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追捕: 棉花症候群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她像棉花一般飽滿,吸納了病痛與眼淚,你會疼她憐她;《法拉利(Ferrari)》中她像棉花一般柔弱的小三,汽車大亨法拉利不愛精明妻子,反而為她癡迷;《限時追捕(To Catch a Killer / Misanthrope)》中,她像棉花一般虛空,你猜不到她的心思,感受不到她的思緒,她無法告訴你誰是兇手,但她可以告訴你誰不是。

《限時追捕》描寫巴爾地摩鬧區在除夕夜發生連續槍擊案,29條正在狂歡作樂生命被潛伏自一座公寓的射手狙擊射殺,Shailene Woodley飾演的女警Eleanor趕抵公寓,是唯一懂得用手機拍下疏散群眾樣貌的警員,只因為兇手可能就混入疏散人群逃離現場。

Eleanor很有sense,個性冷靜又觀察犀利,卻被長官岐視與排擠,只要她去管一些雞毛蒜皮事的街坊巡警,不讓她辦大案,只因她曾經藥物癮,又有反社會人格。但是她對殺人犯的側寫分析卻深中承辦案件的FBI探員Lammark(Ben Mendelsohn飾演)激賞,破格邀她加入專案三人小組。但是好大喜功的長官一再壞事,搞得天下大亂,虧得Eleanor鍥而不捨,才在混亂中找出拼圖。

《限時追捕》是一部讓人不時就出戲的電影,因為阿根廷導演達米安.斯基弗隆(Damián Szifron)把大部份的戲都集中在專案小組的成員上,要交心、要談往事、既要面對沽名釣譽的長官,還要加進一段同志婚姻的餐敘。兇手是誰當然重要,可是專案小組成員的暗影往事才能設身處地感受到殺手何以接連犯案,公然屠殺無辜的心理動機……是的,《限時追捕》明明有限時破案的壓力,但是太多的時間和氣力卻都在人物周遭打轉,繡花太多,限時走得比平快更慢,觀眾都累了,專案小組還在外圍兜圈子。

加上畫龍點睛力道牽強,本來就不擅長與人交心的Eleanor想要說服兇手免於一死的理由又簡單到觀眾都不願意接受,已經背負一身血債的兇手聽得下去嗎?

棉花是特色,但是Eleanor的棉花很悶也很軟,使不上力,也借不上力,戲到她身上,節奏就被她的情緒和思緒給慢停了下來,《限時追捕》的原始片名《Misanthrope(厭世者)》確實比較像是對Eleanor的與兇手的雙重素描。厭世的她才能體會厭世殺手的心情,只是大家陪著厭世,很難不跟著厭世。

Eleanor的唯一貢獻就是引述超越樂團歌手Kurt Cobain 的名言:「我寧願維護自己的本色讓你厭憎,也不願為了讓你喜歡我而改變自己(I’d rather be hated for who I am than loved for who I’m not.)」讓電影多了一些生命哲學的思索。問題在於這些不想討好觀眾的旁枝細節都像是肌肉鬆弛劑,高潮high不了,暗黑不夠陰,電影終於走到終點時,大家都鬆了口氣。

哥吉拉-1.0:大和戰魂

請容許我用兩組等式解讀《哥吉拉-1.0(Godzilla Minus one)》。

第一式:
原子彈made in USA
哥吉拉made by 原子彈;
所以哥吉拉=made by USA
哥吉拉毀滅銀座=USA毀滅Japan

第二式:
神風特攻隊made in Japan.
自衛隊made by Japan
神風+自衛隊打敗哥吉拉=Japan打敗USA。

第一式交錯第二式推衍而出的結論就是:那一場二戰沒打完的「聖戰」,就交由戰場餘生的敗戰男兒以老舊戰艦和未完成的震電戰鬥機去執行。殘兵敗勇能夠制伏哥吉拉,其實就是大大吐了口憋在心裡的敗戰怨氣。

因為家園半毀,強國束手旁觀,神風男兒必須自力救濟,《永遠的三丁目》那種打落牙齒和血吞,從廢墟中再次站起來的東洋豪情,正是導演山崎貴玩得最得心應手的煽情手段,而且這次不再「求死」,而是「求生」,唯有活下去,才有明天未來,其實是很能引發共鳴的呼籲。

全片坦承戰場如地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是幸福的,算是旗幟鮮明的反戰訊息。但是面對敗戰責任,只批判了軍閥無能,以軍士為芻狗,卻未細究發動戰爭,塗炭生靈的罪孽,以及當時群眾的瘋魔、盲從與鼓譟。

電影一刀切開政府與民眾,以集結民間之力就能打敗哥吉拉證明東洋戰士的神武英勇。這款敗戰療傷觀點,紓解了日本男女的積悶,勢必刺激曾遭日本帝國剝削凌虐的亞洲諸國,《哥吉拉-1.0》悄悄在Netflix上架,多少說明了電影發行上有過的糾結。

