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龍王:政治沾醬油

徐克一直有著濃厚的東瀛情意結,以明朝為背景的《東方不敗》系列,就和東瀛勢力糾纏不清(同樣有船隊,同樣有海戰,東瀛頭子同樣有一統天下的野心),以唐朝為背景的《狄仁傑:神都龍王》的造反勢力同樣來自「東島」(敵對勢力則是位處東北亞的扶餘國,是日本或朝鮮的籠統代言),從龍王面具到東島語言,毫不諱言帶出大唐帝國與鄰邦的矛盾鬥爭,甚至連大唐軍隊的盔甲裝備,都有濃濃東洋氣息(也可以解釋成唐風東漸,影響了後世的日本軍容,只是稍嫌勉強啦)。

dee003.jpg

 

徐克與陳國富聯手打造的《狄仁傑》系列電影,擺明了是要創造中國獨特的刑案推理與歷史武俠電影類型,2010年的《狄仁傑:通天帝國》,算是投石問路之作,從歷史模型到人物塑造,都已成功扮演了開路先鋒角色,這一集的《狄仁傑:神都龍王》才是系列電影的真正開拔,從趙又廷的狄仁傑,馮紹峰的尉遲真金到林更新的沙陀忠,從智者、勇者到技術顧問,三個面向的角色組合,構成了神探辦案的雛型,如果你再細看片尾畫面帶出的諸多奇案圖像,就更能明白那是電影工廠系列商品生產線的正式預告了!就此一企畫規模來看,《狄仁傑:神都龍王》已非單純的一部商業電影,隱藏背後的電影工業高度與視野,已昭然若揭。

 

在熟悉的體材上追求進化,是很多導演樂此不疲的創作模式,徐克導演從《新蜀山劍俠》到《倩女幽魂》都積極向好萊塢取經,但有一長串時間陷在夜景的棚內製作框架中(暗,可遮百醜;夜,可降低穿幫瑕疵的能見度),讓人已然有些煩膩;《狄仁傑:神都龍王》則託數位特效的精進,得以不必全靠夜景(片頭的水軍遇龍王與蝙蝠島的攀岩大戰,都還是標準的徐克作業模式),在藍天白雲的海景棚裡大玩特鰲怪翻船的特效,儘管場面調度還不盡如人意,特效規模亦還不算生猛獨創,卻已看得出徐克的用力了。

dee016.jpg 

所有的奇案電影都需要在情理上下足功夫,《狄仁傑:神都龍王》的主線既是愛情故事,亦是政治盤算,先從獻祭龍王的花魁銀睿姬(由Angelababy,楊穎飾演)帶出她與金汎飾演的茶莊少東元鎮(故意混淆夾用大詩人元稹之名)一段「美女與野獸」戀情,再帶出東島頭目霍義(胡東飾演)下蠱的政治陰謀。凡是能與歷史沾上邊的傳奇元素,從洛陽、大理寺到雀舌茶,《狄仁傑:神都龍王》都處理得相當到位,在引經據典的滔滔雄辯中,開創了中國式的古典辦案趣味。

 

只不過,在幾個可以往下鑽研的趣味點上,徐克卻只稍稍沾了點醬油,就輕輕放了過去,殊為可惜。

 

例如,狄仁傑到大理寺報到,還要先送上官儀,才能補缺,那種跋扈與囂張,是多犀利的官場現形記(千年來,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政治口號如何更換,又何曾改變的官場現實)?dee014.jpg

 

例如,狄仁傑下牢後,只要說服醫工沙陀忠,就能騙倒長官,溜出大牢,那既是狄仁傑的乖巧,亦說明了只要掌握關鍵,就能悠哉遊哉的政治巧門。

 

劉嘉玲飾演的武則天動輒就是要辦事屬下拿人頭來見,這種只用威嚇,不見權謀的領導學,雖然可能接近專制皇朝的真相(欺君之罪就是砍頭),卻是既不通人性,又太膚淺的戲劇處理,例如,尉遲真金只有十天破案期,自己受困迷局,摸不著頭緒,一有線索卻屢被狄仁傑搶了先機。前者,讓他對自己的權位不保,頗有憂慮,後者則讓忌諱手下搶了他的風頭,這些微妙的權勢心理學,初期都只是點到為止,只有到了狄仁傑被封為欽差大臣才正式浮上檯面,少了暗中較勁的冷嘲熱諷,殊為可惜。dee005.jpg

 

例如,狄仁傑拿自己人頭來換銀睿姬一命,武則天在意的是真相?還是什麼樣的花魁女人會讓國人皆傾心?她在意的是交戰國的人質?還是搶了她風頭的競爭對手?劉嘉玲拿到的台詞太少,主要的戲份一如她的尖豎雙毛,只把厲害寫在臉上,只見沈沈殺氣,絲毫不見深沈權謀,少了天威難測的震撼,如非最後來了畫龍點睛的一句:「上解藥!」還真是浪費了這樣一個角色。

