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藍光起波濤

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最近又挨罵了!

 

我用了「又」這個字,當然是因為他常挨罵,而且主題常是圍繞在1977年讓他揚名立萬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作品上。

 

原本糾纏不清的麗亞公主、天行者與黑武士關係,他用了前傳三部曲來交代,原本是想回饋影迷,解答未解的謎團。不料,有人批他狗頭續貂(因為是前傳),破壞了觀眾在曖昧空間上的想像力;有人嫌他技法老舊,不進反退;有人批他心中只有商機,只想著商品授權,再撈一筆…

 

最新的話題來自於他打算明年秋天以前,發行《星際大戰六部曲》的藍光(Blu-ray)版本,另外再附贈一部紀錄片,以饗影迷。被罵的原因不在於都有了DVD,何必再發藍光?而在於他不想讓影迷看見1977年的原始電影版本,或者1983年的錄影帶版本,而是.2004年的DVD數位修復版本,理由是:1977年的原始版本有些畫質不盡理想。

starwars-blogSpan.jpg 

追求完美,應該是每位藝術家鍥而不捨的天性,名作家金庸三次修訂他的武俠小說系列無非也就是基於追求完美的心,希望能把所有矛盾的、殘缺的、遺憾的、交代不清的段落都能夠還原到最理想的境界,但是同樣有人罵他為了再賺一票,不惜「撿骨」(死忠書迷,就是會再買一套,不管是為了比對,或是珍藏);有人嫌他更動情節,壞了原始印像;還有人怨他辜負了原本字裡行間獨具的朦朧與缺陷美…

 

但是盧卡斯被罵得比較嚴重的關鍵在於他不想發行1977年原版的理由竟然是數位修復的過程太繁複,而且太「貴」了,與其修復那些不盡完美的部份,不如給大家一個升級版。有錢人要做事還會嫌「貴」?這種心態就太傷感情了。

 

於是就有人列舉出他在1988年於美國國會聽証會上的發言來批駁他今天的心態,當時,美國人正流行把一些黑白經典電影「彩色化」,以新科技來拉攏新世代的年輕影迷擁抱與認識經典,盧卡斯期期以為不可,當時他義正詞嚴地發表了「歷史不容改寫」的論述,主張「未來世代,老底片可能會散失得更快,或者被新的底片給取代,我們的文化歷史不容被後人給改寫」。

lucas.jpg 

底片消失了,電影就沒了;底片變動了,電影就失了原味,都算是歷史被竄改的痛心事,如果昨日所言為是,今日的盧卡斯變動自己的作品內容,算不算改寫歷史呢?

盧卡斯在1997年接受「美國電影攝影家雜誌(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magazine)」專訪時曾經主張:「導演有特權,可以回到過去,重新整理過去的素材,再創一部新電影。」他的概念與反對黑白電影彩色化的論述有些基本差異,第一,黑白電影彩色化,是後人另外加工,改變了光影,改變了質材,改變了記憶,創作者不是死了,就是使不上力,只能任人做主;第二,自己修訂完整版、導演版或者數位版,不管是刪去舊的,不好的,或者新增,添補,重列順序,都還算是創作者手痕的延續。

 

記憶,可能是最大的爭議焦點。1976年看過原版《星際大戰》的影迷,如果再看2011年的藍光版《星際大戰》,會是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嗎?答案當然是:「不會!」不同版本的差別可能只有百分一到百分之三,很多細節或者長度節奏,也未必是細心影迷一眼就能看出的,然而,只要有差別,記憶與歷史就有出入,除非盧卡斯抱定鐵石心腸,不動手了。

 

曹雪芹修過幾回《紅樓夢》,最後才刊印?金庸都已經印了幾萬百冊小說了,還是要一修再修,盧卡斯一再修改,推出新版《星際大戰》,其實很像一位網友的形容:「他就像一位整型上癮的美女,每回再看鏡子,還是覺得不盡完美,就會想要再整一次。」即使整型很貴,但是盧卡斯有錢,只要他還想最推出什麼「決定版」、「終極版」,肯定還是會有好奇影迷願意收藏的。

 

《星際大戰》儼然已是歷史資產了,長城不再長了,金字塔也不能再往上搭蓋了,只有電影還可以變長變短隨意變,也難怪盧卡斯自詡的特權,會難影迷跳腳了。

Enhanced by Zemanta

李路許:難忘俄羅斯

第卅二屆莫斯科電影節已於六月十七日揭幕了,第一天就頒發了傑出貢獻獎給法國大導演克勞德.李路許(Claude Lelouch),他的新作《愛情啟示錄(Ces amours là)》就是影展的開幕作品。 閱讀全文 李路許:難忘俄羅斯

