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電影最前線節目重點

第一小時:第一部份:

最新電影:《我不要死(Essential Killing)》

 

今年高雄電影節邀請到了波蘭大導演傑西.史考利莫斯基(Jerzy Skolimowski)的新作《我不要死(Essential Killing)》展出,讓台灣影迷有緣得見波蘭電影的世界觀點。

 

《我不要死》的故事其實與波蘭無關,但是卻可以放大成為世人感同身受的作品,故事描寫一位阿富汗人穆罕默德在阿富汗峽谷中,為了自保,射殺了美軍,遭美軍逮捕後,飽受酷刑凌遲,又被押送至歐洲的秘密基地盤問,車行途中卻發生車禍,翻落山谷,穆罕默德僥倖生還逃逸,開始在冰天雪地的異國環境中求生存,我不要死,成為他拚盡全力活下去的唯一信念!ek02.jpg

 

《我不要死》有三個可觀之處:首先,開場的陸空兩棲作戰,人數並不多,卻有著無所遁逃於天地的壓迫感,那是導演場面調度的高明。

 

其次,導演找來了美國影星文森.加洛來飾演這位阿富汗人,血統與膚色的錯亂因此造成多層次的解讀可能:穆罕默德的遭遇適用於任何弱勢民族;對峙的仇敵,往往只在盲動的概念下蠢動,隨時都可能主客易位;穆罕默德在困境中的潛能激發,才讓世人明白自己體內猶存有多少動物天性。文森.加洛的精彩表演,讓他一舉掄下威尼斯影帝頭銜。

ek05.jpg 

第三,《我不要死》的英文片名叫《Essential Killing》,意即最基本的殺戮,人的獵食,不論葷素,都得殺戮,因此穆罕默德既然有著「我不要死」的存活意念,從開槍殺人到乞食搶食,都有著不同等級的殺戮能量,因此讓人更深刻體會到生與死的矛盾互補性格。

 

選用音樂: Zbigniew Preisner作品《Danse Macabre

Zbigniew Preisner作品《Silence, Night and Dreams

Eleni Karaindrou作品《Dust of Time

 

第一小時:第二部份

第二小時:第一部份

電影音樂:《法國電影作曲家Georges Delerue的作品》

 

台灣弦樂團在1130邀請到法國小提琴家浦利葉(Christophe Boulier)來台,以嶄新的樂曲改編和小提琴詮釋技法,重新向台灣影迷推荐法國新浪潮georges002.jpg電影音樂大師喬治‧德勒瑞(Georges Delerue)的電影音樂精華。

 

Georges Delerue1960年代以來伴隨法國新浪潮電影一起成長的作曲家,他與楚浮導演曾經合作過《射殺鋼琴師》、《夏日之戀》、《日以作夜》、《最後一班地鐵》,無一不是膾炙人口的精彩音樂,但是這次名為「向奧斯卡配樂大師德勒瑞致敬」的音樂會上的曲目還包括《奠邊府》、《無盡的愛》、《最後的星期日》、《海豚之日》等他與其他法國導演曾經合作過的作品,多數都是改編給小提琴、鋼琴與絃樂團的曲目,足以讓影迷與樂迷感受到Georges Delerue的多元創作情貌

 

今天的節目中共分為兩個重點,第一,向大家介紹Georges Delerue,讓他大家聽見他的成名代表作,特別是與楚浮合作的作品,還有獲得奧斯卡獎的《情定日落橋》。

 

第二則是曾獲法國「隆.堤博國際比賽」小提琴首獎的Christophe Boulier,這位法國中生代最知名的小提琴家,他的琴韻魅力就讓音樂自己來說話吧。

 

使用音樂:《Le violin sinvite au Cinema》原聲帶

Music from the Films of François Truffaut》原聲帶

A Little Romance》原聲帶

 

第二小時:第二部份:

介紹幾部最新電影:

《牽阮的手》從一首永恆的情歌,提到愛情的熱烈與對土地和人民的大愛;

 

《不一樣的月光》同樣也是透過一首浪漫的情歌,來探尋傳說與真實的距離;

 

rfh010.jpg《來自紅花坂》裡同樣有著雋永的情歌,聽見手蔦葵輕唱,生命就有如微風吹過。

 

另外,時序已經來到2011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開始要站在歲末的時間軸線上回顧過去這一年來,大家壓軸時會聽見一首特別的印度歌曲,猜猜看,那是那一部電影的主題音樂?