 

當然,《狄仁傑:神都龍王》中的劇情主軸來自於兩大之間難為小的東島苦悶,小國未必能用武力顛覆強權,東島領袖霍義懂得從腸胃著手,雖然有些誇張,但從流行品味中滲透穿刺,其實是高明的政治精算術,也為「流行」賦予更多層次的思考空間了。

 

地心引力:聲音的意義

墨西哥導演Alfonso Cuarón執導的《地心引力(Gravity)》,是一次大膽的出擊:在視覺上挑戰了無重力狀態下,演員和攝影機可以遊走的空間;在聽覺上,實證了孤寂世界中的聲音意義。兩者皆有可觀,今天先談聲音。

《地心引力》的故事發生在距地球600公里上的外太空軌道上,主要演員就是Sandra Bullock飾演的初次出任務的Ryan Stone 博士和George Clooney飾演的資深太空人Matt Kowalski,另外再搭配個只出聲音,從來不曾亮相的休士頓指揮官Ed Harris(這個趣味要和1995年另一部太空電影《阿波羅13Apollo 13)》連結了,因為他就是協助太空人Tom Hanks順利度過危機的指揮官)。gravity002.jpg

 

人少,符合太空任務的事實,因為太空任務艱難且昂貴,只能仰賴菁英,但也因此註定孤寂。面對孤寂,想要排遣孤寂,聲音是最經濟,卻也最實用的工具。

 

電影開場是太空梭在外太空繞著地球飛行,遠遠飄來的船影到了眼前,才發現其實另有George Clooney在做太空漫遊,Sandra Bullock則正在執行通訊板的修復工程,George Clooney很忙,他不時要回報自己的狀況,也要聽取地球基地的最新指令與通報,同時還要連繫太空梭上的其他成員,但是他不忘隨身播放音樂,從Hank Williams Jr.的「Angels Are Hard To Find」到邦喬飛(Bon Jovi)的「Destination Anywhere」,簡單來說:有他在,有歌在,太空就不寂寞了。

 

Angels Are Hard To Find」是一首鄉村歌曲,地球上的人們常在西部曠野的行車空間上播放這首曲子,乍聽之下,就有空間流浪的寫真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鄉間的許多小工廠中,不管工人有幾人,老闆或者工頭,就愛把收音機的音量開得大大的,用歌聲來填補空間,用歌聲讓專心工作的人們有著一個可以依靠的能量),但把這首曲子移放到太空上,除了慰解鄉愁與填補人氣的傳統功能之外,卻也更強調了太空人的寂寞。

 

是的,孤單使得他們格外需要與外人連結,聲音,這時候成了最有效的工具。George Clooney的口頭禪是「收到請回答」,強迫他的夥伴有問有答,看似瑣碎,卻成了維繫大家,確認彼此狀態的一條聲音生命線。

 

同時,George Clooney也一直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太空歷險故事,休士頓難免會嫌他老調重彈,老故事一講再講,但對初聽乍聞的Sandra Bullock而言,卻也是打發時光的背景人聲,直到出了狀況之後,才後悔故事沒聽完,急著想要用「然後呢,然後呢」喚回那個漂走的靈魂。gravity005.jpg

 

是的,身處外太空的人們,唯一能和地球連繫的只剩聲音。有休士頓的緊急通報,他們才知道俄國衛星出了問題,碎片正朝他們飛來;有休士頓的調度指揮,他們才知道如何應變。但也唯其如此,一旦斷了訊,一旦喊破了嗓子,休士頓也沒有任何回音時,斷弦的無聲狀態,讓意外狀況的緊急壓力頓時備增。

 

呼地不應時,Sandra Bullock只能靠自己,一方面繼續呼叫休士頓,等待風暴過去,奇蹟出現;一方面則靠著自言自語,提醒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聲音讓她不孤單,但是聲音卻也讓觀眾格外感受她的孤單,聲音的雙重矛盾性,成了《地心引力》最不凡的寂寞書寫。

gravity006.jpg 

Sandra Bullock最後進入太空站時,無線電終於有了人聲,然而,不是她聽不懂的聲音,就是沒有回應的發聲,她再怎麼嘗試,就是無法與對方搭上線,有人聲似乎就有了希望,但是使不上力的人聲,不也讓她的困境更加絕望?不過,有人聲,勝過沒人聲,就讓聲音持續迴盪在太空艙裡吧,至少,那些聲音指引著她回家的意念……

 

聲音有多少重量?聲音的存在有多少意義?觀看《地心引力》時,只要你看到最後一格畫面,你會清楚聽見最後一分鐘的主題音樂中,持續出現了許多我們聽不清楚,也聽不真確的人聲,但是,那就是地球的聲音,那就是紅塵的質量,這時候,你才會明白何以Sandra Bullock好不容易才觸及陸地的時刻,即使已然氣喘吁吁,也會那樣熱淚滿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