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31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電影啟示錄

 

電影除了娛樂之外,還有啥功能?豐富我們的生活,應是最主要的功能,不論是知識的長進,或者生命經驗的傳承。

 

什麼音樂只要再度傳揚,你就知道奧運就要來了?

chariots-of-fire_l.jpg 

答案是1981年的《火戰車》,但是我們除了在2012年因為倫敦奧運即將來到,肯定會再聽到這部電影的主題音樂之外,或許,你完全沒有意料到,《火戰車》的音樂其實也可以用來註解林書豪的籃球奮戰精神。因為,從田徑選手到籃球員,他們在跑步或得分時,都可以感受到神的喜悅

 

同樣地,最近的熱門電影《飢餓遊戲》,也把生存遊戲簡單制約成為一場電視秀,

選秀節目只是人生的一場勝負,《飢餓遊戲》卻是直接剝削與壓榨參賽者的生命,這種寓言類比,不也是電影人生很有力的一種論述力量嗎?

 

同樣地,《雙面維若妮卡》中的女主角在人生最高峰時,唱出最美麗的女高音時就溘然長逝,不也曾在真實人生中有過很多讓人悸動的連結啟示嗎?

 

使用音樂:《火戰車原聲帶

《飢餓遊戲》原聲帶

《雙面維若妮卡》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溫莎公爵夫人

we006.jpg 

吸引我走進戲院看這部電影有四個原因:

01.    W.E.》的W.E.是華麗絲與英王愛德華的小名縮寫,重新認識他們的故事。

 

02.    導演是瑪丹娜,爭議名人,最能體會女人心嗎?真能拍出名人情意結嗎

 

03.    瑪丹娜啟用了波蘭作曲家Abel Korzeniowsk打造了非常華麗的音樂。

 

04.瑪丹娜選用了當代女子Wally溯尋追蹤Wallis的足跡來重現女人心聲,這種平行線的手法,能拍出多不一樣的韻味

 

使用音樂:《溫莎公爵夫人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溫莎公爵夫人

we008.jpg 

電影可以沒有聲音,卻不能沒有影像,音樂可以煽情,可以添香,但是太過耽溺,難免就太過甜腻了。Abel Korzeniowski所打造的主題音樂一般,單獨聆賞時,曲曲動人,但是瑪丹娜卻過度依賴音樂,不時就會來上一段,太滿了,聽了太多音樂,感官竟然就鈍了。

 

認識Abel Korzeniowski是這一段節目的重點,母親在波蘭克拉科夫歌劇院拉大提琴,他六歲亦開始學拉大提琴,攻得大提琴碩士學位。作品強調親切、詩意、感性;角色個性的音樂;他最敬佩菲力普.葛拉斯(Phillip Glass),因為他們都偏愛旋律的重覆,也很重視音樂的細節變化。

 

使用音樂:《溫莎公爵夫人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末日情緣Perfect Sense

 

我喜歡唸詩,因為詩的精緻語言密度,可以提煉生命精華,我喜歡有詩意的電影,因為會有餘韻無窮,深情款款。

 

今天節目中要和大家在《末日情緣》如夢似幻的琴韻聲中,分享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的詩作:《廣告》

 

我是一顆鎮靜劑,

我居家有效,

我上班管用,

我考試,

我出庭,

我小心修補破裂的陶器—-

你所要做的只是服用我,

在舌下溶解我,

 

你所要做的只是吞下我,

用水將我洗盡。

我知道如何對付不幸,

如何熬過噩訊,

挫不義的鋒芒,

補上帝的缺席,

幫忙你挑選未亡人的喪服。

你還在等什麼—-

對化學的熱情要有信心。

 

你還只是一位年輕的男╱女子,

你真的該設法平靜下來。

誰說

一定得勇敢地面對人生?

