫人的死相又好得到那裡去呢?殺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對兄弟當時不查,時隔多年之後,才由離家多年的羅倫斯來追查真相,如果你相信這種邏輯,這對兄弟不是白癡,就是懦夫,而羅倫斯第一次亮相時,正在倫敦舞台上演出《哈姆雷特》,正拿著骷髗頭喃喃自語,他或許正是這麼一位優柔寡斷的怯懦王子,才會逃避現實,但是這種性格的人,明明又已經雙手沾滿血腥,又如何能夠快速征服了葛溫,而且只憑著吉普賽女郎的一席話,就願意冒生命危險來救情郎,卻又因為眼見郎君已變狼人,又急著逃命,逃到懸崖邊時才又情話綿綿想要喚醒狼人本性,這款愛情,當然是一廂情願的愛情,不可能感動,更沒有震動了。

 

《狼嚎再起》的不堪,元兇在於劇本殘缺漏隙太多,再加上從金像獎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到金像獎男配角班尼西歐.狄托羅個個有氣無力,只是把台詞背完而已,毫無光彩可言;至於Hugo Weaving飾演的蘇格蘭警探,同樣也好像得到了大頭症,既無料敵機先的本事,連埋伏設阱陷都搞得一塌糊塗,你不禁要格外懷念起他曾經在《駭客任務(The Matrix)》打得男主角無處可躲的史密斯探員的身手了。

 

wom35.jpg

一成不變,一無是處,就算是我送給《狼嚎再起》的結語了。你很難相信,本片的導演是拍過《野蠻遊戲(Jumanji)》和《侏儸紀公園第三集(Jurassic Park III)》的導演Joe Johnston,就像我亦不相信何以安東尼.霍普金斯要接演這樣的電影,自毀羽毛?月圓之時,人真的會做起很多自己想都沒想過的事!

狼災記:詩寫無情人生

田壯壯是一向堅持自己創作風格的中國導演,因為固執,所以寂寞,即使在商業市場上浮沈,但是他交出的作品,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手痕。

 

《狼災記》在臺北只賣出了十八萬票房,很慘,完全不符合投資和發行的金錢成本(那是製片在集資拍片前就已經確知的可能性,導演會走自己的路,未必合乎商業投資的期待),然而,影片的地位從來不是與票房畫上等號,《狼災記》或許清淡,卻有清香可在唇齒間流轉回味。

 

《狼災記》的故事以先秦邊疆為背景,電影裡庹宗華、小田切讓和Maggie Q(李美淇)三位主角的三段式劇情,一如田壯壯自己的定位:先是兩個男人的故事,繼而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最後則是男人和狼的故事,唯一在牽連的這三位主角面對生存時的人性轉變。

 

小田切讓飾演的陸沈康原本是畏血怯戰的軟弱之人,不適合當兵,更別說持刀殺人,卻在庹宗華飾演的張安良用刀鋒和鮮血激發下,體內的獸性逐漸抬頭,反而從怯懦的小兵成為獨當一面的將領,甚至單手扯著人質走上前線交換回了朋友。同樣是描寫戰爭扭曲人性的題材,《狼災記》並沒有太著墨於人性的蛻變,也無意陷溺在戲劇化的茁壯故事中來刺激觀眾,田壯壯只是透過光影變化與場面調度,重現古戰場的情貌,陸沈康拖著人質行走的直線動作,卻又穿插著往事憶述的多重時間跳躍,詩意的密度就在絕美的山河歲月與患難相惜的眼神中慢慢浸染開來。

 

 

wolf914.jpg

戰爭場面多數訴諸激情,田壯壯卻以冷靜的詩意做對照,他無意像《赤壁》那樣雕琢古戰場的場景(偏偏,那卻是譁眾取寵最有力的煽情手段),亦極度收歛了諸如「非你死,就是我亡」的戰爭控訴,在濃情熱血的傳統戲路中,田壯壯採取的卻是點到為止的神韻感受,刀光劍影固然不可少,卻只是提味,而非長期浸泡其中,重要的是,你卻可以從小田切讓的眼神中看到「棋子」兵士的疲累與無奈,至於繞在庹宗華脖子上的那綹繩子,更成為男兒悲歌的最佳註解了。

