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3 年 8 月 2 日
卡門:夢幻殘酷真童話
從「黑白攝影」到「沒有一句對白,全靠音樂撐場」的形式來看,西班牙電影《卡門(Blancanieves)》與法國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系出同門,都是從默片鄉愁提煉出的新結晶。
默片鄉愁其實是回歸電影誕生的原初時期,以最單純的形式,尋找最寬廣的表現空間(一如「逗馬95(Dogma 95)」宣言所揭示的質樸攝製法),讓影像主宰一切,讓觀眾的感官全都緊釘著電影的細節。
但是,一部104分鐘裡不講一句「人話」,甚至字幕卡都不到廿張的默片要能吸睛,要能留住觀眾,並不容易,西班牙導演Pablo Berger巧妙融合了鬥牛士與白雪公主兩個元素,讓《卡門》在古典中找到了新組合與亮點。
從小說到歌劇,「卡門」與鬥牛士的關係密不可分,但是本片名為《卡門》,指的卻非火柴工廠的那位熱情女郎卡門,而是另一位名叫卡門的女郎。西班牙文「Blancanieves」的本意為「白」,用到傳奇指的就是「白雪公主」,鬥牛士如何與白雪公主混在一塊?這就是《Blancanieves》玩的文化混血趣味。
《卡門》的鬥牛士元素,基本上是訴諸魔咒傳奇,先是Daniel Giménez Cacho飾演的鬥牛士瀟灑揮舞布縵來逗弄近視又有色盲的蠻牛,但他一時大意,被牛反撲,撞成重傷,半身癱瘓。即將臨盆的妻子氣急敗壞,竟然早產,結果只保住了小女兒Carmencita (由童星Sofía Oria詮釋的少女卡門,還真有我見猶憐的孤女氣質),反而是護士Encarna(由 Maribel Verdú飾演)取代成為女主人,Encarna雖然極力防堵父女相逢,卡門還是有機會得到父親真傳,只不過,狠心的Encarna在親夫過世後,也不放過卡門,此時,白雪公主的故事悄悄進場,逃進森林的卡門意外被七位流浪的侏儒藝人所救,而且陰錯陽差下,成了轟動鬥牛場的女鬥牛士,就在眾人歡呼聲中,卡門吃下了後母送她的蘋果……
鬥牛士的背景,是要突顯西班牙的文化特色,白雪公主的新詮,則是想訴諸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傳奇,展現導演的敘事慧心,不過,《卡門》的黑白攝影與取景構圖,則是直接以影像魅力來召喚觀眾,因為沒有對白,演員確實必需做足姿態,用表情與動作,更準確地傳達濃烈的戲劇情感(這時,我們會思考表演的本質);因為沒有旁白,導演則要以精細的分鏡交代前後畫面的因果關係(這時,我們會思考剪接的本質)…從滿足「看懂故事」的基本需求,進而開發視覺語言的豐富性,《卡門》的實驗考驗著導演,更考驗著觀眾。
至於「白雪公主」童話中的七個小矮人,如果真在人間現形,會是何等神采?是像迪士尼卡通那般搞笑?還是別有人間愛恨?《卡門》給了他們江湖賣藝的身份,提供了生活艱難的戲劇素材,也鋪陳了日後走進大鬥牛場的浪漫機緣。
更重要的是,不是七個小矮人都對白雪公主有同理愛心,確實有人癡情守候,但亦有人含恨仇視,Macarena García飾演的成年卡門,其實有著惹人同情的純情模樣,只是不防君子亦不防小人的她,終必只能成為命運的玩偶,劇情就此從童話走進現實,《卡門》提供了更開闊的想像。
遵循童話架構,卻改寫童話結局,則是《卡門》最勁辣的筆觸,吃了毒蘋果後的白雪公主究竟會不會醒來,誰才是一吻讓他夢醒的王子呢?
《卡門》的結局其實會讓不少人錯愕,但是觀眾聽著Alfonso de Vilallonga打造的「忠實註解,貼合卻不誇張搶戲」的主題樂章,清楚就能分辨《卡門》如何在「通俗」與「不俗」中找到平衡魅力。
08月0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電影話題:父親節的前夕,讓我們提供一小時的特別回顧,帶領大家去認識最近的電影中,有關父親的各式雕像:
《新手人生(Beginners)》:
你真的了解父親嗎?你真的關心父親的幸福嗎?如果父親在退休之年才宣布自己是同志,做兒子的你,該用什麼心情,什麼態度來看得父親的幸福追求?