 

把你的深淵交給我—-

我將用柔軟的睡眠標明它,

你將會感激

能夠四足落地。

 

把你的靈魂賣給我。

沒有其他的買主會出現。

 

沒有其他的惡魔存在。

 

《末日情緣》是部探索感官及世紀怪病的奇片,因為全片兼具了哲學與詩意的愛情電影格局、視野和韻味都不電影表面上是因為不知名疾病造成的「萬般皆空」情境,讓凡夫俗子進從「鼻舌耳眼」的器官功能去重溫與探討「香味聲色」的人間滋味,從「失去」的恐慌進而歌詠與追懷曾經「擁有」的感官之美。

 

今年三月因為看了《末日情緣》,頓覺人生更可愛,更值得眷戀了,這是一部多情人拍給癡情人看的電影。

 

使用音樂:《末日情緣》原聲帶

03月24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最新電影:《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

 

1994年由徐立功監製、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曾經讓很多人念念難忘;2012年,徐立功再度編劇監製了《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這回改由曹瑞原執導,女主角同樣是歸亞蕾,男主角則由郎雄換成了曾江;原本的滿漢料理大廚,這回則改成了素食;原本的三千金故事,這回則變成了兩千金。在變與不變之間,編導試圖透過食慾與情慾描寫人生情貌的用心,因而得著讓影迷仔細尋思比對的版本。

jr021.jpg 

《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的新元素有三,首先在於新生代女性中換上了中國女星霍思燕,追逐她的男子則是由台灣男星藍正龍和張孝全飾演,跨海峽的合作模式(包括了風光明媚的西溪溼地)當然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其次,《飲食男女》是四又二分之一段愛情故事(歸亞蕾暗戀郎雄只能算是二分之一);《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則是三又二分之一段情,張孝全的明戀只能算是二分之一,但是歸亞蕾的那段情則是歷久彌新的團圓情;第三,《飲食男女》欠缺明確的音樂印象,《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則是請到了知名音樂人鍾興民來打造音樂。

 

今天的節目中就要專訪鍾興民,這位曾經替電影《聽說》.《冏男孩》、《被遺忘的時光》等片創造動人樂聲的音樂人在節目中透露了他的創作情思,重點如下:

 

jr0012.jpg01.如何比照Stomp的理念,整理出廚房樂音;

02.如何結合卡農,打造和諧圓滿的電影主題;

03.一個國中才開始接觸琴鍵的孩子如何一頭栽進音樂這一行

04.音樂除了風與水的功能之外,鍾興民認為還要有『火』

 

使用音樂:尚未上市的《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

 

緬甸不再鎖國,不再高壓統治,被軟禁了21年的政治犯翁山蘇姬不但獲得釋放,也可以角逐四月舉行的國會大選,鬆動的政治氣候,也讓這位政治犯的人生故事得能搬上銀幕。

01b - SK-24173 photo M.Bragard.jpg 

找到了楊紫瓊來詮釋翁山蘇姬,確實是電影最有力的視覺元素,得著了神似外貌;但是對於翁山蘇姬的內心雕塑,卻明顯薄弱了許多,戲劇元素遠不如新聞紀錄的排列,以致於雖然觀眾可以「認識」翁山蘇姬,卻未必「了解」他的生平志業。一部只在門外敲門,未能帶領觀眾登堂入室的傳記作品,停留在西方人對東方風俗的獵奇,其實是人扼腕的。

 

還好,一首卡農的運用,讓《以愛之名》有了催淚的動人能量,

 

使用音樂:《以愛之名翁山蘇姬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

 

美國小說家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在2008年推出了的冒險科幻小說《飢餓遊戲三部曲The Hunger Games trilogy)》,在製片人眼中就宛如「哈利波特」小說般的金礦,2012年終於推出了首部曲《飢餓遊戲》。

hunger058.jpg 

《飢餓遊戲》的故事原型有些像日本電影《大逃殺》,陷入困境中的男女不殺戮即無法生存,但是殺戮成為遊戲,卻又有著階級對立的威權操控,悲情因而容易凝聚同情,特別是用人性來對抗威權,原本就是極為討喜的手段。

 

《飢餓遊戲》還有個動人的音樂元素,原聲帶的歌曲幾乎曲曲動人,既貼合劇情主題,單獨聆賞又讓人回味再三,更別提一氣呵成的遊戲情節了。

 

