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傳記電影而言,《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e)》確實能讓俗人在兩個小時之內就知道這位科學家的傳奇;就電影主題而言,這部電影能你驚覺就算是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卻沒有體察放射線對人體的影響,更忽略了應用在戰爭武器上對人生的重殘傷害。
就電影藝術而言,這部電影成功示範了如何用音樂來點題,但也暴露了在敘事上什麼都想觸碰,因為捨不得剪裁,導致敘事混亂的弊病。 閱讀全文 居禮夫人:放射與音樂
就傳記電影而言,《居禮夫人:放射永恆(Radioactive)》確實能讓俗人在兩個小時之內就知道這位科學家的傳奇;就電影主題而言,這部電影能你驚覺就算是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卻沒有體察放射線對人體的影響,更忽略了應用在戰爭武器上對人生的重殘傷害。
就電影藝術而言,這部電影成功示範了如何用音樂來點題,但也暴露了在敘事上什麼都想觸碰,因為捨不得剪裁,導致敘事混亂的弊病。 閱讀全文 居禮夫人:放射與音樂
配角表現強過主角,有時是因為劇本,有時則是因為表演。《日間演奏會散場時》中的櫻井由紀 (桜井ユキ)讓我驚豔,則是因為她演活了戀愛中人的私心,尤其是妳愛上了妳的老闆時。 閱讀全文 私心:日間演奏會散場時
妳眼前為什麼會出現一個一模一樣的妳?是照鏡子?還是見鬼了?《超能西蒙的奇幻旅程(La dernière vie de Simon)》不玩《X戰警》的魔形女特效,它想玩的是變形後的情欲流動。 閱讀全文 超能西蒙的奇幻旅程
默片時期的配樂,往往因地因人因設備而異。白景瑞導演的《台北之晨》不管是陰錯陽差,或者刻意為之,最後傳世版本就是無聲版,聲音的空白,因而有了想像空間,也因而有了再創造的機緣。這次台北電影節播出的林強版配樂,就是有趣的聲音實驗。 閱讀全文 台北之晨:無聲到有聲
這是2020年我替「空間美學開麥拉」所寫的第二篇文章,取名「依違在明暗之間(Lost In Twilight)」 ,Twilight呼應著電影《日暮》的時間光序,靈感來自也指向這部以帝國末日為背景的《日暮(Napszállta)》。 閱讀全文 依違在明亮與暗昧間
一首曲子在電影中先後以不同方式出現了七次,重要性無庸置疑,但你難免好奇,為什麼導演這麼愛它? 閱讀全文 台北發的早車:藍色街燈
本文是2020年我替「空間美學開麥拉」所寫的第一篇文章,取名「依違在像與不像之間(Lost in Authenticity)」 ,靈感來自也指向《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閱讀全文 依違在像與不像之間
21世紀的記者只要熟悉鍵盤作業,秀才家中坐,新聞網上來,不必親赴現場就能寫出活靈活現的新聞,20世紀的記者則是偏好現場目擊,風裡火裡走過,完成的新聞才有血淚重量。《普立茲記者(Mr.Jones)》探索的古典情懷,讓人低迴。 閱讀全文 普立茲記者:血淚真相
看得見的影像都是刻意的經營,看不見的靈魂才是想像力可以著力的世界。 閱讀全文 影裏:看見與想見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