 

《狼災記》的詩情,有相當部份要歸功攝影指導王昱的匠心守候,日光夜景的拍攝手法,讓灰藍色調與冰寒世界有了精準的對話效應,但是山河景像畢竟只是點題一筆,關鍵的還是在於戲如何與自然景觀對話,從田壯壯特意安排的「狼風暴」特效場景就可以窺見他的功力。先是馬匹昂叫,不肯前行,遠方有黑影襲來,那是狂奔的狼群,觀眾正要以為那是一場狼災攻擊時,隨之而來的風暴,才是真正的大自然力量,直到風暴止息,小田切讓掙扎起身,回頭一望,屍橫遍野的悲涼場面,猛然之間就有了《狼災記》最強有力的「天何言哉」的生命肅殺控訴。

wolf6915.jpg

 

其實,正因為有這麼一個驀然回首的悵然一歎,小田切讓放棄軍旅,回到卡雷族女人Maggie Q身旁的決定,才有了頓悟後的人性溫度。

 

wolf6919.jpg

讓「死人」復活,應當是《狼災記》中最鮮明的斧鑿之痕。小田切讓避雪躲進了卡雷族的宅穴,卻意外撞見了喪夫後如同死人的Maggie Q,雖然異族,卻是孤男寡女獨處一室,從強暴到交歡的七天七夜,肉體的溫度和歡愉,軟化了所有孤寂和僵直的心靈與肉體,原本那可以是從陌生到相親的萍水相逢情,Maggie Q的容貌與肉身原本即有強大的磁性活力,在即將溺斃前夕捉住意外闖入男子的心路歷程亦很有說服力,偏偏,劇本卻硬要她提起卡雷族的異族交媾禁忌與狼族交媾一旦被人發現,就會一路釘咬,至死方休的羞恥心傳奇,為第三段的人狼大戰預埋伏筆,就難免講得太白了,在對白有限的《狼災記》中,這一段的絮聒,破壞了全片的精練美學,

 

wolf1692.jpg

詩意的特質在於意會,而非精準對位,第三段的狼匹交歡,就因為刻意要讓人看見,完全不寫實的「假寫實」,完全削弱了說服力,但是狼兒死纏,一路跟隨的如影隨形構圖,從鏡位到剪接,卻也展現了田壯壯處理驚悚戲的功力,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邀請作者導演來導戲,確實要先有心理認知,才不會出現投資落差。

艋舺:嘈嘈切切錯雜彈

 

讓音樂自然現身在電影角色的生活之中,蔚成自發感動的力量,其實是最高明的音樂處理,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如此,鈕承澤的《艋舺》亦有相等企圖與成就。

 

要討論《艋舺》的音樂,不妨先參考《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音樂處理。

 

《四海兄弟》描寫紐約布魯克林區四個猶太孩子混幫派的成長與背叛故事,其中之一的一位角色,隨身都會帶著一只排笛,躺在沙發上,就能吹奏出Ennio Morricone打造的主題樂章。這個設計的目的是讓音樂內化成為角色生活的一部份,自然生成,再進化成為主題迴響,而非外力配置硬添加上去的,效果就是不一樣。

 

其次,男主角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飾演的麵條,歷盡滄桑後,回到少年時期曾經隔著木板隙縫偷窺的小房間裡,重新看見了當年為之驚豔的珍妮佛.康娜莉(Jennifer Connelly)飾演的小美女黛博拉,留聲機傳出的沙啞樂聲,別具一種古老典雅的美麗,最宜表現小男生一見鍾情的環境勾魂樂章,音樂如此動人,佳人如此秀麗,一曲難忘的刻骨銘心,觀眾都明白了。

 

69.JPG

 

《艋舺》的音樂工程首先是建立時代背景的音樂氛圍,首先是要去尋找80年代的記憶座標,入選的「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與「愛情陷阱」,甚至「心事誰人知」等台語歌曲都具備了流行符號的印記,那是音樂總監配合電影劇情必定要去做的功課,基本上,音樂總監陳珊妮的努力,符合了基本需求。