今天的節目中要送出10張《海苔億萬富翁》的試映會票券,請大家注意聽節目的音樂,題目一出就可叩應進電台,先答對的人,先拿兩張票哦

 

使用音樂:《飢餓遊戲原聲帶

03月17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昨日的記憶 When Yesterday Comes》第四段《通電》沈可尚執導

 

有些歌屬於季節,有些歌屬於心境,季節的歌,不時可聞,例如每逢三月,我就想起黃友棣老師的「杜鵑花」;心境的歌,只有在人生彎轉時刻,會跳出打招呼,例如最近老看失智老人的電影,我就會想起「小小羊兒要回家」。yday00111.jpg

 

 

來電代表有緣,斷電代表緣盡,人生如果能夠彼此通電,意義自是不凡。用斷電代表失智症,用通電象徵照顧氣力用盡的呆滯,都很貼切,但是親情還想通電,那才是最美麗的人生祈願。

 

失智的人,苦不苦?我們很難得知,因為已經斷了電;照顧的人,苦不苦?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因為有過經歷,所以才會預先交代清楚,生命長河常常只能無奈歎息。

 

 

使用音樂:《被遺忘的時光》原聲帶

I Me Mine演唱版I Me Mine鋼琴版

杜鵑花》《小小羊兒要回家鋼琴版

《手札情緣.The Notebook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強.艾德格(J. Edgar)》

 

權傾天下,謗亦隨之,約翰埃德加胡佛John Edgar Hoover)曾經擔任美國聯邦調查局由調查局長達37直到197277歲逝世為止。胡佛生平致力捍衛美國國家安全與社會和平,但是他會威脅政敵,亦會編造故事,往自己臉上貼金,從事媒體造神,問題在於要處理這麼一位爭議人物,究竟該採用什麼的語法與風格呢?

edgar001.jpg 

導演克林.伊斯威特,首先,選擇了陰沈灰黯的色調,那是情治人員莫測高深的色調?其次,他選擇了時光跳躍的任意來去,但是也因此有極多的老妝戲份,並不成功的化妝術與肢體動作,削弱了電影的寫實力道;第三,他勇於碰觸性向與戀母情結的議題,讓角色的內心糾結多了些層次。但是這三者的交替作用結果,卻是顛覆了傳統歷史人物的傳記電影格局,如果再搭配克林.伊斯威特自己創作的低限主義音樂風貌,他對歷史人物的臧否已然清楚可見。

 

使用音樂:《強.艾德格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變身男侍》

 

女男平等嗎?如果平等,你很難相信1920, 美國婦女獲得了選舉權;法國婦女在1945年才有了選舉權。1976, 全體葡萄牙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從1931年以來, 只有那些受過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婦女才有選舉權。

nobbs017.jpg 

女人也想向男人一樣獨力謀生,養家活口,如果女人不便找到工作,假扮男人或許就多了點機會,但是扮男人就會套進男人的思想框架之中,逐步失去了原本的天性,好萊塢女星Glenn Close在本片中的演出沈穩內歛,示範了不同以往的精彩表演。配合愛爾蘭女歌手Sinead O’Connor的歌聲,還真是悲嗆動人。

 

使用音樂:《變身男侍》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彼時生命(Life Back Then)》

 

擁有太多的人,往往不知珍惜,只有失去了,才知扼腕,才知痛,導演瀨瀨敬久選擇了遺物清潔工做為審視人間感情的最後凝眸。往往在悲苦無依的人身上,很難看見生命的尊嚴,但是也只有在不幸與幸之間有過沈思,才會得到體悟。

back005.jpeg 

本集節目中要送出十張電試映會票券給五位聽眾,請大家聽節目內容打電話叩應了。

 

使用音樂:《羅馬慾樂園》原聲帶

03月10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桃姐(A Simple Life

 

桃姐》的英文片名《A Simple Life》已經說明了電影的精神與趣味。人生或許可以過得簡單,卻不草率,亦不隨便,平平淡淡都是福。

 

