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謎情:燈火闌珊處

小說家王藍在他的名著《藍與黑》中的第一章,破題就只用了這兩行字:

「一個人,一生只戀愛一次,是幸福的。

不幸,我剛剛比一次多了一次。」

《藍與黑》的這兩行字,恰好也適用於詮釋英國導演Terence Davies 2011年作品《深海謎情(The Deep Blue Sea)》的女主角感情困境。

 

Rachel Weisz飾演的Hester嫁給了德望兼具的法官 William Simon Russell Beale飾演),但那是白髮紅顏的搭檔,加上 William還有位言語苛薄,對媳婦極盡挑剔能事媽媽,誰都想問Hester究竟愛不愛?這段愛情,她圖的究竟是什麼?因而一旦Hester遇上了活力四射的空軍飛行員FreddieTom Hiddleston飾演),她的出牆喜悅,就在這種「視覺」與「生活壓力」的比較下,輕易贏得觀眾認同。

The-Deep-Blue-Sea003.jpg 

Hester該如何面對這兩段情?《深海謎情》選擇了一個極其犀利的開場:Hester關緊門窗,塞緊縫隙,備妥遺書,她要自殺。是丈夫折磨她,不肯放手?還是遇人不淑,讓她人才兩失?《深海謎情》卻提供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只因Freddie忘記了Hester的生日。

 

天啊,只因為忘了生日,就要自殺,逼得Freddie一輩子都活在「我是罪人」的罪惡深淵中嗎?Freddie在片中的高聲抗議,道盡了他的自私,卻也說明了他的心虛。

The-Deep-Blue-Sea001.jpg 

情人的生日,對多數戀愛中人而言,都是不能忘,也不該忘的重要日子,忘了,不代表不愛,可是愛得正深正濃時,誰會忘記愛人的生日?Hester或許挑剔了些,或許真的太把Freddie逼上絕境了,但是Freddie就此決定分手,拒當罪人,不又証明了Hester的以死相逼,正好說明了她對Freddie心意不堅的灰心與失望?

 

情人間相互熬煎之苦,非外人能夠體會,《深海謎情》不想夾纏在無解的是非對錯上,電影的魅力在於如何呈現Hester兩段情的兩種境界。

 

老丈夫,意味著財富與權勢,年輕情人意味著熱情與活力,前者唯物,後者唯心,這也是William初訪Hester的幽居房間時,不敢相信Hester甘於如此清寒,只為與情人相聚,但是導演Terence Davies真正厲害的地方卻於安排HesterFreddie一起去畫廊參觀立體派畫展。Cubism1940年代可是藝壇主流風潮,習慣出入上流社會,出入有車代步的Hester難免也想附庸風雅,但是只會開飛機與敵作戰的Freddie卻完全欠缺藝術細胞,看不懂這些積木組合,他坦白說出自己的意見,卻換來Hester的白眼,她的表情似乎就是嫌他沒知識沒學養,偏偏此舉就打中了Freddie最心虛的階段弱點:他是白丁,如何與鴻儒競爭紅顏?於是他就此發飆,不但咆哮畫廊,丟下一句:「我去看印像畫派好了!」轉身就走。tdBS001.jpg

 

愛情沒有階級,情人該是天平,不該分尊卑,事實上偏非如此,透過一場畫展,Freddie有膽無腦的個性就已昭然,再搭配兩人事後和好,Hester悄言問他:「你為什麼要去看印像畫派?」Freddie笑著回他:「因為有Money啊!」其實,不是Money,而是 Monet,一字之差的語言遊戲,既消遣了Freddie自己的嗆俗,也化解了文化落差的尷尬。

 

Freddie忘了Hester的生日,沒有送禮物,但是William呢?他的禮物則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非常知識份子的禮物,那是當初以學者之尊吸引Hester下嫁的原因之一吧,這點文明氣質,又豈是只會泡酒館,畫酒拳,唱小曲,把辣妹的Freddie能夠望其項背。

 

但是,愛情如果全靠條件設定就能搞定,就不叫愛情了。Hester刺激了Freddie,卻也逼走了FreddieWilliam耐心等候Hester的回航,Hester卻也只能淚眼擁別,想要的,要不到,不想要的,只能狠絕話別,愛情這把小刀就這般剮切著情人的心。tdBS003.jpg

 

Terence Davies是最會重現老英國風情的導演,總愛把兒時聽過的小曲悄悄滲透進電影中,《深海謎情》中的酒館合唱或者防空洞重唱,都有著昨日重現的溫度,但是最犀利的選曲卻是從片頭就滲透進來的Samuel Barber「小提琴拹奏曲(Violin Concerto, Op. 14)」。

 

考慮有三:第一,此曲創作於1939年,吻合電影時代背景;第二,小提琴如泣如訴的琴韻,恰似女主角情海迷航的際遇,她換了停靠港灣,享受蜜甜,風雨卻更猛;第三,Barber當年創作此曲是受富商委託,專為小提琴家Iso Briselli而創作的,樂曲分為三樂章,前兩樂章氣勢非凡,備受好評,第三樂章卻不被Iso Briselli接受,要求修改,但是Samuel Barber不肯,雙方鬧到翻臉,Iso Briselli因而錯失珠玉,樂曲卻成了傳世名曲,人生遇合的樂曲傳奇與戲劇故事是否平行共振?