帶我去遠方:坎城海報

人生充滿巧合,一部早在2009年就該看的電影中出現了一幀1991年的電影海報,卻意外讓我在 2010年的兩天之內接連撞見,完成這篇有點天馬行空,自由連結的文章。

閱讀全文 帶我去遠方:坎城海報

電影評論:十年一百大

 

回顧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你最愛的電影是那一部?我相信答案見仁見智,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是看看別人的選擇,對照自己的品味,還是很好玩,也很有趣的一件事。

 

美國林肯中心創辦的「電影評論」雜誌日前也廣邀了全美國影評人票選出「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的百大電影片單,我從頭到尾整理一遍後有三個心得:

 

首先,華人導演表現搶眼:百部作品中就佔了十五部,從王家衛、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李安、賈樟柯到王兵,絕大部份是熟面孔,簡單歸類就是一楊一王又一李,還有二蔡配二王,更有四侯帶四賈。已經過世的楊德昌,最後作品《一一》得票數高居第三,也算是再一次的肯定了。台灣電影雖然佔有七部(李安的《斷背山》是美國電影),但是後浪不繼的隱憂已然浮現。

 

其次,我雖然看過將近六十部左右的電影,但是依舊有四十部的缺隙,等待我去填充,電影世界真的太大了。但是絕大多數的賣座電影都未獲進榜(不論是《魔戒三部曲》、《駭客任務》或者《阿凡達》),藝術品味的評審取向非鮮明。

 

第三,日本片只有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入選,南韓電影卻有奉俊昊和洪尚秀的《駭人怪物》等四部作品入選,顯然,過去南年韓日電影的強弱態勢也反映在這份片單中,至於David LynchGus Van SantAlfonso CuarónMichael HanekeArnaud Desplechin Jean-Luc GodardClint EastwoodClaire Denis等導演亦都至少有兩部作品以上入選,亦堪稱是指標型導演了。

 

以下就是《電影評論十年百大影片》的名單:

 