葉德嫻飾演的鍾春桃,從十三歲開始就在梁家擔任傭人,一待就是六十年。故事從小少爺Roger(劉德華飾演)開始照顧中風的桃姐開始,人生的情義,就在主僕易位的生活交流下有了更鮮活的呈現。

asl107.jpg 

桃姐不是偉人,卻能把家庭料理打點得極其穩妥,她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默默讓主人家的人生變得順暢自然,懂得感恩的人,自知回報,桃姐》的故事就委婉地說起了人生情義的面貌。

 

葉德嫻的表演功力有二,一是讓人看見她的內心波動;一是顯示病痛對人生的侵襲,從內心到形體都有好戲可看。

 

劉德華的表演功力則在於做自己,不做戲。唯有放鬆,角色的戲份才會自然,唯有放鬆,明星的光彩才會四射,曾在《法內情》與《法外情》演過母子的葉德嫻與劉德華再度顯示了動人的化學效應。

 

使用音樂:《胭脂扣》原聲帶

《向左走向右走》原聲帶

《法外情》原聲帶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昨日的記憶》

 

繼《迷路》和《阿霞的掛鐘》之後,今天要介紹的是《台北星期天》導演何蔚庭的第三段作品《我愛恰恰》。

 

《我愛恰恰》的記憶命題在於私密的個人空間,如果凡夫俗子已經失去了大半江山,卻仍在快靈角落捍衛最原初的初戀記憶,做為舊情人,你會不會激動泫然?何蔚庭導演討論的焦點在於記憶的價值與重量,究竟是什麼?什麼都不記得了,那裡還有利害得失的計較?記憶的意義其實在於還記得的人,因為記得,才有重量,因為記得,才有顏色。

yday071.jpg 

《我愛恰恰》的另外一個趣味卻在於丁強忘不了馬之秦的名字,卻不認得馬之秦的人(或臉)了。電影的趣味設計在於問出了你還記得當年第一次約會的人是誰?在那裡喝咖啡?如果相逢不相識,多可惜?多遺憾?

 

慘白的人生記憶有兩種可能:病痛掠奪了一切:抑或,時光改變了容貌。每一種解讀,都富含了故事趣味。

 

使用音樂:《白色情迷》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心靈鑰匙(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這是一部傷痕電影,這亦是一部療癒電影,因為這是一部911症候群電影。

extrem021.png 

看過《時時刻刻(The Hours)》,看過《為愛朗讀(The Reader)》的影迷,對於導演史帝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的名聲與功力,一定印像深刻

 

《心靈鑰匙》故事以9/11事件的悲劇為背景,描述一名9歲男孩奧斯卡,卻目擊了父親在911事件中往生的慘劇,也發現了自己的軟弱。他心靈受創的人生從此變得憤怒,卻因為無意打破了一紙藍色花瓶,發現了藏在其中,一個署名Black的信封和一把鑰匙。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城市冒險,找出紐約所有姓名都叫做Black的人,形形色色的四百多位Black先生或Black小姐,讓奧斯卡的心靈視野人都綻放了。

 

《心靈鑰匙》最讓人著迷的不是這個城市探險的傳奇,而在於配樂家Alexandre Desplat的精彩創作,不但極其有力地註解了畫面,即使單獨聆賞,也備其精彩,因為只要音樂在耳旁響起,就有畫面在眼前浮動了。

 

使用音樂:《心靈鑰匙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 

最新電影:《愛樂時光》

 

藝術碰上政治,會有什麼下場?一開始,政治必定得能為所欲為,但是柔軟度極高的藝術,最終卻能贏得尊嚴與尊重。

WUNDERKINDER505.jpg 

生不逢辰,人生最是可悲,三位天賦異秉的烏克蘭音樂神童,一旦遇上了1941年的蘇德大戰,他們的音樂可以讓世人喜愛,卻無法解決猶太人的身份與歷史情仇,他們的藝術能力,即使基本教義派的主戰派人士亦不能不正視,但在是非不明的時代裡,絕對完美的音樂演出就成為他們的救命繩索。

 

今天的節目中要送出20張《愛樂時光》的試映會票券,請大家注意聽節目的音樂,題目一出就可叩應進電台,先答對的人,先拿兩張票哦

 