《末日之戰(World War Z)》
普天之下,多數父親都想捍衛子女,帶給家人安全與幸福,大難來時,全民遭殃,有能力的父親若不接受聯合國徵召,家人就失去優惠保障,做父親的還有什麼選擇?做父親的要出一趟危險任務時,生死未卜,他唯一能託人交代的那句話:請告訴我的家人,我愛他們!你會不會有鼻酸的感覺
《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
後悔的生父:浪跡天涯的浪子Ryan Gosling,意外發覺自己有了骨肉,急著示好,急著彌補,卻選錯了方向
不悔的養父:膚色不同,血緣不同,但是願意扶養你長大,誰才是你真正的爸爸呢?父親的定義,有的是血緣,有的是情緣?可有標準答案?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超人的養父:知道你潛力不凡,要你隱忍,即使受困,亦不許出頭,那是疼惜;
超人的生父:給你最強的基因,肉身已滅,精神仍能導引,那是加持與祝福。
《村之寫真集》美麗的花谷村因為政府要建造水壩,即將沈入水底,村里幹事為了留住家鄉之美,決定替全體村民拍照,完成一本「村之寫真集」,老邁的攝影師受命為鄰居完成歲月見証,於是召回兒子陪他走一程。陪父親走完生命最後一程,那是多不容易,卻又是多幸福的一趟旅程?
《心靈鑰匙(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許多父親都是孩子的身心靈導師,可是一旦父親意外亡故,傷心的孩子要如何再站起來?透過父親的遺物,發現父親的秘密,完成父親的遺志,算不算是難忘的父子關係?
《騎單車的男孩(Le gamin au vélo)》
天底下有些父親是怯懦不負責的,身心都未成熟,卻已育有孩子,於是不告而別,耍手棄養,不能接受現實的男孩,於是展開尋父之旅,卻也得接受更殘酷的真相,誰來憐惜可憐的孩子呢?
子女有難,有一些本事的父親誰不想伸出援手,不管是救難或復仇,父親的暴力因此成了好萊塢電影的商業噱頭,從《即刻救援(Taken)》到《終極警探:跨國救援(A Good Day to Die Hard)》無不如此,父親單槍匹馬,異地涉險 救援的情節也順利得跡近一廂情願,
使用音樂:
《末日之戰》原聲帶 《新手人生》原聲帶
《末路車神》原聲帶 《超人:鋼鐵英雄》原聲帶
《心靈鑰匙》原聲帶 《終極警探:跨國救援》原聲帶
中孝介歌聲「家路」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世界第一(麥方)》
日本電影《蒲公英》介紹了日本拉麵之美,很認真介紹了拉麵之所以誘人動人的原因,台灣電影《世界第一(麥方)》則是以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的故事做藍本,介紹他如何從鄉下孩子進化成為麵包冠軍的傳奇人生,關鍵在於一粒紅豆麵包,從咬下的那一刻開始,到後來為了愛情試做,紅豆麵包的傳奇可以蘊藏多少生命的精華?
《世界第一(麥方)》只套用了吳寶春的奮鬥框架,卻未能在麵包世界中找出更多更動人的故事與傳奇,甚至在冠軍大賽時,亦未能讓人在賽會中顯示更多他之所以勝出的原因,可惜了故事,可惜了機緣,還好,還好還有陳明章的音樂,略微彌補了我們觀影時的遺憾。
使用音樂:《世界第一(麥方)》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實習大叔(Internship)》
《實習大叔》明顯是Google的置入電影,你不時會看見Google的標誌,大樓、餐廳、滑梯和文化,但是《實習大叔》也示範了置入可以不被廠商綁架,可以從Google的網路迷思中解放出來。
《實習大叔》的第一個前提是:兩位距離網路世界很遙遠的推銷員,能否中年轉業?挑戰專屬於年輕人的網路事業,這個前提讓1980年代的文化可以和2010年代的文化有了對比的趣味。
《實習大叔》的第二個前提是:網路世界是那麼虛擬不實,網民透過小螢幕認識的世界,最欠缺的是實體觸碰感,所以帶你去舞池吧,看到鮮活的肉體與汗水,所以帶你去金門大橋吧,讓你看到實際的風景與行車的震動,人生不是只有死守小螢幕的情貌,多一點人味,虛擬世界也會變得更有人性了。
使用音樂:《實習大叔》原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