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平平淡淡最是真

放輕鬆,說來容易做來難。

 

上場比賽的球員,必定全神貫注,要把一身本事在瞬間爆發時盡皆表現出來,因此,氣息加快,血脈賁張,肌肉緊繃,容不得絲毫閃失。

 

拍電影時,從助導、攝影、燈光到劇務,全都肅靜等候導演喊一聲:「Action!」時,那位演員不是一口深呼吸,就卯足勁來詮演了!是的,多數演員都會「賣力」演出,偏偏,一旦「用力」,肢體就僵硬了,就不自然了,一旦不夠自然,如何傳達真實的張力?

 

劉德華曾經在兩部電影中試圖以最放鬆的姿態來演戲,一部是《阿飛正傳》裡那位巡街的警官,一部則是《桃姐》中的少爺。可惜,《阿飛正傳》裡的光彩與鋒芒全讓張國榮給佔走了,但是你很難忘懷劉德華所飾演的那位獨自走在暗夜街燈下的那位警察。是的,《阿飛正傳》裡的他無非就是走過來,走過去,看似啥事都沒做的巡街人,例行公事處理得草木不驚,才符合了「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戲劇主題,明明好像什麼事都沒做,也沒演出,神韻卻是極其精準,淡而有味地點出了電影需要的角色力道,不增不減,極其允當。對照張國榮濃烈多戲的表演,劉德華的詮釋卻有如素樸的對照組,只可惜,我們多數人只愛看大戲,遇上看似無戲的表演,就難免忽略了其難度。asl103.jpg

 

後來的劉德華演戲都很用力,《無間道》裡遇上了柔軟度極高,眉宇間全不著力,卻另有心緒底韻的梁朝偉時,自然就給比了下去,得熬到《無間道》的第三集才能金馬稱帝,《桃姐》裡的劉德華則是靠著「鬆」字訣,才讓角色的人性溫度畢露無遺,人味得能四射,也才再度金馬得獎。

 

許鞍華在《桃姐》中安排給劉德華的主要場景在於自己家門,一般人回到家,不就是求輕鬆自在,卸下面具,自由自在,有了這個前提,他在家門裡就無需再神經緊繃,可以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可以悶想心事,可以嚷著想吃牛舌,可以手足無措,不懂得怎麼使用廚房用具,清風徐來,水波不驚的平凡人生,就在他那種有如微風吹拂的生活化表演中,得著了歲月悠悠的情懷,歲月怎麼流逝,風就怎麼吹,看似沒有用力,亦無需用力的人影行走,卻在輕飄飄的肉身運動中得著了微風輕拂的自然力道。

 

其實,劉德華應該感謝的是劇本對人情世故的無微不至,例如大製片的平常穿著有如修水電的工人,先是糗,繼而自我調侃,最終目的則是要突顯這個角色的平凡(隨便穿,隨意過)與不凡(有所為,有所不為);例如牛舌是有伏筆的(時隔多日後才又在冰箱裡發現,嘴硬不讓他吃牛舌的桃姐,其實早已悄悄滷好一鍋,而且又 是狐群狗黨起鬨發現的,最一起用電話向桃姐撒嬌請安,美味情、主僕情、照顧情,合情入理地得著了立體浮雕的功能);例如黃秋生是有伏筆的(既是老人院的老闆,亦是索討老屋的幫手,老友相逢的自在互動與哈啦情誼,就像平時閒居模樣);例如劉德華的電影人亦是別有註解功用的(《桃姐》的故事取材自香港製片李恩霖的自家故事,徐克與洪金寶客串演出靠唱和唬弄製片的電影導演,或者有鄒文懷現身的新片首映會,電影世界的真實素描,亦多添了三份寫實力道);例如劉德華母子隔房而睡,還會為電視聲音碎碎唸的生活挑剔,同樣得著了浮世情貌的素描力量……劇本提供了極其平常的生活細節,一如《橫山家之味》,今生今世的歲月印痕就在這些一點一滴中,建構出極有說服力的寫實情貌,可是劉德華一旦用力,就會失真,反而是靠著最輕鬆的肢體,才是最貼切的符號,才有了原來如此的動人力量。asl102.jpg

 

《桃姐》中需要用力的是飾演桃姐的葉德嫻,關鍵之一在於化妝,關鍵之二在於病痛,關鍵之三在於入境隨俗的人性觀察,化妝需要雕琢,病痛需要突顯,人情需要百般應對,要世故,亦要豁達,要噘嘴,亦要撒嬌,每一場戲都賦予全然不同的空間,全看她如何調整能量來畫龍點睛,事實上,她的節制與縱放,亦都拿捏得極其精準,無負所託的。

 