撇開意識形態而爭辯,《哥吉拉-1.0》的特效確實升格了傳統特攝片框架,都市戰、海上圍獵和空中挑釁都避開了容易穿幫的模型比例,給人立體質感,只能在家用電視螢幕上觀看,確實可惜。

伊福部昭的主題旋律是歷經七十年也絲毫沒褪色褪流行的金曲,樂聲響起,熱血沸騰,海馬迴裡滿滿的和聲共鳴,召喚出昔日積累的所有感動;佐藤直緒的新配樂也很有撫慰能量,哥吉拉得著新世代的音樂色彩,讓人耳目一新。諸多技術表現都讓人擊節叫好。

至於神木隆之介飾演的神風男兒敷島,在戰火中迷失信仰,在拼湊家庭中找回溫暖,明白人生在世的意義,以行動找回尊嚴,同樣也是山崎貴對大和魂的委婉書寫。他知道如何從廢墟中重建國魂,也唯有如此,哥吉拉才能從輻射怪物搖身一變為護國神獸,脫韁野馬轉化成千里寶馬不也同樣得經過一番生死搏鬥?

最懂哥吉拉的是日本人,最會拍哥吉拉的也是日本人,《哥吉拉-1.0》把起跑線拉回到胚胎出生的原初時光,面對陳年痛史,繼續推崇「我皇御统傳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岩,直到巨岩長青苔」的建國信念,算是成功的日本愛國電影,看到哥吉拉一直長大的身形,你也能明白「神獸」的成神之道。

異星戰境:落單女戰士

本文指的Sigourney Weaver,是《異形(Alien)》和《異形2(Aliens)》中的Sigourney Weaver,那位單槍匹馬決戰宇宙超強怪獸異形的雷普利中尉。

本文指的Jennifer Lopez,是《異星戰境(Atlas)》中,遠征戰士全數陣亡,就靠她一個人操縱巨大機械,在AI協力下打敗人類毀滅者Harlan的Atlas。

科幻片最大的瓶頸在於經典太多,後來的作品如何避開經典套路,讓觀眾看見新奇觀與新論述,《異星戰境》要面對的問題同樣是:還有什麼以前沒看過的新把戲?

如果有,當然好;一旦沒有,那就是《異星戰境》的頭疼問題了。

機器人會叛變?機器人要來滅絕人類?太多先例都有類似情節,戰士全軍覆沒,只剩一位弱女子獨自對抗?《異形》就是範本。對手實在太強大,得套進搬運鐵臂才能勉強抗衡,那也是《異形2》的重頭好戲。Atlas原本抗拒也排斥AI機器人,最後還是在AI機器人Smith的相挺下,找到生機,Smith的名字是不是似曾相識,《駭客任務(Matrix)》系列的超級反派不就叫做Smith?至於Smith全靠聲音表演來和Atlas對戲,不也是多數電腦科幻片的愛用公式?致敬也好,複製也好,《異星戰境》的戲劇套路百分之九十九都可以預期,Jennifer Lopez要靠個人魅力撐起全片,對她而言確實太過沉重。

人類命運與家族恩仇連結一起,勉強可以說是《異星戰境》少數的新意。Atlas的母親一手打造出AI機器人Harlan,Atlas則無意中打開了AI機器人不可違抗的禁令,讓Harlan從人類助手變成了人類殺手,不但殺害了創造他的母親,也屠殺了千萬人。Atlas是肇事禍首,因為她和Harlan情同兄妹,最了解Harlan,緝拿Harlan,替人類消災,順便替母親復仇,成了她無可迴避的使命。差別在於她不是戰士,只是資料分析師,就算套進鐵甲神兵,還有Smith護駕,真的打得過功力強大的Harlan嗎?

打不過是必然的,關鍵在於一朝被AI咬過,很難再信任AI,她對Smith的咆哮、猜疑或不信任,都在反應當代人對AI的焦慮與恐懼,Smith要多麼苦口婆心才能扭轉Atlas的偏見?其實就才了觀眾等著看導演如何收場的小小期待了。

《異形》系列中的Sigourney Weaver都是孤獨又脆弱,在絕望中苟全性命,沒有勝利的喜悅,反而對未來懷抱著更大的恐懼。《異星戰境》中的Jennifer Lopez相對好命,她落單卻不孤單,她嬌弱卻不殘弱,走上叛變岔路的AI機器人很多,但是遵守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鐵律的AI機器人更多,AI打AI,就看誰功能更強大了?

沒有意外,科幻片就註定平庸(多數電影都難逃此一命運規律),《異星戰境》沒有意外,Jennifer Lopez的表演也一如她以往的固定模式,一切就更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