1.《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 David Lynch, U.S., 2001 2808 points
2.《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王家衛 Wong Kar Wai, Hong Kong, 2000 2687
3.《一一(Yi Yi)》楊德昌  Taiwan/Japan, 2000 1833
4.《戀愛症候群(Syndromes and a Century)》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Thailand/Austria/France, 2006 1738
5.《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P.T.Anderson, U.S, 2007 1664
6.《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Cristi Puiu, Romania, 2005 1407
7.《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 David Cronenberg, U.S./Canada, 2005 1303
8.《熱帶幻夢(Tropical Malady)》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France/Thailand/Italy/Germany, 2004 1301
9.《四月、三週又兩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Cristi Mungiu, Romania, 2007 1249
10.《決戰新世界(The New World)》 Terrence Malick, U.S., 2005 1223
11.《站台(Platform)》賈樟柯, Hong Kong/Japan/France, 2000 1206
12.《索命黃道帶(Zodiac)》 David Fincher, U.S., 2007 1143
13.《心之潛蝕(The Intruder Claire Denis, France, 2004 1110
14.《兒子(The Son)》 Jean-Pierre & Luc Dardenne, Belgium/France, 2002 1089
15.《厄夜變奏曲(Dogville)》 Lars von Trier, Denmark/Sweden/France/U.K./Germany/Netherlands, 2003 1084
16.《隱藏攝影機(Caché)》 Michael Haneke, France/Austria/Germany/Italy, 2005 1083
17.《國王與王后(Kings and Queen)》 Arnaud Desplechin, France, 2005 1080
18.《大象(Elephant)》 Gus Van Sant, U.S., 2003 1036
19.《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 Wes Anderson, U.S., 2001 1007
20.《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Richard Linklater, U.S., 2004 1005
21.《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 Hayao Miyazaki, Japan, 2001 1000
22.《艾格妮撿風景:兩年後(The Gleaners and I)》 Agnès Varda, France, 2000 985
23.《不散(Goodbye, Dragon Inn)》蔡明亮, Taiwan, 2003 975
24.《世界(The World)》賈樟柯, China/Japan/France, 2004 974
25.《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 Pedro Almodóvar, Spain, 2002 973
26.《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 David Lynch, U.S./France/Poland, 2006 960
27.《三峽好人(Still Life賈樟柯, China/Hong Kong, 2006 934
28.回首向來蕭瑟處Colossal Youth)》 Pedro Costa, France/Portugal/Switzerland, 2006 929
29.《俄羅斯方舟(Russian Ark)》 Alexander Sokurov, Russia/Germany, 2002 870
30.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teven Spielberg, U.S., 2001 850
31.《愛之頌(In Praise of Love)》Jean-Luc Godard France/Switzerland 2001 834
32.《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Michel Gondry, U.S.2004 832
33.《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Joel & Ethan Coen, U.S.2007 791
34.《鯨魚馬戲團(Werckmeister Harmonies)》 Béla Tarr, Hungary/Italy/Germany/France, 2000 778
35.《灰熊人(Grizzly Man)》 Werner Herzog, U.S./Canada, 2005 777
36.《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侯孝賢, Taiwan, 2005 767
37.《珈琲時光(Café Lumière)》侯孝賢, Japan/Taiwan, 2003 761
38.《安那其戀人(Regular Lovers)》 Philippe Garrel, France, 2005 759
39.《極樂森林(Blissfully Yours)》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Thailand/France, 2002 713
40.《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 Todd Haynes, U.S./Germany, 2007 703
41.2046》王家衛, China/Hong Kong/France, 2005 700
42.《范黛的小室(In Vanda’s Room)》 Pedro Costa, Portugal/Germany/Switzerland, 2000 654
43.《洛杉磯浮世繪(Los Angeles Plays Itself)》 Thom Andersen, U.《(S.《(, 2003 649
44.《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侯孝賢, France/U.S./Spain/Greece, 2001 636
45.《巴黎公社(La Commune (Paris, 1871))》 Peter Watkins, France, 2000 632
46.《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Kathryn Bigelow, U.《(S.《(, 2009 623
47.《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 Clint Eastwood, U.S., 2004 607
48.《你那邊幾點(What Time Is It There?)》蔡明亮, Taiwan/France, 2001 600
49.《魔鬼情人(demonlover)》 Olivier Assayas, France, 2002 583
50.《失憶薇若妮卡(The Headless Woman)》 Lucrecia Martel, Argentina/Spain/France/Italy, 2009 581
51.《愛的俘虜(La Captive)》 Chantal Akerman, France/Belgium, 2000 580
52.伊斯特.康Esther Kahn)》 Arnaud Desplechin, France/U.K., 2000 579
53.《我們的歌(Notre musique)》 Jean-Luc Godard, France/Switzerland, 2004 562
54.《遠方(Distant)》 Nuri Bilge Ceylan, Turkey, 2002 559
55.《薩拉邦德(Saraband)》柏格曼 Ingmar Bergman, Sweden, 2003 553
56.《聖女(The Holy Girl)》 Lucrecia Martel, Argentina/Italy/Netherlands/Spain, 2004 550
57.你他媽的也是Y tu mamá también)》 Alfonso Cuarón, Mexico, 2001 537
58.《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李安, U.S., 2005 537
59.《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 Alfonso Cuarón, Japan/U.K./U.S., 2006 537
60.十段生命的律動Ten)》 Abbas Kiarostami, France/Iran/U.S., 2002 527
61.寂靜之光Silent Light)》 Carlos Reygadas, Mexico/France/Netherlands, 2007 527
62.《魔沼(La ciénaga)》 Lucrecia Martel, Argentina/Spain, 2001 511
63.《孩子(L’Enfant)》 Jean-Pierre & Luc Dardenne, Belgium/France, 2005 511
64.《星條旗的國度(Star Spangled to Death)》 Ken Jacobs, U.S., 2004 508
65.《紅氣球( Flight of the Red Balloon)》侯孝賢, Taiwan/France, 2008 498
66.《(RR)》 James Benning, U.S., 2007 491
67.《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 Terence Davies, U.K./France/Germany/U.S., 2000 484
68.25小時(25th Hour)》 Spike Lee, U.S. 2002 469
69.巴黎日和35 Shots of Rum)》Claire Denis, France/Germany, 2008 460
70.《夏日時光(Summer Hours)》 Olivier Assayas, France, 2009 453
71.《駭人怪物(The Host)》 奉俊昊Bong Joon-ho, South Korea, 2007 441
72.《蘭花賊(Adaptation)》 Spike Jonze, U.S., 2002 438
73.《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Sofia Coppola, U.S./Japan, 2003 435
74.痞子逛沙漠Gerry)》 Gus Van Sant, U.S., 2002 433
75.心之歸屬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 Alain Resnais, France/Italy, 2006 430
76.夢遊冰雪地My Winnipeg)》 Guy Maddin, Canada, 2007 430
77.戀愛雞尾酒(Punch-Drunk Love)》P.T.Anderson, U.S., 2002 426
78.殘酷天使Fat Girl)》 Catherine Breillat, France/Italy, 2001 422
79.《神鬼無間(The Departed)》Martin Scorsese, U.S./Hong Kong, 2006 422
80.《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 Todd Haynes, U.S./France, 2002 421
81.怵目驚魂28Donnie Darko)》 Richard Kelly, U.S., 2001 413
82.《割禮龍鳳鬥(Moolaadé)》 Ousmane Sembene, Burkina Faso/Morocco/Tunisia/Cameroon/France, 2004 410
83.《海邊的女人(Woman on the Beach)》洪尚秀 Hong Sang-soo, South Korea, 2006 407
84.《殺人的回憶(Memories of Murder)》奉俊昊Bong Joon-ho, South Korea, 2003 405
85.《鐵西區(West of the Tracks)》 王兵Wang Bing, China, 2003 398
86.《溫蒂與露西(Wendy and Lucy)》 Kelly Reichardt, U.S., 2008 395
87.此恨綿綿無絕期 Trouble Every Day)》 Claire Denis, France/Germany/Japan, 2001 390
88.《雙面驚悚(Femme Fatale)》 Brian De Palma, U.S./France, 2002 386
89.《二樓傳來的歌聲(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Roy Andersson, Sweden, 2000 386
90.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Clint Eastwood, U.S., 2006 379
91.《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 Clint Eastwood, U.S., 2008 375
92.《刺殺傑西(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Andrew Dominik, U.S., 2007 374
93.《超脫未日(Last Days)》 Gus Van Sant, U.S., 2005 368
94.《沒有過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 Aki Kaurismäki, Finland/Germany/France, 2002 368
95.《決堤之時:四幕安魂曲(When the Levees Broke)》 Spike Lee, U.S.2006 360
96.燦爛時光 The Best of Youth)》 Marco Tullio Giordana, Italy, 2003 358
97.《追憶失落大門( Turning Gate)》洪尚秀 Hong Sang-soo, South Korea 2002 356
98.《二十四城記(24 City)》賈樟柯, China/Hong Kong/Japan, 2008 352
99.尋她千百度In the City of Sylvia)》 José Luis Guerín, Spain/France, 2007 352
100.《白色縀帶(The White Ribbon)》 Michael Haneke, Austria/Germany/France/Italy, 2009 348