 

使用音樂:《月亮代表我的心》《月光小夜曲》《林蔭小路 回家的路》

 

到阜陽六百里:傷心人

要靠「騙人」才能在社會存活,確實是既無奈又悲哀的現實,台灣導演鄧勇星執導的《到阜陽六百里》就用了「大小騙術」譜成了一闕社會哀歌。

 

在工商發達的年代裡,都市容易賺錢,工作機會多,自然就會吸聚大量人口離鄉背井到都市尋求機會,有人發達,有人失意,有人揚名,有人毀身,情況不一而足,只有少數人闖蕩有成,其他人為了避免在濁流紅塵中滅頂,就會拚盡各種手段,大騙或小騙都是最省事省力的救生圈。

rt003.jpg

 

騙術有多種,有的主動,有的被動,秦海璐飾演的曹俐先是阜陽老家鄉被男人騙大了肚子,被父親逐出家門後,到深圳工作,開了小成衣廠,又被合夥人倒賬騙了,只好轉進上海,與老鄉謝琴(唐群飾演)合住一間兩坪不到的簡陋小房,並在同鄉狗哥(沈羿銓飾演)的安排下,以最底層的勞力打工維生。

 

謝琴同樣生活在騙局的人生下,守寡多年的她以幫傭打掃為業,一心一意只想給在美容院工作的女兒幸福,希望她能嫁得好郎君,不料女兒卻偷偷做人情婦去了;謝琴私下有個姘頭,彼此相互取暖,各取所需,卻因曹俐入住,姘頭就趁偷情之便,順便把曹俐的手機和存款也都A走了。謝琴得知情郎真面目的危機處理,堪稱是全片最無情亦最傷情的轉折,良人不良,她早就知道,若真的硬要揭開瘡疤,也許更讓人痛心,她的世故,反而鬱積了更大的悲涼。唐群得能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就與她在面對兩場騙局的真相揭曉時,以絕對不激情,卻又絕對心如刀割的深沈表演,來刻畫潛藏內心的無奈震盪。

rt002.jpg

 

狗哥更是嘴吧上說得好聽,卻只有一肚子壞水壞主意的小聰明,他願意照顧啞吧九兒,就代表心眼其實不壞,只是看著他從搭計程車不付錢,修車不付錢…等諸多無本生意的行為,就更能明白《到阜陽六百里》的主軸核心就是透過人生中的「大小騙」來詮釋都市底層小人物的浮世繪。

 

只不過,電影前半部出現的生命騙術,都還只圍繞在小人物的人事件上,受苦受害或者貪圖些蠅頭小利,都只是單人一己遭殃,電影的焦點核心在於「遊子回家」,鄧勇方把回家切割成兩個層次,首先是每逢春節就買不到返鄉車票的遊子心情,其次則是在異鄉打拚失利,想返鄉療傷的遊子心情,前者是思鄉念舊,後者則是失意夢醒,不管動機為何,家成為最後的依靠。於是才有狗哥找來一輛廢巴士,經過改裝修復,靠著曹俐販售廉價車票,利用返鄉機會哄騙了二十八個同鄉,再賺上一票的時髦騙術。

 

《到阜陽六百里》的騙術基本上騙的都是蠅頭小利,不會讓人傾家蕩產,也不致於讓人跳樓自戕,規模格局並不大,只能算是鬼點子壞心眼的小奸小惡,但也因為都是騙取那些善良老百姓的血汗錢(一張返鄉車票不過260元人民幣),就收入比例來看,也相當於吸血鬼的頸項一咬,但是最嚴重的卻是利用了俗眾急於返鄉的心情,踩著別人的真心與真情,圓自己的發財夢,看似輕描淡寫,卻也還也有著摧折人心的重傷害。rt006.jpg

 

騙術無分大小,都會傷人;傷害亦別輕重之別,成傷就痛,但是《到阜陽六百里》的功力就在於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奸小惡,織出了人欲社會的萬般模樣,兩位女演員秦海璐和唐群都深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傷情微妙,無需呼天搶地,無需捶首頓足,她們的沈默中都蘊積了更大的悲涼,從她們的的背影與表情中,小人物縱浪大化中,只能隨波逐流的無奈,構成了《到阜陽六百里》最有力的生命素描:傷心,卻無語;大悲,卻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