 

但是真正的魅力,卻是在鳳小岳的吉他身上。

 

manga064.jpg

台灣流行音樂從1970年代校園民歌運動開始,人手一把吉他,傳唱自己的心曲,是最普遍的青年愛樂模式,即使角頭混混,也在吉他上找到音樂共鳴,其實是合情入理的帥氣性格,差別在於鈕承澤沒有在鳳小岳的吉他技藝上花太多篇幅,只取其形,不溺陷於其琴藝,他只是那個年代一位會彈吉他的孩子而已,只不過,他的吉他樂聲不但彈奏出太子幫成員的無聊青春心情,也可以用來襯顯他們上山習藝,正成為為黑社會成員的生命選擇。不過,鳳小岳的樂聲,其實只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急亂,並沒有「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柔情,但是琴聲弦動之際,卻很能呼應蚊子所說的:「我們踏入成人的世界,且一去不回。」那種莫名其妙,卻自以為盛大的浪蕩襟懷。

 

那種「出走,卻浪漫別具」的音樂感覺,跡近於《教父》中麥克避難西西里島故鄉,開始相親談戀愛的音樂處理,有異域風情,亦有遊子情懷,晃盪之間,給人既怡然又幽然的情思了。

 

manga063.jpg

《艋舺》的最後三分之一劇情走到了角頭傾軋,生不由己的角頭混混,各自要憑血性和歷練做出自己的決定,願意不願意,奈何不奈何,必需選邊走下去,沒有曖昧私混的空間,性格與環境對撞的悲劇,除了吶喊與血流,似乎已找不到更好的對應模式,這麼艱難的情勢,正好讓管弦樂的史詩氣氛開始發威,而且在血液噴灑如櫻花的時節才渲染上高潮,這樣的音樂氛圍與節奏,其實正是商業電影算計觀眾心跳節奏的最精準數列,味道對了,氣氛就出來了,動人的記憶亦就完成了,細剖《艋舺》的音樂節奏,其實是一堂很重要的商業電影音樂煽情術。

02月20日愛樂電台電影最前線節目內容

0220愛樂電台電影最前線節目內容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精彩dvd《第十四道門》

《第十四道門》基上是一齣童話傳奇,少女柯洛蘭(不細察的人則是直接叫她「卡洛琳」,從「柯洛蘭」到「卡洛琳」,名稱上的誤稱就是原著小說作者特別設計的少女不受重視,老遭誤解的寂寞心事)隨著父母搬到了一處叫做「粉紅宮」的新家,她的爸媽成天對著電腦寫作,忙著生計,無暇照顧她,只要她去點數新家所有有關藍色的門窗,因此才撞見了躲在牆角下的第十四道門。

co06.jpg

 

僅管如此,亨利.謝立克還是懂得運用針線美學來創造驚悚震撼,光是鈕扣眼睛的縫繡線紋,就同時給人陰險莫測,以及刺針穿透人體的痛苦連想,精準地傳遞出鈕扣家族的黑暗陰鬱

 

播出音樂:《第十四道門》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最新電影《奪天書》

 

這部電影首先吸引我的是一首歌,Barry GibbRobin Gibb打造詞曲,Al Green演唱的「你如何治療一顆破碎的心(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地老天荒之後還會想要聽這首歌,必定是有著讓人難忘的痛苦往事。the_book_of_eli_1.jpg

 

其次,本片的重點,一如片名,早已預告了和書有關,問題在於什麼讀什麼書,而聖經的妙用,則成為本片刻意用來對比的書籍傳奇。

 

播出音樂:《新娘百分百》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本周的節目要回味電影中的美食,請大家打電話來叩應,每一題,最新答對的朋友,我們會送聽友一張原聲帶cd。

 

0214.JPG

 

1.那一部電影和饅頭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食神》 02.《少林足球》 03.《功夫》 04.《無極》

2.那一部電影和泡麵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天外奇蹟》 02.《落跑雞》 03.《快樂腳》 04.《崖上的波妞》