午夜之後狂戀:神秘數

數學不但可以拍電影,還可以寫小說。

義大利導演大衛.法拉利的劇情片《午夜之後狂戀》最近在台北上映,很多人都根據「電影中的電影」,來分析他因為長期從事影評、發行、表演、紀錄片導演、編劇等工作,所以在電影中加進了巴斯特.基頓和《夏日之戀》等電影情節的心路歷程,但是更吸引我的卻是電影中出現的「費氏數列」。

看完電影後沒幾天,我讀完最近轟動的翻譯小說「達文西密碼」,赫然發現「費氏數列」也成為書中男女主角解開命案密碼的重要數學原理。

「費氏數列」接二連三來敲門,數學很爛的我當然就得去查考什麼叫做「費氏數列」?

費氏數列(Fibonacci sequance)的重點在於所排列的數字裡充滿了神秘的力量,這個數列中的首項及第二項均為1,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數字均為前兩項之和,他的排列方式如下:1123581321345589 144233……

《午夜之後狂戀》中出現的「費氏數列」有兩次,第一次是博物館外牆上的展示數列,因為那是義大利人的驕傲,如果生命的神秘可以用數字來解說,那就該用博物館來展示;第二次則是主角根據這個數列簽中了樂透,神秘中另有天意,掰得有點離奇,巧合到讓人不可思議,但那就是電影中的噱頭。

進一步查資料才知道,「費氏數列」的發明人叫做費波納契(Leonardo Fibonacc),他是義大利中世紀最知名的數學家(11751250)。他於1175年出生於比薩,父親是個商人,經常到西西里,埃及和敘利亞等地旅行,發現阿拉伯的十進位數字系統比羅馬數字系統優越得太多,很早就激發了他對算術的興趣,1202年,費波納契出版了他的「算盤全書」,書中根據一個關於兔子繁殖的問題,發表了著名的費氏數列(Fibonacci sequance)

「達文西密碼」的作者顯然對中古歐洲的文明有很深的研究,所以他可以從「費氏數列」引伸到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的形態,例如:蝸牛的殼、山羊的角、向日葵的花、鳳梨、,松果、植物的花瓣數…..等,都可以用費氏數列的數字來解釋,甚至還引伸到達文西最有名的「黃金比例」,一方面幫所有的讀者上了一堂數學文明課,另一方面則是展示了他雄辯滔滔的文采,建構了強而有力的推理輯和懸案架構。

費氏數列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但是歐美人可以把骨董發展成博物館藝術,可以成為電影情節,可以充實推理小說的迷人數據.……站在2004年遙遠的太平洋海域的小島上,看著電影,讀著小說,無限遼闊的穹蒼在我眼前伸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