使用音樂:《愛樂時光原聲帶

03月03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0303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

第一部份 

電影話題:第84屆奧斯卡獎觀察

 

電影有多老了?從18951912,答案是117歲了;

電影有多少年是啞巴無言的呢?從18951927,答案是32歲;

第一屆奧斯卡在1927年舉行,那正是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電影的關鍵年,

第一屆奧斯卡得獎作品《鐵翼雄風》是默片

84屆奧斯卡得獎作品《大藝術家》亦是默片

說巧合亦好,說命中註定亦好,電影史就這樣兜了一圈,卻足以讓年輕世代的觀眾得見默片風華,亦讓年長觀眾重溫默片光熱。

 

artist002.jpg本段節目先從「In My Life」和「What A wonderful World」這兩首用來追逝懷舊的歌曲展開,同時也要兼及《大藝術家》導演特別推崇的比利懷德大導演,以及他以默片巨星為背景的電影《紅樓金粉》(或譯《日落大道》)。

 

使用音樂:《大藝術家》原聲帶

《紅樓金粉》原聲帶

 

第一小時:

第二部份 

84屆奧斯卡獎觀察:《雨果的冒險》

 

有人說電影院像教室,其實會嚇跑了那些要去電影院找樂子的一般觀眾,因為如果電影擺明了要上電影史的課程,觀眾一定會沈沈睡去,於是故事從一則巴黎火車站的傳奇講起,一位名叫雨果的孤兒就躲在車站的鐘樓後面,一心一意要修好父新託交給他的機器人,陰錯陽差發現窩居在車店裡賣玩具的怪老頭,卻是曾經拍過五百多部電影的傳奇人物─梅立葉,他是大魔術師,亦是電影技巧的實驗者,科技的缺限讓藝術家都要想盡辦法來創新。

hugo027.jpg 

《雨果的冒險》是向默片大師致敬,用的卻是最先進的三D特效。包辦了奧斯卡技術獎,確實實至名歸,更重要的是透過一部娛樂電影,他完成了電影史的薪火相傳,從此21世紀的年輕人可以在蒐尋網路上鍵上Geioges Milere的名字就查知前輩影人的開拓工程。

 

使用音樂:《雨果的冒險》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84屆奧斯卡獎觀察:《鐵娘子》

 

沒有人懷疑梅莉史翠普的演技,但是如非這次上台領獎,你怎知一位走紅卅年後的巨星,才只是第二度上台領取她的最佳女主角獎呢?奧斯卡獎這麼難摘取,其實亦才更形珍貴。

Iron99.jpg 

《鐵娘子》屬於名人傳記電影,但是更像明星傳奇電影,因為全片有如梅莉的變形記/八分像,即已不凡,何況,妳所認識的梅莉已然不見了。

 

《鐵娘子》中我意外聽見貝里尼的歌劇《諾瑪》的詠歎調─《聖潔女神》音樂再度浮響/那是柴契爾夫人與夫君的定情音樂,亦是她黯然辭別首相官邸的音樂,一個是環境背景,一個是直寫其志,多巧妙的變化啊!

 

使用音樂:《鐵娘子》原聲帶

諾瑪》的詠歎調─《聖潔女神》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

《昨日的記憶When Yesterday Comes《阿霞的掛鐘》陳芯宜 導演

yday00108.jpg 

《流浪神狗人》的導演陳芯宜,在《昨日的記憶》這部四段式電影中找來了很會演戲的顧寶明跟譚艾珍對手飆戲,失智症帶來的記憶傷痛,算是表層書寫,電影最犀利的一點是從個人放大到城市:人會失智,城市不會嗎?

 

新社區的開發或者都市更新的籲求,不也讓原本留有濃濃人情味的舊社區、古蹟、歷史建築等,被摧殘破壞,居民的記憶不見了,城市的記憶呢?