 3.那一部電影和棒棒糖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食神》 02.《少林足球》 03.《功夫》 04.《無極》  

4.那一部電影和豆腐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親切─金子的復仇》 02.《快樂到死》 03.《春逝》 04.《原罪犯》

5.那一部電影和葡萄酒莊園有關?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黛妃與女皇》 02.《登峰造擊》 03.《尋找新方向》 04.《關鍵報告》

(題目和答案僅為參考,請以節目播出內容為主)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繼續回味電影中的美食,請大家打電話來叩應,每一題,最新答對的朋友,我們會送聽友一張原聲帶cd。

 

1.那一部電影和藍莓派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愛神─手》02.204603.《花樣年華》 04.《我的藍莓夜》

 2.那一部電影和豆子罐頭有關?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冰風暴》 02.《胡士托風波》 03.《綠巨人浩克》 04.《斷背山》

 3.那一部電影和荷包蛋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喜宴》 02.《飲食男女》 03.《臥虎藏龍》 04.《色,戒》

4.那一部電影和水煮蛋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贖罪》 02.《為愛朗讀》 03.《愛情誓言》 04.《愛情盛宴》

5.那一部電影和便當有關? 答案就在下列提示之中:

01.《海角七號》 02.《聽說》 03.《大事件》 04.《陽陽》

(題目和答案僅為參考,請以節目播出內容為主)

霍普金斯:大明星做畫

大明星的定義有很多種,其中之一,就是即使只是隨心所欲,卻動見觀瞻,舉手投足皆是新聞。

 

提到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多數人會想起《沈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中的「食人魔」漢尼拔博士(Hannibal Lecter),有的人則懷念他在《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中的內斂管家,不過,很少人會討論他在《狂愛走一回(Surviving Picasso )》中飾演的畢卡索,畢竟那是這位爵士演員少數的失手之作。

 

Hopkins-Art-011.jpg

雖然沒演好畢卡索,但在真實人生中,他可是先從2005年開始投身繪畫創作,在美國德州首府聖安東尼奧的畫展中,據說就已賣出了百幅畫作,然後去年又到加拿大多倫多開了畫展,這兩天則在英國倫敦的「27藝廊(Gallery 27)」舉行個人畫展,展出了他的七幅油畫和卅八幅紙上彩繪,年內可能還會轉到北京、東京和莫斯科開展,影帝會畫畫,原本是噱頭十足的影藝新聞,但是非常精擅於演出狂人的他卻不忘引述另一位狂人作家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的名言來明志說:「隨意作畫,快樂而死(Paint what you like and die happy.)。」

 

安東尼會演戲,眾所周知,但是諸如「人生七十才開始」和「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名言也都非常適合他,因為他到了花甲高齡後,努力嘗試生命中的其他可能,他先是苦學鋼琴,然後執起畫筆作畫,又在2007年嘗試挑戰電影文法,自編自導又自演,拍出了《隨心逐流(Slipstream)》,甚至還創作了一首The Masque of Time,由達拉斯交響樂團詮釋演出,最近的畫展則是他的另類藝文出擊了。

Picture 71.png

 

日前接受英國衛報記者訪問時,特別提到童年生活,他的父親是辛苦的麵包師傅,從早上四點就起床工作一直忙到晚上七點,累到回家就上床睡覺了,從不休假,儘管如此,他在老年也就拿起畫筆來作畫,他的母親也擅長畫花,或許有這種藝術基因和生命感動,他也就在行有餘裕之際,執筆畫出了韻味深遠的風景畫,以及刀法鮮明,用色沈黯的人像畫。以畫觀人,《沈默的羔羊》和《長日將盡》的兩極對立印像似乎都可以找到各自回響呼應的空間,滿耐人端詳細思的。

Picture 72.png

 

這篇訪談中提到兩段很有趣的論述,值得來跟大家分享。首先是他的麵包童年,做麵包師傅的老爸,常常就會丟一條麵包給他充饑,他卻是從不刀削麵包,直接就沾著果醬、奶油或細糖就吃了起來,他用「野蠻人」來形容自己暴飲暴食的模樣,或許就因此曾經在欲望的世界中有這麼狂野率性的經驗,他在電影中展現的「人魔」特質,就會激發觀眾對於惡魔的想像與戒懼,偏偏,這正是他走紅影壇的註冊商標之一。

