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遠方:坎城海報

人生充滿巧合,一部早在2009年就該看的電影中出現了一幀1991年的電影海報,卻意外讓我在 2010年的兩天之內接連撞見,完成這篇有點天馬行空,自由連結的文章。

最近看完《帶我去遠方》,對男主角林柏宏飾演的阿賢一角的房間內那張《新橋戀人(Les amants du Pont-Neuf )》充滿遐想,不料卻又卻遇見了另一張與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有關的海報,只能說人生真的到處都有巧合機緣呢。

 

這張新海報是2010年,第六十三屆坎城影展的官方海報,藍灰色的背景前,一身黑衣黑褲的茱麗葉.畢諾許雙手拿著大小不等的刷子,右手畫過額頭,似乎正要對著眼前的空氣畫布作畫,刷子前端有光芒,似乎正是夢想的燃點。

affiche-60X80_web(2).jpg

海報上所用的照片是法國傳奇攝影家布莉姬.拉康(Brigitte Lacombe)的作品,她在1975年坎城影展上,認識了影星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與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因緣際會受邀到了他們的新片《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和《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拍攝現場,開始了她深入拍片現場的紀錄人生,拍出了許多非劇照的電影現場寫真。

同樣那一年,她也到了洛杉磯,認識了史匹柏,獲准在《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現場自由拍照,有時候,她是得提供電影劇照給公司,但是更多時候,她是唯一可以讓演員和工作人員放心的攝影師,因而得能拍下了許多明星不為人知的工作模樣,或者休閒心情,卅三年,她拍遍了歐美紅星的各種照片,既生動又鮮活,而且還極其另類,先後出版過《Lacombe cinema|theater 》和《Lacombe anima|persona》兩本攝影回憶錄,光看書名,大概就可想見她和影劇人生的密切互動關係,我隨手在網路捉了兩張的明星寫真,不管是凱特.溫斯雷(kate Winslet)或者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的倩影,果然都超越了我們在大銀幕上的傳統印象,另有個性韻味。

bc.JPG

拉康並沒有特別介紹畢諾許這張照片是什麼場景下拍到的,她只是特別感謝「她的精神、喜樂、美麗、無畏和神秘在在啟發了我,長久以來我都很感念這份友情(Juliette has inspired me with her spirit, her joy, her beauty,

her fearlessness, and her Mystery, for a long time now.

I am grateful for her friendship…)」,明星需要形象,也需要朋友,能夠贏得明星信任,才更能成功行銷明星形象,她與藝人的互動,因此也就成為電影節另一個有趣的議題。只要你去過坎城影展,你就會看見來自四面八方的攝影記者,每天簇擁在星光大道前,一面高聲喊著:「看這邊,笑一個…」一面卡位比狠地按下快門,那種狂野熱情,還真點像《百萬小學堂》中那些揮手高喊:「選我!選我!選我!」爭著上台表現的小學生模樣呢。

 

每張海報,解讀的角度因人而異,《帶我去遠方》的那張《新橋戀人》海報,只是放在阿賢房間內的海報,少年時掛在床腳前的牆上,那是阿賢看書睡覺時,都可瞄見的海報;青年後,《新橋戀人》的海報放在窗邊,與枕頭同一面牆,是不是就意謂著阿賢不必再釘看,就已經是身體力行的追愛男兒了呢?

les_amants_du_pont_neuf.jpg

《新橋戀人》的茱麗葉因為罹患眼疾,而成了自我放逐的流浪漢,但也在生命最卑微的彎轉中,得能遇見最暴烈的愛情,那是一段絕對真誠,卻也充滿算計的愛情,曾經愛得那麼燦爛,卻也可能換來一句「我不愛你,沒愛過你,試著忘記我」的黯然告別,所有的生命細節未必就吻合《帶我去遠方》的男女主角命運,卻也精準呼應了他們對愛情的渴望,以及最最狂猛的回應。

阿賢家裡沒有其他海報了,那張海報說明了他對愛情的憧憬,導演傅天余同樣在女主角阿桂家中掛了一張世界地圖,阿桂想要從台北─東京─夏威夷─玻里尼西亞,一路飛到她的色盲島,那塊夢土,同樣是她最深濃的初戀記憶。把心事交給海報,把心事交給地圖,《帶我去遠方》的青春絮語就這樣寫在牆上了。

swcd2.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