 

失智症患記不得「現在」的事,僅存的「往日」記憶,卻又如風中殘燭,好看的電影都能帶領我們去沈思,《昨日的記憶》就有這種功能。

 

使用音樂:《流浪神狗人》原聲帶

奧斯卡觀察:幕後推手

憑什麼,一部黑白電影會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

 

憑什麼,一部無聲電影會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

 

憑什麼, 一部法國電影憑什麼在美國電影的競賽盛會奧斯卡中,侵門踏戶,力敗群雄,摘下最佳影片、導演和男主角等五項大獎呢?

 

就製作團隊而言,《大藝術家(The Artist)》當然是法國電影,但因編導選擇了默片時期的好萊塢做背景(從讀者閱讀的Variety報社,以及黑白字幕的英文文字),默片避開了語言的尷尬(法國人講英語),亦即藝術形式,巧妙解決了電影的語言與國籍議題,讓美國影藝學院的會員在檢視默片與好萊塢歷史的心態下,接受了這部「化消國界」的電影創作。

Artistt009.jpg 

當然,更重要的關鍵在於《大藝術家》找對了美國發行商: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

 

哈維何許人也?美國眼光獨到的知名製片人,1989年,他以一百萬美金的價格買下了新導演Steven Soderbergh的電影《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結果該片在美國的票房就達到2400萬美金,海賺了二十倍;

 

1994年,他支持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拍出了《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否則昆汀也許還是只能在錄影帶店裡當店員,雖然昆汀後來的《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也讓一度窮途潦倒的哈維得以翻身,得著東山再起的雄厚資金。

 

入行卅年來,哈維的行銷策略屢屢在奧斯卡盛會上高奏凱歌,最著名的成功往例包括曾經贏得最佳影片的《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和《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今年的奧斯卡盛會上,他更一口氣將《鐵娘子(The Iron Lady)、《(My Week with Marilyn)》,和《溫莎公爵夫人(W.E.)》等片都沾上了小金人的邊,過去所有發行過的電影,至少已經創下了303次奧斯卡提名的紀錄。

 

但是他亦並非無往不利。1993年,哈維的奧斯卡攻勢集中在《霸王別姬》和《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aino)》兩片,我曾經在洛杉磯參加了他的Miramax公司替這兩部電影舉行的賽前酒會,得能與後來的奧斯卡影后荷莉.杭特(Holly Hunter)共同享用簡單茶點,只可惜那年《霸王別姬》和《喜宴》雙雙落敗,我也沒空多管《鋼琴師和她的情人》究竟有多風光了。

 

眼光精準,出手狠準,是所有知名製片的共同特質,《大藝術家》的奧斯卡十項提名,五項得獎,對哈維而言,當然是如虎添翼,去年五月,他接受了《大藝術家》的Thomas Langmann邀約,搶在坎城影展映演前夕,先在巴黎看了試片,不但當場敲定版權,還說服了影展當局,讓《大藝術家》從觀摩片變成了競賽片(其中的轉折,恐怕是有待挖掘的「不能說的秘密」了),然後一舉奪下了坎城影展的最佳男演員獎,此後的歷史就是大家熟知的「法國片跨海西征大捷」。

Harvey-Weinstein.jpg 

不過,哈維最得意的奧斯卡行銷策略卻是「最大可能做最大量曝光(this: maximum exposure for the maximum possible time)」,.他的美國市場搶灘攻擊點選擇在科羅拉多州的Telluride影展,主要是影展雖小,但是觀眾熱情,口碑易傳,一旦參加了影評人為主的知名國際影展,可能就失去了「驚豔」的喜感(影評人都讀過電影史,對默片並不陌生,年輕觀眾則不然,偷襲就能奏效),然後他更要求導演和男女主角全力參加所有奧斯卡的試片會,接受觀眾提問,讓投票委員第一時間感受現場觀眾的喜愛,讓投票委員直擊演員的魅力,有了現場的熱情印象打底,再配合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的第一槍,藝術和口碑都逐步加溫,鍍金工程就此逐步成形了。

 

造勢是每位製片人都要面對的事業工程,哈維.韋恩斯坦寫下的《大藝術家》傳奇,當然值得參考,問題是即使了解了經營模式,判斷與手筆,才是成功製片家的不傳之密,其間奧妙,只能自行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