Hopkins-Art-002.jpg

 

其次則是他對年輕演員的口條很有意見,認為當前的男演員或許個個精壯體面又性感,但是唸起對白卻是囁嚅不清,只會輕聲細語,完全沒有侃侃而談的豪情,他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教表演時,給學生的當頭棒喝就是:「你們講的話,我沒有一句聽得懂的,你又如何期待觀眾給你回應和共鳴呢?」他對年輕演員的建議則是:「清楚明白和勇氣!」因為含糊耳語只會惹人厭煩,口條分明,坦率直言,戲劇感情和人物性格才跳脫得出來。

 

這一堂表演課其實適合中外年輕演員參考,台灣演員的口條問題尤其嚴重,男男女女都一樣,但是似乎沒有太多人認真去學去改,大家依舊習慣把聲音「含在嘴裡」的含糊籠統,殊不知聲音模糊了,魅力也模糊了。

鈕承澤艋舺:瀟灑精算

Kuso小品進化成為動人史詩,不但是《艋舺》導演鈕承澤的巧思與妙技,亦是他在廝殺激烈的春節檔市場中勝出的企圖心。

 

美國導演柯波拉(Francis Coppola)的《教父(The Godfather)》傳奇雖然是從女兒婚禮開場,但是教父在街旁買橘子遭槍擊,卻是黑幫火拚高潮的前奏,熟悉《教父》脈絡的鈕承澤,在《艋舺》一片選擇了雞腿來開場,乍看有些無厘頭,卻因此有了新意,也使得男兒情義有了與台灣過去黑社會電影截然不同的切入觀點。

 

這種要停格就停格,要插字幕就插字幕的Kuso破題法,兼具了青春、浪漫的狂想氣息(很有日本導演行定勳力作《GO!大暴走》的狂野氣味),再搭配往復拉鋸的流暢敘事,鈕承澤確實找到了與新生代觀眾對話的文法;等到觀眾都已登堂入室之後,他再回歸黑幫爭鬥的史詩主流,就連挑剔的中生代影迷,亦能看得津津有味了。

 

是的,《艋舺》賣座,無關乎青春夢想的重建,亦難與台北市改造舊社區的強力行銷畫上等號,《艋舺》賣座,純粹只是因為鈕承澤會說故事,且有故事可說,讓觀眾看到了一部有想法,亦有內容的好看電影。

 

乍看《艋舺》前十五分鐘的戲,卻讓人有些提心吊膽的,原因是迎合市場的Kuso風格,其實有點嗆俗,可以博君一粲,卻很難持久,就像鳳小岳飾演的志龍一樣,囂張搖擺,卻也容易自暴其短,稍有不慎,就會墜入青春校園電影或是古惑仔電影的傳統框架之中。

mg5114.jpg

 

但是,沒有,《艋舺》的Kuso前戲只是調味,只是要帶出趙又廷飾演的蚊子從寂寞到認同的轉變過程,鈕承澤在處理最關鍵的跳牆戲時,故意留了一手,先只是介紹了他們的集體行動,終場前才又回顧趙又廷在攀牆前的猶疑與決志,讓「跳牆成一夥,青春不回頭」的行動有了最精準的對位符號。先是大刀斬切,快意揮灑,最後才來一記如雷灌頂的回馬槍,這種敢放敢收的剪輯手法,確已證明了鈕承澤懂戲會說戲的功力。

 

鈕承澤是台灣新電影時期的重要演員,但是那個時期的演員,除了楊惠姍之外,多數演員都只是導演的棋子,做了導演之後的鈕承澤卻懂得讓演員跳出來,《艋舺》的演員空間確實大過以往的台灣電影,這也是創造觀眾投射與共鳴的重要手段。其中,阮經天的表現更勝趙又廷,王識賢的韻味更勝馬如龍,算是全片最重要的關鍵人物。至於席曼寧和陳漢典的鋒芒亦極亮眼,甚至鈕承澤自己下海演出的外省掛角頭,也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楊清順更精準貼切(鈕承澤強在他的坐姿與眼神,得知兒子真相時的腳步聲,卻顯得亂蹄失控了)!