看得見的表演,世人容易喝采,看不見的表演,其實難度更高。因為低調還能存在,內歛還不會被喧囂給吞噬,還真要有七分火候,才能擋得住,才能禁得起考驗的。唯有放鬆,角色的戲份才會自然,唯有自然,明星的光彩才得能綻放四射,劉德華的《桃姐》啟示錄,其實另有人生境界的開悟了。

03月3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電影啟示錄

 

電影除了娛樂之外,還有啥功能?豐富我們的生活,應是最主要的功能,不論是知識的長進,或者生命經驗的傳承。

 

什麼音樂只要再度傳揚,你就知道奧運就要來了?

chariots-of-fire_l.jpg 

答案是1981年的《火戰車》,但是我們除了在2012年因為倫敦奧運即將來到,肯定會再聽到這部電影的主題音樂之外,或許,你完全沒有意料到,《火戰車》的音樂其實也可以用來註解林書豪的籃球奮戰精神。因為,從田徑選手到籃球員,他們在跑步或得分時,都可以感受到神的喜悅

 

同樣地,最近的熱門電影《飢餓遊戲》,也把生存遊戲簡單制約成為一場電視秀,

選秀節目只是人生的一場勝負,《飢餓遊戲》卻是直接剝削與壓榨參賽者的生命,這種寓言類比,不也是電影人生很有力的一種論述力量嗎?

 

同樣地,《雙面維若妮卡》中的女主角在人生最高峰時,唱出最美麗的女高音時就溘然長逝,不也曾在真實人生中有過很多讓人悸動的連結啟示嗎?

 

使用音樂:《火戰車原聲帶

《飢餓遊戲》原聲帶

《雙面維若妮卡》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溫莎公爵夫人

we006.jpg 

吸引我走進戲院看這部電影有四個原因:

01.    W.E.》的W.E.是華麗絲與英王愛德華的小名縮寫,重新認識他們的故事。

 

02.    導演是瑪丹娜,爭議名人,最能體會女人心嗎?真能拍出名人情意結嗎

 

03.    瑪丹娜啟用了波蘭作曲家Abel Korzeniowsk打造了非常華麗的音樂。

 

04.瑪丹娜選用了當代女子Wally溯尋追蹤Wallis的足跡來重現女人心聲,這種平行線的手法,能拍出多不一樣的韻味

 

使用音樂:《溫莎公爵夫人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溫莎公爵夫人

we008.jpg 

電影可以沒有聲音,卻不能沒有影像,音樂可以煽情,可以添香,但是太過耽溺,難免就太過甜腻了。Abel Korzeniowski所打造的主題音樂一般,單獨聆賞時,曲曲動人,但是瑪丹娜卻過度依賴音樂,不時就會來上一段,太滿了,聽了太多音樂,感官竟然就鈍了。

 

認識Abel Korzeniowski是這一段節目的重點,母親在波蘭克拉科夫歌劇院拉大提琴,他六歲亦開始學拉大提琴,攻得大提琴碩士學位。作品強調親切、詩意、感性;角色個性的音樂;他最敬佩菲力普.葛拉斯(Phillip Glass),因為他們都偏愛旋律的重覆,也很重視音樂的細節變化。

 

使用音樂:《溫莎公爵夫人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末日情緣Perfect Sense

 

我喜歡唸詩,因為詩的精緻語言密度,可以提煉生命精華,我喜歡有詩意的電影,因為會有餘韻無窮,深情款款。

 

今天節目中要和大家在《末日情緣》如夢似幻的琴韻聲中,分享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的詩作:《廣告》

 

我是一顆鎮靜劑,

我居家有效,

我上班管用,

我考試,

我出庭,

我小心修補破裂的陶器—-

你所要做的只是服用我,

在舌下溶解我,

 

你所要做的只是吞下我,

用水將我洗盡。

我知道如何對付不幸,

如何熬過噩訊,

挫不義的鋒芒,

補上帝的缺席,

幫忙你挑選未亡人的喪服。

你還在等什麼—-

對化學的熱情要有信心。

 

你還只是一位年輕的男╱女子,

你真的該設法平靜下來。

誰說

一定得勇敢地面對人生?

 

把你的深淵交給我—-

我將用柔軟的睡眠標明它,

你將會感激

能夠四足落地。

 

把你的靈魂賣給我。

沒有其他的買主會出現。

 

沒有其他的惡魔存在。

 

《末日情緣》是部探索感官及世紀怪病的奇片,因為全片兼具了哲學與詩意的愛情電影格局、視野和韻味都不電影表面上是因為不知名疾病造成的「萬般皆空」情境,讓凡夫俗子進從「鼻舌耳眼」的器官功能去重溫與探討「香味聲色」的人間滋味,從「失去」的恐慌進而歌詠與追懷曾經「擁有」的感官之美。

 

今年三月因為看了《末日情緣》,頓覺人生更可愛,更值得眷戀了,這是一部多情人拍給癡情人看的電影。

 

使用音樂:《末日情緣》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