 

《深海謎情》是部精緻小品,人間自是有情癡,迷戀與惆悵的萬般滋味盡在其中,適合多情人細細品味。

愛在午夜希臘時:滄桑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究竟是美麗的嚮往?還是殘酷的人生考驗?《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提供了有趣的解答。

 

首先,能在銀幕上偕老的情侶能有幾人?伊森.霍克(Ethan Hawke)與茱莉.蝶兒(Julie Delpy)在1995年合作《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時,絕對沒有想過會在2004年合作續集《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當然更沒有想過還有在2013年再續前緣,再拍出《愛在午夜希臘時》。是的,匆匆十八年過去了,影迷換了兩個世代,他們的愛情故事,還有幾人關切?

 

「愛在」三部曲的迷人傳奇在於只要一台攝影機,一本劇本,再加上兩位口若懸河,能把冗長台詞講得掏心掏肺,完全不假思索的演員,就能散發迷人魅力,就能讓人看見愛情神話中最勾人魂魄的真實火花,不是真有如此本事,Ethan Hawke就很難與Julie Delpy攜手寫下好萊塢最長愛情系列電影的傳奇(即使只能算是格局不大的獨立製片,但是勇氣與成就都遠勝大片廠砸下鉅資拍攝的愛情故事);不是真有如此化學效應,青春已剩半襲衫的他倆,又有何德何能,讓世人都來歌詠這場邁入中年期的「老」情「老」愛?BM004.jpg

 

是的,挑戰歲月風霜,正是《愛在午夜希臘時》最不可思議的豪賭,畢竟,不知凡幾的人間戀曲不都在強調青春的血性與激情嗎?問題在於都愛了十八年了,他們的熱度依舊嗎?他們還是有那麼多的話好說,話匣子一開就還是那般滔滔不絕嗎?

 

《愛在午夜希臘時》有非常堅定的信念,是的,這一系列三部電影,他倆還是從頭講到尾,少不了塵封往事的倒帶重播,更少不了揶揄當代人生的珠璣語絲,更多了招式用老,無需包裝或遮掩,就能開門見山的「明心見性」,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但是不會更改的生命特質,就如同他們在看著日落時脫口而出的那句一語雙關的對白:「還在,還在,還在哇,沒了。」歲月會改變很多事,但也唯有透過相同形式的再度對比,宋朝詞人蔣捷在《虞美人》一詞中所寫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才得能在銀幕上得著可堪媲美的對照版本了,也因為有此驚豔,才會讓人想要驚呼:曾幾何時,美國電影亦能有如此格局?

 

《愛在午夜希臘時》的犀利之一在於:挑戰陳腔,但也駕馭陳腔。戀愛中人,都不忘問愛人:「明天你依舊愛嗎?」答案,多數都是肯定的,只是透過撒嬌取寵的方式,換來蜜甜的慰安,但是《愛在午夜希臘時》想問的卻是十八年後,你還會問對方:「你依然愛我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會有那些質變?反之,又會有多少磨擦?BM009.jpg

 

「愛在」三部曲雖然積累了十八年的人生滄桑,兩位主角畢竟還是只從少年邁到壯年,鬢未星,人未駝,即使小有福態,勁力卻也還依舊生猛,只是身旁多了子女,關切的瑣事變多也變雜了,這些很容易淪落成八點檔連續劇情的生命不過Richard Linklater,Julie Delpy共同琢磨出來的劇本,一如前兩集,不但巧妙串連了時事,同時也兼具了生命洞見的體悟,前者讓談話話題常保新鮮,後者則讓智慧火花不時燃點,信手拈來皆文章,字字句句皆練達的精彩劇本,足以應付多數挑剔的讀者了。因為如此的劇本結構,既符合了Ethan Hawke的專業作家身份,以及往來無白丁的知識份子才情,另外搭配了Julie Delpy從事環保社運的時代女尖兵角色,你就是能夠接受從她口中說出的那些既坦白又辛辣的話白,而且始終不離核心的糾纏打轉,他倆的「牛勁」,其實既是傳統,也是越磨越光的特色了。

 

勇敢,則是《愛在午夜希臘時》最突出的美學選擇,關鍵在於Julie Delpy如何看待角色的成長。

 

前兩集的電影,她還是一位被情所惑的女子,享受愛情,卻也消費愛情,吊盡男主角和觀眾胃口,是讓劇情和票房得以昂然挺進的重要手段,但是做了人妻和人母的十八年後,徜若還在玩矜持或曖昧,難免就太刻意了。畢竟,時間會讓以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行為,逐步褪去了神秘色彩,進入「見山不是山」的渾然自若,這也是他們在告別希臘前夕,必得有旅館雲雨的過場安排。唯有如此,濃情轉淡,歡情轉薄的中年危機,才得著了水波不驚的展現空間。

 BM006.jpg

但那份袒露之美可是Julie Delpy送給「苦守」銀幕十八載的影迷的一份意外禮物,讓大夥得能從究竟「做了沒有」的揣想中,先是直擊了愛情結晶,既而目睹了熱情已然消散泰半,已然疏隔多時的肉體饗宴,她任人磨磳的百無禁忌,正在耳鬢廝磨,卻又猶自掛念著紅塵俗事的心肉分離,不也是自然得更富真實感,自然就是美,Julie Delpy用了她的肉身實驗了詩人Keats的名言:Truth is beauty,這句話也說明了《愛在》三部曲被尊為愛情經典的魅力所在了。 

BM003.jpg