 

mg5110.jpg

如果說趙又廷的角色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直率與認真,阮經天的表現則像九轉迴轉般彎轉多變。首先,他的光頭造型在那個髮禁初開的80年代末期,在多數青年強力護髮變髮的年代裡,就顯得格外突出;其次,其他的演員都只會血性談話,只有他吐得出智慧語絲,不管是「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有一天你就會被他們弄死」或「想知道,就會知道」,所有的關鍵語句全都是他來說的;第三,他的情欲傾向,也是全片最詭奇的設計,所有的異性糾纏都與他無關,兄弟間的情義卻全賴他來串連(不管是洗背、代塗強力膠,或者出面頂罪)。至於整齣戲最見城府的設計當然就在於他沒有贅戲,也沒有贅辭,他被廟口角頭馬如龍打個半死,並非單純地只是老大教訓手下而已,暗含的權力鬥爭與歷史恩怨,才是牽動後續劇情的關鍵,至於他是為了復仇,還是志龍,還是廟口,才做出最後抉擇?同樣創造了耐思的曖昧空間。

 

台灣電影很少看見這麼有血有肉的角色雕塑,看得出鈕承澤對和尚這個角色的偏愛,而阮經天也沒有辜負與錯失這個機會;當然,趙又廷靠著他擅長的憤怒吼勁,保住了他的血性江山,沒有被阮經天把所有的戲份全都吃了乾淨,也算不容易了。

 

manga04.jpg

整齣《艋舺》的最大失誤,其實在於馬如龍的Geta角色,關鍵在於他頭戴浴帽出場的Kuso搞笑,以及在那卡西演唱時,張羅著年輕小輩的模樣。鈕承澤確實有意要顛覆前人模式,新塑「俗擱有力」的台灣角頭模樣,但是Geta角頭的豹變模樣,卻失去了必要的連結,你很難想像Kuso搞笑、家法嚴懲以及力戰群雄的三稜鏡如何折射在他身上,相較於其他角色的脈絡鮮明,Geta角頭反而是刻意混血反而混到面目模糊了。

 

manga082.jpg

 

《艋舺》的角頭談判戲也是味蕾精準的詮釋,《教父》中,馬龍白蘭度與五大家族的談判,就因為長子的多嘴,讓對方看出縫隙,而有了下手之心;《艋舺》的談判戲,其實也精準地運用剪接對比,把爾虞我詐與心浮氣燥的流動氣息都換算成演員的五官特寫,讓人一看就明白,但那卻是鈕承澤早已潛入角色與劇情核心,又浮出水面的消化結晶,看過這些場面調度,《艋舺》的魅力即已確然,鈕承澤瀟灑精算的導演地位亦已確然。

第十四道門:停格動畫

很多動畫,劇情主線並非絕對必要重點,《第十四道門(Coraline)》的故事就不算新鮮原創,但是精彩的美術,流暢的動作,卻讓劇情有些暗黑驚悚的《第十四道門》,提供了一種賞心悅目的喜樂。

 

美國知名動畫家亨利.謝立克(Henry Selick),向堅持走自己的路,1993年他才第一次拍電影,就完成了經典力作《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只是美國上映時,電影全名叫做《Tim Burton’s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故事、編劇兼製片提姆.波頓的名號太響亮了,使得多數人都直接認定《聖誕夜驚魂》是提姆.波頓的作品,渾然不知,該片的導演其實是正是行事一向低調的亨利.謝立克。

 

SE.JPG

 

亨利擅長的動畫風格正是《聖誕夜驚魂》最讓人驚歎的「停格(stop motion)」手法,搭配提姆.波頓古怪詭異的骷髏碎娃造型,以及丹尼.葉夫曼(Danny Elfman)才情華麗的音樂風格,創造了動畫片的異類經典,即使提姆在十二年後另外與導演Mike Johnson合作了《地獄新娘(Corpse Bride)》,亦未能耍脫《地》片高舉的美學障礙,只是原地複製而已,超越的工程,還是有待亨利自己來突破了。

