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狼特工:嘴皮子巨星

一旦紅花成了喇叭花,綠葉也只剩綠草功能,電影魅力就很吃力了。

George Clooney 和Brad Pitt聯合主演的《惡狼特工(Wolfs)》就是喇叭花配綠草的作品。

用喇叭花形容George Clooney 和Brad Pitt是因為他們在《惡狼特工》中飾演無所不能的「善後者(the fixer)」,受制於Austin Abrams飾演的「不是男妓」的運毒車手,原本「有他天下無難事」的江湖高手,最後變成隨機應變,見風轉舵,還動輒得咎的窩囊廢,只剩一張嘴碎碎唸。

平心而論,兩位老帥哥彼此互虧的消遣垃圾話,幽默有餘,明星魅力依舊,讓人期待是否會有亮眼新意,可惜從頭到尾只在垃圾話大競比,不管是「你辦事,我監工」的吃豆腐,或者「別偷看,別偷學」的驕嘮叨囉嗦,都只能算是「小兒科」等級的嘴上功夫,儼然就在重複搬演著「鳥頭牌」廣告詞。

正因為紅花變成了喇叭花,夾在兩人之間的Austin Abrams其實佔據著最大能量的輸送空間,他越是脫線掉漆,理應越能激發兩狼「危機處理」的腎上腺素,從「死而復生」到「亡命狂奔」,Austin Abrams確實替全片帶來動能,做到「黑色喜劇」基本該有的突槌效應。

然而,《惡狼特工》的底牌也僅僅如此,「惡狼」不夠「惡」,特工不算是「特工」。從豪華套房的監視器出現開始,「一流」高手頓時優勢盡失;從電話響起,兩人必須同時接受命令,到同時向江湖女郎中求救,卻一直計較著誰才是「獨家」的「小男生」情意結…….喜劇情境有如泥沼,困住了兩匹「貶值」孤狼。

Austin Abrams其實是唯一的救星解藥,可惜劇本把他寫小了,傻蛋有餘,混蛋不足。即使搞清楚綁架他,脅迫他的兩匹狼其實不是盟友,洞悉他們被迫一再演出「兩人三腳」遊戲的尷尬,因此不時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老實話」大放送,勉強還有點「搔癢」效應,但就是「勁味」不足,給人發條沒上緊的虛空感。

兩位高手一夜狂奔,衰事連連的劇情有如《下班後(After Hours)》;被老闆設局,難兄難弟只能合縱連橫的橋段有如《現代教父(Prizzi’s Honor)》;餐館中伏,從容填彈,相約生死相會,隨即拔槍起身的兄弟情,更如《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太多的似曾相識,讓《惡狼特工》 的George Clooney 和Brad Pitt有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窒悶,可惜了這麽讓人期待的巨星聯手。

一隻孤狼叫wolf,兩兩成群,英文複數叫wolves,電影片名取做《Wolfs》,堅持孤狼依舊是孤狼,被命運硬湊成對,依舊不失孤狼本色。這又是一款嘴皮子娛樂。

金錢怪獸:綜藝新聞變

要讓豬八戒知道自己長成什麼模樣,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一面鏡子,自己攬鏡一照,一切就心知肚明了。

George Clooney擔任監製,又親自擔綱演出的《金錢怪獸》,就飾演節目名字也叫做「金錢怪獸」的財經新聞節目主持人Lee Gates,每集節目開場,他都會與兩位漂亮妹妹來一段饒舌歌舞,現場還會搭配各種「開盤」、「喝采」和「紅利落袋」的各式音效,新聞「綜藝化」的結果,讓他更像個藝人,再也不是靠專業來喊水會結凍的財經名嘴,財團利用他來散發利多,蠱惑投資人,他也樂於炫耀財團餵養他的「內幕」情資,煞有介事地預告穩賺不賠的名牌……

過去的媒體電影,總不忘找人批判這種庸俗又媚俗的媒體生態,但是《金錢怪獸》跳過了這層批判,見怪不怪,沒人覺得不應該,這種毫無自省自覺能力的「現況」豈不更讓人心驚?

一切都因為Kyle(由Jack O’Connell飾演),這位持槍和土製炸彈闖入攝影棚的傷心人而起了質變。

Kyle在攝影棚開了一槍,再也沒有人懷疑他的威脅,他要求訊號繼續播出,讓他的抗議聲音能給傳遍全美國,Julia Roberts飾演的導播Patty電視台高層也沒出面干預,導播或許是為了救援主播,電視台高層呢?有主播人頭做擔保,有土製炸彈來背書,還有什麼噱頭比這更勁爆的嗎?「應歹徒要求,為搶救人命」做「現場播出」,那是多崇高的人道情操?電影沒點明的「機關算盡」豈不更耐人尋思?

Kyle就是超級蠢蛋,才會暴走,才會聽信Gates的獲利保證,就把母親的遺產全都投資了IBIS的金融商品,結果IBIS的運算機制出了岔,股票慘跌,剎那間血本無歸的他,氣到要專家和金主給他個說法,從持槍到開槍,他已經蠢到沒給自己留退步了。

生死關頭,良知才會出現,其實是《金錢怪獸》一廂情願的人性本善論述。不管怎樣,此時讓我們看見了Julia Roberts好久不見的明星丰采,有Patty坐鎮副控室,聽著她透過耳機要Gates別激怒Kyle,多深呼吸的「聲聲慢」叮嚀,再看著她要求助導找出相關圖表和資料影片,甚至尋找駭客援助的指揮若定,有她在的場合,就像是「定海神針」壓陣,波濤難驚,她的功能就像是《晚安,祝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中,那位坐在地上隨時提醒主播必要資訊的製作人George Clooney一般,這個夢幻的新聞團隊只有在生死關頭似乎才找回了原初的力量:Kyle的血淚才讓他們發現過去的節目是多麼的不負責,多麼草率踐踏觀眾的信賴。

良知未泯,讓《金錢怪獸》的後半段劇情起了大逆轉,追出真相,找出元凶,這些新聞學上人人皆知的入門ABC,竟然是在這個情境下才會「覺醒」,這又是多丟臉的揶揄。然而這種「實迷途其未遠」的樂觀論述卻也是《金錢怪獸》的最大罩門:金錢騙局的共犯,真的想追求正義公理?或者只是想要保住自己飯碗,力求「反敗為勝」的危機處理?正是因為有這種刻意算計,使得最後的「大對質」就顯得太過牽強,一旦大惡人如草包,兩三下就被人唬住了,他又算哪顆葱了呢?

演而優則導的Jodie Foster在《金錢怪獸》中善用了生命危機,道德危機和信任危機,交織出一齣節奏緊張的好戲,尤其是談判專家揚言Kyle必定是媽寶,最後卻是同居女友出面痛罵他是豎仔,逼他引爆炸彈的「逆向」操作,發揮了既消遣專家,又讓人哭笑不得的「娛樂」效果;至於押著Gates走上華爾街的「遊街示眾」,讓兩旁看戲的人民怒吼得以盡情宣洩,更有煽情功能;當然,攝影師咬著牙一路做現場直擊的敬業奉獻,則又是她對媒體的善意期待。

金錢怪獸之所以為金錢怪獸,就是因為金錢怪獸比噶幾拉更神勇,吃人不吐骨頭,法律也定不了他的罪,電影沒能耐解決現實人生中的無解難題,《金錢怪獸》終究只是一部博君一粲的怪獸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