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聲音的意義

墨西哥導演Alfonso Cuarón執導的《地心引力(Gravity)》,是一次大膽的出擊:在視覺上挑戰了無重力狀態下,演員和攝影機可以遊走的空間;在聽覺上,實證了孤寂世界中的聲音意義。兩者皆有可觀,今天先談聲音。

《地心引力》的故事發生在距地球600公里上的外太空軌道上,主要演員就是Sandra Bullock飾演的初次出任務的Ryan Stone 博士和George Clooney飾演的資深太空人Matt Kowalski,另外再搭配個只出聲音,從來不曾亮相的休士頓指揮官Ed Harris(這個趣味要和1995年另一部太空電影《阿波羅13Apollo 13)》連結了,因為他就是協助太空人Tom Hanks順利度過危機的指揮官)。gravity002.jpg

 

人少,符合太空任務的事實,因為太空任務艱難且昂貴,只能仰賴菁英,但也因此註定孤寂。面對孤寂,想要排遣孤寂,聲音是最經濟,卻也最實用的工具。

 

電影開場是太空梭在外太空繞著地球飛行,遠遠飄來的船影到了眼前,才發現其實另有George Clooney在做太空漫遊,Sandra Bullock則正在執行通訊板的修復工程,George Clooney很忙,他不時要回報自己的狀況,也要聽取地球基地的最新指令與通報,同時還要連繫太空梭上的其他成員,但是他不忘隨身播放音樂,從Hank Williams Jr.的「Angels Are Hard To Find」到邦喬飛(Bon Jovi)的「Destination Anywhere」,簡單來說:有他在,有歌在,太空就不寂寞了。

 

Angels Are Hard To Find」是一首鄉村歌曲,地球上的人們常在西部曠野的行車空間上播放這首曲子,乍聽之下,就有空間流浪的寫真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鄉間的許多小工廠中,不管工人有幾人,老闆或者工頭,就愛把收音機的音量開得大大的,用歌聲來填補空間,用歌聲讓專心工作的人們有著一個可以依靠的能量),但把這首曲子移放到太空上,除了慰解鄉愁與填補人氣的傳統功能之外,卻也更強調了太空人的寂寞。

 

是的,孤單使得他們格外需要與外人連結,聲音,這時候成了最有效的工具。George Clooney的口頭禪是「收到請回答」,強迫他的夥伴有問有答,看似瑣碎,卻成了維繫大家,確認彼此狀態的一條聲音生命線。

 

同時,George Clooney也一直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太空歷險故事,休士頓難免會嫌他老調重彈,老故事一講再講,但對初聽乍聞的Sandra Bullock而言,卻也是打發時光的背景人聲,直到出了狀況之後,才後悔故事沒聽完,急著想要用「然後呢,然後呢」喚回那個漂走的靈魂。gravity005.jpg

 

是的,身處外太空的人們,唯一能和地球連繫的只剩聲音。有休士頓的緊急通報,他們才知道俄國衛星出了問題,碎片正朝他們飛來;有休士頓的調度指揮,他們才知道如何應變。但也唯其如此,一旦斷了訊,一旦喊破了嗓子,休士頓也沒有任何回音時,斷弦的無聲狀態,讓意外狀況的緊急壓力頓時備增。

 

呼地不應時,Sandra Bullock只能靠自己,一方面繼續呼叫休士頓,等待風暴過去,奇蹟出現;一方面則靠著自言自語,提醒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聲音讓她不孤單,但是聲音卻也讓觀眾格外感受她的孤單,聲音的雙重矛盾性,成了《地心引力》最不凡的寂寞書寫。

gravity006.jpg 

Sandra Bullock最後進入太空站時,無線電終於有了人聲,然而,不是她聽不懂的聲音,就是沒有回應的發聲,她再怎麼嘗試,就是無法與對方搭上線,有人聲似乎就有了希望,但是使不上力的人聲,不也讓她的困境更加絕望?不過,有人聲,勝過沒人聲,就讓聲音持續迴盪在太空艙裡吧,至少,那些聲音指引著她回家的意念……

 

聲音有多少重量?聲音的存在有多少意義?觀看《地心引力》時,只要你看到最後一格畫面,你會清楚聽見最後一分鐘的主題音樂中,持續出現了許多我們聽不清楚,也聽不真確的人聲,但是,那就是地球的聲音,那就是紅塵的質量,這時候,你才會明白何以Sandra Bullock好不容易才觸及陸地的時刻,即使已然氣喘吁吁,也會那樣熱淚滿眶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