 

《第十四道門》基上是一齣童話傳奇,少女柯洛蘭(不細察的人則是直接叫她「卡洛琳」,從「柯洛蘭」到「卡洛琳」,名稱上的誤稱就是原著小說作者特別設計的少女不受重視,老遭誤解的寂寞心事)隨著父母搬到了一處叫做「粉紅宮」的新家,她的爸媽成天對著電腦寫作,忙著生計,無暇照顧她,只要她去點數新家所有有關藍色的門窗,因此才撞見了躲在牆角下的第十四道門。這段開場戲,基本上近似了《龍貓》的破題:搬進新家的少女的新奇人生。

 

co01.jpg

 

第十四道門上了鎖,而且被磚牆給封實了,但是午夜夢迴時,柯洛蘭卻能在老鼠的牽引下,發覺門開了,而且在彩虹迴廊的誘引下,她攀爬了過去,乍看之下,迴廊通到是窗明几淨的另一個新家,有一對貌似她父母親翻版的神秘男女,熱情招呼著她,所有父母親對她的疏忽與遺忘,在她們的身上似乎全都得到了回報,差別在於她們的眼睛全由鈕扣縫成,她們的善意款待只是想誘引柯洛蘭離家,投靠她們,自願獻上眼珠,成為鈕扣家族的成員。柯洛蘭嚇到了,明白了,也拒絕了,卻也發現對方一旦計謀不得逞,就會牽累柯洛蘭的父母,把她們困在冰宮裡,闖下大禍的柯洛蘭此時就要類似《神隱少女》一般,憑著勇氣與智謀來救雙親;至於前述的探險則又有《納米亞傳奇》的影子了(神秘的異次元世界就在衣櫥深處)。

 

co04.jpg

 

許多童話故事都有相互參考發想之處,硬要說《第十四道門》雜抄《龍貓》、《神隱少女》或《納米亞傳奇》難免有些牽強誣賴,但是這種啟蒙勵志的繪本故事,卻又因為肩負著「珍惜現下擁有的一切,不要抱怨」的道德教誨,原本就很難有特殊新觀點來訴說新世代的傳奇,這正是《第十四道門》的致命罩門:前途再怎麼艱難,柯洛蘭還是有辦法能夠救出她最愛的人,意外不多,噱頭也就平淡了。

 

僅管如此,亨利.謝立克還是懂得運用針線美學來創造驚悚震撼,光是鈕扣眼睛的縫繡線紋,就同時給人陰險莫測,以及刺針穿透人體的痛苦連想,精準地傳遞出鈕扣家族的黑暗陰鬱,尤其鄰家小孩Wyborne就因不時洩露天機,就連分身模型也受到株連,嘴巴都給縫了起來,那種懲罰,那種痛苦,在他用著無辜又無奈的笑容陪伴著柯洛蘭去冒險,只能陪笑鼓掌,永遠躲在假面背後,不敢流露本心意願,更讓他的玩偶有著讓人心痛的無奈悲情。

 

co06.jpg

 

正因為美術造境超強,柯洛蘭的餐桌美食,讓人垂涎欲滴;B先生的馬戲團奇觀、兩位老太太的爆笑歌劇,以及冒牌爸爸創造出來的美麗花園,都是想像力與繪圖功力的奇觀妙想,也讓柯洛蘭的圓臉直髮薄身的造型有了立體縱深,她的追尋、失落與覺醒,撇開道德教誨的主題大道理不談,在在合乎了動畫電影天馬行空,無所不能的精神,從1992年的《聖誕夜驚魂》到2009年的《第十四道門》,量少質精畫又美的亨利.謝立克已經成功標示了他的動畫位階指標,只要再有作品問世,絕對值得注意,絕對值得觀賞,美國和英國影藝學院陸續給予年度最佳動畫片提名,絕非僥倖,只可惜,它的對手是更新鮮,更有活力的《天外奇蹟》,只能怨:「既生瑜,何生亮!」

 

co597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