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奧斯卡:傷心典禮

因為電影不見了。

 

只是一場失去核心的瞎鬧秀。

 

我不反對置入,亦不是不了解製作單的企圖,玩自拍,是流行科技,大明星亦是人,用手機玩自拍,確屬創舉,但是與電影何干?不管三星花了多少錢玩置入,我相信置入始於人性,合理現身,才不會遭人詬罵,我不相信主持人Ellen DeGeneres是臨時起意的,一切都是安排,一切都在算計中,包括那台手機,包括「Big Papa & Mamas」的外送披薩,奧斯卡原本就是行銷電影的商業活動,投觀眾所好,一向是好萊塢至高無上的生存法則,如今純粹以迎合社群網站的方式,異軍突起,創造話題,我相信必能譁眾取寵,但是那與電影何干呢?

 

奧斯卡把電影放一旁,大剌剌玩起行銷,落實是小金人是「商品」,出高價者得能玩之,是好?還是壞?答案或許見仁見智,我的感想卻是美國影藝學院有這麼缺錢嗎?

今年奧斯卡玩手機自拍,推特上網和Stream播放的新科技,顯示電影這個已經119歲的的娛樂事業,已經85歲的電影獎活動,努力不要那麼古板,如力想要趕上潮流,多一點當代的氣息,但是你看著類以同樂會的活動時,有誰想到的科技?大家想的是不是這樣的置入,究竟要花多少錢?大家在意的是否是社群網站比電影更有魔力?

 

典禮現場吃批薩,從人性面看,典禮太長,只有少數人得獎,難免飢腸碌碌,你可以解讀成爭食披薩,讓典禮成為電影人的餐會與同樂會,反應了實況,但不也意味著這場年度秀,乏善可陳嗎?電影本身不能吸引人,全靠明星的自拍來迷人,是在讚美電影人的靈活變通嗎?

 

回到典禮本身,除了主持人的開場白之外,其他頒獎人的致詞,值得一書嗎?

 

除了男配角得主的聲援烏克蘭與感謝母親之外,除了女配角的感性之外,其他得獎人的話語,你記得多少?

 

歌曲表演,請出了Betty Midler、Goldie Hawn和U2等人,明星不少,但是內容平平,甚至只能用乏善可陳來形容,我們不是來看歌唱表演的,電影在那裡呢?

 

我想我真的上了年紀了,我太不知變通了,請別怪我在轉播中途就已沈沈睡去……第一次,是的,第一次…

 

機器戰警:媒體諧弄曲

刻張的表演,往往是刻意要突顯某些效果,有時逗笑,有時催淚,有時則是惹人激憤。Samuel Jackson在《機器戰警(Robocop)》中的表演則是要讓人思考媒體的惡質力量。

 

roboc023.JPGSamuel Jackson在《機器戰警》中飾演很有立場,亦很有主見的新聞談話秀「The Novak Elemen」的主持人Patrick Novak,他的立場很簡單,美國至上,安全第一,只能沾上愛國之名,什麼事情他都敢做,全片他以新聞做包裝,實際上卻是「機器戰警」的行銷掮客,先讓觀眾與中東連線,目睹新式戰警如何鎮壓「好戰」的中東「恐怖」份子,得到的結論是:「這些可以在海外保衛前線戰士,減少死傷的新科技,為什麼不能引進美國來呢?」

 

導演José Padilha並沒有拍出製造商Michael Keaton如何與節目主持人暗通款曲,但是只要提到Robocop,全都沒有批評,只有讚美,新聞節目雖然也曾維持形式平衡,但是反對聲音也只是形式亮相,講沒兩句,他手一揮,對方的影與聲就從螢幕上消失了,聊備一格的平衡算什麼平衡?不能暢所欲言,其實就是假平衡,這種強勢主導的力量是把媒體當成自家工具,非我族類的異見,不過用來裝點門面,唬弄愚民而已。

 

導演當然是故意要Samuel Jackson如此偏激地來詮釋新聞節目主持人,目的不在「激化」觀影情緒,而在「醜化」那些動輒以國家安全之名,逕行掠奪人權的行為,批判那些以正義自詡的當權者,如何巧妙操縱媒體遂行私意。

roboc026.jpg 

他們的新聞手法花樣繁多,畫面炫目,手一揮就有新聞畫面出現,提到什麼議題,就有對照圖表出現,看似很能滿足觀眾知的要求,卻是來不及思考咀嚼的片段資訊),聽著他們以冠冕堂皇的國家利益為前提來威脅與恐嚇人民,看著他在講完主張後,就有美國國旗圖像浮現身後的模樣,你一定會想起《巴頓將軍(Patton)》不也以五星上將全身戒裝馬靴,在星條旗前慷慨陳詞的模樣,來定義所謂的「美國英雄」嗎?軍人可以如此效忠國家,媒體不能善盡第四權的天職,只想替天行道,只為意識形態或利益團體服務,那就真的悲哀了。

 

《機器戰警》要我們鄙夷這種主持人,卻無法解釋這麼偏頗的新聞節目何以依舊大行其道(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會想起過去台灣不也多的是這類的主持人,現在也依舊換上不同包裝,遂行己見)。相對之下,《饑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中Stanley Tucci飾演的那位遊戲主持人Caesar,不也同樣在消費著即將消逝的青春與生命?不管競賽者穿得多漂亮,多有才情,每次的告白,不啻就是毫無憐憫,只剩嬉笑怒罵的告別式。

 

roboc027.JPG我在媒體工作了廿五年,清楚知道台灣媒體的質變,紙媒容不下千字影評,所以我自己轉向部落格隨意書寫;每節電視新聞的製作人都擔心自己的收視率比別人差,所以永遠爭著輪播那些最煽情,最狗屁的新聞;一到選舉熱季,更是磨刀霍霍向異己,少了就事論事的用心,少了公平辯論的空間,最後都成了各有立場,各述己見的攻伐排擠戰場。

 

媒體讓人看不起,才會成為好萊塢消遣的對象(不只好萊塢啦,應該是有識之士都有同感),看著《機器戰警》與《饑餓遊戲》的「寫真」、「醜化」與「揶揄」,夫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